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37-2
一、数字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时代,是电脑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按着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两种,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
二、数字媒体的优势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数字媒体将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如下:传播者多样化,由于数字方式不像模拟方式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电磁频谱空间,传统模拟方式因频道“稀缺”导致的垄断将会被打破。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交互化,受传者个性化,传播效果智能化,借助类似于POS(销售数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媒体能够对观众的收视行为及收视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报、电子报纸等众多新的数字媒体的涌现,传媒的数字时代悄然来临。面对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大大拓展了媒体的传播渠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模式。数字媒体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媒体,数字媒体的传播具有互动性、整合性、多样性等特点,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数字媒体将传统一对多的广播传播模式延伸到多点互动的多播、点播、组播等多种模式。
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较,数字媒体的存在前提是必须依赖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多通道传播构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将数字媒体推为现在人类传播信息的佼佼者。在现代人的信息交流中,数字电话和网络电话在个人焦急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与以往的电话、电报相比,经过量化的音频数字信号更为尊被;网络传真、电子邮件代替了邮政系统的书信往来;不但方便、迅捷,而且降低了成本;在容量大、易保存方面,以软盘和光盘为载体的电子书刊和电子报纸显示出最大的优势。但数字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和吞并传统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长期以来已被人们习惯和认可的作用,在数字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巨大魅力。如果说广播电视的视听效果可以为数字媒体取代、其顺序播放的弊端终究为数字媒体所弥补的话,那么,书籍和报刊的随意、舒适和简单,也许永远会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数字媒体无疑可以充当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就新闻来讲,网络媒体无论是从新闻的品质要素还是新闻的价值标准看,都不失为一种最现代的信息传播渠道,因为它不但能够把持客观准确的原则,而且不收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就知识传播来讲,计算机辅助教材、网上远程教育,更有利于教育内容的形象化和寓教于乐,有利于知识的迅速更新,而且,互动的学习形式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就休闲娱乐来讲,以光盘为载体和通过网上传播的娱乐节目和游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以最为显著的优势,使传统的电子媒介广播和电视相形见绌。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因为网络传播既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向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媒体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上网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如果说人类传播的发展趋势是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向点对面、面对面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发展的话,那么网络传播的出现则可看成是传播形式上的某种“回归”现象。
随着数字媒体的向前发展,我们不难想象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信息交流是形成和维系社会的重要成分,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存在发展的前提。但是媒介是与社会紧密相联的,一方面,媒介决定社会,媒介构建了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媒介的发展水平。而社会是人类的社会,人类的特性之一就是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是任何其他生物都不具备的。离开了社会性,人就不复为人,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社会的孤独的人。因此,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何,越来越集中反映到媒介与媒介的关系和媒介与人的关系上面。
