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领阅读方向
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名著导读设计,对阶段性推荐读物进行指导,紧跟教材进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循序渐进,避免学生盲目无序阅读。如七年级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年级阅读《朝花夕拾》、九年级阅读《水浒传》等。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要求与教学的进度,把课堂与课外有机衔接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注重进行引导点拨,并适时导向课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推荐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阅读《名人传》;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推荐阅读《傅雷家书》……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阅读的容量与空间。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读了老师推荐的《朝花夕拾》后,才知道课文之外鲁迅先生还写了《五猖会》和“黑白无常”这么丰富有趣的内容。我对鲁迅儿童时期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也有了更多了解。
2.引导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籍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阅读中得到精神满足和情感快乐。为此,教师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应把自由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书籍,让他们享受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开启心智、感悟人生的乐趣。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文学价值的书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实际推荐读物,初一时可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学生容易读懂又满足其好奇心的读物,如《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等。初二开始可向学生推荐有较强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名篇佳作,如《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一位学生说:我平时遇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保尔勇敢顽强的意志所折服,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
3.利用影视作品提高阅读名著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影视作品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致,而许多经典影视作品往往都是改编自文学名著。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的异同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愿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水浒传》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增强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诸如此类,在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之前,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这里,老师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导引,然后再布置学生看原著,这样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课外阅读的要求也容易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引领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阅读方法大体有三类:一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泛读、精读、圈点批注等;二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语、摘录精彩语句、佳句点评、内容概括、主要情节、人物特征、感悟联想、问题探究等;三是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如阅读《水浒》等小说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跌宕起伏的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情节脉络,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又如阅读《朝花夕拾》等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述与抒情的方法,体味作品在平易近人中所富有的深长韵味,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感受人生。再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这类科普作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应着重培养以下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名著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等杂志中一些千字美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二是养成经常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卡片等形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归纳内容梗概,抒发感悟联想,提出探究问题等,在不断积累与体验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借此形成自我约束,使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积累与收获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之后与我的交流中谈到: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次写作文我就学习这种写法。
3.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助阅读活动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互助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在名著阅读中采用同伴互助交流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互助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班级讨论、小组交流等读书交流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实现信息交换、知识增长、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挖掘,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水平 重要渠道
目前,迫于升学的压力,有些教师只让学生投身于题海战术之中,不但不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反而斥之为“歪门邪道”“不务正业”而横加干涉,公开宣称不准学生看课外书,对那些“以身试法”者,若被抓了现行,不是没收批评,就是撕书毁坏。久而久之,学生也因学业负担过重,加之课外阅读既耗时又不能立竿见影地产生效果,便对此不屑一顾了。特别在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对课外阅读也是既不指导又不要求,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狭隘,对许多本应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语文水平更是令人担忧。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语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又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而且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
1.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
2.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去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学习《纸船》,去阅读冰心的诗集;学习《皇帝的新装》,去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3.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如学习的《我的母亲》,去阅读的《回忆我的母亲》;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去阅读《后出师表》、《三国演义》。
4.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学习了鲁迅、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去阅读《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等。
5.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如学习了一些唐诗、宋词后,去读《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的相关赏析文章。
6.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魏苏的《台阶》,去读《父亲的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表现亲情的文章。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带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武松打虎》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武松非常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借阅《水浒传》。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此外,还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教师或用几句精练贴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其求知欲,或用扣人心弦的解说为学生当好“导游”,把他们引入一个无比瑰丽的书的世界。也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活动,这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三、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选择恰当的内容是课外阅读的关键,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伟大文学家鲁迅也说:“读书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种,要采多种花,酿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阅读的内容不可单一,越广泛越好,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广泛丰富,眼界才会更开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更有益。为此,我把教育部规定的名著,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一一推荐给学生。七年级:《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九年级:《名人传》《西游记》《水浒传》。还有近两年的畅销书,如《生命的留言》《三重门》《雨衣》等。
在推荐好书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仿效,如浏览、精读、摘记、跳读、旁注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阅读的殿堂。
四、检查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争取让学生收益多多,让他们那美丽的少年生活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要改变当前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阅读教学难度大,质量差的境况,需要扩大教育工作者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想读的欲望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与其用“头悬梁、锥刺骨”来劝诫学生,喜欢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学生,还不如我们可以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跟学生讲述读书的快乐,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
二、拓展视野,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增加阅读量,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捕捉文章中有效的信息,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即语感。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健康报刊,鼓励学生自行安排好合理阅读时间,推荐学生每学年阅读两到三篇中外名著、时代著作、美文佳作,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阅读。如:吴承恩《西游记》、海明威《老人与海》等,童话、寓言《格林童话》、《成语故事》等,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杂志《世界博览》、《读者》等。
三、举一反三,让学生领悟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和形成,教师就要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在授课中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才能使他们的阅读自由而有效。其可行措施有:
(1)掌握一般阅读法
抓阅读重点,即通过人物、环境、情节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抓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其中的细节、动作、情节和传神的用词,感受作者思想和感情的能力;了解创造背景,历史时代,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授予精读的方法
这是一种由粗到细、由反复到熟读成诵的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首先运用工具书、参考资料带着问题阅读自学。其次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自行质疑问难,或老师设疑,学生自行或合作解疑。最后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写读书笔记等阅读的基本技巧加以训练。
(3)运用略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运用此项训练时,要求学生多粗读、泛读、跳读,略过或跳过文中次要方面,抓住要领和主旨,达到迅速掌握全篇大意和纲目的目的。
(4)浏览也是一种方法
阅读课外书籍和杂志报刊经常要用到浏览,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对随手翻开的杂志、报刊、文集等只从目录和标题中发现自己需要的、关注的、感兴趣的内体,一目十行地默读,不需要逐字逐句去读;另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等。
四、拟定计划,让教学行之有效
没有完整的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接受一批新生时,据不同年级的不同阅读水平和能力,拟定一个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甚至是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有步骤的、环环紧扣的阅读教学计划。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学生想读书,但是无书可读;有些学生的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阅读以后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转变理念,重视阅读
在不少老师眼中,能掌握书本里的知识就很不错了,何必去耽误那么多时间去搞课外阅读?这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无暇去读课外书。但我认为: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还有利于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有一位语文专家对此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课堂教学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虽浅,但安全可靠,偶有险情,也救生有方;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如到大海里去击水,虽随时可能葬身鱼腹,但也能训练出弄潮好手,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只有转变教学理念,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才会从根本上出现转机。而且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阅读。我们应该把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开始了。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为了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组织图书角。图书角可以设在教室后的一角,教师可动员学生将个人的图书暂时放在班里,这样,可弥补学生书源不足。同学们课间课余也能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开展一些辅导性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语文课外知识阅读竞赛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扫除障碍,帮助阅读
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同时要对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第一,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努力学会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鲁迅先生说,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第二,作读书笔记。古人说“读书得间”,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第三、在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谈谈自己对文章理解和感悟。
五、开展活动,训练阅读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
①课内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片段。
②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的快、多、准,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发展。
③要求学生搞剪贴摘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并定期开展展览活动。
一、激发读书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为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及高考状元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 》、《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我经常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 。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①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②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③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④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⑤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坚持每上课之前用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