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经济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竞技体育;公共价值;职业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08-06
Abstract:The year 2014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sports, in which a number of policies were adjusted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pushed the sports reform to a new high.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rational thinking is used to find the new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expressed i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produced derivative value and alienation value.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is study is the innovatio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entatively explored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ramework. It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public value; professional sports
伴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之声不断。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将此轮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核心价值优势。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对体育事业发展中全民健身进行历史定位,从1995年开始的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两翼齐飞的时代将出现战略性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此时代出现了战略转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具有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价值的竞技体育是必需和必要的。基于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讨论是在新历史时期的理性价值发掘。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是在结合全民健身的公共利益表达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理性解读。
1 问题溯源
1.1 体育的公共价值缘起
研究表明,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换言之,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伴随社会发展,社会与政府、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逐渐转移: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从政府治理到政府服务。体育事业发展逐步成为解决公民自身利益表达和社会利益总体趋和的主要工具。因此,体育作为利益价值的平和与平衡工具在社会变迁及演进过程中均具有公共的价值形态。
1.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1.2.1 竞技体育概念厘定
国内学者对于竞技体育的概念界定较为争鸣,主要在围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进行讨论。本文对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以田麦久教授界定为准: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1.2.2 公共价值
“公共”一词是狄冀在《公法的变迁》(1921)中首次提出的。基于词源意义公共价值可定义为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
1.2.3 具有公共价值的竞技体育概念范围界定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所指竞技体育从纵向时间上看:农业社会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指竞技体育即是竞技体育全部社会活动作为整体进行讨论;农业社会后,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导致了公共与私人的对立,竞技体育业出现归属异化问题,本研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讨论的竞技体育是指竞技体育活动中剔除以关注私人价值提升和商业价值为主的职业体育所剩余的社会总体性活动。
1.3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演进
1.3.1 原始公共体育价值――前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历史上从原始阶段进入有记录的活动。在较为原始时代,以母系和父系为聚落的社会里,体育是每日生活之必需技能――狩猎、徒步、穿越、溯溪、奔跑、跳跃、舞蹈等,且均为原始体育形式。而氏族间的领土斗争、食物争夺甚至原始军事斗争都是一种竞技体育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竞技体育是在目的性前提下对结果斗争的竞争表现,虽然此时对公共与私人的原始划分没有形成概念界定,但是从基本雏形看,具备公共价值的原始基本特征。
1.3.2 朴素公共体育价值――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文明的车轮走过前农业社会步入了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开始形成。而农业中的劳动分工使得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竞技体育是在家庭和部落这一朴素组织下完成的,因此,我们说具有朴素的公共价值。
以古代奥运会为例,在持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年一度的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且更是一个全体古希腊人的全国性节日。“神圣休战”宣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奥林匹亚。此时的奥林匹亚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各城邦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说,商人展售商品等,可见古代奥运会其实质是城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活动。
1.3.3 经济社会公共体育价值――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进入工业社会后,公共与私人领域逐渐清晰区分,尤其是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以增加和保护私人财产作为利益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资本的增加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工作的职业化和资本的商业化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领域中职业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经理人、管理人员等使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劳动分工明确、产业化明显且对社会的产业贡献逐步提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的体育商业化逐渐将具有原始及朴素公共性的体育引入到具有新经济时代公共价值的体育中去。从发展角度看,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中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体育发展伴随社会进步所形成的发展方式,竞技体育的资本运作使其经济价值作用凸显而其他社会价值相对弱化。但是,从事物属性特点上分析,竞技体育依然具有公共价值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鲜明和显著特点。从属性看,经济社会中的竞技体育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特征分析
