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全面了解XX县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XX县统计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小微工业企业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小微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产成品存货、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20xx年一季度,XX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61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8%。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据测算,一季度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87万元,同比增长10.7%(按可比价),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 31.96%。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XX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已涉及砖瓦制造、小水电、砂石开采、清真食品加工、砖雕、酒的制造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黄酒制造、砖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鲜明地区特征的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业企业依据经济园区这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发展进程。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微工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有69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减免税政策,定期开展银企交流活动,近期又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一)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XX县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小水电、砖瓦制造、砂石开采等初级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使小微工业企业市场需求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特别是小水电企业由于天气干旱,上游水量减少,不能正常发电,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下降。
(二)周转资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工业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工业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通过调查显示60%以上的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和销售下降的情况。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三、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议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同时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细分类别,在产品市场上做精做专,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当前我州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州工业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截止2002年底止,全州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企业)246个,固定资产原值57424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58807万元,工业增加值1243159万元,基本形成了食品、矿产、化工、医药、轻纺五大产业和一批骨干工业产品。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两年来,我州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呈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1、工业发展速度滑坡。200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2%。全州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4.7亿元,下降9%。由于受一批重点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国有工业生产出现严重滑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3亿元,下降了18.2%,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下降了26.1%。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州工业生产连续出现9个月负增长。1-9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6652万元,同比下降4.3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054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不变价75180万元,增加值同比下降4.07%,据州经贸委预计全州规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全年只能完成31亿元。
2、工业企业效益下降。2002年全州规模工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6亿元,下降了2.4%,亏损996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13318万元。今年1-9月份,全州规模工业共实现利税1993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1%,实现利润为负67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21.8%,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73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0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亏69.3%,亏损企业82户,亏损面为33.88%,实现税收2665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亏损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有4户,龙山卷烟厂亏损4344万元、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亏损2950万元,湘泉集团亏损2316.1万元,三立集团亏损948.7万元。
3、产品结构不合理。一是我州高能耗初级产品比重大,电解锰、电解锌、电解铝、硅锰合金高能耗初级产品的总量已占了全州工业经济总量61.7%,其中,电解锰占35.7%,电解锌占18.3%,电解铝占3.8%,虽然今年锰、锌国际国内市场有所好转,但市场仍然非常脆弱;二是低档次饮料产品和白酒产品严重滞销,产量和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仅湘酒鬼公司今年1-9年月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三是畅销名优产品少,数量少,目前我州畅销产品比重还不到10%,缺乏市场竞争力。
4、技改项目技术含量不高。1-8月全州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个,累计投入26699万元,全部为矿产品加工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其中:在建电解锰、电解锌、电解铝,铁合金,硫酸等上游产品项目就达22个,总投资达49750万元,占整个投资69.2%。属重复建设项目有:电解锰8个,电解锌1个,硫酸2个,微细铝粉5个,铝颜料3个,硫酸锰3个。重复建设项目多,后劲不足。
5、企业改制进展慢。当前企业改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改制企业资金紧张,难已整体推进,部分县市由于自身财政困难,无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使改制工作受到影响;二是去年改制的少数
企业,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多,影响改革推进;三是改制企业普通债务官司多,败诉率大,影响改制工作正常进行。
