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第1篇

不同于现代形态各异的元宵花灯,在晋江的安海古镇,人们还保留着灯笼最原始的外形与内涵。这种古早的传统灯笼带有浓厚的宗教民俗气息,在小镇上,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要挂上相应的灯笼。 新娘灯(即宫灯)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表示丧葬场合。周岁生日、十六岁成人礼和七夕节要挂盏七娘灯,其灯高约二十五公分,呈筒状,灯身上绘有七仙女的图样。与七娘灯一般大小的普度灯更为常用,古镇中有民间信仰的民众,在农历中元普度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一盏普度灯,或曰“起路灯”。字姓灯是传统灯笼里最庞大的一种,大如水缸,繁复的纹样衬托着大写的家族姓氏。“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因此,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字姓灯极为重要,在婚丧嫁娶等家族性质的大型活动中,象征着整个家族的尊严和形象。旧时若有男子入赘女方家庭,这类倒插门的婚姻便被称为“卖大灯”。

早些年在大泉州地区,有好几家制作传统灯笼的铺子,但随着一代代老手艺人的离去,泉州已经很少人会这样的手艺。张俊星老人的灯笼店,在安海古镇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小店开在三里旧街已有几十年,早期还经营金纸蜡烛、鲁班尺八卦厘顶等民俗用品,后来则专做传统的灯笼。张俊星老人早年在安海八一厂工作,祖传的制灯手艺于他只是一项副业,直到退休后才和老伴两人专心做起灯笼。半年前,老人过世,只留下老伴独自维持这间老店。

虽是三里街繁华地带,灯笼店并不易找到。隐匿在牛肉店与杂货店中间,两扇暗红色的木门敞开着,不设招牌,只挂着两盏陈旧而巨大的字姓灯。年迈的阿婆告诉我,老伴走后,她通常下午才开门,灯笼也比从前做得少,“字姓灯”和“普渡灯”因为只有老伴会做,已成为绝品。即使会做的款式不多,她还是日复一日地延续老伴曾经执着坚持的手艺。从完整的竹子到画好的灯笼,一切繁复的工序全由她手工完成,因此,每天只做一道工序。

她拿出昨天扎好的十只竹筐,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糊纱布和纸。在她做灯时常坐的地方,旁边的小桌上摆满工具。她年事已高,动作依然利索,十个灯笼很快已糊好纱布和白纸,散落一地。她端过灶上已经煮好的一锅“琼水”,将灯笼的表面逐个刷过,是上彩前的打底,为了上彩时不至于在纸上晕开。接下来要将灯笼十个一串地挂在门口晾晒,等明天晾干了,再给它们涂上油彩。一枚纯手工制作的灯笼,售价不过二十元。阿婆说,两年前电视台采访后,很多人专程来看他们的灯笼,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拜师学艺,现在若有人真心想学,她愿意倾囊相授,只希望这门古老的技艺能传承下去。

整条街上,几乎每间杂货铺都有灯笼出售,然而一看便知是流水线产品,图案纹样充满匠气,全无手工制品的朴拙质感。现代制灯厂大都使用机械,只有老艺人坚持用手工破竹削篾,绷纱上漆。传统的制灯艺人还需懂得择时、开笔等民俗技艺,工厂的制灯工人却已无人通晓。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第2篇

   元宵节的活动总结

   为了让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集体活动,锻炼身体,使大家能够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之余,放飞心情,享受自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加强大家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建设和培养,不断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在公司领导下,正逢民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新时代企业旗下名邦、优加、嘉豪三大品牌以及市场部、设计部全体员工进行西樵山登山活动。

   上午9点,大家一齐向山顶进发。虽然下着毛毛细雨,大雾弥漫,但大家的登山热情不减,情绪高昂。大家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朝着山顶奋力前进。尽管有个别伙伴由于身体原因使登山的脚步慢了下来,但他们互相鼓励,相互搀扶,处处体现着团结的力量。约1个小时后,全部到达峰顶。山风阵阵吹来,吹干了攀登过程中留下的汗水,我们放眼望去,30米以外的物体朦朦胧胧,看上去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犹如进入人间仙境的感觉。恰逢元宵佳节,烧香拜神的人很多,大家学着周围虔诚烧香拜佛的样子,我们满怀虔诚,带着愿望向观音娘娘祈福。

