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鲁迅的风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压流化风机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起到向回料器提供流化风和返料风的作用,从而使锅炉形成正常的物料循环。新庄孜电厂配备2台135MW机组,在运行中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对高压流化风进行了相应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锅炉设备概况
新庄孜电厂#1、#2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40/13.7-L.MN33型自然循环、单汽包、一次中间再热、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岛式半露天布置。
锅炉采用2个内径为8.08米的高温绝热分离器,布置在燃烧室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外壳由钢板制造,内衬绝热材料及耐磨耐火材料,分离器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锥形。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腿下布置一个非机械型回料阀,回料为自平衡式,流化密封风用高压风机单独供给。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除分离器筒体和空气预热器为支撑结构外,其余均为悬吊结构。
炉膛内床料在一次风的快速流化作用下,较粗的颗粒在炉内形成内循环,烟气及其携带的较细颗粒通过布置在水冷壁后墙上的分离器进口烟道进入旋风分离器,在分离器里大部分物料颗粒被分离出来,进入“U”阀回料器,在回料风的作用下返回炉膛再燃烧。剩余细颗粒随烟气通过分离器中心筒引出,进入尾部竖井烟道,从前包墙上部进入烟道并向下流动,冲刷布置在其中的受热面管束,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面,而后经管式空预器进入电除尘器并将粉尘分离,烟气最后经两台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压力平衡点位于炉膛出口。
锅炉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过热蒸汽流量440 t/h,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13.7 Mpa,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540℃, 再热蒸汽流量355 t/h,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2.72 Mpa, 再热蒸汽进口温度324℃,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2.56 Mpa,再热蒸汽出口温度540℃,给水温度249.5℃。
2、高压流化风机的参数及设计运行工况
高压流化风机参数: 高压流化风机为离心风机,额定电流26.9A,全压161.3Kpa,转速2980rpm,额定功率220KW,额定电压6KV,流量6000m3/h。
根据华东电力设计院的设计,我厂锅炉正常运行方式为,两台高压流化风机运行,一台备用。在机组调试期间,两台高压流化风机同时运行时,风机挡板开度都只有10%左右,流化风母管压力为40-42KPA。风机长期在挡板开度较小工况下运行,即不安全又不经济。
3、高压流化风工况调整的原因
我厂设计煤种:混煤收到基全水分8%、空气干燥基水分1.32%,收到基灰分33.55%,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5.64%,低位发热量4510 kcal/kg,收到基碳48.37%,收到基氢3.1%,收到基氧5.91%,收到基氮0.84%,收到基全硫0.23%,真密度1.64。
校核煤种为煤泥占20%、中煤占80%,混煤收到基全水分13%、空气干燥基水分1.57%,收到基灰分29.93%,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4.58%,低位发热量4369kcal/kg,收到基碳47.53%,收到基氢2.94%,收到基氧5.53%,收到基氮0.76%,收到基全硫0.31%,真密度1.62。
在运行中,我厂燃料改为了烘干煤泥,烘干煤是颗粒度非常细的煤粉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经过烘干后有一定的颗粒度,但经过炉膛内物料之间的机械摩擦和煤燃烧中的破裂,煤粒很容易就分裂成原来的非常细的煤粉状态,实际上炉膛内是细颗粒比例非常大的物料。
烘干煤取样500g:筛孔直径为0.4、1、2.0、3.0、4.0、5.0、7.0mm时,筛孔上煤样百分比分别为83.26、40.3、27.56、18.28、13.44、5.7、1.82%,而燃煤颗粒度标准分别为82-90、60-70、26-37、8.0-18、1.0-10、0.1-1.0、0-0.1%。
由上可见,燃料颗粒度在1mm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方式决定了必须建立起循环才能提高燃烧效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分为两种循环:一种是由直径大于1mm的粗颗粒物料组成,这部分物料在流化风的作用下被带出密相区进入炉膛上部稀相区,但进入稀相区后随着炉膛面积的增加其速度下降,最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又重新落入密相区。这一部分物料的吹起落下形成了一种炉膛内的循环称之为内循环。另一种是由直径在0.5-1mm的物料在流化风量的作用下被带出炉膛又被分离器捕捉下来从新返回炉膛,这部分物料的带出、返加形成的循环称之为外循环。
因此,根据我厂燃料特性,我们对高压流化风进行了相应调整。
4、高压流化风运行工况的调整
