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范文第1篇

朱女士自己创业,先生在一家证券公司做总监,家庭收入已处于成长期,且已具有雄厚资产,有较强的财富积蓄能力。家庭目前不存在换房、购房等大额消费需求,未来理财目标以小孩上学、夫妻养老规划为主。现时尚属年轻,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适当进行长期性投资,以期在尽可能降低家庭财务风险的基础上,稳步积累家庭财富。但目前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两个人都有职业风险,不能保证独善其身,“现金为王”时代,有必要收缩战线,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家庭的权益结构的一项指标。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财务越安全,因此一般将负债率控制在200%~60%的范围内。从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来看,银行存款70万元,金融类资产为50万元,房产430万元。从资产结构角度分析,财务健康度很好,没有负债。但是固定资产即房产占了其家庭资产的绝大部分,达到70%。

从未女士家庭的年度收支情况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94.2万元,家庭总支出44.2万元,其中消费性支出为41.万元,净储蓄率53.1%,可以看出家庭的储蓄能力相当强,家庭的开支计划和预算能力很强,超过了标准值40%。

朱女士家的流动资产偏多,家庭紧急备用金倍数为13.8,过于保守,一般保持3~6个月的生活支出现金储备即可,应将多余现金取出用于投资。家庭储蓄观念较强,实际投资率属于合理范围。

理财目标分析与建议投资房处置问题

2008年以来,楼市低迷,观望的购房者越来越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加至年底,出租房屋受阻。朱女士一家的投资房在四环外的望京地区,由于经济不景气,大户型不好租,所以面临着投资房是租还是卖的问题。

理论上讲,可以考虑适当下降租金,如降为3000元/月,然后把这笔月租金收入以定期定额形式购买优质基金,以年收益率10%计算,则10年后租金本息合计约47.8万元。假定10年后房价上涨为2万元/平方米,则退休后房价市值为260万元。如果现在卖出投资房,将130万元房款进行投资,按照10%的年收益率计算,10年后可实现本息合计337万元。因此,仅从理论数据角度考虑,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分析,可将投资房进行卖出投资。但是目前股市低迷,风险高于收益,短期几年10%的预期收益率很难实现。因此,提供两点建议:一是将投资房卖出。用于扩大经营或是进行资金储备。目前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未来一年房价走势难以确定,因此,高位获利了结后进行扩大经营,为后市储备资金,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二是可暂时全家搬到望京居住,而将北三环的自住房进行出租。使得租金收入上升,等楼市回暖后再作调整,此方案虽然会稍有不便,但无需进行变卖,减少了操作手续,也是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法。

投资性资产配置问题

从投资渠道来看,朱女士家一半以上的投资性资金以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方式留存在银行,这样做虽然能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但收益偏低,不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风险。因此,从投资理财角度考虑,建议朱女士可将部分活期用作国债、人民币理财的投资。同时,在进行基金投资时,要注意不要一味偏好购买同一类型的基金产品,可以考虑组合持有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分散风险,同时根据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适当进行调整。

养老金储备问题

投资建议范文第2篇

1.立即整合业务。首先要将你的业务整合成某种符合融资要求的股份制公司形式。法人实体最好符合投资人股权共享的理念,而非法人实体无法获得投资。

2.组建有经验的团队。记住一句话:投资人只投团队,不投创意。根据个人经验来说,这一点几乎是获得天使投资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极其重要。如果创始人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找一些顾问弥补这个不足。

3.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如今公司如果没有网站,算不上真正的公司。投资人通常会去你的网站感受公司的氛围和眼界。同时注意保护好公司在社交网络中的品牌名称或标识。

4.界定知识产权。把专利和商标集中到一起以展示真实的知识产权状况。这将是一个强大的竞争优势,你可以提前准备,否则可能错失良机。

5.创建产品原型。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融资去建立设计和建立产品原型,这时候就需要你用自己或家人甚至朋友的钱来创建产品原型,以展示你的早期进展。

