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第1篇

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仅仅确立对现象分析的历史学式编年秩序,并不是一个难题。历史方法的运用须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着重阐释社会变化的机理,而非追本求源,关注历史个案现象。从编年秩序阶段和规律的披露中,促使研究者有必要了解社会变化的机制和原因,进而发现某些内在联系。这样,历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不单在一定历史阶段,同时也存在一定历史秩序,不仅可以分析竞技体育的演变进程,同时也可以聚焦于各个元素:结构、组织、阶层、个体、群体等。如此,历史研究方法与社会学概念相结合,即通过历史研究方法论分析社会学现象。

全球化进程下的体育发展对体育社会学提出了新课题。针对现代体育中的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则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各项特征在体育中的反映,用体育中的隐喻来说明复杂的现代社会,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性考察,体育概念的阐述,某一项运动的起源和演变甚至消亡,都需要建立在体育社会学的想象力之上。尽管历史社会学提供给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新路径,仍然需要注意理论本身的束缚和方法自我反省,打破以体育为对象进行社会学研究和作为研究对象的体育这一认识论界限。

我国体育社会学中的历史社会学

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理想现状

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指一个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设想和预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理想迷惘,表层理想的多元、多变倾向并对核心层理想产生冲击的现状。表现为:

1.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社会竞争、人们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部分学生在考学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利益的天平毫不犹豫的倾向于个人,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主。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人都是理性的,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有关国家、社会利益在大学生的头脑里考虑的越来越少。

3.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一些大学生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二、大学生社会理想现状的形成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经济社会的转型造成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标准出现了激烈地碰撞与融合,并冲击着原有的传统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意识。诸如假冒伪劣、分配不公、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不断暴露出来。随着大学生与社会的频繁接触,受到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上,只注重在课堂的说教而忽视了身教的重要性,注重传递忽视交流,因此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溺爱的环境中,只知索取而淡忘了在索取的背后需要一定的付出,还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就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反对这些“虚”的东西,而一切只向“钱”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孩子的道德观、社会责任感……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阶段,社会上的一些违公德的行为和学校的正统教育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冲击他们,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后,不少同学开始错误的认为老师的教育、学校的教导都是假的,都是虚伪的,在他们心里,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义务离他们越来越远。

三、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

1.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社会又离不开个人,没有个人,社会就不能存在,就此而言,“社会本质,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如果大学生正确地理解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有利于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产生。

2.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作用

“改变精神价值观点是使现代社会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里,人们(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以集体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价值导向,以便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3.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发展的。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实现的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大学生如果懂得了这一道理,就会自愿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邵晓莹.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有效性.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3期

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思想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026-2

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是我党思想工作中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开创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工作方法势在必行。人们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使传统的理论说教、思想灌输等思想工作方法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工作的直接对象是社会化的人,而社会心理学正是研究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思想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学问,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思想工作中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们复杂多变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以人们的心理为基础和导向开展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心理学和思想工作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怎么想”的问题。而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即“想什么”的问题。两者的研究和作用对象都为社会化的人,“怎么想”和“想什么”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思想工作必须以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社会心理和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和出发点,这样才能保证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工作的开展将会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例证。另外,思想工作中所指的“思想”,在社会心理学中就是通过个体或群体的思维而得到的认识、行为的观点的综合反映。社会心理学关于个体心理特征的研究为区别对待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可以为思想工作直接运用。

二、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学中动机和需要、情绪和情感、人际关系、归因等理论的应用上。

(一)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理论是思想工作的出发点

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在了解个体政治历史、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把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里的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引起和推动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机具有激活和指向功能,懂得动机产生的本质和功能运动机制,有助于思想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各种诱因,从而根据正面引导的方针,采取不同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动机,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个体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产生的重要源泉。思想工作者只有准确的了解了教育对象的需要,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教育对象不良动机的产生,从而实现思想工作在尊重教育对象需求、得到教育对象认可和支持的状态下,引导教育对象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下产生行为。

(二)情绪和情感理论对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引导

在思想工作中成功的实现对教育对象的社会引导总是与有效的情感激发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从情感的角度唤醒对象,并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沟通最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思想工作者对自己所传播的思想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感情,这就使被引导者在情绪上受到教育者的感染,从而使自己的思想逐渐向社会要求的方向靠拢。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同化的反应,它是情感低级的、简单的表现形式,具有情境性和时效性,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和情感相互转化。

情感和情绪具有信息交流和影响心理状态等功能,所以,思想工作者要注重对教育对象情感、情绪的影响。比如消除心理屏障,找到思想上的“切入点”。就是要注重消融受教育者的防御、抵触情绪,能在对象倾向方面找到共同点。其次要注重情感感化,即主动观察、寻找和教育对象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地方,以便使教育对象情感发生微妙的改变。还可以通过对教育对象性格特点的了解进行相应的情境和事件感染,以此来达到对受教育者教育的目的。

