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学期新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各种繁杂科目越来越多,以前稍微花点时间就可以轻松学好,而现在的我,必须比以前更加努力,上课加倍认真,下课加倍复习,晚上睡觉再加倍回忆一遍,才能感觉自己不愧处于第二名的起跑线之上。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朋友,更准确的说是我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另一个自己。人们常说:没有竞争对手,就等于失去动力的源泉。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让自己的意志不断燃烧。
我已经顺利升入初中,再过几年,我就要融入社会大家庭。现在的社会,最欣赏有勇有谋,充满自信,而又敢于展现自己的人。如果你遇到了好机会,却因为羞于人前展示而错过,那你只能永远活在后悔和失败中。人生只要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机会成功,那就应该自信的抓住,勇敢的挑战自己。努力过,即使不如意,也不会觉得特遗憾。
光阴似箭,一眨眼,五年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只能成为我美好的回忆,就连唯一一个可以放松一下的暑假也悄然离去。尽管心里有多少个恋恋不舍,但还是无法改变事实。因为我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严峻,同时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更残酷的挑战。如今,我已步入更高一层楼——中学的大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学生。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向往那所谓“艰苦”的中学生活,朝思暮想地盼望着早日跨入中学的大门。可如今真的背起书包跨进“实验中学”的大门,并尽情感受着新环境的气息时,无形中在却给我带来了一种兴奋而又莫明其妙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兴奋的是我将接受与小学截然不同的教学,并且结识到更多的朋友;而不安的则是我早已习惯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对中学的学习方式必定会不太适应。
果然不出所料,开学前几天,我就碰到了麻烦。尽管我晚上尽催促自己早点睡觉,但第二天还得需要人工闹钟——妈妈的帮助,甚至还要在床上赖几分钟,才迟迟地拖着有气无力的身子起床。但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及早地适应这种方式。但要完全适应,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小学时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尤其是“粗心”这个坏毛病,我要进行一次彻底地斩尽杀绝。以前,在做题时,我经常败在一些极其简单的题目中,而其中的幕后主使,就是“粗心”。同时,我也要一一解决所有的缺点、不足。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新”字对人总是充满希望和想像的,人可以有很多打算、计划,可以去为着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去努力。但“新”始终是要过去的,过去的会是那么快,就用两天时间这个新就不再了。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是我们要好好地去面对它,就像每个学期开始时那样,就像每一本新本子刚翻开来时那样,就像刚穿上去的新衣服那样。所以,当我们把每一天都作为新的开始去努力的话,我们会精神百倍。
新是旧的延续,也是旧的变革,除旧迎新,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把旧的差的抹去,进而迎接新的好的明天,但要怎样去弊呢?没有一颗努力着的心是不能做到的。就说寒假作业吧,有的同学很认真,用心去做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随随便便地去做,甚至是逃避着去做的,而且用尽了小聪明,只要是可以曲解的他们尽量曲解。这次寒假的语文作业是要求自己买一本一百页以上的复习书做,是帮助大家打好基础之举,因为这些书中会有不少讲解、提示、方法指导、要点说明,等等,所以总的做来也就几十页,但个别人用心良苦,就买了一百页左右的书,不多也不少,更绝的是班上有一人将一本近两百页的书中的一百页以后部分撕了,还有的专门买了练习极少的书来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三十页内容,还有的书是尽可能小,做的时候也是专挑简单的做,要写要答的都空在那里。
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将寒假作业本里练习的词语拿来听写的时候,其状之惨不忍睹之。不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既知道哪些人不会认真去做这些作业,也知道哪些人哪些词语肯定听写不出来,也能预料到听写的结果会很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只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是无用的、无效的,也是没必要的,这样的无效劳动还不如不做。我们做作业,不是写两个字,填满空格,更不是去抄几个答案上去,而是要将书面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知识再转化为能力。凡是没有用心学习的同学基本上都听写不出来,这也是学习的效率问题。
新学期伊始,有个别学生就被语数英等老师叫去批评了,什么原因呢?还不是作业没做或草草了事、随便应付的结果?其实,新学期并不代表过去的抹杀,而恰恰是以前的承接,没有好的过往,也不会有新的收获,历史不可能中断,学习也不可能独立地来看待,有一个查漏补缺的寒假,也才能有一个充实的新学期,计划也好,打算也好,如果不能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且关键的还是人的自觉性问题。
(时2007-3-4)
今天已经开学一周多了,对于这个新学期,我感受颇多。
1.新学期新感受———新相识
对于一个新的学期,作为我们班级的领头者,也就是我的老师,当然很重要。这次我们又换了许多新老师:
严肃认真的班主任,看似不苟言笑,但却和蔼可亲,坚定地目光里充满了对我们的信心;年轻幽默的崔老师,爽朗的性格和超凡的思维,让我们的脑海里也天马行空纵飞驰;仔细负责的刘老师,几个字,几幅图,就让复杂的几何运算变得简单明了,不得不佩服……
对于被换的那些老师,我想大家的心里应该都有些不舍,但不管是哪个老师,我们的目标不都是往好成绩的方向努力进取吗?所以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老师们,努力提高我们的成绩,这才是最重要的。
2.新学期新感受——新起点
这个新的学期,就像是一条分割线,将曾经那“只有三门主课”的说法拒之门外。
这个学期,我们又加了好几门崭新的课程,这些大家都是没有接触过的:
神奇的生物课将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会让我们做许许多多有趣的实验;精彩的历史课将会为我们讲述很久以前的故事,它会让我们乘上时间倒流的机器,来感受人类的发展;奇妙的地理课将会告诉我们地区的分布,还有各种各样比较全面的知识……
3.新学期新感受——新目标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相信大家的目标也有了一些变化。
在全新的学期,我们更应该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依然要为自己的梦想远航。
我们应该向长远的方面考虑,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这样才会取得进步。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目的的前进,提出合适的目标,不需要太高,实现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清瘦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检测23例ami病人(ami组)、2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sap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志愿者(cn组)的外周血清瘦素水平。ami组病人均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治疗,并动态检测了溶栓后6及24 h瘦素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溶栓效果(主要通过st段回落结果判断)分为溶栓成功组(st回落≥50%,n=19)及不成功组(st回落<50%组,n=4),分析溶栓前及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百分比与溶栓疗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3.48±3.41)μg/l,sap组血清瘦素水平为(8.09±1.17)g/l,显著高于cn组的血清瘦素水平(3.62±1.16)μg/l(p<0.01);ami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mi组病人经pci溶栓治疗后6 h血清瘦素、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24 h后显著下降;ami组病人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疗效有关,溶栓成功组术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溶栓不成功组(p<0.01)。