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引杨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营养素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六大类。这六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为日常食物。在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食中,这六种营养素应该齐全,供应量必须充足,结构应该合理,目的是使营养素与肌体的需要保持平衡。饮食调配好,就能更好地调养身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因此,调配得当尤为重要。
古人认为:人要长寿,一是靠饮食调养,二是按时活动。如《荀子・天论》上这样讲:“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是说一个人如果调养得当,加上按时活动,就能祛病延年;若调养不好,又缺少活动,那是很难长寿的。北宋诗人坡认为:“善于养生者,主要是慎重地保养与积极地锻炼”。《养生延命录》指出:“ 寿不由天在摄养”。是说人的寿命与后天的摄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代大医学家王焘也说过:“ 饥饱失度,嗜欲过滥……这些都是影响年寿的因素。”从反面论述了不注意调养的危害性。
1.老年人的饮食需求。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营养需求;二是掌握好调理的原则。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由于机体发生退行性变化,体质一般较虚弱,进食量减少。因此,更要照料好老年人的饮食。饮食中的营养成分是保证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配饮食,补充营养。老年人要补充哪些营养成分呢?
首先是补充蛋白质。缺少蛋白质,体内就无法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不能制造抵抗病菌和疾病的免疫物质,使身体亏损、衰退;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超过青壮年,所以老年人要尽可能多地补充蛋白质。最好的蛋白质来自黄豆制品、乳类、鱼类和禽类等食品。
其次是补充维生素。维生素对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常状态下有部分维生素由肠道合成,而老年人的肠道合成能力差,所以必须多由食物补充。可多吃些粗米面,少吃些精细粮,另外鲜枣、柑桔、西红柿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可以多吃。
三是补充钙质。老人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钙、铁的吸收;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适宜补钙。含钙较多而易被老人吸收的食物有虾皮、海带、豆制品、骨头汤、芝麻酱等等,必要时还可增加维生素D和其它营养物质。
四是补充必要的糖类食物,脂肪和铁质。吃糖多易产生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血脂高的人要少吃糖。补充的脂肪要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适当搭配,特别要少吃盐,吃得过咸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菠菜、豆制品、海带对补充血红蛋白和弥补循环功能的衰退有好处,牛奶可作为老年人的饮料,过去认为高血压和心脏病人禁食的鸡蛋(特别是蛋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每天吃1―2只鸡蛋对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饮食调理需求:①食物要多样化,防止偏食和暴饮暴食,这是保证老年人均衡吸收营养的前提。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成分,所以最要紧的是样样都吃,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有利于营养的互相补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物经常变换花色品种,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营养全面。②食物要限量。吃饭定时定量要有规律,有利于减轻肠胃功能,如果菜好饭就多吃,菜少就少吃,没菜就不吃,这样会损伤脾胃。中医认为,要使身体健壮,首先要保养好自己的脾胃,要保养好脾胃,得选择好最适合人体消化功能的饮食结构。适合人类消化的食物应当是以植物(五谷、蔬菜、水果等)加上少部分的动物性食品。不当的饮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致癌因素中35%来自饮食。所以防止病从口入饮食卫生最重要。少吃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对健康有好处。暴饮暴食不仅损害消化系统的健康,也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特别要注意更新观念,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样对延年益寿是会有帮助的。③吃饭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消化功能弱,所以进食时宜慢不宜快,宜吃一些松软的食物,忌吃粘性大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④限制食盐的摄入,少饮酒少吃甜食,三餐合理。多喝水,多喝汤,多吃水果可助消化防止便秘。夏季可饮一些清凉饮料如绿豆汤、凉白开水、西瓜等。⑤营养要因人而宜,因年龄而异。青少年是长身体时期,应多补充;中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变化,需要相对减少,应适量补充。同样的营养有的人吃了有利健康,有的人却无用甚至有害,如体重超标的人,糖类、脂肪摄入过多就不好,正常人却需要一定数量的糖类和脂肪,所以要掌握分寸区别对待;要根据每日活动量的大小调控食物的“量”,活动量大的多吃,活动量小的少吃,这样可以避免营养过剩。
2.老年人宜进补的食品
老年人如体质虚弱,通过吃些补品来增强抵抗力帮助战胜疾病也是可行的。中医把这称之为“ 扶正祛邪”,对恢复健康有一定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补品。
人参:适用于久病体虚不变,气血津液不足以及因气虚所致的咳喘老人,多煎汤内服。
蜂王浆:适用于体质虚弱及神经官能症、心血管机能不全、关节炎等疾病患者。有降血糖、血压及一定的抗癌作用。
花生:含40%的脂肪,30%的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合营养不良,咳嗽痰喘者食用,花生衣对多种出血均有良好疗效。
豆浆:除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外,并含有脂肪、糖、多种维生素以及若干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适宜于老年人和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
