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兰容若的爱情

纳兰容若的爱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纳兰容若的爱情

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第1篇

关于他的家族出身:

出身叶赫那拉氏,其父为当朝大学士,其母为英亲王之女爱新觉罗氏。这样显赫的身世,可谓是名门望族的翩翩公子,一生荣华享不尽,一世恩荣常伴随。可他仍旧不走寻常路,从他的词中可以大体窥见他的一生。有人说,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怅客,是纳兰性德短暂一生的写照。

关于他的爱情故事:

有的电视剧中展开想象,将康熙皇帝和纳兰容若的表妹作为主角,纳兰容若则充当配角,爱而不得,满腹才情且伤情。可我看,纳兰容若完全可以作为主角的,他生命中也出现过四位女子,有的擦肩而过,有的错失一生,有的平淡相守,有的深情相伴。

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纳兰,约翰弥尔顿,悼亡,凄婉,爱别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所谓“哀莫大于死别,悲莫大于生吊”,“多情自古伤离别”,爱情中有甜蜜也不乏痛苦,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死别,正如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逝者已去矣。纵观《浣溪沙》与弥尔顿《悼亡妻》,二者都浸染着诗人对亡妻的刻骨铭心的爱恋与思念,但不同的文化,哲学,宗教背景使得伤逝的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和色彩,体现出异样之美。

一、不同的身世,相似的不幸

根据史载,卢氏因难产匆匆离世,纳兰容若与卢氏三年的夫妻生活,举案齐眉,恩爱非常,这样的恩爱生活也只能叹一句“只道当时是寻常”,这种别离之苦令容若的哀伤入骨,容若此后的九年人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亡妻卢氏。这首《浣溪沙》便是其中一首在痛失爱妻之后,追忆往日,哀叹今日的沥血之作,其文中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

弥尔顿《悼亡妻》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悼亡诗,也是弥尔顿所作的唯一的一首爱情诗。第一个妻子病故后,他在1956年又娶凯瑟琳伍德科可为妻,两人婚后极为恩爱,不幸的是两年后她死于产褥。于是弥尔顿写下此诗通过叙梦来表达失去爱妻的深切痛苦以及对她的无限缅怀。

二人的作品从字面意义看所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即都是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二人对亡妻的思念追忆一样的情深意切,在作品中诗人都流露出自己的悲切之感,表达了伤逝的主题,同样地寂寞难奈与凄凉。

二、两种别样哀叹,一样刻骨心酸

1. 意象选择:“身边事,儿女情”与“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由于意象上的差异受,中西文学的艺术风格有不同取向,中国多为现实主义,而西方多取浪漫主义。从纳兰和弥尔顿悼亡诗的意象选择看,二者各呈特色。纳兰的《浣溪沙》一词中意象选择带有极普遍的特征,用平白话语道出他们伉俪二人平常的生活场景。如“沉思往事、读书、泼茶、当时只道是寻常”,读来直如白话,用在词中形成其平易流畅的特点,“以浅语写真情”,用最细微最容易忽略的生活细节来突现最朴实最体贴的深情。而弥尔顿的悼亡诗中则意象多为幻想和想象性意象,意象选择自由,范围极广,想象丰富,绵延古今,没有局限于生活中的现实意象。

2. 内容侧重:“善”与“美”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评判也多是道德品德这一角度去加以定性的,而西方评判女子的角度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聚焦在道德伦理层面,它主要注重女子的貌美才美。“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中纳兰以细腻的笔触追忆了妻子与自己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人世间最体贴的情谊,从而表达了亡妻走后自己无限的情思和对永逝之爱的绵绵追忆。

而在《悼亡妻》,弥尔顿歌颂妻子则侧重突现一个“善”字,他不仅歌颂亡妻的德美,更关注赞扬她的貌美与才美。诗中他对妻子的外貌和品质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他仿佛看见爱妻“穿着心地那样纯洁的白衣”,心灵与外貌都纯洁如初,像天堂里的圣女。这种美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比拟的,给他带来的愉悦之情也是无法代替的。

