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爱国的作文

有关爱国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爱国的作文

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讲读与写作;积累素材;掌握技巧;讲评优劣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按章节先讲读课文,再总结章节写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好像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十分密切,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进行语文教学?多年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课文讲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结合传统的课文讲读后的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写作材料,积累作文素材

众所周知,能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章,无论是语文版、华师大版,还是北师大版,其入选教材中的范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代表了古今中外一定时期的写作鉴赏水平。这种“顺手牵羊”地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在讲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初中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除了学生自身缺乏生活阅历之外,还因为阅读面狭窄、知识贫乏,或者已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据此,笔者在讲读课中,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比如,笔者把的《别了,司徒雷登》、宗璞的《废墟的召唤》、的《谈骨气》、张天民等的《开国大典(节选)》、温书林的《》,以及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等课文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为学生在写有关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在讲读课文中善于提取范文中大量的素材,使学生懂得了“积累”能出成果、“积累”能出智慧的事实和道理。

二、借鉴写作方法,掌握作文技巧

人们常说,过多的理论是经不住长期实践的。同理,在语文课文讲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理论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理论技巧虽然高超,但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别说今后写作上加以运用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改变这种理论化状况,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例如,《荷花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百合花》《小巷深处》《背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用好动词,另一方面要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金氏父女离店后,鲁达有一个“寻思”,怕店小二拦截,而“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性情急躁的鲁达竟有如此耐心,坐了四个小时,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达虽是个粗人,但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也可以看出其“杀人须见血,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三、穿插范文讲读,讲评作文优劣

有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往往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之后,将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评,从而缺少对讲评作文的参照文章,这样的优劣写作技巧虽然很有总结性,但是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因此,笔者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常常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讲读课中的范文当作学生写作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优劣长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写头发时用“乌黑发亮”等形容词,千人一面,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在讲评这类作文时,笔者经常穿插课文中的范文,比如,在林莉的《小巷深处》中“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通过对母亲“头发、脸颊、眼睛、手和已经相当于她身体一部分的竹棒”的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很多,而笔者认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讲读教学重在“积累”,作文教学重在“实践”,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就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教学生积累资料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好准备。如《五彩池》一文中提到五彩池位于四川藏龙山,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藏龙山”中“藏”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认为应该读“”的“藏”,理由是四川是藏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藏龙山是取之意。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藏龙山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具体情况,知道藏龙山海拔4300多米,云雾缭绕、深林密布,如同一条巨龙藏于山中,由此得名“藏龙山”。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对后来学习五彩池的形成原因,以及理解五彩池的神奇起到了帮助作用。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思想感染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祖国语言的学习,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更何况,通用小语教材本身,又编排了那么多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呢!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文中介绍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但抽象的解释再多,学生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将自然学科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盒作桥墩。再让学生将图画纸平放在桥墩上,然后把橡皮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纸就凹陷下去了。接着,把纸握成拱形,嵌入两个桥墩之间,再将橡皮放在纸桥上面,纸桥却没有凹陷,连放橡皮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的原理,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四、结合想象画课文内容

《火烧云》一课,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悟火烧云的绮丽多变,再让学生拿起彩笔,把这种景色画出来,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火烧云还像什么,进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彩池》一课,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感悟五彩池的形态玲珑多姿、池水鲜艳多彩,再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奇异、美丽的五彩池,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谴词造句之妙。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形状,池水还会有哪些颜色。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这样算一算:红四团完成任务的时间:从28日早晨到29日早晨,顶多20多个小时。完成的任务:步行240里,抢在援兵的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红四团克服的困难:翻山越岭,击溃阻敌;顾不上吃饭;晚上下大雨时,还要冒雨前进;准时赶到泸定桥,夺下这个天险。通过计算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六、让学生倾心听一听

《月光曲》一文叙述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的真情所感动,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教学时,可以配合课文的朗读放《月光曲》音乐的录音,随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内心变化,领悟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在领悟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让学生真切写一写

