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自己行为的主要调节器。自我评价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就。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适应新环境,有助于摆脱孤独。
L.E韦尔斯和G。马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评价:概念与测量》一书指出,人们通常根据两个主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1)对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2)对自己的德行或价值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标准是通过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归因和角色扮演等具体评价手段来实现的。
反映评价的理论基础是C。H。库利的“镜像自我”和G。H。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反映评价强调自我概念的基本社会特性,例如自我概念的形成反映了处于我们的环境中的他人、尤其是重要的他人的评价和知觉。反映评价过程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不端行为“标签论”的基础,也是社会心理学中自我实现过程的基础。
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德行。接近的群体和接近的成员可以作为参照组和参照个体,最有可能被用作这些比较的参照系,尤其是在竞赛情况下,诸如运动比赛或课堂活动等更是如此。
自我归因是指根据对自己行为的直接观察而作出有关自身的推论的倾向。D。J。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个体是以观察自己外显得为的基本上进行推论来确定他们正在感受和思考的东西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我评价;能力;培养;方法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会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
一、自我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就是较强的。
二、自我评价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实际的技能技巧,增强个性意志品质,提高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树立对自己活动的信心。如果学生能独立地学习,这是活动的理想状态,因为,人们将一生都要从事这种活动。”这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评价活动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成份,应贯穿始终,评价既要与《英语课程标准》相吻合,又要与指导学习策略一致。
(二)多样性原则。
评价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既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目的,又能使学生有多种机会表现他们意识、能力和态度,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注重发展功能。
(四)人文性原则。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其独特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又处在发展中、变化中,带有不成熟的特点。我们要允许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允许学生出现偏差,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的评价。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好的方法能产生好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方法有清楚的认识,并做出及时的调整。要提高他们对档案的拥有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的活动及感触记录下来,把自己平时作业和测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写出改进措施,还可以收集自己在某一课中喜欢的句子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培养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学生;自我评价;动力
自我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功能,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反省,增强自制能力,促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难自行提升,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现将我的一些做法与诸位同仁共享,敬请斧正。
激发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能合理分析自己优缺点的学生予以表扬,来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树立评价信心。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评价的乐趣。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体化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上进欲望。对于学习水平高一点的学生,让他们学会横向比来自我评价,让他们永远不满足;对于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会纵向比,软化“他人参照”,强化“自我参照”,找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来进行自我评价。我班设立了体现“认识自我”的评价本――“成长的足迹”,它包括每节课的自我评价、期中阶段性的自我评价、期末整体性的自我评价,根据每一部分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自我评价项目。
每节课的自我评价
■
以上表格可以利用每节课末的2分钟进行填写。每周收一次,进行批改,对较好的学生及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展示,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改正。
自我评价贯穿在学生的作业中,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做题,着重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适合中等以上水平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适合优等生做。为鼓励更多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引入了自评机制:能把A、B两类题全做对的学生为自己画一个红苹果,能把A、B、C三类题全做对的学生为自己画一个红苹果和一个绿苹果,如果只做对A类题的学生为自己画一个绿苹果。最终十个绿苹果可以换一个红苹果。
期中阶段性的自我评价。经过半学期每节课自我评价积累,在接近期中考试时要引导学生做以下两件事:一是根据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学习态度和习惯划一个等级是优、良、合格还是不合格。二是对各科笔试成绩预测一个分数。期中考试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自评。评价有:(1)最大收获是什么?举两个例子。(2)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怎样解决?举两个例子。(3)预测分数和实际分数相差多少?有什么想法?