2.1 公共性
公共与私人的区分界定是随着农业社会后家庭概念的形成而开始的,公民对私人领域的关注使得国家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更加凸显公共价值的意义。哈贝马斯认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领域的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与私人领域的必然王国形成鲜明对比。
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综合社会价值,其产生和发展均是与社会发展产生良性互动的。竞技体育从其原发性产生区域、发展路径、演变的过程均是具有公共性,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本身是对社会领域的总体关注,更体现在竞技体育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价值基础之上的一种属性表现。竞技体育的原始公共产生、对公民的公共利益关注以及个体个人价值提升均具有较强的符号特征。
竞技体育的公共性更体现在其相关社会价值中,如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竞技体育对公民个体社会化的关注,通过竞技体育形式的开展对青少年产生教育影响;竞技体育形式的文化符号功能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公共价值表达;竞技体育精神是以国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利益表达,这些种种竞技体育的相关价值均体现了公共性的显著特征。
2.2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竞技体育比赛参观者不会导致供给资本的增加。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
竞技体育过程中,以参与者(以教练员、运动员为代表的直接参与者和以观众为代表的间接参与者)为例:比赛参与者增加的数量对比赛过程竞技水平高低影响较小;竞技体育观赏者的加入数量对比赛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参与观众竞技体育比赛的所有消费者中,均不因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观赏质量。因此,从竞技体育赛场本身的边际成本和竞技体育表演的观众的边际拥挤成本来看,均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征。
2.3 非排他性
非排他行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额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空气、水。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对领域内的其他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对于公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产品,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独自享受,即便是拥有职业俱乐部的股东也必须是将俱乐部活动置之于公共场域内才能发挥俱乐部的相关价值,且费用极大。而在竞技体育表演中(竞技体育产品服务过程中),更为明显的市场效果是: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观赏角度和观赏效果则需付出较为高额的费用以享受产品带来的利益表现,这种特征是明显的非排他性表象。
2.4 非资本性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从概念上讲,资本是指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形态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改变要求对社会中个人财富的保护逐步加强。以交换为目的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更是第二部门与第一部门的重要分界标识。
竞技体育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改变,具有原始社会价值的竞技体育更多趋向于体现经济价值这一重要社会要义指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将运动员职业化,将竞技比赛运作成商业表演秀均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异化。这种异化本身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是良性的互动结果,更是一种历史发展价值的必然体现。
在后工业时代,体育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明显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从一定程度上是模糊区分其公私属性的。竞技体育资本运作、竞技体育赛事的产业化操作、职业体育的资本注入均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并发展明显,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是体现在资本社会中非资本运作所产生的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隐匿于浮华的商业下,沉寂于繁盛的资本中。
2.5 社会服务性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生产和社会。
竞技体育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对社会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社会服务。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平台能够推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这一方面尤以举办过奥运会的举办国为明显;竞技体育的开展能够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开展更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体育资源的再分配,使得公共体育资源有效分配到各个领域尤其是体育薄弱领域;竞技体育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传播;竞技体育能够推动和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并直接作用于全民健身和社会服务。
3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内涵分析
3.1 内核:体育的公共价值
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体育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主体利益的表达。衡量是否具有公共价值就是体现在客体对主体是否产生公共效用价值,如具有则归属。体育的公共价值首先就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起到各自的效用目的,而这种效果是一种非竞争与非排他的,是一种非资本性的利益表达,是公共价值的体现。第二,对社会价值的增加。公共价值还体现在增加被创造的积极属性,减少捍卫利益的消极属性。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能够通过参与使自身身体和情绪获利,能够使社会总体价值活动提升。第三,体育资源和体育需求的公共价值表达。体育能够通过参与者在使用体育资源时进行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表达。通过体育的生活化表达对个人需要的利益述求;通过生活体育化的转变体现对体育资源的利益要求;通过体育参与能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分配,这种分配是对公共价值的直接体现;通过体育参与更能够使个体的自身需求和情绪进行利益表述进而完成体育的公共价值作用。
