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视频

多媒体视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视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视频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1篇

最近,记者发现,一种面向求职者推出的多媒体视频简历正在成为职场应聘的新宠儿。

据制作这种简历的赛文润博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视频简历不仅包括有关求职者的文字、照片资料,还具有如实反映求职者立体形象的视频资料,让招聘人员可以直接看到求职者的音容笑貌。制作方还会对求职者进行相关求职培训,并在服装、礼仪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平面简历不可能表现的。

不过,一份包括五六份光盘在内的简历制作费用为50元人民币,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来说,价格因素值得考虑。(张京科)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非线性视频网络、数字压缩技术、Fibre Channel技术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迅猛发展,以及Fibre Channel(FC)技术走向成熟,近一年多来非线性视频网络系统迅速倔起,已成为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中新的亮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改变了电视以及多媒体制作与传输的传统理念和格局,迫使我们不得不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它,以便于重新思考和审视数字化过渡方案。

1、非线性视频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关键技术

首先是网络的速度问题。由于广播级高品质画面与声音带来的大数据量和高速同步传输要求是通用计算机网络无法满足的, 必须建立以 Fibre Channel等关键技术为基础的高速网络。Fibre Channel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为网络各通道I/O接口建立的一个标准集成,支持 HIPPI、 IPI、 SCSI、 IP、 ATM等多种协议,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千兆位级的带宽、网络拓朴结构多样化、兼容多种协议、组网方式灵活等优点。它的最大特性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个物理连接上同时传送,高性能存储体和宽带网络使用单一 I/O接口使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大降低。Fibre Channel使用全双工串行通讯原理传输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62.5Mb/s。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S,双环可达200Mb/s。Fibre Channel不仅仅是高速网络,而且是高速网络和高速存储体接口的结合, 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 FC—AL)的拓朴结构使得它更象存储子系统,它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网络共享的阵列硬盘系统提供超大容量数据共享,传输速率高达1.6Gb/s。它可以提供SGI工作站、PC机和 APPLE机之间的完全的数据共享,使得在通过网络实时编辑不压缩视频成为可能,还可以实现网络视频实时无压缩输入/输出,彻底解决了网络速度的瓶颈和数据共享的问题,而且阵列硬盘提供冗余能力并可以集中管理,相对于单机的存储设备,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Fibre Channe1支持点对点, ArbitratedLoop,交换等多种拓朴结构,单环最大站点数为126个,站点间距离可达10km;FC—AL交换逻辑分配给网上的独立端口几乎和一个正常设备端口一样,可以实现环上操作,显然在数据传输速度、节点数、传输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视频制播网络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数字压缩技术。按照CCIR601 4:2:2标准,视频图像信号为(13.5M十6.75M十6.75M)×8b=216Mb/ s,而我国 PAL制标准的电视图像信号为720×576×24×25=248Mb/S。对于如此庞大的数字视频数据量来说,要实现无压缩数字视频信号的非线性制作,必须使用昂贵的计算机工作站。显然,以非线性编辑系统站点构造的数字视频网络不仅造价高,而且网络带宽和存储体速度等技术难点也难以解决。目前非线性编辑网络的视频格式90%都是采用 M—JPEG算法。这种压缩算法对活动的视频图像通过实行实时帧内编码过程单独地压缩每一帧,可精确到帧的后期编辑。由于算法不太复杂,可以用很小的压缩比(2:1)进行全帧采集,从而实现广播级指标所要求的无损压缩。然而, M—JPEG仍存在一些缺点,尤其是 M—JPEG压缩方案不灵活,由于缺少帧间压缩,其数码率仍然很高。若按广播级指标所要求的2:1压缩,其数码率仍有108 Mb/s,其带宽仍然很难满足;其次是由于存在着众多的专用格式,M—JPEG不容易分配,为了分配视频信号,必须将 M—JPEG再压缩成为 MP (IPB),这使得 M—JPEG成为一种难用的压缩格式。另外,在未来的全数字电视系统中,没有一种压缩的数字摄录系统采用 M—JPEG的压缩算法,无法与采用M—JPEG压缩算法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直接的兼容。另外依赖于硬件的 M-JPEG压缩算法无法应用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其它更灵活的图像压缩技术。

