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近年来我市扩大消费需求取得成效
进入新世纪,全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全市消费需求膨胀,增速达到10.12%,是十多年来首次超过10%。20*年,农村消费市场提振,消费增速也超过10%。此后,我市城乡消费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一)我市消费需求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一批大型流通企业发挥龙头作用,扎实开拓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仅城市消费激增,更重要的是农村市场消费攀升更快,拉近了与城市消费需求发展速度上的距离。2005年,我市实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市消费增速达到13.9%,超过当年gdp和财政增速,最关键的是农村市场消费继续发力,增速达到13.5%,与城市消费增速差距缩小到0.7个百分点。
20*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升全省第二,达到167.57亿元,占全省消费总额的8.29%,标志着我市消费市场迈出了一个新台阶,稳定而强劲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表一可知,农村消费增速基本上以高于全市的速度以增长,由于农村消费基数高于城市,从而推动了全市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
表一: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需求情况
年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城市消费县及县以下消费
总额%总额%总额
数据来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因20*年公报中城市消费与县及县以下消费数据有误而修正。总额:亿元
(二)消费热点加速消费结构调整升级
由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的大作耐用消费品、品牌服饰、汽车、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住房等消费热点保持高位运行,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持续升温。20*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9.8%,通讯器材类增长39.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6.56%。2007年,热点消费结构再次升级,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高速增长5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6.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9倍,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6.7%。同时,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5.8%。20*年,消费结构在升级中继续调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164.5%,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1.6%。受次贷危机影响尤其是原油价格高企,汽车类增长0.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3.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6.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7.6%。
(三)居民购买能力和实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从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看,如表三所示,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自20*年以来连年提高,除少数年份的个别指标增幅较小外,绝大多数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基本超过同期gdp和财政收入水平
表二:20*~20*年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
年份在岗职工城镇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
平均
工资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纯收入消费支出
数额%数额%数额%数额
数据来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金额单位:元
从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是食品、交通与通讯、衣着、娱乐教育文化、居住等,并保持了持续增长太好,但由于受宏经济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城市居民的住宅、汽车、服装等消费支出的增长变化波动较大。相比较而言,农民的消费支出主要是受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促进消费的政策影响,同时还因为绝大多数农民有着农业耕地的保障,宏观经济变化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交通通讯和住房三个方面,而且异常波动的情况也相对较小。
(四)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稳定增强
近年来,虽然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我市居民储蓄意愿和即期消费能力都在不断增强。通过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在岗职工实际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释放,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增长较快。而2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从居民储蓄存在与全市金融机构存款的比较看,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147.05亿元中,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02.68亿元,占69.8%,而上一年只占54%。从居民储蓄的纵向比较看,2007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额占居民存款余额的13.4%,比年初增加额只比上年多2.47亿元,而20*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额占居民存款余额的20.2%,比年初增加额则比上年净增48.3亿元。居民储蓄增加虽然抑制了消费,但仍然表现为潜在的消费力。
表三:20*~20*年全市及居民储蓄水平比较
年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比年初增加余额比年初增加
数据来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单位:亿元
二、金融危机下我市扩大消费面临新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概莫能外。尽管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联手应对金融危机,但世界经济的颓势还没有发生根本逆转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可能调降其对2009年全球经济预估至负成长。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月份报告称,全球信贷危机可能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信贷活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进一步收缩。美联储指出,经济滑坡的影响正在向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之外蔓延,裁员和招聘冻结日益普遍。今年1月份,日本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2.3%,降幅创历史最高纪录。可以预见,外需还将持续减少,资本缩水与投资意愿下降产生的叠加效应将更加突出。受此影响,我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外贸、外资不仅增长乏力,而且下行态势明显,虽然消费需求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也已开始下挫,增速放缓。
(一)受金融危机导致消费需求呈下行态势
