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最喜爱的书刊

我最喜爱的书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最喜爱的书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最喜爱的书刊范文第1篇

还记得那次只有三四岁的我跟着妈妈去超市买点日用品,正好路过一家卖有儿童读物的小书店,我无意之中看到一本封面画有一只可爱的小鸭子的书刊。它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脸颊上挂着几滴泪珠,它红红的扁嘴巴,好想在谴责自己,浑身还湿漉漉的。对它我充满了好奇心,于是使劲拽着妈妈要她给我买。父母从来都不反对我看书,只是这次妈妈没带多少钱,显得有些犹豫。我只想着我的书,丝毫没注意妈妈脸上的不悦,死缠着妈妈,闹着要买,不管妈妈怎么哄我,我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叹了一口气只好掏腰包了,就这样,我的第一本故事书《小鸭子的哥们》就到手了。

那时的我还不识字,就让妈妈给我念,我一页一页浏览书上的插图,那本书的内容我至今都念念不忘,讲述的是小鸭子和伙伴们坐船出去旅行,可路上刮起狂风之后又下起了大雨,在这时,小伙伴们都陷入困境,可小鸭子凭借自己会游泳,便游走了,留下了他得伙伴们,后来风浪平息了,大家一起找了几块木板将船上的补好,用帽子把船中的水舀了出来,伙伴们都对小鸭子的行为不理不睬,可在船长小熊的再三劝告下还是一起齐心协力把小鸭子救上了船,被救的小鸭子哭着向大家承认了错误,从此它们成为了情同手足的好伙伴。这则短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朋友是长久的,是美好的,是在你遇到困难时一双支援你的手,而不是一张冰冷的脸,朋友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小鸭子在伙伴们面临困难时间逃走了,丢下了他的朋友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只顾自己不为朋友,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伙伴们不计前嫌,在小鸭子陷入困境时救了它一命,这才能称得上是好朋友。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做为一个朋友都应该不离不弃,收获时一起分享,烦恼时一起谈心,快乐时一起说说笑笑……

另一方面,小鸭子最终向大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不也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吗?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别小看了认错这件小事,承认错误可以重新开始,承认错误可以走向正道,承认错误心理会很舒畅……

我最喜爱的书刊范文第2篇

幼儿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阅读态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老师利用室内外的墙饰布置,给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书面语言的阅读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主题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根据主题布置活动室墙饰时,教师适当地配上一些诸如"资料角"、大小主题的名称、幼儿图画讲述小标签等文字,以帮助幼儿从中获得这些书面文字的阅读信息,把静态的阅读与动态的阅读方式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图书角里,根据主题的变化,和幼儿、家长一起更换部分图书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幼儿熟悉的、不熟悉的两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阅读书刊,那些符合主题内容、有趣的图文并茂的图书都能使幼儿获得有关书面阅读的初步知识,从而促进幼儿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

要想培养好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自己必须是热爱读书的。平时,教师还要坚持给幼儿讲故事。在班内设置图书角,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图书角放置图书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书籍,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小班幼儿可为其选择内容简单、画面大、色彩感强烈的动物、植物或交通工具类的认知型图书,或故事情节简单的画册。中大班的幼儿可选择连环画册,以生活故事、童话故事为主,故事情节要完整、健康、有趣。此外,还可为幼儿准备大量可拆拼的图片,或手工制作材料,鼓励幼儿能创造性地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自制图书,并讲述给同伴。这样,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阅读快乐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活动室因此成为幼儿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幼儿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如《月亮》、《精卫填海》、《白雪公主》等,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包括故事场景的布置、故事录音、音乐音响效果等),让幼儿有身如其境的感觉;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幼儿独自创作,可以是幼儿相互合作,可以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幼儿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3.真正走进幼儿生活的阅读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最爱的事其实并不难,如果你让孩子注意到阅读是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自然而然就想要模仿你。

3.1定时,定量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旧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睦切配合,让阅读走进我们和孩子的生活。让阅读成为我们每天必做之事,我们可以在吃完早餐洗完盘碟后看书,在下班回家后看书,睡觉前看书DD或者在以上三个时间都看书!但要限定数量,如"现在我们读1本书,睡觉前,我们读3本书"。这样一来,孩子的期望值就会很明确了。读书,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请记住,读书的乐趣之一便是为你与孩子清静而又亲密地相处创造了良机。选一处舒适的位置坐下来,聚精会神地读书。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读书的时候是神圣的。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同时也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

