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乳腺肿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范文第1篇

将文中的计数资料(%)录入软件SPSS16.0中,采用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病理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病理确诊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确诊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分别有23例和17例,良性肿瘤中,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瘤和乳腺脂肪瘤分别有10例、8例和5例,恶性肿瘤中,乳腺纤维肉瘤、乳腺分叶状囊肉瘤及乳腺恶性淋巴瘤分别有9例、6例和2例。

2.2CT诊断的准确性评价表1中,CT对于良性乳腺肿瘤、恶性乳腺肿瘤分别为82.6%、88.2%,而钼靶摄片的良性、恶性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47.8%、41.2%,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CT、钼靶摄片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45.0%(18/40),C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显著更高(χ2=14.066,P=0.000)。

3讨论

乳腺肿瘤在女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肿块是其较为突出的临床特征,家族性遗传、放射性刺激、原有乳腺疾病、腺体致密等均为乳腺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1]。乳腺肿瘤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有效确定病灶位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鉴别肿瘤良恶性,对于控制乳腺肿瘤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在乳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中,钼靶摄片超由于辐射量低、安全性高、价格低廉而成为了应用较多的辅助诊断手段,但钼靶摄片的分辨率较低,摄片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干扰阴影(伪影),从而导致其不能有效识别所有肿块,造成漏诊情况,另一方面钼靶扫描层面较为单一,对病灶的位置、范围、大小缺乏直观、定性的分析,不利于隐性病变的发现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钼靶摄片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的层次多、清晰度高、立体感强、覆盖范围广,同时CT也可准确定位病灶、测量病灶大小,而良恶性肿瘤又具有较为显著的CT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这也更利于医师对于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3]。

乳腺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乳腺切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methods and prognostic factors.Methods The 26 cases phyllodes tumor patient information were analyszed,included clinical symptoms,signs,and the secondary examina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Results The 26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report lobulated fibroadenoma(phylloides fibroadenoma)17 cases,cystosarcoma phyllodes(cystosarcoma phylloides)9 cases,lowgrade m alignant cystosarcoma phyllodes 5 cases,moderate m alignant cystosarcoma phyllodes 2 cases,highly m alignant cystosarcoma phyllodes,2 cases in followup of five cases of local recurrence after surgery,again with no recurrence,since the whole set of followup has been made so far in one death.Conclusion Phyllodes tumor incidence is low,the clinic is extremely easy to mis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treatment,including local excision and simple mastectomy,surgery most phyllodes tumor prognosis is good.

【Key words】 Breast phyiiodes tumor; Pathology; Mastectomy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iiode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乳腺肿瘤的1%,是以良性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质成分组成。在临床上和其他乳腺肿瘤容易混淆,缺乏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常被误诊为乳腺巨纤维腺瘤而误治[1]。我院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乳腺分叶状肿瘤2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病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9~58岁,中位年龄44岁,绝经前11例,绝经后15例,病史5月~15年。所有患者起病均隐匿,主要为无痛性的肿块,10例有肿块短期迅速增大病史。查体:外形有的不对称,均可触及较大的肿块,肿块直径6.0~16 cm,有的呈球形,有的不规则,质地坚韧,有的部分呈囊性感,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有2例患者有肿块处皮肤破溃感染合并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1.2 方法 26例患者术前针吸细胞血及影像学检查考虑乳腺纤维瘤18例,考虑乳腺囊性增生症5例,考虑乳腺叶状肿瘤3例。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有24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例行单纯切除术+肿大淋巴结摘除术;病理检查有17例为分叶状纤维腺瘤,9例为叶状囊肉瘤;其中17例分叶状纤维腺瘤行局部切除后有3例在3年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至今无复发;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中7例行局部切除后2例局部复发,再次行单纯切除后至今无复发,2例有肿块处皮肤破溃感染合并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行单纯切除术+淋巴结摘除术后病理检查肿大淋巴结为增生导致,未见肿瘤转移。26例患者均未进行术后其他辅助治疗。

1.3 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9年(平均5.1年),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为19.2%;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5年内出现远处转移1例,为肺及骨转移,死亡的1例即是这例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96.1%。