我市消费需求由去年9月增幅23.6%的高位,尔后逐月下降到年底22.1%。城市消费先于农村市场3个月下滑,从去年6月份的23.66%,逐月下降到22.4%。对比2007年和20*年的消费需求发展速度,可以看出我市消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2009年1月虽是春节黄金消费期,但全市消费增速却在下降,仅为21.9%。在金融危机下,去年国际市场上原油、农产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高企,通货膨胀加剧,尤其是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拖累我国沿海地区企业,并向波及我市企业,农民工返乡增加,失业率提高,导致居民审慎消费甚至是保守消费,出于对就业压力的担忧和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不敢放心消费。
(二)因我市经济欠发达致使最终消费率不高
衡量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率。消费需求通常是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我国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约占80%,政府消费只占20%。目前,我国消费水平不高,2003、20*年最终消费率仅为55.4%和53.6%,居民消费率为43.3%和41.9%,而200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就已高达77.2%,2003年又提高到79%,发达国家则更高。
表四: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与消费比较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消费率
总额%总额
数据来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单位:亿元
虽然我市是消费规模居全省第二,但从表四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市消费仅为地区生产总值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超过50%有很大差距,而居民的最终消费率则更低。客观上,地区最终消费率与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具有不同意义,一个地区社会生产并不是限于该地区最终消费,况且地区之间产品流通又不能准确统计。对于一个国家,产品进出口贸易有各国海关精确统计,除了出口,就是作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服务消费了。因此,有其研究的参考价值,从一定意义上它表明我市社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社会热点消费的产品,其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不高,社会劳动成果中更多的表现为生产成本,因此经济效益较低,显现出欠以达地区经济特征。
(三)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制约了消费需求扩张
**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崇尚节俭消费,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各消费观念在时代的发展中悄然改变。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是消费需求的重要标志,反映出一个地区社会消费水平,而决定消费水平的是重要指标是居民收入水平。以2007年为例,我市城区住户耐用消费品百户调查百户调查显示,前10位的拥有量依次为,移动电话136.6部、彩电125.49台、空调118.95台、接入有线电视1*台、电冰箱98.69台、洗衣机96.*台、固定电话93.46部、淋浴热水器90.2台、微波炉54.25台,家用电脑39.87台,其余均没有超过30%,家用汽车作为标志性消费,其拥有量很小。据市统计局抽样调查,2007年,农村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的数量15.17台、电冰箱从35.1台、空调机12.9台、热水器29.8台、摩托车64.3辆。实际上,这样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并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全省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大致找到答案,当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3.6元,比上年增长17.4%,高出我市763.6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6.3元,比上年增长19.8%,高出我市54.3元。由于收入水平的制约,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储蓄养老防老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从而制约我市城乡居民消费。
(四)大批人员外出务工分流了我市现实消费能力
我市经济欠发达,并与长三角地区有着地缘优势。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30万人次,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3,加之城市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约有140万人在外务工经商,这部分人既是我市劳动和创业主体,同时也是居民消费的主体,由于他们常年在外务工,多数情况下是将其个人收入积存起来,蓄积创业的资金、购置或建设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真正回乡消费只集中在春节期间。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真正在我市消费,他们的生活及其商务活动都消费在其旅居的城市,我们推测这部分在外务工人员的每年消费至少在50亿元以上。
(五)经济结构不够优化抓不住扩大内需政策机遇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从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我市20*年对外贸易情况分析(见表五),我市十大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纺织服装,然而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作为高成长、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制造业的总体产业优势都不强,船舶以通过装配出口为主。以这样的产业结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条件就显得较差了。
表五:20*年涉及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产品出口情况
合计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
数据来源:**市海关统计数据。单位:万美元
为开拓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国家实施运用财政政策激活消费,目前主要是家电、汽车(包括摩托车)、农机,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我市市场潜力巨大,在已经实施的家电下乡进展情况看,我市表现较为突出,但从促进我市工业生产的角度看和扩大投资需求看,因我市符合这一政策导向的产品甚少,故对促进我市投资需求十分有限。
三、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以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仍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措施。鉴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投资项目和财政信贷政策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是由居民个人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导消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费和公共(政府)消费,既包括物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对于政府来而言,扩大消费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费太多成本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前我市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从产业导向、财政与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与开拓农村市场等多个层面着力,扩大投资和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消费需求,确保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活力,发放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城乡消费,强化信用消费促进全社会放心消费。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需求