3.2 公平:竞技体育平台的公共价值
体育从形成的基本形态看,从原始玩耍到具有体育雏形的规则化的游戏再到以竞技为特征标志的体育,这一朴素的体育发展过程均是以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原则,即:规则。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对结果的未知和规则的公平。在竞技体育平台,无论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及阅历是否相同,只要是同一场域内的参与者均是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参与的。而平台的公平性是保证游戏得以继续的根本前提,这种公平性是古代奥林匹克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核所在,更是竞技体育之所以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意义。
竞技体育公平的原则是对竞技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尊重,是对竞技体育观赏者的价值趋力,是对竞技体育赛事组织者的价值要求,更是对竞技体育发展本身的价值追求。竞技体育的平台是平等的,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对于项目发展本身亦是制衡的,公平是综合各方竞争利益后的伦理体现。
公平是法的核心,现代社会中,公平原则是对价值主体、价值结果的制度保障。而公平更是公共产品服务的价值判断之一。Kelly和Mulgan(2002)的研究认为公共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服务。公共价值的输出以公共服务为渠道和载体。2)结果。结果与服务通常会有交集,但结果中包含了更多隐形的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3)信任与合法性。信任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便是此前的服务水准与结果目标都一大堆,信任的缺失也会减低公民从公共部门所获得的效用。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体现正如Kelly和Mulgan在公共价值研究中的一样,具有极强的公共服务特性,同时在公平的条件与规则前提下非常注重结构,这种公平的规则正是一种信任与合法。
3.3 竞争:竞技体育利益体总体价值趋同的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的主要规范是平等的规则,而至上伦理则是对竞争结果的重视。竞争是竞技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体现,没有竞争谈不上体育,没有竞争更谈不上竞技体育。因为竞争,竞技体育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因为竞争,竞技体育观赏者得到过程式冲突体验。
从行为过程看,竞争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建立在平等的规则基础上的,是一种对最终利益追逐的过程,这种利益是在总体平衡基础上获得的。竞技体育的竞争中有优胜者,也有失败者,这种利益的制衡使得总体的利益一定是在竞争中找寻平衡的。就参与者个体而言,每次竞争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每次竞争均存在竞争成功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个人价值的利益提升均是正向且积极的,因为这种竞争性冲突是使人能够社会化的,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方式。竞争的冲突使得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得教育、文化以及精神价值提升,从总体归属看,这种具有伦理性的基于竞争体育的价值属性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3.4 服务:竞技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伴随社会进步发展而向前延伸。竞技体育的原始雏形中,竞技性是在公共性之中表现的,为表达公共需求体现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目的性表现。伴随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城邦利益的制衡,古代奥运会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作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竞技体育表象,奥运会从古至今沿承发展,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举办的任一届奥运会上,作为公共事件(或称公共产品)的竞技赛事,均能够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相应的公共服务:古代奥运会的冠军是城邦的骄傲,是族群的英雄,其影响作用对于所属城邦的军事和社会影响巨大;现代奥运会冠军的产生是伴随具有文化内涵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而冠军的取得对所属国的项目发展和全民健身发展乃至青少年体育发展均具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推动与引领。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在推动全民健身、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调配体育资源中是具有社会服务价值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推动项目本身发展,更能推动所属项目的全民健身热情;作为公共体育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影响,影响全民健身热情;作为体育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引领青少年对体育的向往与热爱,带动青少年的体育发展,影响一代人、激励一代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比赛使得某些公共体育资源合理地在项目和体育组织间进行配置与重构。基于以上分析,竞技体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服务作用是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的体现。
4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构成整体部分的组成要素。讨论公共价值的结构需要从构成整体公共价值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去研究和讨论。就竞技体育而言,本研究谈论的结构是基于组织机构思路进行的。对于竞技体育在农业社会前的工业价值结构较为原始朴素,在此讨论的竞技体育是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具体结构如图1。
4.1 基于国家主体的奥运会、国际区域性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以奥运会和国际区域性赛事为代表。此类基于国家主体上进行交流与竞技的赛事旨在体现国家间的综合体育实力,而竞争实质则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科研水平、竞技团队综合能力等竞技体育要素构成的综合比较。以国家为主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赛事,如奥运会;一类是单项国际赛事,如世界杯、世锦赛。
