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投资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关键词】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 称为“社会间接资本”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长沙外商投资环境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跨省市区的交通干线建设,尤其要重点打造连接粤、港、澳和出海快速通道,提高与粤、港、澳和出海港口之间的人流、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商品进出口和粤、港、澳地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三是完善骨架干线,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到县(市) 、县(市) 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四是在水路方面,长沙市要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和码头功能及吨级结构。重点建设好霞凝新港工程, ,将其建成中国内陆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配套建设好霞凝物流园区,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上通道;加强与上海、中部口岸的“大通关”合作,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缩短长沙出海航程;五是着力加快市、县(市) 、乡(镇) 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市) 、乡(镇) 为连接点的客货运输网络;六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火、电比例结构,加快推进地区性电网与省网相连促进区域间电力互补,使电力供应充足。
三、利用外资,促进长沙加工贸易的发展那么长沙如何利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在贸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置于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和鼓励其发展。在吸引加工贸易转移方面制定较进取的策略,提供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优惠的引资条件,在政策、交通设施、电力和劳工等方面发挥长沙的吸引力,同时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实施外资带动,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跨越和大突破。将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我市的农业资源和天然资源丰富,出口以粮食和其他原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如果能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配套的加工工业,会有助于提升长沙的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长沙在资源、人才、技术、交通等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更大范围地聚集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加工制造商,形成大规模产业群。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加工贸易。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结合本地的特色经济,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贸易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建立起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积极利用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将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和退税功能、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基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将深加工结转产品直接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然后由下游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节约物流成本。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该地区吸引、集聚外来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投资环境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好的投资环境就如同引力巨大的磁场,源源小断的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的流入。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改善。河北省的投资环境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河北省创业投资环境的现状
近几年京津两地的经济持续发展,开始呈现出向周边扩展的迹象。而将京津两地环抱的河北省在地里位置方面具备天然的优越条件。随着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经营成本逐步增加,给投资者带来了压力。再加上交通和通讯产业迅速发展,使北京、天津和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成本也更加低廉。这些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审视河北省的投资环境,这为河北省吸引外来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带来新的机遇。通过评价河北省的投资环境,了解河北省投资环境的现状,对于优化河北省创业投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河北省各个城市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各项的评分进行综合排名,结果如表所示
从综合排名的结果来看,石家庄排在首位,综合得分为0. 66。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综合看各个方面发展比较均衡,尤其基础设施条件在全省占优。唐山在投资环境各项因素中优势也较为明显,各影响因素发展较为平均,仅次于石家庄。唐山区位条件优越,尤其在震后重建之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保定的投资环境总体上排第4位,但是要看到其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落后,排名第5。廊坊的投资环境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区位排名第一。它位于北京、天津两大核心城市之间,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利用京津辐射,区域经济活力凸现,经济快速发展。秦皇岛投资环境相对落后,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环境相对更差。邯郸的投资环境在经济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占有优势,其区位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最后是张家口和承德,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城市经济和建设都比较落后,属于投资环境落后地区。
河北省投资环境总体现状: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又内环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是京津冀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北京、天津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势,投资环境良好,而环抱京津两地的河北省由于投资环境处于相对劣势,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河北省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要优化河北省投资环境要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
二、优化创业投资环境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区经济建设
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优化投资环境。如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商业发达。其经济环境的改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其交通、通讯枢纽的地位,加快石家庄北方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设;其次加速其医药、纺织工业中心的发展;最后利用其行政和经济管理上的优势,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其他城市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环境,弥补其劣势环境,为各城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源。
(二)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优化河北省的投资环境,就要正确认识河北省的优势产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上占有优势。河北省农业基础稳固,粮、棉、油、肉类、干鲜果品及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在林业、牧业及海洋方面也占有丰富资源。河北省应该以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对农林畜产品深化生产,并且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等农产品服务行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另外,河北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广泛,体系完整,这是河北省重工业的发展基础。建议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
(三)优化河北省的基础设施环境
首先,构建一体化河北省网络式的交通运输系统。河北省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利于改善河北省的投资环境。
其次,加大通信设施的投资强度,完善通信网络。建立覆盖全省的国内、国际直拨移动通讯网络;积极发展多媒体网络、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和电子政务等,加速向网络经济时代的转变,把河北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最后,加强水利、天然气管道、电网、环境绿化、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更优的河北省投资环境。
(四)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河北、北京和天津三省市之间地理上相互邻近,资源上相互依存,经济上相互辐射和渗透,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圈。这个环抱京津、东邻渤海的北方大省,其投资价值正在被众多的投资者重新评估和打量。面对这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河北省要加强区域联系,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白倩 区位条件下河北省投资环境研究 硕士论文2007.
