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科技发展

医院科技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科技发展

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性医院;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CME )始于上个世纪20-30 年代的欧美国家,50 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和学历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连续性医学教育制度,目的是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能快速了解医学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培养和造就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1,2]。我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始终秉承“科教兴院”的宗旨,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1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继续医学教育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如:科类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项目内容反映科学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等。总的来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上较少,层次偏低,有些项目质量不高。部分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淡薄,不清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是为了片面追求学分。这些想法或做法极大地阻碍了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2 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院作为盐城市最大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师资源,承担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影像等专业的教学与实习,以及科研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9项,涵盖21个专科门类。平均每年开展80 余次院内学术讲座,年均受训人员12 000 余人次,在院内通过卫星接收上海中山远程教育的学术讲座100余个专题,年均受训人员9 000 余人次,基本可以满足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初步形成了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继续医学教育环境。

3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几点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医院党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只有拥有高新技术和大量的科技人才我们才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组织上给予有力保证,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方位的投入。做到周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医院专门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领导机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医院领导还亲自抓项目实施、组织安排,在执行继续教育相关管理规定时,院党委统一思想,敢于较真斗硬,真正落实了继续教育不合格就一票否决的制度,为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2 规范化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根据我院医、教、研相结合的特点,先后制定和完善了《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及授予标准》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办法》 、《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及举办暂行规定》 、《关于专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 等规章制度,参照规章制度不断规范继教对象及学分获取、审核、登记等环节,逐步完善继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继教工作有序开展。医院将每周二、五下午四点半后为继续医学教育专用时间,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考核、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和职业注册的必要条件,在今年的晋职晋级报名工作中,先后3名同志因学分不足没能参加职称评审,切实做到了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3 与科研紧密结合是继续医学教育生命力的源泉 继续医学教育既可为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又是一种有力推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方式[3],是因为科研工作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如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以科研工作为后盾,就可以不断地使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得以更新。即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密切关注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他人的科研工作进展,既可以使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内容更加完整,同时在与他人科研成果的比较中,完成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再一次检验、修补、完善与提高,可以使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可靠[4]。实践证明继续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学科建设中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全员参与是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员参与、临床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基本要求,把全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加强初级人员规范化培训,完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并将轮转完成情况同晋升职务、考研、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初级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加强国内外、院内外各学科间横向与纵向联系,坚持外派学习,有计划地选送科室优秀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及出国考察,为医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继续医学教育技术创造条件。对外出学习人员交任务、定目标,实施全程管理,并支持他们回科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坚持开展院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医院管理、经济管理、专科进展等专题讲座;针对医疗工作中经常涉及的难点问题、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指定的培训项目,以全院医务人员为受训对象举办重点传染病防治策略、法律、急救等知识的系列讲座;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收到很好的效果。

3.5 全面质量控制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医院每年约开展180 次左右的继续教育活动,这给广大医护人员较大的选择空间,也对授课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讲授者必须选准切入点,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内容更新,注重授课艺术和效果。与此同时,医院还根据授课效果有侧重、有目的地安排授课教员,以期促进授课质量的稳步提高。

4 探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新思路

4.1 继续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重新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已刻不容缓,传统的观点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它运用适当的资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它的信息有价值、讲得生动、环境舒适,那就很成功。但实际上它常常对医疗实践不起作用。新的观念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应当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它是方便学习的手段。继续医学教育应当系统地、有目的地为医务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便利[5]。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为科教兴院、科教兴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2 完善软硬设施环境,搭建现代继续教育平台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着手抓好网站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网络教学的水平。医院PACS 、LIS 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医学知识管理平台及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启用为远程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地参加和学习相关的卫生技术知识。体现了“按需学习”的教育理念,合理解决了工作、学习矛盾,并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6]。但其质量和收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实践中,要在强化硬件设施平台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软件管理的水平提高,通过系统完善、软件研发、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4.3 重视学分管理 在继续医学教育开展上,仍然存在重学分获得、轻过程学习的现象。医院要通过激励引导、惩戒规范等措施,促使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增强学习现代医学的自觉性。强化继续教育项目的学分管理,严格学分授予,规范学分管理;要加大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规范流程管理,增强各类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4.4 丰富内容,活跃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氛围