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展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前提去思考,其价值是全面和复杂的。但是,就其主体性质看是具有公共价值的。国家主体性体现在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和需求主体上,从结果看,竞技体育的国家主体间竞争是竞技结果对竞技主体的客观反映,而这种结果无论直接影响亦或间接影响均能对竞技主体(即国家主体)产生良性效应,那么这种客体对主体的产生的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2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体的区域性组织竞赛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的竞技体育赛事是工业社会后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部门。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则为公共组织。
体育公共组织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体育领域内“政府失灵”的赛事举办能力和精力,因此区域间非盈利性的竞技体育赛事就在组织内外进行交流与开展。这种基于组织的竞技体育更能体现出群众参与热情,更能体现出项目本身的价值,如美国的NCAA、我国的龙舟赛等均是这种类型。公共组织为主体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对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有效补充,更是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客观效用对国家、组织和个人乃至竞技项目本身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客观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3 基于公民主体的自组织竞技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是国家的,是组织的,但归其要素内核更是公民个人的。竞技体育从需求产生解决的逻辑上首先解决的是个人问题,其后是组织和国家。研究讨论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需要严格以人的角度进行思考。
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和可自由自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休闲动机的多样性倍增,基于公民主体兴趣的自组织团体越发增多。个人以及自组织间的竞技赛事也逐步呈现自生长状态,公民间一对一的竞技较量与交流在公民个体间逐步增多,这与社会发展、个人追求以及价值提升的个人意愿均有关系。基于公民个体或个体基础上的自组织的竞技体育是对公民个人或小团队的价值关注,这种价值是公民建立在非私人的价值基础上的,从这个效果上看竞技体育此类结构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5 结束语
竞技体育伴随社会进步其社会价值在不断衍生与异化;公共价值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严格的“公”“私”划分后产生和发展的新型理念。价值异化后的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隐匿于凌乱的社会现象中,进入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公共价值表征,从内涵、特征到结构均有明显显现。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梳理将有利于明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核心关系,将有利于推动竞技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竞技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传升.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6-9.
[2]吕树庭,卢元镇.为竞技体育正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1-4.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2.
[4]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1-4.
[5]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8(8):20-25.
[6]樊炳有,高军.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29.
[7]Kelly・G・Moers・S & Multan・G・.Creating Public Valu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 Reform[M].London: Cabinet Office, UK Government. 2002.
[8]梁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价值”与“价值中立”[J].中国行政管理,2012(5):105-109.
[9]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史康成. 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R].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摘要】新型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型经济的核心和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新经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被如此多的人们关注与研究,本身就已证明了新经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当今世界,无论在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还是在我国,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新型经济”——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模式已经崛起。新型经济似乎是一个魔方,它神奇般地创造着巨额的财富,也改变着世界的财富分配规则,使世界财富重新洗牌;它塑造着新的经济英雄,甚至使“一夜暴富”成为现实;它是一种召唤,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它是一种动力,催促每个企业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它更是一种挑战,要求每个人挑战满足感,在新时代里永不止步,创新文明。
一、信息经济空间将日益增大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互为推进,成为世界潮流和大势所趋,信息化程度是当今世界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关键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创造着有史以来人类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1、信息经济的一般特征
其一,网络化。信息经济第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网络节点的存在。互联网络正在编织全球信息经济的神经系统。其二,数字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数字设备与数字制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模拟设备与模拟制式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世界”,由此将引发一系列的产业革命。其三,个性化。个性化是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群体化而言。信息交换除了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增加,以至将成为主流。其四,即时化。资讯快速的传递,讲求立即反应。企业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内部业务流程也因此得以改造,能力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胜。其五,虚拟化。信息经济的虚拟化根源于网络世界的人工构造性。计算机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三维的感觉世界。其六,全球化。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跨国公司正在发展成为无国界的公司,打破原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活动范围是全球性的,其资本、管理、人才和各项资源都来自于世界各地。
