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产销

农产品产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产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产销

农产品产销范文第1篇

农民是最大的市场信息服务对象群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农民收入中直接从农业生产得到的比重下降,产后加工增值比重加大,各种商业服务、副业和服务产出加大,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要求也更加突出。涉农群体对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急需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但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这些经济活动的商务信息服务要素多不在农业上,农民成为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最庞大的市场信息服务对象群。

近年来,面向生产者、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随着农业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农村网民数量的增长,全国各地建设的各类涉农网站中,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所占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农业网站百强评选”的统计,2004年参评的433家农业网站中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比例为11.4%,到2008年已经上升到在1458家参评网站中占67.5%。

电子商务带来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化

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持,从目前看还是局部的、零散环节的,基本属于农业信息化的项目,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但从长远看会带来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化,推动企业经营商业模式的更新。电子商务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经历了类似过程,不过速度和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农业也不会有更多的例外。

当前农业部门的信息化除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外,政府需要通过规划架构,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商务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来提供信息传播。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信办联合编制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为引导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出了具有方向性、建设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数据实时提供农产品动态交易信息,不仅可以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指导经营和生产,而且可以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精准依据。除此之外,根据平台的记录可以对农产品流通全过程进行追溯,提高农产品交易整个过程的透明度,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因此,各级农业部门都应当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积极摸索和开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等课题研究,加快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新型业态。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能否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某行业领域中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所组成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同时描述了不同商业参与者的角色、收入来源及潜在利益。商业模式会深刻影响供应链条中各个不同角色或利益角色的生存方式。任何先进的要素(如产品、资源、技术平台)如果不能融入(或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都会生存艰难。因此,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要在构建可行的商业模式上考虑得更具体,要切实分析各个参与角色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生存的价值,或者说其市场定位点。互联网的商务模式很多,现实中各行业向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转型都经历过不少曲折,并仍在摸索,得以生存的网络服务商无一不是寻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因此,农超对接、端到端的服务、第三方服务等因素都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动,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各种示范项目不光要做技术平台的试验,更要对各个参与角色活动及关系的变动进行观察、梳理和归纳,进行有利的商业模式实验。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否优于现有流通网络

鲜活农产品是消费者的衣食之源,鲜活农产品流通网是城市的基础生存网,目前自然形成的物流网又杂又多,电子商务平台究竟该如何提供支持?是另组链条还是嵌入其中?可能还要做些深入分析。从农户入手直到消费者,用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全程供应链的概念是正确的,但这里的“全程”不会都是“从零起步”,而是一个电子商务模式向传统模式“渗透”、推动其转化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会与现有的流通网络发生碰撞,出现一些利益纠纷。尽管电子商务应用的潜力很大,但现有农产品流通网已经很发达或较成熟,目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相当于从传统渠道中“抢食”,如果比较效益不明显、竞争力不足,恐怕难以获胜并持续获益。

鲜活农产品种类繁多,供给和需求环境复杂,物流量大,建立供应链的难度比绝大多数产业要高。同时,目前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并不等于都是落后模式,它本身还在建设发展阶段,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销地市场、配送及超市的多级渠道历经多年逐步形成,有些已经成熟化,有些还在随着农产品基地、城市化建设和交通环境改善而不断完善,供应链中容纳了大批的企业和劳动力就业岗位。这也是全程供应链物流环节必须要考虑的基础。

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策略

鲜活农产品是关系民生尤其是农民利益的基础产品,我国目前的条件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除了政府支持之外,还需要各个供应链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尤其要激活企业组织的积极性。有重点地选择切入点,做出成功产品,进行正确的目标选择,在供应链创新中注重技术平台和服务组织环境的同步建设都是不可忽视的成功策略。

农产品产销范文第2篇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 extensive use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hich can integrat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ing.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the key technology adopted and the main functional module. The operation and service mode of the platform is also discussed.

