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介绍物品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表演设置情境
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在理解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学生扮演角色,孩子们的情绪异常高,对话有声有色,表演非常成功。如我在教《客人来我家》时,先让学生说,结果学生个个呆若木鸡,不知从何说起,境况非常尴尬。我灵机一动,索性叫两名学生扮演,同时让在座的学生认真观察这两名表演员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同时用心想自己怎么说,然后我宣布表演开始。随着“咚咚”的敲门声、“客人”已步入家中,这时同学们的兴趣一下都集中到这两名学生身上,两名同学精彩的表演,该学生以直观新颖的刺激,课堂上孩子们自始自终情绪激动,精神饱满,教室里笑声不断,充满了欢乐气氛。表演结束后,我让学生口述,这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结果学生大都说得绘声绘色,写得具体生动。这种把表演带进课堂的做法,正真调动了学生都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语言表述情境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感情的工具。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的确不假。教师几句生动的语言描述,往往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次,学生学习了《该邮递员的信》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远方都有亲戚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有”。那么你们想不想他们,“想”。那他们一定会想你们,特别很想知道你在学校的学生生活情况。从开学初到现在我们都搞过那些活动?这一描述,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有的说我们在第四周举行了全校卫生大检查,经过教师和同学们精心设计布置,认真打扫教室,教室大变样,我们班还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有的说我们学校在第八周举行了德育演讲会,演讲内容丰富多彩,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你们能否将这些情况写信告诉给远方的亲人,同学们自豪地抢着回答:“能”。于是我抓住时机在黑板上写下“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出了同学们浓厚的写作兴趣。大部分学生的信写得格式正确,把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写得具体、充实。随后我又叫孩子们练习写了信封,将这封信寄出去。孩子们的兴趣更浓,课后三五成群纷纷去邮电局寄给了亲人。
三、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是直观形象的,如教师因势利导,就能使孩子们进入认真观察的境界,进而激起其写作的激情。如我在作文教学《我喜爱的一种物品》时,我让学生分别带来了自己喜欢爱的小物品,课桌上摆满了孩子们各自的小物品。走进教室,这里简直成了一个物品店,教室里比平时亮丽了去多,同学们异常兴奋,有了写作的欲望。于是我看着孩子们桌上的小物品,高兴地说:“每个同学的面前放着你们自己喜爱的小物品,请大家认真仔细观察小物品的外形、颜色、质地,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和用处?你为什么这样喜爱它?然后把你观察和说想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看谁叙述的清楚、具体。让大家听了你的介绍后,也像你一样爱上它。”经我这样启发诱导,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次作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介绍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让大家也爱上它。孩子们非常乐也这样做。于是很快进入了认真观察的境界中,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说不准的问老师,有的冥思苦想……不也会儿,孩子们已跃跃欲试,开始大胆介绍,孩子们听着一个个的介绍,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鼓掌,随即我让孩子们将所说的写下来。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生活展示情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充实的生活,作文才会有丰富的材料。因此,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都让学生领略,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向往的情感,并积累感知材料。如春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正是学生春游踏青的好机会。于是我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名胜――玉湖公园,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我首先把孩子们带到玉湖楼下,让孩子们清楚的看到玉湖楼有几层,最上层有几个角,每个角桑都挂着什么,楼顶上铺着的红色玻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然后我带领孩子们进入公园内站在台阶上,放眼看看公园内地上青青的小草、鲜艳的花朵,青翠的小树、数不清的景点,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喊:“啊,好美呀”!接着我把他们带到御湖旁边,让孩子们看玉湖水是什么颜色的,水里倒影着凉亭、蓝天、白云、垂柳、这说明了什么?望着清澈的湖水,我给他们讲御湖的传说,孩子们听了一个个瞪大眼睛,仿佛置身于神话传说的境界。随后我又将孩子们带到愚公移山的塑像前,给他们介绍塑像中人物都是谁,并给将《愚公移山》的故事,孩子们用自己的眼、耳、鼻、手、脚去感知这些景物的特点,用脑子思考,公园内的美净流入学生的心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返回学校后,我立刻组织学上让把观察到结果口头描述,然后书面表达,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流畅的语言倾注笔端。
五、音乐渲染情境
一段美妙轻快的曲子往往引起雪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身临其境,达到最佳的写作状态。如我在教四年级《基础训练2》的依据声音:小鸟的啾啾声,树叶的沙沙声,人们的嬉笑声编故事的想象作文中,我先放了一段轻快欢悦的《春天奏鸣曲》,这下孩子们被曲子的意境所感染,具体形象的画面就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欣赏完毕后,纷纷举手发言,可谓想象纷呈,口述生动具体,把学生带到音乐所渲染的情境中,写作时想象的翅膀开始在笔端展开。
一、写人作文