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必须在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各类人员参与继续教育[7]。因此,需要我们在项目计划前,进行深入调查,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将新的医学概念和研究成果、临床实践与培训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

续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是继续医学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时期。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紧迫感、贵任感和使命感,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适应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陈自强,彭霞,等. 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重庆医学,2007,36(2):116-118.

[2] 孙庆毅.继续医学教育与学习型医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3-554.

[3] Robert D Fox .Nancy I Bnnett learning and change :Implicatlons for contlnulng medlcal educatlon.BMJ,2000 , 7 ( 316 ) : 466-468.

[4] 于湘友,韩中华,张敏,等. 再接再励开创继续医学教育新局面.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5):18-21.

[5] Hams Asbloern Holm . Quallty issues in continulng medcal education .BMJ , 1998 , 21 ( 316 ) : 621-624.

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剂科;管理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医院药品的供应并负责调剂、配制制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药品质量,因而工作性质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 又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药品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药剂科必须从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向药学服务的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药剂科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及如何加强其管理及自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1 新形势下药剂科的战略地位

1.1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药剂科重要的职责 《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赋予了药剂科以下重要职责:①要认真贯彻药品法规,根据医院临床与科研、教学需要购、销合格药品、把好质量关;②开发、研制新的制剂,加强制剂室建设;③承担新药临床研究,参加药品评价;④考察所用药品的质量、疗效积极开展药检工作,建立和健全药品监控和质量检查制度,防止不合格药品用于患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⑤ 严格特殊药品的供应与管理,防止滥用与流失;⑥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如血药浓度监测,与医师合作进行合理用药探讨,推广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等;⑦协助医师处理药物中毒急救工作,通过对毒物的分析,加速诊断和合理选用药物,或为中毒急救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⑧严格审核、评估、调配处方,认真执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等。因此,药剂科已由生产、供应、调配、管理型逐步扩展到药学研究、教学训练、药品质控、药品监督、情报信息、合理用药等多方位管理职能,并成为医院药政管理的职能机构。

1.2 医院的转型要求药剂科有新的发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外资以及民营医院的产生,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并因而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作为医院重要职能部门的药剂科也必须顺应医院的发展要求,而不断调整和改善,否则的话,将阻碍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药剂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主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活动,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药学保健服务中,谋求自身发展;药剂科的服务模式也应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为宗旨”的模式;同时药剂科还应加强科学管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引入竟争机制,推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科主任和全科骨干要向技术经济管理型过度,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加强药剂科质量管理的建议

如前述,药剂科在医院的发展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剂科科学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以下将就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几点建议。

2.1 重视药品质量 提供好质量的药品是药剂科最基本的职责,因此药剂科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采购、验收和保管这些过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药品遴选专家和药事委员会,对临床使用的药品从集中招标网上,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的原则,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并选择有实力诚信、证照齐全的经销商,同时应与经销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经销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品入库时,还要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检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需检查药品的合格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药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注册商标、外观等,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已经入库的药品,要加强库房管理,为药品提供良好的库房储存条件,保证库房的温度、湿度、通风性能达标。要配置防潮、防火及冷冻设施,保障各种药品有与之相适应的储存环境,以保持质量稳定,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品和的使用及储存应符合《品和管理条例》的要求。