项目是扩大投资需求的载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解决金融危机下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消费需求提升。
从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投资性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重要项目的决策权在政府手中,随之就是配套的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到位实施,一经决策就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项目投资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效果来得更直接、更明显。同时,扩大投资需求,可以蓄积发展后劲,有效地间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不失时机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看,支持和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项目,可以使我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20*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为纱、布、化纤、白酒、啤酒、能源生产总量、原煤、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15类产品,其中:日用消费品只有6种、能量6种、生产资料3种,而且价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据来自消费市场的判断,在我市较为优势的产业集群中,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消费性产品少,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促进政策对我市生产性企业直至全市经济的增长收效甚微,因此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十分必要。
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看,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市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制约了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知名商贸企业到我市发展找不到发展平台,使我市城市商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城市的接纳能力、消费能力因此受限。
(二)开拓消费市场尤其要重视开展农村市场
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我市最终消费率多年徘徊在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全国居民消费率10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我市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当年可以增加140亿元,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社会最终消费规模将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570亿元,这些都表明我市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巨大的空间,也表明扩大消费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提高社会贡献度,对保障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城乡市场建设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和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消费总水平的重要原因,既存在居民收入不高,也存在着较大的城乡收入差别和消费差距。以2007年为例,当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3.6元,高出我市763.6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6.3元,高出我市54.3元,以全省高出我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计算,我市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就会增加14亿元。以20*~20*年为例,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0.31、1:0.33、1:0.33,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为1:0.38、1:0.37、1:0.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差距有如此之大,因此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所在。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即期购买力不强,从而导致消费热点的热度不够,住房价格作为一个指标性指数也印证出我市消费市场扬而不沸的状态,高档次的企业商务用汽车不多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高,并对市场竞争持有保留态度,农村家用电脑市场处于起步状态
新兴消费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促进就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开拓农村市场都具有现实意义,也表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巨大。随着生活节奏和商务活动频度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有新的消费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家政服务中心、经济型快餐业、婴幼儿护理、婚庆与家庭等有着良好的消费需求。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健身、观光农业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农业和无公害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而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对创意产业、3g业务、3c业务、信用评估、规划策划等中介组织、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市场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三)千方百计确保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保就业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不有充分就业是不可能持续保持消费快速增长。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人均耕地不足0.7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时我市人口密度大于全国、全少平均水平,既表明我市有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又表明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形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处理得不好将激化矛盾上升。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30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60%以上,劳务人员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近70%,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元月25日(春节前),我市返乡农民工达110万人;截止目前,外出务工人员90万人,尚有10余万返乡农民工滞留未外出务工。可想而知,确保农民工就业,是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前提。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扩大内需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农民工回乡创业,不需要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还要吸纳劳动力就业,既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将在沿海地区务工收入转回家乡投资,带回信息、技术和市场,使大量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创业主体,又是扩大消费的主力。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十分有益。近年来,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喜人态势,据初步统计,已有2.5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经济实体4500多个,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实现就业。