   此次登山活动,大家始终发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既体验了登山的艰难和成就感,也展示了新时代人是一支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高素质团队。同时培育了和谐向上的新时代企业文化,增进了同事们的凝聚力,培养了同事们之间的默契,锻炼了团队精神,促进大家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大家之间的友谊。有了这样的氛围,我们相信名邦、优加、嘉豪三大品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只有奋勇攀登,才会一览无限风光。

   元宵节的活动总结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义工分会元宵活动继古墩社区、映月社区、水漾苑社区之后的第四站。天空飘着小雨,似乎给这个节日增添了别样的情趣,也阻挡不住居民的热情参与。一大早,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义工就开始对现场的道具搭建,挂灯笼,摆道具等。下午2点半左右,活动正式开始,通过成语接龙游戏、传统灯谜有奖竞猜、现场手书“送福纳福”以及“吃汤圆品团圆”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的了解,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邻里感情,带领居民朋友过不一样的祥和文化大年。

   此次灯谜谜面内容涵括x年生肖、历史人文、天文地理、科普计生、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家猜谜的同时亦将生活的各种知识融入了进去,从而丰富了灯谜更深层次的意义。

   另外,现场手书“送福纳福”活动,将年俗与我国的书法艺术结合了起来。安吉社区特地邀请了杭州天鸿书画院的书法家陆雨声老师,现场书写“福”字,赠送给居民,为农历新年和元宵佳节赋予更深切的中国情节。

   社区工作人员和义工也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送去香甜的即食汤圆,祝福大家新的一年生活甜美、幸福圆满。安吉社区的龚主任表示,虽然礼品不算贵重,可是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大家都被这种氛围所吸引还是很高兴的。在20xx年,社区将会联合义工分会对社区老龄群体做一些针对性的服务,让社区成为家的理念也是大家一直共同追求的目标。

   元宵节的活动总结

   2月28日-3月6日每晚16:30-24:00,由浙江奥美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温州灯彩节,将在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大家献上一场璀璨的光影盛宴。

   (一)主题灯彩尽显风采,时尚灯饰璀璨绽放

   通过现代灯彩大师手工制作,制作十多组以“牛年”、“祝福”等主题为特色的灯组,将整个灯彩现场布置成一个成片成片的灯彩世界,让赏灯游客如入绚丽迷人的梦幻时空。同时,以现代时尚灯具为基础,如“漫天飞舞的燕子灯,满天高挂的网灯,民间灯彩达人制作的创意灯彩等。传统艺术和现代时尚创意二者有机融合,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新春灯会。

   (二)民俗灯彩耀东瓯,千门灯火夜似昼

   温州百姓喜闻乐见的灯彩有永嘉首饰龙、茶山百鸟灯、平阳发丝灯、瑞安曹村无骨花灯、苍南跑马灯、洞头鱼灯,灯彩节现场通过搭建具有传统氛围的亭台楼阁,将温州名俗灯彩融入其中,五花八门,如入不夜之城。

   (三)越剧魔术连番看,新春汇演过把瘾

   传统节庆当然离不开民俗文化表演,温州灯彩节现场独具中国新春特色的戏台,邀请知名大师和戏班表演越剧、魔术等新春民俗展演,感受浓浓的新春味道。同时穿插各种台上台下互动的新春活动,带动现场活跃的气氛,让游客融入到这场冬季里的光影盛宴中来。

   全民狂欢除了玩,当然也离不开吃,要不吃货们可不干了。灯彩节现场还有“民俗美食一条街”,瑞安的扎羊、乐清的花蚶、炎亭的江蟹、瑞安的莘塍香干,还有民间传统佳肴三丝敲鱼、爆墨鱼花、八字桥松糕、马蹄桦、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白蛇烧饼、县前头汤圆,还有各种好看又好吃的中华美食等,想吃就吃。

   (四)民间潮人潮物汇聚,赏灯逛集市两不误

   除了赏灯、看戏、品美食,自然少不了充满新春民俗味的民间艺术展示,这里汇集了温州及周边地区各路青年设计师、手绘潮人、民间手工艺人,集中展示、售卖年画、对联、剪纸、泥塑、花灯、布艺等多项民间传统、原创手工作品和收藏品,游让客一站式体验吃喝玩乐的极致享受。