关键词: 云计算;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12-04

0 引言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看,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政府采取了各种农业补贴政策,来保证我国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信息化程度非常低,缺乏必要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使当前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不能有效的链接,农民不能及时地获得农产品需求信息,就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信息资源传导的时效性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造成农产品流通环节复杂和流通成本增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由此得到,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以保证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传输,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都提供更加多的信息资源和更好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产销信息平台建设上,利用云计算技术,把繁多和分散的农产品生产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向信息需求人员提供服务,成为有效推动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保障。

1 产销信息平台概述

1.1 相关概念

1.1.1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在方式。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成为信息的载体,即“0-1”二进制系统所表达的数字化存在方式,这是信息平台的理论形态;二是基于数字化网络运行的信息系统,如互联网。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对信息的理解通常就是建立在信息平台这个意义上的。信息作为信息的存在主体而存在,其本身就是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信息”,这是信息平台的理论形态。基于数字化网络技术运行的信息系统,如CKISR指挥控制系统,这是信息平台的实物形态。信息平台的产生,在主客观之间嵌入了新的结构,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引发了当代的信息中介革命。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是将农产品的产销信息纳入到信息平台,将农户的农产品生产信息传送至信息平台,使农产品市场需求者及时了解现有的农产品,从而进行比较或者选择。将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或者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农产品需求者的需求愿望,及时地反馈给农产品生产者,让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作出反应,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让生产和销售信息有效地连接起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1.1.2 云计算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做出的最新界定,云计算是指能使用户便捷而且随需应变地对共享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如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存储器、服务器)进行网络访问的一种模型。此模型能在最少的服务供应商介入和管理投入的条件下快速实现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将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等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商业型数据计算模型。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统一调度管理网络所连接的所有资源,形成一个集中的计算资源池,向特定的客户端提供信息服务,让信息用户随时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计算资源,这种提供资源的网络就称为“云”。可以按需求使用,在需要时可以将其扩展,免费或者按使用情况收费提供给使用者。在按需获取信息资源时,不需有高配置的终端设配,仅需通过网络向远端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传送所需求的信息,服务商利用其硬件资源按需进行运算,将运算结果反馈给信息需求客户端。

1.2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开发目标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主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并优化相对分散的各项农业资源,整合农业产业链中的生产者、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技站、农业协会、农资店、经销商、农贸市场与零售商等用户群体,构建一种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农产品生产者互动、数据远程存储、专家咨询、信息反馈等业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形成网络农业产供销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销信息化管理水平。

2 产销信息平台的设计

2.1 平台的基本架构 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就是要接受数据,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信息需求者,为农产品信息需求者及时地提供准确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并能提供在线交流和信息反馈。所以产销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就应有相应的数据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有机配合,同时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才能保证信息服务平台的运作。信息平台总体设计框架详见图1。

农产品生产者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信息,通过在互联网服务终端(如个人电脑、手机等)注册登录后,输送到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系统将利用其所具备的各种技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整合,存放在数据库中,可使农产品市场需求者在查询信息时将数据调出并传输给农产品需求者,从而提供农产品信息资源云。这样,农产品需求者将能够详细地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信息,如:农产品的产地、种植农户、化肥使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等信息。

若农产品需求者没有在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通过网站注册与登录将个人需求的农产品信息上传到平台服务终端。服务系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及整合,将处理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待农产品市场供给者在查询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时将数据调出并传输给农产品供给者。这样,农产品供给者将能够详细地获得产品市场上消费者所需要的农产品信息,如:农产品的种类、需求量、农药使用情况、所需要使用的培养和管理技术等等。

信息平台中,索引服务器负责管理用户注册、身份验证等,并参与实际的数据传输,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最新信息并共享,创建一个可以自主交互的平台。用户应先注册,注册成功后索引服务器为该网络节点生成一个与注册账号相对应的ID, 此ID 是对等网络中节点的惟一标识。平台还可以衍生出生产者节点和市场节点,生产者节点组成生产信息资源云,负责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提供,市场节点组成销售信息资源云,负责农产品销售及市场动态信息的提供。

2.2 关键技术介绍 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与各操作系统相配合,使得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具备相应的功能和友好的操作界面。