3.2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增强幼儿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分享阅读,儿童是在有意义的文章背景中理解文字和句子,因此,文字和句子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在了一起,孩子理解的快,同时将文字与句子正确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也强。在生活中需要的时候,儿童能头头是道地交流与沟通。

3.3有心地开展分享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享阅读虽然是成人与幼儿共读的,但它的内容和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它把生活中幼儿调皮的形象转换成小动物,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也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如:《早晨》这本读物讲述了小猫起床到上幼儿园的经过,幼儿通过阅读不光看到了小猫的可爱神态,还跟小猫学习到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自己洗脸、自己刷牙、自己吃早饭的好习惯。以后,只要孩子偷懒,我们就会学可爱的小猫,孩子也马上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猫,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养成了。

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幼儿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5.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我最喜爱的书刊范文第3篇

中专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实施“知识工程”力图改变学生阅读的落后面貌,使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和校外了解社会、丰富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大课堂。

一、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学生读者服务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热爱学生工作,具有服务育人的知识,对学生有浓厚的爱心。工作中应贯彻以读者利益作为最大利益的态度,为每一个学生读者服务,用爱心、热情和奉献精神换来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二、创造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书馆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氛围,学生走进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色调明快、充满知识情趣的优雅环境。整齐排放的各类图书、报刊、名人画像和名人语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工作人员用亲切的话语,温暖学生的心,使学生们感到愉快轻松,寓教于乐。

三、开架阅览,延长开放时间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图书馆应将所有报刊、图书实行开架阅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全开架阅览,自由选读。根据学生在时间上的特殊性,调整开放时间,应做到学校关门我开门,保证节假日全天开放,为学生读者在时间上提供便利。

四、多途径强化学生读者的图书馆意识

针对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不深,图书馆意识不清晰,利用图书馆学习资源的能力较差的状况,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读书活动及新颖独特的兴趣活动。(1)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生阅览队伍。利用节假日开设图书馆教育系列讲座,向学生讲解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图书资料检索途径等。创办“读者园地”,设立新书架和宣传橱窗,举办推荐阅读图书展等活动。(2)深入社会、学校,全方位展示学校图书馆的风采。学生阅览室要派专人把本馆的概况及学校阅览室的藏书情况印成传单,深入学校散发,大力宣传学校图书馆的特点、意义、作用。(3)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促进工作。针对学生的特点,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新颖活泼、易于实施、乐于接受的活动,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把读书与娱乐、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感。

五、培养小图书馆员队伍

在具体工作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做,无论是图书咨询,还是报刊、图书归类上架等工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学生图书管理员能沟通学生需求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书刊资源的需求动态。学生图书管理员也会将学校图书馆有什么好书、新书信息反馈给其他同学,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

六、做好导读工作,让好书成为学生人生的导读

学生读者作为一个独特的读者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他们的年龄、性别、爱好、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阅读特点。我们应针对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有计划地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注重耐心启发,寓教于乐,循循善诱,逐渐培养他们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对中专阶段的学生,在补充他们课堂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其特长意识,在引导他们阅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的同时,注意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为了全方位推荐好书,我们应利用各种方式。例如,开设好书推荐专栏、请教师讲授“读书与人生”、开展好书点评等导读活动。优秀读物中的人物形象会给学生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从这些人物的身上获取力量,懂得什么是高尚的人格,什么是人生崇高的理想和价值。书籍对学生读者的教育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书籍可以成为人生的导师。

七、重视培养重点读者

学校图书馆必须以“区别服务”为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部分经常利用图书馆,并与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而又不能积极反映阅读需要和阅读效果的读者,对他们进行情报能力的教育,根据他们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特长训练。(1)建立重点读者档案。档案包括读者在各个阶段的阅读需求、借阅情况统计、各项活动的记录和获奖情况。(2)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重点读者的培养工作。一是组织举办“我最喜爱的书”的阅读指导培训班,对喜爱阅读和写作的读者进行培训。二是举办科学知识竞赛。在与读者接触中,发现有部分读者喜欢探秘,对了解复杂的自然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可组织知识竞赛和“我们爱科学”的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培养重点读者。三是组织“动手做”兴趣小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制作比赛。