6、工业经济运行艰难。一是我州多数工业企业处于资不抵债边缘,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缺乏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过来基本上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今年以来,全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比去年周期减少近5个亿,相当部分企业难以启动;二是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不足。仅花垣县全县电力需求量就在7亿度以上,而实际供电能力仅3个亿,使花垣一些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加之,电价与周边贵州铜仁,重庆地区电价比,普遍偏高,企业负担加重。
二、当前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州工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调查情况来看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就地税部门管理的有关税收政策来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工业企业能享受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窄。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税收政策对工业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工业企业税收支持是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并无专门的扶持工业企业的税收政策,只有一些主要由工业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并且散见于各种税法规定或文件规定中。这些政策文件对自治州来讲,针对性不强。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开发地区,目前能够享受的区域性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包括:"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免三减二"税收优惠政策和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但要享受这些政策并不容易,落实到工业企业,真正能享受到的企业却很少:一是因为我州大部分企业由原企业改组改制而来,不属新办企业;二是可享受西部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主营业务必须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且该项目的业务收入必须占总收入的70%以上,范围虽然比较广泛,涉及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水利等28个领域,共计526种产品、技术及部分基础设施和服务,但当前我州工业的主导产品大都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没法享受。2002年,全州地税系统所管辖的纳税企业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只有6户,减免企业所得税560.2万元,其中:水利、电力4户,83.57万元,化工1户,173.23万元,农副产品精加工1户,303.32万元。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很小。还有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只执行到2010年,优惠期很短,而沿海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却没有时间限制,相比之下,受益期不如这些地区优惠。其次,我州不属于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些高科技产品不能享受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一些农业开发项目,例如老爹公司、喜阳集团没有纳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的名单,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另外,对困难企业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也难以发挥政策引导鼓励作用,只能起到减少欠税作用。
2、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从自治州的工业企业正处于恢复和调整的关键时期,确实需要税收优惠扶持企业发展;但另一方面,国家所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大都是"中央点菜,地方买单",主要由地方财力负担,直接影响所得税财政基数的完成。我州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收入增量不足,表现得越明显。例如西部开发税收政策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资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由于中央没有相应的转移支付补偿措施,地方各级政府由于财力紧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执行这些政策上压力很大。不执行政策政府不行,执行了保不住基数,中央要相应扣减,得不偿失。出于保基数和收入需要,只好每年加大征管力度,全力确保基数。
3、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改造税收处理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业主投资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折旧,按照现行固定资产折旧税收政策规定,一般企业的机械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而我州工业企业采用得主要一些是高能耗,易腐蚀的生产设备,一般投入生产3-5年就需要进行改造或报废,造成受益期与折旧年限的矛盾,使一部分资产价值得不到及时回收,不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技改固定资产投入,按照政策规定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企业所得税,但手续过严,门槛过高,表现在:(1)必须是国产设备投资改造。(2)必须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且符合环保政策。(3)要层层上报审批,企业怕麻烦,积极性不高。
4、现行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政策过严。特别是一些有控制指标性费用,存在指标过低,不利于企业发展。如业务费问题,按政策规定销售收入在1500以下按5‰提取,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3‰标准提取,超支就要纳税调整。受市场环境、消费水平、企业拓展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开支往往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再有计税工资标准问题,按每月800元计算扣除明显偏低。此外,还有捐赠问题,我州是贫穷地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对农村、学校往往实行对口扶贫,直接捐赠的方式,以改善其基础设施,但直接捐赠税前不能扣除,即使通过非盈利性机构捐赠,税前允许列支的比例也非常低,仅为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
5、企业改组改制、债务重组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支持。企业为消除债务,减轻包袱,在改组改制过程中,常对债务进行重组,即以低于帐面债务数额清偿债务,作为债权方在一定限度内也愿意清偿,死欠呆欠不如现收。但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差额部分债务方必须作收入缴税,给企业改制增添了难度。如花垣东锰集团欠建行贷款本息累计3100万元,通过债务重组以300万得到清偿,差额2800万就应补缴企业所得税924万,这就目前东锰集团的生产经营现状来看,无疑于雪上加霜。
6、现行企业所得税征管体制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做大做强。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少数民族新办企业可享受"免三减二"优惠政策,属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新办企业在享受"免二减三"优惠政策之后,在2010年以前还可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新办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一些成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上新项目却缺乏政策支持,为了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已出现一种倾向,一些企业往往从利益出发,采取新铺摊子、上新项目,重新设立公司,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执照等另起炉灶的办法,达到享受新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再有,2002年国家实行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中明确规定:从2002年元月一日起,新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负责征管。这一规定一是使企业变相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可能;二是使技改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名存实亡;三是给地税征管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做大做强。
