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明礼仪小报

文明礼仪小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明礼仪小报

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第1篇

Say Hello and Goodbye

从宝宝8个月起,就可以和他玩一些文明礼仪的小游戏了。例如:与宝宝玩“say hello and goodbye”的小游戏。爸爸妈妈在清早起床、离开宝宝和再次见到宝宝时给宝宝唱歌:say say say hello (goodbye), say hello (goodbye) to baby , baby baby baby baby , say hello (goodbye) to baby.歌词大意是:说说说你好(再见),说你好给宝贝,宝贝宝贝宝贝宝贝,说你好(再见)给宝贝。

当家中来客人时,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宝宝跟客人说“你好”,当客人离开时跟他说“再见”。 让宝宝理解见面时要说“你好”,离开时要说“再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与人礼貌交流的好习惯。

红绿灯

当宝宝年龄稍大,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后,爸爸妈妈可以在带宝宝外出时认识路口的红绿灯,并让宝宝明白“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然后,就可以带宝宝一起玩“红绿灯”的游戏啦!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约定,当爸爸妈妈说“红灯”时,宝宝就要站在原地不能动,只有当爸爸妈妈说“绿灯”时,宝宝才可以活动。

当宝宝的行为不合礼仪,例如宝宝伸手抢别人玩具或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可以说“红灯”,告诉宝宝现在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宝宝理解交通规则,养成从小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还可以成为爸爸妈妈调控宝宝行为的小窍门。

趣味厨房

2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一起玩装扮游戏了。爸爸妈妈可以收集一些废旧材料,给宝宝做一个“趣味厨房”,让宝宝扮演厨师、妈妈或吃饭的客人,爸爸妈妈可以扮演客人、宝宝。先让宝宝“厨师”假装做饭,妈妈扮演的“宝宝”或“客人”可以问:“请问饭做好了吗?我好饿呀!”“饭”做好时,“宝宝”或“客人”可以说:“好香呀!谢谢你!”“请帮我拿一个勺子好吗?”“吃饱”时,可以说:“我吃饱了,谢谢你的款待!”

爸爸妈妈也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小插曲”,例如:吃饭时故意发出难听的声音,独占食物或浪费食物,让宝宝学成人的样子去处理。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宝宝学会感激父母辛勤的付出、学会礼貌用语及就餐礼仪。

小小清洁工

当屋里比较乱或地上有废物时,爸爸妈妈可以同宝宝一起当“小小清洁工”,推一个玩具车,拿一把小钳子、一个垃圾袋,在屋里转悠,让“小小清洁工”捡起地上乱丢的物品放进玩具车,用小钳子捡起垃圾丢进垃圾袋,然后再推着玩具车,把乱丢的物品归位,把废物或垃圾送到“垃圾站”――垃圾筒。当宝宝完成任务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欣赏”一下劳动成果:又整齐又干净的房间!

游戏中间爸爸妈妈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插曲”,例如遇到了大象臭烘烘的便便,踩到了小猴子随手丢掉的香蕉皮等等。通过这个游戏,让宝宝明白物品各有其位,垃圾要进垃圾箱,乱丢垃圾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游戏还可以减轻妈妈整理房间的工作量哦!

什么时候学小猫

小朋友们是非常喜欢学习各种小动物的,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先认识各种小动物,了解这些小动物的习性,例如:“小兔子蹦蹦跳,小青蛙大声叫,小猫走路静悄悄。”然后爸爸妈妈快速地说一个场合,让宝宝判断应该学哪种小动物,例如:爸爸妈妈快快地说:“游乐场!”宝宝应该说:“小兔子!”并同时学小兔子蹦蹦跳;爸爸妈妈说:“图书馆!”或“医院!”宝宝就应该安静下来,学小猫静悄悄地走路,不发出声音。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符合该场合的规范。

警察与土匪

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第2篇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学在官府”的局面已被打破。“六艺”之教偏重于技艺、军事训练的内容不完全适合当时教学的客观需要。所以,孔子改编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作为讲授的基本教材。《礼》即讲授礼仪修养的教科书。孔子对礼教非常重视,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的一系列礼教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民之所由生,礼为大”说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也是儒教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没有礼,就无法敬天地;没有礼,就不能分君臣上下不同等级;没有礼,就不能分家族亲戚的亲疏远近。可见,礼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

二、“吾日三省吾身”指出要通过思考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靠自我意识的建立,“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述而)是用自己的良心审问自己的品德行为以提高自己美好品德心理的漫长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良好礼仪习惯的铸成。

1.注重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熏陶。催人奋进的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使人堕落。因此,教育环境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浓郁的文明礼仪知识,比如说在校内布置醒目的礼仪宣传橱窗,展现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和礼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还可张贴文明礼仪知识小报,布置文明礼仪格言,便于学生记忆;各班教室的黑板报上,可以展示同学在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告诉他们说声“对不起”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3.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必须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使文明礼仪被同学们接受,并内化成一种好习惯,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教育活动。