   (五)各路神仙赶灯会,灯彩节“彩头”十足

   讨彩头已成为人们欢庆新年的方式之一,那么灯彩节上可以去哪里讨彩头呢?到“福、禄、寿”三星处领个吉祥礼物,讨个羊年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也是游客逛灯会必不可少的内容。福、禄、寿是人们一代代长期追求幸福生活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人生幸福的三大项。其中,“寿”指长寿安康,是人们的心愿;“禄”指财物丰饶,地位尊贵;生活中人们如果能同时具备寿、禄这两点,福也就尽在其中了。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路径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文化,还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幼儿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开展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寻找恰当的节日,培养幼儿对节日的热爱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之中,首先,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寻找恰当的节日,培养幼儿对节日的热爱。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比较多,因此,在节日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选择适应幼儿特点的节日,如小班的幼儿比较小,对于传统节日,他们主要基于节日的感受。略大一点的中班和,对于传统节日的参与热情就比较大,大班儿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我们要认真挖掘、筛选民间节日中的内容,使传统节日活动能够积极向上,正面反映生活。幼儿园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要注重加工、整理具有本土特点的民间节日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参与,提高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实际,将一些比较典型的传统节日,融入语言、健康、科学、艺术领域的教育中,如我们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有效的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对节日的热爱,促进幼儿对于节日文化的认同。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效的设计节日环境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效的设计节日环境,这样,有利于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美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期盼和向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节日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大厅吊上红绸布,挂上中国结,在幼儿园宽敞的门前挂上红灯笼,走廊挂满剪纸吊饰,使得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会被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所感染,感受传统节日的审美气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前,幼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根据当前节日,共同设计周边环境,整个环境布置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既要色彩丰富,具有感染力,也要形象可爱,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同时,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既要体现传统的民间艺术,也要突出幼儿的制作过程。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最好是选择实践性较强、游戏性较强、适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要在活动中,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例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为幼儿开辟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区域。我们为小班幼儿,准备了故事舞台。中班幼儿,准备了民间剧场,大班幼儿,准备了中国结、绳子、广彩角、自由刺绣等,让大班幼儿练习编织中国结,刺绣等,并欣赏成品,感受中国结之美。

三、引导幼儿参与节日盛典,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启迪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的节日盛典,引导幼儿参与节日盛典,借助较为隆重的节日,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领悟传统节日的不同特色,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启迪。传统节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要让幼儿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在节日里去感受节日实实在在的内容,体验和理解节日的内涵,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带领幼儿去“做”,寓教于乐,在“做”中使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我们不仅在端午节,带领幼儿一起裹粽子,使幼儿享受端午节的乐趣,还在冬至那天,带领幼儿一起包馄饨,我们将节日文化渗透于各种主题活动之中,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典型习俗,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展现节日的元素的活动,以把握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提升幼儿对于节日的认识。如春节前夕,带领幼儿手工制作剪纸、绘画,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幼儿一起做灯笼,让幼儿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提升幼儿对于节日的认同。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活动要适合幼儿的自身特点,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之前,要仔细研究节日活动与幼儿的适应性,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型;借助;存在;创造

所谓的民间艺术是针对一些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其中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也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

在我国民间艺术其实是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当地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从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也有学者按照造型来分类,但是这几种分类都比较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民间工艺美术极为丰富的内容种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 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传统玩具是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俗称“耍货”。它们与民俗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传承历史。传统玩具的生产采取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方法,成为代代相传的地方和家族手艺,传统玩具的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现的是民众的信仰、习俗和戏曲、传说、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

传统工艺丰富了中国民间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时,人们既得到了娱乐,亦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共同参与的游戏或竞赛,更使人们增进了情感交流并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中国传统玩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类和地方风格,并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成长。时至今日,虽然许多玩具已改头换面,但个中的涵义及先人的智慧却仍长存其中。

例如 山西岁时节令及传统庙会中的民间玩具,常常使人陶醉于幼儿时期度年过节趣事的回忆之中。除夕夜、正月初一点“滴滴金”;元宵节扎灯笼,玩花灯;二月二,龙抬头的古庙会上,布龙、面龙、竹蛇、纸蛇玩具,能动的构造给他们以诱感力,逗引得儿童们喜笑逐闹、争相购买;三月三上巳节的泥哨哨,声声悦耳;清明前后放风筝;端午节戴香袋,玩艾叶虎。还有那小风车,七音哨、皮老虎、草编的蚂蚱笼,足使儿童们兴高采烈了。

而现在我们又将“艺术”重新定义是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艺术类形态有很多很多,主要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大形式。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又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种。美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等等。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视听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在比较新的分法,则根据时空性质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电脑艺术,电脑艺术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

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不论是艺术或是民间艺术都是由 “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笑微著.《中国民间艺术(上下册)》,辽海出版社,2007年.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范文第5篇

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中国农耕时代的精耕细作,蕴藏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从不掠夺式对待土地,要像养育自己的亲生婴儿那样来培育、管理土地与庄稼,不厌其精,不厌其细。

