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静脉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清脉灵;血栓性;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6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64-01

血栓性浅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病,青壮年多见。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发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在四肢可发生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在胸腹壁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因不明确,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此病属于中医学“脉痹”、“恶脉”、“赤脉”、“黄鳅痈”、“血瘀”等范畴。发病时,浅静脉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多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可称为“血瘀”。《肘后备急方》:“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清脉灵”胶囊是我院中医周围血管科自制中成药制剂,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对于脉络湿热证、脉络瘀阻证均有良好疗效。笔者于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以“清脉灵”胶囊治疗40例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临床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31~67岁;病程1周~4年,其中发生于下肢的37例,发生于上肢2例,发生于胸壁的1例。

1.2诊断标准根据陈淑长教授所编纂的《中医血管外科学》所定标准[1]: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褐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条索;发生于胸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多普勒检查,其结果可提示浅静脉是否通畅;血液流变学检查可表现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

1.3治疗方法 口服“清脉灵”胶囊6粒/次~10粒/次、3/日。用药期间,暂停西药治疗。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结节消退;有效: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或结节未完全消退;无效:筋脉硬索、红肿继续蔓延游走。

2.2结果本组40例治愈23例,占57.5%;有效15例,占37.5%;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5%。

3讨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病因病机认为: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积滞不散,脉络淤阻,或外伤、染毒、牵拉,或经脉创伤,或输血、输液,均可导致气血淤滞、脉道阻塞而发本病。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和病理为各种原因导致中小浅静脉管内膜损伤,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清脉灵”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玄参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通络、行气导滞的功能。《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物质、忍冬甙、肌醇及微量挥发油等。药理研究金银花有三大作用:一是抗病原微生物。实验证明金银花对各种致病菌、病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皮肤真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是增强免疫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三是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渗出性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本草纲目•草部》 载“玄参,气味(根)苦、微寒、无毒”。现代药理对玄参作用进行了综述:中药玄参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降压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清脉灵”胶囊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未发现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血栓性浅静脉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7-566

[2]陈淑长.中医血管外科学.血栓性浅静脉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7:201-20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浅静脉炎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血管闭塞;临床研究

临床上,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需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目前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已替代了传统的不锈钢针穿刺, 因它能降低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疼痛, 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用药和抢救带来了很多便利, 避免了静脉输入黏稠度高、发泡的化疗制剂等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 同时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学者研究证明,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的静脉炎、留置套管堵塞与留置时间长短、输入药物的浓度、穿刺置入的部位、封管的方法具有相关性, 但其引起血管闭塞的病例尚未报道,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5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0例, 其中男130例, 女130例, 年龄16~78岁, 急性白血病50例, 类风湿关节炎4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 恶性淋巴瘤2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 心血管疾病30例, 脑血管疾病40例, 对照组260例, 其中男150例, 女110例, 年龄16~79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60例, 类风湿关节炎50例, 恶性淋巴瘤4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 心脑血管疾病8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输入药物浓度、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开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评估, 并做比较, 记录血管情况,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浅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由viaon材料制成的封闭式套管针, 常用型号22-24G, 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在前臂浅静脉血管, 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装置, 液体输注完毕后, 实验组选择用肝素配置液(生理盐水250 ml加肝素125000 U的0.2 ml, 取其1 ml)封管, 留置时间不超过4 d;对照组选择套管针的型号及材质、厂家与实验组一致, 待患者液体输注完毕后选择拔管, 留置时间不超过1 d, 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留置套管针后的浅静脉血管情况, 并记录, 之后对两组患者在实验结束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结果。

1. 3 判定标准

1. 3. 1 判断静脉炎的标准[1](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分类标准)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有可见线条, 无或可触及静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触及硬结。

1. 3. 2 判断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标准[2] 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明确检查静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流量和流速, 超声诊断血管狭窄主要是根据血流速度, 当血管狭窄>50%以上时, 血流速度开始增快, 一般表现峰值>160 cm/s;当血管狭窄在50%~70%时, 峰值180 cm/s;当血管狭窄达到90%时, 血流速度可达180~200 cm/s;当血管完全闭塞时, 血流信号消失。