2.2.1 Web2.0用户信息交互技术 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较为注重农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信息交互作用,而这正是Web2.0技术中一个核心的功能,即以网络为平台,用户写入并控制数据,旨在拓展交互服务业务。用户的行为是一种准双向的行为,并能将自己的需求和信息写进终端。该技术使得网站对个人的单向传播,逐渐演变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可协同的交互式传播。因此,在Web2.0用户信息交互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自己的农产品的信息或农产品需求信息,并能交流种植和管理的经验,学习农作物培养新技术。

2.2.2 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技术 可扩展的标记语言主要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已经成为了数据交换的一种标准机制。用户录入的信息通过XML规则进行描述,对农业数据的结构、资源位置进行映射关系描述,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义信息,当其他用户请求时,系统则通过对资源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后再进行综合数据获取和分析,最后推送给多终端用户服务。在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中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提高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和效率,能使产销信息共享更加便利。

2.2.3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属于跨组织信息系统,将两个及以上各组织的信息子系统连接起来,跨越各自的组织边界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云计算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将政府部门、合作机构、服务中心和家庭用户等用户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站等方式实现农产品信息的传递、互动和共享。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结合农产品生产者和需求者的实际信息服务需求,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构建以农民为核心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实现农户和消费者的互动、信息资源共享、专家咨询和农业技术的推广等。

2.2.4 其他技术 除上述技术外,环境标志技术、ASP应用技术、全文检索、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ASP应用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在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中的应用,都对平台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将这些技术与网络设备向结合,才能保证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切实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完善农产品市场。

2.3 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2.3.1 新闻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收集、整理并国内外相关农业政策、农资产品、农业快讯等信息,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与动态的窗口。新闻模块由新闻类别、新闻录入与维护、前台新闻显示等子模块组成。其中前台新闻显示模块包括网络平台管理员添加的农业新闻和部分农产品需求动态信息组成,显示在网站主页。

2.3.2 特色农产品知识库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介绍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事指导、农作物疾病防治等知识,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种植知识的窗口。知识库模块是按照特色农业主导产品来分类,每类频道都涵盖详细知识内容。

2.3.3 网上展厅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展示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对特色农业或农业企业进行推广宣传。网上展厅模块可以对各涉农企业和公司以及区域特色农业产品、农资产品、休闲旅游景点、美食文化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分类展示,促进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可以大大提高用户决策的科学性。

2.3.4 电子目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检索与查询农产品种类、企业名称、农资名称等等,目的是降低寻找网络资源的时间成本。电子目录系统可以分为四大子模块:产品数据库、产品分类、产品展示、产品搜索,满足消费者按类查找。

2.3.5 供求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各注册用户(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等)提供一个产品销售或收购的渠道,目的是促进市场信息对称,实现农业产品资源有效配置。供需双方均有一定的权限,可在网上在线农产品、肥料、种子种苗、农药等供应或求购的信息,并可通过定制手机短信及电子邮箱等方式来实现供求信息的与查询。供求信息模块包括产品维护、市场信息类别维护、供求信息与查询、手机信息管理、定制信息下发管理、信息管理等子模块,通过友好的界面和强大的查询与功能来提供市场信息。

2.3.6 农资导购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农资销售信息,满足农资销售或购买需求,实现对配送用户、配送请求、配送结果、连锁配送点的数据管理。用户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农资配送的要求,并提送点、数量等,平台管理方收到需求后即向提供农资的用户发送配送方式、规格及时间。

2.3.7 在线答疑与留言板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生产者与专家、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目的是解决具体生产或销售问题。在线答疑子模块依托资深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实现农户与专家无界限交流。留言板子模块包括留言、留言维护、留言查询等,使得进入平台的用户能够意见或信息。

3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运行服务模式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采用云计算架构和基于互联网传送的服务模式,通过技术成熟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运营的系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在服务提供商、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起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平台注册会员既是平台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获取平台信息资源的受益者,同时依托平台建成的农业资讯、电子目录、农产品信息,在线留言等功能,利用服务平台、手机、邮箱等多种终端,开展农产品营销、特色农产品宣传推广、农资配送、专家在线咨询等多元化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与销售效率。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运行服务模式如图5所示。