2.2 开展药品的电子化管理 药品的电子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实现药品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合理、全面、准确地以药品编码体系为基础,记录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到各药房及各个科室的整个药品流通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事件,随时提供药库的库存、药品流向和消耗的全面管理,能根据现有库存,药品效期情况,提供采购计划或应暂停采购的信息。目前的多数药库管理系统还能提供全面的药品会计功能,包括药品采购申请、药品出入库、药库盘点、药品调拨、药库药品进销存账管理、药品报损出库以及药品调价预处理、有效期示警等。药品采用电子化管理,比以往的人工管理效率高很多,因此每个医院的药剂科均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2.3 开展临床药学研究 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医、药结合的新兴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密切合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与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医院药剂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理药品的部门,药剂科还应该引进并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开展广泛的临床药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就目前而言,应着重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新药开发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过多的耐药性细菌产生又会使人们重新面对病原微生物束手无策,传染性疾病再次会在人类病因谱中名列榜首。因此,药学人员应监测本院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抗生素联用以及病原体送检等情况,根据监测的情况分析本医院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并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的给药方案与给药剂量是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用量不足便达不到治疗目的,而长期盲目用药不但会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会造成中毒。尤其是一些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药物,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安全剂量范围窄,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别又较大,医师仅凭经验以常规剂量用药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有必要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而今后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范围也应进一步加大,实现用药的个体化;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不仅要治好疾病,而且要防止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某药可能发生的ADR谱有明确的认识。药品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药剂科要结合临床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力求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应认真贯彻和执行该办法,并及时上报和分析监测数据。

2.4 重视窗口服务 当今医院之间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医院技术的竞争,也是服务水平和服务特色的竞争。药剂科作为一个提供窗口服务的科室,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窗口直接接触患者的药剂人员应规范服务语言,讲究服务的艺术性,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语速,要让患者感到亲切柔和及心情舒畅。目前,在广大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房”的局面,为适应这一已形成的形势,药剂科应成立咨询台,由执业药师负责接受患者的咨询,这样,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购买到一些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以减少患者挂号、开处方排队等现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进步,医药卫生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的药剂科也必须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一体化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药剂科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科学规范管理好药品的同时,更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潘廷玉.计算机网络在我院药剂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l0):104.106.

2 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重点为“五查五看”:一查思想发动情况,看参学率是否有保证;二查学习培训情况,看学习任务有没有完成;三查调查研究情况,看调研报告是否真实实在;四查边学边改,看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具体问题;五查组织领导情况,对没有完成的或者完成得不够好的工作进行及时补课。

二、主要内容

(一)看理论学习是否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深化,是否促进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一是查看“两本书”的学习是否真正到位,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是否按要求完成,参学率是否达到100%。

二是查看破除了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哪些科学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意识是否得到了明显增强。

三是查看理论联系实际、是否促进了医院工作,是否紧贴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创建等中心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对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共识。

(二)看解决突出问题是否取得了实效。

一是查看分析检查报告中所列问题是否符合医院实际,是否真正引起了高度重视,是否正在解决和改进中。

二是查看分析检查报告是否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医院实际,思路清不清、责任明不明、落实好不好,特别是对限时解决和近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一件一件地看结果、看进展、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三是查看破解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难题是否引起了重视,是否正在落实。

(三)看领导自身建设是否得到了加强,科学管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具体要求,一是查看科学领导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是否切实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查看在加强科室思想建设,科学决策、科室管理等方面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取得了哪些实效。三是查看树立了哪些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了哪些新制度,取得了哪些新经验。

三、时间方法步骤

“回头看”活动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19日结束。准备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存在不足。(7月11日至7月13)日。

通过问卷函调、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和专线电话等方式,着力查找和把握在干部作风、工作效能、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等方面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了征求意见活动的广泛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组织好一次座谈会(7月13日至7月15日)。

邀请各方面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加。座谈会主要通报前段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一次检查(7月15日至16日)。

由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对支部进行一次抽查。主要检查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会议记录情况和文字材料的撰写情况等,确保了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取得切实成效。

(四)召开一次专题会议(7月16日至18日)。

通报“回头看”情况,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教工作 医院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1县级医院科教现状与问题