1.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文明知识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明礼仪的内容,运用文明礼仪待人接物,我们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训练。对的及时表扬,错的及时批评教育,还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教育他们同学相处、师生相处使用好礼貌用语。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接触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使同学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还可举办中队主题队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使他们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

3.进行家校互动,将文明礼仪教育拓展到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对小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有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而道德教育又被置于重要的位置,西周统治者曾提出“敬德保民”的家庭教育思想,《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治家格言》都凝结着历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作为学校要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4.开展社会实践,挖掘校外资源。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关注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常用。”我们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就是要让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公民,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第3篇

一、小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主要表现

身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少先队员早上进校,下午放学的时候,脖子上光秃秃的,不佩戴红领巾,遇到值周生检查时才匆忙戴上,通过检查后立刻就摘下来;有些学生在楼道里见到老师就跟没看见一样,直视前行,或者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算是和老师打招呼了;进办公室不敲门,不喊“报告”,推门就进;和老师说话不用“您”,直呼“你”;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看到自己座位下有垃圾,用脚偷偷地踢到别人的座位下;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让人看了十分痛心和担忧。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曾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在品德行为状况、文明行为状况、卫生行为状况三方面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学生文明行为状况如下表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些学生老师抓一抓就表现很好,老师不抓就放松自己,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其中,女生各项行为表现的比男生好,低年级学生做的比高年级学生做的好。结合实践中的系统观察,笔者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反复。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波动,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可回到家,父母觉得一家人没有必要这么多礼,就又故态重萌。有的学生认识上不到位,行为上盲目从众。总觉得张XX、李XX甚至王XX都这样,我们是朋友,我得和他们一样,明知不对还是去做。还有的是认识上极到位,但时常管不住自己。学校开展礼仪活动时,行为上表现得非常好,过了活动阶段,就又恢复成老样子,容易反复。

其二,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学校生活中,男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学生。楼道内追跑打闹的是男生,和同学发生矛盾动手打架、满嘴脏话的是男生,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教导的是男生。种种表现看出,不文明行为男生较多,女生相对做得较好。因此,男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以积极的正强化激励男学生的文明行为,引导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三,存在发展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他们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问好;从老师手中接过物品时十分随意,常常忘了说“谢谢”。他们不如低年级学生见到老师热情,小嘴甜甜地叫着老师,和老师乐于亲近,觉得和老师说话是一件十分光荣而高兴的事情。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就不大自然。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并给予及时积极的鼓励,使文明行为成为日常习惯。

二、抓文明礼仪教育,促学生行为转变的德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在长辈们的溺爱下,他们孤傲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帮助他人,缺乏必要的礼仪教养,还有些孩子因为生活范围狭小,与外界接触甚少,导致不善与人交流,孤独无伴,从而形成了内向、任性的不良性格,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要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课堂渠道,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课堂中的育人功能,并抓住主题班队会和晨会时间的育人时机,使文明礼仪之花在课堂中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校设立了“三礼”课程,使用区里统一编排的《礼仪、礼貌、礼节》读本,分年级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上,教师采取讲故事、传授有关礼仪的知识,诵读中外古今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学生演出小品、朗诵诗歌、演情景剧,在学生心中埋下讲文明的种子,规范了学生的礼仪行为。

根据学生实际,我组织召开了“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主题班会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让低年级的同学能够向大哥哥、大姐姐学习。

活动中,学生们把一些不文明行为编成小节目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同学们引以为戒。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二)开展各种活动,抓学生养成训练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这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若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针对学生行为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1. 文艺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我校举办两年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一次学生交易节;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朗诵比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及绘画比赛;还有钢鼓艺术团训练、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2. 体育活动展现学生文明素养。学校每学期召开全校田径运动会,男女生接力赛,跳绳、踢毽比赛及大课间等体育活动。通过比赛,让学生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3. 德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文明行为。我校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假日,在全体学生中举行了一系列为父母尽“孝心”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或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为父母亲洗洗脚、捶捶背、倒杯茶、拿次拖鞋,或者给父母讲幽默、说笑话,逗父母开心;组织学生为“手拉手”学校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在抗震救灾活动中自愿捐款;清明节到日坛公园瞻仰马骏烈士,敬献花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野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相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4. 班级日常训练活动促进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午饭后的时间来开展有益、有趣、有序的文明礼仪活动。学生们在教室里小声交谈,看书,下棋,画画。在操场上打羽毛球,踢毽。在楼道内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追跑打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征文和绘画活动,发动学生用征文和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明礼仪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表达出来。如课堂礼仪、做客礼仪、用餐礼仪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易于同学们接受,从而形成了文明礼仪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根据学校德育要求,开展“文明小标兵”评比活动,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到了最高境界的洗礼。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礼仪、用礼仪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5. 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礼仪氛围。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少先队广播、楼道墙壁上的宣传栏及班级教室后面的板报,都能成为一面面文明礼仪教育的窗口。我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根据学生实际,在楼道内张贴一些有关礼仪礼节的宣传画,悬挂一些有关礼仪礼节的名言警句标语;张贴学生手绘、电脑制作的有关礼仪的绘画、小报和书签。利用“小百灵”广播站讲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学生学“三礼”时自己的故事及学“三礼”后的体会,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我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画、收听广播、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资料,出专题板报。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榜样引领,强化教师示范作用

