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

医学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

医学专业范文第1篇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各科室的情况,介绍一些规章制度、各级医师的职责等,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临床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医学专业范文第2篇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诊断学、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学常见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老年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备课需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诊、内、外、儿、妇”的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部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涉及内容少或不考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

2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5结论

医学专业范文第3篇

教学工作的绩效评价和医疗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全不同,相比之下,医生职业的报酬比教师职业的报酬要高得多。并且医学专业教师(主要指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在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可以选择,卫生系列职称的评审,并不要求教学工作方面的条件,因此,医学专业教师即使不参与教学工作,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晋升。有效激励医学专业教师参与教学和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缺乏,使其参与教学和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二、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职前教育体系

应出台我国医学专业师资的专业标准,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入职门槛,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医学专业教师,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同时,完善医学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合作培养模式更切合实际,即师范院校为今后有志于成为医学专业教师的医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类课程,医学生修完相应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才能有资格参与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医学院校与师范院校实行学分互认。在职医生要想成为教师,也应该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和考核。

(二)完善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组织机构上,引进教育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使培训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合理,使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第二,制订整体培训规划,明确医学专业教师培养目标和标准,使培养工作具有系统性、常规化、持续性。第三,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第四,提供适当培训课程,从观念更新、系统理论、实践技能和科研方法训练等方面,弥补医学专业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不足,同时注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在职培训痼疾。第五,资源平台建设,建立网络学习培训平台和网络资源平台;交流平台,通过公开课、沙龙、讲座等创造交流机会;科研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与改革,从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三)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制度

一方面,明确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建立严格的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情况、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改革科研等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提出教师具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将医学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教学能力培训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如给予时间、经费保障,为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创造更多机会。各方根据政策制度,各司其职,使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和完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完善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教育和价值。评价不仅注重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不仅用于对教师的晋升、评优、分等等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功能。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督导、同行、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全方位、多层次地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状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提供依据。另外,评价结果要真正服务于教师教学改进的目标,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具体描述教师教学状况,给出改进建议,使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通过这样的评价在促进教学改进的同时,也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医学专业范文第4篇

1.1学生自身原因现在有很多的在校学生由于饮食习惯、遗传原因、网络成瘾、自身锻炼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自身的体质变差、体型变胖,眼睛近视,造成学生在体能测试中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多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存在重大忧患,肥胖率持续上升,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1%,3.6%,2.8%与1.7%,身体素质下降明显。13~18岁城市男生1000m跑,1995年的平均水平比1985年慢4.9s,2000年比1995年又慢了9.6s,2005年比2000年又慢了12.4s;视力不良检出率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城市和乡村从小学至高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3.49%,9.50%,6.86%与7.77%,8.85%,10.02%,以上研究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已成明显下降趋势。”[2]“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数据报告(2005)》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用户中网瘾的发生率为13.2%,另外,在那些非网瘾用户中还有约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3]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如此,经过我们的走访和调查,笔者所在学校的法医学专业在校生265人,课余时间花费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约为人均3小时/天,周末的时间会更长,而每天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学生身体素质的降低,体型变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医学学生在体能测试中的考试成绩。

1.2体育教育原因目前全国只有20所高校开设法医学专业,而且招生人数受到严格控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法医学学专业五个年级的全部学生人数为442人,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为13557人,仅占全校人数的3.26%,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对法医学专业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很难去更改教学方案,而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法医学专业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能测试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能测试时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

1.3体能测试的专业要求人民警察招录时的体能测试的规则非常严格,而且有视频监控,犯规者成绩归零。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不合格是因为违反了体能测试的规则,因犯规而失去了体能测试的成绩。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惜的,在我们2007-2009级的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出现。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学生是对体能测试程序和规则不熟悉,平时练习机会少造成的。

2辅导员提升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能测试工作的路径

就业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作,同样也是每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每所高校都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而言很可能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法医学专业辅导员要认真思考提升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路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学生的走访、交流,我们对于法医学专业辅导员提升学生体能测试的路径有如下建议:

2.1体能测试思想教育的日常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何使学生树立这种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自觉去进行体育锻炼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测试训练,需要辅导员老师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老师可以在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实习动员、日常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地向学生宣传体能测试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主动树立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了解体能测试的知识的意识,并能付之以行动。通过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们能自觉地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不能完全靠突击来实现,需要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因此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长期化。

