首页 > 文章中心 > 豪情壮志的古诗

豪情壮志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豪情壮志的古诗

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第1篇

2、《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4、《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第2篇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第3篇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逐一分析、解答,不仅将一首诗词肢解的支离破碎,还妨碍了学生对诗词的美的直觉感知,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诵读,即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言,眼、口、耳、脑并用的朗读方式。

1.诵读的重要性

1.1 诵读能帮助教师发现不正确的读音、断句,并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词汇、语句。如在辛弃疾的《破阵子》里,学生容易将“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炙(zhì)”读作“灸(jiǔ)”的音;也容易将“马作的卢飞快”断句为“马作的/卢飞快”。类似这样的错误,如果不要求学生大声诵读,教师往往忽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生记忆上的错误。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会恰当断句,就是让学生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达到一定的字词积累量。

1.2 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把握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诵读,是我们打开诗词大门的钥匙。古人曾说过:“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加深对诗词的记忆,然后在占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消化,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达到完全理解诗意的目的;这个过程就好象牛将草大量吞入腹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反刍消化。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基础上引导、帮助他们把握诗意,其效果远远胜过把诗词拆成一堆破碎的字、词、修辞的残片再交给学生的教法。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观沧海》一诗时,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曹操的豪情壮志,学生肯定会有疑惑:明明只写了自然的景色,和豪情壮志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不妨让学生先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当时的景色,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诗的最后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并不是描写自然景色,此时教师结合背景适当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了,而“互文”这种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修辞方式也就很好理解了。

另外,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文入情,学生在反复诵读时,将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作家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出现艺术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感受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所以说,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能够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

1.3 诵读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1.3.1 感受古诗的“音乐美”。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魁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古诗词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从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古诗词所具有的旋律美、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比如,初一教材中《钱塘湖春行》,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时,学生会很快被诗的节奏感染:节奏欢快明朗,每句七个字、读来朗朗上口,且押“i”的韵,这种节奏会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1.3.2 诵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受能力。

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胜多,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大地。“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云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诵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1.4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写作能力。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它是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相协作,它所获得的信息会比听更广泛、更主动、更活泼;更为重要的是诵读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的过程。所以说: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

富兰克林说过:“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依然大脑一片空白。这主要是平时读的太少,积累不够,这样米袋子又怎能站起来呢?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 我们所熟知的台湾作家三毛,随时都会有令人叹服、引用十分恰当的古诗文,又何尝不来自于她头脑中熟记的内容呢?所以说,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诵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增加知识储备,夯实写作基础大有裨益。

那么,反复诵读是随意平淡的、简单重复的读呢?不是,反复诵读必须是有规矩、有目的、有方法的读。

2.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

2.1 诵读必须作到“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诵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必须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地全身心投入。正如朱熹所说:“整顿几案,正身体”,以端正的态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洪亮的声音进行诵读,看清每一个字、积极思考所读内容。

2.2 利用各种形式带领学生诵读

2.2.1 声情并茂的范读。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首古诗,作者都是“情动而辞发,动情而缀文”,读者理应“披文入情”。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课文,教师要仔细揣摩,认真体味,在琅琅读书中受到多元化的感悟,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澎湃的示范性朗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诗词,诱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因为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入情入境地范读,可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感染,得到美的熏陶。

2.2.2 字正腔圆的领读。领读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利用朗读磁带。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的“声音”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尽快掌握诵读要领。尤其是请学生领读这种方法,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在教学中,每讲一首古诗,我都会让一些学生表演诵读:有时是在刚刚接触古诗词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作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断句无误;有时是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古诗词大意;有时是在“理解诗意,把握情感”环节,领读者的激情,势必会影响跟读者的情绪,从而更好理解诗意。

2.2.3 诗情画意地配乐读。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如在诵读杜甫的《石壕吏》,播放一首悲惋的古筝曲,便让学生深深为老妇人一家悲伤,对于主题的理解便显得较为轻松。

2.2.4 “各领”的表演读。当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诗词的字词、断句,恰倒好处的领悟诗词蕴涵的情感时,在学生中展开表演朗读的小竞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表演者尽情表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观看者则一次次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与此同时,这种竞争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极大兴趣,对于我们的教学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2.5 精神饱满的齐读。齐读就好象是全班共同演奏一首乐曲,任何“不和谐”的音调都会显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帮助教师最快发现问题的方法。在齐读过程中,学生会努力跟上全班的整体步伐,注意力往往较集中,所以对于记忆古诗的内容、寓意都有很大的好处。

2.3 组织学生根据本班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古诗词朗诵比赛,不仅丰富了语文课的内容,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扩大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量。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我想,将诵读贯穿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古诗词的天地里漫步、神游,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响亮”起来、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充实起来,也将引导我们走向新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九期,第29页《用朗读亲近文本》.

