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合教学

结合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结合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结合教学

结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玩”;结合

由于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针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玩的游戏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玩不仅是玩耍,其本质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掌握体育的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小学体育课“教”与“玩”相结合的必然性

1.1小学生天玩的苛求

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他们活泼好动,爱好玩耍,感知能力强而逻辑理论思维差,如果体育课中教师单纯地按照教学的流程,用理论来讲述课程,会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体育教学。因此教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爱玩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体育课程渗透到玩游戏中,在做游戏,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体育知识,从而提高教师体育课的教学水平。

1.2小学生情趣特点的需要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通过兴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从学生的身心情趣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将玩结合到教学中去,寓教于玩,通过玩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在娱乐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3小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

小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比较少,感知的能力强而缺乏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的多么丰富多彩,学生们总是理解不够。教师如果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玩游戏中,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从而体育课的学习也有了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小学体育课“教”与“玩”教学策略的结合形式

由此可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课程,认真钻研,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达到掌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目的。

2.1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游戏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游戏,然后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活跃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小学体育课武术的手型和步型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玩的“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代入课堂,石头代表并步抱拳;剪子代表弓步抱拳;布代表马步抱拳,从而引出武术的手型和步型的学习,通过手势的变换,锻炼学生们灵活转变学习内容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

小学生除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还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竞赛游戏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将教学内容通过竞赛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小学体育课锻炼身体平衡技能的课程时,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按照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单腿跳接力赛等游戏的竞赛,教师在旁边当评委,对学生们的竞赛进行观察和指导,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提出表扬,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好胜心,在将动作做地更好的同时,教学内容也理解的更加深刻。

2.3课内学习与课外游戏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在课下和课外都可以利用学生们玩游戏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小学生在课外有许多时间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外游戏中,从而突破教学的时间限制,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体育课,教授学生练习正确的跑步和走步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的课外游戏融入到跑步和走步的知识中来,这样学生们在课外游戏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着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体育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掌握体育知识,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和“玩”相结合,“寓教于玩”,根据小学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喜欢的各种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课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申玉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唐洋镇小学

参考文献

结合教学范文第2篇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方法,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以形助数”,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以数解形”。下面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形助数

所谓“以形助数”,是指老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仅靠数字讲解学生不太能理解,借助几何图形的特点,将所要讲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变为具体化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图形的办法清晰地展现问题。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是经过上坡路,然后是平地,最后是下坡路,汽车上坡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在平地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而下坡的速度则是每小时4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上坡花了6小时,平地花了2小时,下坡花了4小时。请问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长时间?在这道题中,既存在变量,又存在不变量。变量就是上坡路和下坡路随着汽车行驶的方向而发生改变,当汽车从乙地到甲地行驶时,原先的上坡路变成了下坡路,原先的斜坡路变成了上坡路。而不变量就是这两个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都是始终不变的。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先算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时间,即(40×4)÷20=8(小时),然后算出下坡所花费的时间,即(20×6)÷40=3(小时),而平地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汽车从乙地到甲地所花费的时间是8+3+2=13(小时)。在这道题中,运用图像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运算都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数解形

虽然图形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讲,非常简单,如果仅仅是通过直接观察反而看不出规律,这时就可以运用“以数解形”的方式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时,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对概念性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又不能真正把握清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四边形进行赋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比如给出三组数字:(1)6,5,3,7(2)7,5,5,7(3)8,6,4,6在这三组数字中,让学生选择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即两组对边要平行且相等,通过比较分析,知道只有第二组数字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数”与“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习惯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题的习惯。小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常常会忘了使用“数形结合”方法,有的还不会。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好习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实物,高年级的学生则学会简单的画图等,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数形结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发展已经迅速蔓延到教学领域,对于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老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移动图像,当碰到需要运用想象思维的时候,可以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

三、结语

结合教学范文第3篇

1、工学结合的概念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政策依据

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英国哲学家波兰尼(1891~1976)以现代思维给予了科学的证明与强化

波兰尼的理论指出,“不能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它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以传递。”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默会知识”——技能技巧,特别是操作性技能技巧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一是“师傅”及其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二是“徒弟”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其身历其境的“历练”。两者缺一不可。

