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1篇

我今年61岁,患糖尿病近3年。想咨询: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有什么区别?糖化血清蛋白能代替糖化血红蛋白吗? 山东 某患者

[专家回复]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两者对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均有参考价值,两者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近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无条件查糖化血红蛋白者,也可查糖化血清蛋白。但国际及国内规定均以糖化血红蛋白为准。

计算总热量时用标准体重还是实际体重?

请问:我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5公斤,在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时是按标准体重还是按实际体重计算?

昆明李女士

[专家回复]李女士,您所提问题也是许多患者朋友常问的问题。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将体重调整到标准范围,这样血糖才容易降到正常并保持平稳。因此,只有按标准体重来计算自己的每日饮食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且长期应用,才能减少或增加以往不科学的热能用量,从而纠正超重、肥胖或消瘦,控制血糖。因此,无论实际体重是超过标准体重还是低于标准体重,均应按相应的标准体重计算。

怎样才能达到“强化治疗”?

我于1986年患糖尿病,诊断为2型。1988年因胰岛功能严重丧失(当时C肽仅为0.1),由服降糖药改为注射胰岛素,每天早、晚餐前各注射“诺和灵30R”20单位、10单位,同时每三餐后服二甲双胍各一粒。至今已有7个年头。但有时仍出现血糖偏高或偏低情况,并出现血压偏高现象(血压原为140/70毫米汞柱,现为160/85毫米汞柱)。请问:现在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 江苏 杨国杰

[专家回复]所谓“强化治疗”是指严格控制血糖到接近正常水平。为此,应该一天测7次血糖,即三餐前后及睡前。您说“血糖偏高或偏低”,不知究竟偏多少?建议您每周测几天血糖(每天7次),据此调整用药剂量,使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这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依您现在的血压情况,应该用降压药,在医师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为宜。

6种药同服是否会影响药效?

我1996年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从1997年到2003年一直服用拜唐苹50毫克,早、中、晚各1片;格华止850毫克,早、中、晚各1片,血糖控制较满意,血压、血脂均正常。2002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003年开始注射胰岛素优泌林30/70,早饭前9个单位,晚饭前8个单位,经常出现低血糖。2004年8月停用胰岛素,继续改服拜唐苹50毫克早、中、晚各1片,格华止850毫克早、中、晚各1片,空腹血糖6.0~7.0毫摩尔/升左右,餐后2小时8~9毫摩尔/升左右,糖化血红蛋白5%。为防止周围神经病变加重,遵医嘱同时服用弥可保500微克早、中、晚各1片,怡开120个单位早、中、晚各1片,灯盏花素早、中、晚各2片,益脉康早、中、晚各2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早、中、晚各2片。请问:降糖药拜唐苹、格华止继续服用行不行?弥可保、怡开、灯盏花素、益脉康、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这6种药同时服用药量是否太大?药的功效是否会相互影响?有没有调整的必要? 河南 王善斌

[专家回复]如您用拜唐苹和格华止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5%(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为<6.5%),则可继续依此方案控制血糖。您所用的格华止每片850毫克,是较大的一种,因此,减一片也是可以的。弥可保、怡开及维生素同服是可以的,这几种药不会相互影响。至于灯盏素及益脉康,由于不清楚其成分,不好下结论。建议您对开这些药处方的医师说明情况,请他掌握剂量。

降压药能否减量?

两年前我血压为150/80毫米汞柱,服用洛汀新(每天一粒)后,今年5月血压降至110~130/65毫米汞柱。请问:如何减少洛汀新的用量?能不能停药? 沈阳丁先生

[专家回复]目前您的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建议不要调整药物用量,更不可随意停药,以免引起血压反弹。如要减量也是逐步减一个小剂量(如半片),再密切观察血压改变,如有上升,仍应恢复原剂量。

哪种药物可降压保肾?