(三)人际关系理论促进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关系有多种类型,就思想工作者而言指“教育者团结和协调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相关的受众群体,以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活动的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取得教育对象的信任和支持,顺利开展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紧张、情绪对立,任何形式的思想工作都不会取得积极效果,反而会使教育对象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发生消极行为。这就要求思想工作者首先要坚持真诚原则。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真正的自我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做到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其次,要坚持尊重原则。尊重原则包括对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中,自尊、人尊和他尊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首先尊重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可能尊重别人,别人才可能尊重自己;再次,要坚持宽容原则。宽容是一个人自信、魅力和勇气的表现,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明显在对方时,如果能表现出“有理让三分”的宽容态度的人更是如此。宽容是一种美德,通过宽恕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建立起人与入之间和谐友好的桥梁。

(四)归因理论促进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了解原因之后就可以对行为加以预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和行为实行控制。思想工作者需要预见教育对象的行为,通过控制周围环境,以便使教育对象在行为发生前对其行为的适宜性有清醒的认识。归因理论可分为外在归因和内在归因两类,外在归因主要是把事件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内在归因是把事件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思想工作者既要注重从外在归因出发,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对教育对象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预测对象思想的变化动向,寻找时机展开思想工作;又要注重从内在归因入手,根据对象对即成事件中自身因素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思想工作策略,从而以恰当的方式和气氛开展思想工作。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作为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其理论成果还是其研究过程在思想工作中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思想工作者首先应以社会心理学个体动机和需要理论为出发点,从而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对象的情绪和情感是影响思想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充分关注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对思想工作进行及时性的引导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工作的效果,人际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思想工作者正确处理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必然促进思想工作顺利开展。人总会在一定事件和事实发生后产生思想的波动和变化,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积极主动的对其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强化对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预见性,从而实施符合教育对象需要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将归因理论运用于思想工作当中。总之,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是创新符合时展需求思想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人自身的心理为出发点,思想工作定能取得积极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肖旭.社会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孙时进.社会心理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富二代;贫二代;层际流动;壁垒;共富社会

当下的中国社会,“富二代”、“贫二代”、“房奴”、“孩奴”、“卡奴”、“节奴”、“蚁族”、“穷忙族”、“月光族”、“恐归族”……一个个急速刷新的热门词汇,以撞击公众敏感神经和刺痛社会软肋的“另类”话语,形象而精准地刻画了青年群体成长的原生态,敏锐而独特地隐喻了社会深度转型和阶层显性分化过程中叠加在青年群体身上的精神标签。据《蚁族》一书的主编廉思调查,“蚁族”中50%以上来自农村,20%来自县级市。“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蚁族’来自农村和县城,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蚁族’不足7%。他们是典型的‘贫二代’,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一个‘蚁族’从家里出来,身上肩负了父母的希望、弟妹的嘱托和全家的期望”。

一、“贫二代”的坚韧执著:不放弃底层的打拼,不自甘“向下的青春”

“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儿”。的确,在当下越来越丛林化的社会竞争中,社会阶梯的攀爬显得更加困难。“贫二代”和“富二代”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可比性。试想,当你在某偏僻的乡村高中焚膏继晷、日夜苦读,掌握书本知识时,人家可能已经从美国留学归来,操作起一个公司的业务。再试想,“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无论是人生起点还是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回答:在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主题班会上,老师问了一个很老套的问题,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理想。他们当中,有说要开包子店的,有说要开皮鞋店的,偶尔有一两个说要当超级男生或女生,则立马引来一阵哄笑。这些孩子们所谓的理想,并没有超出他们父母的职业?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例外”来自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说:“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去当城管。”当老师问及原因的时候,小女孩说:“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可以慢慢追,慢慢撵,不会打,不会骂,也不抢。”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显然,这个小女孩以及她的同班同学应该可以归拢到“贫二代”群体当中。[1]先天优越的生存条件,为“富二代”注入了别样的成长激素,这使得他们“天然地”在社会竞争力上要强于普通人。“贫二代”则相反,随着民间财富高速增长,他们却背负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在求学、就业或创业途中,难免遭遇有形、无形的困难,需付出更多努力。