3. 感彩::“他生未卜此生休”与“在天愿作比翼鸟”

纳兰词中的“悲痛欲绝”与弥尔顿诗中的“悲中有望”的感彩究其原因是中西文化不同的生死观所致在感彩上,纳兰在词中传达的是一种悲情,面对无情的“西风”、飞落的“黄叶”、黯淡的“残阳”,不由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全词哀伤凄婉,出语悲苦,可谓一字一泪,不由得让人黯然神伤,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者只能沉浸在诗人的巨大悲痛和深切哀伤中。

而弥尔顿悼亡诗传达的情感则是悲中有慰,痛苦中还有一线希望,相信来生彼世,把乐土天堂看作幸福的归宿,给读者的感受是哀而不伤,情致相对纳兰的《浣溪沙》较为温和,在《悼亡妻》中弥尔顿在悲伤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安慰,一份宁静,一线希望。虽然是在幻梦中,却分明看到平和善良美丽的爱妻死后已升入天国,她短暂的生命已上升到永恒的新生。

中英由于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生死观------哀死和乐死。纳兰哀痛极甚,而弥尔顿认为死亡与生存之间有连续性,西方社会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故他们走的道路是先恋爱后结婚,人生的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对外在世界的无限追求之上的。所以西方人结婚之后,夫妻双方依然是各自独然的,你依然是你,我依然是我。他们的这种文化氛围亦更能清醒地认识到死亡乃人生之必然,也更能激发他们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对真理的追寻,这多少使弥尔顿在爱妻亡去后减轻了悲哀,增加了幻想。

三、结论

约翰弥尔顿《悼亡妻》与纳兰容若的《浣溪沙》两首血写的文字、发自灵魂深处的痛哭,真实地展示了生命的底蕴,让我们产生强烈地共鸣------ 一种伤逝,两处悲愁,同一棵缠绵藤,开出两朵凄婉花!通过在意象选择,内容侧重,感彩的比较,本文发现纳兰的悼亡诗多用日常生活的现实性意象,悼亡内容突现“善”字,歌颂妻子的美好品德,词文情感倾向于悲痛欲绝,如泣如诉;而弥尔顿的悼亡妻则多用想象型意象,悼亡内容突出“美”字,诗歌感彩悲中有望。同时,通过中西这两篇悼亡诗的比较,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他们各自的独特魅力,看到它们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参考书目:

[1] 《英美文学精要问答及作品赏析》胡宗锋.[M]. 西安出版社,2001

[2]《读诗有智慧 》赵仁 主编. [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3]《20世纪英美诗歌导读 》张礼龙.[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英美经典诗歌阅读与欣赏》NICOLAS H. NELASON.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纳兰词漫笔 ”张宗刚.《古典精读》.[J].200805期 第27页

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第3篇

闻得瑶台去步迟。

回首相看愁不绝,

满天飞雨满天思。

——题记【《七绝·飞雨》快乐公主】

一、雨润心湖静沉思

穿过清晨,昨夜那纷扬的丝丝细雨湿润了大地。极目瞭望,映入眼帘的,给了我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

垂柳,柔枝秀影,悬着水粒,翠欲滴;月季,淡粉素靥,嫣然浅笑,莹如晶。

清晨,雨依未停歇。如精灵般的雨,从天滴滴而降,喜欢雨的清新,脱俗,灵净。雨中漫步,雨中思索。如天使般的雨,从伞骨滴滴滑落,喜欢雨的淋漓,畅快,尽致。伞下憧憬,伞下期望。雨润百花,正当芍药盛开,玫瑰含笑,樱桃红了之时候呢。这场雨无不是一场难得的甘露。