蜂蜜: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矿物质、有机酸、多种酶和维生素。能益气补中、润燥解毒、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肠胃和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效果。
芝麻:含丰富的脂肪(油酸、亚油酸及甘油脂)有滋养肝肾、补血润燥作用。适宜身体虚弱、头昏贫血、头发早白、大便燥结的人食用。
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有健脾、益气、补血的作用。
营养学家认为,单靠正确的饮食就能使人的寿命达到百岁以上。这话虽然夸张了些,但说明了饮食调养对延年益寿的重要性。正确饮食指的是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的饮食,它包括蛋白质、脂肪、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在选择食谱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每餐应吃少量蛋白质,因人体没有能力一次消耗过多的蛋白质;二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使你青春常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养老意愿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63-04
随着我国科技、医疗等各方面技术不断更新,人口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20243万人,占总人口14.9%,比上年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2014年大连地区户籍人口591万,其中户籍老年人口122.4万,占户籍总人口20.7%。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思想观念和消费理念也越来越新。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养老的场所,其设施和提供的服务成为老年人的消费对象,为分析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意愿,笔者对大连市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合访谈记录,探寻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发展养老机构,促进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提供政策支持。
本调查以大连地区为例,于2014年3月4日至3月9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12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回收率为89.10%,有效率为99.70%。全部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样本性别,男性老年人占总体样本的56.91%,女性老年人占总体样本的43.09%;根据样本年龄,55岁到60岁的老年人占12.20%,61岁到65岁的老年人占20.90%,66岁到70岁的老年人占24.80%,71岁到75岁的老年人占17.00%,75岁以上老年人占25.10%;根据样本月收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3.20%,1000元到1999元的占20.30%,2000元到2999元的35.40%,3000元到3999元的占15.40%,4000元到4999元的占10.60%,5000元以上的占5.10%;根据样本收入来源,生活收入来源于退休金的老年人占76.80%,领取社会养老金的老年人占4.50%,依靠儿女资助的老年人占3.90%,获得再就业工资的老年人占6.10%,接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占8.70%。
一、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呈现增长趋势,但是收入水平、资金来源等是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1]。根据大连地区的调查显示,希望通过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占样本总体的84.70%,希望通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样本总体的3.60%,希望通过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样本总体的11.00%。老年人依然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这种较为传统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并不多,收入、子女、居住情况等是主要原因。
1.收入因素。老年群体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和意愿。大部分老年人的收入集中在1000元和3000元之间,老年人中有一部分受收入的限制,只能进入规模较小、质量较差的养老机构,无法选择其期盼的养老机构。而对于少部分收入较高的老年群体来说,较高的工资决定了其可以选择质量较高、服务较好的养老机构,这部分老年人中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见,目前的现状是养老机构并没有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2.子女因素。子女既是老年人的感情寄托,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依靠,子女的数量、子女的收入以及子女对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子女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物质生活帮助,也包括子女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足。首先,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的意愿与子女的观念有较大关系。调查显示,有76.00%的子女希望老年人以家庭养老的模式进行养老,这些家庭中有70.50%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较少。其次,子女收入较低,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子女收入居于中等,老年人会选择养老机构养老,子女收入越高,老年人则倾向于通过雇佣钟点工来解决其养老问题。同时,在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愿意去离子女居住地较远的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占8.10%,不愿意去的老年人占77.70%,13.60%的老年人表示无所谓。老年人不愿意到距离子女居住地较远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家”文化影响,即便是在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的现在,老年群体对子女的情感需求仍然存在。此外,子女的数量也会影响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被调查对象中,37.20%的老年人只有1个子女,而这部分群体中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48.70%;拥有两个子女的老年人中有27.60%的比例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有3个子女的老年人中有23.70%的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有4个子女的老年人中有25.00%的比例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有6个子女以上的老年人中则没有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最后,对于子女是否每月给赡养费这一问题,75.32%的老年人表示子女不给赡养费,23.40%的老年人表示子女按月给赡养费。通过访谈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子女有意愿给赡养费,而老年人表示每月退休金足以满足自身的花费,不愿意接受;二是子女的经济能力有限,受其支付能力所限制,无法给予赡养费。