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第3篇

路 线

在进入语文试卷这张地图行军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和读者重温并分享《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桥段“青梅煮酒论英雄”。在这个桥段中,刘备依次列举了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以及宛城张绣、东川张鲁、西凉韩遂,而刘备所举的这些伪英雄或非英雄被曹操一一否定,但同时刘备却作为英雄和曹操本人被曹操一道肯定。于是也就有了那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一个在地图上只拥有一片菜圃的刘备,为什么让曹操如此敬畏?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刘备列举的这些诸侯和地盘以及顺序恰恰绘制出了一幅一统天下的路线图,和曹操心中所想十分契合,这多像一张语文试卷的答卷路线图啊!这上面的每一个诸侯和地盘不就如语文试卷上的版块和题型吗?可见在开始做题前,我们必须在心中形成一张清晰的做题路线图。当然,这张图的形成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完成一张张高质量的模拟卷之后渐渐总结概括出来的。

从何时开始?从何题开始?这似乎是两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笔者觉得这些问题却和主题有关。从何时开始?开考铃声吗?这只对了一半,这只是回答了“从何时开始做题”,而非“从何时开始看题”。从发卷到等待开考的这段时间,除了填写姓名和考号之外,其实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用来看题。这段时间最适合看什么,才可以和开考后自然衔接?这就是以“从何时开始”为前提的问题——“从何题开始”。这就要先罗列出语文第I卷的版块和题型了,版块依次为: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小说或散文为主)、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或实用类文本。

进入语文试卷这张地图,主流的切入可以是先用眼睛“默”完“名句名篇默写”的填空题并选完“语言文字运用”中与拼音、成语、病句有关的选择题,这就像诸葛亮先要收陇西、出祁山,然后再图中原。

当然,因为同学本身的差异,也有一些非主流的切入法可供选择,这也像图中原未必出祁山,也可以出奇兵取道子午谷、斜谷等。古诗词鉴赏(10分,性价比很低)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以小说或散文为主)常常会耗费考生的大量的时间,让同学们在纠结的思考中忘记时间,不仅透支了脑力,而且还透支了时间,在混沌和慌乱中发现差不多已经到了写作文的时间了,于是也就只能草草了结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而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对观点或内容的表达往往比散文小说来的直接清晰,问题也相对简单,但就是这种考后大呼简单的题却草草了结了考生,考生不是乱答就是错答。而这些考核思路结构、思想内容的问题,往往只要花上一点时间从文中提取、整合、概括即可拿到大部分分数,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就差那么一点时间,不然作文就来不及了!糟蹋这18分的是无情的时间更是无措的同学!如果同学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如利用发下卷子的这段时间先去阅读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用考前这段额外的时间和充沛的脑力去阅读。当然,这需要用平时的模拟考去实践和调整,需要在平时课后作业做到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时特意先留段时间模拟考前训练光看不做的能力。经多年“临床论证”,在开考铃声响时,可以读完整篇文章,训练有素的甚至已经想好大部分题的回答思路和语句,就等一声铃声开始从容地写字了。在文言文(19分)、文学类文本(20分)、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18分)构成的三座阅读的大山中如果在一开考就已经解决了其中一座,是对我们最好的减负和鼓舞。

同理,开考前就从文言文阅读这第一座阅读大山(三道选择题和三道翻译题)开始进入试卷也是一条实惠的路。这是三座阅读大山中唯一一座有三道选择题的,而选择题相对于用笔更适合用眼用脑解决,很适合放在开考前去解决。而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尤其是最后一道考核情节细节的选择题,我们往往因不愿意花考试的宝贵时间而主观臆断,如果将选项中表述的内容耐心而细心地落实到原文的相关部分加以比照,那有多好。另外,还有三道翻译题,其中的许多字词都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课文推断出意思和用法,其中的许多句式,只要停一停、想一想就可以意识到,但是同学往往不舍得花这个时间,赶场般地撞向后面的群山。那如果用考前额外的时间,考生会更舍得花些吧。

