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基础课件

计算机基础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基础课件

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第1篇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核心组成要素,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件在网上能够查找到一些,但数量并不多,而且这门课所使用的教材很多,课件很少有能够直接参考、利用的,因此,教师实际使用的每个教学课件都需要亲自制作。因此,能够实际利用的课件资源的匮乏大大制约了这门课在多媒体教学上的深入开展。

其次,从课件的质量上来看,目前很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多数属于备课笔记数字化型的,从网上查找的很多课件大部分也是这种类型的。还有很多课件实际上是用一页页幻灯片式的屏幕放映代替原来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的板书,屏幕上没有可以用来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转和交互,大多数课件还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解析性的演示动画,而这两者恰恰是一个好的课件应该具有的的核心和灵魂。缺少了这两个核心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这样的教学课件也就很难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很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这个手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感悟的认知飞跃,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好不了。

再次,主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的教师不多。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又是公开课、又是课件评比。但课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和个人兴趣,主要集中在少数教师身上,很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不感兴趣,积极性并不高,用的不多,更别说亲自去作了。这些人里也不乏有很多青年老师。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或是为了职称评定中多加一个砝码才偶尔使用多媒体课件,平时上课使用的还是很少的。

当然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不尽人意中的一部分,可能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那么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研究的精品课”这个课题组的组织和负责的领导教师决定带领我们这些计算机教师开发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校本教材课程的配套课件。为保证该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在制作之前对我们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培训工作。并且本着课件制作培训不要搞形式,要抓实效;不要搞突击,要抓长效的原则去进行。通过课件制作开发的过程,使我们熟练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的有效方法,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课件制作与开发工作。

我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备课笔记数字化”这种低质量课件情况的出现,规定了统一的课件制作的标准:首先,每个课件要以一次课(80分钟)的内容来制作;第二,要以任务驱动这种形式去设计一次课的课件,并且这个任务一般都会以职场经常出现或发生的事例为课程的导入,充分的提高了学生对职场工作的了解及所知识的用处有所了解,激励其努力学习;第三,课件内容要包含一次课的各个环节(一般包含教学要求、教学回顾、工作任务、任务实现、上机实战、技能提升及小结作业等几个部分),即内容要完整;第四,要以交互的形式来制作,以往的课件类似于幻灯片一样,从第一张播放到最后一张,豪无交互性,要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形式的课件。于是我们在幻灯片中主要采用按钮交互及图形交互等方式,使课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第五,课件要生动形象,更多的使用多媒体元素。要让单调的课件动起来,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如果使用多媒体元素来表现的话,可以起到很好的启发、帮助理解的作用。使之生动、形象的表现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突出重点与难点,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重点和难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课件的美工要精细。比如母版要美观大方,符合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幻灯片中所使用的全部对象要符合相应的本色方案,产生良好的视觉美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以上介绍的就是课件大体的制作标准和特点。

课件制作完成后,我们已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一段时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几点我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体会到的它的优点和好处: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能呈现形象的视听觉刺激,以起到突出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动活泼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多媒体课件还能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使学生很自然的抓住重点、难点。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从运用这套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来,老师上课生动了许多,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而且丰富的画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听课效率提高了许多。

2. 清晰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的知识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今天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除了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及较刻板的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外,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从课件模拟演示中,自己分析,教师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获取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之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课堂知识更加有兴趣,并且能够主动地配合老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在剩余时间中去探索更高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不权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含量与技能,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双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1-0058-02

1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但该课程的授课学时却在不断减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开发适宜的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我院是一所外语类职业学院,外语能力是我院的突出特色,因此,我们同时开发了中英文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件。

2中文版课件的制作

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现在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计算机+大屏幕”模式和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双向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自编教材为蓝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开发出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目标先行,重难点突出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目标的编写。在课件的第一页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即对该次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习要求等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Excel引入课中,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成绩管理为例,首先分析Word表格的不便之处,然后使用Excel的数据填充、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使用图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对Excel软件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达到快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另外,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技术合理,交互性强

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有许多种,常用的有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Dreamweaver、方正奥斯、洪图(Hong Tool),等。在选择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合使用。如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用Flash制作的课件具有容量小,易携带,演示方便的特点;在学习网页制作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FrontPage或Dreamweaver将所讲的知识做成一个网站,等等。

但是,不能片面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美观越好,媒体用得越多越好,界面越复杂越好。比如用PowerPoint做课件时,有的老师喜欢添加PowerPoint自带的一些声音效果,如鼓声、掌声、急刹车声、碎玻璃,等,这些声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再如,设置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时,如果添加过多的效果,同样会影响听课质量。

在多媒体课件中每一章都设置了多个栏目,但在制作中很容易忽视这些知识点的链接,造成课件中各个栏目相互独立和课件运行流程的线性化。其实学生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认知过程应是非线性的,良好的交互性才能帮助教学。

3英文版课件的制作

外语是我院的特色,使用英文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外语理解、应用能力,因此,双语课件的应用,为外语或计算机水平突出的同学搭建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

