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泰山的古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泰山的古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第1篇

与古诗有关的作文(1)

古诗,是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如果把文化当作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古诗就是这个大花园里珍贵而独特的一朵美丽的花朵。

在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开始一字一句地教我读诗、背诗,比如:《春晓》、《梅花》等。

父母带我外出游玩时也用诗句给我讲解一些景物。记得有一次,我来到泰山,站在山顶望着那些矮小的群山,看着脚下泰山的秀丽,想到了杜甫的这首《望岳》中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不就是描写这时候的泰山吗?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学了许许多多的古诗,也明白了它们所蕴含的奥秘。

古诗犹如一个摇篮,在它的呵护下,我逐渐成长。

记得有一次,那时,我刚刚开始学习滑旱冰,常因为不熟练而摔倒了无数次,就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听到了旁边一个小朋友正在背诵的古诗:“宝剑风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想要学好某一件物品,是需要不断的努力的呀!而克服了困难,才能达到目的。于是我又站了起来,迈起步子,又滑了起来……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我成功了!

古诗的花朵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心田 ,而我们中华儿女们歌颂着古诗。

古诗同我一起长大,它净化我的心田,培养我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伙伴,是永驶不停的智慧帆船。

古诗鼓舞着人们,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品质。我们在古诗的长河中汲取知识,汲取营养,就像泥土对植物的滋养一样。

现在,古诗已成为人们必须要学习的知识,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呼喊:古诗伴我成长!

与古诗有关的作文(2)

翻开一本古朴馨香的历史书册,承现在眼前的是每一位历史名人的风采;这些都会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充实,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魅力,让我们如痴如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明月载着对朋友的思念,随着风到夜郎西。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他对朋友的思念是让人佩服,但他所创作的三千多首诗,更是让人无可言喻。“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自懂事起学的李白是第一首诗。当时,愚蠢的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想起,真是把这首诗给玷污了。我愿与你同行,我敬佩的“诗仙”李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千多年前,一位着名文学家,思想家诞生了,他所写的这句诗主要表示了像那种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的后果。他以诚信为主,教了一共有二千多名弟子。在二千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使我们奋发向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经成为流古至今的名句,他受人崇慕。博学多才的孔老夫子,我愿与你同行。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诗,真是让人仰慕,嫉妒。他把西湖描写的惟妙惟肖,让人迫不及待想到西湖去看一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有着广阔,坦然,乐观的心扉,虽然被贬,但他不像柳宗元那样伤感,惆怅。苏轼,我愿与你同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不光是表面意思,更加的表达了很深的含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对儿子的思念。都凝聚在这件衣服上。陆游写的诗让人感动。我愿与你同行。

我愿与你们同行,共同学习。用智慧的双手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与古诗有关的作文(3)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古诗文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悟蕴含在古诗文中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达到预期的情感教育的功效。

一、让学生在吟咏中体验情感

古典诗词大多有规范的声韵格律,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都会考虑声音的因素,既要用文本自身的意义去表情达意,同时还要通过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让诗词收取音乐之功效。这主要体现在诗词的韵脚回环、音节组合、平仄相重相间,还有双声叠韵等,这些都决定着诗词的声韵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诗词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文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望岳》,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多数是由五言句或七言句组成的,有时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古体诗对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在用韵方面也比较自由。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有时会根据表意的需要而做特殊处理。《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诵读教学的步骤进行:1.先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并把握好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跟读,要求全体学生跟读配乐诗朗诵。3.点读,即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给出点评。4.教师泛读,学生轻声吟诵。这样,通过有韵律的读,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情感

在阅读古诗文时,没有直观的形象,只能发挥想象的作用,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诗文中的情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可以先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用心去想象诗歌的诗情画意。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根据诗题,从 “望”字入手展开想象,细心揣摩、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泰山,初见时的惊喜与仰慕转化为对泰山之高的赞美;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是近望泰山,展现的是泰山的高大与神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在凝视泰山,但见云朵围绕泰山,有时高有时低,鸟在其间飞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诗人在精神上登上了泰山顶峰,俯瞰万山。再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发现桃源的美。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然后进一步提出要求:桃源风景是美不胜收的,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画面,那么,你们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句式:这里的________美,你看(听)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如果发现学生对词句理解不正确要引导他们自行改正,对描述过程中出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地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通过小结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家的描绘中,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画面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了,是呀,桃源多么美丽呀,它不仅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还有那种独特的静谧祥和与淳朴民风。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与我一样,对桃源充满了感情。其实,只要你我他,我们共同努力,也可以用双手建设出一个这样的桃源。我期待着!