1.1科教观念落后

由于县级医院往往处在偏远地区,医院思想观念与管理模式相对陈旧,对正确的、科学的科教观念认识不足,加之医院的改革性创新性相对匮乏,医院的科教工作均属于行政范畴,而是采取行政程序解决。从现在的发展理论来看,这种科教观念首先是落后的、错误的,而基于此基础实施的科教工作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医院管理体系的僵化。

1.2科教模式不健全

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都应该具备完善的基础医疗设备、各个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这就要求医院在科教工作中可以做到平衡全面的发展,防止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但是很多医院都重医疗轻科教,尤其是县级医院由于自身经费有限,更不愿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医院的科教工作之中。因此,我国很多县级医院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科教模式,从而导致了科研课题无法正常完成,使医院的科研课题之间缺乏关联性,甚至更严重者,科学研究被低水平重复。由此可见,县级医院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教模式,促进医院的科教工作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1.3科教能力不足

“救死扶伤”作为医院的根本,而要完成“救死扶伤”的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重视医疗救治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如何通过科教工作不断地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这对于科教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严格的要求,也正因如此,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更应该提升自己的科教能力,但就现在的县级医院情况来看,多数县级医院都表现出来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尤其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分突出。

2强化科教工作,促进医院发展

2.1更新科教^念

医院的科教工作制度与流程,与其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必须改正落后的科教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科教工作制度,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教工作体系,促使基层医院科教工作向着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建设规范科教制度的同时,科教工作人员更应该及时地吸收先进的科教工作理念,不断地向三甲医院学习,为科教工作的每一项决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全面促进医院科教工作制度的建设与建设后的可持续发展。

2.2健全科教模式

医院开展科教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的推进医院综合实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医院不断地推动学科建设,因此医院在健全科教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确立监督与奖惩机制相结合的基本发展理念,从而促进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科研工作能力,强化临床实践工作效果,促进医院科教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科教管理模式运行的管理力度,以便不断积累相关的管理工作经验,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构建一套完善的科教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吸引、培养等多种方式,将高素质、高能力的医务工作人员吸引到基层医院,尤其是区域性的县级医院,从而全面提高县级医院对周围乡镇居民的辐射能力,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的治疗模式,这要是我们未来“医共体”发展的目标。

2.3提升科教能力

县医院科教能力的提升要求必须要改变医院的人才结构,完善医院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促使医院可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县级医院梯队结构的人才构成可以根据具体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相关工作经验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力求可以将每一位科研与医务人员的工作潜能发挥到最大,从而全面促进医院科教能力水平的提升,推动医院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县级医院,在医疗市场逐渐开放,医疗市场竞争逐渐增强的基础上必须要做出的选择。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大对我们科教管理的力度,争取在原创实践技术开发、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进行重大科学研究以及实践临床教学等方面取得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成就,促使医院能够向更专业、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县级医院由于长期处于我国医疗体系的保护之下,其科教工作能力相对薄弱,除了一般的医疗帮扶、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的诊疗工作以外,根本谈不上科研工作。所以,开展该项工作,带动医院的发展,让医护人员懂得科教兴院、懂得常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科教工作,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然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县级医院科教工作的研究力度,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不断提高我国县级医院的科教能力,将科教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加油站,提高医疗质量,让更多的患者留在县级医院,减轻患者对于三甲医院、省市级上级医院的压力,提高县级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这也是促进医院能够更全面、更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医院科技发展范文第5篇

转基因农作物;农作物种子;多元发展

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棉花、油菜、玉米四类,主要用于生产动物饲料、炼制植物油、制药等。其中大豆已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1998年,这四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9%。其它转基因作物有烟草、番木瓜、土豆、西红柿、亚麻、向日葵、香蕉和瓜菜类等。

1.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

中国:1996年,我国开始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到2001年,棉花种植面积的30%以上已是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这期间,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的市场份额常年被美国孟山都公司占据,最高达到90%以上。经过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多年努力,如今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已覆盖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