4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的发展方向

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可以加速农业信息化,并使农产品和农资产品流通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在交易价格透明的条件下购销环节的欺诈行为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在信息平台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加强终端建设,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平台建设要求对农业专业和信息化技术都有深刻的了解,但目前多数院校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的重视程度甚至更低,相关的网络技术培训机制严重缺乏,这对信息网络和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十分不利。平台开发重点应放在用户层面上,由精通农产品生产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农业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建模。

加快农村信息化环境建设。由于平台主要依托于网络和电子设备,这对农村信息化环境提出了要求。目前在农村电脑普及率虽有了提高,但相对来说普及率还是低,甚至一些农户不会使用电脑操作,这对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障碍。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网络化建设和网络信息内容建设,实现网络到村、信息入户。

提高农业信息质量。目前国内各媒体关于农业信息存在以下问题: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滞后信息多,前瞻信息少,这就导致了许多农产品营销脱离了实际。在平台建设中,要大力挖掘信息的实用价值,努力实现数据库中农业信息的多样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做到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

在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运行成熟后,应考虑增加金融服务模块,让银行参与到网络服务中来,增加短期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模块,增加有第三方担保的支付体系,使网站具备网上交易功能。网站丰富的信息可使企业及时了解农户生产实际情况和贷款需求,也使农户了解金融服务项目和自己该履行的手续,最终形成生产环节(农户)-收购加工环节(超市、批发市场、企业)—结算支付环节(银行)的完整信息流。随着各环节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和信息平台的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在信息网上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和结付,甚至实现农产品期货交易。

参考文献:

[1]樊雪梅,王利祥.云计算农产品交易平台的模式解析与用分析[J].黑龙江粮食,2012,(5):36-39.

[2]骆浩文,李会萍.特色农业产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7):5-8.

[3]王峰,王东,曹云.基于云计算的农产品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3-4.

[4]郑业鲁,李泽.基于信息化的指天椒产销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3):72-75.

[5]黄博.浅谈农业信息化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3):68-70.

农产品产销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28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及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农产品种类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群。农产品流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但由于苏州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当前农产品供应日趋丰富的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买贵”和“卖难”现象屡屡发生。另外,由于农产品集散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流通环节过多,以及由于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造成农产品中间流通成本上升,结构性供需矛盾严重。而农民面对“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既要承担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却又不能从农产品价格的升高中获取利益,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优化策略以有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顺畅流通。

1 苏州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化策略

1.1 培育专业化的生产主体

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方面,应培育更加专业化、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满足现代流通的要求。生产主体既包括农户,也包括农业合作社及农业基地。对于农户应加强鼓励、教育和引导,通过国家的补贴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农户们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掌握现代农业技巧,使进城务工人员有热忱返乡务农或创业。对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引导合作社向正规化方向发展。鼓励多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以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产品的多样化。其次,加强合作社的能力建设,通过示范社建设和加大培训、财政支持等手段,支持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分级、包装,进行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好地完成产销对接。

1.2 建立规模化的生产组织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的特点,应鼓励零散农户以土地承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组织或者农产品基地,进而深化土地合作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接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夯实产销对接基础。或者建立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产品生产聚集,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规范管理。

1.3 推广科学化的生产方式

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科学化,加快成果转化。一是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加大生物技术引进应用力度,发展生物育种、生物食品、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提高生物科技农业覆盖率和产品竞争力。二是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和对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创办科研试验基地,实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改良。在原有农产品发展不理想的情况下,引进新品种试验,发展种苗基地化,进行良种繁育,进而扩大商业化生产。四是加强地方资源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开发。对苏州特有的西山柑桔、太湖三白、水八仙、地方家蚕、碧螺春茶等农产品资源设立科学保护地和资源库,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特种水产和经济林果进行科学保护开发。