2 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0.5%[1],双侧的分叶状肿瘤更为少见,本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发病年龄多高于乳腺纤维瘤的发病年龄,临床上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起病隐匿,表现为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大多较长,体积可较大,但有明显境界,皮肤表面可见扩张静脉。除肿块侵犯胸肌时较固定外通常与皮肤无粘连而可以推动,局部皮肤不受侵犯,皮肤溃疡见于巨大的肿块,亦不是肿瘤侵犯所致,而是肿瘤大张力过大导致。少数病例在短期内肿块可出现迅速增大。本组病例中11例为绝经前患者,15例为绝经后患者,有10例近期有迅速增大病史,符合本病的生长特点。因此在临床上若碰到乳腺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的病例,应该考虑到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可能,或者是乳腺肿块切除后复发的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是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的,上皮成分少,分化良好,间质成分丰富,可呈现异型性,双向分化的特点。肿瘤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或呈鱼肉状,有裂隙或分叶结构。在组织学上根据间质细胞的异型性、有丝分裂活动、肿瘤边缘以及间质的过度生长等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2]。临床上把乳腺良性的分叶状肿瘤叫分叶状纤维腺瘤,乳腺恶性的分叶状肿瘤叫作乳腺叶状囊肉瘤,乳腺叶状囊肉瘤在临床上又根据间质细胞的异型性、有丝分裂数目和镜下肿瘤的浸润程度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三种类型。在临床上以乳腺良性分叶状肿瘤为多,本组病例中有17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良性的分叶状肿瘤,有9例恶性的分叶状肿瘤。分叶状的肿瘤在临床诊断上缺乏有效的手段,术前的正确诊断率很低,导致在手术中很难达到足够的切缘,这就导致术后复发机率的增大。本组病例术前仅3例诊断正确,术前诊断准确率11.5%。与North报道的10%~20%的术前正确诊断率相符[3]。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局部病灶的切除和单纯切除,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本人的意愿、肿块的大小、术前的检查结果以及术中快速切片来确定手术方式。对于年龄不大,肿块不太大的,活动度好的可行局部病灶的切除,对于肿块巨大,年龄高,术前术中检查是恶性分叶状肿瘤的,短期迅速增大且坚决要求切除的宜行单纯切除术。本组病例全部手术治疗,24例行局部病灶切除,2例行单纯切除,共有5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局部病灶切除3例,另外2例行单纯切除术,术后未见转移复发,取得良好效果。恶性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乳腺分叶状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很少见,文献报道为不到1%[4],因此手术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仅在不能完全排除乳腺癌时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本组病例中对有淋巴结肿大的2例患者行腋窝肿大淋巴结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无肿瘤转移,而是皮肤破溃炎症导致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所致。乳腺分叶状肿瘤对放疗化疗一般不敏感,有报道说乳腺叶状囊肉瘤肿块较大、局部切缘阳性或复发的患者辅助照射或胸壁可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5],通常来说乳腺分叶状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仅对远处肺骨转移有一定作用。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行放化疗,5年生存率96.1%,效果满意。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预后大多较好,仅少数高度恶性的叶状囊肉瘤出现多处远处转移时预后差。

总之,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有效的手段,术后的病理检查方可确诊,在临床上需要详尽的采集病史,特别是肿块的生长特点,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其预后多和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手术方式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齐秀艳,与永山,赵海堂,等.乳腺叶状囊肉瘤23例诊治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0):235236.

[2] Harris(王永胜主译).乳腺病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6898.

[3] Nor JH,Mcphee M,Arredondo M,et al.Sarcoma of the breat;implication of the extent of local therapy.Am Surg,1998,64(11):10591061.

乳腺肿瘤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6例,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患者术前经临床触诊,为内可触及良性肿物57例,不可触及病变9例。经钼靶摄片、超声诊断为纤维腺瘤。并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排除语音沟通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乳腺纤维瘤23例,乳腺囊肿20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0.3±5.4)岁。病灶直径8~30mm,平均直径(19.5±6.1)mm。观察组乳腺纤维瘤24例,乳腺囊肿19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4±5.1)岁。病灶直径8~30mm,平均直径(19.6±6.2)mm。两组患者年龄、乳腺肿瘤类型、肿瘤直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乳腺肿瘤旋切术治疗。手术器械为美国强生公司的微创旋切系统。常规消毒铺巾后,以0.5%的利多卡因对乳腺患侧行局部浸润麻醉,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切开皮肤0.2cm通过彩色超声确定穿刺深度,然后刺入微创旋切刀,插至乳腺肿瘤处,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至乳腺肿瘤病灶底部,加强麻醉。控制手术旋切刀,使旋切刀头端凹槽对准患者乳腺肿瘤病灶,行乳腺肿瘤抽吸旋切至乳腺肿瘤切除干净。部分乳腺肿瘤为钙化灶的患者,术中对乳腺标本行钼靶摄片,证实钙化灶被切除。乳腺肿瘤手术后,以无菌粘胶纸粘合乳腺穿刺点皮肤小切口,压迫10min局部止血,采用胸带加压包扎24h对乳腺局部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治疗,于全麻或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在肿块附近做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肿瘤处,游离、切除肿瘤组织,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行逐层缝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3观察内容