我国对转基因实施严格的标识管理。1996年,农业部颁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997~2001年底,农业部受理转基因生物的申请587项,批准环境释放的有415项,批准商业化生产的有46项,包括6种:转Bt基因的抗虫棉,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一种晚熟的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矮牵牛的甜椒,兽用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农用产品。2009年11月,农业部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

美国: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2011年达到6900万公顷。2005年4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共批准了10700多件转基因种植和养殖申请,其中玉米有4968个;大豆843个;土豆747个;棉花724个;西红柿552个;小麦358个;其余(大麦、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个。2009年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比例,玉米为85%,大豆为91%,棉花为88%。这个比例2011年扩大到88%、94%和90%。

欧盟:由于欧盟成员国众多,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一些国家受到反转基因运动的阻挡。2008年,希腊和匈牙利以MON810转基因玉米可能破坏环境为由,禁止在两国种植。欧盟食品安全局随后对这种玉米进行再次的环境评估,认为希腊和匈牙利的禁令是不合理的。近年来,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已向美国靠近。

1998年,欧盟批准孟山都公司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申请。如今,该品种在欧洲已广泛种植。在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捷克、葡萄牙、波兰等国也已种植了转基因玉米。

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中:转基因玉米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仅2010年,欧盟就有10种转基因作物拿到了许可。

巴西:2011年,巴西转基因作物面积比2010年增加了20%,达到3030万公顷仅次于美国。当年,国内大豆总产量中有83%为转基因作物,玉米总产量中转基因比重为65%,棉花为39%。

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办管理局主席克里夫·詹姆斯表示,巴西转基因市场快速扩张的一大原因是政府加快了对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审批速度,从6年前的平均耗时40个月缩短至现在的18个月。2010年,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就批准了6个新的转基因品种。

印度:在印度种植的90%以上的棉花是转基因品种,2011年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达到950万公顷,2010年为940万公顷。印度棉花研究中心称,调查显示,抗虫棉花在保护作物免遭虫害侵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杀虫剂用量从2001年的46%下降到2006年的26%,2009~2010年更下降到21%,农民广泛拥护抗虫棉的使用。

日本:2010年,日本从美国进口了1434.3万吨玉米、234.7万吨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但之前的情形是:2006年8月,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这种否定态度曾经影响日本的食品加工业。当时几乎所有的酿酒商停止使用转基因产品酿造啤酒;部分豆腐生产企业开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并标注“没有使用转基因大豆”的字样。

日本政府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管理,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就正式颁布实施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转基因食品如何标识有详细的说明。比如由转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须做转基因标识,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来的酱油、色拉油,就无需标识。

2.转基因农作物的科学争议

1993年,第一种转基因西红柿获准在美国市场销售。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年扩大,1996年为170万公顷,1998年3000万公顷,到2002年已扩大到5870万公顷,2006年突破1亿公顷,2007年达到1.143亿公顷,2011年达到1.6亿公顷。但针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却始终不断,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两方面问题上。

食品安全争议。转基因反对者认为:外源基因及其制造的蛋白质可能对人体有害,产生过敏反应;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可能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转基因有害性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十几年食用史不足以证明其无害等等。

转基因支持者的回应:抗虫基因制造的抗虫蛋白只对鳞翅目昆虫有毒,但对人无毒。对于已经发现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蛋白质,可以禁止将其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如:1994年1月,美国先锋公司发现,巴西坚果中的2Salbumin蛋白可能是一种过敏原,于是这种基因转入大豆的实验也随即停止。另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使转入的基因制造的蛋白质不出现在作物的食用部分。如:我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水稻的抗虫基因只在茎叶中发挥作用,在种子的胚乳中几乎不发挥作用。