我患糖尿病10年了,出现高血压、尿蛋白、视网膜病变Ⅲ期、神经病变和下肢水肿等并发症。使用诺和灵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用哪种药物可降压保肾,改善视网膜、神经病变和下肢水肿?山西朱毅堂

[专家回复] 其实早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可以预防这些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糖尿病肾病用药。两者均可降低高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损害进展。关于糖尿病肾病用药,在上期(2005年第4期)上海复旦大学的林善锬教授有系统讲述,可供参考。改善神经病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怡开、弥可保等。关于眼底视网膜病变,建议到眼科就诊,请专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是否适于激光处理。

胰岛素治疗能用这种组合吗?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能否应用诺和灵R三餐前30分钟和诺和锐30睡前加餐前皮下注射这种组合?

网友 tangda

[专家回复]这种组合方案不可取。建议:三餐前30分钟用诺和灵R,或改为诺和锐30餐前即刻应用,睡前不必再用药。用量可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诺和锐作用时间比诺和灵快, 因而注射时间不同。

早餐前注射胰岛素多为什么血糖反而高?

我今年65岁,1989年发现糖尿病,1999年使用诺和灵30R治疗至今。目前每日注射28个单位,早餐前16个单位,晚餐前12个单位。血糖为:早餐后2小时12.7毫摩尔/升,午餐后2小时9.9毫摩尔/升,晚餐后2小时5.9毫摩尔/升。请教专科医生后,将胰岛素调整为早16个单位,晚11个单位,三天后血糖为:早餐后2小时11.3毫摩尔/升,午餐后2小时8.1毫摩尔/升,晚餐后2小时7.7毫摩尔/升。请问:早餐前注射胰岛素多为什么血糖反而高,午餐不注射胰岛素血糖反而低呢?山西王克义

[专家回复]首先要说明的是您午餐后血糖并不低。血糖控制理想的标准应为:空腹血糖应为4.4~6.1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应为4.4~8.0毫摩尔/升。您目前每日注射胰岛素总量并不算高。根据您目前餐后血糖情况,建议将早餐前胰岛素用量调整为18~20单位(早餐前胰岛素用来调节餐后血糖),晚餐前可维持原量,待检查空腹血糖情况后再做相应调整(晚餐前胰岛素用来调节空腹血糖)。30R指有30%是短效,70%是中效,所以午餐后血糖降低是中效胰岛素在起作用。因此应调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能否停用胰岛素?

我是2004年2月确诊为糖尿病的,开始服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秦苏),服用的第一、二个月效果较好,血糖正常,无尿糖,“三多一少”症状大为好转。三个月后,血糖反常,药物作用减轻,改服双胍类药物,服用几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血糖升高到23毫摩尔/升,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胰岛素治疗。现已一年了,开始每天注射诺和灵30R胰岛素11个单位,早上7个单位,晚上4个单位,此后用量逐渐增大,现每天注射25个单位才能控制血糖,而且血糖波动很大。问:我这种情况能否改用服药或者减用(停用)注射胰岛素?重庆李辉雁

[专家回复]不知来信中所说“血糖波动很大”,究竟是多少?建议您参考本期几篇有关胰岛素的文章,调整胰岛素的品种和用量,使血糖波动减少。此种情况下,已经“波动很大”,再停用胰岛素,显然对身体不利。但可同时加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等,并请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注射胰岛素两年后再改为口服药可以吗?

我患2型糖尿病9年,以前服瑞易宁1片/天加餐后散步,餐后血糖保持在8毫摩尔/升以下,空腹5毫摩尔/升左右。2003年改用胰岛素(诺和灵30R),餐后血糖早8毫摩尔/升、晚5毫摩尔/升,中午有时偏高(10毫摩尔/升左右)。我觉得每天注射胰岛素有些麻烦,在医生同意下准备改用口服药,必要时再注射胰岛素。

请问:(1)这样间隔2年的不断互换对治疗有好处吗?停过一个阶段再用同样的药,效果会变差吗?(2)我身材偏瘦,服用哪类药副作用小些?(3)格列美脲与瑞易宁各方面效果相同,为什么说是第三代的药?它是不经过肾脏由肠胃直接排出的吗?某患者

[专家回复]

