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饮食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这几大方面: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酪和酒。这些是法国饮食里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其中最让法国人引以为荣的是葡萄酒、面包和奶酪。
法国人习惯用西餐,浪漫的法国菜、浪漫的法国餐,有很多细节值得你慢慢品味。
法国菜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肴种类繁多,烹调方法独特。欧洲的佳肴几乎都是法国人烹制的,这是因为欧洲第一流的大饭店或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多半是法国人。他们对饮食的讲究程度足以与我们中国人相媲美,甚至把饮食视为艺术这一点上还胜我们一筹。
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不同的原料用相应的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无鳞鱼被排除在餐桌之外,是不受欢迎的食物。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名菜有:马赛鱼羹、雀肉会利、巴黎龙虾、焗蜗牛、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牡蛎杯、马令古鸡等。
法国餐是不能用味美或营养或丰富来形容的,除了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程度以及不同地区所演变出的多元化菜肴与烹调方法,法餐可以说在其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在其它西餐之上。
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十六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之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
法国的美食和法国人对生活的要求以及审美观有直接关系。法国人还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所散发的馨香的艺术情调。
法国人晚餐的时间,大多在晚上8点左右,有的甚至更晚。到了餐馆之后,一切经过专家精心设计的、温馨而典雅的气氛立刻会感染你。餐厅的桌椅摆放很讲究,不仅要方便就餐,还要迎合不同顾客的消费心理,空间更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法国餐厅的服务非常到位,不仅要为第一次光顾的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而且还要记住老客户的姓名及其喜好的餐桌位置。每当这些人来此就餐时,他们都主动上前称呼着客人的姓名,使人备感亲切。
法国餐的每一道菜与饮品搭配是一门“艺术”。餐前一杯开胃酒不可缺少,就餐期间酒的种类,甚至颜色都非常讲究。点肉类食品要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类的海味要喝白葡萄酒,有些人用餐后还喜欢喝一点白兰地一类的烈性酒。每种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
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菜不过十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所谓的大餐就是指老百姓常吃的东西加上一些细心和感情佐出旷世的美食,而海参、鲍鱼、穿山甲等山珍海味在法餐中却难寻踪影。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喜爱法餐的食客中不乏有冲着洋葱汤而来的。在就餐程序中贯穿始终的是美酒,主要是葡萄酒和香槟酒,这是法国大餐中的经典之笔。酒的选择和搭配规矩很多,比如,吃海鲜要配白葡萄酒,吃红肉要配红葡萄酒。
最后一道是甜食,法国人的认真、细致和对生活倾注的艺术感情都溶进这最后的甜食上。法式的甜品被认为举世无双,清香、软滑的甜品,使就餐的尾声完善而回味无穷。
晚餐后喝杯浓咖啡,吃一、二个水果,一块雪糕,那是一天劳累后的享受。喝葡萄酒、苹果酒、薄荷酒,吃焗蜗牛、大鹅肝、黑蘑菇以及百合,则是法国人乐而不疲的快事。
饮食习俗中忌讳、杜鹃花以及一切黄色花、纸花。对墨绿色也抱有反感,认为这些颜色都是不吉利的,故在法式餐厅的摆设和铺台中应注意。在就餐时,法国客人一般不欢迎有人递送毛巾。
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包括山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
除此之外,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