在记叙文中,写人作文占有重要地位。写人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事例,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写人作文的类型一般有一事写人、几事写人两种。一事写人就是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几事写人就是通过几件事(一般是二或三件事)来反映人物的一个精神品质或多个品质。因此,写人的作文,应通过对事件的具体描述和对人物的外表(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内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着重刻画人物在事件中是怎样体现自己的精神品质的。
写人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介绍人物及人物外貌。
②直接描写人物外貌,带出要写的人物及其品质。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地写清人物在事情中的表现。(若是几事写人的,重点事例要放在前头写,具体写;次要的事例后面写,略写。)
3、①总结全文,点明人物品质。
②照应开头,自我勉励。
(说明:开头、结尾的①与①相对应,②与②相对应。下同。)
二、记事作文
记事作文与写人作文一样,在记叙文中占有重要地位。记事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具体描述的事情,表现事情的教育意义或蕴涵的思想感情。记事的作文,应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着重描述事情的具体过程,注意事情发展中人物的外表和心理描写,从中揭示事情的教育意义。
记事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②抓住作文要求,开门见山点明要写的事情。
2、重点具体叙述事情的经过,注意对人物的描写。
3、①交代事情的结局。
②照应开头或揭示中心。
三、写景作文
写景,就是对自然景象、建筑工艺等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要有条理,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按游览景物的线路,或按景物的类别,或按观察点的变换顺序等依次观察,有条理地描写。因此,我们进行写景作文时,要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尤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地、细致地、有条理地描写,同时注意景物的动态和静态,恰当地进行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思想感情。
写景作文的基本写法:
1、①交代观景的时间、地点。
②总写景物的特点或感受。
2、有条理、有重点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①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
四、状物作文
状物,一般是指对动植物和物品的描写。状物作文,分以物写物、借物喻人(理)两种。对以物写物的作文,应抓住物的形状、构造、功用、特点、抓住人对物的情感关系,进行细致地描写,着重表达出你喜爱的思想感情或物带给你的帮助;对借物(一般是植物居多)喻人(理)的作文,应着重抓住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进行具体描写,并从中联想到人、联想到物所蕴涵的道理。在状物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合理想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状物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特点或构造。
3、具体叙述人和物的关系。
4、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抒情结尾。
借物喻人(理)作文的基本写法:
1、开门见山交代要写的事物。
2、比较详细描写事物的形状、生长环境和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天气预报
假如你是业余气象员,你从电台天气预报节目得知了今晚和明天上午你处的天气情况,晚饭后6点钟在校广播室用英语向全体师生作天气预报,并提出忠告。要点如下:
①午夜至凌晨两点有强劲北风。
②气温将下降5-8度。
③明天上午有阵雨。
④要求同学们今晚离开教室时关好门窗。
⑤明天早上起床时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
词数100在右。
范文
Attention, please.
It is six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I'm now giving the weather forecast as usual. From midnight to 2:00 tomorrow morning there will be strong north wind blowing across our town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drop by 5-8℃.Also there will be showers tomorrow morning. Therefore be sure to close all the windows when you leave your classroom tonight and when you get up tomorrow morning. Please put on more clothes in order to protect yourself catching cold.
That's all. Thank you.
Wang Xiaoming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长城英文导游词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陪同某外国旅游团游览长城。车抵长城,下车前你准备对大家作必要的介绍和交代。请拟一份讲话稿。讲话稿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简单介绍长城(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奇观之一);
2.在长城逗留两个半小时,11点离开;
3.游览车在入口处等候,记住车号,准时返回;
4.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下车前关上车窗;
5.游览时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愉快。
注意:不要逐句翻译,字数100个单词左右。
范文
Ladies and gentlemen,
Here we are at the foot of the Great Wall. I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nd has a history of over 2 000 years. 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We’ll stay here for two hours and a half, that is to say, we’ll leave at 11 o’clock. The bus will be waiting for us at the entrance. Please remember our bus number and be back on time. Besides, please take your valuable things with you and shut all the windows before you get off. Be careful while you are on the Great Wall.