[2]薛贻德.西部投资环境优化研究.硕士论文,2004.
[3]邵婕,邵军.辽宁省各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统计观察,2006,(1).
[4]马文龙.试论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需要内容.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6)..
关键词:城市核心区 空中步行系统 可行性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y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ir gallery traffic system in urban center.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air wal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city center, elabora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ir wal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ity center and made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it. Discussed the Solving strategy of air walking system construction,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air wal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Urbancenter Air walking system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和空间规模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步行环境差等城市病逐渐明显,改善城市核心区严重的交通系统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当代城市交通发展理念要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1-3]。为改善地面空间资源的短缺状况,解决城市核心区恶劣的交通拥挤问题,以及满足城市功能布局立体化发展的需求,国内外许多城市实践经验表明,建立空中步行系统是未来城市核心区步行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缓解严峻的“城市病”[3-5]。因此,本文分析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解决策略,以指导我国未来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实践。
1 空中步行系统的特点和优越性
1.1 空中步行系统指在若干个街区内采用高于地面的过街连廊或者步行天桥等将位于地面层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各种功能的城市空间串连起来,形成一套独立于地面街道的步行空间系统,由过街天桥及连接建筑物或其他城市设施的各种二层及以上的公共步道、连廊、平台,及其与其他层面发生竖向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节点、枢纽空间等构成,为行人提供通行、疏散、遮阴、避雨及休憩等功能,还可根据需要通行救护车等应急车辆[4,6-10]。该系统主要强调满足居民出行、交通方式转换和交通网络组织的交通功能,强调步行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步行者的步行感官和步行环境的质量。空中步行系统是地区交通量很大情况下人车分流、提升步行活动的人车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城市活动的基面,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具有交通疏导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是解决城市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城市核心区主要建筑的无障碍步行连接,有效解决人车交通矛盾,满足城市核心区公共交通的功能要求。城市核心区的步行网络向空中及地下的立体化开发,可以在不增占城市用地的情况下大大提升城市的步行面积,从而缓解人车交通矛盾,可以实现人车分流、立体交通换乘与无障碍设施的高效改造,提高城市空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鼓励人们更多地绿色出行[4,11-14]。空中步行系统可以重新组织城市核心区的路权分配,使步行道顺畅贯通,实现人车分行,机非分离,从而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
1.3 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和美化城市环境。空中步行系统具有完善、便捷、高效、舒适的空中步行环境,为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与景观视点[14-16]。空中步行系统一般具有采暖、空调和适当的照明,使用地开窗和使用玻璃增加通透感,可以全天候开放方便公众通行。空中步行系统通过建筑物的中庭与地面系统相连,空中步行系统步行通道两旁和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相协调,一方面营造绿色步行环境,另一方面为空中步行系统增添趣味性。优化整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优化空中步行系统的步行环境和公共空间节点的环境,有利于将人们从汽车交通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完善空中步行系统与城市核心区的人工或者自然的绿化结合,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
1.4 集约中心区空间发展,融合多元空间发展的需求。城市核心区功能高度集中,集聚主要商业、金融贸易、娱乐和文化等中心性职能。城市空间高密度发展,土地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地价和租金高。城市核心区的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由于城市功能空间多样化和集约化,传统城市空间的单一聚集的布局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中心区的发展需求,城市功能空间呈现着混合多元发展的趋势,城市核心区空间立体化发展也越显迫切[15-18]。为此,在城市核中心区建立空中步行系统,构成一个立体化的步行网络,使人们的公共活动基面不再限定在建筑的首层或是城市的地面广场,而是上下发展的更大的公共空间活动范围,有利于各种城市功能空间的立体化聚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串联各种功能空间进行融合发展,在权衡各种功能空间的建设下,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增添城市核心区的活力,促进中心区未来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
1.5 空中步行系统为在市区活动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增加了消费吸引力。既为步行者提供了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空中连廊经济可以将分散的商业设施集聚,有利于形成城市核心区商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密度、高效率集聚。空中步行系统可通过将城市核心区地上、地面和地下分散的商业设施及商业网点贯穿起来,形成“连廊经济”[4,13-18],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城市核心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增添城市核心区的活力和吸引力。构成完整的商业有机综合体,提高了整体商业竞争力。