(1)注射胰岛素两年再换口服降糖药,效果一般不会变差。只要您原来用药有效,现在也是有效的,但不保证今后也一定有效。因为磺脲类药物有继发性失效的问题,这与胰岛功能的逐步衰竭有关。可能以后您需要的药量会逐渐增加或联合其他药物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 总之要“走着看”,要具体患者具体对待, 逐步调整用药。

(2)对于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还是适用的,副作用一般都不多。目前还有非磺脲类的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直接通过肝胆途径代谢,对肾脏无副作用。

(3)这两药都是经肾排出的。“瑞易宁”的化学成分是格列吡嗪,只是它采用控释片技术。80%通过肾脏排泄,20%经肝胆途径代谢。而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其磺脲类的受体与传统的磺脲类不同,不是SUR 1而是选择性与分子量65×106的SUR X结合。不同的药物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反应的动力学也不一致。另外,格列美脲还有胰外降糖作用,如可不依赖胰岛素作用改善葡萄糖的转运系统,40%通过肾脏排泄,60%通过肝脏途径排泄。这种双途径排泄对肾脏的影响小。

注射胰岛素后洗热水澡会使药失效吗?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2篇

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来说,室内质控、室间质评都是取得稳定结果的前提、日常维护是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的必要措施;我们要认识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项目、方法学的局限性,了解其影响因素,才能在日常检测中时刻把握住检测结果的质量。

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中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值的假性升高或降低,这不仅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有关,也与患者状况和标本处理方式等有关。因此,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增强责任心,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因素,把检测误差减少到最小。下面笔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一下。

1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

1.1抗凝剂的种类 临床上以EDTA-K2作为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标准用管。肝素锂抗凝的全血使检测结果略有偏高。

1.2标本储存条件 若全血标本不能及时测定,应需将标本于 4℃~8℃保存并最好在7 d内进行测定。此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变异率

2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1贫血患者,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均可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等。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标本因其红细胞寿命缩短使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会"降低",这将取决于溶血的程度。镰刀红细胞症和脾切除后患者的标本因其红细胞生存时间较长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可能会"过高"。

2.2部分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并不能完全反应急速增高的血糖水平。

2.3饮食和药物,如抗氧化剂(VC和VE)能抑制血红蛋白(Hb)的糖基化,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偏低,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轻微升高等。

2.4某些血红蛋白亚型,如HbS、HbC、HbF和HbE等血红蛋白病的存在,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

2.5高原地区居民,由于慢性缺氧造成血红蛋白(Hb)量的改变,继而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基础水平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2.6年龄和种族 因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略有增高,所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也与年龄呈正相关,有研究认为,30岁后,年龄每增长10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会增长0.1%;白种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较其他种族都低。

3方法学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电荷差异 如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电泳方法等。离子交换HPLC法(如D10)具有检测通量高、准确度高、重复性良好的优点,但易受血红蛋白变异体(HbG,HbH,Hb Wayne)的影响 ,对这些异常血红蛋白的确定需要使用另外的检测方法。而亲和层析法特异性强,不受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亲和层析的测定结果偏低,尤其当 HbF>20%时,可导致HbA1c值下降1%,甚至更多,可能与HbF的糖发化速率较HbA更慢有关。

3.2结构差异 如亲和层析色谱法、免疫化学方法以及酶法等。酶法反应灵敏、特异,可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来检测,不需昂贵的仪器。其与常规离子交换HPLC法和免疫法有很好的相关性。但酶法虽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其在标本处理上却相当繁琐,要吸取下层红细胞进行溶血处理,手工操作既不能批量进行,又相当缓慢;溶血液中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生化仪的沾染不易被清除,易造成对后续其它项目检测的干扰。仪器生产商不建议在生化仪上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免疫比浊法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批量检测,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易受高浓度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红素的干扰,以及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3.3 POCT 如亲和层析或免疫比浊等方法。目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已被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推荐为参考方法。美国临床化学协会、GHb标准化分会和IFCC HbA1C标准化工作组建议,以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研究中所"指定的方法"--HPLC方法作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金标准。

