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课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37-03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依赖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当他对某一课程发生兴趣时,他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学习的动力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能有效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勇于探索,大胆猜测,深入研究,乐于钻研问题本质,促进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和完成各种任务,其核心是思维过程。然而,在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原因如下:(1)职业学校的连年扩招,生源素质随之下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低下,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认识不到位。学生与家长对就读职业学校期望值不高,相当一些学生对读职业学校有一种失落感,发现职业学校与理想中的高中差距较大,故产生厌学情绪。(3)学生信心不足。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较弱,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信心不足,兴趣和热情也随之下降。(4)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模式化,体验式教学不足。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被激发,学习激情受到了磨蚀。(5)部分专业教师素质不高。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实践能力较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不能客观评价,这严重挫伤了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因此,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关键。
一、强化专业入门教育,渗透专业文化
职校生就读财务管理专业,这意味着选择了未来的财务工作岗位,他们自身有愿望在此岗位上不断进步,成为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因此,学校在学生进校后要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与就业观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发展方向等有足够的认识,认识到专业学习对今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有足够的专业准备。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之时,再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介绍本专业课程中的精髓并列举学以致用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最终要让学生认识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应用广泛,专业课程与个人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要努力学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还要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动态发展变化情况告诉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以维持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定以后的学习规划。
二、创设专业特色化教学情境,
引发专业学习动机
“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应用发展的。”[1]因此,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才能引发学习兴趣。为此,专业教师要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情境,使之能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对话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能让学生直觉、内省和建构,能让专业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实训条件,如利用ERP沙盘模拟,创造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情景,使学生入境感知,不知不觉地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提供的定向指导中进入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专业训练并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对专业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学习的内容、讨论的话题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经济生活,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越能激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情感,越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影像资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提高专业课程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构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密切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设自由、宽松、快乐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然而,在传统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人性的尊重,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感受。为此,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重视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愿望。
由于教学活动既是传递知识信息的活动,更是教师与学生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信息的传递,又要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它能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包括较高的专业素养、对专业学习积极的态度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自身魅力来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所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把对教师钦佩之情转化为对专业学习的行动,并进一步深化为自身稳定的学习动力。[3]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情感交流方式减少和消除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设疑导教,激发学习思维
设疑是教师常用的导教方式,它能引发学生积极心智活动,激活和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问题情境,要使所讨论的话题能引领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迁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4]为此,教师设疑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够获得需求的满足或成功的体验。设疑能架起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桥梁,使学生能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内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设疑能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能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各种演算推理,通过多次演算推理进一步发展其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兴趣。
五、增加学习体验,感悟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
实践体验是学生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来源于经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专业课程学习理应回归经济社会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本身就是比任何东西都更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源泉之一。”[4]然而传统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的是专业课程的枯燥而不是乐趣。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开放的、特色化的情境,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寻找机会为学生创造各种专业实践体验,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使之与现实社会实际经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并接受熏陶,获得深切体验,以促进他们对自己的潜能和社会经济活动有深切的体悟,并在多种体验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自己的潜能,使专业课程成为看得见、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说教,促进学生养成用财务眼光来观察社会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六、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
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科学评价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较高评价的愿望。[5]对此,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观,从专业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个性品质、创新思维等各方面来评价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价,让学生有满足感、成功感,激起他们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专业课程的决心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导向与调控功能。
综上所述,解决职校生对专业学习淡漠的问题,要靠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专业体验,建立鼓励性为主的评价机制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专业知识,使他们对专业课程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其专业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立杰,马云鹏.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2(l0).