三、让学生在陶醉中感悟情感

学生通过对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的体验,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感悟与理解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处,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并陶醉其中。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关注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要有效利用古诗文的有利素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课本上有关爱情题材的古诗文,就可以充分的为我所用,要让学生在对古诗文中高尚情感的陶醉过程中体会到人性美,并引导他们来思考爱情,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就会科学地面对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等的问题了。如,在教授《次北固山下》时,可以先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背景性信息:古时,交通很不发达,常年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久不能回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静夜诗》、《泊船瓜州》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 flash 动画《静夜思》,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加深。之后提问:“前面的三句都是写景的,各有其鲜明的特色,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再去理解《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贺义廉《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学与管理》,2012,12。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第3篇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

喜欢的一首古诗作文二: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和古诗便结了缘。从“床前明月光”到“我歌月徘徊”;从“春山暖日和风”到“春江潮水连海平”;从“山外青山楼外楼”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一首千古流芳的诗,攫住了我的目光,那就是——《望岳》。

《望岳》是一首充满“光环”的古诗。它的作者杜甫在青年时期壮志凌云,在山东一带游玩时站在泰山脚下慷慨激昂地吟诵出《望岳》,不仅赞美了泰山的秀丽风光,还表达出作者的雄心壮志与远大志向,以及对自己的期许。此后几千年,无一人能达到或超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句句铿锵,句句有力,将泰山的雄伟,泰山的青翠与泰山的壮丽描写得淋漓尽致。杜甫对泰山的赞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泰山的秀丽令人心旷神怡,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诗人再次在心里呐喊——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则会显得极为渺小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拥有自信与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这时,再看看所经历的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使我觉得自己仿佛充满了正能量与战斗力,可以成为一个“东方不败”!

一次数学考试,我考得不理想,心里很难过。这时,我想起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中便平静下来,将所有错题一一归类,分析了错题原因,将错题写到“错题本”里,重新开心起来,正是“难了不会,会了不难”嘛。

我爱古诗,爱《望岳》。

喜欢的一首古诗作文三:

诗,是一艘扁舟,带我们在用流不息的智慧海洋里穿行;诗,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仓库,里面有挖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永远有我们想要的知识。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赠汪伦》……有许多,许多,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春夜喜雨》。

这首诗是唐代名家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是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喜欢这首诗中所赞美的春雨,喜欢春雨过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春天的第一场雨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因为人们将在这个季节,这场春雨里,撒下能带来丰收的种子,而春雨可以滋润着它们茁长成长,这场春雨中蕴含着生命的希冀。春雨,不像夏天的雨大有一怒吞山河的威势,汹涌澎湃;不像秋天的雨愁愁绵绵,凄凄凉凉;不像冬天的雨夹着瑟瑟寒风,冰冷刺骨。

春雨,有着自己的一番独特的美,正如诗中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美是悄然的,就是在那夜深人静,万家熄灯灭火的时候,它飘洒下来了,夹着和风,夹着温柔,轻抚着大地,当人们早上醒来时,花朵们、小草们,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沾着那晶莹的雨露,朝气蓬勃。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思妇 哀怨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通过主人公与客观环境、景物的关系,以景喻人,以情入景,让读者融入到了思妇的哀怨当中,读之“四顾踌躇,百感交集”。

《古诗十九首》以自然环境、景物的明暗色调来体现诗歌中的意境。例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粟(《孟冬寒气至》)。

