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范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规范化建设范文第1篇

根据局党组会议安排,2013年全市“双基”建设达标推进实行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归口管理的工作机制,即由各分管局长牵头,法制科负责县级统计机构达标创建工作;市调查局负责镇(区)统计机构规范化达标创建指导、初审验收工作;工业科、服务业科、能源投资科等科室负责联网直报企业达标创建指导工作,验收工作;市局有关领导及分工科室分片包干部门统计规范化创建指导工作。

二、总体目标

2013年是我市“双基”建设“两年达标、两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二年,通过全面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努力营造依法统计社会环境。市统计局继续争创省示范单位;加强对“四大主功能区”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检查指导,力争在年内全部镇(区)完成达标创建申报工作,一次性通过省级和市验收;有2一3个镇(区)成为省级示范单位;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达标比例不低于90%,成为示范单位比例不低于5%;积极开展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达标比例不低于90%,示范单位不低于10%,从而推进我市2013年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创建计划

(一)宣传发动。上半年市局和各镇(区)统计机构联手安排,围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统计宣传活动,营造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的社会环境,落实以统计知识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改革和统计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统计宣传内容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力争做到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页面。市局各职能科室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宣传统计基础建设的要求。

(二)深入调研。由法制科牵头,开展全市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从业人员资格情况调查,全面了解企业统计人员从业资格情况;由调查局牵头,开展全市镇(区)统计机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镇统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研究镇统计机构规范化创建的重点;工业科、服务业科、能源投资科等深网直报企业中调研,重点指导规范企业统计基础资料、推广电子台帐等,了解基层统计工作困难,从调查对象最现实的需求入手,改进工作环节,解决工作难题,发挥统计在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召开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出台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及考评办法,提高部门统计规范化水平。

(三)典型引路。市局结合本地创建实际情况和职责分工,做好对基层单位规范化创建的具体工作指导,每季将召开一次“双基”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各镇(区)、有关部门全年也要召开不少于两次以上的“双基”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总结交流“双基”规范化建设经验,推广“双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创建经验,形成学习示范争创示范的创建氛围。

(四)考核步骤。一季度市局召开会议,部署全年“双基”建设工作,开展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调研活动,指导各镇(区)统计机构继续巩固创建成果,加大对开发区、长江镇、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加强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的协调指导;二季度按照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上报各镇(区)自查打分情况,市统计局结合半年工作对各镇(区)进行考核验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计划分季度组织对申报达标镇(区)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统计局按照职责分工,督促指导各镇(区)对联网直报单位的创建工作;各镇(区)要积极对照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制定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创建措施,组织辖区内联网直报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和达标申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台帐,组织对企业的达标验收初审工作,向市统计局报告创建活动推进情况;三季度市局对创建薄弱镇(区)进行重点督查,对申报联网直报省级示范企业开展指导验收,并将结果及时报市和省局;四季度由市统计局对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进行考核验收,上报表彰“双基”建设示范单位。

(五)验收程序。镇(区)达标验收由市统计局根据省、市《乡镇统计机构规范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四有”和“三化”标准内容和考核细则,组织验收,上报市统计局复查;镇(区)统计规范化达标示范单位和规范统计岗位标兵,由镇(区)在10月20日前申报,市统计局从中择优推荐,市统计局验收,省统计局复查后公示;联网直报企业达标和示范单位创建验收,由创建单位申报,镇(区)采用现场检查形式,对照《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验收细则和达标验收要件说明》,根据企业提供的材料逐项核查,验收表和相关资料要由验收人员和被查单位签章,建立台账,上报验收情况,并在验收合格(验收得分90分以上)的企业中,择优向市统计局推荐联网直报企业示范单位,市统计局按照统计管理范围验收,上报省统计局公示确认;部门达标验收程序由各部门对照《省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验收办法》验收内容和标准,自评达标后,填写验收申请表,向市统计局申报验收,市统计局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进行评价验收。对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评价验收结果达到85分以上的部门,由市统计局授予“部门统计合格单位”证书;对评价验收结果达到90分以上的部门,由市统计局授予“部门统计工作优胜单位”荣誉称号;对评价验收结果达到95分以上的部门,上报市统计局向省统计局提出申请,省统计局将会同其省级主管部门联合验收,验收认定后授予“省部门统计示范点”奖牌,并在年度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奖励。