我最喜爱的书刊范文第4篇

一位儿童研究专家曾对4000名3--10岁孩子的分享意识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孩子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只占16%;其中还有3%的孩子是在大人的提示和鼓励之下,勉强同意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对此,这位专家分析说:“以前的孩子,由于兄弟姐妹多,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学会了分享。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娇宠的唯一对象。于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享受惯了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只求别人对“我”好,给“我”关心,而“我”对别人却无动于衷、毫无报答。这些行为显然是自私的,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和别人共同分享的人,才是一个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分享意识是人的情感品质,其中包涵着浓厚的亲情、友情。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家长自述

自述一:“抠门”儿子,带来了许多尴尬和苦恼

韦国辉(警官,儿子读高一):我儿子不到一岁就被送到乡下的姥姥家,直到四年级才被接回城里。那时,他舅舅、小姨都在外地读大学,儿子理所当然地成了两位老人的宠儿:所有好吃的零食都是他独吞;为数不多的几件玩具也是他独自享有;舅舅、小姨给他买的图书自然也是他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在姥姥家,他整整享受了十年“小皇帝”的待遇。就是这段“小皇帝”的生活,养成了他自私、粗心、不懂分享、不懂关爱的毛病,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尴尬和苦恼。

记得他刚回到我们身边那阵儿,一些同事、朋友经常带着孩子来我们家串门。为了表现对那些叔叔、阿姨的孩子的友好,我们叫他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们一块儿玩,或者叫他把图书拿给小朋友们看,但他总是不太乐意,有时甚至公然违抗我们,常常弄得我们很没面子。客人走后,我们给他讲道理,开导他、教育他,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为此对他动过拳脚,但顽疾难治,一切照旧。

记得有一年他过生日,我给他买了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套书他非常喜欢,总是爱不释手。一天,他不在家,同学的女儿晓鹃来我们家玩,想借这套书看看,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料,儿子回来后跟我们大吵起来,并把电话打到我同学家,毫不客气地让晓鹃把书还给他。尽管我们夫妇向晓鹃和她的父母做了许多解释,又给她买了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但从那以后,晓鹃再也不到我们家来玩了。可能也是因为我儿子的“抠门”,同事、朋友渐渐也很少带孩子来串门了。

儿子渐渐长大,我们也试图帮他改掉这种毛病,但一直收效甚微。虽然他其它方面没有什么大毛病,学业也不错,但“抠门”的毛病还是让我和妻子痛苦不堪。

自述二:“大方女儿”,使自己赢得无数好人缘

郑励之(设计师,女儿读初三):自从做了妈妈,我就一直和丈夫讨论怎样培养女儿,为了搞准“培养方向”,我们还有意识地作了一些小调查,从中发现,现代中国人评价女性大多还是传统的标准:比如,是不是贤妻良母,会不会体贴人、关心人;在外面是不是通情达理、善于合作等等。于是,我们在尽可能开发好孩子智力的同时,从小就注重按照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去培养女儿的道德品质。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拿着一包巧克力递给女儿,她高兴极了,正准备拆开自己享用,我喊道:“妞妞,咱家爷爷年纪最大,要先给爷爷吃!”于是女儿捧着巧克力递给爷爷,爷爷感动地说:“大孙真乖,爷爷是大人,不吃巧克力,省下来给你吃。”女儿正犹豫着,我赶快向她爷爷使了个眼色,老人家心领神会,伸手拿了一块放进嘴里。看见爷爷吃,她禁不住流出了口水,拿出一块,正想往嘴里放。我又提醒说:“妞妞,在家里奶奶最辛苦,你还要让奶奶先吃啊!”于是,女儿又把巧克力送到奶奶面前。然后,在爷爷的提示下,女儿又分别给她爸爸和我各递了一块,最后自己才开始吃。我们吃着巧克力,不停地夸奖“妞妞懂事”、“妞妞大方”、“妞妞真孝敬”等等,女儿的小脸笑成了一朵花。从那以后,她每次吃东西,我们都会提醒她先给在场的人分一点,然后再自己吃。她从小就知道不能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要学会分享。