1. 3. 3 判断套管堵塞的标准 不完全堵塞:拔除浅静脉留置针时观察外套管内有血栓堵塞, 但可以用注射器在尾端用力推出血栓至管外;完全堵塞:拔除浅静脉留置针时外套管内残留的血栓, 不易用力推出管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越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学者研究证明, 留置套管针伸入静脉内的导管端部分随着血流速度进行摆动并与血管内膜发生摩擦, 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破坏,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引起血小板的聚集, 导致血管栓塞[2]。留置套管针的外套管对机体是一种外源性的抗原, 当进入浅静脉血管后可以引起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产生的致敏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反应, 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产生组胺和缓激肽, 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溶酶体酶和白细胞三烯, 并激活补体, 引起内皮细胞的收缩反应增强、内皮细胞连接处的囊泡口径增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当上述致炎因子长期存在时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和坏死, 从引起静脉炎的发生[3]。静脉炎的长期作用可以引起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致静脉血管内膜增厚, 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本研究实验表明,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 血管闭塞的发生越高,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实验中作者发现, 穿刺前如果过度拍打穿刺浅静脉血管使其暴露, 则浅静脉炎的发生率会达到70%, 因为在拍打浅静脉血管的过程中, 可以引起所穿刺处血管反复受压和摩擦, 导致内皮细胞的受伤, 再加上血管偏细小, 穿刺成功后可以形成外套管与血管壁的长期摩擦, 必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留置套管针一定选择静脉血管相对粗的, 不易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留置套管针, 穿刺前不要反复拍打血管。如果患者是高敏体质不建议留置套管针, 在实验中发现, 自身免疫病的患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带管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 原因推测:留置套管针对自身免疫病患者是一种异种抗原, 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静脉血管的损伤。

建议如果输注高浓度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参芪扶正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化疗发泡剂等药物必须按照输液指南要求, 选择深静脉留置针。作者在实验过程中, 对照组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拒绝深静脉穿刺, 经本人签字同意后作者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配制的柔红霉素(化疗药)液体250 ml, 当输到125 ml时, 患者的前臂血管出现渗出, 及时拔出留置针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局部封闭, 第2天局部出现了红肿痛, 给予硫酸镁湿敷, 1个月后回访, 该处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对照组另4例血管闭塞的患者是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输注了蔗糖铁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

临床上, 为降低浅静脉血管闭塞的发生, 保护患者的血管, 降低血管病发生率, 避免浅静脉留置针对人体造成的血管免疫损伤, 建议生产商在材质上应用生物材料, 改进工艺, 进入人体部分的套管内膜及外膜一定要光滑, 避免因机械摩擦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燕, 申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防护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4, 6(4):243-244.

[2] 曹音, 钱惠农, 刘志平.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痉挛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17): 169-170.

浅静脉炎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44.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12-02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甙,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临床上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可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我院临床使用此药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1输液处局部红肿、疼痛反应

例1:男,34岁。因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住院,给予生理盐水500ml+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静脉滴注。用药第三天,输液开始20min后,患者输液处出现红肿、伴有放射状微细红线、疼痛,减慢输液速度(40滴左右/分),疼痛处外敷处理。局部每天外敷5-6次,停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好转。

例2:男,61岁。因脑外伤入院。经查给予生理盐水500ml+20mg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用药第二天输液过程中,患者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疼痛,减慢滴注速度,外敷处理。

2 局部红肿疼痛并伴有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静脉炎症反应[6]

例 1:男,56岁。因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不适伴双侧小腿疼痛不适,右侧显著约半月,于2012年7月14日以双腿疼痛原因待查,腰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不除外收入院。给予5%葡萄糖+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第三天患者主诉输液处疼痛明显。检查红肿明显,减慢滴速,外敷处理。第四天患者输液过程中仍然持续疼痛并伴有静脉走向(约15cm)条索状红线,0.25%普鲁卡因封闭,热敷处理。

例 2:女,33岁。因车祸致右大腿挫裂伤、右腰部及右髋部软组织挫伤、右前臂皮擦伤2小时后入院。局部处理后给予5%葡萄糖500ml+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静脉滴注,于输液第一天时即感疼痛,减滴速。第二天上午10:00继续静脉滴注此药,患者前臂延静脉穿刺点向静脉走向出现明显条索状红线,并伴红肿疼痛加剧。考虑用药第二天患者明显出现的不适反应,医生给予停药处理,并进行局部处理,停药后第二天疼痛症状明显减弱。

分析讨论:

我院临床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出现的输液处局部红肿、疼痛、静脉炎症反应。另据文献报道,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出现肝、肾损害,但较为罕见。马丁代大药典推荐成人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最大日剂量应为20mg;如使用更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联合应用其他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我院在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过程严格控制一日使用剂量,临床应用前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用药前后检查肝肾功能,禁用于妊娠妇女及对本品过敏者,采用单独输液,每次输液选择合适的粗血管和穿刺点,尽量一针见血防止针头划伤或者液体渗出,降低静脉炎症反应发生程度 [7],我院医师、护师、临床药师严密观察使用七叶皂苷钠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个体不良反应严重,立即停止使用,采取相应解救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邓英辉.七叶皂甙钠致肝肾损害1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9(1)58-59

[2]范长秋,蒋文凤.七叶皂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肝肾损害1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7(5)129

[3]夏冬军.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药药学杂志,1999,19(9)576

[4]王金龙.七叶皂苷钠致心动过缓6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3)163

[5]陈燕,吴秀琴,尚北城等.七叶皂苷钠致呼吸困难1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5)