巴黎的咖啡馆时尚已延续数个世纪。早在168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了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但长足的发展却是近20年内的事,这不仅得益于巴黎这个世界文化名城,更在于旅游业的兴起。有人说,不到巴黎你绝对不能说自己已经去过欧洲了,不进巴黎的咖啡馆,你不能说到过巴黎。巴黎大概有1万家咖啡馆,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馆犹如巴黎的灵魂,几乎各种社会活动都出现在咖啡馆。情人邂逅、谈天、做生意、赌博和游戏等,都成为咖啡馆里的景观……巴黎的咖啡馆成为城市的媒介场所,也成为亲情交流的纽带。咖啡馆成为巴黎时尚的另一缘故是,进咖啡馆喝咖啡并不昂贵。你只要花1法郎就可以在里面坐上数小时,夜间也不例外。为吸引顾客,巴黎咖啡馆大都成为无烟馆。因此,许多烟民都在大街上吸烟。
巴黎的咖啡馆还有一大特色,即色彩纷呈、花样别出,流动的、异国的、声像的、餐馆式的、奢华的、固定的、简陋的、英语的、德语的、正宗法语的等等,无奇不有。巴黎的咖啡馆甚多,但你却难以找到同样风格的。这里,人们崇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淡雅的木制装饰大受青睐。哪一种人上哪一种咖啡馆,巴黎人十分讲究。你若与情人约会,就请进皇太子咖啡馆,因为那里拥有最具有情调的色彩。你若是游客,需要领略最具有巴黎特色的菜肴,那么就请进埃菲尔咖啡馆,因为你从壁式屏幕画面上可以观赏到巴黎全景,并品尝到最负盛名的菜肴。总之,巴黎的咖啡馆已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人们进咖啡馆,不一定要以喝咖啡为目的,或许为观赏、交易或约会。巴黎的咖啡馆已远远超出喝咖啡的含义。
现代的法国美食是法国传统美食的继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法国人更加崇尚的是营养美食,以避免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女士来说,营养美食的目的是为了永葆青春。
但是,不管社会发展到如何现代化的程度,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得如何前卫,法国始终未丢弃本国传统而古典的美食艺术。为了不使下一代的味蕾退化,政府定期请饮食专家到小学校进行味觉检查和训练,以使孩子们有一个正常的味觉,能够充分享受悠久知名的法兰西美食,在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也尽量保持传统的烹制手段。
面包是法餐中的主要佐食。20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效率,面包生产商曾经采用大机器生产,结果破坏了面包的原始味道,市民反对,政府又下令重新恢复手工生产。直到今天,法式面包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这和法国人的钟爱和维护是分不开的。
法国美食介绍
一、法国经典美食——鹅肝
在国内,法国菜所代表的是精致浪漫高雅和昂贵,真正名贵的法式料理,吃一餐可能达一人7千元左右,价格全赖菜肴的种类而定,由于法国菜极重视原料素材的新鲜上等,所以国内法国餐厅多半采用空运现吃的方式,吸引了许多老饕慕名而来,也造成了法国菜的价格居高不下的盛况。
二、法国经典美食——黑菌(松露菌)
“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種长在地下的菌菇。在法国有“黑钻石”美名的松露,严格来说并不算是菇类,因为它寄生在树木的根部,深藏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須靠训练有素、嗅觉灵敏的狗才能发现它的踪影。 松露对于温度和湿度十分敏感,处理不当的话,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减轻了就意味着钞票不见了,常令老板们心疼不已。因此,为了保存松露,于是便开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米桶里,或与鸡蛋共处一室。结果产生了让人意外的惊喜,米与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气味,同时又让松露的水分不会快速 蒸发,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风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节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间,波尔多酒和一般的红酒都可以搭配着喝。
三、 法国经典美食——鱼子酱
世界三大美食中最广为人熟悉的“鱼子酱”,其实就是盐渍的鳍鱼鱼卵。这种享负盛名的美食,早于十三世纪,就被喻为人间的极品。传闻当时在丹麦的一份报章上,曾提到当地一家工厂接到制造鳍鱼鱼子酱订单的要求,这应是鱼子酱的最早记载。
除了鳍鱼外,鱼子酱也会用到鳟鱼、鲟鱼、鳕鱼、鳣鱼等等材料。其中,尤以鳣鱼最为特别,因其生长的地方仅限于里海和黑海。鱼子酱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会 失去其鲜美风味,无论是冷盘,美酒,糕点等等,无一不可和鱼子酱配合成绝妙的菜式。如果真的要说鱼子酱最常使用的地方,大概算是和香槟配合的开胃菜吧!