随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 MPEG—2压缩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近来更是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MPEG—4压缩技术。这两种压缩技术为非编网络提供了另一种很好的格式选择。实际上,MPEG—2 、MPEG—4与 M—JPEG具有相同的压缩概念,都用 DCT处理压缩,以减少分类及打包图像上的资料,使其整体文件缩小,不同之处在于MPEG—2、MPEG—4还可同时计算出帧与帧之间的变化及只存储帧间变化的资料。由于信号源中存在一定的冗余,一帧图像的数宇化离散信号的大部分瞬间信息可以利用它前后的信息进行预测而获得,其次是人眼对图像的反应存在着冗余,并不能反应所有传来的信息,对于空间频率高的信息,人眼对它并不敏感。 PAL制电视图像的帧间间隔是40ms,并非所有帧与帧之间的信息都有变化, MPEG—2、MPEG—4信号压缩的基本原理就是只传送帧与帧之间有变化的那部分信息。在一个被压缩的图像信号中,包含三种帧信号,一是用 I表示的原帧信号,二是用 P表示的前向预测帧信号,三是用 B表示的双向预测帧信号。由 I、P和 B组成一个独立的编辑单元,即图像组(GOP),具有 GOP结构的 MPEG压缩技术比 M—JPEG的文件小,压缩比更大,可减小存储硬盘的需求,也可更有效地在网络中实时传送素材,实时播出;同时,在节目制作中,由于引入动态 I帧技术,也可实现精确到单帧的非线性编辑。此外, MPEG—2和MPEG—4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开放性,未来将取代M—JPEG。此外,用MPEG—4压缩的视频能够以AVI的文件形式存储,因此能够支持当前流行的Director、 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软件,极大地方便了多媒体制作的应用。

2、非线性视频网络的特点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视频节目以数字形式进行编辑和存储,非线性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然而,非线性发展的最终方向是数字视频网络,这才是其真正优势之所在。

2.1资源共享

素材通过上载工作站记录在视频资料服务器的硬盘上,以MPEG—2及MPEG-4技术进行压缩,分不同类别以文件名进行存储管理。网络中的每个工作站都可利用各种索引对素材进行快速的随机查询。可同时满足电视教材制作和多媒体教材制作的需要。对于一段常用的制作复杂的素材可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避免了重复录人,加快了节目制作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再次制作或翻版导致的信号指标下降。如果利用传统的录像机和磁带不可能实现素材的共享查找和调用,在任一时刻,每一盘磁带上的素材只能供一个编辑使用,其他编辑只能等待。非线性的编辑是一种文件名的编辑而不是素材的翻版,只要不进行生成操作是没有质量损伤的。传统的录像机中视频信号是己录在录像带上,只能提供对信息的线性存取,因此在编辑时经常为寻找素材而前后卷带进行搜索,而且一旦不满意,就需要对素材重新打点,重新记录下遍。这种记录和存取方法需较长的编辑时间,另外每次的编辑相对于放像机的素材信号而言,记录在录像机上的信号都过一版,带来信号质量的损伤。

2.2节省投入

首先,对于非线性单机编辑来说,需给每一台非编配置一台录像机及大容量的硬盘,其利用率很低,录像机80%的时间处在闲置状态。同样,对于相同的素材,每台非编都要占用硬盘空间,而在网络中,由于实现资源共享,只需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及一个大容量的、共享的 Fiber Channel中心存储体和网络管理服务器;在工作站端,只需要用普通的PC机,而并不要配置昂贵的非线性视频卡。由于采用不依赖于硬件回放的MPEG-2以及MPEG-4压缩技术,在每台工作站只要安装相应的视频编辑软件或多媒体制作软件即可实现电教节目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3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3篇

我非常喜欢科幻电影,无论是星战系列还是星舰系列或者是少数派报告,都能刺激我们对于未来科技的想象。而几乎所有科幻电影的未来世界中,所有的沟通方式及媒体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互动式的多媒体视频为主要的呈现方式,这也是我对于未来世界想象中唯一无可置疑也必将实现于未来世界的――互动、视频、多媒体,这是我本次要分享的第三个未来营销发展的趋势。

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些科幻电影的某一些画面,我还记得当影片中的人物进行远距离沟通时,他们会透过一个屏幕,开启视频对话,然后在对话过程中,当某一方有一个档案要分享给对方,对方只要触击一下(或者指一下),做一个象征性的动作,档案就会打开。然后双方又会针对这个档案进行沟通,甚至一同修改。或者,当影片中的人物,正在观看屏幕上的新闻报道,当他注意到有兴趣的新闻事件或者其中的某一些物品,只要比划一下,关于那个新闻事件或者其中的物品的相关资讯就会在屏幕中的画面出现,我想这些画面,常看科幻电影的爱好者,应该都不陌生。而事实上,这些科技都陆陆续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慢慢的改变着我们的未来。