2、信息经济改变社会经济的根本动因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整个价值流的实质,从专业化分工的物质流转变成为业务融合的信息流。信息经济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融合,一个是解构,正因为这两个重要特征,信息经济才能够对社会经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融合,是与工业化社会中的“分工”相对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分离的各个物质生产局部环节整合成有机的一体,这一整合过程就是财富的创造过程。融合构成信息经济和工业经济分化的原点。零距离经济、直接经济、无摩擦经济、速度经济、人性经济、生态数字经济等,都是信息革命的实践总结,都是业务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产物。
(2)所谓“解构”,就是旧的商业结构的拆除与重建。信息经济逐步摈弃了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的规模”经济,逐步形成“个性化服务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新的信息经济打破了原有产业和企业结构模式,使传统产业模式发生“解构”。
3、信息经济改变人类社会
(1)网络改变传统的“时空”界限。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快速的渗透过程,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从对通讯方式的改变,进而到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到社会关系的改变,因特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块新的时空,即信息时代的“网络时空”。信息时代的“网络时空”是和传统世界“物理时空”相对而言的。这里包括了两个含义:一是距离的消失;二是时间意义的改变。
(2)网络为社会经济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信息网络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它对经济活动的承载方面。最初的互联网由于方便、快捷,成为信息传输的先进手段,既而它又成为各个产业价值链中每一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最后,互联网这条主价值链,把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包容进来,通过产业间的融合,由许多产业直接把业务放到了互联网上来进行,互联网成为各个产业活动的平台。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因为所有的产业都将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
(3)信息经济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网络时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同样也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在网络时空里,所有传统社会中的差别,如由自然禀赋造成的贫富差别,由财富、权力造成的等级层次,由地理远近造成的亲疏关系,由时间早晚造成的先后顺序及由种族造成的人种差异等将全部消失。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平等的世界,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信息。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是中心,谁就是焦点,谁就拥有了财富。网络改变了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结构。从社会中个人的关系结构来说,互联网扩大了个人的社会关系,提高了个人间交往的频度与广度,打破了旧的社会区划结构,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提高富裕程度及参与社会主流活动方式,而这种关系形式成本是最低的。
二、服务经济将走向体验经济
服务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是一种人性经济,或说人本经济。它表现了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丰富程度之后,伴随着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从而对精神生活有一种强烈地追求。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人成了经济中的绝对核心。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高级形式,也可以说是服务经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基于体验的经济模式,为了得到某种经历的体验。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自我实现带来的无比快乐。因此,在人类从服务经济走向体验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寻求更多的快乐和刺激,如何激发和满足人的潜在欲望,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些已成为人类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
1、体验经济时代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体验经济已经具备了产生和大发展的客观条件。我国台湾著名资讯社会学教授罗家德先生在其《网络国际关系行销》一书中也曾指出消费符号化的趋势,消费不仅仅是买有用的东西,而且成为消费者用来诉说自己的“语言”。一件衣服面料成本很低,但因为有了新颖的设计、创意的广告、动感的促销,就如同给其贴上青春、活泼、典雅、开放、大方的“价值”标签,能为其寻找年轻的、高知识的、国际化的、反传统的“社会性”的定位。“在过度富裕的社会里,当温饱舒适已不成问题,任何商品都‘符号化’了,人们要买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已开始大行其道。
2、体验经济延续了服务经济
服务经济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向市场提品在标准化方面均达到要求、水准后,同样品质的产品只有通过企业的不同品牌才能予以区别,但当顾客难以鉴别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与优劣时,竞争的焦点自然会转向企业的市场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数量上,顾客也将以此作为判定与选择品牌乃至企业产品的标准,与顾客的关系由此得以建立。服务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已经给了消费者更多的承诺与兑现,同时,也使消费者感受到了方便与舒适。服务经济的运行使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有形产品,还要提供无形服务,商品是提供服务的依托。在纯粹的服务产业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在服务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通常发现不了商品之间的差别,企业为了争夺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可避免地跳入低价竞争的陷阱。为了避免低价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失以及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制造商们不断挖掘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体验”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好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拉动性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使服务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延展效应。