要做到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实效,榜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动力。我校安排四至六年级,每班选出5名学生作为值周生,轮流检查学生礼仪、卫生、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文明班集体,发流动红旗予以表扬。校长或德育干部每天不定时检查学生在校的礼仪规范及各班卫生情况,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班集体。通过评比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规范自己言行的自觉性。此外,每学期各班评选出10名文明形象的小使者,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在全校学生面前进行表彰,佩戴胸牌,并且选派代表作了展示,让文明榜样处处见,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学校里充满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自身的有利条件,把自身的文明礼仪闪光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当学生帮助我抱作业本、拿东西或借我红笔使用时,事后我都会说一声:谢谢!学生开始觉得很新鲜,老师怎么还会向我道谢?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在得到别人帮助后也能主动道谢了。平时,我训练学生用双手接受老师递来的物品,嘴里说声“谢谢老师。”我也回应“不客气。”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礼仪礼貌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十分突出。

此外,根据上级德育要求,我校德育处联合少先队大队,围绕“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心目中的教师是什么样的?你认为作为老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等问题,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设计评选活动。学生们通过答卷,动手设计出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学校相关领导通过审阅、归纳、筛选,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标准编写出来,每位老师下发一份,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学期末让全校学生对老师们进行投票评选,选出我校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上报学区进行表彰。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认识到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所必备的素质,这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是每一位老师时刻在以自身的言行传授给学生的。

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相关问题

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第4篇

我们尝试着这么做的:

一、对老师进行礼仪培训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礼仪知识。我们购买了不少礼仪方面的书籍,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礼仪资料,又请专家来园做礼仪知识讲座。

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怎样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如:同事间的礼仪专题,教师与家长间的礼仪专题,教师与幼儿间的礼仪专题。幼儿礼仪的内容等等。文明礼仪的内容很多,鉴于幼儿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及循序渐进原则,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对孩子文明礼仪提出要求:一是文明的外表,比如说手脸干净、衣着要整洁;二是礼貌的语言,比如见面要会主动问好,请求别人帮助或得到了别人帮助要会说谢谢;和别人分手时要会说再见,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也要说对不起;三是文明的行为,比如要学会谦让,好玩具要一起玩,不能独占,更不能无端攻击别人,学会宽容,被别人无意间碰撞了,要学会宽容别人无意的过错,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他人等。

最后,总结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礼仪教育尝试后,教师们都有了一些感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群策群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共享教育经验。

二、要求家长合作

首先,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园小报,倡议书、家长园地等形式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帮助家长摈弃“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织毛衣时掉了一针,即使以后发现再补总会留下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这丢掉的一针将来就可能成为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重织,而孩子的行为习惯难以重来。因此及时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有责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好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文明礼仪的发展。讲礼貌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仪,作为家长要自己带头讲文明、讲礼貌,对和孩子起模仿作用。比如家长离园时主动和班级老师、孩子说“再见”,接孩子时主动和班级老师、孩子打招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处于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里,不一味迁就孩子,更不无理要求孩子,不以自己的好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在孩子面前讲粗话,耐心引导孩子,生活中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三、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礼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与不断地提示。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我园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礼仪教育的初步尝试。

1.关注细节,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有礼仪教育的契机。如每天早晨孩子来园时,从幼儿园的大门到晨检室一直到教室,有值班老师、保健老师、班级老师,用我们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教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着礼仪的气息,熏陶着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了能正确大胆的运用礼貌用语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桌面游戏时,假如来晚了的孩子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我们会提醒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也可以一起玩,学会礼貌和谦让,并体验这样做的快乐。在区域游戏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每个游戏的特点,提醒幼儿在“图书馆”看书时要保持安静,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经过“图书馆”的时候也要“脚步轻轻的”不影响“图书馆”中看书的小朋友……