2 存在问题及可行性分析
2.1 空中步行系统作为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空间环境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但也受到很多质疑。理论阶段的薄弱以及实践环节的盲从使得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停滞于初级阶段[19-20]。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前期规划缺失,空中步行系统很难与周边交通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将地上、地面、地下三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实现中心区内高层建筑的无缝连接,尚无详细的指引和强制性控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块的建筑在二层与地下均没有预留与公共空间或相邻建筑相连接的接口,有些项目建设与空中连廊相互协调。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报建及规划验收审查等方面工作国土、交通、建设、质监等相关政府部门都难以协调。
(2)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资金以及建设涉及到的补偿金有待落实。一条空中连廊工程建设造价上百万,暂时还未有足够的政策扶持。改变建筑局部的使用用途、广告收入这些无法弥补建设成本,规划未事先控制但是公众通行亟需建设的空中步行系统,涉及占用建筑内部建筑面积的补偿很难让业主满意。
(3)空中步行系统后期管理也是难点。空中步行系统属于市政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没有清楚界定,建好之后如何实施配套管理。摆摊、卖艺、乞讨、骑行各类车辆、滑行滑板、堆放杂物等妨碍行人正常通行的行为需要引导。
2.2城市人行通道是“上天”还是“入地”,历来就有争论。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环状开放、交通换乘、高层建筑可互联互通的立体步行连廊系统,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福田区也正在逐步发展具有类似功能的空中连廊。借鉴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空中连廊”具有疏导交通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成为城市建筑的必然选择[16-19]。通过“空中连廊”等形式将区域内楼宇有机相联,达到细分和疏导各类人流、车流的效果。空中步行系统可以实现人车分流、立体交通换乘与无障碍设施的高效改造,不仅拓展了城市空间,还形成了“连廊经济”,提升城市物业的商业价值。空中步行系统可以成为城市的观景台,站在连廊上,可将繁华大都市美景尽收眼底。 城市核心区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可将公交枢纽、商业、办公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等连接起来,改善行人设施,扩展提供行人停驻、观看和交流的空间,增加人与空间景观之间的互动,使人们从紧张的汽车交通中解脱出来,舒适便利地出行,有更多机会在公共空间中消闲交往,从而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结合城市“三旧”改造,把城市核心区立体步道建设纳入旧区改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核心区将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空中步行系统示范区的建设试点。把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物业置换、土地指标补偿和容积率奖励等激励条款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建成后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使立体步道变“财道”,实现“以廊养廊”。实践经验证明,大中城市核心区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 解决策略
空中步行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事先控制,适时建设原则合理推进,在人流密集街区和具备条件的地方,切合建筑功能和实际需要,可先行先试。空中步行系统规划建设需确保质量安全、适用美观,与周边市容环境相协调。
1、规划与建设实施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为实现城市核心区空间的集约和多元化发展,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应该在权衡城市核心区交通、商业、环境等各方面利益前提下,以达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为目标,从而实行“统筹建设时序,由点带面,分步推进建设”的规划建设措施[4,19-20]。首先,建设时序应根据城市核心区不同地块或者街区的建设时序进行规划,对于未开发地区,依次考虑空中步行系统的线路走向、途径节点和串联节点的方式,并做好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步道的规划预留。比如香港的空中步行系统按照“分步推进”的方式,从建设一条空中连廊开始,逐步向周边分出若干空中连廊连接附近的建筑和交通站点,最终形成网状的空中步行系统系统。根据规划时序和规划许留,开展分步推进工作,条件成熟的地区优先试点,成功发展后继续扩大范围推广,最终建成空中步行系统。
2、空中步行系统建设采取业主投资,政府主导建设的模式,资金依靠项目业主出资,物业管理公司投资,改变物业功能、物业置换收入、广告收入和政府出资来解决。政府将给予较大政策倾斜,办公楼和住宅楼的连接层及以下层可改变物业性质或者进行物业置换,把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物业置换、土地指标补偿和容积率奖励等激励条款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参与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另外,连廊内外的户外广告收入只要符合规划,也将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如果业主不愿意,就在该楼前面或后面建走廊,保证走廊不中断。接下来可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会逐步扩展,计划日后新建楼宇必须留有连廊接口,连廊长度会不断延伸。建成后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使空中步行系统变“财路”,实现“以廊养廊”。
3、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实施需加强后期维护与管理。一方面,政府提供发展诱因,鼓励发展商兴建空中步行连廊,在土地契约中明确公共通廊的所有权与管理责任,使用权属于政府。私人业主拥有及管理公共通廊的营运,包括清洁、维修、配备保安及紧急应变等开发商也积极响应建设空中步行系统,依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吸引人流,扩大商业触角,提高潜在价值。通过规划来控制引导建立完善的空中步行交通体系,使其更加合理、完善,并易于实施和进行后期管理。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把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纳入旧区改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谁投资谁拥有,谁投资谁管理”的目标。另外,国土、规划、交通、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对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使用过程中实施综合管理和执法,确保空中步行系统依法建设、规范营运、合理使用。