[2]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徐慧楠.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缺失及改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基础医学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习了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才能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维开发,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下面就对基础课进行分析:
(一)人体解剖学该学科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医者不知脏腑,无异于盲者夜行”就形象的比喻了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了。例如护士在做肌肉注射时,就需要解剖学的知识了,只有找到准确的位置,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胚胎学该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关系,是病理学的基础,不了解正常形态,便无法辨别异常。
(三)生理学该学科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主要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基本活动规律、形成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适应性调节。例如护士在护理哮喘病人时,观察病人是什么样的呼吸异常,为何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困难呢?这就用到生理学里面的知识了:在吸气时,呼吸道口径是扩张的,在呼气时呼吸道口径是收缩的,所以哮喘病人会出现呼气比吸气困难这样的情况。
(四)生物化学该学科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它不仅为护理学生以后的临床课程打好基础,而且也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比如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维生素等的正常代谢是生命所必需的,如果代谢异常,就会直接造成临床多种疾病。
(五)药理学该学科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包括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作为护理人员,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给药护理的实施者,所以必须熟悉临床各类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与医药人员一道,共同承担起合理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职责。比如在用药过程中,病人服用了利福平,那他的分泌物、尿液会出现橘红色的现象,所以作为护理人员来说,就应该非常清楚,事先告诉患者。
(六)病理学该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学科。它被喻为“桥梁学科”和“权威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护理人员,只有知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对功能、代谢的影响,才能够更好的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
(七)微生物免疫学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课程的合并,微生物学的学习主要是认识不同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用药治疗微生物做以铺垫。免疫学的学习,为现在的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护理做基础,没有免疫学基本的知识,就很难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用药情况等。
二、影响
(一)高职护生特点分析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这样的生源在学习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高级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基础医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三)对工作的影响假如忽视基础医学,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护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病情,执行医嘱等,倘若片面的加强护理操作,忽视基础医学的学习,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比较局限,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对于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提升授课水平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记忆知识点多,面对高职学生,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的把握,因为基础课是为临床课的学习服务的。比如讲《人体解剖学》时,神经系统是学生很头疼的一章内容,作为护理学生而言,主要涉及这部分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13
[中图分类号] G40-057;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53- 03
0 引 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习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广泛提倡和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既是教育实践的探索点,也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国内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指的是“电子或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因为结合了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的优势,混合式学习据称能提高学习成效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李克东教授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无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混合式学习在专业课中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因而关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应地成为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集体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面授教学形式更适合;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线学习形式可能更适合;而在更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
2.1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学习者专业特征、专业需求、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任课教师根据合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信息,从而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2.2 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课程学习材料,是混合式学习方式中在线自主学习实施的重要内容。学习资源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设计学习资源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征,及时更新。教师收集并整理所有需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计划、教学图片等,将其按照不同需求投放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2.3 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式学习空间的构建基于云计算架构,将教学信息、学习资源、教学服务融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交互、智能化的学习空间。通过该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利用混合式学习平台学习和组织跨学科的教学研讨。教师根据学情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参与法、互动式教学等方法设计教学活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4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混合式学习教学效果评价依然要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可以采取活动探究、作品制作、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完成作业,通过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网络搜集意见、线上问答、作业视频等多途径评价。
3 混合式学习在专业课中应用的讨论
3.1 提高学习质量
从当前学校教学形式的“主流市场”上看,依托课堂的面对面教学依然是核心,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混合式学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资源扩展知识面,进一步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查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巩固知识。
3.2 融洽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混合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单一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师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交流,大大增多了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对教师除了尊敬还多了喜爱,营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3 多元的评价
混合式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模式,综合了课前预习、在线问答、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经验交流等多方面的成绩,对学生评价更全面、准确,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最终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这正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3.4 转换教师角色
学习者自主不仅涉及学习者因素,还涉及教师因素,能否实现既取决于学生能力,也取决于教师能力。教师具有多重角色,首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不能忽视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具有问题专家的角色,对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最后,初步进入建导师角色,为以后的建导过程做好全面的设计和准备。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在我国高校普及。近年来,对混合式学习定义为“线下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集合”,这样的一个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研究领域的模糊化,且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应用时,其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其中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新。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以及应用模式等方面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种学习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其最初的意图是将网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将混合式学习引入大学专业课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融洽了师生关系,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文倩, 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4):42-47.
[2]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 2008(6):63-66.
[3]林莉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及评价活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74-78.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1-6.
[5]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3):141-145.
[6]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马汉达.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13,30(8):126-128.
[8]杜星月,李志河.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6,26(6):34-40.
[9]杜世纯,傅泽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129-133.
[10]李文.破坏性创新视角下高校混合式学习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7):103-106.
[11]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28-132.
[12]黄磊,杨九民,李文昊.基于免M网络服务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11(8):103-108.