2 苏州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过程其实就是物流的过程,包括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和运输配送过程。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影响产销对接时间,资金周转率及产品的耗损率等。因此从政府层面各部门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包括公路建设,车辆的购置,站场的完善,仓库功能的优化等,尤其是二级批发市场或者三级批发市场,应该增加其冷链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冷链方面知识培训,部分连锁超市冷链设施不够齐全,市场零售人员专业化知识培养也有待加强。其次配送方面的服务质量水平也应该提高,减少配送途中的损耗。推广农业物流专用运输车的使用,大力发展特种专用车辆和重型专用车辆,逐步减少柴油使用量和尾气污染排放量,实现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的绿色配送,并根据农产品不同种类的不同需要,在运输车上建设必要的低温库、冷藏库,推进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

2.2 完善冷链运输体制

农产品运输,很大部分集中在生鲜农产品上,如水产,禽蛋肉,水果蔬菜,鲜花绿植等,这些物品在运输过程需要保鲜,且容易枯萎腐烂,这就需要在整个运输配送和仓储体系中,运用冷链技术,保证温度的控制。建议苏州交通部门在各收费站开通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绿色通道”,免征过路费,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通行,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滞留时间。目前苏州本土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已与顺丰物流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东山枇杷、凤凰水蜜桃、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等。因当季水果保存周期短,苏州的顺丰物流公司特地成立水果运输部门,通过全程一站式冷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鲜的水果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种全程冷链的运输方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其知名度和客户群面向全国。其他生鲜农产品也应以顺丰冷链运输为榜样,采用冷链运输方式,扩大销售范围。

2.3 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的产销衔接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电视固定频道定点播放农业新闻、开设本市农产品网络链接、菜市场电子屏幕等方式来提供农户们关于订货、储存、运输以及消费者们的需求等信息,让农户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导农户们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进行判断并实施生产,从而缓解农产品的无效物流的现象,增加农户们的生产收益。政府部门和三大运营商可以进行合作,定期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相关农户的手机里,农户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订阅查看,另外与电视台进行合作,进行定期的电视直播讲座,为农户讲解相关的销售手段与渠道。其次,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建立农产品相关的信息链接,供农户们及时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

3 苏州农产品营销方面的优化策略

3.1 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平台,实现产销一体化

为了促进生产与消费更好衔接,可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的方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在整个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参与其中,实现线上线下运行方式的有机结合。网站形式应该多样化,既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浏览订购,也可以开发手机APP供消费者浏览选择,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农产品,节省了去菜场或超市选购的时间,简单方便。生产基地接收到消费者的订阅信息后统一进行线下配送,或直接送至门户,或在小区内部设立格子冷柜领取站,消费者可刷卡进行领取操作,也可输入密码领取操作。电商直营的方式不仅扩大了销售范围,而且有利于实现顾客依赖和忠诚,为长久销售扩展了人群。

3.2 拓展产业链,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流通主体。“基地+加工+直销”模式主要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养殖基地建立货源供给关系,积极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公司直销渠道,在储藏、加工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适应规模化运营的现代物流配送能力。首先,联结基地,建立定向收购关系。龙头企业与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产品购销合同,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指导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高质、稳定、安全和健康。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种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增强产品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高竞争力。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积极与大中型连锁超市及加盟店建立定向供应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增加销售终端消费者类型,除了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基对接外,还可以增加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消对接的模式,实现销售范围扩大化。

3.3 发展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苏州农产品应借鉴其他地区和产品的品牌化经验,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提升碧螺春、阳澄湖太湖大闸蟹等一批原产地品牌保护,开发苏太猪、梅山猪、太湖鹤等一批特色优质资源品牌,关注东山枇杷,西山杨梅,碧螺春茶叶和蚕丝等,将各品种依据产地及品质进行品牌化建设,注册商标,提高其知名度。加大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信誉度高、影响面广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同时融入“绿色低碳环保”的品牌思想,实现生态化经营。