参考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美容效果,即:两侧外观无明显差异,对称感良好,术后瘢痕不易察觉为优;两侧外观有轻微差异,术后瘢痕较明显为良;两侧外观差异明显,双侧不对称,瘢痕明显为可;两侧外观差异显著,术侧伴挛缩、变硬,瘢痕明显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数据均录入SAS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效能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瘢痕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术后美观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美观优良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

3讨论

乳腺肿瘤范文第4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07年4月~2007年7月我院诊治的400例乳腺疾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所有病例均行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检查,其中部分患者行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或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41例,良性肿瘤(包括:乳腺纤维腺瘤、囊性改变、导管内状瘤等)81例,其它异常233例(炎性肿块2例,乳腺增生231例),正常乳房45例。

    1.2  设备及方法  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武汉一海数字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型号:esn2)。检查方法:患者取前倾坐位,裸露双侧乳房,光源探头探照乳腺各象限,显示乳房病灶灰影、血管反应情况,等灰度线、边缘、血管显像处理并查测乳腺病灶血氧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行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扫描图像诊断乳腺癌42例,其中39例被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2.86%,同时出现等灰度线异常、边缘异常、血管异常、高血低氧这四项异常表现者有26例,见表1。在122例乳腺肿瘤中,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乳腺癌39例,良性肿瘤78例,见表2。采用spss11.5软件行χ2检验,p<0.01,即本研究组中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是利用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原理,癌肿组织细胞的代谢旺盛,病灶区血管丛增多,血管增粗,与周围正常组织对近红外光吸收有显著区别。当近红外光穿透人体软组织时因血红蛋白的吸收导致其透过乳房的强度不同,而显示出血管和肿块的阴影,产生出遮光灰影,这种灰影的范围和灰度将直接反映局部含血红蛋白量和范围。乳腺组织密度不同对红外线吸收的选择性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灰影深度差异初步判断肿块性质[1]。另有学者证实近红外检测参数与乳腺良、恶性肿块局部微血管密度与其血含量存在相关性,说明了近红外光血含量检测参数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的可靠性[2]。此外,通过对原始乳腺图像进行等灰度线处理、边缘锐化、血管显化、定量数字显示,同时,用双波长光探测乳腺血氧含量变化技术,对所采集的双波长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电脑全自动血含量、氧代谢全方位测量分析,实现血氧功能成像,获取原图不能显示而又客观存在的信息,该信息正好能反映出病变的良恶性质[3],有学者证实乳腺癌肿块组织高含血低含氧特征的临床符合率达88%以上[4]。通过以上手段筛选出乳腺癌及高危人群,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符合率。此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潜在损伤、使用方便,能展示细胞或组织的功能性图像的特点。可定性(影像)和定量(血氧含量)检测人体局部组织血氧功能成像。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将乳腺红外成像技术、医学影像的计算机信息挖掘技术、乳腺组织表1  400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疾病的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表现表2  两种方法诊断122例乳腺肿瘤的对比成像诊断系统病理检查乳腺癌良性肿瘤合计乳腺癌39342良性肿瘤27880合计4181122

    *p<0.01,即本研究组中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乳腺血氧无创检测技术相融合,通过乳腺组织血氧的分布情况为诊断乳腺疾病、病灶定位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本组资料表明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典型乳腺癌,其诊断特征相比较突出,乳腺癌为等灰度线、边缘、血管异常、高血低氧表现者为61.90%(26/42),再结合查体与询问病史,其诊断乳腺癌的整体正确率较高,为92.86%。针对临床特征不明显的患者,借助于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进行等灰度线、边缘、血管显像处理,结合高血低氧的血氧功能表现,仍可作出正确诊断。

