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英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多阅读。
(一)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让学生大声地读英语是一门外语,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缺乏扎实的语言基础与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使得许多学生望英语而生畏,在学习时总是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与消极情绪,而不爱读、不愿读。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急于让学生求速度、求成功,而是要多一些细心与耐心,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尽量为学生多创设一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受英语;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基础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消除英语难学、难读的心理障碍,从而让学生能够大声地读出来。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读得更有趣读不要仅限于一种形式,时间长了,同样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与动力的。要采用多种形式穿行,如个人朗读、默读、小组分角色读等。这样更能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模仿朗读,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通过模仿来纠正自己的发音,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
(三)对学生的读加强指导
让学生读出成效一是发音标准流畅,语调起伏有序,读出层次性与连贯性;二是留心基本的短语与句型,在读中了解文章大意。这样学生的读才能不流于形式,而是在能够在读中积累,取得成效。
二、大量背诵,强化学生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在读书时多读几遍,书中的含义自然就会理解。英语也是一门语言,此法同样适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通过大量背诵基本句型、短语、精彩片段以及优美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为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可以说背诵是一种积极的信息输入,学生通过背诵可以将课本上那些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存储于大脑之中,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可以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能够展开正常的交流与交际。对此教师要有正确认识,不要片面地看待新课改,要实施全面教学理念,重视听说技能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就是要改变背诵。我们要重视背诵,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对于基本句型、优美文段,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现代教学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将自己所遇到的句型、文段等摘抄下来,反复浏览与阅读,达到熟记。同时还要做好学生背诵后的检查,如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来让学生交流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优美句段;还可以教师给出基本句型,来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情景会话,提高学生语感
我们都知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英语与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习惯于母语思维,用母语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而是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真实的生活与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特定情景与角色,这样更能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在丰富的情景中展开真实的交流,这既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是提高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生活情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综合演示与模拟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此功能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将静止而枯燥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生活与活动场景,让学生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真实情景中的理解与运用。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3结语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导入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课。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教师在备课时应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二、简笔画导入法
利用简笔画导入新课,直观、形象,有助于培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三、创设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新课方法。在导入阶段,教师要想法创设一个饶有趣味、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比较真实的活动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好情境导入法必须与教材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及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饶有趣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挂图导入法
课文挂图的作用是增加直观性,使学生能形象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时,笔者就把书上有祖孙三代共八个人和图进行分解,使其变为只有两代人的小家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分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就每幅图介绍人物,最后教师再与学生就八个人一起归纳叙述。
五、竞赛导入法
采用竞赛导入法,既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就采用竞赛导入法。竞赛适用于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让他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在自己题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迅速,且合理的观点最多,形成一种竞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竞赛法导入方法时,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设立奖品给予优胜小组。实践证明,以竞赛法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并能提高课堂效率。
六、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参与导入新课,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情景中学习,为教师的新课教学做好铺垫。这种导入法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玩中有学,乐中有得。这也是笔者最为推崇的导入法之一,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
七、猜测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有疑,或向学生质疑,能迅速、有效地活跃学生思维,使之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可以说在英语教学中,疑、激疑、探究的方式导入。每篇课文都可以用设在导入阶段用猜测导入新语言内容,不仅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且使语言输入直接进入加工阶段。
八、实物导入法
直观教学是一种自然的教学法,它既简单又形象,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大都对英语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精力较集中,又喜欢模仿,直观能力较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常采用实物导入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实物进行导入教学,形象直观,能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关键词: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文化;引入