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程度与溶栓疗效相关,溶栓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为48.3%±6.2%,明显大于溶栓不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10.5%±2.3%)(p<0.01);ami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水平呈正相关。wWw.133229.COm结论 瘦素可能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ami疾病进程与疗效。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瘦素;pci;p选择素;e选择素
研究表明,瘦素抵抗、高瘦素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5〕。目前为止,瘦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6,7〕。本研究动态检测了23例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治疗的ami病人外周血清瘦素的水平,并与2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以及20例健康对照(cn)志愿者外周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分析瘦素在am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动态监测外周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ami组:23例首次ami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7±11.6)岁。ami诊断标准:胸痛时间超过30 min,心电图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 st段抬高或伴有异常q波形成,心肌酶明显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选择性pci诊断标准: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0 %。所有ami患者均在症状发生6 h内入院,并于入院12 h内行急诊pci,其中19例溶栓治疗成功(2 h内胸痛缓解和st段水平下降>50%作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准)。(2)sap组:20例sap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4.9±15.3)岁;sap组患者经pci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存在≥ 50%的狭窄。所有患者入院时全部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首剂300 mg,以后75 mg/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2次/d,皮下注射7 d。(3)cn组:20名无亲缘关系的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男16例,女4例,年龄45~69岁,平均(53.6±12.6)岁。所有入选者均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1.2 方法 ami组患者分别于pci治疗前、pci治疗后6、24 h抽取静脉血2 ml;sap组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2 ml,并于抗凝治疗后6、24 h抽取静脉血2 ml;cn组于清晨空腹采血2 ml。标本于4℃,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清样品置于-70℃低温冰箱内保存。血清瘦素采用放免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试剂盒为美国r&d systems 公司产品,由武汉晶美公司。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数据表示为x±s,两组均数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中血清瘦素与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ami组、sap组与cn组血清瘦素水平的比较 ami组患者pci治疗前的血清瘦素水平〔(13.18±3.41)mg/l〕高于sap组〔(8.09±1.17)mg/l〕;且sap组瘦素水平高于cn组〔(3.62±1.16)mg/l〕(均p<0.01)。患者的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ami组〔(148.5±23.6),(63.3±16.5)μg/l〕及sap组〔(132.3±20.3),(57.8±12.6)μg/l〕均显著高于cn组〔(87.2±12.8),(39.5±13.3)μg/l〕(p<0.05),而ami组与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 溶栓治疗前后血清瘦素的动态变化 见图1,与治疗前比较,ami组病人pci溶栓治疗6 h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p<0.01),而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sap组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则呈缓慢下降趋势,但24 h内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病24 h内,ami组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性高于sap组对应值(p<0.05)。
2.3 ami组病人血清瘦素变化与pci疗效的分析 ami组病人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与pci溶栓治疗成功与否明显相关,pci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地低于pci溶栓治疗不成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p<0.01)。pci溶栓治疗成功组溶栓6 h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溶栓前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pci溶栓治疗不成功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较,pci溶栓治疗不成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仍高于pci溶栓治疗成功组瘦素水平(p<0.05)。ami患者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显著降低,其中pci溶栓治疗成功组病人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降低百分率明显高于pci溶栓治疗不成功组血清瘦素降低百分率(p<0.01),见表1。表1 pci溶栓治疗疗效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分析
2.4 ami病人治疗前血清瘦素与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mi组病人治疗前血清瘦素与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1;r=0.73,p<0.01)。
3 讨 论
瘦素参与ami病理过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瘦素水平的升高与心肌的缺血损伤可能互为因果关系,即心肌的缺血可导致瘦素水平的升高,反过来,瘦素水平的升高可以加重心肌的缺血。目前认为瘦素是一种炎症因子,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7〕,提高内皮细胞氧自由基(ros)含量,加重氧化损伤〔8〕。在ami的发病过程中已证实有多种炎症因子的参与,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而tnfα、il6等前炎症因子可诱导瘦素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6〕。