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加便捷。除了有大幅缩短空间距离、更加即时性、随时随地等优势之外,沟通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与丰富化,而其运用上不仅仅是在视频电话之类的已经可以实现的现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不同的运用。比如,目前的报纸及杂志等平面媒体,都已经在加速朝向互动、视频及多媒体的方向发展,苹果日报在台湾就推出了苹果互动新闻。而电视,则在面临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不断地朝向互动及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基本上,我们现在所收看的新闻节目,除了传统的摄影机所拍摄的画面,在播出时上下左右的滚动式字幕,都已经是多媒体的初步呈现,许多节目在拍摄时使用蓝色背景的演播室,然后再通过电脑进行背景的植入,能够呈现更加多元的多媒体形式。而能与电视上的节目进行直接互动则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最近在日本的一个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家电展上,已经展出了一款不用带眼镜的3D电视,用户通过手指比划(不需要触击到屏幕)就可通过感知器,进行一些互动式操控。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材 视频 问题

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教材。电视教材是独立、完整地运用“视频”这个媒体结合声音媒体完成对一个知识的阐述和讲解;而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只是多媒体教材“六大媒体”中的一个元素,它必须有效地配合其他媒体来表述教学内容。同时,它担负的是整部多媒体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的表述,属于“段落插播”性质,所以我们在运用时更应该抓住重点,力求创新,走精品之路。多媒体教材中运用视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视频媒体的特性,选好视频运用的时机

在多媒体教材中,不同媒体形式传输教学信息的特点和效果各不相同。视频媒体与文字、动画等其它媒体相比有着它自身的特性。首先,视频与文字相比具有具象性,它能使理论——形象化,抽象——具体化;其次与图形图象相比,它具有时空变换的运动性;同动画相比,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又具有纪实性强、客观真实等特性,而不象动画那样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视频时,选好其运用的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它。

(一)把握视频媒体的具象性

具象性是视频的主要特点,通过视频可以充分表达教学内容、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提供生动、鲜明、准确和逼真的感性材料,反映具有动感和美感的具体形象。同时,具象性也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能提高教育对象对讲述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也能加强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集中性以及记忆的牢固性。所以在表现一些像手术过程、实验过程、生产流程、战术演练这样的具体过程、具体操作时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

(二)把握视频媒体的纪实性

视频媒体还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纪实性,它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分析、理解、学习。所以在讲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介绍一个建筑的结构,描述一个物体的构造等情况下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这样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现场感,增强学习效果。

(三)把握视频媒体的表现性

视频媒体还具有表现性强的特性,能够渲染气氛、调动情绪。它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强,适宜呈现一些对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它的信息量很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在有些军事类战争题材中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如运输、火力攻击、作战态势等大规模、场面宏大、气势雄伟的场景中选择视频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好视频运用的时机是我们制作出精品的关键所在,也是整部多媒体教材成功与否的关键。了解视频媒体的特性,有利于合理选择运用时机。一旦选定了好的时机,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视频的优势,拍出精品,并与其他媒体互相配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把握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使视频的拍摄和制作符合教学需要

多媒体教材的目的是用来教学,其中的视频部分也应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我们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的前提是符合教学需要,宗旨是为教学服务,所以拍摄和制作的出发点就应该是朴实、简洁、真实、可信,在这样的思路的指导下,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画面力求简洁明快

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画面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来教学,不能一味强调画面的新奇、复杂,而应该力求简洁明快。画面的构图、色彩、镜头运动都是构成画面语言的词汇,一个因素的消长都会引起画面语义的变化。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掘画面语言中每一个因素的功能,凸现画面的表现力,以求更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构图处理

在拍摄过程中,构图要力求简洁。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不同于影视作品,不能一味地强调景物的空间结构、多层次感等,比如在影视作品中许多时候为了体现出空间的层次,往往会加入一些前景或者背景,而在视频媒体中就要摒弃这些繁琐的东西,去寻求一种“高级的简单”,即在最简洁、舒畅的画面中传达出最多的教学信息。