法国地区特色 法国菜的特色是汁多味腴,而吃法国菜必须有精巧的餐具和如画的菜肴满足视觉;扑鼻的酒香满足嗅觉;入口的美味满足味觉;酒杯和刀叉在宁静安详的空间下交错,则是触觉和味觉的最高享受。这种五官并用的态度,发展出了深情且专注的品味。
近年来,法国菜不断的精益求精,并将以往的古典菜肴推向所谓的新菜烹调法(Nouvelle Cuisine),并相互运用,调制的方式讲究风味、天然性、技巧性、装饰和颜色的配合。法国菜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含有许多地域性菜肴的特法国北部畜牧业盛行,各式奶油和乳酪让人食指大动。南部则盛产橄榄、海鲜、大蒜、蔬果和香料。
法国不同地区饮食特色
(一)、 BURGUNDY伯根第地区
甘甜的红酒
伯根第地区产有大量的红、白葡萄酒、过螺、鸡及芥茉酱。著名的菜肴是红烩鸡、红酒烩牛肉,伯根第烤田螺。法国是世界上引以为傲的葡萄酒、香槟和白兰地的产地之一,因此,法国人对于酒在餐饮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讲究。如在饭前饮用较淡的开味酒;食用沙拉、汤及海鲜时,饮用白酒或玻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而饭后则饮用少许白兰地或甜酒类。另外,香槟酒惯用于庆典时较多,如结婚、生子、庆功等。
(二)、 NORMANDY诺曼底地区
鲜美的海鲜
诺曼底地区产有大量的海鲜、牛油、鲜奶油及苹果。较知名的菜肴是诺曼底烩海鲜。另外在许多菜肴中加入苹果,成为此地区最大特色。
(三)、 CLSACE堪萨斯地区
特产鹅肝酱
法国最具盛名的鹅肝酱即产自此区。较知名的菜肴是起司培根蛋挞,及酸菜什锦熏肉。
(四)、 PROVENCE普凡西地区
鲜美的牛排
因为邻近地中海及意大利,所以其菜肴较偏向意大利口味。在菜肴烹调制造过程中常用多量的橄榄油、大蒜、蕃茄、鱼及各式香料。知名的菜肴是马赛式海鲜及普凡西田鸡腿等等。
法国菜在材料的选用较偏好牛肉、小牛肉、羊肉、家禽、海鲜、蔬菜、田螺、松露、鹅肝及鱼子酱;而在配料方面采用大量的酒、牛油、鲜奶油及各式香料;在烹调时,火侯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如牛、羊肉通常烹调至六、七分熟即可;海鲜烹调时须熟度适当,不可过熟,尤其在酱料(Sauce)的制作上,更特别费功夫,其使用的材料很广泛,无论是高汤(Stock)、酒、鲜奶油、牛油或各式香料、水果等,都运用的非常灵活。
(五)、 出名的法国起司
法国的起司(Cheese)也是非常有名,种类繁多。依型态分有新鲜而硬的、半硬的、硬的、蓝霉的和烟熏的五大类;通常食用起司时会附带面包、 干果(例如核桃等)、葡萄等。另外,法国菜在享用时非常注重餐具的使用,无论是刀、叉、盘或是酒杯,因为这些均可衬托出法国菜高贵之气质。
看过“法国饮食文化”的人还看了:
1.法国饮食文化介绍 法国饮食文化习俗
2.法国饮食文化介绍 法国饮食文化特色
3.法国西餐的饮食文化礼仪
Food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totally different styles. China has 5000 years history. We probably spend half of time on food. Chinese people choice food very carefully. They only use fresh material to make food. For example they only eat fresh fish. Chinese have a lot of ideas and techniques for cooking. We can cook a chicken in over ten ways. That’s why Chinese food is so popular in the world. Western country like English or American, they don’t have fresh food because they buy their food from supermarket which only sells stored materials. Western people would also prefer fast food like burgers and chips. They are unhealthy to human body. Western people do not have many skills for cooking, mostly they only boil, steam and bake the food. By the way, western people are very good at making desert and chocolate. They can make very good cake and chocolate. They are very sweet but it’s sort of food which make you become fat quickly.
In china if you invite people for meal, the person who invited other people would pay for the meal but it’s not the way in Western country. In western country people will think you only invited me but it’s not your responsibility to pay for me. I can afford it. They won’t be happy if you pay for them. People in China would always put dishes into customer’s plate to show their hospitality, but they will think it’s not healthy because your chopsticks have been used by you. In western country like America not England, people will always give tips to waiter after they finished meal in a restaurant. If you don’t they will not be happy because tips are one of their major income. In china this only happen in some top restaurants and hotels in large international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Western people will also think you are rude if you make sound during the meal. Western people do not hold their bowl up even when they have a bowl of soup.
There is also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 Chinese people use chopsticks and western people use fork and knife. Usually people who use fork and knife will use fork to hold the meat and cut it by knife and use fork to help to get that piece of meat into mouse. Chinese just use chopstick to pick things and pass it into your mouse.
Chinese people only have three meals during a day. But western people will have more, they have afternoon tea. Usually they would have fruits, homemade cake, tea (black tea) or biscuit with cheese. If you are a housewife and have a lot of time, you may have morning tea as well.