3.4 开发农产品旅游观光园,打造创意文化产业

开发农产品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市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开创新商机,新市场,和消费的新时尚。如苏州可以建立农产品生态产业园,农家乐,或者举办草莓、水蜜桃等的采摘活动,开创采摘节吸引顾客。由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出一些创意性农产品及农产品包装,如茶壶南瓜,迷你西瓜,连体枇杷,带字桔子,特大寿桃等的展示,吸引外界投资商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通过姑苏文化,诗词歌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引领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在欣赏和了解农产品的同时,推广姑苏文化。

4 结论

总之,苏州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产供销各方面协调努力,只要苏州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提高标准,扩展规模,壮大龙头,拓宽市场,培育品牌,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那么农村转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资优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州市行政管理学会.城乡一体化建设苏州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2]张西华.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农业,2010,(12).

[3]解成威,王姗姗,杨方.基于“农校对接”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

农产品产销范文第4篇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现状及营销难题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市场开拓的新阶段,开始实施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的资源转换战略,新疆农产品营销也开始从传统生产观念向现代的农产品营销理念过渡。

    1.新疆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优势明显。在农产品的整个营销活动中,产品是根本和基础。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基地,才能培育出稳固的农产品市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新疆具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新疆特色农业和林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已经形成。目前新疆不仅是全国商品棉、糖料和粮食基地,伴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崛起,新疆已成为了瓜果、畜产品、啤酒花、番茄酱、甜菜糖、打瓜、油葵、亚麻、红花、芳香植物和大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和番茄酱的生产基地,其中番茄产量占全国总产90%以上;啤酒花产量占70%;红花产量占20%;枸杞产量占60%。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业种植带也初步形成,2010年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达1700万亩,林果产品总产量达到670万吨,新疆是我国第一大杏和葡萄产区,杏的总产量占全国的26.5%,葡萄产量占全国的29.68%,是世界第一大绿葡萄干产区。新疆政府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了一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13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620万亩,1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新疆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推行,符合“以质为本,以质取胜”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更加凸显了新疆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质量优势和竞争力,为其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奠定了产品基础。

    2.新疆农产品营销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培育滞后。新疆政府借力全国各地“农业援疆”契机,充分利用“市场援疆”,适时把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由基地建设调整到市场开拓上来,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拓市场战略,着力打造农产品外销平台和市场开拓体系。新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树立新疆农产品品牌形象。着力建设好北京、上海、广东等农产品展销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为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新疆政府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在上海市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面向华东市场的外销平台;积极筹建面向华北市场的北京市外销平台和面向华南及港澳台市场的广州市外销平台。2011年10月新疆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运营启动,主要展销新疆名优特色农产品,实现新疆农产品在北京展示直销的常态化;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一条龙”服务,有效引导生产和销售,开拓国际市场,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客服中心正被打造成面向中亚的最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其农产品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营销组织逐步成为新疆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9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296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8881家。2010年底,全区农产品经营组织72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8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984个。但新疆农产品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的培育相对滞后,具有一定实力又有现代营销方式的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显得非常不足,结果导致新疆农产品卖难问题久拖不决。新疆的农业合作社也大多以从事种植和养殖等生产经营性活动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在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流通环节涉足很少,产品销售主要采用订单式的初级原料销售。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滞后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发展。

