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中秋的句子

描写中秋的句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中秋的句子

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第1篇

2、月下忆人以及月下抒怀走进那些渐渐远离喧嚣尘世的年代,靠近那些古人名流,但愿能把那些刻骨铭心的体会留驻自己的心间。

3、月下,还幻想着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些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峥峥誓言,那些天涯愁断肠却要千里来相会的苦苦等候。

4、那一弯冰凉的月啊!无论圆也好,缺也好,总遍布了哀伤。你,本就是不属于人间的烟火,却为何要为人间再添凄凉?

5、月下你隐,心动如你影相随,真迹绝,忙不迭,迭不去真心永远。爱怎落笔,若如初见,爱似怨蝶,花凋叶落不溢悲。

6、夕阳月下,浸你羞怯似醉,青板夜,悬笔一绝,冗墨残本,与你共品余味,一圈朱砂,点却谁红颜,红褪墨香迹难绝。

7、无奈,让愁心伴那萤火寂寥,忧伤月下荒桥……

8、月夜是思念的琴,月光洒落,琴音有如潺潺的泉水一般。伸出微凉的手,将回忆握在手心,凉意,遍布全身。

9、秋思夜水伴,月影潭中念天涯。我自独酌孤月下,何时共赏秋。

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第2篇

从试题类型上来看,仿写试题主要包括开放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及对联等几种类型。下面就结合近年的高考试题,来谈一谈解答仿写试题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放式仿写

开放式仿写,通常是给出一个或一组句子,要求另选对象或话题,仿照例句或示例另写一个或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或示例在修辞手法和句式等方面保持一致。这类试题,题干中的显性要求不多,好像十分开放自由,然而答题时如果不注意例句或示例在句式、修辞等方面的隐性要求,就很容易失分,甚至不得分。

【例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2011年辽宁卷)

这道试题,题干中关于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要求是明确的,结合“示例”,不难看出“另写”的“三句话”要与“示例”的句式——“……如……,应该多一些……,少一些……”保持一致,并且每个分句的第一句话应该是比喻句,后两个句子在内容上要构成对比;比喻要恰当贴切,后面两个句子的内容要与前面的比喻句相协调;三个比喻要有内在的联系,能构成排比。另外,“示例”还暗示了“自选”的“话题”应该是“理想”、“信念”“友情”等正面的东西,所写句子表达的主题要积极向上。

二、命题式仿写

所谓命题式仿写,是指仿照所提供的例句或示例,以给定的事物(或称话题)为陈述或描写对象,另写一个或多个相似的句子。这种仿写试题,既有句式、修辞等形式方面的限制,又有所要陈述或描写对象内容方面的限制,答案除了在句式、修辞等方面与例句相似或一致外,还要符合给定的事物(或话题)的特点,解答难度更大一些。

【例2】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心中的豪情吗?

(2011年四川卷)

这道题,题干中虽然要求“句式一致”,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要仿写的具体句式,需要认真审读例句来明确句式——“……,你的……,你的……,你的……,不正好……吗?”很显然,三个“你的”既是拟人,又要构成排比来对陈述对象进行描述,最后再以反问句式“不正好……吗?”做结。同时,整个句子的内容要与所选择的陈述对象相吻合,即要符合“康桥”、“边城”、“雨巷”或“蜀道”的特点,并且只能从这四个给定的意象中选择一个来写。

三、嵌入式仿写

嵌入式仿写,就是给出一段话,空出中间的某些句子,要求根据前后语境仿写句子填入空缺部分。解答这类试题,仿写的句子除了在句式、修辞等方面与示例保持一致外,在内容和逻辑关系上还要与上下文连贯呼应,协调一致。同时,在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也要尽量与上下文协调。

【例3】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2011年安徽卷)

本题题干的要求非常简单,仿写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要从所给材料的上下文中来找。审读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要求仿写的句式是“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并且同一分句的前后句在内容上要形成对照;在修辞方面,仿写的句子要用比喻,后一句子的喻体要与前一句子的本体协调一致。同时,仿写的句子还要与上下文构成排比;内容上,除了要前后连贯、协调一致外,还要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解答这一题,如果不能认真审读材料,弄清隐性要求,盲目答题,就很可能答非所问,一分不得。

四、续写式仿写

续写式仿写,一般是给出一段话,要求根据前文的句式和内容,补写一个或多个句子。解答这种类型的仿写试题,首先要弄清所给的前文的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其次要悟透前文的意思,要做到仿写的句子与前文内容、风格一致,前后呼应,整体协调。

【例4】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重庆卷)

本题题干对修辞和语意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仅仅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例句还有如下隐性要求:第一,仿写的句子必须以“水”为陈述对象;第二,仿写的句子要与前面两个句子协调起来,即除了要用“……,就变成了……”的句式及比拟的修辞方法外,还要从水的形状、形态等“可变性”方面来写,在内容上与前文保持一致,能够与前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五、对联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对联实际上就是内容相关、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它的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同,形式相对;讲究平仄,音韵和谐;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对联题,既能够考查学生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等方面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及思维能力,能够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检验。然而,由于对联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限制都很严格,所以解答起来难度极大,很容易失分,甚至不得分。