一、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自然界、社会、家庭等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或劳动。正如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才“有米可炊”,才能发挥写作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才能写出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小学生怕写作文,往往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因此对写作文缺乏兴趣。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我就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等活动,让他们有选择地写。每个学生都渴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便利用习作课在班上阅读他们的习作,或把他们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及班刊上,或在小广播的“佳作欣赏”里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先选择一项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人人得到体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把过程、体会、乐趣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因为学生对活动过程了如指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脱离生活实际,更加生动、逼真,学生乐意去写。
二、在观察事物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起点是观察和形象思维。教师从指导学生观察入手,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和理解能力。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观察人物、事物、景物上下功夫,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的本领。一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二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像医生看病那样望、闻、问、切。1.望(用眼睛看):按一定的顺序、选一定的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想象;2.闻(用耳朵听):注意听别人的介绍,边听边记;3.问(用嘴巴问):对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别人;4.切(用手切脉):对一些事物,可以用手摸一摸,把手感记下来,并把边观察边记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去掉不用的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作文《我心爱的×××》时,我出示一件实物,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着重从三方面点拨:一是紧扣题眼,围绕心爱选好观察点。二是抓住特点,细心观察,抓住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观察。三是由此及彼,发挥想象。由这件物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以及生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使他们“见景生情”。由于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在博览群书时吸取书中的精华
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博览群书,学生可以从书中吸取精华,学到写作的技巧,丰富写作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勤积累、多观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了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后,自己写作的欲望就会增强,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正如唐代诗圣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强调“读”的环节,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摘抄优美的词句,背诵精彩片断,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多读书可以使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作文材料,吸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1.提纲式。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列出文章的提纲。2.摘抄式。读书时把书上、报纸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优美词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还可以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进行分门别类。3.批注式。把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勾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或意见。4.讨论式。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和别人讨论。5.查找式。不懂的地方可以查找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进行比较。
四、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积累的素材,把作文写活
在“体验生活,仔细观察,精读书籍”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内容,也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所以,我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采取“三不限”的形式,即:写作体裁不限,篇幅不限,主题不限,让学生的写作空间更加广阔。这样才能充分运用已经积累的素材。
要把作文写活,必须学会修改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修改”,修改不仅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步骤之一,而且是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实际锻炼。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通过古今作家关于修改文章推敲文字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兴趣。
(二)认真审题,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让学生肯动脑筋,把整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看一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题意,有没有围绕中心来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有一种通顺流畅的感觉,言之有序。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修改习作的培养上下功夫,使之习惯成自然,修改时反复推敲,注意遣词造句,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能够熟练运用修改符号先改错别字,再改句子、段落,进行逐词逐句逐段的推敲修改。改好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互相看看,让其他同学提个意见,写个评语,自己还可以欣赏到同学的作品,然后自己再次修改。交上来后教师画龙点睛地进行点评。学生看了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就知道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努力方向。最后达到学生自己改文、自能作文的目的。
教师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作文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连强.谈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小学生・新教育论坛,2008.6.