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本文运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内涵,结合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翻译。
关键词:饮食;文化;菜肴;翻译;技巧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天”,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伊安罗伯逊曾说过:“美国人吃牡蛎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不吃蝗虫,非洲的祖鲁人吃蝗虫不吃鱼,他们都有所不吃,而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吃家,什么都吃。”
中式菜肴的翻译尤其要注意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许多中式菜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而且许多菜点的命名为食客添情助兴。因此,翻译中式菜肴时我们需要做到“再现源语文化特征和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一、烹饪文化及烹饪方法的英译
中国菜烹饪的过程复杂,包括备料、刀工、烹法等方面。要熟练而准确地将中式菜肴英译,除了熟知菜肴常用原料的英译外,还必须对菜的加工、烹饪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语了如指掌。
1.刀工(cutting)
刀工( the skill of cutting up vegetables and meat ),切菜的技术。刀工就是根据烹调与食用的需要,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使之成为组配菜肴所需要的基本形体的操作技术。成功的烹饪不仅仅是技艺高超的大厨如何配料的问题,对食材的处理,或切或削,或切片或切丁,都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
翻译工作者为了译好菜名,应该了解中国菜的一些刀法。
有些中国菜的原料正式开切前,要有所加工,如去鳞( scaling)、剥皮(skinning)、剔骨(boning)、脱壳(shelling )、腌制(pick-ling)等。去鳞鱼译为(scaled fish)、去皮肉(skinned pork ) ,剔骨鸡(boned chicken)、虾仁(shelled shrimp)、咸蛋(salted egg)、皮蛋( preserved egg)、酸菜(pickled vegetables)等等。
切中国菜常用的刀法有:切片(slicing)、切丝(shredding) ,切丁(dicing)、切方块(cubing )、剁碎(mining)、捣烂(mashing) ,酿( stuffing)等。刀法英译时往往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或是名词表达。如:肉片(sliced pork或pork slices )、鸡丁(diced chicken或chicken dices)、蒜泥(mashed garlic或garlic mash)等等。
2.烹饪方法(cooking techniques)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很多,为了方便翻译,可把中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作如下分类。
一是煲、煮、炖。煲、煮、炖的共同特点是把食物置于有水的炊具中,然后加温,使食物变熟。煲(stewed ):把食物放人一个煲中,加水加温煮。如,煲牛脯( Stew Brisket or Stewed Brisket)。煮(boiled ):把食物放在有水的锅里煮。如,煮鸡蛋(Boiled Egg)。煮有快煮和慢煮(instant-boiling/quick-boiling and slow-boiling)两种。炖( stewed ):很煮食品使之熟烂。如,炖肉(Stewed Pork ) 。
二是煎、炒、炸。煎、炒、炸的共同之处是烹制食品不用水,只用油。将油置于锅内,加高温使食物至熟。煎(fried or pan-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把食物置于其中使表面至黄。如,煎鱼(Fried Fish)。炒(stir-fried ):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后放入食物并不停翻炒直至熟。如,炒鱿鱼(Stir-fried Sliced Squid)。然而,“炒蛋”的英译却是Scrambled Egg,不译Stir-fried Egg。另有一词是“爆" ( quick-fried),"爆”是炒的一种方式,快速的炒使食物至熟。如,爆牛肉(Quick-fried Beef )。炸(deep-fried ):把食物放进滚沸的油里使之熟。炸有“干炸”(dry deep-fried )、软炸(soft deep-fried)和酥炸(crisp deep-fried)之分,翻译时,一般均译为deep-fried。如,炸排骨(Deep-fried Spareribs)。