上下联字数相同是对联形式上的最基本的特点,词性相同、结构相应,是对联形式上的又一特点。这就要求答出的上联或下联要与给出的句子在句法结构上保持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上下联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内容方面的特点。解答对联题,答出的上联或下联必须与给出的句子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互补、对立或承接等关系。同时,对联忌上下联字面上的重复,解答对联题还要做到既能够对得起来,又尽量避免字面上的重复。此外,对联还讲究平仄,但由于高考对联题一般要求宽对,所以只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平仄方面可以不考虑。

【例5】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2012年四川卷)

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第3篇

每当老师留了作文,我总是发感 慨:哎!我不想写作文!谁来救救我啊!每次我不知道怎么往下写的时候,我总是闹情绪,有时妈妈还为了我的作文生气。

我一定要克服写作文的困难,听妈妈平时教导我说:“写好作文,就要靠你平时来体验生活,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名言、好谚语······所以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来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我下定决心,每天积累三个词语、五个好句子、五个好名言、五个好谚语,我专门买了一个本子来记录每一天懂得的知识,我每天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积累一些知识,我日复一日,用心体会,多练笔,多观察。妈妈说过:“你积累了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正确使用它了。”我没事就写作文,举个例子吧:中秋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回到了姥姥家,中午,一直老猫和一只小狗打起来了。我回来后,妈妈让我把它们在打架时的神态、动作着重描写,我运用了很多我平常积累的成语,妈妈看了我的作文,不停地夸我作文水平提高了。

从那以后,我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很快,老师也夸奖我,我明白了:写作文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进步!

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第4篇

1、把词语填写完整。16分

千____百____ _____ ____斑斓 一____无_____ _____耳______铃

_____天____地 _____ ____曼舞 自相___ _____ _____ 然无____

2、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提( ) 纱( ) 拨( ) 扶( )建( )

题( ) 沙( ) 拔( ) 抚( )健( )

3、把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9分

热烈地 盼望 元宵节 吃月饼 观察 详细

热情地 鼓掌 中秋节 吃青团 介绍 熟练

热切地 招待 清明节 吃汤圆 演奏 仔细

4、连一连下面的歇后语。7分

三十六计 试试深浅

投石问路 走为上策

孙悟空的金箍棒 能大能小

打破砂锅 人人喊打

老鼠过街 白忙一场

粪坑里的石头 问到底

猴子捞月亮 又臭又硬

5、读句子,用上带点的词语(关联词)造句。6分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   )。它们( )着( )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 )着。

7、把下面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连成一段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得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爱越吃。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我爱江南的杨梅。

二、阅读练习。26分

(一)课内阅读(节选)15分

渔人( 忽然 突然)站起来,拿竹篙向chuán xián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朴朴)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一圈圈 一轮轮)粼粼的bō wén,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tiào yuè。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跳下,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chuī yān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uán xián bō wén chuī yān tiào yuè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跳上跳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圈出第一节括号中用得正确的词。3分

4、从短文第四小节中,摘录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2分

5、写下面的字,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3分

鸬 袅 拣

(二)课外阅读11分

(四)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的台湾岛 ( )的大玉盘 ( )的树林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4分

⑴ 日潭像_______________,月潭像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湖水像______________,小岛像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 ,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把潭分成两半的是一个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非常美丽。

三、看图写话。12分

描写中秋的句子范文第5篇

在阅读了这三个片段的基础上,笔者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它的叶子是从四周慢慢往里黄的呢!”“茶花是个小个子。它的生命力极强,这朵谢了那朵开,粉色的花朵在绿叶中显得格外美丽。”“还有那竹林,远远地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但走近一看,竟然许多叶子都是黄色的,令人吃惊。”有的同学甚至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变化:“在这寒秋的季节里,面对着这棵枫树,心中充满了暖意。”

流畅的文字之中有美妙的发现,真实的表达之中有真切的感受,别样的发现之中还有独具的慧眼!在习作讲评时,肯定并褒奖学生的发现,习作就有了生活的味道,更有了生命的气息。

三、 关注“我”的想象

多姿多彩的想象,是此次习作展现的最大亮点。正是这样的想象,让学生的习作呈现出别样的精彩,语言的表达也越发细腻、越发真挚!这样的语言值得我们在习作讲评课上读一读、品一品。

孙纪伟: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作“紫龙卧雪”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朵盛开的礼花,仔细一看,它的颜色是黄中带红,红里又透着黄,非常漂亮。花瓣一层包着一层,紧紧地排列着,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真是可爱极了!

高梦媛:那向周围伸展的叶片,多像我张开五指的手掌啊,边缘呈锯齿状,上面的叶脉清晰可见,很有条理地串联在一起。它的颜色就好比那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鲜艳夺目。

施俊言:那儿的枫叶也十分美丽,远看像火苗,又像那红色的云朵。近看,这一片片叶子都很美,有的红中带黄,也有的黄中带红。

张千秋:梧桐树依然在那儿“站”着,可它的叶子已经变黄,像从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一下子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曹子恒: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叶片,我用脚轻轻地踩着,感觉软软的,就像金色的地毯,舒服极啦!