(2)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量化研究

在当代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中,关于“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量化统计分析,对我们研究职业技术教育走“工学结合”道路必然性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1998年对3万多职工所进行的关于“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抽样调查研究,人们工作技能,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规划和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乃至动手能力等等,都要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才能获得,即在“做”中才能“学”得。

二、机械与电力工程学院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概述

2010年12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提出《关于“厂中校”建设的申请报告》,在报告中选择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新丰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单位。2011年5月,选取20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10名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参与实际工作的学习,并先后委派王志威、闫鹏、那顺巴雅尔、巴力吉、赵牧原五位教师到企业进行理论授课和实习指导,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学生的岗前安全培训、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讲授等。2012年6月,这10位同学通过一年的工学结合的学习,顺利毕业。2012年9月,我院又有2010级专业的十位同学到天津新丰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并委派教师随行教学和指导。

2、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我们把理论授课时间定在晚上19点开始,学习时间一个半小时。正常工作时间里,每位同学的岗位不一致,对他们进行集中理实一体授课不可能实现,只能针对某一同学的某一岗位上的设备、仪器、工具进行讲解,针对其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和成长。讲授的课程主要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但尚未开设的理论课程直接给学生授课。

3、教学评价

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4、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我院学生的收获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5)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5、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的管理。由于脱离学校,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组织纪律性降低,极个别学生出现迟到等违纪情况。我院施行学生实习成绩与实训表现挂钩,对于在企业出现严重违纪情况的,坚决返送学校,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2)学习时间难保障。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部分同学企业加班的情况,个别同学有病事假的情况,导致一两次课不听之后的前后知识联系不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听评课,在生产实际中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更好的培养学生,同时对我们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三、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1、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不高是相对学校而言,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换句话说,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想做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服务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制度和体制必须到位。

2、学校为学生统一安排此种教学有一定困难、要安排完全对口的岗位更难

我国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习惯于教学实习的传统办法,将学生成群结队地安排在某一个企业。这样做虽然省力,但效果不很理想。企业为追求利润,更多的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无真实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践,学生学不到真本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方法,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指导学生的成长。但是,学生数过多又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运行,仅能安排部分学生参与此类教学模式的教学。

结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和基本培养模式。作者所在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几年来,积极探索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6%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总体满意率在90%以上。

一、实行工学结合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按照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制订出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

2、打破传统强调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主导性的课程体系。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思想人文素质、通用技术培训、专项能力培训和顶岗实习4个模块组成。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

3、实施“4+2”的人才培养方案。“4”是指在前4学期,进行思想人文素质、通用技术培训和专项能力培训模块的教学;“2”是指在后2学期,主要完成4项内容,一是对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实施人才培养精品工程,推行专业精湛技能证书制度;二是实施“双证书”制度,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至少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订单班”式的专项能力培训;四是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4、凝练了“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即教师讲解示范,“学”即学生学,“练”即学生操作练习,“做”即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理实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理论教学中密切结合实例,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操作讲解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一体化”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技能训练分为3个阶段即:通用技术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训练,每个阶段都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前2个阶段教学在校内进行,后1个阶段结合生产实际,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

(二)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

1、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有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模具加工、数控加工、汽车检测等8个实验室,普通机械加工、钳工、电气控制、数控技术、车辆检测与修理6个专业实训中心,2个车辆修理实习车间和2个生产车间的校内实习工厂。车间和实习工厂具有中小型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

对技术装备条件较好的1个实验室和5个实训室,按照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设备调整和重组,建成了5个实训室”;将原来数控实训室的1台加工中心、1套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实训室的120台计算机组合到一起,建成加工中心实训室。近几年每年平均投入约500万元对实习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增大校内实习实训容量。还组织实习教师和维修专业学生对20多台机加工设备、汽车和工程机械进行维修,以保持、恢复设备的良好状态。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惠互利、有利于学生培养的原则,吸引机械生产企业,到学校建设兼顾学生实训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面向社会组织生产,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即可进行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做到“学习中生产,生产中学习”,实现工学结合的校内化。同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努力进行内部挖潜,提高实习设备利用率。一方面,调整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对实习教学的班次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天一班制改成两班倒,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效能,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作业时间。