浅静脉炎范文第4篇

静脉炎是输液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时要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注入静脉中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较长的硅胶管,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1]。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不利于临床治疗的继续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及胃肠外科自2008年1月以来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微波治疗静脉炎,并与单纯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其止痛及消肿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肘关节以下的双手浅静脉炎,静脉炎范围为1.6~11.2 cm2,按静脉炎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Ⅰ级静脉炎13例,Ⅱ级静脉炎16例,Ⅲ级静脉炎3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3.4岁;其中Ⅰ级静脉炎15例,Ⅱ级静脉炎11例,Ⅲ级静脉炎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静脉炎部位及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静脉炎评判标准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标准[2]: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3.护理及治疗方法

规范静脉炎的处理程序,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在使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微波治疗中去掉局部的金属物品,防止意外损伤,不能随意调节微波照射功率,避免由于功率过低影响疗效或功率过高使微波探头温度上升而导致局部皮肤烫伤,照射前注意病人局部有无水泡、红肿、破溃,以免照射后误认为出现副损伤[3]。湿润烧伤膏由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苓、地龙、罂粟壳。采用珠海和佳生产的WKDⅦ型微波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治疗,观察组沿静脉穿刺点及走向涂抹湿润烧伤膏,然后用WKDⅦ型微波治疗仪理疗模式照射治疗20 min,每天2次。对照组仅沿静脉穿刺点及走向涂抹湿润烧伤膏。

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后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及沿血管走向条索状硬结消失;有效:治疗后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及沿血管走向条索状硬结变软或维持现状;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观察时间点:治疗后第1、2、3、4、5、6天进行观察。治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32例,治愈3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8例,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26,P<0.01),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讨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的常见并发症,为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自2008年1月以来,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微波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用湿润烧伤膏涂抹治疗(P<0.01)。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苓、地龙、罂粟壳。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去腐生肌。结合微波照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两者联合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司马欣元.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48-49.

浅静脉炎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颅脑外科接受20%甘露醇治疗并发生静脉炎的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76岁。脑挫裂伤20例,颅内出血20例,脑梗死10例,硬膜外下血肿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甘露醇用量为150ml-250ml,用法为Q6h-Q12h、Bid不等。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判断标准[2],穿刺部位发生一度静脉炎患者50例,发生二度静脉炎患者1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号入对照组,双号入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甘露醇用量及用法、静脉炎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确诊静脉炎后,即在局部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浸湿4层纱布持续湿敷于病变部位,干后随时更换,湿敷面积大于病损区域的上下界2cm。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后同法湿敷。

1.2.2 评价方法:两组均观察48小时,每8小时观察记录肿胀消退及疼痛情况,局部红肿、疼痛改善,但仍有静脉条索状改变为有效;局部红肿、疼痛改善,静脉条索状改变消失为显效;局部红肿、疼痛无改善,静脉条索状改变无好转为无效;有效加显效为总有效率。

2.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的观察组治疗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显著优于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长期静脉输注药物,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引起表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3],尤其是在颅脑外科更为多见。甘露醇是颅脑外科常用药物,为高渗性脱水剂,快速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往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如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则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的改变,使细胞溶解、溶酶体破裂、炎性物质渗出,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4],常表现为局部静脉红肿、疼痛,甚至呈条索状发硬[5]。临床常采用50%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消肿止痛[6],有一定效果,但起效慢。利凡诺的主要成分是乳酸依沙吖啶,主要对革兰氏阳性及少数阴性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链球菌有效,多用于防腐杀菌,可用于外科创伤、皮肤粘膜感染等的冲洗和湿敷,湿敷对皮肤、组织无刺激性。

通过本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的观察组治疗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显著优于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林桂荣,刘京凤,于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炎损伤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72.

[1] LinGuiRong,LiuJingFeng,YuHengZhen,et al.In constant Jane,20% mannitol phlebitis damage to the protection[J].Journal of care med,1998,(2):71-72.

[2] 潘秀华.浅谈静脉炎的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6期.

[2] PanXiuHua.On phlebitis nursing the lung clinical journal of 06 period in 2011.

[3] 刘建平,田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8):32-33.

[3] LiuJianPing TianyYuan.Sd ryder,the latest,vein needle tube to seal a lien way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mannitol phlebitis[J].Journal of nursing,2004,38(8):32-33.

[4] 郝建红,尚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334.

[4] HaoJianGong,ShangLinping.Alcohol wet apply prevent intravenous drip mannitol phlebitis caused by [J].journal of care med,2001,4(5):333-334.

[5] 宫英丽,尹丽.改进硫酸镁湿敷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1998,13(4):255-256.

[5] GongYingLi,YinLi.Improve magnesium sulfate wet apply method to prevent sexual phlebitis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1998,(4):255-256.

相关期刊更多

皖南医学院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

青春男女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