然而,作为成熟而理性的公民,要敢于直面各种问题乃至不美好的事情,毕竟我们不能只做“温室里的公民”。对于各种不美好的社会现象,基于理性而不是单纯基于情感的判断,公民才不会流于愤世嫉俗,才不会以发泄牢骚为快,才不会一面对问题就灰心丧气。再完美的社会都有不公平的瑕疵,再不公平的社会也有穷人可以出头。在我们身处的这个还不完美的社会里,“贫二代”既然不可能在各种“拼爹游戏”中获胜,成不了“富二代”,还不如想方设法地努力成为“拼二代”。[2]“励志”和“成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最需要的呼吁。也许你一文不名,但你一样可以追求卓越。“什么地方是我们天堂,什么地方是我们梦想,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飞翔;什么地方有我们家乡,什么地方有我们梦想,什么地方有我们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疯狂。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坚强,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还在幻想,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力量,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不怕冷落……冷落!”一首在京蚁族演唱自己创作的《蚁族》,感动了前来看望他们的全国政协委员。

没有人说,“贫二代”一定更坚强,或者一定更颓废;也没有人说,“富二代”一定更堕落,或者一定更精英。其实,如今的富人群体、精英群体,其祖辈有几个不是农民和贫民?那么,照这样看来,即便是“有背景”的“富二代”们又何尝不是“贫后代”?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对1999年以后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结业生、肄业生、辍学生和在校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上榜的创业富豪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约占上榜人数的九成,有家庭资助的仅占一成。[3]中国的当代转型是现代化的转型,而现代化的过程将充满变动和撞击。正如亨廷顿所说: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却造成不安定。作为被称为“贫二代”的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和沉溺悲情,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放弃底层的打拼,不自甘“向下的青春”,以基于实力的坚硬翅膀和不畏世俗的乐观自信去搏击天空,才有可能脱离贫穷代际遗传的惯性,何况都还处在自己人生最好的年纪,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命运。

二、“富二代”的道行德性:尊崇道义与恪守规则,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

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富二代”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的阶层暗示意味的符号,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占有极大社会财富的阶层正在试图以财富持续增值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但贫富不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品性好坏的绝对标准,富决不是什么罪过,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发家致富,我们没有什么权力去加以指责。

中国有句古话总是说“富不过三代”。家族财富的世代传承,不仅困扰着中国的富人们,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7%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依然经营。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而事实上在世界各地,经久不衰的商业家族可以说也是比比皆是的。美国的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这样的家族到现在都没有衰落。再看日本有的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还是家门兴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关键还是要调整我们的价值期许:一是要还原“富二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公民标准、而非富豪标准;健全新富阶层的法治环境,杜绝财富特权。曾经,“拿钱搞定一切”的少数纨绔子弟,其一档档恣意炫富行、一起起血腥飙车案,硬生生地将整个“富二代”群体卷进了道德舆论的漩涡,在社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过度渲染和聚焦中,整个“富二代”群体一度“很受伤”地成了“坏二代”、一撮“负面价值”的代言者。的确,把“富二代”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富人有问题”,那绝不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但是,西方“财富是道德的包袱”这句古话用在这里,我看行,绝对不能助长金钱不断俘虏权力、逼退社会底线的风气。可以说,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平等意识,不光是当今“富二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不富的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否则,后富起来的人们,同样可能寻找权钱交易的新空间和新规则。二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构建和谐财富氛围、建立健全财富回馈机制。“慈善如山、财富如水”。 国内最高调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款物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家陈光标,他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真金不怕火炼”、数年如一日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作为一名“富一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财富如水,你有一杯水给自己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中,如果你有条河,你就应该和别人共同分享……我们创造的财富就应该回馈给社会上需要的人。企业家最高境界是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无”。为做慈善事业,他说他“能奉献一切,愿拿我的生命去做这个事”。“你不是中国首富,但你是中国首善!”一位领导曾经感慨万千地对陈光标说,你这几年为中国慈善事业奔走呐喊,在无形中唤醒了很多有良知的人,共同加入到和谐家园的建设中来,这比捐1000个亿都重要![4]陈光标特别感恩、感谢党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他认为企业家做的每一件事里都有党和人民的无形股份,这个无形股份就要回馈给社会。他说他并没有看重“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他看重的是思想的感召力,以引领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安定。

三、政府的责任:撬开贫富层际流动的壁垒,推动中国走向“富N代”的“共富社会”