色彩处理

画面中色调的运用不能太浓重、太刺眼,尽量使用单纯、明快的色调,来塑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背景和主体之间要形成对比,以利突出主体,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的主体上,但不能过多过分地运用高饱和度色彩,过浓、过重的色彩会使学生发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运动处理

运动镜头的运用也要注意朴实、真切,尽量不要使用甩、急推、急拉等个性化过于强烈的镜头,以免学生沉浸在镜头变化的新奇感中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拍摄中,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应该采取较平缓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平和、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注意在镜头的不同段落间要留有间歇,给学生留出一个反应、理解的时间。

(二)组接力求顺畅自然

视频的组接同样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进行,以顺畅自然为首要原则,在剪接过程中,也应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这一原则:

镜头分切

视频媒体是用镜头来说话的,每个镜头都承担了讲述教学内容的任务,镜头的分切组合也是为了更好的来传达教学信息,所以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剪接应区别于影视作品的剪接,不应过于强调视觉的冲击力,满足教学需要是首要目的。镜头不宜分得太细、剪得太碎,以免给学生目不暇接的感觉而漏掉了关键的学习内容。单个镜头显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至少应该有两秒钟的时间,有待学生能够看清、听懂。

景别变换

景别的变换是视频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不同的景别传达出的教学信息也是不同的,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组接。在多媒体教材中,进行视频组接时,镜头景别间的变化不宜太大,不然会给人以突兀感、跳跃感,要确保镜头景别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转贴于  特技处理

特技的主要作用是过渡和连接,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它,而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因此,多媒体教材中的画面不宜过多使用特技,特技的使用也不能太花哨,尽量少用旋转、翻滚等特技,以免使学生产生眩晕感而影响学习效果,若使用了分画面的特技,分画面的数量不宜超过三个,不然会让每个分画面的图像都无法看清,从而使得事倍功半。

节奏控制

镜头剪接时还应注意控制节奏的变化,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应该采用比较缓慢而舒展的节奏基调,在保持这个基调的前提下使各个段落、各个环节都有主次、快慢、强弱的变化,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这样就能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其印象。

三、把握多媒体教材中视频处理的特性,提高视频质量

(一)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画面质量

因为视频的数据量大,存储和调用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多媒体教材中,视频一般都是在一个小窗口播放,很少采用全屏的形式,而且都是采取压缩的方式,所以相对于电视教材来说,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画面质量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处理具有需压缩、小窗口播放的特性,所以画面质量的提高是关键问题。在拍摄中尽量使用标准镜头,以免因镜头特性使拍摄对象产生变形,影响画面质量,造成认识错误;运动镜头尽量做到平稳,不要给学生造成眩晕感,而且应以推、拉、跟、移为主,尽量减少横摇镜头,以避免视频压缩后画面产生“抖动”现象;拍摄时还应注意环境的照度,在照度不够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补光处理,确保信号源的清晰;拍摄出的镜头景别不能太小,以中近景为主,保证视频在小窗口的情况下也能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学习;画面中的背景不要杂乱,要使主体突出;再现物体的角度要富有变化,让学生能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好地去观察和学习。

(二)在剪接过程中提高段落质量

为了保证视频段落成品的质量,在剪接中要注意整体上的衔接和逻辑性。

注意内容上的衔接:要使镜头的先后次序保持视觉叙述上的完整、流畅和合乎逻辑。

注意方向上的衔接:要确保景物在方向角度上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时空混乱的现象。

注意动作上的衔接:要确保演示人员动作过程的准确、自然。

注意色调上的衔接:要充分考虑镜头与镜头间、段落与段落间色调的衔接问题,要确保色调的和谐性。

注意技术上的衔接:可采用比较平缓、舒服的特技进行衔接,比如淡入、淡出、叠画、划入、划出等,使其段落分明,转换流畅。

四、把握多媒体教材整合的特点,保证视频部分与教材整体的一致性

多媒体教材的整合,是将文、图、声、像等媒体素材,整合于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之中,并赋予各种功能,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多媒体教材整体。所以对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媒体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使其保证与教材整体很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一)要注意与教材中其他部分在内容上的关系。

既要围绕教材的教学主题与其他部分保持一致和连贯,又要注意与其他部分的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防止对一个知识点的重复表现。既要做到使具体形象内容与抽象理论内容互相补充,又要注意客观视觉信息与其他视觉信息的互相补充。