三是烧、炯、扒。烧(braised ):先用油炸,后加进酱油等作料烧。如,红烧鲤鱼(Braised Carp with Brown Sauce )。炯( braised ):紧盖锅盖,用文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烂。如,黄炯鸭块( Braised Duck with Brown Sauce )。扒(stewed or braised ):用文火将食物喂或炖烂。如,扒羊肉(Stewed or Braised Mutton ) 。
四是烘、烤、焙。烘、烤、焙共同之处是食物与明火直接接触或放在铁架上烧,或者放在烤箱里烤。烘(baked ):用火或热气使食物变热、变干至熟。如,烘面包(Baked Bread )。烤( roast , barbecued ):食物在火上烤使之干、至熟。如,烤鸭( Roast Duck,这是唯一不用过去分词的译法)叉烤肉(Barbe-cued Pork)。焙(baked):用干热使食物变至熟。如、焙土豆片(Baked Potato Chips)。
以上列举的是中国菜的一些主要烹饪方法。只要熟悉这些技法,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西班牙位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距离非洲大陆仅14千米,并与美洲大陆隔海相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腓尼基人、古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都曾统治过这片土地,而西班牙人也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当今的西班牙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色彩。以饮食为例,希腊人给西班牙带来橄榄,罗马人带来了大蒜,稻米及各种蔬菜、水果则要归功于阿拉伯人,土豆、番茄、红辣椒粉则来自美洲新大陆。
传统的西班牙烹饪在西式烹饪中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意等传统烹饪“强国”的影响力过于强大;二是西班牙的烹饪虽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尚未融合为一种新的、别具一格的特色。但20世纪发生的一些事件令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西班牙烹饪艺术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并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这些事件中,法国的新式烹调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
20世纪60年代末,新式烹调运动兴起于法国,这一运动被称为烹饪界的“文艺复兴”。新式烹调运动促使传统法式烹饪向更清爽、更新鲜、更包容和更美观的方向转变。其具体的目标指向则是:
更清淡――多用橄榄油,尽量少用黄油和奶油。
更新鲜――尽量使用当地、当季的食物原料来制作菜肴。
更包容――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烹饪原料,乃至烹调方法。
更美观――力求使菜肴的外观更具观赏性,像对待艺术创作一样进行菜肴的外观设计。
在法国兴起的新式烹调运动,很快越过了比利牛斯山影响到了西班牙,并在西班牙厨师中间产生强烈反响。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班牙社会的政治变化带来的追求新事物、新风气的社会潮流,也为“新式烹调运动”在西班牙的“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西班牙厨师们视烹饪为艺术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断追求创新的职业精神。这一点就连法国厨师也不得不由衷地叹服。据说,一些法国的著名厨师也承认最具创造力的厨师已经不在法国,而是在西班牙。因为现在的法国厨师普遍趋向于保守,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西班牙的年轻厨师为了“创新”可以连生意都置之度外,创新的满足对于一些西班牙厨师来说要超过金钱的魅力。法国人为此找出的理由是:法国餐馆所面临的劳工福利、税收压力比西班牙餐馆的要大,它迫使法国厨师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维持生计上。
此外,根据欧盟统计局对食品、饮料和香烟在内的450种商品的2003年的价格统计发现,西班牙此类商品平均价格处于原欧盟15国的最低水平,低于欧盟平均价格24%,比欧盟25国平均价格低19%。在欧盟25国中,爱尔兰此类商品的平均价格最高,波兰平均价格最低。西班牙的肉、鱼、蛋、奶、食用油、酒精饮料等的平均价格低于欧盟25国平均水平的22%,茶、咖啡、果汁、矿泉水、冷饮等非酒精饮料的平均价格低于欧盟25国平均水平的25%。面包及其他粮食制成品价格高于欧盟25国平均水平的4%,糖、果酱、巧克力价格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的8%。香烟价格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27%,在原欧盟15国中西班牙香烟价格仅高于葡萄牙。
一般认为,橄榄油、米和番红花是西班牙饮食的精华所在。
(一)原料