6.创建简报和摘要。投资者希望你能通过一两页的摘要来阐述10页左右的幻灯片简报。记住,这是给投资人而不是给你的客户看,所以你需要简明扼要地展示商业计划与商业模式中的要点。

7.准备一份投资级的商业设计。不管你是否需要融资,每个创业者都需要为自己拟一份专业的商业计划。作为创始人,你可能认为每个人都能通过你的激情和语言理解你的愿景及计划,而事实并非如此。你需要准备回答投资人或合作者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包括流量评估、资金需求及退出策略等。

8.完成财务报表。与商业计划一样,财务报表不仅是给投资者看,更多的是自己需要使用。但也不需要太复杂,在多数情况下Exce]提供的功能满足需求。利用它提供的公式计算5年内公司的收入、成本、现金等,并需要将可能的变数都考虑进去以增加可信度。

投资建议范文第3篇

(一)相关政策沿革

2001年5月18日,《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2004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开启了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战略的序幕。

2008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

(二)投资渠道及方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已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包括委托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以及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指数化投资、股权投资、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有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两种方式。委托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24.07%,到2009年则为47.06%。虽然委托投资比例至今没有超过50%,但其发展趋势却是连年上升的。

(三)投资收益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其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值。基金成立十年间(2000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收益额2448.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已远远战胜年均2.01%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仔细分析数据不难发现,由于在成立之初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以前都相对较低。放宽投资限制之后,2006年收益开始增加,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增加至38.93%,可是这多取决于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而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转入熊市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降至5.2%,这说明我国社保基金在实现高收益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虽然社保基金的收益从公开数据看基本上能跑赢通货膨胀,可是加进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和利率、汇率波动影响,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的收益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再加之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外市场寻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科学的投资组合配置。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将收益率、到期日、流动性、风险性均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在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下,现资组合理论能够更好地对庞大的社保基金进行优化配置,把基金充分调动起来,在各个领域科学而非人为的配置资产,使基金的投资运用平衡安全,以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各种制度还无法对所有市场行为进行很有效的约束,这样的金融环境面临着非常大的信用风险。我国社保基金亟待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其中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回避利率风险的国债期货尤其需要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发以套期保值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基金的风险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

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缺乏灵活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都是采取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对于投资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似乎只是一种粗放而家长式的管教,重在“管”而缺少很好的“理”,有时候只是绑住了基金的双脚,可是却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还显得僵硬,不够科学与灵活。全国社保基金不仅要在投资工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在投资工具配置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指导。

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多元化拓展

1.金融衍生品投资。指数化投资除了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还能降低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我国社保基金明显已经意识到指数化投资的好处,近几年通过ETF、LOF等指数型市场开放基金参与了指数化的投资。但是,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还应该更加广泛地进行指数化投资。现有的ETF、LOF毕竟选取的跟踪指标还显得范围较小,无法真正地覆盖指数。但鉴于我国现在的指数种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指数化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建议扩大指数型基金投资规模,相应降低其他类型股票投资在投资配置中的比重。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我国社保基金会是最早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其按成本计总资产的10%可用于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可用投资额度近500亿元。在PE投资成熟之后,社保基金还可以适当关注风险投资基金。

2.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而且基础设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所提供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使用需求都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特别是由于基础设施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正效应,能够满足社会公益性的要求。

3.房地产投资。社保基金是否应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这似乎是一块“禁地”,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也已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判定社保基金不能进入这一高成长、高回报的领域,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排除其他非市场因素,根本原因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是购房者多而供房少导致了房价大幅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旺盛的需求正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所以要实事求是的回答“要不要做”、“怎样做”、“如何防范风险”三个问题,既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有效的防范了投资风险。