三、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
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迅速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1、信息技术有效支撑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
其一,信息技术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工具,信息技术在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各种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检索和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二,生物技术发展需要特定软件技术的支持,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类软件的需要将进一步增加,软件技术将成为支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2、生物技术拓展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提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一词,从字面上看往往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是这是研究“新供给”的经济学,另一种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是一种新的“供给经济学”,滕泰的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属于哪一种呢,我认为属于第一种。因为在他的书中,通篇都是强调“新供给”,研究“新供给”,并且总结出非常多的关于“新供给”的经济学规律,这也构成了其最新出版的《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一书的核心内容。
作为学界中人,我认为滕泰提出的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最大的亮点,是从新供给的角度重塑了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他将“新供给”引发的经济周期分为了“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供给老化”四个阶段,这其实与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周期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基本相对应,只不过滕泰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为何经济周期会分为这四个阶段,更好地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
我认为,滕泰对新供给的分类对经济发展也很有指导意义,传统上提到供给往往会默认为产品的供给,但是这样理解显然是太简单了。在书中,他将新供给分为四类,分别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资源要素、新制度四大方面,他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给经济带来爆发式增长。在新商业模式带动经济发展方面比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电商、网络外卖等都是新商业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关乎新资源要素,滕泰在书中举的是石油的案例,但是太阳能、页岩气作为新资源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案例更为合适,比如美国就是因为发现了页岩气这一新资源要素让美国重新取得资源优势;新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承包制度,这一制度在不改革任何Y源要素的前提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将新供给进行细致划分对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在为经济寻求潜力时,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而不必紧紧盯住新产品、新技术一个方面,这样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宽,视野更广,更容易取得突破。从本轮经济危机来看,中国和美国是从不同方面实现经济突破的,比如中国更多依赖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驱动,而美国更依赖页岩气这类新资源要素的出现。
在滕泰的理论体系中,阻碍供给的因素被称为“供给约束”,“供给约束”又可以分为“直接约束”和“间接约束”,直接约束是指一些非市场因素对供给数量、供给价格或供给主体等进行限额或准入性限制,进而导致市场参与者受限和有效供给不足的供给约束,主要包括行政管制和行政垄断等。其实“直接约束”看得见,也容易破除,而“间接约束”则更加隐蔽,是指由于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导致的企业融资成本或税收成本上升,进而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并导致新供给无法形成或有效供给减少。
笔者根据滕泰的研究框架进一步发现,中国一直在破除直接约束上发力,而没有在间接约束上发力,比如简政放权就是典型的破除直接约束。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障碍明显在于“间接供给”的约束,而非直接供给的约束。
一、设计价值的历史变更
设计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是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的。特别是在产业革命和后工业的大突破,人类的实践一次又一次的提升飞跃,也使得设计价值和理念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价值是进行标准化、合理化的设计,以适合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并显示产品的品质感。但这个时期的产品大多缺乏个性,在形态、色彩上相似的产品充斥着市场。
20世纪70年代经济稳定成长期,耐用消费品普及率高,消费者意识转向生活质量。设计的价值是体现产品的本质价值,关心生活和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产品的市场成熟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方式是从丰富的商品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类型和感性的产品。设计被作为商品附加价值化和差别化的方法,强调形态和色彩的变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缩短。企业打出以设计为中心的营销战略。设计部门的作用扩大到商品计划业务和销售流通业务,对市场动向和销售战略保持高度的敏感,提案型商品的开发对开拓市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技术高度化、市场饱和化、消费者价值观的多样化、产品开发竞争的国际化等急剧进展,设计竞争更加激烈化,现代的设计理念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既要有快节奏,敏锐观察力,还要满足人们心理需要。设计部门的作用扩大,注重在企业战略基础上的商品战略和设计战略的研究,使设计价值扩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立案、产品计划、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在持续增长,消费者的需求已从数量消费向质量消费、性能消费和感性消费。国内市场的竞争明显国际化,国内企业相对于国际企业在竞争力上相当薄弱。人们纷纷把目光开始转向设计,而且期望值相当高。设计师应当考虑如何使设计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设计结果得到更大的价值。这样就不能停留在原先的设计价值理念上,而是应当运用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战略性设计价值理念来完成设计活动。