四、创建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双基”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检验基层统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管理水平、执行能力的一条重要标准,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各项统计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环节。各镇(区)统计办和本局相关科室要充分提高对“双基”建设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安排,认真制定指导基层“双基”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计划,建立镇(区)统计机构和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创建情况实时台帐,加强创建进度监测和督促,确保全市统计“双基”规范化创建达到预期目标。

规范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48

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安徽省青阳县农机局在《农业机械促进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更加深入,因此,对农机监理工作领域实施规范化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机使用质量。

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的问题

1.1 农机总量加大,致使监管难度提高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需求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出现了农机总量上升的情况,导致很多农业生产活动只能按照农业机械的使用需求进行处置,无法切实增强农业机械的检修规范性[1]。另外,一些监管机构的人力资源有限,致使一些农机管理工作比较容易受到监管难度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相关监管机构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农机监管工作比较容易受到安全监管机制的不良影响。还有些农机监管领域在人员配备方面的质量较差,致使一些管理机构由于人员有限,难以获得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一些农业机械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由于合作机制的匮乏,只能按照安全宣传的方式进行监管制度的设计。所以,对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合作机制的设计研究,是很多农机安全管理团队重视的问题。

1.2 农机安全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一些农机监理团队在进行相关技术选择的过程中,对一些技术应用的实际需要缺乏足够的关注,致使一些农机管理工作在技术应用方面无法很好的与农机监理工作实现良好的对接,降低了一些农机管理工作的质量[2]。还有些领域由于相关技术的应用限制经常需要通过一些安全监理的制度设计进行相关技术的补充,造成一些管理技术过于复杂,降低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另外,一些现行的技术虽然能够保证农机的使用质量,却对农机的辅设施关注度较低,造成安全管理技术虽然能够对农机的管理工作进行使用性能的控制,却不能完整的保证农机应用的全过程顺利。

1.3 农机监理信息化建设等级较低

目前,一些农机监理机构在监理技术的设计方面,对农机建立技术领域的信息化机制构建不够重视,致使一些农机管理工作不能按照全国联网的模式进行良好的运作[3]。还有些农机监理工作虽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了信息化网络的构建,却无法保证适应农机的建设需要,使得一些农机虽然能够以联网的形式进行处理,却无法保证适应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使得农机使用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另外,一些农机管理领域并没有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同农机生产工作实现对接,使得一些农业机械的生产活动不能按照联网运行的需要进行处置,造成农机安全监管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 提升农机监理工作质量的主要策略

2.1 科学控制农机监理数量

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关注,在保证农业生产工作持续进行的情况下,将农机设备进行有效的数量控制,使农机的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管理资源和管理主体的良好对接[4]。此外,要从制度的规范性设计方面入手,对农机的监理工作进行良好的设计处置,使后续的监理工作可以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有效的推进,以便监理工作的推进过程可以有效的按照农业机械的具体管理需求进行研究,使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可以结合相关制度的特点进行管理效率的提高。

2.2 增强农机管理技术同农机管理现实的连接性

要对农机管理技术的运行模式实施高质量的分析研究,并对相关技术的选择方式进行高效的处理,使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各项技术具备足够关注度的情况下实施运作。另外,要结合现阶段的农机监理工作模式情况,对农机的监理机制实施科学的研究分析,以便全部的监理工作都可以结合监理质量的特点进行处置,使监理工作的各项技术都能得到制度性完善。要使农机监理的各项技术可以适应农业机械的生产要求,并对机械当中的各类辅设备进行质量管理,以便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在推进的过程中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体质量。

2.3 提升农机监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

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农机监理领域的重要技术,并对农机监理领域的技术引进制度进行调整,使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完整的使用于农机监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另外,要按照现有的农机网络模式,对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任务进行有效的设计处理,以便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农机监理工作的质量。

3 结论

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工作,而提升农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农机使用质量,因此,对农机生产领域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提升农机生产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国际.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水平[J].中国农机监理,2015(8):33-34.