4.资源储备投资。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作为一种消耗品,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如石油、黄金等资源,在每一次经济周期过后,价格都会上涨很多。从历史考查,储备类资源在长期中很少出现贬值的情况。而且,资源类产品受到经济动荡冲击或突发灾难危害时也具有很强的保值性。而大型的储备资源类投资具有开发周期长、可储存、资金量大的特点,不是一般小资金能够染指的。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的储备资金,完全可以分流出一部分用于资源储备的投资,这样,既为国家的资源储备做了贡献,同时也能使基金的投资分流到更多的领域,增强基金的安全性。

(二)灵活运用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且重视投资组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现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即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如何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讲,投资组合就是在一个投资行为中选择投资工具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应该拥有多少种资产、每种资产各占多少比重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便开始了。由于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历史统计也显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地反应或同方向地反应,因此当某些资产的价值下降时,另外一些却在升值。这样,就保证了基金在长期中的安全。将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合适的品种,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使所选择的各类投资的风险可以部分地互相冲抵。

(三)加强全国社保基金的比例限制和收益率控制

出于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考虑,许多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与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其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而这种比例控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元化投资的要求。对于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工具投资比例的控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要严格限定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对收益相对安全稳定的新的投资工具及时地进行调研,快速反应,把新出现的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尽快纳入投资组合中进行测算,并多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其能早日加入投资的比例控制中。

同时还要对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收益率控制。比如可将投资收益率与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客观地监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效益,以便对投资组合等进行相应调整。

(四)加快培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者反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帐户资金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虽然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可以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及其密切性,这从全国社保基金2008年投资收益率陡转急下即可看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五)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的监督

投资建议范文第4篇

一、投资再次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投资总量增长依然偏快,在建规模过大

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投资过热的风险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前10个月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高达26.8%,这一增速不仅是在持续4年高增长基础上的加速扩张,而且也超过了2003、2004年过热时期的增长水平。按照中长期趋势衡量,则更是大大超越了1990―2005年(中期)投资平均增长20.8%、1981―2005年(长期)投资平均增长20.1%的水平。此外,新开工基础上大量增加的势头虽然得到控制,但在建规模相当大,截止10月底新开工项目多达168568个,同比增加21344个。新开工项目决定着未来的投资增长速度,如果按建设周期算,今年在建的投资规模需要结转到2007年、甚至2008年的投资规模相当大,这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投资仍将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另外,此次被清理出来的大量违规项目目前只是“暂停”或者“整改”,尤其是有的已经是在建项目或半拉子工程,包括那些投资额巨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这些项目能不能真的停下来还很难说。2004年新上项目清理检查的最终结果是:被停建的4150个新上项目中,真正被取消的项目只有841个,取消项目数只占同期全部施工期项目数的0.48%。暂停或限期整改的项目明年多数仍有可能上马,这也表明目前投资领域扩张的基础仍然存在,这种扩张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力量,同时也将会有地方政府的推动,宏观调控政策稍有放松,投资规模又会迅速上升。

2、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基础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本轮投资过热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深层次问题是体制性因素。二次调控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管住资金、管住土地、管住项目。从去年以来的调控效果看,管住资金对投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而对新开项目清理和土地调控成为短期内宏观调控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在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财税体制还没有发生较大转变的情况下,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过强的投资冲动。以项目调控为例,此次主要是清理上半年总投资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有的地方一些项目则仍在择机快上,有的甚至采取对亿元以上打捆项目进行拆分等手段以应对中央的检查。尽管收紧“土地闸门”对抑制地方投资形成了较强的“硬”约束,但开发商手中仍然握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储备,这足以保证一段时期内投资的需要。不仅如此,在增量土地被“管住”后,近来有迹象表明,有的地产商又开始通过变通土地用途的方式获得大量土地,继续其投资活动。2007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地方投资冲动是否会重新抬头,这不仅取决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理念的贯彻落实程度,更取决于相关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为导向的一系列配套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的推进。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仍有待时日。