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推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有条例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大量返乡人员参股,通过新的项目实现新的创业。鼓励企业将闲置的资产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适时实施发放消费券的对策
消费券通过政府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以激活消费市场,保持最终消费持续增长。发放消费券是一个种政府行动,是运用政策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张,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起到“减震”作用。
从政府的立场看,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既可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振荡”,又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为最终销售价格的补贴13%给农民,农民受益了,也扩大了农民认识世界的视野,但从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上看,13%的补贴低于产品的17%增值税,相当于政府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只是将减税的部分让渡给农民,而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各企业、职工都还在持续缴纳税收,同时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就可以保就业、保增长,企业就能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开拓市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政府最终还是获益的,稳定了财源,稳定了企业发展。家电下乡虽不是直接发放消费券,由此可见发放消费券的功效。
消费券与家电下乡政策异曲同工,都可以起到点亮消费市场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电下乡是通过消费补贴的方式,发放农村居民,因此建议消费券发放给城市居民。
消费券不同家电下乡政策,在于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先转化为消费,城市居民的消费不完全局限于特定的商品。消费券的功效实质上同家电下乡政策一样,取决于政府的实际承受能力、发展对象和范围、使用领域和有效期限。
消费券的使用范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可用于困难职工购买日用消费品和餐饮、旅游业,特别是对餐饮、旅游业的指向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其发展,并对促进产业发展。我们主张消费券定点、有限使用,鼓励商业零售和服务型企业对使用消费券实行价格优惠,以增强消费券的扩张力。以旅游业为例,若消费券限于购买门票,就可以带动餐饮、交通、旅游商品等消费;如果用于定点酒店,若每桌限于一券,就可以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消费;若用于消费我市品牌生活用品,就能间接促进我市工业企业生产。
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原则上主张全民享用,视财政状况也可只对困难家庭。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家庭将消费券捐赠出来,支持城乡困难家庭,培育社会公众的爱心,发展慈善事业。虽然政府增加支出,但通过捐赠等方式,经过二次分配到困难家庭,又可以减少政府对困难家庭救助的补贴。
消费券的使用期限,我认为不宜集中消费使用,要有一个时间界限,时间过长,不利于达到公众所期待的社会效果,时间过短,会使居民盲目而集中消费,原则上以半年期为好。由于只有货币特定的支付职能,而没有货币的流通职能,居民在使用消费券时会更加审慎,会在经过比较后作出购买决策。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时间对其经营策略作出调整,吸纳持券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我们主张,有条件的企业购买政府消费券,发放给困难职工,或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也可以鼓励所有者购买其经营的产品和服务。
(五)积极有效地扩大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态或者消费模式,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有助于扩大内需。以信用卡为例,根据国际经验,银行卡支付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充分挖掘信用消费的潜力,将其在消费者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提升60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3~4.8个百分点,以2007年我国gdp总量25.7万亿元计算,将拉动gdp增长0.77万亿元到1.24万亿元。
美国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2/3左右,日本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1/3以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信用消费也非常普遍。据测算,我国信用消费比例不到2‰,2007年中国人均gdp为2461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信用消费的条件。
鲁南地理上属于山东的最南端。南邻江苏,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05万平方公里。其面积接近山东三分之一,而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其中临沂市位于鲁南地近黄海,南邻江苏,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三区九县,共计181个乡镇办事处,9549个行政村,总人口1100万人,加上外来农民工和从商人员近400万人。按1500人/村计算全市可实际投入放映的中心村和社区近1万个,由此推算鲁南地区投入放映的中心村和社区超过4万个。农村电影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实施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工程的有效载体。近几年来,农村电影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为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内,而且农村电影播放工程已成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农村电影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结合国家广电总局立项研究课题,我们对鲁南农村电影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研究结论,试图为我国农村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经验。
一、调查设计
为进一步摸清鲁南农村的电影观众的的详细情况,我们设计问卷,就鲁南农村的电影观众的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构成情况设计问卷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临沂、济宁、菏泽每市1000份,日照、枣庄每市500份。回收4000份。调查样本随机选取鲁南各市的农村乡镇的影院观众。