(1)将原设计中的高压流化风机运行方式由两台运行一台备用,调整为一台运行两台备用。调整之后的高压流化风机挡板开度在30-40%之间,风机出力可达72%额定功率,运行中流化风母管压力为41-43KPA。
(2)我厂锅炉设计上,从流化风母管引出后,到返料器只有两只手动调节阀,分别布置在返料器立管和炉膛回料腿处;并无常规的返料器立管松动风和炉膛回料腿返料风。根据返料多为细颗粒的特性,将原来返料器立管和炉膛回料腿阀门开度比由1:1,调整为2:3.,调整后返料器立管和炉膛回料腿压力分别为37KPA左右和40KPA左右,风量比约为2:1。
(3)调整之后的返料器静压约为3.5KPA,略大于炉膛差压,使得返料器中的细颗粒物能够更加顺利的返回炉膛,形成正常的物料循环。也使得炉膛出口处的细小物料能够更多的通过返料器回到炉膛,从而减少进入尾部烟道的灰量,减少了尾部受热面的磨损和排烟热损失。
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风筝》教案。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①导人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风筝》教案》。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②检查预习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③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
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
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在定向越野活动时,没有老师家长的带领,靠自己的“认路”本领完成任务;番薯地里,我们手拿竹签,兴奋地将一个个可爱的番薯娃娃抱入怀中;野炊活动中,大家齐
心协力,生火的生火,捡柴的捡柴,洗菜的洗菜,一起创造了一顿美味的午餐。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一长串风筝,他曾经承载着我们全体同学的愿望飞上蔚蓝的天空。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风筝,放风筝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在学农劳动中,我们第一次知道风筝的传说有鲁班,韩信,羊车儿等杰出人物;第一次知道居然有龙类,
硬翅类,软翅类等各型各样的风筝;第一次知道居然有龙类、硬翅类、软翅类等各种各样的风筝;第一次听闻鲁迅笔下的散文《风筝》有那样深刻的含义;也第一次清楚了解制作风筝的高深学问,原来,风筝也是一种文化与艺术。
关键词:探究-体验 学习方式 策略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对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或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强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结合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实施“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试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激发
“探究―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设计仍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次我校进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我被安排展示一堂公开课。我考虑再三,决定上鲁迅的《风筝》。因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与弟弟之间围绕风筝展开的一场冲突,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可贵的自省精神。
这天,教室里坐了二十多位家长,有一位家长还进行了摄像,课堂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1、激趣导入
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温情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我们来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风筝》又将讲述一个怎样的亲情故事。
2、整体感知:
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思考:本文所写的亲情是指什么情?本文所写的亲情体现在温情与和美中,还是误解和冲突中?
3、探究体验:
探究一:围绕“风筝”,兄弟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兄弟俩对放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体验一:你是怎样理解兄弟俩对待风筝的不同态度的?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事例吗?
探究二:课文较为具体地叙述了“我”和弟弟冲突的过程。请仔细研读课文,然后以同桌为小组,站在哥哥或弟弟的角度,为课文设计一段对话。
体验二:两组学生上台表演,并说说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设计,并请其他学生评论。
探究三:文中为什么要用“掷”“踏”,而不用“扔”“踩”?
体验三:两个学生再次进行演示,并说说体会。
探究四:鲁迅小时侯对弟弟的这一做法,你同意吗?为什么?作者称他当时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你赞同吗?改为“伤害”行吗?