丰富而多元的想象、多彩而细腻的语言在这里生长、流淌,表达出学生独特的眼光,散发着儿童特有的魅力。在他们的眼里,秋天的叶子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红色的云朵”“蝴蝶的翅膀”“一场‘五彩雨’”“黄灿灿的小扇子”……诗意般的想象,童话般的语言,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品着品着,一句句生动的言语滋润着心田。哪怕只有一个蕴含想象意味的句子,学生就应该获得“最佳想象奖”。

四、 师生同题习作

曾和学生一起聊天,在习作讲评的时候最希望老师怎么做?他们纷纷表示,一是读优秀的习作,二是看老师的习作。在习作讲评时,王家兴同学和笔者一起,分别读了自己的习作。

同学们在聆听两篇习作的时候,神情格外专注、姿态特别端正,这就是讲评中最好的示范与引领。换言之,在同题习作中,教与学相依偎、共成长。

习作讲评能不能到此为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习作讲评除了佳词、好句、美文的朗读与欣赏之外,还应有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修改过程。只有在修改中,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内化,习作习惯才能真正养成,习作素养才能真正锻铸!

五、 学会修改习作

在习作讲评中,我们需要围绕具体的问题,结合鲜活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既是一句古训,更是学生应有的习作习惯、习作能力和习作品质。结合这一次的习作,我们一起针对两个问题进行了修改。出示问题和需修改例句:

问题一:为什么我们眼中的树叶总是“翩翩起舞”?

1. 一阵秋风吹来,那飘落的黄叶在空中翩翩起舞。

2. 一阵秋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了下来,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3. 一阵秋风吹来,空中树叶翩翩起舞。

我们一起讨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在共同的交流中,学生慢慢懂得:尽管这是一个成语,表达措辞很严谨,但词语本身并不能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树叶飘落的场景。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了树叶飘落时会是什么样,还放了一段树叶飘落的视频。渐渐地,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树叶落下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随风飞舞,有时慢慢悠悠,有时悄无声息,有时发出沙沙之声。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我们一起修改,有的写出树叶飘舞的样子,有的写出树叶因为大小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下落姿态,有的写出宽大的梧桐树叶和细小的杨柳树叶下落时的不同之外,还有的写出了树叶飘落时的不舍之情等等。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之后,我们一致觉

得这样的描写比起“翩翩起舞”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精彩得多。出示问题和需修改例句:

问题二:为什么我们的总是“五颜六色”?

1. 五颜六色的,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

2. 瞧,那五颜六色的开了,有紫色、白色、绿色、黄色,很是好看。

在交流中,我们很快发现自己笔下的总是“五颜六色”的。那么,我们眼里的还能怎么来写呢?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了几幅的图片,他们发现有的盎然绽放,像一个大大的笑脸;有的才开出两三片花瓣,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似乎还有一会儿就要裂开了。同学们还发现有的平平展展的,有的弯弯曲曲的,有的细细长长的,姿态万千,各有不同。在共同发现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修改自己关于描写的片段,就显得游刃有余、自信满满,修改的针对性以及修改的效果都让人满意。

最美的秋天在哪里?在我们的观察与发现中,在我们的语言与文字中,更在我们的朗读与修改中。正是我们的习作讲评,让秋色更浓、让秋天更美!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

一、 习作命题生活化

在平时的练习或试卷里,常会见到这样的命题:“ ,我要感谢你”“令你感动、难忘的事”“这件事让我懂得 ”“第一次 ”等等。这些题目在老师们看来,都非常容易,可写的事例很多。可是,我们所谓的“简单”,是站在成人角度的一种思考,而学生是难以体会到的。这种命题下,老师的认知与学生的反应就形成了差异,习作的价值就不高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归儿童的立场,将习作命题生活化。

今年中秋节前夕,我给家长发了一条信息:

快到中秋节了,祝家长们、同学们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这个周末,希望家长们带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可以是外出寻找秋天;或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喝茶,营造出传统的中秋节气氛等等。本次的习作主题就是话中秋,题目自拟,谢谢!

在周一上课之前,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来到我面前,开心地诉说过中秋节的喜悦。课后,阅读同学们写的习作,有的描写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赏明月、尝月饼,一派喜气洋洋;有的描写晚饭后,一家到公园里游玩、赏月的趣事;有的描写自己动手制作月饼;甚至还有的写和家人一起去听森林音乐会……无论以什么方式度过中秋节,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感悟,自然写出了真情实感。

习作命题的生活化,给了学生展现丰富生活的机会,拉近了学生与习作的距离,学生有话可写,提高了习作的积极性。

二、 习作教学交流化

很多老师在指导习作《秋天的树叶》时,自始至终,一直竭力教会学生写树叶的方法。先观察一片树叶的形状、颜色、茎叶的纹路,用手去摸一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地;再观察一棵树上的叶子,整体上像什么,接着观察整个树林的叶子;观察完这些树叶后,还要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树叶。在如此详尽的技法指导下,学生能完成这篇习作了。但这样的习作变成了“老师”构思写作,缺少了儿童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