传统农业的精髓:

“铁犁牛耕”与小农细作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在于精耕细作――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以中国农民的惯常说法就是:要像养育自己的亲生婴儿那样来培育、管理土地与庄稼,不厌其精,不厌其细。

在农耕时代,保持土地的肥力是耕作的第一要义,这显然与滥施化肥与农药的现代农业不同。最早的原始人类采取的是生荒耕作制,开一块的同时也就扔一块。到原始社会晚期,发展成熟荒耕作制,有计划地安排轮荒。春秋战国之际,治理出可以无需休耕而连续种植的“不易之田”,连续耕作制就此诞生。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增加种植次数的轮作制,如“四种而五获”(《管子・治国》)、二年三熟,直到“一年而再获之”(《荀子・富国》)的一年两熟制。

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国农业一直在耕作栽培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如轮耕、复种、间作套种、三宜耕作、耕薅结合,内涵博大精深又符合科学。

经历过机器操作农业之后的西方,开始反思农业并重拾中国传统农耕的精耕细作态度。《欧美农业史》的作者Gras赞赏五千年的中国农业实践为世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极有意义的重大思路,“中国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每年种两季或三季的作物,采用大规模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并把能得到的动、植物及人类所产的肥料一律还田。同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在一起。这种聪明的集约耕作制,曾使得这个国家的地力不衰竭。”

商界大佬们的品牌农业与新农村运动

当国家政策正在释放“利农”信号,当食品安全遭遇质疑,当下即是开掘新农业的大好时机。

名人的农产品卖得好,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把名人的品牌与产品品质挂钩。褚时健曾公开表态,褚橙没有经过任何添加剂和农药污染,拥有24:1的黄金甜酸口感和重要的营养价值;柳传志信誓旦旦地说,通过新科技有机方式种植出来的“柳桃”,丰富的营养能更好的养护头发;而潘石屹在超市里代言来自甘肃天水的家乡苹果时,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水果”,甘肃独特地理优势让天山苹果松脆。

“褚橙”、“柳桃”和“潘苹果”,不只是商人思维的新“投机”,更多的是在引领一种新生活态度――追求品质,在吃上更是精益求精。

“褚橙”贩卖得不只是务农情怀与人生励志。褚时健“种橙子”种得很“精细”,从2002年开始,80多岁的褚时健每月不仅下地8―10天,还和技术工人一起探讨怎样种出口感上佳的橙子。“太阳不管正着还是斜着,都要透得下来”在比较各地的剪法后,褚时健和技术员商量琢磨出的独特的剪梢方法――经剪过的橘子树,树梢并不齐整,高低错落,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之后,橙子才能保持最好口感:酸甜比保持在符合中国人口味的“1:24”。

“柳传志”的“柳桃”重在探索新农业发展之路,联想控股对农业板块的投入超过10亿元,柳传志说,在未来5年内,还要投入20亿元―30亿元,“等佳沃做出品牌后,我们还会做更多的基础性农产品”。

乡下的理想国与乡愁真“味”

“樱桃和细毛”是新浪的知名微博,拥有近十万的粉丝。

妈妈“细毛”和老公带着女儿“樱桃”居住在北京郊区。他们在乡下建房子,种果树,过着田园般的乡村生活,女儿樱桃在这里度过了充满阳光、自然、乐趣的童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雾霾越来越严重、交通越来越堵塞,北京一批中产阶级开始在乡下“造梦”。更多的“细毛”妈妈和“樱桃”爸爸们在乡下盖房、种树、造梦、生活,对生活追求的最高理想莫过于,给孩子们一个更贴合自然、人性化的成长空间。细毛说,秋天,院子里的果树丰收了,带着女儿一起摘果子、做果酱,这些自然的馈赠正是我们要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还有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正在售卖乡下的食材与古老的制作工艺。2013年3月8日,一家名为“南食召”的淘宝店因来不及处理大量的订单,临时将所有货物都下架三天。上线短短一个月就火到爆仓,“南食召”触动的是更多人对乡愁真味的怀念。

“店里的货品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南食召只出售温州和瑞安特产,因为店主康锐是温州人,丈夫杜克是瑞安人。店内共有10件宝贝:纱面、姜酒、红糖、紫菜、虾皮和5种菜干,且都是手工制作,有的还遵从了古老的手艺。每隔两三天,杜克和康锐都会开车到远离瑞安市区的南山村,将一两百斤的纱面运回来。在地处深山的南山村里,林师傅是制作纱面的行家:别人搓一遍面,林师傅搓三遍,面的口感因此更细腻柔韧。