薄雾如丝纱,朦胧雾里看花开,色彩缤纷而迷离。清浅淡薄的心境,却也令惯看浊尘的眼眸一瞥惊鸿……

独自撑把小伞彳亍前行,把思绪放逐于雨中。正如那忙碌的七月,好像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和留下什么,就那样消无声息的远去了,必将永远地去了。

我知道,自己骨子里是属于追求浪漫和完美人生的女子,多愁并易感。一花,一云,一雨,一溪流都会让我感慨万千。总感觉,有时候那空中飘着飞雨,犹若诗人的泪,两者都太悲都太凄美。一卷书里的故事有多凄美,缘于读书人的感知,宛如伯牙抚琴,子期尽解其味。相望一片月光的温暖,相守一曲琴弦的欢喜,相悟一简旧词的默契。

有时候的心情,不想说,只想听……我有烦恼与谁说,我有沉默与谁共?在很多个夜晚,有一个声音穿过黑夜,来到我的窗前,她告诉我,你在想我,这声音穿透了我的心膜,在我的脑子里印得太深了,可是,是不是我的声音太微弱,让你听不到了?

有时候我会累,有时候我困惑,有时候只想静静的,静静的沉默独处……

二、才子佳人入墨来

1·品读林薇因

若说,完美女子是什么样子的,那完美女子的标准又是如何呢?那么我想,那个女子可能就是林徽因吧。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个令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所有人都知道她与徐志摩的故事。徐志摩为她写下那么多的深情的诗句,然,最终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林微因是灵动的精灵,不但冰清玉洁,还口齿伶俐。她爱恋着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和的梁思成。当梁思成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爱恋着林微因时,并没有责怪林微因,只是更加怜惜她。为此,林微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一首由徐志摩的小诗《偶然》改编的歌曲,将人的思绪突然带到徐志摩、林微因和金岳霖三个人的故事中去了……

2·品读张爱玲

穿过如云烟的江南烟雨,我似乎看到另一美丽女子的身影——张爱玲。再仔细品读这个民国才女,和品读她那曾经倾城之恋的男主角胡兰成的传奇爱情故事。

写一折《金锁记》,谱一场《倾城之恋》,再造一部《传奇》。

张爱玲把她的绝代才华奉献了她的观众,留给了她深厚的无尽时光。可是她的爱,她有关爱的誓言,对爱的期许,爱的渴望,爱的幻想,全给了这个男人。她为她耗尽了一生烟火,一旦真爱,无尽无悔……

你看她写: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

人生的相遇,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而我们却总要为美丽,扮演一个深情与无情的角色。胡兰成用一盏茶的时间,就可以忘记许下一生的诺言,而张爱玲却要为一段爱情负责到底。她为他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朵花,开错了时间,在他背离的那一刻,她甘愿独自萎谢。

慧而不媚,是她的悲剧,又焉知不是幸运呢。

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女子,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做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她只在乎当下对她的爱,其它的,她不愿多想。于是,她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爱的那样的超凡脱俗。

可是,最终胡兰成还是辜负了她得一往情深,因为胡的滥情。张爱玲是委屈的,胡兰成的确配不上她,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胡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并且在这样的移情别恋中反反复复,让这个心气高傲的女子一次又一次的低下了头,叫她怎么能不感伤?离别时刻,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的“倾城之恋”,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早早地谢幕了。

3·再来浅品一下三毛

金黄如火般的炙热性格,云般流转清逸的辗转历程,成就了三毛的异域漂泊人生。将亲身经历赋予笔端,真挚淳朴的语言,使她的文字里,带着撒哈拉沙漠里炽热的风,吹过心头,不留痕迹……

4·品读纳兰容若

容若是一个被后世称之为传奇的人物,一个才华惊世、风度翩然的才子,一个令无数红颜倾倒的旷世情种。他出生的时候,就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

曾经“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容若的《饮水词》,曾被万千世人搁在枕边,伴随月亮一起吟诵。纳兰容若喜欢的莲荷,还长在渌水亭畔,那满池的荷花应该有三百岁了。三百年,一生一死,一起一灭,看过凡尘荣辱,知晓世情风霜。就让我们静静地听它讲述,曾经有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才子,一段若只如初见的开始,还有秋风悲画扇的结局……