2.2体能测试活动的常态性和激励性现在已经有部分院校法医学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开展了体能测试活动的比赛,但比赛不是常态性的。这种形式的活动多为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学生活动,竞争性和游戏性稍微偏多,距离正式的体能测试考试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能储备。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借鉴现在非常流行的团体素质活动做法来开展体能测试工作,同时要保证严格按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来进行,并能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体能测试能力。第一,开展体能测试活动的成本低,人数少,非常易于操作。法医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少,体能测试需要的场地各高校的田径场都可以符合,1000(800)米长跑和10*4折返跑可以在跑道上进行,需要就是秒表和卷尺,操作起来也非常容易。第二,必须要按照人民警察体能测试的程序严格进行,这一点无需过多解释,只有多加练习,同时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进行才能取得此项工作的理想目标,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体能测试的标准、要求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们在平时的锻炼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在参加正式测试时也能减少学生的紧张,帮助他们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第三,我们可以把这项活动作为一次团体素质拓展,并与学生的综合测评进行挂钩,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或者身体与心理素质项目中一个子项,并给予适当的分值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抵触心理,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同时在综合测评中予以适当的体现,促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体能测试中来。把体能测试的成绩按照每个时间段折合成相应的分数,根据成绩来予以评定相应等级,在综合测评中予以一定的体现。第四,辅导员老师需要定期开展体能测试,并能保存好相关数据,动态监控学生的体能变化。体能是需要通过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状态,而且利用记录下的数据可以监控到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在开展工作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2.3借助优秀毕业生的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理论在它们实现之前的说服力不强,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能测试活动以外,还可以邀请每年考取公务员和已经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来给在校学生进行经验分享,重点分享参加体能测试的准备、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试技巧等。学长们的经验可以使学生感觉自己同样可以做到,也会更有动力去参加我们的体能测试活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

医学专业范文第5篇

1.1调查对象抽取

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大二学生521人,共发放问卷521份,当场收回,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15份,其中女生455份,男生60份,有效率98.85%。

1.2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参考有关资料

设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是否有治愈乙肝的特效药、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态度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来源及需求等方面。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填表要求和注意事项,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并当场收回。

1.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核查数据资料,编号后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百分率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识了解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识掌握不均衡,对深层次的知识认知度不够。

2.2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的认识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上,血液传播及与乙肝病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拔牙器械等的正确知晓率比较高,分别是99.03%和97.67%,但在性接触传播途径上,有47.18%的学生不清楚与乙肝病人发生性接触可以传染。而对母婴传播途径方面的认知不全面,如80.00%的学生认为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但同时21.75%的学生认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哺乳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在非传播途径的认知上,知晓率最高的握手和拥抱,但仍有39.61%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引起传播,46.02%的学生认为共用餐具、同池游泳可引起传播,14.95%的学生认为飞沫尘埃会引起乙肝传播,可见在非乙肝传播途径上,学生知识掌握不细致、不全面。

2.3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了解状况

调查对象中仅10.87%的学生表示知道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64.66%的学生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完全不知道,88.35%的学生表示对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完全不知道。

2.4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态度认知状况

调查者中80.57%的学生表示当得知同学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91.65%表示不应该歧视乙肝病人,84.27%学生表示能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一起学习或工作,但是34.13%的学生介意与乙肝携带者共同进餐。20.19%的学生表示会回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或其家人,47.77%的学生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以从事幼儿教育、服务行业。而且在调查中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隐瞒乙肝感染者的事实。

3讨论

3.1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不均衡

需要加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状况掌握不均衡。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非传播途径认识存在误区,对易感人群的认识不够全面等。94.76%的学生表示知道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此调查结果与周绍英在宁波大学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信行的调查结果相似。78.06%学生不能明确说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有26.80%的学生不认为慢性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此次调查显示医学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不牢固。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周围人群防治肝炎知识的传播者和咨询者,在未来工作中可能参与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第一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应有全面的掌握。同时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等相对较弱,更需加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3.2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肝炎传播途径认识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与病人共用注射器、牙具剃须刀等具有较高的认识,达到97.67%,说明学生对血液传播有较高认识。但是对于体液传播途径认识度不高,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年龄多在19—21岁之间,大学生恋爱已是常见现象,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中,性传播尤其是年轻人中的性传播正成为一种途径,而调查中47.1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存在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调查中,部分学生不清楚母-婴传播途径,分别有20.00%学生不清楚感染乙肝的孕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21.75%的学生不知道感染乙肝的母亲哺乳可将病毒传递给婴儿,此结果与对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一致。对于在非传播途径中的蚊虫叮咬、与乙肝病人共用餐具游泳知等知晓率低,说明大学生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明确。

3.3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了解情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被病毒侵袭的危险,但调查结果显示,37.50%学生对职业暴露了解一些,51.6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职业暴露的情况,而对于乙肝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和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对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的知识亟待加强。

3.4高职医学专业学生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有待转变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医疗资源的后备军,将在临床一线参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因此良好、积极的态度不仅可以直接帮助乙肝感染病人,消除他们内心的敏感及自卑,还可以促进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理解和关心。调查对象普遍能够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工作,91.65%学生表示不会歧视乙肝病人且80.97%的学生表示当得知同学是乙肝的情况下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但对于共同进餐等行为,却有34.13%的学生介意与乙肝携带者共同进餐,此结果与济南高校学生乙肝认识水平与态度调查一致。

3.5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