西班牙具有发达的农牧渔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这一因素使得西班牙烹饪既有充足的“鲜活”原料供应,也有大量加工制品(成品、半成品)供人们选用。这些加工食品不仅在西班牙广受欢迎,并行销欧洲和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常见的加工制品如:真空罐装的白芦笋、甜红椒、胡萝卜、玉米、番茄、四季豆,用鲔鱼、沙丁鱼、鲤鱼、鳗鱼苗等制成的油渍罐头等。此外,工业化生产的成品菜肴也有不少,如酿红椒、辣味章鱼、酥炸墨鱼圈、炸鱼块、炸蟹足、烤淡菜、海鲜饭等等,这些食品只要稍经加热或处理即可食用。用这些成品或半成品,人们可以很快“调制”出一桌丰盛的西班牙大菜。
此外,西班牙海鲜原料无论在是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其他欧洲国家难以比拟的。西班牙常见的海鲜原料有:鳕鱼、鲈鱼、琵琶鱼、鲔鱼、旗鱼、沙丁鱼、鳟鱼、鲑鱼、鳗鱼、龙虾、螃蟹、对虾、蛤蜊、蚝、扇贝、淡菜等等。
西班牙式烹饪,比较注意对配料的使用,善于用多种原料来制作饭食和各种菜肴。值得注意的是,在西班牙烹饪中,以“米”制作的菜肴名目繁多。在这些菜式中,米有时是主料,如“烩饭”之类;有时则是作为配料来使用的。
(二)烹法
西班牙烹饪方法讲究变化,并以尽量保持原料的特有风味为基本原则,烹法与原料之间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为保持海鲜类原料的鲜美滋味,多采用可以快速成熟的简单烹调方法,如油炸、煮、氽等。
肉类的烹调以炖、煮、烤为主,其烤肉是一大特色。传统的烤制菜肴以木材为燃料,风味别致。炖制肉类菜肴时,则往往加入蔬菜,或者是加入酱汁先炒后炖。猪肉、羊羔肉、鸡肉、鸭肉、火鸡肉、乳鸽肉、山猪肉、鹌鹑是常用的肉类原料。
中国人所熟悉的“炒”法,在西班牙烹饪中比较少见。
(三)调味
西班牙烹饪在调味方面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大量使用橄榄油;二是善于使用各种香料。
橄榄油――西班牙的橄榄油一般被分为4个等级,按质量高低依次是:Aceite de Oliva Virgen ExtrA、Aceite de Oliva Virgen、Aceite De Oliva(此种为常见,又称“Pure”),以及用橄榄油渣再次压榨、提炼而得的Aceite de Oliva Oruia。橄榄油的质地品评一般有味觉和嗅觉两方面的指标,上等的橄榄油一般具有与某种水果或植物相类似的特殊香味,并在入口后表现出,先甜(舌尖)、后苦(舌根)、再辣(到喉咙)自然的味觉过渡。橄榄油可以作为烹调用油,也可以直接浇(淋)在冷菜、面包之类的食物上。在西班牙冷菜的制作中,橄榄油和雪莉酒醋是最具西班牙特色的调味料。
香料――香料在西班牙烹饪中有较广泛的使用,最具特色的则要数番红花、红辣椒粉和蒜头,其中又以番红花最为知名。番红花以色艳、香浓而著称,据说属于世界上价格昂贵的香料之列,因为番红花的采制仍然依赖于手工劳动,且耗时费力。在西班牙烹饪中,番红花主要用于饭、汤、炖制类菜肴和甜点的制作上。
(四)海鲜饭、它帕
“Paella”――海鲜饭,西班牙东部瓦伦西亚名食,有西班牙国菜之称。Paella一词的确切含义据说并不是十分清楚,有人认为它是从做海鲜饭所用的特制铁锅Paellem转化而来,有时Paella可以用来泛指瓦伦西亚地区以米为原料的菜式――各种各样的“饭”。在这些“饭”中,米有时是主料,有时是配料。特制的铁锅、各种海鲜、番红花、西班牙长米是做西班牙海鲜饭必须的基本材料。在吃海鲜饭时,西班牙人一般会选用一种名为“Sangnia(意为:血色般的饮料)的果味调和酒作为饮品(红葡萄酒与石榴汁、柳橙汁等的混合物)。据说,传统海鲜饭的主要配料是鸡肉、兔肉、带壳蜗牛,再加上3种豆子,并不像现在这样有许多海鲜,而且海鲜的数量有时要超过饭的数量。烹制海鲜饭时,先要将米与橄榄油、蒜、海鲜和蔬菜一并放入锅中炒制;待原料将要成熟时,加入适量用鲜鱼熬制的汤料,再放入烤箱中烤至成熟。
Tapa――它帕,指饭前开胃的小菜或是两顿正餐之间的点心,在西班牙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作“它帕”的原料有肉类、海鲜和蔬菜;在成品上一般又分为冷、热两类。冷食的主要是面包夹,馅料一般用橄榄油、洋葱末、蛋黄酱等做调味料;热食的一般以炸、烤、蒸、煎、炖等方法制成,品种繁多,举不胜举,常见的如:炸乌贼、炸小墨鱼、炸鸡翅膀、香烤咸酥虾、香蒜虾、清蒸柠檬淡菜、酥烤奶油淡菜、烤小羊排、烤猪肉串、煎肉片、炖牛肚、烤猪耳朵等等。从中国人的习惯看,西班牙的“它帕”实际上应属于点心、小吃或小炒之类。
二、饮食风俗
(一)日常食俗
西班牙饮食的地方性色彩非常浓厚,不同地区的主、副食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概括西班牙饮食特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总体看来,西班牙人的主食以米、面制品居多,“饭”中的海鲜饭更是世界闻名。副食的来源则比较广泛,如动物性原料中的海鲜、牛肉、羊肉、猪肉、肉制品、鸡肉,并以海鲜为主要特色;蔬菜和水果更是种类繁多,且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新鲜品种应市,而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技术则能在一年四季为普通百姓提供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食物原料。
生火腿、鸡蛋土豆煎饼和肉肠是西班牙著名的特色小吃,广受人们的欢迎。据说,西班牙生火腿的得名,除了其自身的品质优良,一部得过国际奖名为《火腿!火腿!》的西班牙影片也居功至伟。这部影片极大地提高了西班牙生火腿的国际知名度。据说,西班牙的生火腿只有生吃,才能体会到其特有的美味。著名的生火腿品牌“塞拉诺火腿”有火腿王之称。西班牙人不但生吃火腿,一些香肠也是生吃的。这些火腿和香肠一般被切成薄片,以供人们直接食用,或是夹在面包等食物里吃。