期末整体性自我评价与期中自评相似,但多了一项申请星级少年的自评。依照二十个红苹果换一颗星的标准,评出星级少年。只要学生有过努力,哪怕获得一颗星,也要表彰授星。
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多样,使学生参与评价不觉得枯燥。我们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设计评价表。学生和家长借助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做综合性评价。(2)抽评。组织课堂评价时,在全班的文稿中任意抽取几位学生的文章,由老师或同学大声朗读,或投影放大,全班一起帮这位学生修改、评分。(3)张贴。利用教室的墙壁,把全班学生的文章,不分优劣,全面张贴出来,供学生评议。当然其他任课教师也会前来阅读。(4)评选。以作文竞赛的方式,要求全班学生选出自己得意之作参加评选,全班学生或家长共同参与评选,选出若干篇优秀之作进行表彰。
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过去,学生除了不得不向家长汇报考试成绩外,对平时的学习情况怎样,很少主动向家长汇报,相当多学生写的作文是不让家长看的。因此,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家长是不甚了解的。由于采取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手段,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自我建构,积极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自主评价;德育新理念;德育测评
一、学生自主评价的涵义
学生的自主评价首先是建立在主体性理念之上的。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选择性特征要求德育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适应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二是能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特征,体现在学生个体以其特有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量维持整个学习活动。学生的创造性特征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现实的超越。
新课程《纲要》也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自主评价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在教育评价研究领域,自主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以及他人的各个方面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学生自主评价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以及他人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柯克(Cook·W·W)认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教师与学生间的评价,最差的评价是外界人员的评价。自主评价体现了德育评估不仅仅是检验德育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学生亟需自主评价
(一)基于传统考评缺陷的需求
职业院校传统的考评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评价目的上,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上,偏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主体方面,学生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同时,考评者所写的品德评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评语主要面向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二是在评语结构中,偏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描述;三是评语一般化,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同学生的评语之间差别甚小;四是评语用语贫乏,流于俗套,不足以打动学生。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考评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违背了当前教育评价发展、学生发展的要求。评价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人和人的发展,体现尊重与关怀,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推进德育考评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教育的趋势,而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建设符合人们终生学习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系。而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对现在职业教育的弊端进行改革,学生评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三)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需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大学统招学生而言,在思想、心理和知识能力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评价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使考评达到激励的功效,而不仅仅是管理的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渴望成功,渴望通过自身的发愤图强来弥补不足;另一方面,遇到挫折时,又容易气馁。同时,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又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在心理方面,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意志薄弱,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差。在知识能力方面,主流是积极的,勤学好问,但是由于自身和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创新性,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以上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表明,我们应该对传统的学生考评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学生自主评价,能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充分地发挥品德测评的导向功能。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能充分地意识到自身行为和思想的问题,通过比较以及效仿其他学生的行为,促使自身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学生自主评价依据的一些标准是合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标准。运用这些标准进行自主测评,对于合乎社会规范和个人发展的行为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这就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社会导向作用。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考评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有益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受益。学生自主评价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因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社会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最终也要靠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同时,有效的学生自主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进而主动地为自己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学生自主评价能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从而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三、自主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以上对职业院校发展及学生具体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亟需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成才,从而促进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自主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自主评价,要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评价中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学生是评价中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转贴于
2.民主性原则。激发学生自主评价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育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如果我们想要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就必须创设一种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感到他们的意见、观点和反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个性化原则。学生自主评价应强调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现代评价观强调要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即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
4.发展性原则。考评要和教育相结合,自主评价的关注重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应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
(二)自主评价的方法
1.实施自主管理,搭建自主评价平台。首先,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规定了他们在某一阶段的品德教育、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应当达到的目标;规定了学习结果的质量—即“要求、优良和完成的程度和水平”,并为判断学习结果的质量提供了依据和工具。学生能清楚地知晓评价标准—即自己经过学习之后应当能做什么和能知道什么,这是他们获得自我判断、主动发展的首要条件。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标准自身应当接受价值判断和选择。因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标准设计中的作用,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了解要考评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次,建立学生成长日志。根据学校的品德手册,让学生根据自己是否做到或做得如何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自己一周的行为做出测评,并且客观地给自己打分,强化自我反思意识,以此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改进,不断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成长记录袋”。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成长记录袋”,能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自己愿意保留的作业;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同学赠言,家长、教师寄语、作业评语、学期评语、获奖证书等等;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观察评语;平时小测验;学生自我小结;问卷调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材料等等……