数字媒体在自身存在和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与其他媒介发生联系,出现互补,并存在替代的的关系。比如,数字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呈现出替代的趋势,而对于印刷品来说,则呈现出互补和并存的倾向;另一方面,数字媒体与人发生联系,在媒体的作用下,人类可能表现出更强的个性,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同时表现出对媒体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会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变化,因为媒体虽然使人在精神上更近了,却拉大了作为物质的人的身体距离。媒体对人的社会性的这种隔离作用,势必使人产生心理的孤独感,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数字媒体对受众习惯的影响
通过数字媒体所采用的多元化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是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的社会化来改变受众习惯的。由于社会性网站的日渐流行,对媒体社会互动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很多事例中,传统媒体需要追赶数字媒体的脚步。通过博客和贴吧,受众可以讨论被官方媒体限制的话题。很多时候,叙事性报道的唯一方式是利用事件中的个体;然而,若没有数字化的报道方式,故事的新闻价值将难以体现。数字媒体使普通的电脑用户能够进行自助媒体服务,或者说拥有自助的印刷媒体服务。
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数字媒体,不同的群体之间可以跨越地域和国界进行交流,而传统的媒体形式是难以支持这种方式的。传统媒体和政府媒体倾向于向广大受众提供主流的新闻报道。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少数族群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过去,他们的声音是被限制的,然而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的出现使他们可以在群体内部以及国际间进行沟通交流。人类沟通交流的本能性需求带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基于同样的原因,数字媒体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区域内开辟新的新闻渠道。数字媒体使媒体市场内涌现了众多新的媒体频道。之前由于政府限制或文化禁忌,很多新闻是没有办法被报道的。如今,数字新闻服务通过音频、视频的使用突破了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限制。现代的互联网和卫星广播更好地利用了向新型受众提供创新型频道和市场新闻的机会。此外,社会媒体在过去十年间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它将世界上拥有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系到一起,使发展中国家的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增进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其与世界的联系。
扩大对外交流的程度。现代数字媒体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媒体竞争平台。同经由传统新闻机构的新闻一样,网民个人传播的新闻和其主观观点同样可以被轻易获取,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第三世界的公民可以很轻易地向第一世界的受众讲述自己的故事。地球上的每位公民都有获得信息的机会,信息的流通是无法被阻止的。相比于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在信息交换方面所需的成本更少,它不需要所谓的广播或者电视网络就可以在很广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播。
传统的受众概念已发生改变,我们已经进入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的时代,我们对新闻的理解也产生了变化。全球的受众能够和媒体进行积极地互动。数字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必须对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声音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们自身也随着受众习惯的改变而变化。因为数字媒体,例如博客,往往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其传播的新闻通常是带有倾向性的,公众对新闻的批判也更强烈。现代受众对任何机构的任何消息往往都持有怀疑态度。公众新闻和参与式新闻的主体都是自然人,因此媒体的倾向性不可避免。在这种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公众记者还是职业记者,都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由于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到一个话题的讨论,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尽可能的保持立场的中立,并在其报道中尽量体现各种观点。数字媒体提高了公众对新闻质量的标准要求。受众习惯的改变使受众本身成为新闻质量的衡量者。放眼未来,公众将拥有一个互动性更强的平台,公共区域的覆盖范围也将扩大。普通受众与记者之间的关系将更为密切。人们需要更仔细地倾听别人的声音。随着个人话语权的提升,地球村的概念也将更为明显。未来的世界将是人际互动异常频繁的时代,数字媒体实现了受众习惯的社会化。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已经完全改变了公众对媒体的认知。博客,视频共享网站,在线新闻阅读以及数字卫星的流行表明,现代受众需要自由选择媒体的权利;论坛的受欢迎则说明了受众对媒体讨论的需要。传统的媒体受众需要更多的话语权,而数字媒体则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数字媒体的作用下,这些意见可以转变为社会运动,这是新型互动型公共领域的自然组成部分。这种互动增进了国家间的经济和社会往来,分歧将逐渐减少,新的机遇也将不断涌现。数字媒体让我们成为一个国际性社会,未来将会同样充满讨论,合作和分歧。
【参考文献】
[1]戴元初.数字化引领下的传媒变革[J].新闻与写作,2006(11).
[2]杜晨.新媒体需要新内容[J].IT经理世界,2006(13).
[3]刘萍.纸质媒体:优势与拓展[J].新闻前哨,2006(6).