二、通过设计产生新的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当今设计强国的设计理念。有人总结过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认为它是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 由于环境的不同,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受到政府的关注。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民族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少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在这里需要说明他们的设计很有人性化,设计的产品为人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
其中著名的例子就是:东芝公司设计策略就是创造新价值。目的是为了适应消费者从物质向文化、精神转变的变化趋势,通过高技术信息化来满足人们新的价值观。具体是围绕原有商品价值的“基本功能”,在“附加功能”、“说明”、“魅力”三个主要方面发展新的价值。其中“说明”是容易让人明白产品是什么、象什么、如何使用等,属于产品语意学的内容。“魅力”是指打动人心的因素,使商品引起消费者共鸣。[1]
对于设计在经营中的重要性,日本设计界思维模式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立足于高端科技的研制发展,而日本却将精力集中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人所享受。而不是生硬的拿来高科技成果就直接运用。仅就这一点来说,日本设计界具有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处理。像电子宠物的流行、I-mode等等的流行都是很好的证明,这里不一而足。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成熟,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不再决定于商品本身的功能,而转变为对心理满足的期待。因此,今天的设计已不是商品的附加价值,而成了商品的基本价值。在欧洲也有致力于产品新价值的设计,例如 1992年“RITZENHOFF”公司的设计的牛奶玻璃杯,设计新颖独特,并且有限量版的发行。这种崭新的设计引发的是风靡世界的风潮。
这样,“RITZENHOFF”设计的就充分运用了的设计的元素体现了在设计产品所具有的新价值。它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产品。它大大加强了设计的魅力,同时通过限量版的发行的这种商业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设计产品的档次。它已经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可以收藏的境界。(图1)
所以无论是玻璃杯、手表、茶杯、花盆还是沙发垫,如果巧妙的运用设计的元素,那么在投放市场中,总能获得令人惊讶的效果,这也是设计所赋予产品的新价值。这种创造性的设计在不同的地方用每一个细节展现着他们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风格。有时抽象、有时具体、有时时尚、有时怀旧。但总能赋予设计更多更好的新价值,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通过设计求得审美情趣与现代化统一的新境界
在后工业时代,整个人类生活正变得越来越活跃与积极,设计领域充满了对新的信息和未来事物处理变通的兴趣和渴望。信息环境的改变,造成了设计的原则与重点,衡量设计的标准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北京市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大量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科技是第一次竞争,设计则是第二次竞争。当企业普遍掌握技术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激烈的带有浓厚市场色彩的设计和品牌之争。确实,国外产品并不见得性能比国产的出色多少,不可否认起作用的是他们出色的设计。
眼下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已具备了相当的生活品位,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满足”甚至“感情的满足”,设计水平不高的问题已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对设计决不可等闲视之。如今的价格取胜早已经转向设计取胜了。不论行销的技巧多么发达,经营的策略多么先进,最基本的东西:“商品”就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本质没有变。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支持,再好基本的功能,也不会让人感到舒适。只有当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设计的新价值才会产生。
在这个世界里,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如果能够满足顾客对于情感体验的需求――即他们的美学需求,就容易地产生新的价值。新的行为方式、新的需求都是设计新价值的源泉。设计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为顾客带来的新价值。
所以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优秀设计将大行其道。我们可以相信,设计的新任务就是唤醒沉睡的文化,挖掘文化宝藏,并适应现代环境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来发展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价值。
在未来,伴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假以时日,中国的设计理念也将在和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碰撞,使这样一种新情境得到新的提升。而我们可以想见的是,新的设计理念由此产生的新的设计价值观将使得中国设计在这样全球化的历史性进程中,能够并且可以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情趣与现代化统一的新境界。
四、小结
设计一直就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它不断地提供给我们崭新的价值体验,崭新的生活境界。这种新价值是设计所赋予我们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而新的境界则是由于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而引发的对生活的一种新的体验和理解。这种理解和领悟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态度和意义,这就是设计的新境界。因此我觉得学设计的学生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的设计师,就必须:
(一)用新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事物、世界和挑战
在最初观察事物时不要太过于强调细节,将不同距离的观察进行比较和理解可能会有新的收获。应该鼓励自己去探索和寻找一些地方和事物,最好是在设计领域之外的。
(二)让眼界超越设计的边缘――在无限可能的领域寻找灵感
现代设计有很多风格和流派,把握新理念,从生活和工作中提炼元素,在不经意捕捉创意。与设计的其他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对新技术有可持续的热情与关注。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设计中找到乐趣,找到一些别人会认为有趣和能带来欢乐的事情去挑战。