最大的问题是下一代的问题。社会转型在加速,贫富差距在拉大,如何塑造一个平等、和谐、共富并且充满活力的未来中国,不光最大限度地考验着社会各界的包容意识和承受能力,也考验着执政者的管理智慧。“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总理有句名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优化社会结构,改造社会大环境,撬开贫富层际流动的壁垒,消弭贫富层际心理的割裂,使青年群体尤其是“贫二代”们公平地分享与其奋斗打拼相值的发展际遇和改革成果,已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指出,一个社会当中,仅仅是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就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一种绝望的感觉。廉思更是饱含深情地感言,对于像“蚁族”这样从社会底层开始奋斗的“贫二代”而言,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来实现无法释怀的青想,社会至少应该给予他们公平的对待,人无法选择父母亲人、家世背景、聪明才智,但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平等的工作机会,这些是应该被保障的。的确,如果社会是公平公正的,“富二代”不会因其富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原罪的道德压力,在精神上就可以更加舒展,更加坦荡;“贫二代”也不会因其贫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物质的压力,在求学、求职中能有公平的机会,从而就会更平和、更自信。[5]但是,我们不能不为之担忧的是,改革开放30年后,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贫富壁垒进入固化过程,近年开始出现的“X二代”、“X奴”、“X族”现象,都凸显出出身命运的世袭化、阶层流动的凝滞化、社会结构的板结化、社会竞争的不公平化、发展际遇的非均等化和改革成果的非共享化……当下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达23倍之巨,“贫二代”所能获得的上升机会渐少,上升流动的空间和管道渐窄,贫富二代的父辈差距正被复制到子代身上,如此循环往复,“贫二代”只能看到自己不太美好的未来,甚至自己下一代不甚美好的未来,这恰恰是日益加深的社会隐忧。对一个社会来说,“贫二代”能否获得成功是比“富二代”能否成功更为深刻的一个社会命题。要知道,“贫二代”消失得越快,更能证明社会流动渠道的畅通性和公正性,更能显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是一个庞大系统,除了发展经济外,还需考虑诸多方面,如社会稳定、民众公平感和幸福感等等。为此,政府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努力建立一个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后致性”(社会身份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为主的社会流动机制逐渐代替以“先赋性”(社会身份是先天赋予的)为主的传统社会的流动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能流动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努力形成中产阶层比较大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使公众尤其是青年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富二代”的成长同“贫二代”一样,需要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大熔炉,而不是什么小灶。这不是一项单纯的、局部的或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理想和目标。

政府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公共政策和制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建立较好的社会保障,减轻公众尤其是青年所负担的国民生活成本,使“贫二代”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坚实基础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许多大、中城市,由于房价越来越远离许多普通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住房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城市房价虚高下的“住房挫折”,对于作为“房奴”、“蚁族”和“新生代农民工”的青年的影响最为深远。青年要成家立业及维系家庭健康发展,对住房有新的刚性需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的住房问题,成为事关民众福祉、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的重要问题。

总之,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正身处于一个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的重塑和引导,而且要下大力气构建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为青年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使他们朝气蓬勃、神采飞扬,这不但有利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最终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个社会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有许多亟待攻坚的难题,但至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应该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明天会更好!中国会更好更快地走向“富N代”的“共富社会”。时间将洗涤当下,见证未来。

参考文献

[1]记者.宠“富二代”人 寒“贫二代”心[N].网络导报,2009-8-28.

[2]陈方.玩不赢“拼爹游戏”就做一个“拼二代”[N].中国青年报,2009-9-4.

[3]李菁莹.“80后”成为大学生创业富豪主力:一成“富二代” 九成“白手起家”[N].中国青年报,2009-7-6.

[4]耿联.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我愿做一个地球清洁工[N].新华日报,2009-11-3.

[5]毕诗成.拨开X二代口水 把关爱做实在[N].华商报,2009-9-5.

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第5篇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在“您认为什么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选题中,选项集中在“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两项,分别为576人,占66.7%和447人,占51.8%。在“您最感兴趣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一题中,选“社会实践”的648人,占75.1%,选“学科竞赛”的152人,占17.6%。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广泛认可,并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需求

参加社会实践是源于大学生自身的内在成长需求。他们希望将主观能动性自觉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希望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以提高其在实践中的观察力、判断力、整合力,为将来正式走向社会提供经验积累、知识运用、自主创新的实践经历。

(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大力拓展育人空间,促进学校、社会、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技术创新与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应用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进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能力。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社会实践使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及其他个人、群体建立沟通与联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与利益关系;学会如何将个体的创新能力同群体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能量;学会与组织成员间的互助与协作,实现个人理想与团体目标的协调统一,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四)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发展空间

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将已有知识和理论储备进行检验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推动对新的理论的理解和思考,为进一步创新成果提供实践准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应用,大大增强了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水

三、探索社会实践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承担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需不断探索提升创新教育水平的工作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长效机制,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全过程

继续完善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培养体制,建立制度化、规划化、程序化的长效机制,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领导,设立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不断巩固和拓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发挥专业特色,结合地域文化,创新服务模式,选好实践项目,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全过程。

(二)把握关键环节,以社会实践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提升

社会实践需结合大学生培养教育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与开展相关服务和实践内容。做好社会实践开展全程规划工作,配齐、配强专业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各实践阶段都能得到专业上的辅导与引领,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完善培养方式,使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