二、数据处理及鲁南农村电影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被调查乡镇的影院基础设施和功能较全的有216家(占5.4%),基础设施和功能一般的有2518家(占63.0%),基础设施和功能较差的的有1040家(占26.0%),没有电影院的乡镇有266个(占5.6%)。据调查发现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镇社区有少部分建设了数字影院播放点,而大多数尚未建设数字影院,新建的新农村社区基本没有建设数字影院(或电影院),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被调查的电影受众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构成情况如下。首先,从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上看52.3%观众是男性、47.7%观众是女性;再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比例上看12岁以下的观众占1%、13-22岁的观众占26%、23-30岁的观众占53%、31-45岁的观众占15%、46岁以上的观众占5%;再从被调查者学历分布上看高中以下学历的观众占32%、大学学历的观众占65%、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观众占3%;再从被调查者月收入情况看1500元以下收入的观众占22%、1500-3000元收入的观众占55%、3000-50000元收入的观众占19%、50000元以上收入的观众占4%。依据以上数据分析,农村电影院的电影观众从年龄分布上看,23-30岁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80后年轻人占大多数,与65%的大学学历分布和55%的1500-3000元的收入分布基本相当;在校学生(13-22岁)构成电影观众的另一大部分;高学历(研究生以上)、高收入(月收入5000元以上)、高年龄(46岁以上)的人群很少看电影。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之前,即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鲁南农村电影业整体滑坡、市场全面萎缩,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极不正常,大批农村电影放映人员严重流失,大批放映设备闲置,绝大多数的县、镇级固定影院陷入半瘫痪或瘫痪状态,那个老老少少盼过年一样盼望看露天电影的时代,成为了人们梦境中追忆的流金岁月。自“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以后,农村电影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
综上调查分析,鲁南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落后直接影响电影市场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凡是经济发达的县区农村电影市场繁荣,由于经济实力较雄厚,拥有放映实体数量较多。有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视,建有多处公共文化设施,却忽略了电影固定放映场所设施建设。再加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电影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农村电影发展滞后。有些地区经济基础较薄弱,拥有的放映实体偏少,农村电影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落后的县区整体思想观念也落后,对农村电影传播与村民整体素养提高的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够强,缺乏足够的热情,是导致部分县区农村电影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二是三网融合导致农村电影市场发展迟缓。在三网融合网络市场角逐中,电影已落后于其他行业。电影公司的注意力仍然比较传统和保守,依旧扎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扩展下属院线,希望通过量上的递增,实现电影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但这样的美好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如想象中如意和顺畅。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所说:“2011年,全国共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屏3030块,平均每天增加8.3块荧屏,但全国差不多电影公司有100多家,但90%的电影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电影市场仅凭扩大实体院线规模来实现票房的收益的思路过于单一和被动,尽管进账不少,但投入成本的过高,变相拖住了前进的步伐,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显得有些反应迟缓。三是农村电影市场缺乏良好的培育。农村电影观众结构不合理,农村电影市场培育还不够成熟,农村电影放映缺乏文化整合力,企业与商家最看好的消费群体———中青年观众仅占15%左右,因而失去了投资的兴奋点。由于商业运作空间不大,企业与商家缺乏投资热情,巨大农村电影市场潜力也就难以发掘出来。作为新生事物,个体放映主体的出现成为农村电影播放的一种新形式,在培育农村电影多元放映网络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是未来农村电影市场纯商业化运作的萌芽,是蕴藏在民间的一股巨大市场力量。各级政府应有政策扶持、有关电影主管部门进行业务引导与规范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使其在农村电影市场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三、鲁南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对策
加大政府扶植力度,促进农村电影市场全面发展在纯商业化运作的农村电影市场未发育成熟之前,各级政府在培育和发展农村电影市场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村电影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级政府继续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农村电影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扶植。只有在各级政府的强势扶植下,才能尽快实现农村电影市场整体发展的平衡性,促进农村电影市场全面发展。
强化农村电影映前宣传,培育农民电影鉴赏素养映前宣传不只是城区影院的“专利”,农村电影也需要映前宣传,而且需要大力宣传。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电影企业和放映单位要舍得花钱、花精力做好映前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强势宣传。只有做好了映前宣传,农村电影放映才能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影响力,从而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培育农民电影消费观念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成熟才行,诸如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等。但是,为早日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农村群众性电影文化消费群体,使农村电影市场发展有足够的后劲。
构建多元放映主体的网络体系,关注个体放映主体的发展构建各县、区级电影公司为龙头,融国有、股份制、集体、个体放映单位及大批固定放映点于一体,覆盖全市的农村电影多元放映主体网络体系,形成了一个统一品牌、统一供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经营主体模式,整个市场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国有、股份制、个体三种放映主体目前是农村电影发展的的骨干力量。
89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
与去年年底相比,从城市数量看,增加了27个城市;从人口规模看,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总体而言,2002年全国89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从全年总体状况看,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为0.79.分季度看,其求人倍率从2002年一季度的0.73升至四季度的0.89.
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
2002年监测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9%、27.2%和70.9%,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就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与2001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需求在原比重较大的基础上基本持平。
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占据主体,制造业需求有较大增长。
2002年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其用人需求分别为32.4%、21.7%和19.8%,三者合计约占总需求近3/4.
与2001年相比,三大行业需求增长了7.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4.2个百分点,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增长了2.3个百分点。
4.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61.9%.