4、尽快出台空中步行系统规划和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规范性标识指引。编制空中步行系统规划,并制定规划设计标准。为保证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整体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是开展空中步行系统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标准中要明确统一规划设计标准和规划设计准则。规划设计标准应对步行通道的设计尺寸、通道设施、照明条件、采暖设备、标志系统、无障碍设施等作详细明确规定,为城市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交通疏导和环境营造提供人性化的技术支持;而规划设计准则则是通过设立规划设计原则,如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等,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提供定性的要求,使各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工作有效地实施。根据交通环境、人流量、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是否占用建筑用地、周边用地开况、商业环境等具体情况和条件选用高架平台、路侧式空中连廊、点状天桥等建设模式[21-22]。空中步行系统应加强立体步行空间与交通枢纽空间衔接,实现步行与其他交通方式、交通功能与其他功能的有序快速的转换,并以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连接各枢纽节点,建立高效交通网络。
4 结语
无论城市规模和机动交通如何发展,适度的步行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节能环保。城市核心区人流密集和建筑物集聚化,商业街区交通与城市交通呈现多维度、多样化发展,步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为行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建设一个全天候开放的、遮阴挡雨的、与周边区域的商业、交通设施、环境相协调的空中步行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城市核心区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可将公交枢纽、商业、办公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等连接起来,改善行人设施,扩展提供行人停驻、观看和交流的空间,增加人与空间景观之间的互动,使人们从紧张的汽车交通中解脱出来,舒适便利地出行,有更多机会在公共空间中消闲交往,从而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空中步行系统建设体现人在城市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改善城市交通和提升城市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晓扬.香港空中步行系统城市设计启示[J].华中建筑,2004(2).P80-82
[2] 卓宇,王小凡.城市中商业街区立体化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09(12)P93-94.
[3] 卓宇.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空间立体化建构[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雷闪.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交通系统建设初探[J].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
[5] 黄莉.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交通系统建设策略和实施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8)P95-101
[6] 王坚.城市核心区立体化步行系统设计研究[M].深圳:深圳大学出版社,2005.P28-35.
[7] 穆勇.城市高密集地段的人行步道系统设计[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尹钰.城市立体化步行网络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08.
[9] 陈雷.城市步行系统空间形态初探[D]. 大连理工学术论文,2006.
[10]董贺轩.城市立体化研究.[D]. 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 袁方,黄文柳.塑造立体化步行空间的探索―以杭州钱江新城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J].浙江建筑,2008,(7):P1-4.
[12] 张俊芳.北美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的发展与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1995(2)P43-47.
[13]叶明.香港的CBD 与天桥步行系统[J].规划师,1999(4)P128-131.
[14] 张丽君,赵建新.上海北外滩地区步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15] 钱才云,.谈交通建筑综合体中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以日本京都车站为例[J].国外城市规划,1995(2)P43-47.
[16] 李娣娜. 香港城市空中连廊空间研究初探[J];山西建筑.34(29):P50-51
[17] 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二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4. 8
[18] 吴明伟,孔令龙,陈联.城市中心区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1999.
[19] 范凌云,雷诚.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及指引研究[J].城市问题,2009(5)P45-49.
[20] 胡松,吴海俊,罗晓辉.中关村西区步行交通系统改善方案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12)P46-52.
[21]杨海鹰.城市步行环境设计研究[M]. 2002.
关键词:地铁;多元化融资;PPP(公私合作)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perty of the subway project start, explore diversified mod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trie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ubwa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ianjin Metro,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f Tianjin metro project financ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ianjin Metro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construction financing mode.