采用ADA 推荐的以DCCT研究中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金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直以来其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减少了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差异,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可比性,这更有助于糖尿病诊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由于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检测原理的不同以及各种仪器的分离能力高低的不同,导致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患者平均血糖浓度的准确性。2011年10月由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的《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中使实验室检测规范化有"法"可依,这将对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默宇,石立.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因素[J].医学研究生报,2013,9(26):1004-1006.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1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人。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2~75岁,平均48.5岁。糖尿病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Ⅰ型5例,Ⅱ型45例,年龄33~77岁,平均55.5岁,病程5个月~15年,合并肾脏、神经、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者29例,占58%,其中伴有慢性并发症(主要为肾病、视网膜、神经等病变)者22例,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各种感染者)7例。

1.2 标本采集:糖尿病组50例及对照组20例,均抽取晨间空腹血5ml,2ml加入EDTA-K2抗凝管,用于(HbA1C)测定,3ml加入试管,尽快离心分离血清,用于空腹血糖(FBG)测定。

1.3 仪器与试剂:HbA1C和FBG,仪器均为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产,正常参考值HBILC为4%~6%,FBG正常参考值为3.6~6.1mmol/L。

1.4 统计学处理:各次测定值均采用(X±S)表示。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50例糖尿病患者的HbA1C,FBG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正常对照组20例HbA1C,FBG测定结果,见表2。

2.2 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糖尿病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29例,无并发症者21例。他们的HbA1C,FBG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A发生糖化作用的产物,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反之亦然。由于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成正相关,而且HbA1C相当稳定,不易分解,能很好的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同时,HbA1C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0.1%~0.2%),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HbA1C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HbA1C的下降。所以,HbA1C是糖尿病监测的重要标准。

HbA1C水映的血糖的控制情况:HbA1C值在4%~6%之间,说明血糖控制正常。HbA1C值在6%~7%之间,说明血糖控制比较理想。HbA1C值在7%~8%之间,说明血糖控制一般。HbA1C值在8%~9%之间,说明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HbA1C值>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常伴有血糖升高而糖尿病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已形成共识[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临床作用。笔者意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鉴别急性脑梗死为应急性血糖升高,还是本身并发糖尿病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5 月~2010 年9 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92 例,其中男56例,女40 例。年龄41~80 岁。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组42 例,急性脑梗死无糖尿病组50 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及MRI证实,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为首发。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 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两组均于发病24 h内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空腹血糖测定采用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试剂盒及各种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

1.2.2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空腹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P

表1 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组别n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

ACI无糖尿病组507.68±1.088.34±2.13

ACI伴糖尿病组425.27±1.028.52±2.29

P值P<0.05P>0.05

P值 P<0.05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2~3 倍[2] 。HBA1c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经过持续的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物,其含量取决于血糖浓度。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20 天,因此他能反应检测前血液中2~3 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持续的高血糖可以使血红蛋白发生糖基化,继而降低氧与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造成组织缺氧。而且长寿组织蛋白也发生非酶促糖基化,生成糖化终产物(AGEs)[3]。。大量研究表明[4] [5],体内AGEs蓄集与动脉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在血管壁沉积后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外基质,刺激胶原蛋白发生不可逆的交联导致基质增生,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启动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促进血栓形成。这是糖尿病容易并发脑梗死、冠心病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疾病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HBA1c持续升高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前2~3个月血糖控制差,已处于高血糖状态,发病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无氧酵解增加,而高血糖状态恰好增加了这种代谢底物的供给,之使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更加明显,导致神经细胞缺血、水肿、坏死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认为,临床上可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观察空腹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糖尿病性或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敏感、有效的临床检验指标。在急性脑梗塞的诊疗过程中,该指标的检测,应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4):134.

[2] 杨兵全,范振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干预政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3(2):69-71.