2.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彰显主体个性。第一,采用自我评价方法。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参照、自我反思是最直接的自我评价途径,在学习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实施这一机制,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各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识别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德育考评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同伴评价不仅增进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了积极的行为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同伴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表现,按评价标准进行鼓励或提出建议。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规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对自己形成比较客观、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和判断。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未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价。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且全面的自我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
一线的美术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用红笔打优、良、合格等等。认真的老师可能还组织一些课堂反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没有任何激励效果的评价,一是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二是不被学生所看重。面对新课程理念,我们的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努力让“静态评价”变成“动态评价”,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更评价态度。我曾尝试让评价成为评说,成为介绍,成为欣赏,成为讨论和建议。我在上苏教版第四册《房间》一课时,当学生完成了作业时,我没有进行静态的定性等评价,而是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提出修改的建议。没有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是更美,更合理。这样评价不再是区别和选拔,而是用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作品,始终让学生充满信心,保持较强的后继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是在动态的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在评价参与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在动态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二条是“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的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简单易行的美术活动表现评价一般是由教师(评价者)在上课或听课时,客观地观察、记录学生美术学习行为,便于在课后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的记录方式主要是笔录。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美术操作技能、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
我们在五年级美术“自主学习”教学实验中,设计了如下课堂观察评价表:
通过一阶段的观察,教师汇总分析,再进行个别反馈。对相关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和努力的方向。实验结果表明,受到建议的学生进步很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是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许多教育家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显性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要评价隐性的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等。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评价:“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色彩艳不艳”的唯一标准。但也并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随意性评价。它的前提是作业设计的科学。即“美术作业要求”的设计要体现两个基本原则:“美术”的原则和“教学”的原则,即兼顾“美”和“术”。“美”就是指作业具有“创造”和“审美”等属性,教师美术作业设计必须明确相应的要求。“术”是指每次美术作业总是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这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而评价就是检验其掌握的程度。多元评价就是指能够围绕作业要求,避免单一的对“术”的评价,要求教师能兼顾“美”的原则,同时还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表现。
那么如何科学设计美术作业呢?与美术课程的总目标相联系,结合具体教材教学的目标,美术作业要求可由“基本要求”、“具体化”和“可选部分”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正是美术作业多元评价的主要内容)如:我在上苏教版第七册第14课《近大远小》一课时,是这样设计作业要求的;
(1)基本要求:用铅笔淡彩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用什么方法做什么练习)
(2)具体化:通过对树木、街道(公路)、建筑等景物画出风景的近大远小的现象,注意具体景物的高低、疏密、大小关系,力求产生纵深感。(对基本要求的具体化、补充说明或要注意的问题)
(3)可选部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可以是铅笔风景,也可以是水粉风景,或是彩色水笔风景。(提供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创造的空间)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会感到非常具体,经常使用能明显增强“目标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质量。这一作业要求同时也是评价美术作业的指标,经常使用就能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逐渐学会学习。
其中“基本要求”是基本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即对于“近大远小”是否理解和掌握。对象是画一幅自选的风景,只要学生作业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达标,应当给予合格。“具体化”是区分合格以上作业的优劣等级的依据。这两项强调了这一课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制约性、规定性,可以采用相对定量的评价。“可选部分”是审美情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是情感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的体现,可区分作业的生动性、表现力,允许学生个性发挥,也允许评价者根据自己审美标准来判定,具有相对的弹性、灵活性,一般多采用定性分析的评价。二者结合起来,就符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操作是由教师公布内容,学生自评、互评,改变老师一锤定音的权威性评价。让教学评价多元性,无等级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回自信,体验成功,感受美术学习的愉快。
三是变“他人评价”为“自我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
学生自我评价就是指对自己的课堂上学习状况的总结和正确认识,对他人成功经验的借鉴和不断内化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价既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评价,又是别人对自己影响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把握自己,避免盲目乐观或产生自卑感。
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不同,自我体验不同,有的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展开自我评价,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要使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如: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开展了如下简单的“自我评价”
活动:学生每次作业上都贴有自我评价一览表:(学生则在相应的栏目内打上)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美术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强烈的个人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鲜明的个性。只有自我评价落实到位,美术教学评价才算是真正到位。
四是变“短时评价”为“长时评价”
我们平时的教学评价一般一课一评,都安排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评完了就过去了。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短时的。为了让评价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不妨来点“炒作”。这种炒作就是一种“长时有效”的评价。
我任四年级美术教学,曾经搞了这样的一次“教学炒 作”。
(一)二次作业。
(二)个人申报,班极评奖。
(三)年级展览,学校评奖。
(四)学校颁奖,向家长发放喜报。
(五)作品收藏。
教学内容是美术第二单元的《罐和壶》,我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每个班进行评奖,按一等奖五分之一,二等奖三分之一,三等奖三分之一,余下的为四等奖,先给学生十分钟作业整理的时间(二次作业),然后各人根据作业的实际水平,对照教师提出的相关等级标准,进行个人获奖等级申报和作品展示,全班学生根据个人的审美判断举手表决。按得票多寡获奖。这是活动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将各班获一等奖的作业复印编号,展览于学校橱窗。再利用学校电视演播系统进行宣传发动,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四年级全年级优秀作业的评选。讲清相关评选规则。同时也邀请相关老师共同参与评选。学生和老师拿着预先设计的选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负责认真的评选。
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效果,同时对四年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促动,他们都想让自己的习作能展示于全校师生面前。作业在十分钟的整理中得到了以前一课时所达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