[2]刘国际.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水平[J]. 中国农机监理,2015(9):29-30.

规范化建设范文第3篇

第一层次:办学硬件条件的标准化建设

该层次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比如:目前,北京市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确保所有学校都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2006年),计划在5年之内,逐步按办学标准为各学校配备硬件。各个学校要对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申报硬件建设的项目。

第二层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化建设

该层次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使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

首先,学校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在制度建设中,可参照以下3个标准:一是“有没有”。即学校是否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如果没有某项制度,就需要研究、制定该项制度。制度制定的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尊重教职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制度的制定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是“用不用”。学校应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审视,废弃那些已经不使用的规章制度。三是“好不好”。学校要对使用的规章制度进行研究,对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带来副作用的大小、是否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等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制度。

其次,学校要对学生、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如制定学生规范、员工规范(如图书管理员规范、门卫规范等)、教师规范、干部规范等。这些规范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

办学硬件条件的标准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化建设这两个层次是规范化的初级阶段,解决的是新建校或不合格学校向合格学校发展的问题。

第三层次: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学校要集中优势力量,找准、建设特色项目。这比较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学校应在分析自身相对的竞争优势、周边学校的特色、市场需求、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特色生长点,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培育生长点,使之成长为学校特色项目。

在该层次的建设上,学校要处理好“合格”与“特色”的关系:“合格”是办学的基本要求,“特色”是办学的个性化要求。“特色”是以“合格”为基础的,学校应避免因片面强调创建特色项目而淡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的学校在特色项目建设中,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建设特色项目的规定,掌握相同的技能,几乎使学校变成了某种技巧的“专业培训学校”。这样做,恰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第四层次:学校特色建设

已有特色项目的学校可以考虑借规范化建设之机,进行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特色与学校项目特色都具有独特性的特征,但学校特色是整体的、面上的特色,而项目特色是部分的、点上的特色。与学校特色项目相比,学校特色具有以下两大特征:一是活动时空的广泛性。学校在进行特色建设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广泛的延伸性。例如:上海市南洋中学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在“科技论坛”活动还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甚至在学生家庭中都渗透科技教育,使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是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有特长的教师为骨干,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特色活动。例如:南洋中学组织了29个科技兴趣小组,每班有1/3以上的学生参加,同时开设29种31项科技讲座和活动课,以班为单位全员参加,使科技教育的覆盖面超过100%。

从学校特色项目建设转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延展式,即把原有特色项目由点向面扩张,变成学校整体特色。例如:某校原有外语特色项目(比如有英语特长班),可以把英语特色从仅限于实验班扩大到全校,从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设置、双语教学、学校活动策划、学校环境设计等方面整体凸显外语特色。这样,学校就从外语特色项目发展为外语特色学校了。二是另起炉灶式,即整体设计一个不同于学校特色项目的新的学校特色,从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整体设计一个个性化学校。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这两个层次是学校规范化建设的中级个性化阶段,它们所解决的是学校由规范向特色发展的问题。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规范与特色的关系。

第五层次:学校品牌建设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规范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即品牌化阶段。学校特色建设较突出的学校可以借助小学规范化建设之机,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已经拥有品牌的学校要进行品牌维护,力争使学校品牌变得更为强大。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为公、众所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学校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有机统一。学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呢?

首先,学校要进行品牌定位。学校品牌定位,指确定本校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以此使社会公众能够理解和正确识别本校有别于他校的特征。学校品牌定位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程度(档次)定位、特色定位等。学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品牌定位的策略(如特色定位策略、空当定位策略、首席定位策略、高级俱乐部定位策略等)确定品牌的具体定位,

其次,学校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学校可以借鉴企业识别系统的思想,对学校品牌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与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目前,一些学校的理念系统存在的问题较突出,雷同现象、混乱现象严重。在提炼理念系统时,学校要理清4个问题“我是谁”(即品牌定位)、“我要做什么”(即发展愿景、目标)、“我要怎么做”(即办学理念、发展思路、经营策略等)、“我为什么这样做”(即核心价值观)。