    3.新疆政企开始注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但品牌建设滞后。一般来讲,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品牌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生产者或销售商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口碑。目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代表的主要是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等非常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代表着消费者关注农产品品质、注重生活品味以及营养健康意识等非常前卫的消费理念。所以,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比工业品牌更受到整个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识别一个品牌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名称与标识,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产品质量水准和所承载的消费理念与文化价值。新疆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各类商标和品牌的申报。包括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着名商标”,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认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由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组织申报“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自1999年开始评选、认定农业产品品牌,目前已有205个产品获得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殊荣。新疆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获得初步成效,2010年新疆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着名商标33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8个。但整体来看,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新疆在全国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中所占比例仅为2%,新疆农产品品牌多而杂,品牌集中度较低,缺乏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内涵缺乏文化支撑,难以满足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拓展战略需要,提升新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整体品牌发展水平将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疆名优农产品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各项参展及推介活动来看,同一种农产品出现多个产地和品牌,如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红枣、核桃的各类品牌,仅仅来自同一个和田或其他地区红枣品牌也多达数个,严重干扰消费者的鉴别与选择,而且无形中也加大了产品推介和品牌形象塑造的难度。所以,目前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形式大于内涵,品牌建设投资不足,营销手段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还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4.新疆农产品营销服务相对落后。农产品营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发展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一直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的薄弱环节,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不高,以信息传输服务、市场营销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落后。新疆由于运距和运输方式等方面限制,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渠道环节多,周转时间长,农产品流通中产品损耗严重,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购货量和实际销售量间的缺口较大,加大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新疆大型农贸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交易条件和市场环境较为简陋,农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高效的“农超对接”一体化营销模式在新疆尚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新疆农产品营销主要依赖于各级各类农贸市场,现有的农产品专业营销机构规模小,市场覆盖围有限,无法满足涉农企业对各类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品牌推广和产品促销以及营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尽管新疆已开始有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缺乏对来自各部门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在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研究等信息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促进新疆农产品营销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塑造

    具有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理念的农业企业是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农产品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看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是农产品竞争力得以实现的载体。政府应该根据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规模大和辐射带动力强的生产型、加工型及流通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奠定和夯实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微观基础,推进龙头企业崛起,以工业理念带动农业大发展。尤其要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品牌经营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地方特色农业企业,为将其打造成全国性品牌提供政策扶持和经营指导,鼓励当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允许援疆地区流通型农业企业与新疆本地农业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大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力度和范围。借力龙头农业企业,利用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和有目标拓展农产品市场,减少和避免“谷贱伤农”的盲目性生产。政府要在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倾斜,鼓励国内和国际大型企业与地方的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此外,还需加强新疆各地农民营销队伍建设,针对各类不同的营销主体,通过举办市场营销带头人培训班,重点开展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培育能够代表农民自己利益,具有一定谈判能力和议价能力的农民营销队伍,增强带领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的本领。

农产品产销范文第5篇

主渠道还是配角?

为了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让百姓吃到平价菜,各级政府部门可谓千方百计。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而早在几年前,上海农业专家已经预言,“农产品电子交易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在他们看来,电子商务平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不仅能够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科学、适量生产,还有效遏制了收购商对农户的长期垄断。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73亿。农产品销售,不可能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视而不见。

实际上,这些年来上海农产品网络销售起步也非常快。比如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培育的种猪,近年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尝试网销后,该公司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中60%与“网”有关。如今,市郊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也纷纷探索起了网络销售。浦东新区为了让水蜜桃和西甜瓜卖得更好,还专门开通了“51taozi和“518424”直销网,获得大量订单。在菜价大幅波动的时刻,不少人更是希望网络能牵动“产销对接”,让农民卖得更快,而市民也能买得更实惠。去年底,“上海”通过微博号召市民购买卷心菜,获得热烈反响,也证明网络在这方面的潜能。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农产品网络销售并不能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而只是农产品流通的补充方式之一。上海知名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菜管家”运营总监于田告诉记者,网站开通几年来,知名度和客户量迅速增长,目前已达接近5万客户,但即便如此,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本运营阶段,而且消费群主要是白领为主的中高端人群,价格也是中高端定位。独特的盈利模式,注定了农产品网销只能是面向小众的一种“配角式”销售渠道。

他进一步分析,目前来看,农产品网上销售还存在不少制约瓶颈。首先,大众的消费习惯难以打破,对于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来说,游走菜场、讨价还价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许多中老年人目前并不懂得上网和下单。其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还跟不上。在国外,农产品网络销售、宅配送越来越受欢迎,前提之一就是人家生产的农产品都有严格的分级和标准,黄瓜、番茄、青菜等规格都跟工业产品一样整齐划一。而在国内,许多网友对网购农产品并不放心,认为“所见非所得”。其三,保鲜较难的农产品对物流体系的要求也颇高。

走高端路线还是大众路线?