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第4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好离开书,各式各样的书我们在不停的翻阅着,从画册到名著……我们从书中汲取着识,收获着道理。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我们总是在书籍的影响下成长。

小时候,读的古诗最多,一首首倒背如流,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视银河落久天。”我看到了瀑布的壮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体会到了无比真挚友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感受到了一种脱离世俗的宁静淡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敬畏苏轼的豪情壮志……

上学后,我开始读一些短片小说,散文。在《鲁宾逊漂流记》中,我看到了鲁宾逊机智勇敢,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品质。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鲁宾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如果是我,会活过三天吗?我还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大自然的神秘。“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母亲是伟大的,是对我们最好的人。母亲就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就像寒冬里的一把火,温暖我们冰凉的心;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滋润我们干裂的唇……

现在,长大了,我开始去品味中外著名的小说。从《西游记》中体味神话般的写作特色;从《红楼梦》中看一个家族的兴亡衰败;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人生的真善美;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领悟光明的可贵……

我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在书籍的影响下,我渐渐成长,我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从书中我学到很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会继续漫步在书的世界,让我的身上弥漫着书的气息!

豪情壮志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策略

Shallow talk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that the poem phrase in thou appreciate

Luo Cui fang

【Abstract】Language book medieval times poem phrase appreciate an a lot of classmate to all feel headache, examination usually feel helpless, have no from start, if ever of the classmate answer, is also could not answer point up, throw cent more.Does the poem phrase with maximum limit got a thou in the examination how appreciate cent?I try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ect rather good.

【Key words】Thou poem phrase;Appreciate;Strategy

古诗词鉴赏复习时,不能一开始就拿题给学生做,应先要求学生识记掌握一些必需的古诗词常识,然后再教学生鉴赏方法,也就是先授之以筌,再教之使筌之方法。

一、授之以筌

(一)、识记古诗词题材

虽然古诗词所涉及的题材很多,但是考试所选古诗词题材不多。 包含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等。要让学生能分清一首诗词属于什么题材,即明白写什么内容。

(二)、熟悉古诗词流派及其特点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1)、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2)、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1)、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2)、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一首古诗词如果知道它所属流派,基本能知道其风格和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三)、熟悉历史背景

我国古诗词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数是唐宋诗词(偶有清代诗词)。所以,复习时要求学生大体了解唐代至清代各朝代的社会状况,这样便于了解文人在当时社会的机遇和遭遇,便于读懂诗词,明白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因为言为心声。

(四)、掌握古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技巧

古诗词中所用技巧很多,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所涉及的技巧并不多,大致有:(1)、从修辞角度看,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反问、对偶等。(2)、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虚实结合、衬托烘托、对比对照、用典、渲染、象征、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等。(3)、从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融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主观感情,所抒发的感情一般是志向、操守和抱负)等。掌握了技巧,答题时就有方向,不会走岔道了。

(五)、识记一些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和意象特征。如:语言类“平淡质朴”、“清新”、“绚丽”、“隽永”等。“柳”谐音“留”,借指挽留,依依惜别。用常用术语答题就会书面语化,而非口语化,简洁明了,便于得分。

二、授之以筌捕鱼法

在掌握一定古诗词知识后,就可以教学生怎样用筌捕鱼了。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看标题知题材

标题,往往可以让我们明白诗词属于什么题材,也就是写什么内容。也可大致知晓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例如:《渔家傲 秋思》中渔家傲地名,“秋思”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借古抒怀之作,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词所写内容应该是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二)、看作者和注释知背景

注释往往告诉我们作者是何朝代的人以及其生活经历遭遇、诗作在什么情境下写成的(得志时之作还是失意时之作)。得意时往往抒发豪情壮志,失意时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从而揣摩作者在诗词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例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看作者和注释知道密州时期,苏轼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三) 、读诗句明大意。

1、理解读懂诗词句子要注意抓关键词句、诗眼(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词句)。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一个“断肠”。在秋的景上加重悲的色彩,衬托游子在外前途渺茫思念家乡以及家乡的亲人之情。

2、要明白诗词中词语的暗示性。暗示性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愉快,同时还暗示了她充满情趣的生活。

3、要注意古诗词中有的为了便于抒情或者强调和音韵的需要,往往将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打乱。阅读时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语序,以便准确理解句意。例如:辛弃疾的《水龙令》中“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两句如果不调整语序的话,根本读不通读不懂,应该调整为“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样句意就非常明朗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不能理解为“英雄没有可以找孙仲谋的地方”,正确的应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衣”应该是“明月鉴薄帷,清风吹我衣”。这样的例子很多,阅读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

4、分析诗词写什么内容,是以写景为主还是叙事为主,还是写景中叙事。如果是写景为主,则要分析写景句子,看看写什么样的景,什么地方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是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还是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的和谐统一。看看作者是否置身景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如果是的话,我们就明白作者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就会知道他喜欢大自然陶冶大自然。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从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以知道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陶醉于眼前之景,愿意留在这里。从而抒发了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如果作者无心欣赏眼前之景而是借眼前之景发出对人事遭遇的感叹,我们就知道作者人生仕途坎坷,就会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者思乡之情。例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夜春雨初晴,满树杏花绽放,是何等的美景,作者却“闲作草”、“戏分茶”,可见作者无心欣赏,内心不但不感到欣喜高兴,反而觉得烦躁无聊。如果是写景叙事诗,往往写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宫殿名城,战场遗址等)、旅途见闻等。这类诗词作者往往会借古抒怀(抒忧国忧民之情怀或者个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蜀相》、李白的《越中览古》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都属于这类诗词。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边防警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新疆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日报社

江西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