基础英语教学中,通过对英语背景的熟练掌握,才能提高英语的使用率、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是西方特有的文化产物,人文风情的传播工具。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植入方式是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跨国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每一种语言都有发展语言基础的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往往也是这种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一个种族、一个地域所具备的语言系统都是建立在历史发展、地理风情、生活习惯、宗教习俗、理论价值导向上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学生接受的是一种西方的语言学科,英语产生于西方特有的地域、人文、社会发展。英语也是在西方人不停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步完善发展的。教师在英语教学工中,在传授单词、语法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用英语特有的社会背景带领学生用西方的人文理念去吸取西方文化的传统美,吸收西方语言里面的语法精华。
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演变、不断精炼的学科,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吸收语言精华的。通过英语的学习,对西方的社会问题产生高度唯物的论证,正确地判断西方社会的发展状况,这才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文化引入英语教学的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一种语言,感知一种语言氛围,是靠一个文化层面来巩固的。英语语种是欧洲文化的延伸,也是欧洲语言的重要体现。文化引入创造的语境真实、丰富、活泼是正确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师在文化引入英语教学时,可以尝试用“英语电影”的方式做初步的尝试。一部优秀的英语原音影片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机构都已经具备多媒体教学工具,英语教学电影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在经典语句的表达部分教师可以着重重复回放。电影教学模式是文化的一种传导,以视觉、听力、口语三位一体,增加了知识传播的宽度和广度,充分展现了文化引入英语教学的优势。
一部优秀的英文原版影片里面包含的是欧洲的人文风情、生活习俗、地域特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文影片在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地展示了英语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英语语种形成的具体语言环境。英语电影里的对白向学生展示的是纯正的口语表达方法,语言环境真实、语速准确丰富,带着英语本土的文化丰富内涵展示了英美国家特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以及人文理念。影片以集中、直观、生动的表现手法反映了英语语种的语言魅力;影片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力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在语境里对语法表达语义进行推测和理解;影片以一种文化传媒的形式展示了语言文化、表演技巧、情景文化等方式传递的一个具有时代代表意义的文化层面。电影英语字幕的快速切换,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中英两种语言的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剧情场景,不同的语气表达,学生的思维随着演员演绎剧情时的情感表达一同感动,一同激情澎湃。对于语法的语气助词的应用在这种状态下根本不需要教师的再三强调,学生也会产生过目不忘的学习效果。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方法
英语的学习是通过语言感知一种文化,接触一个民族的历史,沿袭这种历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语言国优秀传统节日的宣传。例如,中国汉语重视春节的介绍,因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推举欧洲的节日,例如,情人节——Valentine's Day 、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复活节——Easter Sunday、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万圣节——Halloween,以及每个节日的由来,并且在用英文进行节日介绍和说明。
文化是无国界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欧洲文化向学生展示清楚,也要把本国文化用英语详细地说明,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即便熟练掌握了英语,也不能忘掉我们的民族文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身边印象深刻的中国文化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教学。例如,中国的新年、中国的特色美食、中国的名胜古迹等中外驰名的文化。学生用英文熟练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锻炼自身英语基本技巧之外,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外籍教师和同学沟通的机会。欧洲人到中国工作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取人民币,更主要的是中国是个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在欧洲具有传奇的色彩,神话般的美丽。外国人最注重的是和中国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国的餐饮文化都受到世界的瞩目。外国人和中国人聊的最多的话题不是你多么富有,他们关注的话题是中国各式各样的文化。文化的英语趋向是英语存在的价值和主要意义。利用文化传播在英语中的地位来巩固英语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状态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媒介提高英语单词和语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用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做到学习交流两不误。让西方的文化走进我国,把我国的文化推向世界,使英语教学成绩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下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研社,2007
2.邓玉华、李大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国西部科技,2006
3.邹岚,《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科教文汇,2009
在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强烈要求下,在创建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愿景下,以及美英两国各自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上,两国分别推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3月《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ABlueprintforReform:TheReauthorization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EducationAct,以下简称《改革蓝图》),致力于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提升教师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英国卡梅伦联合政府执政后的首份全国性学校教育白皮书于2010年11月应运而生,即《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2010》(TheImportanceofTeaching:TheSchoolsWhitePaper2010,以下简称《教学的重要性》),全面规划了新一届政府的教育改革蓝图,标志着英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面和实质性阶段。
二、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
无论是《改革蓝图》,还是《教学的重要性》,都高度强调教师质量、教育问责制、经费投入、关注弱势群体、赋权学校等内容。美英两国试图通过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美英两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性的提高,从而达到建立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
1.突出教师的重要性,强调教师质量