3.居住情况。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残疾造成的生活不便、长期独居导致精神生活的缺乏以及心灵得不到的慰藉,需要通过专业的照顾和护理来提供有效帮助。被调查的311位老年人中,仅有20.90%的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居住,近八成的老年人并没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其中有63.20%的老年人与配偶一起生活,有16.08%的老年人独居。通过访谈了解到,和配偶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老来伴”的观念,在双方都还可以自理或者在其中一方失去自理能力但是另一方可以自理的情况下,老年人愿意选择和配偶居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没有去养老院养老的打算,也不会选择子女照顾。只有当其中一方去世之后,才会考虑是否进入养老机构养老。
4.保健需求。调查显示,61.29%的老年人渴望学到老年养生保健知识,25.81%的老年人对学习养身保健知识持无所谓态度,12.9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学习,已经了解到足够的保健知识。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渴望学到保健知识,在访谈的过程中,老年人也表达了希望政府、社区以及各养老机构等主体为老年人保健养生方面提供服务的意愿。老年人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幸福的晚年生活才能得以保证,养生保健对于老年人晚年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养老机构若增强其保健护理能力,将会增加其对老年人的吸引力。
5.老年人自身因素。老年人是否有意愿进入养老机构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收入状况与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对是否选择养老机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收入在1000元以下且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占50.00%,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中有40.50%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养老,有疾病尚能自理的老年人中仅有10%有进入养老机构的意愿,但失能残疾中有25.00%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在身体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收入在1000元到1999元之间的老年人与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相比,收入较高的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较高,而中等收入的老年群体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的比例高于愿意进入养老机构的比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收费高于其收入,因支付能力不足而不愿意选择进入养老机构,而高收入老年人群选择养老机构的比例不高,是受当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口碑较差等原因的影响。
6.养老机构建设。发展高质量的养老机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养老机构,需要了解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认清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存在的不足,从服务质量、口碑、规模性质、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有61.54%的老年人表示最看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口碑。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以养老院为主,分为公立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两类,不同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设施的性质、区位、服务标准和收费的偏好呈现明显的差异,这种取向与养老机构构成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2]。根据大连地区的调查显示,选择公立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的人数比重分别占75.87%和24.13%,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对私立养老院不信任,主要原因是其口碑不佳。认为收费价格为首要因素的老年人占22.40%,3.60%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规模、性质是其考虑进入养老机构的首要因素,4.81%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地理位置为首要考虑因素,另外,有66.34%的老年人因周边没有养老机构,不了解养老机构现状而对养老机构环境的满意度表示不确定。可见,养老机构服务不周、质量不高、居住环境、饮食环境以及养老机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是阻碍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