对于热衷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来说,网上的衣服、鞋子、电器等不仅品种丰富,采购方便,重要一点就是价格实惠。但我们发现,农产品网上销售却很难做到更便宜,相反选择了走中高端路线。

目前在上海,颇具规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有菜管家、易果网等,中小型的则有十多家。而像“上菜网”那样,依托批发市场来做农产品电商的在上海目前只有一家。据介绍,“上菜网”由上海蔬菜集团打造,于2011年上半年启用,相比其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其背后有着好几家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撑,包括江桥批发市场、江杨批发市场等,目前网站会员已达到10万。

记者原以为依托批发市场起家的上菜网,有着“大宗货源、批发价格” 作后盾,可以走贴近大众的平价路线。但经过采访却发现,该网站立志挖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要开辟的是优质农产品的中高端市场。在上菜网,奶油生菜售价在46元/千克,杭白菜的价格则为38元/千克,都要远高于菜场里见到的同类品种。当然,这些高价菜的来历和品质都值得称道,它们有些是有机菜,有些是来自国内的特有纯净产地,且都经过了最有经验的采购团队的精心挑选,大多是在最短的时间从产地直接采收再配送到市民家中。

而“菜管家”有关负责人则坦言,他们为市民提供的大多是普通市民在菜场、超市里买不到的农产品,要么是绿色、有机的安全优质产品,要么是从市郊乃至全国专门挖掘出来的原产地特色产品,如浦东三黄鸡、新疆直采哈密瓜等。由此,他们的定价也必然是中高端。

按理说,网上订购农产品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应该可以把一部分利润让给消费者,以更加实惠的价格吸引人。为何各家网销品牌还是选择了中高端定位?在“菜管家”运营总监于田看来,这首先是由网络销售面向的主要消费群决定的,眼下对网上买菜感兴趣的,大多是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白领们,因此就不能与传统菜场模式去竞争“价廉”,而是要在“物美”和“周到服务”上去吸引人,价格自然上去了。而实际上,这些中高收入群体对中高价格也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同时,网络销售所必须配备的物流成本,也是其不得不选择“中高端价位”的缘由之一。于田告诉记者,目前,“菜管家”仍难以实现盈利,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成本太高。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他们必须采用恒温仓储、低温打包、全程冷链的运输方式,成本自然要比普通快递高得多。目前,他们对购买商品满300元免运费,低于300元的收取15元运费,但即使这样,仍很难抵充高昂的物流成本,因为每一单生意的平均物流成本都在28元左右。只有等待每天的订单达到相当规模,才能把物流成本适当降下来,逐渐实现盈利。

只卖农产品还是配置农业要素?

目前来看,网上卖农产品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成就大气候,那么是否可以通过配置更多农业要素来做大“农”字号电子商务?

上海一些农业专家表示,在国际上,农业资源已成为各国必抢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几乎农业生产的所有要素,包括空气、土地、水、肥、人力资源等,都已纳入国际资本的攫食范围。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要素市场,把各种战略资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够掌握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上海在此前提出了建立农业要素交易市场的计划,希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人力资源、农产品价格指数等各类农业要素资源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流动起来。这样的探索,将是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应用于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在2009年推出之初,就在网上平台了几百项交易项目,涉及农产品销售、农家乐产权转让、农资买卖、土地流转等众多门类,并在几个月内收获了近10万点击率。

在网上打造这样的综合性农业要素市场,到底将发挥哪些功能?专家表示,主要有四方面功能,一是各类农业要素集聚与流转功能。即汇聚各类资本、要素,并通过市场整合,促进各类要素有序流转,起到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作用。二是降低交易成本功能。通过规范的组织,集聚和市场信息,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发现价格功能。通过进行有组织的交易,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形成价格规范和降低“议价成本”,促进农业要素向掌握信息最充分、最能客观判断其真实价值的经济主体流动。四是规范交易行为功能。通过营造各类资产有序流动的“阳光”平台,为各类农业要素交易和各类农业企业市场化融资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