《改革蓝图》前言中指出:“我们要提高教师和校长的工作效率,其目标是要确保每间教室都有优秀教师,每所学校都有优秀校长。因为学生从步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决定他们学业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既不是他们的肤色,也不是他们父母的收入状况,而是站在教室前面的教师。”[2]可以看出,奥巴马将教师放在至高的位置,强调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此外,还将设立教师实习计划(TRP),为亟需教师的学校提供经过培训的新教师。[3]一方面解决了某些地区“教师荒”的问题,另一方面实习也锻炼了新教师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教学的重要性》前言中指出:“为我们的孩子创建世界一流的学校,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任何教育体制的质量,都好不过其教师的质量。[4]此次《教学的重要性》中提出了严格教师聘任标准,即加大“教学优先”项目(TFP)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其得以顺利开展;增设“教学后补”项目(TNP),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来吸引其他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转投教育行业;保障“军人当教师”项目(TTP)的实施,为那些有相关经验和技能但没有学历水平证书的退伍军人提供学费,促使他们接受再教育,进而鼓励他们从事教师行业。[4]同时指出教师应当接受适当的培训,政府将效仿如芬兰、新加坡等国实施的性向、人格及调整力测验,建立高效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2.推行教育的问责制,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基于教育公平的要求和追求卓越的目标,《改革蓝图》设立了严格的问责体系,奖励取得重大成功的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将包括在‘为大学和就业做准备’这一标准的问责体系当中,对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学校给予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学校则实施严格的干预措施。同时,要对那些提高学生成绩、缩小成绩差距的州、地区和学校予以奖励。”[2]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责框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业水平,教学质量,校长和管理以及学生行为和安全。新的监督框架将更好地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包括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这个新框架已经在2011年秋正式执行。[4]因此,此次教育标准局的督导重点回归到它的原点“教与学”上,加强对中小学的学业成绩考核,从而让学校承担起责任。
3.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保证资源合理分配
美国联邦政府将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美国机会税收抵制制度(AOTC),使所有美国人都能负担得起上大学的费用,这一制度覆盖范围非常之广。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全额免费的制度能够保证大学教育中的最初4000美元费用均可免单,而且能覆盖普通公立学院或大学学费的2/3,同时也能使在社区学院修读的大多数学生完全免费上学。[3]此外,联邦政府设立了50亿美元奖励资金和创新基金,其中用于奖励的资金就高达43.5亿美元,从而可以有效调用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教学成效,促进教师的公平调配,为那些高需求的学生群体分配合格的教师。[5]英国联合政府将设立新的“教育资助机构”(EFA),取代之前的“青年学习机构”(YPLA)作为教育部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向有关学校直接发放资助金[4],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中间环节的干扰,从而确保了教育经费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4.改革课程内容与评价方式,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改革蓝图》在此次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应加强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地位。21世纪,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科学和数学知识,这不仅仅是就业的需要,更是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需要。更何况,日益增长的工作80%以上都需要科学和数学知识。同时,《改革蓝图》要重点改革“标准化考试”,因为这种方式迫使学生去背诵一些“标准”的课程知识,评估时根据考试结果实施奖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此,奥巴马承诺将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帮助各州研发高质量的评价机制,开发能够激励学生从事探究与创造的评价体系。《教学重要性》指出,英国需要制定一种更紧凑、更严谨的新的国家课程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每个阶段的核心课程。这是基于英国教育课程的具体情况而言,英国目前的国家课程教较陈旧,包含太多不必要或过时的知识,对于教学方式有过多的规定束缚,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5.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缩小学业成就差距
《改革蓝图》中提出,通过支持“大学拓展”计划(COP)来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如支持“及早具备大学升学意识与准备”计划(GEARUP),该计划由联邦拨款资助,集中对7~12年级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资金、信息和学业等方面的支持;通过三重奏(TRIO)计划实现向所有美国人提供教育机会的承诺,而不论其种族、民族背景和经济状况;通过“向上跃进”计划(UBP)帮助那些处境困难而天资聪颖的学生完成学业并继续上大学深造。[3]同时,重视通过《残疾人教育法》(ESEA)来支持那些弱势群体学生,此次ESEA的重新授权将增加弱势群体学生上学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多方准备来满足各个群体学生的不同需求。[3]英国联合政府为了缓解贫困家庭子女的经济压力,特别设立了“中小学生助学金”项目(PPP),在2014—2015年将额外加拨25亿英镑专款以推进新的奖励金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新的“中小学生助学金”的开展,计划在未来的4年内尽可能多地资助那些贫困家庭子女。为此,联合政府在最终的预算时,计划每年专项拨款25亿英镑用于助学金计划的顺利推行。[4]
6.赋权学校自主自治,推进学校制度建设
在《改革蓝图》中,奥巴马政府将为各州、各地区以及非盈利组织等提供竞争性资助,用于继续扩大和发展有效的特许学校以及其他有效的自主公立学校。自主学校是公立学校,一般要比特许学校的数量要多,它一直在关键性操作层面拥有较高的自,包括教师聘任、财务预算、课程安排以及程序运作等。不管是特许学校还是其他自主学校,都必须和传统的公立学校一样实行教育问责制度,问责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提升。自的扩大,增强了学校间的竞争,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办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制度建设。由于英国政府给予了学校更多的干预和压制,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学的重要性》指出此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帮助每所学校享有更大自由来实现“院校地位”。其改革方向是学校作为自治的机构与教师设定的条件相协同,大幅减少学校的压力和负担,减少学校不必要的职责、程序、指导和要求,以便学校可以自由决定并采取相关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高度自治和自由主要表现在:学校自由决定教职工薪金水平,更加自主地控制学校自身财政事务,在实施国家课程中享有高度自,自由变更学生在校时间,不受地方政府干预等。[5]
三、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基于对《改革蓝图》和《教学的重要性》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美英两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无不突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追求教育卓越的基本理念,这无疑对美英两国建立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提高质量是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美英两国重视教师的质量,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基础教育质量,希望通过提升教师质量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此外,还通过加强教师在课堂中的自、提高教师的地位来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美英两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提倡教育的问责制,希望学校、家长和学生为达到高标准而负起责任。从两国的改革文件我们可以看出,美英两国都纷纷强调学校的责任,并将问责制在学校中贯彻实施,让学校承担起教育的重要责任。
2.促进公平是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
公平的教育体制应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美英两国在此次改革中都特别强调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源,让他们能公平地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体制。奥巴马政府强调要为各州和地区提供各种资源,不仅在资金上支持发展欠佳的学校,还鼓励支持一些优秀教师在这些发展欠佳学校中任职,从而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联合政府强调基于公平的标准,主张建立一套清晰、透明和公平的国家拨款分配标准,从而确保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性。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侧重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完善教育资助制度,让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奥巴马政府一方面通过“大学拓展”计划的实施以及ESEA来支持那些弱势群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新的“中小学生助学金”的实施来资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这个计划将同基于公平的标准协同促进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性。
3.追求卓越是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