[13]史玉新,樊旭.基于建导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0(7):29-32.
[14]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 2011(5):50-57.
[15]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5(3):72-81.
【关键词】学习兴趣;PLC;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25-02
当前电气控制设备及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日益广泛,成为目前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基础设备,被称为“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各工业生产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PLC模式在工业生产领域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PLC技术在未来更是有着长远的发展潜力,使得该课程在中职学校的开设成为必然与潮流。然而,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杂、难等特点,同时对机电、液压、气动以及计算机等知识的掌握也要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这些现状对我们中职PCL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诱导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兴趣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化“兴趣学”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才能事半功倍。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改进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人就自己在现实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与大伙作一个探讨交流。
1 在“身临其境”中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效果甚好。据观察不难发现:一堂好的课,教师都会在上课伊始创设一些较欢悦的教学情境。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上PLC课程时,比较注重情境创设,联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力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时不惜课时,带学生到合作企业一线去实地参观,观察工人的现场操作;也时常带学生到学校PLC实训室进行实地观摩;更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PPT和录像,让学生观看大型造纸厂中的PLC应用、机器人的控制、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物件存取、运输、检测等,也让学生了解都市霓虹灯、交通指示灯,广场的人工喷泉等生活实例。学生们在这些实例观察、感悟中,不自觉地喜欢上PLC课,开始主动提问和学习起来。
2 在“先实操后理论”中提高学习兴趣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它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认识形式,毕竟大多数客观事物都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当然人在长期的感性认识作用下,会逐步了解事物现象的本质,即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毕竟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系空中楼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好。招收的多数系学习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好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极易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抵触心理增重,理论学习效果较差,甚至出现理论知识持续贫乏的恶性局面,势必影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而要想学好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理论基础,如果基础太差,不但会增加后面的教学困难,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同时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要想学好电气控制及PLC可编程控制器。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基础、电力传动基础和传感器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按传统的教学套路进行教学,采取“先理论后实训”,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场灾难性教学,极易让他们缺乏对PLC的感性认识,因“理解不了或听不懂”而产生“畏难、畏学”心理,失去对PLC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基于中职学生爱动手的优点,采取“先实操后理论”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学生如何动手操作,然后师生共同探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注问题,在动手实操中不断提出问题,即“带着问题学”,接着一起查阅课本,共同找出理论依据,一起学习。不妨举一例子: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PLC是怎样知道的?PLC的输出是如何控制外部负载的?等等。
3 在“‘我能’心理训练”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电工专业课程中,所有课程都是紧密联系的;而同一门课程,其不同章节也是紧密联系的;PLC作为电类的一门核心课程。和电类其他课程也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若直接讲要学的新知识,极易激发学生的“恐高”心理,教学效果甚是不妙;教师不妨先从旧知识及已有经验出发,逐步进入新知识、新课题,这将利于学生产生“我能懂”的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所以,笔者在上PLC的新课内容时,一般会首先深入浅出地重温与所学新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听后觉得今天将学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以前学过了的,就会较兴奋地投入到新学习中来。如何重温旧知识呢?笔者认为不断诱导学生提出并解决与旧知识相关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方说:讲梯形图时,可让学生回顾传统电拖图;讲PLC定时器时,可重温时间继电器;讲述AND、OR.指令时,引导学生联系与区别电路的串并联。当学生在学习后,输入某一程度,运行后使得电机能够电机正转、反转、停止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不是很难,比电拖接线快多了”,培养学生的“我能”心理。提高PLC的学习兴趣。
4 在“一体化实例分析教学”中强化学习兴趣
学过PLC的人都知道,其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但其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然而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普遍不好,如果采取“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们将听得晕乎乎,几乎没几人听懂,实训时不知如何动手,实操效果极差。为此,笔者采用了“一体化实训分析”教学,它将“实例分析”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论传授和技能培养;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需要,选择“典型的实例”,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融入到实例当中来,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实例,从而达到“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的教学境界。
比如说:按“简单的霓虹灯控制电路为例”教学要求:以16盏灯为例代替霓虹灯,按下启动按钮后,16盏灯按正方向逐个亮,然后全亮,再反方向逐个亮,然后全亮,并循环工作。
4.1相关理论知识教学
(1)PLC的基本编程方法:(1)确定好输入和输出端子;(2)根据相关要求,先设计好初步梯形图,后不断完善它的功能;(3)写出它的指令表。
(2)PLC移位指令的表示方法和具体的应用。