7.子女数量。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受到子女数量的影响。子女人数与选择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数量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子女数量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越强烈。相比之下,只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越不愿意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主要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后,其子女将受到社会舆论压力,大多数老年人为了避免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而不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养老。
二、发展大连地区养老机构的路径选择
1.提高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满足养老需求。当前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导致养老需求急剧增加,但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整体较弱。调查发现,对养老机构月收费承受范围在1500元以下的老年群体占53.77%,多数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设置较低的收费标准。大连地区老年人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群体是68.81%,受支付能力限制,许多老年人无法选择心仪的养老机构,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政府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养老金制度,增加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金,缩小企事业单位老年人退休金差距。另一方面,应建立银色人才中心,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老年人创造再就业机会,拓宽老年人收入渠道,增强支付能力。
2.改善社会软环境,营造机构养老氛围。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4-2-1”家庭结构的社会化,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赡养老年人的责任已非家庭子女所能够承担,需要多元化力量的整合与协助[3]。但是,由于社会舆论、传统养老观念等社会软环境的影响,养老机构发展仍然受到较大阻碍。调查显示,子女希望父母在家养老的比例高达76.00%,而希望父母进入养老机构的比例仅有6.80%,进一步体现出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引导人们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向社会大环境下的机构养老观念转变,发展教育,开展讲座,转变思想,将社会舆论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影响。
3.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养老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服务质量及其相关的护理水平。接受调查的老年人表示,在可承受的支付能力下,养老机构的服务特色和服务水平是其关注的重点。养老机构服务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提供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住宿条件、医疗配备、保健设施和娱乐场所等方面要做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在软件服务方面,需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建设层级管理模式,把各项任务明确划分到相应的部门,并且由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明确责任。开展免费或低价的养老服务专业技能培训班,一方面对在岗人员进行再培训,鼓励社会上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人员进入到养老服务行业;另一方面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人才培养措施,增加开展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并完善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使养老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
4.大力发展科技,增强保健护理能力。科技的发展能够促进养老机构保健护理设备的专业化发展,诸如日立集团研发的早期发现癌病患的辅助诊疗器械、养老机构内部使用的防范外来侵犯的IC卡、高画素数据储存记录功能的摄像机等,都使养老机构保健护理设施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能够有效的保障老年人的居住安全。松下电器投资的“诚信香里原”养老院更是以“高科技武装的养老院”出名。我国企业也可以像日本相关的企业学习,利用自身优势,生产高科技的老年保健产品、医疗设施、护理设备,以促进养老机构保健护理能力的发展。
5.加强养老机构的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养老机构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大连地区养老机构遍及城乡各处,民办养老机构也为数不少,但大多数老年人对这些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有限。一方面,老年人并不了解周边是否存在养老机构;另一方面,老年人更不了解养老机构内部的收费状况、服务条件及运营模式,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相信口碑相传,信息获取途径单一,获取的信息相对片面。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缺少老年群体的认知和信任。养老机构要想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务必优先具备属于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口碑推广。就机构养老的品质内涵而言,首先依据老年人在老龄化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与多层级的服务;从时间的长轴来看,服务的内容应该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4]。此外,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养老机构应拓宽信息渠道,借助多方媒体宣传,增强宣传力度,促进养老机构的品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58-63.
[2]高晓璐.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3.
[3]黄耀明.老龄化趋势下台湾机构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台湾研究,2011,(5):33-38.