(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改善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一批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满足了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这些企业主要有:洛阳中信重机有限公司、郑州宇通车辆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等40余个。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与校外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企业责任主要是,承担学生入厂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包括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挑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指导和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学生饮食、住宿和劳动保护的基本条件,根据地域差别适当解决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负责在实习学生中选拔留厂就业人员等。

校方的责任主要是,选派带队实习指导教师来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和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的实习学生的选拔工作等。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采取了“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在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建立了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顶岗生产性实习的学生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评价。

二、几点体会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好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创造了机会。

(一)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前提条件

打造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校企双方紧密衔接,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有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二)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专业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不仅可以做到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心中有数,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投身专业的教科研活动。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安排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训练,腾出了学校的部分办学资源,相应的拓展了办学空间,有利于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的办学能力。

(四)有利于合作企业的长远发展

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现实劳动力,充实了企业的生产力量,缓解了当前企业技术工人紧缺的状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五)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高,而且还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和效益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了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并且大部分合作企业,既是实习基地又是就业基地。

(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集技能培养与助学帮困于一身的办学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接受职业教育、学得到本领,而且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主力军。由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上不起学的难题,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结合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PLC控制;变频调速技术;结合教学

变频调速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PLC和变频调速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变频器在各行业得到应用,在节约电能的同时可以减少排放、降低能耗.变频器的控制可以采用PLC、单片机等控制核心。PLC具备可靠性高、编程简单、维护方便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多的工业控制场合选用PLC和变频器用于电机的调速控制。

一、PLC控制与变频调速技术结合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教材的编写

《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中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单元教学,引入两学科结合课题式,自编教材进行教学。每个具体的实验均将应用实例引入课堂主题。把所有教学内容划分几个独立教学单元,分别是:PLC时序控制和计数控制、常用PLC电动机基本控制主方式、变频器基本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实验、PLC方式的变频器程序运转控制、PLC步进顺序控制、PLC和变频调速综合控制。每一个单元内的具体内容按照其难易顺序安排教学的具体次序。所有具体的实例都能很好地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进行服务,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两门课程,不仅方便了学生学习,能涵盖两课程的全部知识点。

自编教材往往存在编写仓促、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了进行有效克服,相应教研室和教材管理部门及时制定了自编教材短期计划和的自编教材远景规划,这一举措能够明显提高自编教材质量。制定规划时,充分结合专业建设情况以及本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综合考虑课程建设情况以及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考查现有教材,避免出现教材重复编写的情况,对于已经有适用于学生的教材,则不再列入自编教材计划或规划。

(二)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在实施教学时,针对PLC控制与变频调速技术,在实施教学时将单独的具体实例作为教学课题来进行,做好综合应用的引导,注意分解难度。具体课题的设计思路能渐渐明细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认知领域,在此前提下,系统的综合设计也就可以顺利完成。只要教师把难度分解好,引导得当,两课程结合式教学能让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得心应手,学习兴趣更浓。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学的后期,开展综合设计型教学。学生在教师精选的课题范围内自行设计或任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一些有关技术方法等,通过已有的仪器设备的利用,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理论依据、设计目的、设计材料和方法、设计预期结果、设计分析讨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方案逐一考察修改,从中选择几个比较完善、可行性强的设计,在教师的组织之下,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全班讨论,并对预期结果进行讨论,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最后确定设计。

开展综合设计型教学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积极参与,并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利用知识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得到很大的提升。综合设计型内容的考核的设计方案如下,整体方案由三方面构成,分别包括设计项目的评估,设计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于查阅本专业相关数据文献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否做到了完整体现出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还要注重考察学生所作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具体可以考察其查阅文献的数量、质量是否达标,选题是否具有明确可靠的依据,设计思路是否具备清晰合理性;设计是否达到了规范完整的标准,有无创新之处。设计的具体实施则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团结一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帮助;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研究报告的评定,注重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资料的汇总,研究报告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流畅,有无科学性错误等。

二、结语

通过PLC控制与变频调速技术两课程的结合教学,不但能使学生逐步掌握PLC编程、变频调速控制,而且对这两种现代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大大加强。能完成先进的现代控制系统的故障鉴别等维修保养工作、复杂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在达到了维修电工高级工的职业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浙江中西医结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深圳中西医结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