[4]王梦圆.数字媒体的界定及其传播特点[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关键字: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应用 数字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当代科技和艺术高度结合并涉及多学科交叉,它包含了计算机、艺术、文化、教育、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等广泛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在世界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数字影像、数字图书等数字出版、网络信息和文化传播、网络教育、网络推广等数字媒体应用在商业和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动漫开发与设计、游戏开发与设计、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艺术
1.1数字媒体定义
有国家科技部组织863专家制定的《2005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白皮书》在2005年12月份,白皮书中从新定义了“数字媒体”的概念。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含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
1.2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包括研究数字媒体的表示,处理、显示、记录、存储、传输、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软件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融合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处理、网络技术数和字通信等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管理和交互的信息的软硬件技术。
2、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不断深入也迫使了媒体传播方式的本质的改革,诞生了包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影像、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在内的多种数字传播媒介形式。这种变革给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使之成为科学与艺术、媒体与设计、各媒体形式学科间交叉与综合的新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学科专业的划分,使得诸如动画、DV、电影、电视、因特网和流媒体等“技术的艺术”首次有了统一的技术形态和视觉艺术语言。
2.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就是将图像转化为数字矩阵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并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其加工处理。图像处理技术的根本是数学,其核心不费为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图像处理技术涉及众多领域。如计算机科学、医疗、教育、科技、各业等领域。因各领域对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方向不一,大致分为:图像数字化:通过计算机采样和量化将图像变成能够为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图像的增强和复原:是指放大图像中的需要的信息,剔除图像中不需要的部分,让图像更接近所需;图像编码:在满足一定的保真条件下,对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达到压缩图像信息量,简化图像的目的。以便于存储和传输;图像重建:实现从新采样来构建图像。图像重建有代数法、傅立叶反投影法和使用广泛的卷积反投影法等算法;模式识别:用于图像的识别。例如:人脸鉴别、指纹识别等是模式识别的内容。目前主流的模式识别方法有:统计识别法、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法和模糊识别法。
2.2数字音频处理技术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对音频的采样、量化、编码将音频转化为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数字音频编码压缩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音频数据的统计特性的编码技术;基于音频的声学参数的编码技术;基于人的听觉特性的编码技术。数字语音处理同样也是数字音频目前研究和应用的主要领域,主要包括语音识别、处理技术。
2.3数字图形技术
计算机图形就是指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目前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图形硬件、光栅图形生成算法、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以及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自然景物仿真等。
2.4数字视频处理技术
数字视频是以数字形式记录的视频,和模拟视频相对的。数字视频有不同的产生方式,存储方式和播出方式。比如通过数字摄像机直接产生数字视频信号,存储在数字带,P2卡,蓝光盘或者磁盘上,从而得到不同格式的数字视频。然后通过PC,特定的播放器等播放出来。它视频压缩压缩技术分为有损、无损两种。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压缩数字视频文件,使之达到便于管理的大小。下面是几种最常用的方法:心理声学音频压缩、心理视觉视频压缩等方法。
2.5数字媒体存储技术
数字媒体存储对计算机性能较高,经过处理后图形、图像、语音、视频等通过数据量较大,同时具备实时性和并发性,所以在考虑数据存储技术不仅仅要考虑存储介质,还需考虑存储算法。正是数字媒体对数据的传输、读取有高标准和高要求,这也使得计算机媒介相关控制接口、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快捷的接口、高速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不断出现并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这也恰恰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3、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3亿多中国网民常常观看在线视频的现状,预示着在线视频即将成为产生数字媒体广告预算的主力引擎之一。在我国社交网站(SNS)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5亿人次,大约1/3的网民都在使用SNS;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向社交化转型,众多SNS新平台和产品竞相登场。社交媒体和视频类平台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将数字媒体的产品服务和创新技术融入品牌的市场推广体系,最大化数字媒体的营销效果;现有广告主、商、媒体主以及其他各方角色如何在新媒体市场中迅速找准定位,利用现有业务的优势拓展新市场,成为当前数字媒体行业持续发展亟需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医药、交通、网络等各个方面,是现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技术,且就业前景广泛,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此专业最早出现在北京,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而设计的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出版、新闻、影视等文化媒体及其它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行业的要求相结合,培养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传统媒体;网络融合;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78-0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发起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巨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更为全面快捷。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微博、动漫游戏等众多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也在重点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1 传统媒体的衰落