7、税务部门服务和管理滞后。一是由于企业前几年不景气,一些税务机关疏于管理,存在重大轻小,重盈利企业轻亏损企业问题,对一些小企业,亏损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或亏损额没有进行及时结算,导致底子不清;二是执行政策宣传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三是执行政策存在偏差,特别是私营企业,按政策规定自2000年起私营独资和合伙企业改征个人所得税,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非独资和合伙私营企业视同个体户进行管理,按收入附征个人所得税,使一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
8、县市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对企业税收进行减免,给地税部门征管带来困难。例如,一些县市政府规定:改组改制企业视为新办企业;执行企业所得税"免三减二"政策,其时间界定以投资生产后全年计算,中间开业即使超过半年也不作为优惠期;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自定为3-5年;企业用利润在县内从事扩大再生产、上其它项目允许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投资的税费按比例实行"一票制",直接降低了税率;对部分企业在税收上实行目标管理等等,这些政策出台违反了税收政策,既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也不利于正常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
三、扶持我州工业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建议
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州委、州政府为加快我州工业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随着传统产业改组改制的逐步到位,技改项目的完成并逐渐产生效益以及新项目引进速度的加快,我州的工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作为税务部门如何扶持工业发展,从地税部门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工业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各县市制定的税收政策对公平税负、加强征管影响很大。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征管工作通知中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地区为发展地方经济,吸引投资,在统一政策之外越权制定了不少所得税优惠政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继续这样做不仅不能真正起到吸引投资的作用,而且也不符合依法治税的原则。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所得税收入中央、地方共享,地方越权自定所得税优惠政策,还将侵蚀中央收入,削弱所得税收入体制改革作用。要求立即停止执行;另外,国务院也一再强调,即使是地方收入部分,各地也无权减免。建议各县市人民政府对出台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税收政策。从地税部门来讲,要正确处理收入任务与执行政策的关系,树立不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认真落实好所得税优惠政策,西部开发税收政策,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以及做好税前列支,弥补亏损审批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政策执行到位。
2、用好用活用足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当前要注意用好用活用足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等,通过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外资,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加快我州工业发展。特别是要注意帮助企业搞好发展筹划,大力发展国家鼓励类支持项目,加快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达到用好用活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3、向上争取优惠政策。(1)积极向中央和省里争取落实西部开发政策后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基数以内的部分,在转移支付时应给予补偿。我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相对其它西部大开发省市来讲,我州缺乏省级配套措施,因此,势单力薄,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中央、省必须相应采取措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弥补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地方财力减少;(2)争取对我州高技术产业实行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样优惠政策;(3)争取将果王素等优质农产品开发纳入国家龙头企业,享受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4)争取将省人民政府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审批权下放给州政府。(5)争取延长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优惠期限,使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特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具有相同吸引力和实用性。新晨
关键词: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经济平均以国民经济两倍的速度增长,为我国经济由最不发达水平发展到中下等发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西部内陆省份的四川,与1978年相比,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工业增加值则增长了30.96倍,工业增加值占四川全省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9%上升到2008年的35%,工业的发展在四川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工业经济的载体就是工业企业,要发展工业经济,就必须发展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因此,本文以四川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水平,这对于四川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
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简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选取了10个指标进行分析(表1)。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9》。由于统计年鉴上给出的是各市州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汇总数据,为了准确地衡量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在分析中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是:用各指标汇总数据除以企业数,所得结果作为统计分析的数据。
二、因子分析过程
1、检验变量组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原有变量做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或者进行相关分析,看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得到KOM值为0.728,超过了0.7,适宜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也适宜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根据特征根大于1以及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选取了3个因子,3个因子特征根分别为6.728、1.194、1.098,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7.284%、11.936%、10.98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203%,说明所选的3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方差的90%以上,只有极少的方差没有解释,解释效果很好。
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公因子的解释意义不很明确,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依据主成分的顺序,按照载荷的大小排序。
公因子F1对企业总负债、流动负债、总资产、流动资产有较大载荷。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也属于资产中的一种,所以公因子F1可以解释为资产水平因子。