Key words: Subway; diversified financing;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中图分类号:U2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铁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十二五”期间天津的地铁建设面临着6条新建地铁线路同时开工建设的局面,建设规模达到216km,投资规模约1600亿元人民币。如何在向公众提供便利交通的同时,探索有效、多元化的地铁融资建设模式,缓解巨大的资金压力已经成为天津地铁发展必须面临的课题。
2.天津地铁项目多元化融资的必要性
2.1 缓解天津地铁建设的资金压力
地铁建设阶段需要投入的资金是巨大的,天津地铁建设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和商业银行贷款组成。从目前形势来看,财政资金不能满足地铁建设的巨额资金需要,而且政府目前更多的从以往的财政补贴逐步转向政策支持,政府财政投入地铁建设资金的比例会逐步降低。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高,每年企业要向银行支付高额财务费用,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在天津地铁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积极探索有效的地铁建设融资模式是迫切的。
2.2符合地铁融资发展趋势
地铁融资的发展模式和市场化参与程度依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意愿、企业效率高低以及外部环境(如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因素。结合国内外地铁建设运营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地铁建设的最终发展方向就是减少政府管制,提高融资市场化程度,从完全的政府财政投入到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运营模式多元化阶段,是国内外地铁建设融资模式发展的必然规律。
2.3引入外部资本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和经营效益
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和经营效益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首先,可以解决地铁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引入外部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提高地铁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在天津地铁建设中,引入外部资本开展PPP(公私合作)融资模式成为一种有效的地铁融资建设途径。
3.天津地铁项目PPP融资模式构建方案
本文构建天津地铁项目融资模式主要是从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企业经营多元化两方面入手。通过PPP项目(公私合作)吸引外部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将地铁建设与周边物业开发相结合,实现企业经营多元化,拓宽天津地铁建设融资来源。
3.1从地铁准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入手,建立公私合作方式的盈利模式
地下轨道交通的属性:地铁是准公共产品。地铁项目属于大型公益性项目,他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1]地铁项目的票款收入无法弥补全部的建设投资实现盈利,整个地铁项目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并不具备经济的可行性,但地铁项目以公益性为主,兼具一定的盈利性的经济属性,是使得合理区分项目属性,实现公私合作的成为可能。可以从界定项目的经济价值入手,将整个地铁项目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公益性部分,不具备经营条件,需由政府投资,B部分为具备经营条件的盈利性部分,可由社会投资,并通过项目建成运营后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收入实现合理回报,建立起地铁项目的财务盈利模式。
3.2引入地铁影子票价,建立科学灵活的票价机制
票价问题是地铁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核心问题。地铁作为准公共物品实行政府定价,使得投资者很难通过价格来消化成本。在票价的制定上引入影子价格的概念,即在基期计程票价基础上,结合客流结构,确定平均人次票价,综合考虑电价、工资、消费价格指数等与地铁运营成本紧密相关的因素,建立联动机制,量化票价公式,对票价进行及时调整。由政府与社会投资共同承担按政府定价计算的平均人次票价与按影子票价计算的平均人次票价的差额。这一价格机制成为地铁项目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桥梁。
3.3用非经营性资产租赁的方式,实现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结合
地铁项目在投资上分为非经营性性与经营性两部分,分别由政府投资方和社会投资者负责建设,但在资产的管理运营上两者又是统一不可割裂的,因此社会投资者可以通过租赁非经营性资产的方式,向政府投资方缴纳租金获得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
3.4设计合理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好公共产品持续经营与经营性风险关系
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共同分担风险,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2]由于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首先要服务于公众利益。综观国内外地铁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案例,合理分配项目的收益与风险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如果项目的产生超额利润,迫于公众压力,政府只得向社会投资者收回项目的经营权;如果项目实际收益过低,甚至出现连续亏损,投资者也会失去投资的动力,从而退出。为此构建适度盈利、合理风险的保障机制对地铁融资实现公私合作至关重要。
3.4.1租金调整机制
以特许公司租赁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资产所缴纳的租金为蓄水池,地铁运营过程中如果实际的客流量低于预测的客流量一定比例,特许经营公司无法获得正常运行,经营困难,将危机地铁正常运营影响公共出行,地铁公司则适当的减免租金,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如果实际客流量超出预测可流量一定比例,则地铁公司适当的增加租金,以收回部分政府投资,避免项目产生超额利润。
3.4.2合理的社会投资退出机制
地铁运营公益性的特征,要求政府有义务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当不可预见事件发生并产生严重影响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投资者需退出,政府有义务介入接管地铁运营。如果因投资者自身经营不善、违约导致地铁不能正常运营,地铁公司将折价甚至无偿接管其投资资产;若是因为不可抗力、政策调整及其他非经营性因素导致退出,地铁公司给予投资者公允价格补偿。
4.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地铁发展的现状,结合PPP(公私合作)多元化经营融资特点,构建了天津地铁项目公私合作融资模式,但地铁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融资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公共利益,以利于更加顺利的推进天津地铁建设。
参考文献:
我国物流业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随着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逐步形成了由运输向物流的物流理念的转变。中心枢纽城市的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全国各大中心枢纽城市均在积极地应用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以期在未来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重庆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的地位,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向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发展,支持工业、商业流通、交通运输、信息等构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的各类产业的发展, 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其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然而,现代意义的物流枢纽城市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重庆市是否能构筑西部物流枢纽城市,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的研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全文共分四章。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重庆市与国内部分城市的对比分析。本章分析上海、深圳和重庆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物流地位;同时对比研究这几个城市的物流运作特点,总结与重庆在物流发展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