【关键词】铺陈知识;渗透知识;提升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11-02
【作者简介】梅玲,南京市上元小学(南京,211100),一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这样形容写作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笔者认为,学生感觉作文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爱它的冲动和兴趣。所以,习作教学不妨从习作知识的“呈现”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让习作知识的呈现充满意想不到的“惊奇”,学生就能在兴趣盎然中乐于表达,享受“习”的快乐。
一、“惊奇”的开场:别开生面的铺陈
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无畏开始的,一旦不怕了,也就开始熟悉,甚至喜欢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的引入不仅要积淀学生的情感基础,而且应为随后的习作知识的渗透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苏教版三上《设计动物名片》时,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下面的话题导入:
动物王国准备召开一个动物联谊会,要求必须携有自己的名片才能参加。小动物们愁坏了,他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忙设计富有个性的名片,好让他们参加联谊会并结识更多的朋友。
童话般的情节让热心肠的孩子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富有个性”的名片设计要求经小动物的口提出,不仅不显得生硬,反而多了些许挑战。随后在讨论名片的内容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归纳出: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特殊本领,这其实也是教师在本次习作中所要引导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知识”,但由学生讨论得出更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
教学苏教版四上《XX的自述》,在课始的暖场热身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了学生平时喜欢的小谜语,游戏式的课堂引入,冲淡了作文课的沉闷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对于谜语的内容,教师精心地做了一些小小的处理:
“我的身体细又长,头长细毛身上光,生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牙刷)”“我穿花皮绿衣裳,圆圆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并发现这两则谜语都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我”,由此引出本次习作教学的主题――“自述”。两则小小的谜语轻轻松松地让学生感知了“自述”的表达形式,渗透了第一人称“我”的写作知识,懂得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真可谓一举多得。
毫无疑问,习作课开场的别开生面,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然和自由的习作氛围,为学生习作做好了情意共融的心理准备,这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自然导入到习作话题,而且为习作知识的渗透做好了铺陈。
二、“惊奇”的演绎:悄然无痕的渗透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的终极本质是写者对精神秩序(情思理想、价值取向)与书面语言符号秩序(语流符号结构)的创建与缔造,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有生活,并不一定会写作。对于儿童习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不是“写作内容”,而是如何想办法去唤醒或建构学生写作的“表达图式”。可见,习作知识的呈现强调时机和方法,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进而转化为习作技能。
如三年级习作课《吹泡泡》,教师用欢快的音乐,充满童趣的泡泡画面进入话题,随后请学生从示范、观察到各自体验,用上一系列的动词说说泡泡诞生的过程。整个活动充满了乐趣,《泡泡诞生记》应运而生,“动词的准确连用”这一习作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悄然渗透。教师并不止步于此,又用“怎样吹出更大更奇特的泡泡?”这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再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欲。首先出示几位泡泡大师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大师的神态、动作。然后,在接下来的“泡泡比美”大赛中,让各位现场的泡泡大师反复试验,改进吹法,还为自己的泡泡命名。最后《泡泡比美记》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观察,乃至创造的成果。此过程不仅让学生收获吹泡泡秘诀,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动词的准确连用”这一知识点。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把抽象、枯燥的“观察”寓于形象、生动的“体验”“表达”之中,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无趣,而且听其“表达”就知“观察”是否细致,动词使用是否准确。学生在不经意间,在游戏、观察、表达三位一体中,一步一步地走向习作目标的达成。
再以《XX的自述》为例,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引入“自述”话题后,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施展魔法。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例文中的小闹钟,学生也在教师“变变变”的情绪渲染和心理暗示下变成了自己带来的那件物品。随后课堂便以小闹钟交朋友的形式展开,从“朋友―好朋友―知心朋友”层层递进,不断升华,小闹钟与到场的“朋友”(钢笔、橡皮、储蓄罐……)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征、高超的本领,以及各自难忘的经历。在小闹钟的“示范”下,朋友间的相互介绍也不知不觉地用上了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像“人”一样有了丰富的情感。而这正巧妙突破了此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
三、“惊奇”的谢幕:简明扼要的口诀
口诀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条理性、概括性的特点,在形式上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教学中巧妙利用口诀,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尾声将习作知识以顺口溜、小口诀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将零碎的内容有条理地归纳起来。
如苏教版四上《设立一个新节日》,教师指导交流后出示:
我当节日策划师,围绕主题巧设计。名称奇特理充足,表_心愿不忘记。
节日布置要热闹,个人装扮很奇异。节日活动更好玩,绝对快乐又欣喜。
这样的口诀再次强调了这次的想象作文重点在“奇”,节日设计时可围绕某个“心愿”为主题,从“节日布置”“个人装扮”“节日活动”等方面去展开,这样一来,学生轻松提笔,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
再看《XX的自述》写法口诀,第一人称“我”的运用,“拟人化”写法的具体操作清晰明了地蕴含其中:
世上千千万万物,都想张口来自述。魔棒一挥变成人,“我”的样貌描清楚。
“我”的本领很高强,动作、语言全用上。人的情感“我”也有,快乐、痛苦听“我”诉。不贪功劳不图名,期待人们多爱护!
就连写“感动”类的叙事作文,也能从口诀中轻松掌握与写其他叙事作文不一样的技巧:
暖心的话语要倾诉,亲切的神情在流露。非常的动作需关注,激动的内心有起伏。
学生很快能记住从对方“暖心的话语”“亲切的神情”“非常的动作”去刻画,从自身“激动的内心”去倾吐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