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劳动的古诗

描写劳动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劳动的古诗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第1篇

秋天的早晨走在田野的小路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橙黄色的稻谷,农民伯伯在辛勤劳动着,正是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换来我们的美好生活。

《悯农》这首诗不正说明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吗?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能白白浪费农民伯伯的汗水。

秋天的早晨我们走在田间小路上,看着那碧绿青翠的青草培育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露珠,脚在青草与露珠间划动便也就沾上了那晶莹透亮的珍珠,并还带着一丝丝凉意,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心情开朗,充满着精神并散发着那青春蓬勃的朝气。

秋天的早晨,是充满朝气的,是快乐的,是美丽的,是喜悦的,是丰收的,清凉的。

相关链接:

古诗《悯农》一 唐 李绅

古诗《悯农》二 唐 李绅

《秋天的雨》关于描写秋天的学生作文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第2篇

四时田园古诗意思的解析是,农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定旦翅秆俨飞愁时传江,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属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古诗教学 美 教学方法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琳琅满目的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人灿若星辰,传诵的诗篇浩如烟海。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古诗词的学习,是认识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极佳启蒙教材,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方式。

一、古诗之美

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数都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古诗大都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感情丰富,犹如一首首动听的古典名曲、一幅幅淡雅的中国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感受诗中的美、欣赏诗中的美、展示诗中的美,把古诗教学打造为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一)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美,首先表现为语言美。而语言美首先又在于语言的音律美。古诗和音乐的关系密切,绝大多数古诗都是字数、句数整齐,并且讲究韵脚合辙、平仄相对,合乎乐曲的节奏和韵律,还有不少工整绝佳的对偶。因此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动人心弦。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二、四句的“柔”、“头”押韵,句内平仄交错相对,充分展示出古诗语言的音律美。

语言美还在于语言的精确凝练之美。古诗的字数有限制,诗人十分讲究遣词造句的精当确切,有时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字一词反复推敲。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二句描绘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铺”展在江面上,江面上一半碧绿一半火红。诗中不说“照”却说“铺”,用的精妙。因为傍晚的太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铺”在江面上,即形象,又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平缓、安闲的感觉。反复推敲、细细品味字词句,也是探寻语言美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深悟诗中描绘的情景,欣赏到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而且能引起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的美,还表现在意境的美。简单通俗地说,意指作品思想情感;境指作品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诗人往往将情感寄托在客观事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使一首好诗犹如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意境美的感受是较高级的审美活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体验的意境美首先是“诗中有画”,画的美。古诗描写自然景观的内容很多,春天的生意盎然、秋天的萧瑟肃杀,塞北的广袤苍凉、江南的清新亮丽……犹如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中国画。比如杜牧的《山行》,诗中描写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优美的深秋山林图景。读此诗,感受其中的画面,仿佛就像自己傍晚漫步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白云缭绕的高山上隐约可见几户人家,两旁枫叶似火,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三)古诗的情感美

古诗的美更在于其情感美。情感是诗的灵魂,正所谓: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2]诗人表达情很少直抒胸臆,大部分都是间接含蓄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古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对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闲居的悠然自得、离别的依依不舍、旅途的孤独寂寞……吟诵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情上产生共鸣,情操上得到陶冶,思想上得到净化。比如《锄禾》,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把小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呢?

(一)反复朗读吟诵

读能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音律美。在初学古诗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力求文通字顺,有节奏感,注意重音和停顿,特别是最后押韵的字应适当拖长一些,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在理解诗意,体味作者思想情感之后,确定朗读的基调与变化,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领悟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韵味。一般说来,感情明快欢乐的诗,读起来应高亢、轻松、速度稍快;感情抑郁愁闷的诗,读起来应低沉,速度缓慢。如《村居》应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朗读。而《枫桥夜泊》则应以凝重,低沉的语调朗读,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总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既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重要手段,又是展示古诗美的重要手段。

(二)借助图画展开想象

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尽量少作抽象的讲述,多作学生能够领会的形象描绘。课本中大部分诗附有插图,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感受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例如在《村居》中,教师可运用图画、加上有感情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们联系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想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那样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又如《望庐山瀑布》,教师可利用插图的画面,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观看瀑布的视频、倾听瀑布声音,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诗人一同观看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磅礴的气势,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诗人在创作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而古诗表达感情多为含蓄,加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窄,因此让学生适当了解作者的社会经历及写作背景,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描述了一位老翁在冰天雪地的寒江上孤独垂钓的一种独特的峻洁清冷的意境。然而诗中所表露的作者的感情,让学生较难领悟到。当我们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就知道,作者由于主张改革失败,被贬到偏远之地。这首诗正是他被贬为后的作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性格。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感悟诗情,往往会水到渠成。

总之,从语言美、意境美再到情感美,从悦耳悦目再到悦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学习古诗中,不仅能够亲近古诗、热爱古诗,把学习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且能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情操上得到陶冶、思想上得到净化,培养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方法

一、强化诵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二、启发想象,领略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三、启迪心智,领悟古诗的情感美

描写劳动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方法

一、强化诵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二、启发想象,领略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三、启迪心智,领悟古诗的情感美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如果不能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情感美,那是入宝山而空手回。例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反映了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这一主题思想对现在的学生尤其独生子女来说极具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对粮食的珍惜是极好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