当然,集中使用开考发卷后的时间,集中使用鲜活清醒的脑细胞,从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切入也好,从文言文阅读切入也罢,都是偏方,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同学。从何时开始?从何题开始?这是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必须建立在课后作业和模拟考试实践的基础上。

粮 草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在语文试卷这张地图上行军,同学除了在战略地图上考量路线外,还需要在考前将“战略储备”进行整理,在有方向有分类的整理中深化理解。下面就简单地拉出一张战略物质的清单及其整理建议。

拼音积累可以侧重整理形似音异,多义多音的字词,音异或多音又侧重在声母或韵母的不同,其次考虑声调。已考过的如:叶韵(xié)/一叶(yè)知秋、纤(qiàn)绳/纤(xiān)尘不染、拓(tà)本/落拓(tuò)不羁等。另外,整理字音可以从课本开始。

成语积累除了按感彩(如“好为人师”是贬义)、适用对象(如“出水芙蓉”即可用于形容清新不俗的诗文,又可形容天然美丽的女子)、及不及物(如“出奇制胜”后面不能再跟宾语)来分类整理外,还要像对待古文一样翻译出成语的原意,如“大放厥词”现在是贬义,意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但是其原意是极力铺陈辞藻,是褒义,因此两个意思都可以使用。另外,要注意整理出近义成语并辨析出区别,如:“弹冠相庆”与“额手称庆”的区别在于感情褒贬。

在文言文方面,可以从课本和试卷中整理出一些与古代的一些特定称谓、习惯用语,如“家君”是对父亲的称呼,《滕王阁序》中就有“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一句,又如“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陈情表》中就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一句。

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可以根据课内外学过考过的诗词,根据题材的不同,系统地筛选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并从诗词中挑出含有该意象的名句,说不定还能在默写和作文中用到,如积累到“鹧鸪”这个意象时,在《唐诗宋词选读》这本选修教材中可以找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选自温庭筠《菩萨蛮》,热播的《甄嬛传》插曲唱的就是这首词)和“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选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前一首是爱情题材,后一首是爱国题材,两首词就很切合“忧与爱”这个2012年的作文题,可以引用并对照,“双双金鹧鸪”反衬出主人公的忧伤,这种忧伤中有对爱情的渴望,而“山深闻鹧鸪”则以北人南归、中原不复的忧愁深化了爱国的主题,这两句体现出了“忧与爱”的两种格调。另外,应该整理并了解的还有学过考过的典型诗词中常见的风俗活动、节气节日、典故传说,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如“萧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春社”、“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的“新社”和“清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和“青鸟”等。

名句名篇默写除了课内初高中的篇目之外还有两个课外名句,积累课外名句不应该只是为了默写,而应该作为作文可引用的经典素材来理解记忆,因此考前可以按照常见并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来归类整理,这些主题如:诚信、悲悯、尊严、敬畏、简约、理想、平等、坚强、执着、变通、和谐、自由、慎独、博爱、协作等。

另外,近年来在语言运用题的版块中也涉及了一些文学常识,与文科附加题中考核的古代文学常识不同,第I卷考到的两次,一次是安徒生《海的女儿》,属于外国文学常识,一次是鲁迅《药》(读本必修二上就有)中的夏瑜,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常识。这两个文学常识都很经典,也很时尚,因为都和题目中提及的当年热点有关,前者与世博会中丹麦馆中小美人鱼的铜像有关,后者与纪念一百周年有关。所以要回顾一遍当年每个月的热点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2012年的热点,莫言的一些代表作(如获奖作品《蛙》)要有所了解,可以读一读读本必修四上选的莫言的《小说的气味》一文,其中列举了许多对莫言小说创作影响深远的文学家及其作品。除了与莫言有关的文学常识之外,也勾起了人们对那些与诺贝尔文学奖有缘无分的中国作家的回忆,如鲁迅、沈从文、林语堂、巴金、老舍、北岛。那么这些作家的代表作就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在课本和读本上出现的,其中就有老舍的中篇小说《断魂枪》、北岛的新诗《回答》、巴金的《怀念萧珊》(选自《随想录》)等。又如主席访问俄罗斯是2013年的热点,这就可以回顾一下课本或读本上的俄罗斯文学家,幸好不多,主要有普希金、高尔基、契诃夫、肖洛霍夫等。再如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中就有两部改编自文学名著,一部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另一部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以上只是提供整理的思路,与押题无关。

