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习方法

生物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习方法

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高中生物;预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物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学会实验操作技能和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简单的应用。高中生物则是将生物知识逐渐理论化、系统化,揭示生命本质的现象。学习的知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更强调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将生物学知识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随着高一新生入校,教师首先应该教给他们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知识。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教师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一定的技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传授生物学知识更加有效。

一、让学生了解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及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有3个:“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此外,理科生还要学习选修一和选修三两个模块。

生物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生物的知识,我们都能用课堂中学会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在认知和探究活动中很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并能够尝试改进与创新实验;同时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非常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

二、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生物的三个重要环节

进入高中阶段,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物学科的学习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巩固总结这三个重要环节。

1.认真预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万事开头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划出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逐步培养学生概念图法预习。学会分析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内涵和外延上去理解。人教版高中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中也突显了预习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前的“本节聚焦”,自己能解答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的差距。

预习时要善于提出问题,把教材中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听课。如:预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学生可归纳出以下问题:(1)“细胞呼吸”和“呼吸”是一样的吗?(2)人体吸入的氧气去哪了?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等等,带着问题听课,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要求。

2.参与课堂,从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传统的高中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被动式的“填鸭”,在

40分钟的时间里听完老师的讲解。但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一定要适应,所以教授正确的“渔”是十分必要的。

(1)抓住一堂课的精髓。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将自己的问题与同学相互探究讨论,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达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主干知识学习扎实。

(2)紧跟老师思路。教师每堂课都精心设计,有清晰的思路。紧跟教师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系统性的把握,明确主次。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怎样展开、突破重难点,怎样归纳总结。如果上新课前能够切实进行好预习,则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情况与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在听课时,明确老师的思路,这思路也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思路。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中,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摩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相反,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修正方案、探讨不同方案的优缺点等一系列过程,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归纳巩固,从中再去发现新的问题

部分高中学生,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教材中的内容好像也全明白了,但是遇到习题及考试,就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复习归纳总结。归纳巩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顺着教师的思路,回忆本节的知识点。课后首先仔细回忆老师讲课的思路,这实质上是在强化存在自己头脑中的记忆表象的过程。能回忆出来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回忆不出的,常常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应该马上翻开书,好好将这部分内容看一看,将它弄懂。尝试回忆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因为知识表象在头脑形成后在1~2小时内遗忘最快,所以尝试回忆不能拖得太久。

(2)独立完成作业。布置作业、练习及考试,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做作业时一定要独立完成,不可抄袭。并及时更正错误,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3)做好总结和归纳。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知识结构,以便我们能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加深理解和灵活掌握。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看山下的景色,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上述是通过对高一新生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的指导,高一新生要在实践中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良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认真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成效。正如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

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以一定的目标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教材.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翻教材,最多是读几遍教材,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目的性不强.以问题或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拟核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的不同、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等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先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中再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效果会更好.又如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预习中,以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目标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知道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增强了预习的目的性,促进预习效率提升.

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因知识、经验等因素所限,必然存在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而教师就需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疑问,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理解了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于是提出了“刚收获的种子在晾晒时所散失的水,主要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把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加热,这时,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那这一部分水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呢?”等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结合水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构建.

二、引导学生课中探究,积极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中的基础,那么,课堂学习就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教师讲授、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逐渐摒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转而以探究学习来实施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交流讨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参与中去解构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可或缺.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去学习、自主学习.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基因到底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引入课题后,幻灯呈现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图,然后提出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1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后总结出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结论,接着以问题“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过渡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探究中.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来探究新问题,在探究新问题中构建新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分享收获,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师除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外,还要在学生讨论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以“伴性遗传”教学中“色盲”的教学为例,教师先用幻灯片简介色盲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色盲检查图提出问题“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呈现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并点拨“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同时强调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这样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同一起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才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课后应用,形成能力

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构建,此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练习和复习,在练习和复习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首先,就课后练习而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知识基础上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以多样化的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学中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提供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多种题型,学生不必全部完成,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低数量的作业完成即可.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对基础概念没有理解,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辅导,通过案例、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其次,就复习而言,教师要在复习习惯和方法上给予引导.如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出发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后去完成一定的练习,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要多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要多和同伴进行交流,向教师请教,这样才会收到效果.

四、总结

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学学习 纲要记忆 科学观察

“记一记,背一背,做一做”,成为现在学生学习生物的应考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时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快记住的问题就会忘记,根本谈不上自身知识的积累,只能形成恶性循环,“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基本上考试几次就会有几次这样的循环,久而久之就形成厌烦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改变现状是每个生物教师是责任。

一、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自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得出教学理论,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更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利用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农场、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生物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生物学,同样生物学也让我们更懂得了应该热爱生活。

二、记忆方法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人的记忆在《辞海》的定义是“人脑经验过的事物的认知、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理论信息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如何运用这些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三、学会做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做好笔记对于以后的复习,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笔记误区,做笔记不等于重视写、记而忽略听,在做笔记前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是,要学习的纲要。这些纲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些板书可以记录下来。

注意听老师的补充内容,这写内容有部分是老师的心得体会,有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记录一下。

记下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的老师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些要记下来,及时找老师解答。

记教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下难记忆的地方,老师有时会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防把这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做课堂笔记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课应该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再好的笔记不能代替听课,笔记可以快速记下,课后在详细的回忆课堂内容记录,这样不但整理了笔记也温习了讲课内容。

四、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作理性概括。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进而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跟上解决为考试而学习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实验观察方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实验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做笔记的方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脑壳比不上一个烂笔头”。一个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随时做读书笔记。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阅读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标明出处。②卡片笔记,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听讲笔记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观察笔记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生物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1.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也就是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过程。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就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首先,在备课时,最好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伴性遗传这节课时,就以讲解学生比较熟悉的“色盲疾病”的发现作为引言,接着提出问题:“人类中色盲患者为什么男性多于女性?”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讲完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情趣。比如在讲解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时,可将一段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稀释的红墨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有导管变红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的热门话题,同时向学生展示生物科学在其他许多领域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兴趣和决心。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这样,知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任何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牢固记忆。生物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更需要在理解上下功夫,以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不能把“生物”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握要点,弄清概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例如:在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又如对酶的记忆,学生应首先理解酶主要是一种蛋白质,其次酶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再次只有活的细胞才能产生。这三个方面即是要掌握的要点。酶是一种催化剂,它既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又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因此又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再如减数分裂的概念,首先应知道只有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才会经历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再次是其过程中细胞要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中只复制一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染色体的数目减半,记住三个要点就记住了概念。通过这样的加工整理,再给学生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另外,生物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们也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演示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例如: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电教手段演示了人鼠细胞的融合过程,同时作出了如下描述: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于整个细胞膜的表面。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所以整个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知识是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方便,不易遗忘,记得牢靠。

3.利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记忆

3、1 形象记忆法。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以一个形象的动作或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来,可增强记忆效果。如学习DNA结构时首先要突破的难点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的名称,以形象的动作在讲台上展示,90%的学生能在一分钟内掌握;学习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用十个手指头来协助理解;酶的专一性比喻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3.2 口诀记忆法。生物学知识中有些要求掌握的内容复杂、散乱,可以用简单明了的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清晰、明了、直观。如蛙的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时期后其三个胚层要进一步分化成的各个器官、系统可编成口决:“神经表皮附属物,都由外胚层所发育;真脊肌骨排循生,内脏外膜中胚层;消化呼吸,肺内上皮,内胚层发育肝和胰。”又如有丝分裂过程中各分裂期的特点也可编成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前)、形定数晰赤道齐(中)、点裂数加均两极(后)、两消两现质分离(末)。这样,既可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也可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