2.选择合适的教材,帮助幼儿丰富礼仪认知

翻开我们的教学参考书,能作为礼仪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歌曲《我叫轻轻》,故事《萝卜回来了》,《两个好朋友》等等。礼仪教育可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习惯的熏陶。如在组织音乐活动《我叫轻轻》时,可以先问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轻轻呀?使小朋友懂得心中要有别人,做事是要尽量不影响他人。又如组织语言活动《两个好朋友》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

3.利用生活事例,提高幼儿辨别能力

虽然礼仪教育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但不文明的事情却屡屡在校园里发生。如不少家长将接送孩子的车辆乱挺乱放,甚至堵到了大门口,保安耐心上前解释却招来大声呵斥;园内烟头,装早餐的马甲袋随地乱扔;放学的那一幕更是让人提心吊胆,园门还没有完全打开,家长们便蜂拥而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教室,生怕晚了自己的孩子会被抢了一般,有的家长还大呼小叫地唤着孩子的名字等等。家长的这些不文明行为,任我们教职工苦口婆心,效果甚微。后来,我们想:何不学学媒体的做法,让这些不文明行为曝光,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个反面教材,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教育家长,小手拉大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们将以上典型的现象从监控录像中调出来,给孩子看(当然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我们选内容时注意,尽量不选本班家长)。然后讨论:谁的做法是对的,谁的做法是错的,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强化孩子已有礼仪知识。

4.参加社会实践,巩固礼仪知识

文明礼仪小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见面礼仪

一、中国礼仪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在《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所以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的关键期。

二、什么是见面礼仪,幼儿现状

中国的见面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作揖之礼。近百年来,随着文化的变迁,中国的见面之礼变成了握手礼。而今,我们的孩子又如何行见面礼仪的呢?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幼儿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了解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时常能听到家长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叫人?”为此在设计的情景中,随机测查了32名幼儿,“主动问好”的占40.6%,一半都不到,“不爱叫人,不主动问好”已成为当今中国幼儿的现状。

三、 幼儿见面礼仪的培养策略

策略一:班级活动培养幼儿认同性

1.创设社交情景,学会“叫人”。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因而我们努力创设一个视觉的礼仪氛围。师幼共同布置了“礼仪墙”,有相关的生活礼仪图片,孩子们也动手绘画了“我心中的礼貌达人”,以评选、绘画的形式形成潜移默化地感染。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辨清对方应该如何称呼。如:同学的爸爸、妈妈可以称为叔叔、阿姨,遇到年纪大的可以称呼爷爷、奶奶等。

2.在游戏中,学会“主动问好”。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孩子们已学会用称谓打招呼了,但是他们却不愿主动问好。为此通过创设了角色区角:“爱心医院”、“扮家家”、“咨询处”,角色游戏中蕴含着许多不同身份的角色待幼儿去体验,更富含着多种教育环境与教育因素,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内容可以使幼儿进入更广泛社会生活境界,让他们一方面了解到社会上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生活技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幼儿通过彼此协商,谦让和合作才能解决游戏中角色分配和各种争执,共同完成游戏的任务。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在游戏中学习主动向别人问好,帮助幼儿提高主动问好的意识。其次,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客人》、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好孩子》、音乐活动《礼貌歌》等,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主动问好能给别人特别有礼貌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从了解见面礼仪到学习见面礼仪再到学会运用见面礼仪。

3.以身作则,感染幼儿。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保安叔叔和保健老师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幼儿的到来。幼儿来到班里,班里的老师、阿姨热情地接待、问早。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都会感染身边的家长,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在幼儿来园、离园期间,整个幼儿园洋溢着问候声、道别声,这就是在传播浓浓的“见面礼仪”气息。

策略二:利用“兰精灵小广播”培养幼儿发展性

“兰精灵小广播”是我园立足于园本课程中的一项活动,利用这个良好地平台,让大班幼儿将“见面礼仪”的知识向全园幼儿进行普及。

1.“说礼仪”新闻。每周一次的“说新闻”打破传统家长、老师找素材,幼儿背稿子、播报新闻的形式。让幼儿发现身边同伴之间、师生之间有关礼仪的小事情,以此让幼儿在“说新闻”栏目中说一说这些文明礼仪的事情。把幼儿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索,当大班幼儿播报“见面礼仪”新闻时,全园的幼儿也通过“兰精灵小广播”获得“见面礼仪”的相关信息。

2.“讲礼仪”故事。“讲故事”栏目中,大班的幼儿将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好孩子》、《夸夸自己和别人》中的故事,以及区域活动中自主阅读的有关“礼仪”的小故事向全园的幼儿进行分享。较好地将“文明礼仪”活动得以发展。

3.“唱礼仪”歌曲。“唱礼仪”歌曲是整个“兰精灵小广播”的栏目,耳熟能详的《礼貌歌》从孩子的口中唱出来,通过“小广播”传出去。不仅在大班段产生共鸣,其他年龄段的幼儿也随着哼唱,将整个活动推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