总之,整理这些与文字、文学、文化有关的常识,重在打通课内外,贵在归类系统化。

兵 法

在语文试卷这张地图上行军,粮草要够花,兵法要会用。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小说或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些基本的攻略可供参考,以确保基本分。

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要注意语段压缩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些基本题型,还要注意审题,更要真的懂得题中的具体要求。如“一句话下定义”中的“一句话”意味着必须是单句并且最好是短句,而“下定义”意味着采用判断句式。这就必须积累系统的语法知识,如短语(分主谓、动宾、定中、状中、连谓、介宾等)、句类(按语气分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句型(按结构分单句和复句)、句式(可分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等,又可分长句和短句)、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复、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联想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由小说或散文阅读为主,这就必须在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去审题解题。

小说阅读题要紧握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和细节去阅读、审题、回答,如问某一段文字“起了哪些作用”,可以找出与环境、情节、人物的关系作答,如:

例题: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路翎《英雄的舞蹈》)

分析:从三要素出发可得: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引出小说主人公张小赖,为下文张小赖说书致死的情节作铺垫。

小说的基本分往往来自于围绕一个要素,牵动其它要素的基础题,即借这个要素的角度答那个要素的问题,借力打力,好似太极拳:概括情节层次,往往以人物作为划分角度;概括人物性格,往往先要整理出情节中隐藏的各个细节;问环境的作用,除了根据环境种类答出特点之外,往往是对人物心理、情节发展等。如:

例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汪曾祺《侯银匠》)

分析:先分析段落中的角度或层次:叙述对象分侯银匠和侯菊两个角度,所以三句话分两层展开,联系并归纳下文的情节。侯银匠的角度:父母相依为命为下文的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等情节提供依据。侯菊的角度:侯菊精明能干为改装花轿、出租花轿、当家媳妇等情节做了依据。

例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的形象。(阿城《溜索》)

分析:寻找与领队直接相关语句中细节分析: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在天险前的习以为常、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中,小说中的意象常常成为考核三要素的由头,这就要一处一处耐心加细心地找到并归纳该意象出现的细节描写或概括相关情节,然后联系题目要求的要素来分层回答,如:

例题:小说中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汪曾祺《侯银匠》)

分析:出嫁前要花轿(语言描写)(第六、七、八段)——精打细算、早有打算。出嫁前改装花轿(动作、侧面、细节描写)(第九段)——心灵手巧、细致入微、有审美情趣;出嫁后留下花轿并用于出租,为自己挣一份收入并资助丈夫的文化学习。(侧面、语言描写)(第十一、十二段)——自尊独立、善于经营、贤惠体贴、崇尚知识。

例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阿城《溜索》)

分析:溜索前:牛死也不肯往前走(第一段)侧面表现峡谷的险恶地势和紧张氛围(第二段)。溜索时:牛流泪、发抖、哀叫(第六段)与作者的战战兢兢相互映衬(第七段)与领队(第八段)和汉子(第三、四、五段)的勇敢无畏、从容不迫相对照;溜索后:牛急于离开峡谷的险境(第九段)与作者的心有余悸相互映衬(第九段)。

例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宗璞《这是你的战争!》)

分析:孟弗之递手帕给学生(第四段)、孟弗之将湿巾顶在头上(第五段)是对爱国热情高涨的志愿者表示嘉许和关爱,为他们的言行表示推崇。学生们接、递、还手帕(第四段)表示志同道合,让民族感情感染彼此,得到升华,也是学生对教授的热情回应。师生间通过手帕互动(第四段)说明了在民族大义下含蓄的精神洗礼和相互激励。

例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宗璞《这是你的战争!》)