上述四句均以秋冬季节为环境背景,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凄凉惨淡的感觉。“浮云”、“白云”两句虽不是直接描绘思妇的诗句,但却给人一种压抑、灰冷的感觉。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中说:“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白日”指的是游子;“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但我认为,“浮云”、“白日”两句不仅仅是指在外的君子的坎坷,它还应该有另一层意思。从字面上解释,“日月欲明浮云盖之”(《笺注》)。明亮的白日代表思妇盼君早日归来的希望,但想到两人“各在天一涯”、“会面安可知”时,希望被忧愁的浮云遮蔽,发出一句“君子不顾反”的哀叹。同样一句诗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可见《古诗十九首》虽运用客观自然景物,但又不拘泥于客观之景,反而深发出了无限的物镜和情境。从游子的角度出发,或从思妇的角度出发都升华原本客观的景物。我们根据诗歌中确定的景物轮廓,却能体会出诗歌中不同的意境,并通过自我联想超越了原本诗歌具体意象,得出了更空灵的审美阐释。

又如,“秋”、“草萎”道出景物的悲凉,两者都是枯黄的颜色,让人联想到了“衰”字。秋天,万物渐渐枯萎犹如思妇在等待中渐渐老去。正如陆时雍所说:“情何婉委,语何凄兮!”诗中用秋天枯黄的景色更多的表现了思妇的凄凉苦闷,而不是意在表现陈祚明所说的诗的目的是末尾两句,即“意在忠厚”。末尾两句思妇的“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与《行行重行行》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样是由于思妇无法忍受思念之苦,不愿想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下场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一种因岁月催人老而发出的感叹。不应把诗的旨意拔得太高,为了体现思妇的忠贞,而忽略她内心的感受,这会使得诗歌显得不那么真实。

与上述环境色调相反的是以绿树红花为景物的暖色调。例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青青”、“郁郁”以生机勃勃的春天作为背景,色彩鲜艳,好比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青青”写的是草的颜色,“郁郁”写的是柳树繁茂的状态。草色之“青”与妆容之“娥”在色彩上搭配鲜明,环境的明朗产生视觉的冲击。《青青河畔草》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思妇的形象,即“家女”。此诗直接地写出了“家女”艳美之容,“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上述所列举的几首思妇诗中是未曾出现的。但这种直而不野的描写却恰恰成为了此诗之妙处,即写出了家女的美貌,毫无鄙之感,又与诗歌开头的春天之景相呼应。诗中的环境让读者开始用欢快的心情,羡慕的眼光读诗,当突然转向对思妇生平的叙述时,会造成一种心情上的落差,使读者心情起伏飘荡,因而产生怜悯之情。李因笃曰:“起二句全篇,盖闺情惟春难遗也。”春天的欣欣向荣与思妇的寂寞形成对比,发出了“空床独难守”的哀怨。

诗筏曰:“《古诗十九首》之妙,多是婉转含蓄。然亦直而妙、露而妙者:‘昔为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是也。”仅仅以这四句看,只有“直”没有“露”与“妙”。“直”是平铺直叙思妇的现状,而“露”是显露,有强烈冲击感和反差后才会生“妙”。思妇身后鲜艳的景所形成的反差,反衬出思妇的哀怨和痛苦。

要把景物与思妇的融合在一起,绝非易事。唯有言情体悟,才能创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情外之情。此时诗歌中的景和象已经不是客观世界中的自然景物和物象,它们已然成为了空灵、不定、多层次的意象。这往往不依赖于诗人的直接描写,而是借助象征、比喻、烘托、暗示等手法,引发读者的联想以此呈现诗歌的情外之情。

《古诗十九首》就是用时间的转变、节序的迁移达到客观世界与内在心情的内在平衡。例如,一天昼夜的变化或是一年四季的变化等,用意象的使用达到以景喻人的作用,可谓婉转而又含蓄。

比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不单单指景色,草色青青,望去没有尽头,就会使人因此而想念到天涯漂泊未归的游子。柳代表的是送别、留客两层含义,可以想象思妇在看到后的心情、眼神,她一定会想起两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希望丈夫能留在她身边,却又无可奈何看着他远去。眼前陪伴她的唯有园中的柳,可见天天像的只有两人的离别,盼的只有两人的重逢。