在英文版课件的制作中,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课件内容的查找、确定及校对上,其他方面采用了与中文版相同的技术路线。课件的内容主要借助于外文书籍、相关网站、英文版软件等渠道来获取。学生对这种课件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普遍认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课件制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4.1中文版课件

本课件在设计初期,我们计划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各章节内容。但在教学中发现,有些章节并不适合用PowerPoint,如Word和FrontPage。因此对于Word部分,我们直接在Word中制作相关内容,FrontPage部分设计制作成了网站的形式。这种多样化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2英文版课件

计算机基础英文版课件是该课题的创新点,同样的知识用另外的语言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课件内容感到新奇,对学习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但由于英文水平所限和资料的欠缺,目前制作的课件还不能与教材及中文版课件完全吻合,今后要更广泛搜寻资料,加以改进完善。

5课件制作中的体会

5.1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远离系统的实践开发,造成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现代教学需要差距越来越大。因而这一课件的完整制作,是我们充实自己、提升实践能力的过程。

5.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为了完成英文版课件,我们研读了Computers in your future,Microsoft Word 2002,Introduction to Excel,Microsoft FrontPage 2000等多本英文原版书籍,查阅了大量相关网站,并已熟练掌握了英文版Office的使用。因此,双语课件的制作对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5.3有助于教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

中西方教材有很大区别。英文版教材的编写注重面向学生,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材通常在每一章节开头都有学习目标(Objective),章节中有很多的技巧(Tip),问题(Trouble),章节后有本章小结(Summary),所学知识的快速回顾(Quick Check);课后的练习也分为不同类型:概念回顾(Concepts Review)、技能回顾(Skills Review)、独立挑战(Independent Challenge)、大作业(Assignment)、小组作业(Team Work),等,容易贴近读者。因此,这种编写思想对于目前在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深层的启发作用。吸取英文教材的这些长处,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进完善。

6结束语

通过这一课题周期,我们深切感受到:只要认真思考、研究,就会发现问题;再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2] 夏亚.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覃华,姚怡. 多媒体应用技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张复兴,张宝剑. 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英文版教材的体会[J]. 计算机教育,2007 ,(2).

收稿日期:2007-06-30

作者简介:

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第3篇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 针对现阶段部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转变学员学习观念、提高学员信息素养、增强学员综合能力出发,围绕课程地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金字塔”模型;差异性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仿松,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网络安全,lephone@139.com。

0 引 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让学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日常事务、培养学员利用计算机查找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准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院校认为学员在中学已学过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简单,学不学都无所谓。作为公共基础课,只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导致部分学员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

1.2 学员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员计算机水平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地区差异造成学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对广州指挥学校2012级学员的调查,我们发现2%的学员未接触过计算机,51%的学员进行过网页浏览、即时通讯、网络购物,41%的学员使用过Word排版、Excel处理、PPT制作,6%的学员能进行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程序设计(表1)。

1.3 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也随之更新,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明显滞后。例如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 2010办公软件,而教材内容还是Windows XP和Office 2003。教材内容的滞后让学员感觉课程与现实脱节。同时,与部队联系紧密的计算机知识很难在市面上找到合适的教材,造成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1.4 专业结合不紧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不同学科对计算机的要求不同。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型时期,多数院校沿用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1]。部队院校对不同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几乎与地方院校相同,教学内容设置上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

1.5 教学模式陈旧

随着信息技术在部队院校的推广,虽然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板书,但教学模式改变不大,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较少,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时的关系,学员只是照搬教员讲授的方法,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员的可持续发展。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1 明确课程地位

《基本要求》提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正确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课程地位,对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前导课程,是培养学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课。其目标是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员利用计算机查找、处理数据能力,培养学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他学科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对学员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2]。部队院校的校领导、系领导、任课教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并引导学员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2 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由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 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研究,提出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与戴尔相似;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用数字形象显示了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如图1所示。

从“学习金字塔”模型可看出,用听讲的方式,学员两周后只记得5%,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员的参与度也最低。从第一种到第四种都是被动的学习方式,学员参与度低,学习保持率无法超过30%。从第五种到第七种都是主动的学习方式,学员参与度高,学习保持率超过50%,最底端的学习方式保持率高达90%。

从“学习金字塔”模型可看出,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让学员积极参与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员有机会把学习的知识立即应用,或让学员当小教员,效果非常明显。学员以小教员的身份对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通过语言的逻辑来进行沟通。学员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将内容转化为让他人能理解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提升了自身潜在智能的发展[3]。

2.3 差异性教学

《基本要求》提出不断探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由于专业差异,导致各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在教学内容上不区分专业差异,容易让学员误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万金油”,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作用不大,导致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在课程规划上,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能力需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调研,按照“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知识普及型”课程和“专业应用型”课程。“知识普及型”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面向所有专业的学员,可安排在大一授课;“专业应用型”课程是根据专业特色量身定做,面向不同专业的学员,可安排在大二、大三授课。

由于学员个体差异,在学习中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教员如果忽略这种情况,采用同一起点授课,造成基础好的学员不想听,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水平无明显提高;基础差的学员跟不上,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动力。