当乾隆皇帝看《红楼梦》时,就断言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性德。纵观纳兰的境况与宝玉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偏偏酷爱《红楼梦》并不独独是它的主人公及故事,却是故事时代背景中的繁华似锦,还有那江南园林、树木、花草和诗歌,其中梅花和荷花入景入诗。

此时,每日时近夜晚休息时分,总要给上小学的女儿念上几页红楼。名著那么多,不知因何她怎么就独独喜欢了这个呢。

品读纳兰,又让我想起了一个隐世才女白落梅,记起了她曾咏和纳兰的那首临江仙。

5·品读白落梅

一只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当读了白落梅的作品,即使是仓央嘉措的凄美爱情故事也会变成感人至深的思绪,手捧白落梅的作品没有烦恼,有如兰草相伴,品静好人生……其和韵一阕《临江仙·秋荷》可谓点滴才情皆展露,令人叹服!

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一声诗韵锁窗寒。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来时容易去时难。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三、留得雅心听雨声

爱情是个古老而又传奇的话题,许多人拥有,还有许多人正在寻找……

我们知道,有一种爱,明知道是煎熬,却又躲不掉;有一种爱,明知道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爱情不是游戏,因为我们玩不起它,爱是彼此的真心付出。沥沥飞雨飘落,这样的雨季,是适合用来怀念的。也许一生中注定要面对一些磨难、注定有些不舍情感要经历错过,痛苦的抉择、本真的苦乐。忆起拉马丁的诗:“人世浮华,你的奢侈是你的,我只要一屋一烛,还有一只秃笔,书写性情。人群穿梭,你的忙碌是你的,我只要一空一静,还有一方蓝天,畅想桃源。前路苍苍,你的风光是你的,我只要一饭一浆。还有一寸光阴,苟延余生。”收拾过往,我浅浅地蹙眉、淡淡地微笑。快乐依然与我同行。

八月的天气,迷蒙中带着清晰。八月的烟雨,唯美中带着诗情。倚窗拾一片幽然,品一份恬淡,心若烟雨,伴着若隐若现的梦,借雨浇愁,美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可见,最让男人动心的,是女人的某一种性情吧。

当雨珠任风打落于脸颊,轻轻划过的刹那,感觉一丝微凉。忧伤的风中依旧低吟浅唱着我曾经熟悉的曲调,我半喜半忧,半醒半懂地走出了如梦思绪的世界,梦后总是要回归现实,依然要继续品味尘世间的酸甜苦辣,依旧要继续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一点一滴,似水流年。

当悲喜已过,往事如烟,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等待风暴消退,而是学会在风雨中从容起舞”。感悟人生的点点滴滴,也愿每个人在波折起伏的婚恋中成熟,成长,成就美好人生。

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第4篇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寂静的夜,总是难以让人入眠,这段时间不知为何,心里总是莫名想很多,看到伤感的文字,情感仿佛有了宣泄口,眼泪犹如决堤的洪流,肆无忌惮的在脸上划过斑驳的弧线,用手轻轻擦去残留的泪痕,嘴角扬起一抹嘲讽,呵呵,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脆弱了?

推开窗子,任随有些凉意的风佛向脸庞,紫檀色的梦,灼痛犹如隔世的风景,多想就此沉溺在梦中,不再醒来。依稀记得你一身白衣,端的是风华绝代,玉树临风,浓墨似的发披在肩头,蓝色的眸子里,对我展现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色彩,轻轻地牵起我有些凉意的手,给予我丝丝温暖,也捂暖了那颗本就凉薄的心。