一些宣称转基因食品对实验动物有害的研究结果,其实验设计都存在问题。例如1998年,英国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称,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的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后的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缺陷,且喂食的转基因马铃薯由其本人培养,不可能上市。该实验不能证明转基因马铃薯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对转基因安全的指责,同样适用于传统选育的品种。常规或杂交育种同样会把未知基因带入传统作物品种中,也会产生具有危害的食品成分。“现在没危害,不代表将来没危害”,实际上可以指责一切食品。要证明某种食品未来一定没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其实,小麦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异感毒化,种子均含有有毒成分,对特殊人群有过敏反应。小麦秸秆浸泡后的浸出液甚至被用于田间杂草防治。

环境安全争议。转基因反对者的担忧: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会成为杂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会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会产生危害;转基因作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转基因支持者的回应:转基因作物是否危害其它无害的非目标野生生物,须通过野外实验来确定。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洛希等人在实验室中发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可以毒死帝王蝶的幼虫。但其他科学者指出,在野外,帝王蝶幼虫以马利筋为食,并不吃玉米花粉,而且玉米花粉大而重,在空气中扩散不远,离玉米田稍远的地方就很少有玉米花粉散落,转基因玉米花粉在野外毒死帝王蝶是很难发生的。

2001年2月,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特意描述了1995年就开始在加拿大种植的转基因油菜的“超级杂草”威胁,称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它抗三种除草剂,很难铲除,通过传粉污染同类物种。但这是个极小的概率事件,更何况对它并不是毫无办法,该杂志有故意夸大之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杂草”事件得到确认。2001年,一位美国生态学家声称在墨西哥的普通玉米品种中发现了一段转基因玉米的DNA序列,认为这意味着普通玉米遭到了转基因玉米基因的污染。但经过调查,这一序列实际上为普通玉米所固有,只是被误判。

只要不在野生近缘种的分布区种植转基因作物,(例如不在野生稻的分布区种植转基因水稻),导致野生遗传资源损失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转基因作物会使害虫等产生抗性,降低抗虫等效果,最终达不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避免。比如,在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田间套种不抗虫的普通品种,就可以“稀释”掉害虫的抗性基因,使具有抗性的害虫的出现频率大为减少。此外,抗虫基因也是在不断发现之中的,即使一个已有的抗虫基因完全失效,还可以再转入其他的抗虫基因。事实上,传统选育的抗虫品种也存在类似问题。

3.科技创新与多元发展

大豆之殇。我国有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大豆资源,本可以在转基因大豆领域取得先机,但现实是因为始终未开展转基因大豆的研发,更没有进行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种植。当美国转基因大豆以优质(转基因大豆含油量21%,我国东北大豆18%)、价廉(转基因大豆比东北大豆便宜20%)的态势进入中国市场时,我国本土大豆,尤其是东北大豆招架不住,败下阵来。2009年开始,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数量剧增,当年进口1640万吨,2010年2000万吨,2011年2100万吨。越来越多的榨油厂愿意买美国转基因大豆,我国本土的大豆市场份额,已被严重挤占,我国东北大豆的传统种植遭受打击,面积严重萎缩。

现实之选。在美国转基因食品相当普遍,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木瓜等,都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标签指南,食品标注或不标注“转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决定。这种法令的颁布,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美国公众对待转基因相对包容的态度。尽管欧盟包括俄罗斯及日本等国,对转基因一直存疑甚至完全否定,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近几年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有与美国接近的趋势。

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最终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完成,是不可能回到原始的全天然状态上去。对转基因需要多一份了解,多一点宽容,给它多一点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人群的高端需求提出的,它的提出,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另外,也同样面临食品安全和环境的问题。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本是一脉相承,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而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个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美国孟山都公司,正是精确定位了“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在我国野生大豆基因序列中的位置,才使其转基因大豆商品化进展神速,加之“国家”与“公司”双重利益机制的驱动,美国转基因大豆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如今,我国40%以上进口大豆来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