体验四: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如何看待这种分歧甚至冲突?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体验六”的时候,学生的表情严肃了,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终于有两位学生勇敢地面对众多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第三位同学蔡晓雯站起来说:“爸爸妈妈,今天我终于理解了你们的心,你们对我的教育是对的,以后我一定听你们的话……”时,早已泣不成声,她的母亲此时也早已热泪盈眶了……
二、活动拓展
活动性是“探究―体验”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探究―体验”常常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往往成为体验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初中生好动、求知欲旺盛、渴望亲身实践的心理特点,适时地、有目的地、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探究,强化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
三、问题引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依这条思路充分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探究―体验”式学习中的问题设计须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层递性
在上述《风筝》的案例中,我设计了四个探究性问题:问题一:围绕“风筝”,兄弟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问题二:课文较为具体地叙述了“我”和弟弟冲突的过程。请仔细研读课文,然后以同桌为小组,站在哥哥或弟弟的角度,为课文设计一段对话。问题三:文中为什么要用“掷”“踏”,而不用“扔”“踩”?问题四:鲁迅小时侯对弟弟的这一做法,你同意吗?为什么?作者称他当时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你赞同吗?改为“伤害”行吗?四个问题从整体到局部,从易到难,依次展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也逐层深入,水到渠成。
2、问题的开放性
就阅读而言,文本的意义不是独立自足的,也不是封闭的,而是有赖于阅读主体在体验的参与下的主体建构,文本的世界只有与学生的心灵相遇,它的意义才得以显现,而且这种意义的生成是开放的、多元的,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
四、读写内化
我爱如洗的碧空,像织得很精致的缎子,看上去仿佛离你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然而它又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摸着。最惹人羡慕的是那穿着花衣服的风筝,自由而美丽,她能那么亲切地贴在天空的怀里,静静地向天空倾诉着情怀。我那时的梦就是成为一只风筝,在万人瞩目的天空中翱翔,有多少羡慕的眼睛望着自己,追随着自己。我曾认为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我并不知道,其实自南的风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飞翔,因为在她身后有一丝永远牵系的线,虽然不曾在天空留下痕迹,但它却是风筝的根,植于大地。
随着风筝的足迹一路追寻,我不再是窗前托腮凝思爱做梦的小女孩,我已是菁菁校园中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读书生活一次次撞击我那颗爱幻想的心,不敢再咬笔头,手里拿着的钢笔如何“下口”?睡梦中可以去畅想了吧?可清晨的闹铃总把我狠狠地敲醒。我曾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凌空飞翔、最耀眼的风筝,而早自习的闹铃却无情地切断了风筝的线。冷清、沉睡着的街道上,清晨的露珠还在小草头上“呼呼”打鼾,我这个可怜的“读书虫”就已经睁着两只熊猫眼去上早自习。孤单的路途让人感到枯燥无聊,但是要想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往往要耐住寂寞。我叹了口气,抬头望着朦胧灰暗的天空,她显得如此悲凉静谧,熟睡的人们是否看见了她沧桑的脸庞?
下课后,我独自徘徊在操场上,心里如此彷徨,我的未来还有多远?我的梦想是否悬挂在万人之上的天空?“手牵手,一步二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二颗三颗四颗连成线,背对背,默默许下心愿,看远方的星是否听得见,它一定实现……”空旷的校园里突然响起了Jay的《星晴》,悠扬的旋律荡入我的心田,“一步两步”这是时间的脚步,我是否踏着同样节奏在前进?儿时的心愿早已播种。或许它已变成天边的一颗星,正等着我去摘下。复杂的心情在歌声中慢慢趋于平静,这是周杰伦出道时写的歌,刚进入娱乐圈的他或许也如此迷茫过。可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巨星,他终于将那颗梦寐以求的星摘下。我匆匆跑回了教室,既然放飞了梦想,就只能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