    本组漏诊乳腺癌2例,占4.88%,这是由于此2例未看到灰影,未看到紊乱的等灰度线、模糊的边缘线、新生的小血管,也并无高血低氧表现。另将良性肿瘤误诊为乳腺癌3例,占7.14% (3/42),可能由于该病变新生毛细血管,局部血红蛋白增加,内部结构改变,致等灰度线等发生相应改变,提高了对近红外光的敏感度[5,6]。本组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诊断乳腺癌正确率为92.86%,略高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7],可能与所用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关。本研究组中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是鉴别乳腺良性、恶性肿瘤简便、无创、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实践证明,三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具有的乳腺组织结构分析、边缘显示、血管显化,乳腺组织的血氧无创检测、功能成像等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够给出乳腺肿瘤早期恶性病变的信息,特别有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在临床工作中,其与现有的乳房疾病检查手段(如b超、钼靶等)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将会使临床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姜军,韩晓蓉,张毅,等.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溢液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0692072.

[2] 黄烨,陈登峰,袁璐,等.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与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5153.

[3] petit jy,garusi c,greuse m,et al.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tumor,2002,88(1):4147.

乳腺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彩超;乳腺肿瘤;应用价值

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彩超诊断因其简便、直观、无创、修复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诊断乳腺肿瘤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当前临床辅助诊断的首要方法[1]。本文分析了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的42例怀疑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特征,以总结提高诊断水平的方法,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的42例怀疑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42.7±6.2岁,20~29岁2例,30~39岁21例,40~49岁11例,50~59岁6例,60~65岁2例。良性肿块35例,恶性肿块7例,肿块直径为7.4~51mm,平均22.6±7.3mm。

1.2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和侧卧位,采用HDI 5000与VI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讨频率7.5~12.0MHz。采用二维超声多切面观察乳腺各层的结构:观察乳腺肿块边缘是否整齐、清晰,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是否有微钙化点,管擦肿块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依据Adler法进行血流分级,分析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检查同侧腋窝淋巴结。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以P

2结果

2.1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42例乳腺肿块,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诊断恶性肿瘤7例,术后证实7例,符合率10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髓样癌1例,腺癌1例,导管内癌1例,纤维囊性增生1例。超声诊断良性肿瘤35例,术后证实34例,符合率97.1%,1例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纤维瘤。

2.2乳腺肿块彩超诊断二维声像表现 35例良性乳腺肿瘤边界清晰、整齐,形态规整,呈棱、圆、蛋形,内部回声极弱或均质,周围血管极少,纵横比值为0.43~0.82;7例恶性乳腺肿瘤边界不清晰、不整齐,形态不规整,呈突刺状或伪足状,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微小钙化点,钙化点呈弧形或颗粒状,均呈浸润性增长,无包膜,纵横比值为0.65~1.28。具网状血管或穿刺血管的有23例,肿块后方衰减的有12例。在7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中,4例有转移淋巴结,彩超检查出4例。见表1

表1 两组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比较(n)

2.3乳腺肿块彩超诊断多普勒血流参数 35例良性肿瘤,血流信号为0~1级,0级21例,1级14例,呈单条血管供血,血流流速平均12.5m/s,阻力指数平均为0.35,血流检出率为42.8%;7例恶性肿瘤,血流信号为1~3级,均有1~2条以上的供应血管向肿物聚集,血流流速平均33.5m/s,阻力指数平均为0.72,血流检出率100.0%。两组血流收缩期峰速、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乳腺肿块参数比较(n)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二维彩超多切面观察乳腺肿块声像图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体现在形态、回声、钙化点上[2]。恶性肿瘤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滑,呈八爪鱼样向周围延伸[3];边界不光滑内部回声多呈低回声,内部可见细小或粗大的砂粒样钙化点。良性肿瘤的特征主要为:多呈椭圆形,边界光滑,回声均匀,极少有钙化点。

其次,良性乳腺癌肿块血流丰富,多表现为高速高阻力血流。良性、恶性中路的临界流速值为24~27cm/s,RI≤0.42~0.49是诊断肿瘤性质的重要阀值。单一微血管密度和血流分级程度也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肿瘤血管密度与血流分型越小,则是良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则是恶性肿瘤的概率越大[4]。恶性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导致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在声像图上呈现出紊乱的改变。此外,当小肿块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难以确定的中间型时,血流难以显示,良恶性的诊断也存在一定困难,如本次研究将1例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纤维瘤。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采用彩超检测乳腺肿瘤,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特征有利于检出患者是否患有肿瘤及肿瘤良性、恶性的鉴别,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艾先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112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06):84-85.

[2] 张红卫,焦北鱼,陈涛涛.25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色及能量多普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471-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