与2001年相比,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长了7.8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需求比重仅占12.6%,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私营及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用人需求的呈现上升态势;而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现出逐季下降的趋势。
5.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两大职业,两大类职业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分别是69.2%和59.1%.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关系相对缓和一些,其求人倍率分别为0.9、0.85和0.7.
6.在所有求职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69.1%,是求职主体。
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25.9%,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0.1%,其他失业人员占12.5%,下岗职工占10.6%.其他类型的求职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占21.2%.
与2001年相比,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的比重增长了8.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失业青年,分别增长了7.5和6.7个百分点。
7.分文化程度看,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主要集中在高中文化程度。
从需求看,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41.9%,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2.5%,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35.7%;从求职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5.2%,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了总求职者的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比重为26.2%.求职人员文化结构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除硕士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以外,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具体而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6;高中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1;大专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67;大学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 0.77;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1.26.
8. 从技术等级看,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可分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企业短期债券市场、短期信贷市场等若干子市场。但为了论述的方便,叙述的完整及避免重复,本文货币市场只包括前三个子市场。
一、内蒙古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状分析
1、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状况
从全国角度来看同业拆借业务始于1984年。但在我区由于各专业银行都没有自己的资金计划处,资金余缺以纵向调剂为主,发生于各专业银行间的拆借非常有限,直到1988年2月人民银行组建“内蒙古融资公司”,标志着我区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形成。从此,这一融资公司对我区十二个盟市的专业银行进行资金调剂,开始跨系统拆借。到1995年期间是我区同业拆借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年拆借量在100亿元左右。之后随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于1996年1月3日的正式建立,我区也于1996年4月,正式成立“内蒙古融资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同全国进行同业拆借,但由于我区地处西部落后地区,存在信用问题,通过网络交易的规模不是很大,同时在该市场迅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对此,199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采取实质性整顿行为,将所有融资中心撤离拆借市场。我区也在此时撤消了融资中心,除具有法人资格的总行直接上网交易,各专业银行纵向拆借外,我区仅有②六家金融机构经正式批准上网交易,且因为资信水平参差不齐,只有③两家真正实现网上交易。这期间我区同业拆借规模明显萎缩,但违规拆借现象基本消失,拆出资金回收状况也良好,资金回收率达90%以上,风险自律管理及控制机制趋于完善。之后的年度我区随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发展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主体不断增加。截止今日我区已有六家金融机构正式批准上网交易。其中有三家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并且交易量不断增加。
(2)融资期限逐向短期化。日拆和7天为主的头寸性品种所占比重正逐步上升,3个月期季节性拆借所占比重在下降,逐步改同业拆借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市场。
(3)市场秩序良好。自1998年上半年我区撤消融资中心之后,拆借市场总体上运行在规范的管理框架之内,违规交易行为基本被杜绝。资金回收率也达到90%以上。
(4)市场基础设施已走上了正轨。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使得我国从此形成了一个信息公开,统一报价,交易集中的市场体系,我区商业银行由其以包头商业银行为典范,大量开展网上交易,呼市商业银行也不断同太原市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建立同业拆借业务合作关系,我区交易信息网的建设已初具雏形。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区同业拆借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横向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差距更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1)拆借市场交易数额较小。我区除国有商业银行纵向拆借外,农村信用联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虽已获准进入拆借市场,但由于我区属西部落后地区,信用等级明显低于发达省区,使得小型主体资金融入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融入资金的需求不得不被压制,致使资金拆借数额明显偏低,如集宁农村信用联社自1998年至今只产生一笔交易,呼市商业银行只产生四笔交易,交易额仅为9500万元,包头市商业银行的交易额虽好一些,但也不能改变全区同业拆借规模较低的状况。