最后,学校要确立品牌塑造的策略,策划有效措施,培育学校品牌。在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学校应采取不同的品牌塑造策略,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如在品牌成长期,学校一般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内涵发展策略、点面结合策略、整合传播策略来塑造品牌,并设计与上述策略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例如:根据整合传播策略可以采取的具体宣传形式主要有媒体宣传、活动宣传、人际宣传。在每一种宣传形式下又有几种具体的措施,如人际宣传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家长开放日、接待参观等措施。

规范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苗圃;产业化;规范化;建设

1.林业苗圃的设施建设

我国苗圃设施陈旧、简陋,这是现有全国苗圃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设了有代表性的苗木示范基地,建设了数量不多的温室和大棚,但总体上与农业、花草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基层苗圃绝大部分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就以经济较发达的北京地区来看,设施陈旧、简陋也是普遍存在。一些苗圃仍沿袭大水漫灌、经验育苗的做法,对于圃地营养诊断、苗木配方施肥、全光照喷雾育苗等较为先进的设施还相当少。从源头上加强苗圃先进设施建设和苗圃的硬件配备,以先进的装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提高苗圃科学化程度是现代化育苗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苗圃急需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

(1)从速对我国苗圃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调减或重组低生产水平、缺乏设施的苗圃,建立规模面积和设施基础好的苗圃。取消面积过小,缺乏基础设施的苗圃。据目前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国营苗圃2300余个,4000余个国营林场和森工系统的苗圃,5000多个集体育苗单位和万户个体苗圃,就北京市统计,约有3488个苗木生产点。一些苗圃地面积仅1亩左右,面积超千亩以上的苗圃甚少。集体、个体及面积小的苗圃基本处于原始生产状态,设施陈旧、简陋,处于低水平传统小农经营状态。据2000年全国抽查4个省,17个树种的48苗木,仅60%合格,有的地区个别树种全部不合格。从长远来看,需单独建成中心苗圃,形成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林木培育基地。

(2)加大现代苗圃设施建设力度。苗圃设施建设是林业工程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在各级林业部门统一规划下进行,获得人、财、物诸方面的支持,并作为林业建设的行政措施,才有可能顺利发展。但从有关情况反映,林业苗圃设施建设远离上述要求,林业工程规划有关对现代化苗圃建设的要求,与对工程技术要求相比,悬殊甚大,诸如投资不明确,规模无定格等问题十分突出。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严重制约林业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2.林业苗圃的科技支撑

提高苗圃科技支撑是苗圃发展的根本。我的实践体会,苗圃从业人员对培育的苗木不仅要较好地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而且必须了解对土壤、水分、光热条件的要求以及土壤理化结构、酸碱度比例。同时根据苗木不同生长期需要水、肥、光照条件进行科学调配,达到满足苗木生长的最适状态。并辅以移植、疏苗等管理措施,促进苗木的生长。这是当前我国苗圃最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目前,从国营大型苗圃到中型和个体经营的苗圃,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灌溉不科学、管理粗放等缺乏科学规范要求的操作,致使许多苗木在圃地生长时间过长,出圃苗木中形质指标达不到要求,合格苗仅占总苗木的左右,三类苗占半数以上。苗圃低水平生产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家林业建设的速度。依靠科技,用先进技术武装苗圃,同时苗圃要实行苗木生产指标体系,科学地测定苗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实现苗木标准化、规格化目标。