3、大量剩余资金对投资扩张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流动性过剩压力继续增大,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很难控制。数据显示,近几个月,M2增速明显回落,由5月份的19.1%回落至10月份的17.1%,同期M1则快速增长,由14%上升到16.3%。10月末银行存贷差达到了10.8万亿元的规模,存款期限结构呈明显活期化或短期化的趋势,表明当前货币流通速度在加快,流动性过剩压力在继续加大。新增贷款虽然有所控制,但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中长期贷款1.51万亿元,同比多增642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多增2252亿元。在流动性过剩压力不断增大和越来越多的银行股改上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很难控制。二是企业资金宽裕,实体经济投资仍将活跃。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19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9.6%。在39个工业大类中,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力行业等,这几大行业的利润增幅均在35.5―106%之间。这些行业是当前投资扩张最快的行业,未来企业投资仍将会保持旺盛的态势。此外,企业活期存款明显增加,前10个月累计增加7046亿元,比2005年同期多增6015亿元,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当期生产活动非常活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比较乐观。三是大量且高速增长的游资(包括国际国内游资)使社会投机需求旺盛,房地产及股市、期货市场的投资和投机热是其集中的反映,在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很难降温。

4、高额利润仍在吸引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调控难度依然较大

到9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76亿元,同比增长24.35%,增速比2005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1.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767亿元。在主要金融机构新增长期贷款中,对制造业贷款的比重仅占10.6%,而房地产业贷款则占比为2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基础设施行业占比为35.5%。除金融机构外,房地产暴利还吸引大量实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国内不少实力非常雄厚的民营企业大都涉足房地产领域。外资以及国内游资更是近两年房地产投机的主要力量。在资金大量剩余的市场环境下,只要房地产暴利得不到控制,房地产市场就很难进入健康增长的轨道。房地产已对其他产业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如果任其行业暴利继续维持,控制投资的调控政策也将会大打折扣。

在短期内体制机制尚未发生重大转变以及资金过度宽裕的大环境下,防止投资再次反弹仍将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二、2007年投资增长有望回落至合理增长区间

2007年投资增长有望实现“软着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望回落至20%左右的合理增长区间。

1、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放缓的迹象非常明显,外需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会比去年有所放慢,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慢的迹象。近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3.5%降至2.9%,甚至有些国际机构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慢到1.9%。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加快,但受美国经济减速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等因素的影响,增速也将有所放缓。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40%的美国和欧盟其增长速度放慢,必将会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将会抑制出口的增长。国内方面,调控政策开始致力于通过调整出口退税和控制资源型高耗能产品出口来调节高额贸易顺差,对出口、尤其是那些过去主要通过退税来获取利润的传统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可见,2007年来自外需对投资的拉动将会明显减弱。

2、从国内环境看,三大因素将会促进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第一,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提高将促使投资增长向理性回归。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防止投资反弹仍将是2007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国家将继续落实并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市场准入“一个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宏观调控将在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方面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将对投资增长形成进一步的制约。与一次调控相比,二次调控政策已逐步向治“本”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土地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准入等从以行政调控为主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短期投资膨胀,促使投资向理性回归,而且也有利于长期投资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信贷环境继续趋紧,将对投资增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央行将继续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紧缩力度,包括发行央行票据和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投资和信贷一旦出现反弹,不排除央行再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这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均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央行还将加强贷款结构调控,中长期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增长过快,有可能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加大,房地产领域不良贷款增加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在持续偏紧的金融环境下,2007年信贷增长速度将会比2006年有所放慢,进而促进投资增长速度回落。

第三,市场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将导致企业亏损增加,投资能力明显减弱。经过持续4年投资高增长,前几年新建扩建的产能开始陆续投产,2007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可能明显放缓,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会更为突出,由此将导致企业投资能力明显减弱。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速放慢和国内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可能由今年25%左右的高增长大幅回落至15%左右,产品出不去必然对国内市场形成挤压。内需方面,由于消费增长始终慢于供给能力的增长,更多的产能实际上主要依赖于投资自我循环,投资需求一旦减少,产能过剩的矛盾必将凸显。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近两年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由2004年上涨6.1%回落至2005年上涨4.9%,2006年前9个月各月基本保持在3―3.5%的水平。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同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6%,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近来投资需求放缓而消费需求并没有及时跟进。2007年在整个经济景气面临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明显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内外需同步减弱,产能过剩的压力必然进一步增大,企业投资能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有可能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进入适度增长区间,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20%,比2006年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左右。