西班牙菜肴的口味较重,因此,蔬菜或生菜色拉就成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西班牙饮食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例如,每到夏季凉汤便会出现在西班牙人的餐桌上。
西班牙出产的大量的优质水果、蔬菜极大地丰富了西班牙人的食物结构,水果、甜食也成为西班牙餐桌上的必备之物。
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之一,白酒、红酒、玫瑰色红酒(Rosado)、雪利酒、甜酒、气泡酒是其基本的种类,在这些酒类当中,以雪利酒知名度最高。缘此,美酒也成为了西班牙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班牙餐厅里,菜肴一般被分为开胃菜、汤、蛋类、蔬菜、鱼类、肉类、饭类和甜点(包括水果和奶酪),看上去与其他的欧洲国家有些不同。但在吃饭时,并非每项都要点一份,吃饭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处理,一顿普通的西班牙正餐可以由以下内容组成:
开胃菜――也可以不用,而改为汤、蛋或蔬菜类菜肴。有些餐厅则将汤、蛋、蔬菜类菜肴直接归入开胃菜。
主菜――主要是在鱼类、肉类菜肴中选择,有些餐厅也将西班牙著名的“海鲜饭”列为主菜。点主菜时,可以点一份与主菜口味相配的色拉。
甜点――也可以用奶酪来代替。
如果你要吃一顿丰盛而讲究的正餐,则可采取如下格局:餐前酒、开胃菜、汤、色拉、主菜、甜品、餐后饮品(咖啡、茶、餐后酒、雪茄)。
(二)节庆食俗
圣诞夜(12月28日,又称为圣人节)是西班牙家家户户的重要节日。一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大餐,吃传统的圣诞大菜,如烤火鸡或烤猪肉。之后,许多人去教堂做午夜弥撒;大多数人家要围着圣诞树唱圣诞颂歌,一直到清晨。辞旧岁的传统方式是在除夕晚12点,人们随着12下钟声吃下12颗葡萄,以此表示一年到
头过得甘甜美满。如果能连续吞下12颗葡萄而不发笑,也不被噎住,新的一年就会顺利。
主显节(1月6日)是为了纪念东方三博士的到来。在主显节前夕,即所谓的“第十二夜”,西班牙儿童会在鞋内塞入稻草或大麦,放在窗台喂东方三博士的坐骑吃。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第十二夜蛋糕”(Roscon de Reyes),蛋糕里有个铜板,吃到的人就会有好运。
西班牙人一年12个月里,月月都有口福节:1月讲究吃米饭、鳗鱼馅饼、熏香肠等;2月大多吃蜜糖面包卷、薄饼、饮酒、牛奶等;3月吃蜗牛、沙丁鱼烹制的菜肴;4月吃烧乳猪、烧羊肉等;5月吃苹果;6月吃烧牛肉;7月畅饮葡萄酒;8月烧螃蟹,烹火鸡;9月吃草莓和葡萄;10月享受各种时令佳肴;11月食油炸饼、烤猪肉、香肠、野味品;12月庆除夕,喝预示来年万事遂心的蒜瓣汤。莫洛尔几纳地区把每年的1月17日定为当地的“口福节”。从晚餐开始,每家带一份自己烹制的食品来到篝火旁交换品尝;半夜,围着篝火吃淡米饭、喝鳗鱼汤、吃鳗鱼肉馅饼;凌晨,大家在篝火堆烤香肠,围火堆一圈有多长,香肠就有多长。天亮,太阳初升,大家一同捧香肠在手上享用,象征美好的生活地久天长。
西班牙人在新年到来时,要喝一种“蒜瓣汤”。据说,喝了这种汤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自古以来衣、食、住、行,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而“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的重要作用必然会促使饮食各方面内容不断扩充,随历史发展形成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哲学是人们观察分析世界的思想工具,而中国饮食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与哲学思想联系非常密切。由贺正柏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从中国饮食的技术文化、茶酒文化、宴席文化、审美文化等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分类。此书以培养人才为主要定位,以普及饮食知识为基础准则,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广大学者学习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秀教材,也是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益读本。
《中国饮食文化》全书共涵盖八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按照时间顺序重点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成发展成熟阶段到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新内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饮食的风味流派文化,包括中国饮食的基本特点、风味流派、主要菜系等;第三章从中国饮食的原料文化、技术文化、命名文化三处着手,整合分析了中国饮食的原料与技术知识;第四章以茶文化和酒文化为主要叙述内容,详细描写了中国茶酒文化的衍生过程;第五章为中国饮食宴席文化,包括其起源发展和菜肴组成各部分;第六章为中国饮食审美文化,为饮食主体对饮食各方面的主观审美要求;第七章主要描写了中国饮食的民俗礼仪;第八章以中国饮食的名人趣事和科学思想结尾。