(2)地区分割现象严重。从全区来看,资金流动最为活跃的是西部地区,尤以呼包二市为主,东部区要差一些,并且拆借业务基本上都发生在同一市区,这主要是由于自1998年融资中心撤消后,跨地区拆借遇到困难,再加上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增强,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仅限于本地拆借。
(3)交易主体分割现象明显。在我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调剂资金余缺,交易集体相对封闭,基本不参与拆借市场交易,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个城市。资金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不愿在拆出资金,如呼市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只发生四笔业务,均为拆入而未拆出。
注:①以下简称为同业拆借市场
②包头商业银行、呼市商业银行、集宁农村信用联社、包头农村信用联社、呼市农村信用联社和内蒙古工商银行
③包头商业银行和集宁农村信用联社
(4)落后于东部发达省区。我区同业拆借市场历经十几年,但每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状况都不及东部地区,如交易数额偏低,交易品种仍以季节性拆借为主等,但同作为西部落后地区,我区又优于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交易活跃程度与陕西、西安基本相平。
二、内蒙古银行间债券市场现状分析
1、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运转始于1997年。在我区1999年4月经人民银行批准包头市商业银行加入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信用拆借及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活动,通过网上与北京商业银行、天津商业银行进行债券回购业务。这时,呼市商业银行虽已成立,但尚未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因此,这时我区只有包头市商业银行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进入2000年后我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1年5月30日呼市商业银行获准正式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6月正式通过网上与其它商业银行进行债券回购与现券交易,截止2001年11月5日呼市商业银行分销2001年记帐式国债5000万元,共发生债券回购业务7笔,加权平均利率2.298%,均为正回购,发生额2.6亿元,现券交易5000万元,并已与太原市商业银行形成了业务合作关系,目前正与天津商业银行、长沙商业银行、大连商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等各行积极联络。包头市商业银行在2001年交易量也有长足发展,严格按照《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交易规则》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操作,从未发生违规违约行为,交易期限均为7天以内,市场交易行为逐步规范化。
2、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区银行债券市场成立较晚,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量较小。由于我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较晚,参与交易的成员甚少,并且呼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存款数额不大。如呼市商业银行24亿元,包头市商业银行17亿元,因此回购量不大。
(2)现券市场有待发育。目前我区现券市场属有行无市状态,每天成交量很少,2001年l~10月份,现券交易只占到债券市场交易总量的1%,债券流动性没表现出来。
(3)市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场中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专门从事融资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提供给交易双方的机构以及这些机构所组成的中介体系,并且在债务质押方面正回购方与逆回购方意见不统一,逆回购方要求见券付款,正回购方要求见款付券,不能做到“券款对付”。
(4)银行实力欠佳。由于我区地处西部落后地区,参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员仅呼包两家商业银行,银行实力不够,如呼市商业银行现券存量仅1亿多元,所以用于回购的量不多,并且参加债券回购机乎均为正回购。
(5)市场主体队伍仍需扩大。虽说我区获准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有多家,但目前,只有呼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两家参与网上债券交易,并且集中在我区西部地区,东部区还属空白。
(6)与辖区内兄弟行、社间联系较少,如包头市商业银行进行债券交易联系较多的行仅是沧洲商业银行和天津商业银行,呼市商业银行也主要与太原市商业银行形成合作关系。
三、内蒙古票据市场的现状分析
1、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
1986年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再贴现试行办法》促进了票据市场的成长,我区也于1986年曾试行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展起来,直到1994年7月2日,人民银行颁发关于在煤碳、电力资金、化工和铁道行业推行商业汇票结算的通知,附发《商业汇票办法》和《再贴现办法》,我区于1994年开办承兑、贴现及再贴现业务,并于1995年3月15日试办了第一笔500万元肉类购销再贴现业务。之后,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在我区对畜产品委托收购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试点。到1995年末,全区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44.65亿元,贴现15.2亿元,再贴现13.79亿元。1996年1月l日《票据法》正式实施,票据业务操作趋于规范,商业票据发生额、贴现额、再贴现额均比上年有显著上升,1997年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业务暂行办法》及《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我区商业票据贴现,再贴现逐步增多,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但到1998年由于全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致使我区票据业务的交易量有所萎缩。到了2000年由于人民银行连续推出一些深化市场的改革措施,票据市场日趋规范,银行承兑汇票有了大幅度增长,且截止2001年我区今有三家企业获得开办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开办带动了整个票据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及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