传统媒体具有先天的不足,当今时代每时每刻需要传递给人们海量的信息,使得编辑工作比较繁重,任务量巨大。信息追求的是时效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可谓争分夺秒。哪一家媒体率先对热点的新闻做出报道,就占据了主动,进而成为新闻战争的胜利者。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市场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完全依赖传统媒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近日,英国老牌报纸《独立报》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所经营的业务全部将转型为互联网新闻产品。2013年初,《新闻周刊》已经宣布全面停止纸质版,将其产品转而改为单纯向互联网。同样的情况在国内更比比皆是,近百家报纸休刊转而退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转变了向读者传播信息的渠道。这些已经释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曾经,影响着几代人的传统媒体在每个清晨都会如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办公桌上的一杯茶,摊开一份报纸,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重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只要有网络,数字化媒体就可以载入内容,人们就可以阅读世界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在新的世界里,人们几乎永久处于在线和沟通状态,每个人都在公共空间表达意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声音被听见。
新型数字化媒体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电视、广播和报纸来获取新闻资讯,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终端媒体等,就可以给读者带来崭新的体验和乐趣。
2 新媒体的兴起
当今社会,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介的日子举步维艰。就实际情况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例如,传统媒体主要给人的感觉是内容比较严谨,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权威,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贴近实际新闻的内容;新型媒体给人的感觉是互动方便,传播也比较迅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两者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我国当前对于数字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十二五”期间,国内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投向了数字出版产业群,如腾讯、完美世界等。与此同时,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创意的以猪八戒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内容创意和版权交易产业集群。
数字期刊、电子图书、网游动漫等数字化产品在媒体出版产业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高。一些传统媒体也在努力寻求各种手段主动契合微博、微信、网络客户端的传播特性,支撑自己的发展。主动拥抱互联网是传统媒体自身发展的努力和尝试。已经休刊的媒体做到“新闻不打烊”,继续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中国的媒介正在逐步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数字新媒体是信息科技和媒体产品的结合,也是未来媒体生产和发展的方向。
3 新闻媒体的出路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新闻媒体是一个海量数据集中的行业,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如果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即可有能力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占得先机。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断断续续的消息,而可以看成是由各种各样的数据来组成,本质其实可以看作数据分析的过程。将数据赋予背景,就成为了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每时每刻所挖掘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阶段,媒体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大都出现在了各家媒体的显著位置,一些资金比较雄厚和和拥有战略眼光的新闻媒体,相应开设了自家媒体的移动客户端APP,将听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大增加了媒体影响力,做到了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所建立的传播渠道可以使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新闻产品呈现给观众,持续传递正能量。要深入开展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必须尝试运用当前比较热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顺应互联网的传播趋势,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综合于一体的数字媒体新闻队伍。
人才的培养在新媒体时代尤为重要,例如,凤凰传媒北京发行中心9个工作人员在2015年实现了销售码洋1亿元的伟大壮举。与此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媒体,将所经营的新闻领域拓宽。一方面他们主要依托凤凰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打通上游和下游的合作渠道,为优质的运营产品建立基础保证。将采、编、发的效率运用提升到很高的效率,经营风险控制到最小。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在一个优秀的新闻媒体中所占据的地位。
以浙江卫视品牌转型升级为例,其下《王牌对王牌》等融合文化的创新惊艳出世,使得收视率达到全国所有综艺节目的新高点。仔细研究成功的亮点主要在于,在文化与电视深度融合的目标下,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结合程度,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注入了品牌。成功实现了新型媒体的转型再升级。每年的春节晚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团圆的盛宴,为了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2016年春晚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洛杉矶时报》刊登英文版的广告,旨在引起美国人的注意,在亚马逊、YOUTUBE、iTunes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和移动终端大规模地上线,覆盖了将近230个国家。与此同时,超过6 000套春晚的光盘已经销售完毕。在数字化新媒体方面所做的成绩斐然。
要想成为新时代新闻媒体的佼佼者,必须强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积极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扩大新闻宣传效果。无论是传统还是新闻媒体,都应将受众的需求、喜好放在首位,围绕市场化的意识,打造一个成熟的媒体品牌。在融合的同时,应该努力转变思路, 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将新闻媒体的重心渐渐向新媒体转移,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大新媒体的投资力度。新闻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还要依赖自身内部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敢闯敢干的全媒体团队,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进现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壮大。
4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兴起以及新闻媒体未来的出路。传统纸质媒体的关停意味着冗余介质的死亡,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和精力来感叹已经逝去的技术,应该把未来努力的重点放在生产出更加优良的新闻内容上,而应将传统媒介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努力使自己顺应时代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激烈的时代变革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芳芳.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相关思考[J].科技传播,2015(5):181-182.