又如,《冉冉孤生竹》中“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两句诗句所涉及的“竹”、“泰山”、“兔丝”与“女萝”的景物正如范文所云:“言妻之于夫,又如竹根至于山阿,兔丝之于女萝也,岂容使之独处而久思乎?”竹和兔丝都是柔弱之物,冉冉之竹用来比喻新婚的女子的肉或之貌。兔丝和女萝类别不同,但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兔丝用来比喻思妇想要依靠丈夫的心情。此诗吟的哀愁是以后四句的景物体现出来的。以惠兰花的光辉比喻自己的容颜,以开花时间的短暂比喻自己的青春,“过时而不能采”是比喻思妇担心“死君令人老”,自己将像花朵那样枯萎凋谢。

以景喻人就是用景物的美好比喻思妇的青春气息。青青的有限必会与“时”相联系,这也是古诗中景色最独特的地方,通过景的变化表现时间、季节的变化。青青、郁郁以及由树发芽到绿叶到开花,都是从春天过渡到夏天;从蕙兰花到秋草是从春过渡到秋;“三五”的满月、“四五”的兔缺是每天的过度,体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境。以“兔丝生有时”即会面的“时”与“过时而不采”即青春流逝的“时”相对照,更直接反映了景物所表现出的时间性。用时间、季节的变化体现每日的煎熬、孤独的人生。诗中叙述景物的变化,为了暗示“悲叹有余哀”的心情,不提苦而苦就隐藏在不相干的景物里,所谓“浅貌深衷”是也。

钟嵘曾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又云:“古诗几乎一字千金!”正因为《十九首》思妇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已融入了思妇之哀情,又启发了读者的多元化阐释,才会一字值千金。景与情的融合在《十九首》中显得如此和谐,“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也,婉转附物,招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第5篇

一、有层次的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仅凭分析理解是体味不到的,要突出“读”,要在读中感悟。多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当然,“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要有个渐进的朗读层次。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学生在读准字音后,划分诗的节奏。节奏的划分除依据几言有一定的标准外,最主要的是根据内容而定,不能读破音。此外还要根据语速的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根据诗人情感表达的强弱而定。表现喜悦、欢快、高昂或愤怒、紧张和惊惧等情绪时,朗读节奏较快;表现深沉、痛苦和思念等情绪时,朗读节奏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交代、描写等,朗读时保持中等速度。

要读好一首诗还要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宣泄情感。古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达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古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是音义的完美结合,他的韵律不仅表现了诗中的情感,还曲折地传达着情绪的变化。学生在阅读时,可先确定韵脚的位置,再通过诵读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理解一首诗,不是简单地疏通文字,理解诗意,最主要的是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首先要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初中生学习诗歌涉及的种类不多,最明显的应该是诗歌内容的分类。诗歌按照内容可分为:抒怀诗、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如杜甫的《望岳》就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志向与雄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初中教材中的边塞诗以盛唐时期的为主,风格豪迈奔放,展现时代风貌。如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风光的壮美苍凉,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及戍边将士的爱国之情。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有时这种感情的表达比较含蓄,学生需用心体会才能领悟。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咏物诗则往往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或借古讽今等。咏怀诗即事抒怀,要读懂这类事,就要先了解诗人写了什么事,然后体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其次,要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有所了解。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诗歌也不例外。诗歌的创作与诗人本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及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要想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应在分析作品之前,先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做到“知人论世”。如在学《杜甫诗三首》时,先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就不难把握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

最后要看诗题和寻找诗眼。很多诗看了题目后,就能大致了解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了。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可以抓住“喜”字来分析诗人的情感,了解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看完诗题后,找准诗眼。古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可以是一句诗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抓住诗眼,可以弄清感情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要有效地找到诗眼,我们先要把握好全诗的感情基调。一首诗的感情基调就是它主要体现的精神,可分为“喜调”和“悲调”。找诗眼,是“喜调”的就在属于喜调的句子中找,反之则在悲调的句子中找。很多诗的诗眼在一首诗的末句,这就是常说的“卒章显志”。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诗人在行文中注重锤炼字句。学生要欣赏诗歌语言的凝练美,就要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名句或是极富表现力的妙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僧敲月下门”之“敲”,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又如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写得勃勃生机。同时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