3.林业苗圃的人员素质提高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苗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需要有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而且还要有苗木生理、林木育种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从目前我国苗圃人员现状来看,许多苗圃参加操作人员绝大部分是招收的临时工,既没经过相关技术培训,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对林木种苗知道得更少,只是完成劳动任务。我曾遇见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在一次苗圃除草时,发现除掉的竟是小苗而不是杂草,幸亏纠正及时,才免得大损失。问其何故,他们说分不清苗与草的区别。还有播种小粒种子时,复土过厚,苗芽拱不出土就全部死亡。据调查一些较大型的苗圃,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处于无专业技术人员状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和个体苗圃尤盛,其目标是育苗卖钱,获得经济利益。而多数国营苗圃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危困,原有位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改行或调走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绝大部分较大的国营林场或苗圃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些个体苗木经营者或苗贩子,到处弄种贩苗,假苗、次苗充斥市场。前几年出现的杨树苗混乱现象,代价是惨重的。据年国家林业局统计资料,集体、个体苗圃生产的苗木占绿化造林苗木的七成左右,国有苗圃产苗仅占总产苗量的三成。全国苗圃处于分散小规模状态,科技对苗圃生产经营贡献率很低,这于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任务与要求极不相称。

4.林业苗圃的产业化、规范化建设

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生产是现代苗圃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实行苗木订单培育,苗木规格标准化、指标化是当代苗圃生产的重要特征。当今我国苗圃经营水平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尤其在大面积人工林建设、全国城镇绿化规模与速度加快的新形势下,苗圃能否产业化生产大批量种苗,满足绿化造林需要,能否迅速培育出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苗木满足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已上升为实现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课题。当前,从大型国有、集体苗圃到个体专业育苗户,看市场育苗,围着市场转,什么苗木经济效益高,就育什么苗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这种无序生产,盲目育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林业生产力的浪费。近年来,国家对种苗生产与经营已制订了有关规范条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须从苗圃规范体系着手,把握源头方可治流。要逐步建立现代化苗圃调控体系,整合与整治苗圃生产经营,纳人规模、规范运行轨道。适销对路的苗木品种和高质量的苗木是造林成功的首要环节。当务之急,要强化苗圃系统管理,把苗圃育苗与绿化造林用苗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苗圃育苗质量与绿化造林效果的统一。这就要求苗圃规模、集约、科学三位一体,使我国苗圃摆脱低水平重复状态。建立区域性高标准苗圃,或林木育苗基地,规模化生产,以先进的育苗设备与技术,取代分散、小面积原始经营的苗圃。多年来,一直强调良种壮苗的培育和生产,这是个大概念,用现代的观点看,要确定苗木质量的指标化和标准化,在要求苗的高、粗、根系等数量化的同时,对苗木耐土壤盐碱度、抗病虫害能力应有科学测定指标,具体确切表明苗木的形质状态。

5.林业苗圃种植材料创新

(1)创新种植材料。据各地苗木生产资料反映,种苗单一、抗性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育苗寥寥无几。因此,创新种植材料、开发多树种育苗已成为我国发展林业、建设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2)特形、异形和异色种植材料的培育。现代城市建设以建筑、绿化配套为工程标准,为苗圃发展大量特形、异形和异色等多种种植材料提供机遇。许多城市选用园形、垂枝形和方形绿化材料取得了良好视觉景观不少城市启用色相树种,四季有景色,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有利用不同树种嫁接花色艳丽的灌木,提高空间视觉效果,成为城市园林一景。

【参考文献】

[1]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科技与生活,2010,(23).

规范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院药房;窗口;服务质量;规范化建设

药房在医院运行机制中, 处于重要地位, 是一个功能性窗口。目前, 医院药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以往药学服务主要是保证药品供应, 现在逐渐转向技术服务。所以, 规范化建设医院药房窗口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根据医院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建设, 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强医院药房布局与配套设施建设

在药房建设中, 合理布局和配置设施, 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利于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会给就诊患者留下舒心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疏缓患者身心, 树立治疗自信心。目前, 在人们的观念中, 消费只是一种感觉, 特别是在服务类行业中。在这样的观念下, 医院改造药房时应以此为参考, 切实做好药房改造工作, 以提高医院药房形象。具体改造措施主要包括:①在药房窗口设计中, 安装全透明式玻璃窗, 并在每一个窗口中设置对讲机, 促进药房工作人员与就诊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②在药房室内设置全不锈钢药柜与配药台, 使药房变得宽敞、明亮、整洁, 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③在药房窗口下设置药展示柜, 增加就诊人员基本药物知识, 使患者消费明朗化, 安心进行治疗, 拉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关系, 有效减少医患纠纷。