[4]张团,穆光宗,傅F.机构养老之品质内涵研究――以台湾兆如多层级养老机构为实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2-113.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病因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胃溃疡成为一类重要的影响老年人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出血是胃溃疡常见的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新型药物的应用应该大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对于老年人,大量应用阿司匹林类的抗凝药会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提高对消化道溃疡病的认识有利于阻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发病原因
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抽烟、饮酒可以增加发病风险,年龄是危险因素[1]。H. pylori感染和NSAID在老年人溃疡之间的关系有以下特点。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和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而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线性增加,60岁以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溃疡发生率可以达到50%以上。NSAID不良事件发生率是COX-2的5倍,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与复杂性胃溃疡的病史,NSAID的用药种类、剂量,抗凝治疗,年龄是否>7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口服皮质醇有关。塞来昔布和埃索美拉唑造成胃肠道出血的副作用比单独应用塞来昔布少(5% vs 8.9%,12个月) [2]。
阿司匹林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升高2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阿司匹林损伤比H2受体拮抗剂有效。使用阿司匹林和cox-2抑制剂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和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相比出血风险减少28%[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和2/3的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医生的共识是:老年溃疡病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更高[4]。
2预防措施
首先要明确消化性溃疡疾病或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危害,明确的危险因素有:溃疡病史(特别是有并发症者);使用多个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斯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剂量使用;抗凝治疗;7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因此,以下预防策略会给患者带来益处: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剂量,或cox-2抑制剂使用可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者中,质子泵抑制剂的协同治疗是高危个体中预防消化性溃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H2受体拮抗剂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效的,但没有质子泵抑制剂效果好[5,6]。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标准疗法,除了在胃癌高发病率群体中以外,感染筛选不作为必须检查。在2008年,亚太共识会议建议,"在溃疡和溃疡相关并发症高危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之前,应该测试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这尤其适用于胃溃疡,在抗生素治疗之前测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标准的做法[7]。
参考文献:
[1]Barkun A, Leontiadis G.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ymptom burden, quality of life impairment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pepticulcer disease. Am J Med 2010; 123: 358-66.
[2]Yeomans ND, Svedberg L-E, Naesdal J. Is ranitidine therapy sufficient for healing peptic ulcers associat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Int J Clin Pract 2006; 60: 1401-7.
[3]Singh G, Fort JG, Goldstein JL, et al. Celecoxib versus naproxen and diclofenac in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SUCCESS-1 study. Am J Med 2006; 119: 255-66.
[4]Smalley WE, Ray WA, Daugherty JR.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izations for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elderly persons. Am J Epidemiol 1995; 141: 539-45.
[5]Cryer B. Reduc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risks of low-dose aspirin.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 30-3.
列列养生怪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越来越被重视了。我却每每奇怪于一些现象:办公室里的白领们服用着相同的“保健品”,一家老小同样服用着“××金”……假设仙人球和水稻一起种植,同样的频率和剂量浇水,结果会怎样呢?按水稻的喜水来种植,仙人球必死无疑;按仙人球的喜干来种植,水稻同样无法生存的。那么性别不一、长幼不同的人们为什么却服用着同样的“保健品”甚至“药品”呢?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某些养生专家以“个人经验”影响着大批盲从的拥蹩。专家说,吃胡萝卜补充β-胡萝卜素,可以对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于是就有人把自己皮肤都吃成“胡萝卜黄”的;专家说红薯是“抗癌明星”,每到一地演讲后菜市场上红薯必被抢购一空,就真有天天吃红薯、吃到胃胀难受甚至呕吐的;专家说,多吃海带对乳腺疾病有好处,于是就有人凉拌海带、海带炒肉丝、海带冬瓜汤 “三管齐下”;听说喝红酒对心脏有好处,于是人人皆知争喝红酒,却忘了专家还说过,红酒的某些成分要达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时,需要每天喝2瓶……
近来还有人说,某某微量元素有抗癌作用,多吃点只有利没有弊。请问,这句话负责任吗?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说没有弊端,或许只是目前尚未完全弄明白吧。再说了,如果多多益善,还能叫微量元素吗?人体的很多元素是互相制约平衡的,如果将某种元素补充得过高了,必将对另一种元素造成损害的。比如,钙过高了,磷就会低。其实,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人体的营养摄入和代谢物排出需要平衡,酸碱度需要平衡,各种电解质需要平衡……
