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月的天空

七月的天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月的天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月的天空

七月的天空范文第1篇

一、阅读视野和思维的拓展

1.教材与成长同步

教材是师生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材料。善教者应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踏上鉴赏之路,让教材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鉴赏水平同步成长。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富于美感的作品进而鉴赏自然美与人性美、人情美,如《边城》《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边城》中,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体现着人性中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同时反映了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情怀。

二是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求异、创新意蕴的文本,并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观念的激烈碰撞,使之在思索中进入鉴赏的境地。

三是加强教材的比较阅读,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地去鉴赏。教学孙犁的《荷花淀》时,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感受到《荷花淀》一文在景物描写中暗指了时期中国妇女的成长,《荷塘月色》一文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自己在大革命失败时期“颇不宁静”中偷来片刻安静的淡淡喜悦。

在这里,自主学习是“本”,但教师的点拨是“火种”,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努力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为自己制作“火种”,进而培养学生燃起大火“照亮自己”的能力。

2.经典与时尚并重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选择书目时,应做到经典与时尚并重,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应力荐一些对健全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华的《活着》到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零下一度》无不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对《文化苦旅》《活着》这样的上乘之作自不必说,对《零下一度》《第一次亲密接触》此类作品也不能一味棒喝,可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其优劣,把握作品的阅读价值。

3.生活与语文同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注重灌输这种思想,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并鼓励学生自己办班级简报,为学校《青水峡》杂志当小记者等,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以此来拓宽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外延。让生活走近阅读,让阅读亲近生活,生活和阅读相接,阅读优化生活,生活印证阅读。

二、阅读个性化意识的培养

个性化的阅读有利于阅读兴趣和知识的储备。阅读教学必须让阅读主体明白:个体文化差异、社会时代背景的差异,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作品原初寻绎理解上的差异,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专家、教科书的结论并非唯一。弘扬阅读精神,展示阅读主体,离不开方法的多样性,阅读更见个性。我尝试了以下两种方法:

1.文本比较联想法

教学中,可就不同时代同一主题、同一时代不同主题、不同文体同一主题或同一文体不同主题等篇章进行比较性联想阅读。如阅读《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山居秋暝》,我们可以比较景物情的不同表达和意义;阅读《氓》《孔雀东南飞》《祝福》《荷花淀》,我们可思考女性的命运人生观等。通过比较联想,我们能发掘社会的烙印,能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文学形象有我们独到的理解,并能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诠释现代人的生活。

2.审视批判法

以挑剔的眼光对待文本,采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思维,如《窦娥冤》,窦娥临刑前所发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只能说明窦娥冤深冤大,足见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但倘若三桩誓愿都一一变成现实,那亢旱三年的楚州大地定会焦灼一片,民不聊生,这对富有同情心和善良心的窦娥来说,肯定不是她的初衷,无异于“冬雷震震”,她的灵魂也会入土不安。审视批判,当然不能以现代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苛求文本,需尊重时代差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七月的天空范文第2篇

夏夜里,我与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纳凉。这夜里的风,倒也凉爽,我便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摇着蒲扇开始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就将七月七日作为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故事。扎着牛角辨的我抬头望着奶奶,好奇地问:“什么时候才到七月七呀!”随即又为牛郎织女报起不平:“王母真讨厌,牛郎和织女一年就见一次,怎么够嘛!”奶奶含笑摸着我的头说:“过两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牛郎织女们高兴……那是我第一次对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花绳”。花绳是由几种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煞是好看。妈妈说这花绳要一直戴着,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给牛郎织女做喜桥,让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些,夜里的喜鹊是要睡觉的,毕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会可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离得很远,中间那一道银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

七月七,人间也很热闹。古时候的公子小姐们只有在这一天可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许正是“距离产生美”,又或是“若即若离”,古人的情感总是格外浓厚。

奶奶说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觉,夜间的离别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开竹帘向外看,天空中灰蒙蒙的,一颗心也看不见。我心想:难道牛郎织女已经分离了?忽然间第一次感到时间流逝的快速,时间的无情。竹帘一处角落中,我探出半个头,愣愣的望着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为何的眼泪。“离别”这一词我便第一次有了领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长大后一次跟朋友无意中谈到此事,一向不文艺的朋友竟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看着她,静了几秒,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每年七月七,我们家人都会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从哪里翻出来的家乡风俗,也变得有趣起来。吃过饭后,奶奶唱起了《鹊桥仙》,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歌声,与数年前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变。天空中牛郎星与织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的天空范文第3篇

听歌,写字,散步,喝茶。偶尔可以旅行,但不会太久,我的心是有归属的。

可我注定了漂泊。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现在的我,喜欢偶尔逛逛空间。

朋友,陌生人。

有些人遇见了很多次,也只是陌生人。有些人不曾遇见,初识,就犹如故人归。

喜欢看他们写的点点滴滴,碎碎细语。也曾看到那些落在心坎的文字,突然的疼痛,我喜欢疼痛,它能带给我真实的存在感。

我很感谢,那些在写作上给我帮助的朋友,也许只是因为一句话。

我有时候评论,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只是看看。

其实,我一直很关心你们,看到你们都过得很好,我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就算我不曾提及矫情的词,可是我是真实的,在心里默念了几千次的想念。

但是,七月,你知道我来过就好了。

曾一直幻想有人轻轻在我耳畔说,末,不要漂泊了,跟我走吧!可是谁能理解一颗漂泊的心。

七月,我在北方,遇到六十年难遇的暴雨。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情,既不觉得幸运,也不觉得悲殇。似乎有些无关痛痒。

北方的天空,似乎比南方的天空蓝得好看,蓝得纯净。一览无余,那感觉好像躺在草原上,闭上眼睛,我也能感受的美好。

北方的风比南方的风放肆。我的头发被毫无顾忌的吹乱。偶有被吹起灰尘,迷失了我的眼睛。是不是,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原来北方的夜空是有白云的,轻轻的漂浮在上空,没有月亮的晚上,白云似乎起了作用,虽不及月亮那般透亮,却也给夜幕增添了趣味。若隐若现的星星,似乎也不寂寞了。

可我注定不属于这里。

安妮宝贝说,当一个女人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是在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七月,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我喜欢蓝蓝的天空,像大海把我吞噬。我也喜欢黑夜,喜欢它如黑色曼陀罗花的诡异,神秘,不可预测。我终会被它湮没。

我所喜欢的其实都是我害怕的。

我所遇见的都是美好的,我会珍惜所有美好的。

七月,请告诉他们,我这辈子最美好事的就是遇见了他们。

七月,末了。是不是,我又要离开了。

七月的天空范文第4篇

2、我喜欢七月,在于你真诚的阳光,在于你对秋天诚挚的付出,金秋因你的积蓄更加丰硕,人类因你的付出才会生存。

3、七月,你躲在暗处舞蹈,我已经不能看清你了。

4、七月,又是一个艳阳似火的七月!七月的大地,有一种旗帜在招展;七月的天空,有一种渴望在涌动。

七月的天空范文第5篇

1、七月初七对应节日:七夕节。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2、“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习俗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