2 设立咨询窗口以提高药学服务主动性

2. 1 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医院药学服务中, 具体体现包括:①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 向其提供有关药物方面的咨询, 并向患者讲解遵照规定采用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 加强患者服药自觉性,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②药师应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向其介绍用药时间、剂量、方法等, 特别是特殊用药人群, 如老人、小孩、孕妇等, 以免造成用药不良后果。③药师应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与相关药物配伍禁忌, 对可能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 疏缓患者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 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避免因不合理饮食, 降低药物疗效或发生相克作用[1]。④药物的鉴别、保管非常重要, 有助于保证和维持药效, 所以药师教导患者鉴别、保管药物, 并向其宣传药物科普知识, 加强患者对药物的基本认识。

2. 2 加强药学服务主动性 药学工作人员向患者直接提供药物咨询服务,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该服务方式逐渐为医院管理者、药学工作人员及患者接受。药房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换位服务意识, 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使药事服务各收费项目明确化, 医院必须贯彻落实该政策, 同时积极探索窗口服务理念, 并在提高窗口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主动与患者交流, 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设立咨询窗口不仅提高药学服务主动性, 还便于患者了解用药知识, 保证药学服务的安全、优质。

3 提高药房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 1 强化药房窗口服务质量 作为服务窗口, 医院药房与患者频繁接触, 患者就诊后通常以药房为医疗行程结束的终点。所以, 强化药房窗口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让患者对医院留下美好印象。“窗口”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水平, 还能使患者通过药房工作人员的服务, 提高治疗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度, 进而提高医院声誉、社会效益与服务形象。为提高药房窗口服务质量, 应做好以下工作:①积极开展文明服务活动, 采取措施提高药学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进而有效提高服务素质。②充分发挥窗口能动性, 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 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 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拓展服务内容。③药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 合理正确的调配处方,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处方调配好后应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同时向其讲解用药注意事项。

3. 2 保证药品质量 在医院药房中, 药物数量和品名多, 而且种类杂, 若出现药物质量问题, 不仅给药房窗口造成严重影响, 还会使患者对药房服务失去信心。所以, 医院药房中的药师必须严格保证药物质量, 并以此为原则, 避免出现药物质量问题。医院药房应在相关机构监督下, 如药事管理委员会等, 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 并严格贯彻落实, 有效杜绝假、劣药物的出现。对于药房中的药物, 应合理改善摆放布局, 同时以“先进先发”、“先产先发”为原则, 对药物进行调剂使用, 在药物调剂过程中应做好“四查十对”工作[3]。对于物, 应制定和执行“五专”管理制度, 并提高对处方的有效管理, 以保证药物质量, 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3. 3 抓好药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药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以使药房工作顺利开展, 患者也会对医院有良好的印象, 进而促使医院向前发展, 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措施主要有:①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师专业素质进行培训, 通过开展医学、药学专题讲座, 不仅可以增加专业知识, 还能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最新药学进展了解,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②药师必须具有事业责任心, 并以患者为中心, 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 进而提高思想素质,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③药师只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才能强化换位服务意识, 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3. 4 采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 社会大多数领域逐渐应用这些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交换、存储, 并能保证信息的快速、科学、准确。在医院药房中采用计算机, 可以使管理网络化, 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目的。此外,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药物误收、错发等现象, 使药物管理科学化。为提高医院药房管理水平, 必须优化计算机系统性能, 以保证信息的科学准确, 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维护患者利益的目的。药房工作环境的现代化, 可以通过采用先进计算机软件实现, 如语音系统, 该系统的采用有效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 是保证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

总之, 药房是体现医院医疗素质和服务水平的窗口, 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环境下, 为适应医院管理发展要求, 必须建设良好的药房窗口环境和服务水平。医院建设规范化药房窗口, 可以提高药房服务水平和医院服务形象, 是顺应时展的有效途径。所以, 为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医院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 此外药房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与服务水平的加强, 有利于实现药房窗口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朱英, 席孝萍. 医院药房窗口的人性化服务之浅谈.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