1、“圈子”。
人们希望在数字世界中反映社交关系。但是,目前的的社交网络迫使人们将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全都连结在一起,并向他们展示完全相同的自我。据统计,Facebook中,平均每个用户有130个包括“最好的朋友”以及“刚认识的人”等各种不同关系的好友。现在,社交网络有了新的分组功能,使用户更容易区分不同类型的好友、并设定权限决定哪些好友能够查看自己所分享的内容。预计在未来的12个月内,社交网络领域的分组功能将会越来越成熟。
案例:谷歌社交圈、脸谱群组和推特列表等。
2、个性化定制新闻。
现代社会,一年中产生的信息量要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大。人们很容易被淹没于大量的信息之中,因此需要一些方法来选择阅读的内容。现在,RSS订阅以及一些社交网络提供了解决之道,用户可以整合自己关注的新闻站点来获得所需的信息。现在,一种新的应用已经出现,这种应用基于你在社交网络等数字化媒体中关注的内容来对信息进行分类,为你提供感兴趣的信息。“社会化阅读”将成为在线内容消费的新标准。
案例:Percolate, News.me, Counterparties, Flipboard, Zite
3、租赁,而不是购买。
现在,我们能够以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东西。有数据显示,平均每位Netflix(一家租片网)用户每个月都会花费超过11个小时的时间看电影。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对“所有权”的认识,租赁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汽车、媒体等领域,而是延伸到人们认识到确实用处不大而不想购买的商品上,比如婴儿服装、家里摆放的艺术品或者办公室用品等。
案例:Plumgear.com, Artsicle.com
4、无缝交易。
人们总是希望交易过程更为高效、快捷和安全,尤其是当交易涉及到银行账户时。现在,人们总会随身携带至少一块“屏幕”。40%的美国消费者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远不止打电话那么简单。通过手机支付等方式,交易得以快速执行。我们期待今年在处理银行及金融事务方面会有更多的转变。
案例:Bitcoins, Google Wallet, Monitise, Square Card, Facebook Credits
5、家-身体-网络。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人们能够使用足够小而价格也比较适中的产品来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自动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旧金山,有1700多名“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的成员通过地理位置跟踪、生活志、个人DNA测序等方式关注自身情况。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关注,对分享经历及结果的兴趣也在大幅提高。Nikeplus仅仅是一个开始。(注Nike推出的Nikeplus网站,将世界各地的跑步爱好者联系起来,为跑步者提供一个跟踪跑步进程、控制跑步训练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将产品内容社区的完整结合。)
案例:Nest.com, Jawbone Up
6、数据随处可达。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的数据存储能力每两年翻一番,我们对数据及其可达性的需求同样巨大。随着云计算的出现,物理存储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我们都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获得数据。不久前我们还只能在本地存储数据,但现在,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线存储更庞大的数据资料。随着服务提供价格的降低,这种存储方式会逐渐普及。
案例:Bitcasa, DropBox, Google Docs, Instapaper, iCloud, SkyDrive
7、可靠的订阅服务。
我们是习惯性生物,我们想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所喜欢的产品。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缺,只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完成日常工作中。而订阅服务正在复苏,这使得我们能够按照自己最喜欢的习惯获得信息。
案例:ManPacks, PlaneRed, Lollihop, Memberly
8、短期“怀旧”困扰。
怀旧已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我们最近做过的每一件事、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看到的每一个人以及每一次旅行进行编目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我们喜欢通过签到、状态更新等方式来分析最近的生活。随着对数字化事物的沉湎,我们会越来越想要重新经历较长时间以前经历的一切。
案例:Little printer, Instaprint, FoursquareAnd7YearsAgo。
9、基于位置的分享。
通过其他人的视角来看同一个地方会带来新的感受。我们想发现、分享附近所隐藏的事物。活跃网站以及移动社交应用正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地点也能保存创造性的档案,我们将这些发现进行分类、对它们加上地理标志,以创造出一种新的体验。
案例:MyBlockNYC, Trover, Foursquare Radar, Google Maps, Tour Wrist。
10、控制数据。
数据已成为我们错综复杂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能提供追踪我们的网页历史记录、监测每英尺旅途中一辆汽车的能源消耗量等,来对我们的数字行为及更多种类的服务进行量化,以详细说明所出现的行为。我们已意识到我们在网上分享数据的价值,可能会开始做不同的决定—也许会对获取数据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