在一家人的教育下,女儿慢慢学大方了,懂得了分享。到目前为止,女儿确实做得不错。有一年,她爸爸给她订了《金色少年》、《少年文艺》、《小读者》等好多份杂志。只要每期杂志一到,她就带到学校去,请老师选好的读给大家听,老师欣然同意。当她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那些刊物时,她干脆把书捐给班里,让同学们传阅。后来在她的提议下,他们班建了一个“图书角”,拥有书刊3000多册,她自己就带头捐了近200册。这个“图书角”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读书生活,深受师生好评,她也颇有成就感。见女儿越做越有兴趣,我又建议她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作品、听过的精彩故事、见到的感人场面,分别用文字记述下来,然后打印好,拿给同学们分享。女儿真的按照我的建议做了,从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写作能力。上五年级时,她就被省里某报聘为小记者。进入初中,女儿成了班级和学校的“业余公益大使”。

回顾女儿的成长历程,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上小学、上中学,她与师生们都相处得很好;在家里,与堂兄弟、表姐妹也都相处得很融洽。我明白,是分享给她带来了这一切。

自述三:“自私孩子”,居然对妈妈也那么自私

何流(公务员,儿子读五年级):儿子棒仔是家里的“小太阳”。他爸爸经常告诫我对他不要太娇宠,但我总说没有关系,现在我们爱他,将来他也一定会回报我们的。哪知道,他上幼儿园没几天,家里的电话简直成了“检举热线”:有的小朋友反映他乱抢玩具,有的小朋友反映他好争零食,还有的小朋友反映他爱打人,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儿子也“委屈”地不去幼儿园了,我也没太在意,心想一定是别的孩子不好,不去也罢。

一次,邻居告诉我:“你家棒仔太自私,周围的小朋友都不喜欢他。”我不以为然,心想,也可能是别的孩子妒忌我儿子。没想到几年后,儿子那些自私的行为,在我面前居然也展示得淋漓尽致:儿子上三年级时,有一次,家里就剩下我们母子俩,碰巧我正在生病,儿子放学回来,我告诉他,我不能做饭,让他自己泡方便面。他虽然一脸地不高兴,但还是勉强同意了。泡好方便面,我有些饿了,便对他说:“闻着很香,我也想吃一点。”儿子看了我一眼,甩过来一句话:“想吃,就自己泡呗!”这件事情过去两年了,可是我的心里至今也无法平静。

自述四:“精神分享”,培养了儿子优秀的情商

沈洁(大学老师,儿子读初一):我一直觉得,高分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准,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知识兴趣广泛,有良好的心态和合作精神,也同样能走向成功。因此,儿子小时候,我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良好载体,应充分加以利用。于是,我与幼儿园联系,在儿子生日那天,我把蛋糕送到幼儿园,全班小朋友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品尝蛋糕,一起分享欢乐。这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其他家长、小朋友的欢迎。

我觉得,孩子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外,更为重要是要充满爱心、关爱他人,有良好的交往、组织才能。所以,儿子上学后,每次他过生日,我都鼓励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开PARTY,还鼓励他将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最喜欢吃的食品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开始他不愿意,我说:“你过生日,小朋友来陪你玩,你要感谢他们,要让你的小客人都快乐起来!分享不是剥夺,你可以从中得到双份的快乐!”做通工作后,每次PARTY,他不仅把他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而且还通过表演等办法让小朋友们都快乐起来。

各抒己见

莫做新“孝子”

郭静(社科院研究员):谈起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梁实秋先生在《孩子》一文中的那段话:“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说:‘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父母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现在我们有不少家长都在扮演梁实秋先生所说的新“孝子”(孝顺孩子)的角色。

要加以引导

朱玉华(幼儿教师):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缺乏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一些父母给孩子买了较贵的玩具,就叮嘱孩子不要给别人玩。对幼儿出现的独占行为,部分父母还很得意,认为自己的孩子机灵;看到孩子占便宜就高兴,总担心孩子会吃亏。要想让“分享”的种子在孩子内心扎根,父母要科学地加以引导。

当然,小孩子很难理解“我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呢?”这不足为怪,父母千万不要因此批评孩子,有时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后他会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这样做会得不偿失。要正面劝说、引导,比如当他偶尔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就反复表扬。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会获得赞美的,慢慢地分享意识就培养起来了。

应营造氛围

林萍(公司职员):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要重视环境、氛围的营造:对一个小“皇帝”你是不能指望他有分享意识的。因此,我们不能怪孩子“吃独食”,而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吃独食”,没有对孩子言传身教。新“孝子”型的父母也很难培养起孩子的分享意识。

另外,我认为,培养分享意识,应该从幼儿抓起。

本刊观点

相关期刊更多

音乐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现代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山大学

杉乡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黔东南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