■奢侈的轮回・传统

物欲在他乡――

中国年的“乡愁”:陪伴是一种奢侈

回乡是奢侈的,你可以回到现实的故乡,却无法抵达内心的故乡。团圆的便捷、简单,使得真正的团圆成为一种奢侈。年越来越充满悲情,成为“乡愁”的一部分。

吴越

艰难回乡路:团圆是人的本性

人的最大梦想是远方;抵达远方之后,最大梦想却是回乡。这是一个悖论,却是事实,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身在台湾、年届80的老兵高秉涵,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他永远记得母亲过年时的情景。

在过去20余年中,高秉涵陆续把同乡的100多坛骨灰背回山东老家。这些游荡台湾的异乡人,故乡对他们来说,逐渐成了一个宗教式的圣殿,以骨灰的形式回归故乡,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

数十年的两地相隔,高秉涵的母亲早已过时,多少年后见到弟弟,弟弟说:“自从你离开家以后,家里几乎没有笑声。除夕晚上这一餐,妈妈几乎没吃过饭,都是泪流满面。在妈妈旁边,餐桌上放一个碗放一个筷子,留给你,‘春生,不管你活着没活着,过年了,你就陪妈妈再吃一顿饭吧。’”

母亲去世后,在她枕头底下有两件东西,一个是高秉涵幼年的照片,一个是为他做过的棉袄。当年给高秉涵做这件小棉袄时,母亲常哼唱一首《寒衣曲》。

多年后,高秉涵在接受采访时,又哼唱了出来:“冷风兮兮,冷雨凄凄,流浪的人儿需寒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之路有多坚决,回乡之路就有多坎坷。接下来的几句,极具煽情,让人泪下,“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好似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外的六十五年化作六十五天,转瞬即逝。家中亲人历历在目,却已化作累累荒冢,无尽的相思,阴阳相隔,欲一语而不能。

最初之时,你怀着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无限厌烦,踏上远足的道路;可是接下来,是故乡在支撑着你在远方的求索,衣锦还乡也罢,穷途而返也罢,最终,你会作为一个耄耋老者回归故里,或者作为一个婴儿般大小的骨灰盒,回到最初的子宫。

消失的年味:得到了想要的,失了拥有的

有人说:“过去过年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第二是拜年,第三是走亲访友。先看第一,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不用在过年时才能吃上饕餮大餐;第二,现在通讯便捷,电话就可以向对方问好了解近况,还有视频可以‘见面’;第三,现在交通发达,平时很容易拜访亲友。”

一年年过去了,在城市里呆得太久,我们大概找不到儿时那种红彤彤的过年气氛了,于是,我们开始到处寻找儿时的“年味”,有人说,最传统的春节,遗落在异国的唐人街;还有人说,最地道的年味,在各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落里闪耀。现在即使爆竹摊已经支上了街,大红灯笼再次挂在了门前,仍然缺少年味儿。为了省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餐馆吃年夜饭,一大家子一起忙碌操办年夜饭的场景也越来越罕见;除了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真不知道过春节还能干什么。

年味变淡,对真正的年的寻找,成为一种奢侈。

原本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春节,其年味越来越淡,习俗能简则简。春节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团圆的便捷、简单,使得真正的团圆成为一种奢侈。

我们这些徘徊在文明里的现代人,得到了想要的,却失了拥有的。

年,没了前戏,没了余韵,只剩下

按照传统,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九,天天都有事情做。扫房子蒸馒头割鲜肉,新年真的来到了。而今,我们大年三十放假,疲惫地赶回老家,迎接的只是年的部分,而其前戏,早被我们遗忘了。

大年的预演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去天庭述职,这一天是他的节日,要给他供上一桌吃食,好好招待,让他到天庭多说好话。

年前的打扫房屋,也是一个仪式。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希望这一天一切都干干净净,似乎也是应有之义。《清嘉录》专有“打尘埃”一节:“腊将残,择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

年后,回城大军呼拉拉走了,故乡又成了老人和孩子的世界。可是在过去,年要一直持续到二月二,起码也得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慵懒的正月,人们无所事事,除了过年,没有别的东西让他们挥发心情。

而今,年只剩下了,前戏惨淡,余韵戛然而止,奔走在回乡和离乡路上的人们,对于年的宗教感还会持续,却逐渐没有了心平气和继续下去的勇气。

年,已成为乡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