自传入中国,便与中华文化产生了诸多火花碰撞,不同文化内容交叉融合,形成新时代的文化理念。哲学与中国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可从《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中,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整体框架和内部结构,探索其与哲学的深层次关联,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哲学理论助力。一方面,从理论角度看,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由物质世界组成,人类为获得生存手段而进行的活动是物质活动。在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正是伴随着石器、陶器等饮食器物的发明,使得饮食烹饪技艺不断发展,美食种类更为丰富。其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时期,统治者地位的不断更替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夏朝形成的复合型农业形态使得烹饪原料范围得到扩充;手工业的分工使得饮食生产方面更为细化,烹饪工具不断更新换代,陶器取代了木制工具,油脂的使用进一步丰富了饮食产品的种类;平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饮食需求推动饮食市场范围逐渐扩大,涉及祭神、宴会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哲学理念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融合之处。除此之外,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思想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科学技术表现在饮食文化中,有以“拌、呛、酱、卤、酥、腌、熏、冻”为主的冷菜制作技术,以“炸、炒、爆、熘、烧、扒、炖、焖、涮、蒸、烤”为主的热菜制作技术。与饮食技术相对应,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也值得探究,《周礼》《礼记》和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丰富了饮食文化中的科学制作工艺。如传统的“五味调和”烹饪技艺,指将“酸、苦、甘、辛、甜”五类风味的食材原料相互调和,由此制作的事物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进而使得人体体格强健、筋骨柔和。因此五味是否调和直接影响饮食之人的身体健康,是一种经过证实的有效科学饮食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看,哲学的实践观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应用颇多。第一,实践的客观实在性给人们提供现实技术成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人类依靠广博的华夏美食原料,凭借精湛的技艺制作出精细微妙的中华美食,开发出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材料。第二,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在饮食文化中,如书中所述闽菜注重原料的本味和质地,因此制作时非常注重刀工,其工艺有“切丝如发”的美称,且闽菜善用糖、巧用醋,菜品去腥爽口,尽力保持食材的自然风味。第三,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构造出南北海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国饮食形式。例如沿海地区因海鲜丰富,虾鱼蟹等食法多样形成海滨风味;崇山峻岭之地山野盛产动植物,飞禽走兽都是当地人喜爱的食材,形成山乡风味;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牛羊成群,肉类鲜嫩肥美,形成平原风味;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又衍生出具有代表性的、口味清淡且食材要求严格的清真风味。可见饮食文化中的客观实践受历史制约并不断向前发展。除上述几点之外,哲学所蕴含的辩证法、历史观、唯物论等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融合之处不胜枚举。中国美食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哲学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借助《中国饮食文化》一书,将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与形而下的饮食制作进行跨学科融合,既提升了饮食制作技巧,又丰富了相关哲学知识,既助雅兴又增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张爽 单位:河海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