研究表明,心肌有瘦素受体的表达,表明心肌是瘦素的直接效应器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心肌瘦素及瘦素受体obra表达水平升高,而obrb降低,抗瘦素抗体处理呈现保护趋势,提示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损伤作用〔9〕。瘦素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协同参与心肌损伤过程〔10〕;瘦素水平升高参与ami的发病机制〔11~13〕。我们在前期研究工作中也发现,瘦素参与了大鼠ami心肌损伤过程〔14,15〕,本研究也发现,ami患者pci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的高低与pci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ami pci溶栓效果较好的患者术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性低于效果较差的患者,提示ami发病早期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溶栓再灌注治疗的疗效。尽管pci治疗6 h可引起血清瘦素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但pci治疗24 h后的血清瘦素的降低水平(血清瘦素下降百分率)与pci临床疗效明显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动态监测aim病人血清瘦素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可以前瞻性预测冠脉溶栓再通的可能性,术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对溶栓治疗的疗效提供一个较好的判断依据。
p选择素、e选择素作为促凝因子及炎性因子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16〕。p选择素、e选择素同属选择素家族成员,可协同参与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起始黏附,并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及在血栓部位的聚集。冠状动脉粥样病变时,血管内皮 p选择素、e选择素表达增高,与中性粒细胞结合并使之活化,从而介导炎性细胞黏附、聚集在斑块处,特别是纤维帽肩部,造成局部炎性细胞的浸润和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使纤维帽基质降解,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后,脂质外溢,启动凝血系统,一旦凝血酶形成,就可正反馈性诱导p、e选择素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另外,白细胞活化后释放的许多炎性物质(如tnfα等)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促使内皮细胞表面e、p选择素表达上调〔16,17〕。溶栓治疗再灌注后因凝血酶的激活与其他炎性因子的级联释放以及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可进一步诱导激活内皮细胞和血小板e、p选择素的表达量增加,从而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过程〔18〕。本研究中aim病人瘦素水平的变化与血清炎性因子p选择素、e选择素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瘦素可能作为炎性因子与e、p选择素协同参与 aim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同时因ami及sap组间e、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瘦素水平差异显著,提示瘦素可能参与ami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 margetic s,gazzola c,pegg gg,et al.leptin:a review of its peripheral actions and interactions〔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2;26(11):140733.
2 ahima rs.central actions of adipocyte hormones〔j〕.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05;16(7):30713.
3 singhal a,farooqi is,cole tj,et al.influence of leptin on arterial distensibility:a novel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2;106(15):191924.
4 cooke jp,oka rk.does leptin cause 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2;106(15):19045.
5 correia ml,haynes wg.leptin,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4;13(2):21523.
6 lyon cj,law re,hsueh wa.minireview:adiposity,inflammation,atherogenesis〔j〕.endocrinology,2003;144(6):2195200.
7 chu nf,spiegelman d,hotamisligil gs,et al.plasma insulin,leptin,and soluble tnf receptors levels in relation to obesityrelated atherogenic and thrombogen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mong men〔j〕. atherosclerosis,2001;157(2):495503.
8 yamagishi si,eselstein d,dux l,et al.leptin induces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production 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expression i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by in creasing fatty acid oxidation via protein kinase a〔j〕.j biol chem,2001;276(27):25096100.
9 matsui h,motooka m,koike h,et al.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 heart induces leptin and leptin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j〕.life sci,2007;80(7):67280.
10 nkisel sr,ellis m.serum leptin levels increase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ogy,2001;95(4):20611.
11 wallander m,sderberg s,norhammar a.leptin:a predictor of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without previously known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08;25(8):94955.
12 piestrzeniewicz k,luczak k,komorowski 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ptin and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men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 j,2007;14(3):2529.
13 sderberg s,colquhoun d,keech a,et al.leptin,but not adiponectin,i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en:results from the lipid study〔j〕.int j obes (lond),2009;33(1):12330.
14 徐彤彤,阳跃忠.大鼠急性心梗中血浆瘦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2):1914.
15 徐彤彤,阳跃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1068.
16 许丹焰.p选择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7;():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