公因子F2对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从业人员数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能力,所以公因子F2可以解释为主营业务水平因子。
公因子F3对企业总利润有较大载荷,这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公因子F3可以解释为盈利水平因子。
3、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计算出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表2)最后根据各市州每个因子得分值,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就可得出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三、结果评析及建议
在资产水平因子上,遥遥领先的是攀枝花市的工业企业,说明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较为充足,资产运用更为宽松。德阳、绵阳、自贡等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水平接近,在全省处于上游的位置,但是与攀枝花的差距大,要提高综合水平,这方面还有拓展空间。而阿坝、雅安、巴中、眉山、凉山、南充、广安、广元等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水平较低,资产是它们的弱项,对于综合水平影响很大,这些市州的相关工业企业需要大大加强资产实力。
在主营业务水平因子上,雅安处于领先位置,与第二名的资阳拉开了差距,说明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生产能力强,对于其综合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贡、攀枝花等市州该项因子得分位居三、四名,相对于其他市州,它们的主营业务生产水平也较高。但是,巴中、广安、乐山、泸州、德阳、眉山、广元等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生产能力相对较弱,要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主营业务是突破口。
在盈利水平因子上,得分最高的是成都,其次是宜宾、雅安、攀枝花、内江、德阳,这些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高,盈利能力强,对于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但是,阿坝、乐山、绵阳、眉山、自贡、广安等市州该项因子的得分较低,这些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应该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想办法。
在综合得分上,攀枝花最高,其在各因子得分上也都较高,要继续提高其综合水平,主营业务可以作为重点。雅安、德阳、宜宾、自贡、绵阳分居二至六名,在四川省内居于前列,但是雅安的资产水平、德阳的主营业务水平、自贡和绵阳的盈利水平却是它们的“瘸腿”,这些上去了,会大大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阿坝、巴中、眉山、广安、凉山、乐山等综合得分较低,主要在于它们的各项因子得分都不高,要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需要在各方面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的省会成都,综合得分排名第八,居于四川省的中游,说明其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从各因子得分看,主要是由于资产水平和主营业务水平居于中游所致,但盈利水平却领先于其他各市州,这是它的优势,说明它的发展潜力巨大,当然要从整体上提高其综合水平,还需要在前两项因子上采取切实的措施。
综上,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各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对于各市州相关人士认识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及其优势、劣势,提供了一条途径。最后,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市州采取措施,提高其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四川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于秀林,任雪松编著.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马庆国著.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外需市场全面萎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泉州市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取得较好成效。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34.4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二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932.9亿元,比增10.2%,拉动全市GDP增长5.1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9.4和114.2点,自二季度始重返景气区间,与二季度比分别上升7.4和11.7点,生产总量、产品订货有所增加,劳动力需求上升,盈利状况得到改善。
1 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我市工业法人企业26253家,大型企业仅29家,中小企业无论是数量、产值还是就业人数均占全市工业企业九成以上,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稳步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经营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已形成25个产业集群,2008年实现产值456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38%。其中,石化、纺织、服装、鞋业、食品饮料、石材、机械等7个产业集群年产值皆超百亿;纺织服装产量占全省八成以上;鞋类出口超过24亿美元,占全国一成以上,在全国五大鞋类基地中仅次于广东东莞,世界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石材出口量占全国的35%;工艺陶瓷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糖果产量占全国二成。
1.2 企业规模得到扩张。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4864家,比上年增加305家,实现产值37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7.29%,同比增长20.17%;实现利税30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88.21%,同比增长28.63%。
1.3 品牌效应日益显著。
我市中小企业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拥有46项中国名牌产品,65件中国驰名商标。其中,中小企业拥有32项中国名牌产品,51件中国驰名商标。全市名牌中小企业在全国设立直、分销公司2600多家,连锁店及加盟店4.3万家,各种专柜达5.1万位,初步形成产品品牌与区域品牌良性互动。
1.4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
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家、60家和75家,其中,中小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华泰陶瓷、火炬电子),省、市级分别有46家和69家;全市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有119个,中小企业占109个;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的28项全部属于中小企业,其中12项产品被列为省级优秀新产品。
2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企业经营发展
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加剧,泉州市各级政府积极有为应对,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74.3亿元,同比增长7.8%,企业生产经营呈平稳回升态势。
2.1 落实扶持政策,制定配套措施。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我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增强信心,化“危”为“机”。 2009年市财政安排4100万元,建立企业挖潜改造资金、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规模以下成长型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2 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信心。