[3] 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应用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择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GSP及HbAlc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GSP及HbAlc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SP及HbAlc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GSP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HbAlc(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效果确切,且糖化血清蛋白的阳性预测值更高,对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and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 in the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120 normal pregnant women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GSP and HbAlc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GSP and HbAlc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bnormal rates of GSP and HbAl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GSP for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HbAlc in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p<0.05). ConclusionThe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and hemoglobin have exact effect in the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The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is higher in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Clinical value,Gestational diabetes,Glycosylated hemoglobin,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Gannan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28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糖耐量潜在性减退,孕期出现内分泌糖代谢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疾病,临床较为常见[1]。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血糖过高可导致胚胎异常发育甚至死亡,15%~30%孕妇出现流产[2]。妊娠期糖尿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出现感染、羊水过多、难产、酮症酸中毒等并况,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及质量[3]。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其诊治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探析GSP及HbAlc对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十分关键,故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妊娠期糖尿病120例检测GSP及HbAlc水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7.7±2.5)岁。入选标准:妊娠期空腹血糖(≥2次)达到5.8 mmol/L或以上;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各点血糖≥2项超过正常标准;空腹血糖≥5.8 mmol/L,50 g血糖筛查达到11.1 mmol/L或以上;上述三点符合任一项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4]。初产妇71例,经产妇49例;孕周23~35 w。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孕前均无糖尿病史,未服用任何已知可能干扰糖代谢的药物。同期入选正常妊娠孕妇120例为对照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孕周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方法采集标本:妊娠24~28 w内,所有孕妇晨起空腹进行静脉血采集,分别检测GSP及HbAlc;妊娠36~40 w内再次采集静脉血检测GSP及HbAlc。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应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检测;血红蛋白检测应用免疫凝集方法,比较两组的GSP及HbAlc检测指标。

1.3仪器与试剂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试剂(静融科技有限公司;CAS号:298-83-9),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康大泰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批号:3400714),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GSP及HbAlc检测指标的评估比较

观察组的GSP及HbAlc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SP、HbAlc异常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2.2GSP、HbAlc用于GDM诊断方法学指标的评估比较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GSP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HbAlc(p<0.05),见表3。

3讨论

有研究认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是胎盘分泌各种激素随孕周的增加而递增,对抗胰岛素[5-6]。胎盘产生蛋白溶解酶-胰岛素酶增多,胰岛素酶增多后,使胰岛素降解,使其丧失活性,因而正常妊娠出现GDM倾向。糖尿病会导致孕妇出现高氨基酸血症、高脂血症,使发生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的风险性增高;同时,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巨大儿出现增多、流产率升高,胎儿可出现宫内生长受限、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甚至出现畸形胎儿的出现[7]。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治已受到国内外医疗界学者的关注。因妊娠期糖尿病的复杂性病理过程,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糖尿病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为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尿糖定量等,但情绪、药物、饮食等因素对这些检测指标影响较大,检测指标具有瞬间性,波动性较大,检测机体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无法成为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绝对指标[8-9]。

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诊断,GSP及HbAlc为机体高血糖情况下血清中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出现非酶促糖化反应合成的产物。非酶促糖化反应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较强,二者寿命越长,其存在时间也越长,且情绪、药物、饮食等因素对二者影响较小。检测GSP及HbAlc指标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且还可用于监护围产期,预防糖尿病产妇死胎、畸形儿、巨大儿,监测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GSP及HbAlc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GSP(374.2±18.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13.4±11.3)μmol/L;观察组HbAlc(9.8±0.3)%显著高于对照组(5.5±0.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彭海维等[10]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GSP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HbAlc(p<0.05),原因是HbAlc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中的血糖平均水平,而GSP的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3 w的血糖水平,对血糖的变化较HbAlc灵敏,能够更好地反映近期内血糖的漂移变化。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效果确切,且糖化血清蛋白的阳性预测值更高,对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索艳,李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210-213.

[2]刘军锋,孔美娟,贾克刚,等.糖基化血红蛋白不同组分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天津医药,2013(10):971-974.

[3]张健,杨青,张进安,等.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4):512-514.

[4]彭湘杭,蔡德鸿,杨锐,等.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81-385.

[5]沈峰,王博文,尤华智,等.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6):17-19.

[6]陈璐,孙伯欣.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56-4857.

[7]宋鹤兰,张东枚,陈海珍,等.妊娠期糖尿病血浆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现代医院,2011,11(7):17-20.

[8]马金力,朱成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562-564.

相关期刊更多

酿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酿造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商业联合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