(三)理解和思考客户的目标和顾虑
一、诚信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现如今,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与其他公司达成经济活动的基础,一所诚信缺失的企业必然会受到其他企业的怀疑)咸少投资者前来投资在市场竞争中诚信逐渐成为了融资工具的重要项目之一,例如银行在为企业货款时需要查看企业交易往来单据以及诚信状况等,若此时企业存在诚信缺失问题,货款金额会大幅减少甚至无法申请到货款。
在通过诚信等因素融资之后,企业在资金上能够得到保障,无论是用在扩大再生产还是凝聚人心方面均可提升竞争力在经营环境改善的条件下企业能够创造更多利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推动自身长远发展。
(二)资金状况稳定提高运营效率
企业的经济往来很大程度上受到交易效率的影响,其效率又取决于交易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没有实行诚信审计,在企业自身资金状态管理方面较为松散,无法准确为企业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经济决策报告,:,同时诚信原则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各方面无缝配合提升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活动参与者而言,有诚信作为基础会让工作动力更为深刻。
另外对于整个信息环境下的经济交易市场而言,将会计审计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更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诚信审计状态下,社会资本成本得以减少,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促进资源优化形成规模经济
在诚信审计状态下,企业会计中存在的信息失真问题会逐步减少,管理者能够真正认清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所处局势,并根据局势制定合理发展战略传统会计审计中,由于缺乏诚信约束,造成会计账目漏洞较大形成较严重信息不对称情况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两者已经不再紧密联系,易造成逆向选择难度加大情况。
(四)完善会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市场经济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在会计审计方面的软件制作已经较之前发展显著在新经济事项不断出现的状态下企业若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考验,可能会出现钻会计制度漏洞的行为,诚信会计有效杜绝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让企业内部人员即使发现了漏洞也不会去利用。诚信是会计人员良心与责任心、事业心的保障,诚信这一隐性要求能够让会计制度即使存在漏洞也不会出现较大纰漏,让内部管理更为安全,:,
二、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提升诚信管理的要点
(一)完善会计制度
虽然诚信能够减少一部分钻漏洞行为,但仍存在自制力不强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制度漏洞达到个人非法目的的行为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并构建一个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出现诚信问题的员工详细记录同时调遣至其他部分在诚信管理方面,可建设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记录不诚信员工姓名等基本信息,对员工产生制约感)咸少不诚信审计行为的产生。
(二)实行委派方式
委派方式相对于传统依靠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财务状况的模式而言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让会计审计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一些部门负责人会因为想要提升自身部门效益而谎报会计数据,让企业长期呈现出盈利状态但在这种虚假盈利状态下企业管理者在信息上无法准确分析造成对经济决策制定的无效引导,:,在实施委派方式管理之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人员自然会加大审计力度以免出现工作失误被查出情况在这一点上,审计人员长期按照规范工作能够自然形成诚信状态久之可撤销委派人员,:,
(三)优化信息处理环境
信息环境下,审计人员要想更改账目状况并不难,因此在信息处理的制定方面不断优化是相关人员应长期研究的主题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前应注重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并将其放在重点设置位置:例如在进入系统时可以设置登录ID并将登录信息详细记录,以免不法分子妄图通过冒名登录达到不可告人目01对于一些企业内部较重要会计信息,可采用数据加密方式,只有密钥正确才能够读取熏要数据可另加入防火墙。会计审计的诚信构建首先应彻底断绝不法会计人员的不诚信念头,因此在系统设置时提升安全性能够切实保障审计诚信的构建。
(四)建立会计监督措施
会计审计工作需要相应监督机制来约束莉£目前企业运营状态而言,会计监督似乎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状态,并加重不诚信问题的惩处办法,利用规定条款达到有效约束作用。另外还可针对内部财务员工展幵诚信培训,提升会计信息有效性減少疏漏与恶意错误情况的产生几率,解决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状态下,会计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与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信息环境下,若企业无法实施诚信会计管理,必将出现信息滞后、信息失真情况,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有IT审计对会计信息化的审计风险是指会计信息化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洞,而IT审计师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一种直接风险。审计风险的来源包括审计人员的错误和舞弊、IT审计师的执业能力与IT审计业务不匹配、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道德败坏等。IT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现有的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需要。胜任的会计信息化IT审计师的缺乏,使得IT审计既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发需求,又难以在事务所中扩大业务范围。
IT审计对会计信息化的引致风险是指IT审计涉及被审计单位商业的或技术的机密,IT审计在审计实施和信息披露过程中,机密没有得到恰当保护的可能性,引致风险是一种派生风险。IT审计涵盖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但要对处于运行阶段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还要对处于开发阶段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IT审计师对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可能要涉及被审计单位或开发商的商业秘密和技术专利,部分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的泄漏可能导致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破产。IT审计的引致风险要么使得IT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要么使得IT审计难以被相关利益方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