我市成立“送政策进企业”宣讲团进行巡回政策解读,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现己在各县(市、区)举办15场专题培训会,培训52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扶持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一是技术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来,我市共上报省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228个项目,占全省总项目数的29.3%,其中有7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为历年来最多,项目总投资13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9.1亿元。论文格式。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上半年仅增值税由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征收一项,企业多抵扣进项税就达2.67亿元;出口退免税累计高达19.2亿元。
2.3 探索多渠道融资形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政银企联合工作机制。年初以来连续举办五届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签订意向融资金额450多亿元。举办泉州市绿色金融推介会暨节能减排项目资金供需洽谈会,金融机构意向授信节能减排项目63个,授信金额20.2亿元,现场签约企业12家,金额6.48亿元。二是推荐需授信成长型企业。今年来,泉州银监分局联合其他部门认真筛选确定推荐337家需授信成长型企业,已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企业164家,授信金额达25.4亿元,已贷款136家,贷款金额19.4亿元。三是推动已注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拓展业务。已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6家,总注册资本金12.6亿元,2008年为137家工业企业担保贷款312笔,金额8.1亿元;今年1-6月又为116家工业企业担保工业项目贷款153笔,金额5.2亿元。四是推进商标权股权质押贷款,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永春老醋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共获得商标权质押贷款1.9亿元,尚有签定意向企业17家。晋江市协诚美丰投资有限公司以3500万股股权获得泉州商业银行青阳支行贷款2000万元,在全省开创了股份公司股权质押登记的先例。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自去年10月23日成立以来,已发放226笔贷款,金额6.11亿元,较好地为部分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2.4 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一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引导和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并协调解决展销活动中的相关问题。二是强化营销联盟作用,引导企业在省内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互用地产品,开展上下游产品的购销协作,提高我市名优产品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三是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有407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出口通”审批。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海峡西岸网上投洽会,参展企业数3339家,产品采购、人才招聘项目181个。
2.5 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预计全市可减轻企业负担2.7亿元;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预计全市可减轻企业负担9千万元。我市还进一步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预计全市可减轻企业负担3千万元。
3 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宏观经济回暖迹象明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组织管理较松散等原因,其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随着危机的触底而有明显好转。
3.1 企业信心仍显不足。
据景气资料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3.5和102.9,进入低度景气区间,虽较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回升速度缓慢,仅为10.3和4.7点;中小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99.4,比大型企业低55.9点,企业家对未来预期信心依然持谨慎的态度,
3.2 生产总量增幅回落。论文格式。
1-9月,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74.3亿元,同比增长7.8%,比大型企业低5.6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37.2亿元,比降27.9%,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3%。
3.3 经济效益增幅回落,企业亏损面扩大。论文格式。
1-8月,全市中小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9.8亿元、实交税金63.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1%、3.5%。利润、税金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1和18.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亏损290户,同比增亏77户,亏损面达5.8%,比去年同期增亏0.6个百分点。
3.4 工业品出口急剧下降。
1-9月,全市中小企业累计实现出货值626.7亿元,同比下降1.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4个百分点,增幅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35个出口行业大类中有14类出现负增长。据资料显示,国外订货景气指数仅为92.4,处于不景气区间,低于大型企业7.5个百分点。
3.5 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1-8月,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3.0次,低于去年同期0.32次,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6.4,处于不景气区间。另外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两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达45.8%,比大型企业高15.6个百分点,“两金”占比处于较高的水平,严重挤占了企业流动资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4 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4.1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落实国务院、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政府采购扶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比例。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对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一定标准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
4.2 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农村(城市)信用社,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探索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建立健全小企业金融服务,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4.3 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纺织鞋服、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推进品牌建设。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
4.4 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研究完善稳定外需、促进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4.5 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培训、技术、创业、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统筹考虑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个人简介:黄永辉,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学士学位,现就任于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统计师,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