品品养生格言
要我说啊,养生不能忘记这几句老话。
一、“悦而食之”
首先要记住祖先说的“悦而食之”。看那些母鸡,都知道在产蛋的当口啄些石灰吃以“补钙”,这体现的是天性。老一辈的人说,“困难时期”去菜场买猪肉追求的是“四指膘”,现在则看到就反胃。因为当年食物稀缺,最需要的是能量,同样重量下肥肉能量远远高于瘦肉,人的内心才会钟情于“四指膘”。正如汉堡包、炸鸡翅、炸薯条,对于“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人群而言或许是“垃圾食品”,如果将上述“垃圾食品”和山药枸杞养生粥让非洲饥民任选,哪样才会当选“美味珍馐”呢?悦而食之,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二、“适可而止”
其次,养生需要注意的是“适可而止”。人的先天基因受之于父母,每个人生理状况并不相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有食量小有食量大。养生食物不必刻意猛补,自己觉得吃了舒服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就不会吃红薯吃到胃胀,也不会吃胡萝卜吃到“变黄”,适量地食用海带不会加重甲状腺的负担,适量地饮用红酒不会导致“脂肪肝”或者“酒精肝”。需要牢记的是,食物只是食物,决不能替代药物,因为从有效成分来计算,食物和药物各自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差太远了。
三、“因人制宜”
最后,疾病时期的养生是需要“因人制宜”的,此时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很重要。就我的专业乳腺疾病而言,在乳腺癌化疗时期白细胞低下,可以食用些海参、泥鳅以提升白细胞;放疗时期伤阴耗津,可以食用些枫斗(石斛)、沙参、麦冬来养阴生津;长期内分泌药物治疗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可以食用山楂、决明子以清肝降脂;年老体弱或者化放疗导致的机体损伤,可以服用些灵芝、山参以扶正固本。而对于雌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患者,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胎盘、燕窝、蜂王浆等就被列为禁忌了。
“
养生没有统一的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合理的、有效的。”
“我说养生”栏目欢迎投稿
关键词:杭州市老年人;养老模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68-02
一、前言
2015年1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联合启动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为了解杭州市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查研究,希望为今后养老事业的建设提供相关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
于2016年7月10―20日选取杭州市(含萧山区、滨江区、西湖区等)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15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纳入标准:①周岁≥60岁;②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③愿意配合研究,填写问卷;排除标准:①周岁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在查阅文献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杭州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初稿。请3位指导老师就调查表的内容和语言表述进行评价,并依据反馈意见修改,形成问卷最终稿。
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请其独立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用描述性统计中的百分率来表示。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其中60―70岁的老年人占35.62%,71―80岁的老年人占22.6%,81―90岁的老年人占33.56%,9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22%;文化程度为文盲的老年人占38.36%,小学的占37.67%,初中的占12.33%,高中及以上的占11.64%;月收入≤1000元的占34.93%,1001―2000的占26.71%,2001―3000的占16.44%,3000以上的占21.92%;经济来源为自己劳作或储蓄的占17.81%,依赖伴侣的占2.05%,子女支持的占21.92%,政府及社区支持的占58.22%;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占63.01%,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占36.99%。
(二)养老模式了解及选择现状
老人就养老模式的了解及选择情况见表1。本调查发现,老人对于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一般,多选择居家养老,主要考虑环境适应因素。
四、讨论
(一)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较低
根据调查显示,知道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存在仅占调查人数的53.42%,对于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较低。政府机关等应加强科学的普教,引导老年群体正确认识不同的养老方式,以促进老年人认知程度的提升,更科学且贴合自身实际去选择养老方式。
(二)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老人们更偏向于居家养老模式,其次为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较多选择居家养老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落叶归根,并且潜意识认为居家养老优越于其他养老方式;另一方面是对其他养老方式的认知程度不够,且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在的发展不够成熟。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促进老年人认知程度的提升。同时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因地制宜,促进养老业的蓬勃发展,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经济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所能承担的养老费用为≤1000元和1001―2000元的老人分别为39.04%,58.22%的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社区或政府机构在开展养老服务时首先应该了解老年人自身所需要的基本需求,其次权衡老人所需与政府所能提供的资助的差距,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需求。
五、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之相伴的而生的就是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讨论和关注的问题。在养老逐渐成为社会热点的当今社会,政府应该更加立足于老年人的立场,尽可能降低养老费用,增大补贴力度,减轻养老负担,同时应做好科学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宣教。老年人和子女则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
Research on the Choic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fferent Endowment Patterns among the Elderly in Hangzhou
QIU Yu-yue,LOU Li-yue
(College of Nursing,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Zhejiang 31005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