投资建议范文第5篇

(一)投资增长呈下降态势,但逐步趋于稳定

1—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累计完成1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2010—2012年,1—5月份同期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25.9%、25.8%和20.1%,可以看出,前两年的投资增长保持稳定,2012年的增速同比下降了5.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下降态势明显。

从当月情况看,2012年1—5月份的投资增长均比前两年同期明显下降,5月份当月投资增长了21%,与前两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4个和5.7个百分点。但是,从各月增速看,2012年1—2月、3月、4月和5月份投资分别增长了21.5%、21.1%、19.2%和21%,增速还是比较平稳的,且4月份出现回落后,5月份又呈现一定的回升趋势。

(二)民间投资增长明显超前,国有投资增长较慢

2011年各月的民间投资累计增速都非常稳定,基本保持在34%左右,高于全部投资增速近10个百分点,增长比较强劲。但是,2012年以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1—5月份增速为26.7%,同比下降了7.9个百分点,比2011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但是,1—5月份,民间投资增幅仍然快于全部投资6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较慢,由2011年初的17%逐步下降到年末的11%,2012年1—2月份,增速继续下滑,只有8.8%,之后有所回升,1—5月份达到10%,但是,增幅仍明显慢于全部投资10个百分点,慢于民间投资1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3,国有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是全部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等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下降

1—5月份,农业投资增长37.1%,增速同比大幅度提高;采矿业投资增长也由上年同期的11%提高到23%,投资占比有所上升;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了6.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制造业投资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增速,所以,投资占比也由2010年的33.7%提高到2012年的36.2%;在制造业投资中,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增速只是略有下降。

导致当前投资放缓的主要因素还是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减速。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由上年的17.8%下降到0.8%,投资占比也由2010年的18.9%下降到2012年的14.7%,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投资增长放缓,而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则大幅上升;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资增长加快,但是,由于这些公共服务投资额太小,比例也只是略有上升。

(四)中西部领先全国投资增长,主要城市投资普遍加快

分地区看,1—5月份,东部地区投资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但较1—4月份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8万亿元,增长24.9%,增速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较1—4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5万亿元,增长24.1%,增速同比下降了4.2个百分点,较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较快,企业投资意愿有所恢复

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1—2月的27.8%持续回落为1—5月的18.5%,1—5月份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速由1—2月的23.2%降为1—5月的13.6%,1—5月份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

但是,从5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来看,东部地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降幅收窄,40个重点城市中多数城市的新建房屋和二手房屋交易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环比增加。同时房价下降城市数量逐步减少。二手房价格连续3个月企稳,一线城市房价企稳快于三四线城市。上述情况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筑底阶段。从5月份数据看,伴随东部地区房屋交易量逐步增加,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购置土地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幅收窄,环比均为增加,40个重点城市中65%的城市购置土地面积环比增加,表明部分地区房企投资意愿有所恢复。

(六)施工和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新开工项目比例上升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5月份,施工项目个数由2010年同期的24.7万个增加到2011年的25.2万个,再增加到2012年的27万个。新开工项目个数也由2010年的11.4万个增加到2011年的12.5万个,再增加到2012年的13.9万个。新开工项目数占施工项目数的比例由2010年1—5月份的46.1%提高到2011年的49.6%,再提高到2012年的51.5%。

1—5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1—4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1—4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占施工项目的比例由2011年1—5月份的18.7%提高到2012年的19.6%。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未来投资的扩张。

二、未来投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