(3)PLC的定时器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4.2相关技能教学
(1)霓虹灯的设计:选择16个发光二极管,作为连接在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路元件,代替16盏灯,学生可依喜好随意摆放这16个发光二极管的位置(比如圆形、方形等等)。
(2)霓虹灯的安装:16个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要求和方法。
(3)调试:可以改变亮灯的间隔时间或循环间隔时间及方式,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亮灯方式。
由上述可见,通过“霓虹灯的控制”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共同分析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好PLC基本的编程方法和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能马上运用到实际当中。当然学生也能掌握好焊接、安装等实操技能。这么一教,较好地打破了传统的按顺序,学生也明显感觉到此教法好用,学习兴趣大增,主动学习积极性极增,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5 在“共事成功感”中巩固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 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本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了本专业的学习中。但是如今,高职招生问题日益严峻,产生了种种不利因素,部分学生表现为缺乏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不容忽视。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1.生源问题,英语基础薄弱,与课程脱节。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省高职类院校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高考考生数量下降,“生源战”愈演愈烈,导致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录取的部分考生,其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较难适应以往的课程教学大纲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会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更多的难点,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兴趣。
在对最近几届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近半数学生入校前对本专业不够了解,部分学生因为专业调剂,以及其他原因才选择了读本专业。在入学时本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自然容易缺乏积极性。
3.课程设置问题,教材选取未能系统化,教学内容重叠。
以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技巧为例,在有关《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函电》、《剑桥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甚至是《商务英语翻译》的教材中都有重点介绍,一个本就不复杂的“7C”原则很可能在众多教师的课堂上一遍又一遍被重复,效果未必很好,而且很可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4.教师教学方法问题。
谈到教学方法,我们总能说出很多诸如“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或传统、或与时俱进的说法。不过再好的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证明,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学到专业知识的才是好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灵活恰当地运用方法,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场“独角戏”。
5.教学管理松懈。
高职院校生源比本科院校复杂,特别是在实行高考改革之后,比如单独招生、对口高职等。部分学生在入校后,短时间很难改变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果教学管理不严格,相关奖惩制度不完善,成绩考核制度不明确,学生就很容易放纵自我,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断尝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了解授课对象,可能是一个教学班,也可能细化到每一位学生。无论生源情况如何,都要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在授课过程中了解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树立信心,融入到班级整体的教学活动中。
比如以下案例:
Directions:In this section,you will be asked to give a short talk on a business topic for about two minutes.You have two minutes to prepare.
1.Why do we package our products?
To hold the products
To protect the products from damages
To help sell the products
2.What benefits does the company get from the public relation?
Bring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W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pubic
Help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good reputation
以上两个口语案例是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一级)口试部分Section A的模拟题,从难度上不难看出,试题1要比试题2容易。在课堂训练中,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把握好练习内容的难度,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也参与进来,有所得,有助于树立信心,调动积极性。
其次,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细化教材的选取,统筹安排,兼顾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叠,有所侧重地编排教学大纲。把好教材选取关,选择实用的,适合本专业的高职系列教材,科学性、创新性兼具。时下编写教材成风,质量有待甄别,新教材未必就是好教材,应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有效的教材。
另外,通晓教学方法理论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强化教学效果,然而,方法众多,选择恰当的方法更加考验教师的能力。过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影响教学效果,过于花哨技巧也未必奏效,适合就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实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放任不管而让教师充当看客。
三、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存在的误区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然而若方法不得当,则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播放英文歌曲、欧美影视,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如果引导不当,英文歌曲就只剩下了优美的旋律,或是成了催眠曲;大段的欧美影视会让课堂变成放映厅。既要把握好尺度,又要有目的、有准备地选择影音材料。
情感交流同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不过要适当地合理运用。教师通过在语言、心理上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处理、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情绪,的确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积极性。这同样需要很好地把握,情感交流不等于用大把的时间唠家常,也不是无休止的唠叨。把握不好势必浪费授课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如何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