从梦中醒来,莫名有些失落,茫然的眸光投向漆黑的夜空,想象那是你的倾城容颜,十指交于心间,闭上眼,感受风传来你温暖的气息。

也许本身就是个孤独,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独处在角落的一隅,素手焚香,泡一杯清茗,袅袅的清香从小小的杯中蒸腾开来,弥漫在这一方小小空间,在香雾缭绕中,细细品读那散发着墨香的古卷,让那蒙受凡尘的心得到洗涤……

因为学不会习惯孤独,所以时常哭泣,放慢青春行走的步伐,不让地老天荒流放进童话,站在流年的最高点,看寂寞泛滥成灾。

在凉薄的声色里,也常与时光邂逅,与寂寞有染,闲暇时间里,轻轻呢南着仓央嘉措这首情诗,感受那份悸动,也许源于女孩总爱追求完美事物的原因,我开始羡慕那浪漫的情感,对于爱情,这个敏感的字眼,我亦开始有了如诗的期待。

诗经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份情,是所有人为之向往的吧。

若爱情都是这般,那该有多好啊,可情之一字,最为难解。

“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有谁知”,纳兰容若提笔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惆怅,李商隐发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易安居士吟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

爱情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也许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纳兰容若的爱情范文第5篇

从前慢!于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在无尽的时光中保留着鲜活的色彩和鲜明的印记,他昂扬着的心脏是在其中跃动着吧!他在给表侄黄永玉的信中道:“这里的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他还说,“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我说:作为读者的年轻的我来了,你又在哪儿?看纯真的翠翠,看那天保、傩送的行走,看那山清水秀的茶峒。我在阅读中寻找着归宿,我在那永恒的凤凰古城中寻觅着旅伴。这样的爱情如何能消逝?这样的心脏如何能老去!

她是那样的一个女子,孑然一身,在乱世中傲然挺立,优雅,淡然,我看她从呼兰河畔向我踽踽走来。似一只凤凰,在乱世的烽火中一次次地涅,一次次地重生。她用手中的一支笔,一张纸,刻画下人生的不朽篇章,刻画下永久的悲歌。那是叙事诗,是歌曲,是记忆。那样的童年回忆,美好而又幸福,却在背后隐藏着悲伤。几十年后的我,终于得以望见那样的她,褪去身上坚硬的外壳,换上了柔软的衣,华丽的衣。她,也是在寻找着旅伴吧?

她,在文字中寻找着旅伴;她,在生活中寻找着归宿。不过,她的旅伴在哪儿?我的旅伴在哪儿?她的归宿不是萧军,不是端木蕻良!而是那文学,那不朽的文学!那鸟儿一般的文学,轻捷欢快地飞来,携来一颗颗文字的果实,美妙、香甜。那永恒的文学,在多少个黑暗、苦寂、悲伤的夜里,给予她安慰,给她留一颗颗灿烂的星。这样的女子,连鲁迅都禁不住去夸赞的女子,终于在不朽的文学中找到了旅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是清朝第一词人,家庭在朝上也是身居高位,身世显赫。但,他确实是那样忧郁的一个男子,一生为情所困,满腹才华都化作了爱情的悲泣,看风絮飘,看泪偷零。他用彗星般短暂的人生,给世间留下了无穷的感触。他用他的一生寻觅着归宿,寻觅着旅伴。即便短暂,也要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一尺华丽,三寸忧伤,那样的哀感顽艳,那样的清新雅隽。如田间小调,蕴藏着清新,如丝竹之曲,书写的悲情。给亡妻,赠情人,予表妹,一曲曲,一支支,一段段……他终于找到了他的根,他的旅伴,那唯一伴着他的文学。

伴沈从文,随萧红,看纳兰容若,我阅读,我欢笑,我寻觅。众生如沧海,一人是一滴,我本也是一滴,或游弋在其中,或埋头疾走。但是在那书页的翻动之中,我啃噬着文学的碎片,充盈着自己,终于成了颗晶莹、饱满的水滴。我想我寻找到了我的旅伴。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文学爱得深沉。”

相关期刊更多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