在教学安排上,参考新学员计算机水平问卷调查的结果、遵循自愿原则,利用课程测试将学员分为免修“知识普及型”课程和必修“知识普及型”课程两类。例如利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测试免修“知识普及型”课程的学员,如果考试合格即可免修“知识普及型”课程;如果不合格则必修“知识普及型”课程。鼓励免修“知识普及型”课程的学员选修自己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应用型”课程来学习,激发这部分学员兴趣、让基础好的学员有新的学习动力。对不能免修的学员则认真地讲授“知识普及型”课程,通过测试后继续选修自己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应用型”课程。通过将课程分类来解决学员“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教员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开展差异性教学,既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又丰富课程内容,使学员对计算机课程保持浓厚兴趣。我们在2012年通过开展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提高了学员兴趣,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2.4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约束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学习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高效的教学模式应建构以学员为中心,由教员组织、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动力,让学员主动、积极、愉悦地学习。

2.4.1 加强实践教学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教学环境建设”的要求。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上机实践任务,让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互动式实践教学,做到精讲精练。广州指挥学校2012年通过增加上机实践学时,同时在机房增加辅助教员,让学员能及时与教员交流上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4.2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任务,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并设法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任务,要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只有学员在进行探索、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完成任务,这样才达到任务驱动的效果。例如在学习Word排版时,让学员设计一份个人简历;在学习Excel时,让学员用函数来统计打靶成绩。

2.5 优化考核模式

计算机基础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传统考试不能体现学员真实水平,应侧重于动手实践能力考核。优化考核模式可进一步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避免学员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注重培养学员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综合能力。我们将学员成绩评定分为4个部分:平时成绩、小组成绩、上机成绩、笔试成绩,比例为20%、20%、30%和30%。平时成绩体现对学员的严格要求,让学员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成绩体现学员的团队协作、创新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员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综合运用和发挥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作业设计;上机成绩体现学员上机操作技能;笔试成绩体现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3 结 语

当前,部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型时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所教、因材施教。

在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重视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便于学员掌握;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员组织学员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既注重个人能力,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员,任重而道远,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平台,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晓勇.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7): 39-41.

[2] 侯九阳, 王希斌, 史健婷.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计算机, 2010(3): 65-67.

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第4篇

职中计算机基础课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作为计算机教学上的基础学科,在打基础,学其他技能技术,在各个就业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因此对职中学生而言,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职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一、克服心理恐惧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职中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还有些同学因为专业是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我们学校设有工科、服务、教育、农业、医学、建筑、工艺美术七个大类15个专业。)他们学计算机基础很是排斥,但我们需要打这样的基础,适应专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时间稍微长些,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和计算机基础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在化学课上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看了老师做实验,结果没有问题了;同样说电脑可以放VCD、DVD,听音乐、全球通信,他们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系统组成”的教学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又如在简单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电脑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上我们就这样针对每个专业的特色特点,有的放矢的做课件,进行教学。

四、活用教材,边讲边练

计算机基础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研究

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出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差异大。有的学生进校前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的学生则没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甚至不会开关机。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所云,教学效果较差。即使有些学校采用PPT课件在投影仪上演示和讲授,但仍有不足之处,学习过程多以教师为主,授课速度快,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

3.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包含Windows、office和网络知识等,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相关的知识点也越来越细化,然而教学的学时数则越来越少。学生在课内没有时间练习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造成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

4.评价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水平。很多学校仍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评价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有些学校采用了无纸化考试,但因考试系统的局限性,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要解决以上四个问题,我们首先提出一个教学方法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研究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研究的突破口。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1.根据教学目标分层次。入学前文化层次为高中或者初中的学生分在初级班,文化层次为中专的学生因之前已经学习过基础的内容,因此划分为中级班或高级班。2.根据教学内容分层次。初级班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Word、Excel 、PowerPoint、网络基础等相关知识;中、高级班的教学内容除包含上述知识外,还需从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其一。3.根据课堂教学分层次:①分层备课;②分层授课;③分层练习;④分层辅导。4.根据评价分层次。教师评价一个学生,不只是看一次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学习的全过程,从而给出综合的评价。

分层教学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层教学注重个性化的教育,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其次,要解决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四个问题,我们还要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方式等方面做必要的改革与尝试,下面我们来分别阐述下:

1.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现场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的现场教学是在机房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向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随时动手实践。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课堂教学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能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师生的教与学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2.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做到: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辅助教学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给出结果,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的提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我们用一个案例“学生成绩统计表”引出Excel的概念及功能。通过“名次”列的显示,引出“排序”的概念;通过“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经过教师的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了快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环境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3.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高职的教学特色。《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要把这门课程学好,我们选用教材就应以照顾不同基础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为原则,做到: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满足学生取得证书的要求;满足学生专升本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层次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考取国家有关技能证书所需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如:国家职业技能“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级、高级操作员级”、“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等。

4.考试方式的改革,实现无纸化考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考试评价的局限性;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传统的卷面考试信度较低。而无纸化考试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纸化考试采用计算机随机抽题,命题与评卷都是程序化,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减少了无关因素对考试的影响,使考试成绩准确可靠。

总之,计算机技术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