(二)要注意与教材中其他部分在表现形式上的关系。

首先要注意页面上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的窗口区域划分是否得当;第二要注意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在展示上的有主有次;第三要注意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交互方便明确;另外还要保持视频段落与教材整体在风格、节奏、色调上的一致性。

在实践中有两点最需要注意:第一,由于视频信号大,在调出时有缓冲,往往学习者在播放时会有几秒钟的等待时间,在这几秒钟内就会出现空画面或者黑画面。所以经常的处理办法是,用解霸等视频播放器输出视频的第一帧,使之以图片的形式放于界面中作为衬底,这样就不会出现与界面整体不相协调的空画面或者黑画面了。第二,因为视频播放多使用小窗口,所以为了与整个界面更好的协调,最好对这些小窗口进行一些适当的装饰,如模拟一个电视屏面、做一个与界面风格一致的播放器界面等,这样就能更好地将视频媒体融合到其他媒体中,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在多媒体教材中视频部分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也应该运用电视教材编导理论进行视频素材整体构思与框架结构的处理,应该运用摄影理论进行视频素材画面形象与表现形式的处理,运用镜头组接理论进行视频素材后期编辑的处理。在这些基础理论之上,我们更应该从视频媒体本身的特性出发,从它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考虑它的特殊性,抓住它在拍摄和制作殊的规律和特点,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视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41

1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 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形式,虽然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外乎是老师应用黑板、粉笔、课本、模型等工具外加一张嘴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缺少了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且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老师一味地灌输,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长此以往,不利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来改变这种状态。

1.2 多媒体课件的优点

如今许多学校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很大好处。多媒体课件建立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它图文并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由被动转为主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课件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评价,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动画、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使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通过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尤其是视频就更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

2 视频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末,视频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迅速发展的动态图像技术,他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视频技术加速了计算机进入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程,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影响。视频技术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早期的人们,通过交谈与手势交流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文字和图片,后来又有了照片乃至电报、电话、录音、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等等。视频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逐渐家喻户晓,视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技术和应用的必然,在信息社会,人们迫切希望计算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因而视频技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得原本“面无表情”、“死气沉沉”的计算机有了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信息,还可以通过直接看到的影像和听到的声音,来了解感兴趣的对象,并可以参与或改变对象的演示。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视频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趋势。多媒体课件最初通过PPT幻灯片演示模式制作,往往多注重于图像和文字的展示,随着网络视频的兴起,家用摄像机的普及,在课件中加入各类下载、自己录制或通过视频软件制作的视频成为多媒体课件新的亮点。生动直观的影像视频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地选用视频素材,能使课件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

3.1 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中的积极作用

据调查,人类接受信息的70%来自视觉,其中活动图像的信息量最丰富、直观、生动、具体的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体,视频技术是把我们带到近于真实世界最强有力的工具,视频在多媒体课件中具有强烈的视听作用,使学习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视频技术应用到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枯燥的知识被课件形象地表述出来,有助于刺激学习者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2 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现在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如果教师过多依赖于视频授课忽略自己的讲解,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视频的引用往往是对一些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阐述,而这些事物往往信息量比较大,教师若不加以引导,难免造成重点不突出,学生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而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就拿当前很火的《网络公开课》来说,是青岛网络电视台与市南区教体局合作推出的视频栏目,直播优秀中小学的精彩课堂,于青岛网络电视台、爱青岛智能手机客户端上呈现。让广大学生家长及普通网友都可以通过直播视频流直观地看到这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但明显的缺点就在于信息量太大而且重点不突出。

有些教师计算机能力有限,制作出来的视频课件不是内容单一就是华而不实。劣质的视频课件的产生难以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优势,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习者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分的依赖于视频课件也助长了教师及学生的惰性,教师上课只是点点鼠标,简单的动动嘴,学习者也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是依赖于拷贝教师的课件,上课不注意听讲,以为下课看看老师的课件就能学会,孰不知老师的课件最后沦落成多少学习者U盘里一个从未打开过的文件夹。

3.3 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尺度选择

视频技术在课件使用要“适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要遵循适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视频课件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习者注意力的稳定,使用视频课件辅助教学时,要立足于“以人文本”,把学习者放在主置,让学生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抓住重点,掌握难点。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选用要以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尺度,充分发挥其优势,将抽象化直观,静态化动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多的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形式要有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恰当地将视频技术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要使视频技术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真正步入课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纪明明.素质教育,我们该如何面对[J].音乐天地,2006(03).

[2]何泰伯,贾健.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应用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