2、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区票据市场虽有长足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票据品种单一。我区票据市场发展较晚,且交易品种在2001年前仅为银行承兑汇票,直到目前,仅伊利等三家企业获准办理商业承兑汇票,明显慢于东部发达省区,这还需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上下功夫,使更多的企业有资格步入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行列。
(2)交易量不够大。我区地处边疆,地域辽阔,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全区东西部发展不很平衡,且部分偏远地区对票据业务不熟悉,结算业务不了解,这使我区票据市场业务开办较晚,且交易量不是很大。
(3)票据流动性差。从全区来看,虽然作为一级市场业务的承兑开展较为普遍,但票据背书转让行为受到企业信用、交易票种等多种限制极不活跃,转贴现几乎没有市场。
(4)交易行为依然不规范。在业务操作上,虽然全区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行内的票据操作规程,但相互之间在具体操作要求上都有出入,出现一定的混乱状况,且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业务操作与欺诈行为,使得接受票据的企业与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增大,使得一些企业对接受汇票态度消极。
(5)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备。在我区票据的查询与鉴证系统尚未建立,票据的异地查询效率低下,各金融机构业务处理方式不同,人为造成了查询环节的时间拖延,再加上缺乏统一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抑制了票据业务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市场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90-01
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正式突破100亿大关,电影在那一年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截止2014年12月31日,中国电影票房己突破296.39亿元人民币,而北美影院票房销售总额约在105亿美元,近6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降低了4%。扣除通货膨胀因素,2014年的票房总额是电影业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而相对与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幅度则高达36.15%,近四年全国票房收入增长超过100%。为什么会有这么快以及这么高的涨幅呢?
截止到2014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2.36万块,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每天都有2座新影院开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3D银幕。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个市场的根基就是这23000多块银幕,它大致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而未来中国电影的银幕,主要增长点就落在三、四线城市与城镇上,这将是中国电影未来最大的增长空间。
全国范围内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为电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而中国银幕的硬件质量也为迎接更多的观众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与基础。说到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与消费状况,2014年上半年,中国观影人数己达5.6亿人次,比2013年的4.3亿人次高出30.2%。年均观看次数在2次以上已经占到将近30%,而人均在电影上的消费达到500元的人群己占到近20%。因为中国电影银幕快速发展就是近几年的事,因此新影院的银幕质量非常高。中国影院数字化率高达96%,比国际上69%的水平高出近三成,而中国3D银幕68%的占比是国际平均比例35%的近两倍。这种银幕现状让中国电影市场拥有世界一流的市场硬件条件。可见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成长,跟硬件设施的建设息息相关。
构成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票房数字的是来自两个阵营中的电影,就是中国本土电影与海外引进。这两个阵营中的数字,在这些年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的本土电影数量在不断增长,票房规模也在逐步成长,到2014年,国产影片票房161亿元,海外票房135亿元,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超越海外票房。2014年,美国一家主流媒体曾用“它(中国电影市场)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作为新闻的标题报道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而以下的这些数字与事件也许是最好的证明,展示着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
2012年5月,万达集团收购AMC(美国第二大电影院线)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占据世界电影市场份额10%。
2013年小马奔腾影视集团买下美国特效公司DigitalDo―mam。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斥资8.04亿美元购买文化中国传播集团的控制股权,4月,阿里同云峰基金一起,收购了在线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网18.5%的股份,至此阿里巴巴已经在娱乐产业投资超过30亿美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以每股美国存托股68美元的发行价,成为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
随着“电影与娱乐”产业的不断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力量加入。
2012年8月,中美合资的“东方梦工厂”在上海落户。
“好莱坞”新建和扩充六家电影公司的中国办事处,著名的经纪公司CAA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
詹姆斯・卡梅隆在天津成立了自己的“卡梅隆-佩斯集团”。
2014年华谊兄弟和美国著名独立厂牌QED合作,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主演,大卫・阿耶执导的二战动作片的第一部电影《狂怒》上映。
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签约总额87.31亿元,在实现签约的所有项目中,影片类项目签约额为31.08亿元,比去年增长28.38%;影院院线、影视基地及文化地产建设类项目签约额为30亿元,比去年增长53.85%;电影投融资项目、微电影项目、技术和其他类项目签约金额为24.23亿元。这些数据让我们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在全球电影市场中,中国市场的未来价值在哪里呢?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88%,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