分析:下雪: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爱国知识分子及其高洁品格。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第五段)表现孟弗之对蒋姓学生的自私言论感到心情沉重。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一半。(第六段)表现舅甥之间消解了彼此心中的矛盾,加深了理解。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第六段)表现澹台玮加入了爱国青年行列的坚定抉择和精神气概。

与小说的频繁出现相比,散文在江苏近年的考试中主要出现两次,即《麦天》和《上善若水》,至于散文的解题技巧,可以参见笔者在2012年4月期的论文《形散型不散——江苏高考散文出题类型及答案解析》,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而古诗词鉴赏中的诗词可以当做浓缩的散文来阅读理解。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于前者往往难于后者,在这里就重点分析论述类文本。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作为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也是解题的关键。寻找论点是第一遍阅读的关键,有些论点相对集中,需要细心提取;有些论点相对分散,需要耐心整合。概括出论点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驳论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驳论文常常破立结合。论证方法要知道,如:举例、说理、比喻、演绎、正反(对比)、类比、引用、因果等。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其中理论论据常常被考生忽略,考生往往将论据错误地等同于例子。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在局部往往存在故事式开头、层进式结构、点例式举例、假设式分析、深思式结尾。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主要有四种题型:含义理解题(主要针对概念和句子),信息综合题(主要提炼出大意和立意),思路分析题(主要针对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作用联系题(主要结合文本内容和文体特点)。其中思路题和作用题要尽可能多拿分数。

论述的思路和作用与三要素紧密相关。论证最能体现逻辑,要了然论证的类型:是立论还是驳论?要了然论证的过程:引论、本论、结论。要了然论证的方法:举例、说理、对比、比喻、演绎、引用、因果、类比。要判断每一层论述的内容围绕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样”,然后将这些问题概括成“定义”、“想象”、“原因”、“结果”、“方法”之类的逻辑名词,如:

例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伍尔夫《笑的价值》)

分析: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首先必须”);接着阐述妇女儿童能看清人原来的清晰轮廓(本来面目)的原因(“这是因为”、“因而”)最后阐述嘲笑的犀利和给力是令人惧怕的原因(正因为、或许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并举皇帝的新装为例。以上的答案告诉我们:局部段落更要抓住一些体现逻辑的关联词和副词,以分出层次并理清逻辑关系或内容性质。可以找出总句,但未必都有原句可以照搬进答案,最好是根据重要语句,还原出每一层解决的问题类型,如:嘲笑的前提是什么?能看清本来面目的原因是什么?嘲笑令人惧怕的原因是什么?

例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鲁迅《捧与挖》)

分析: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事物采取捧的现象;分析捧的动机:苟安或谋利。用例证揭示“捧”适得其反的后果。提出“挖”的正确做法并揭示“捧”的惰性根源,照应开头,引人深思。这段答案其实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本文写了哪几层内容”,而“现象”、“动机”、“后果”、“根源”这些词回答的是“这些内容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论述的”这个问题,“例证”是论证方法,“照应开头”是结构作用。因此,概括思路不等同于按分值划分层次,按结构概括内容,更要概括内容的方面或性质,并兼顾结构作用,以体现逻辑关系。

如果碰到作用联系题,考生要落实两种意识:文本意识和文体意识。文本意识也就从联系上下文概括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文体意识也就是寻找与议论文三要素的联系。而文本和文体都要作用于读者和现实。如:

例题:它(最后第二段)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伍尔夫《笑的价值》)

分析:引出下文(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从反面论证了笑的难度和价值。

例题: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分析:与下文水浒作者的态度形成对比,为作者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例题: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周国平《波兹曼的诅咒》)

分析:照应上文:由美国写到中国使得观点更具世界性。联系下文,中国是“我们这里”,更有针对性。

最后,当同学们翻阅了三座阅读大山之后,眼前看到的是所有高考题中分值最大的题目——作文题。在这里,笔者主要提供一些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相关的建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以分为这几步:从材料中选出最典型的角度(如充当主语、贯穿全文、代言主旨),从典型角度概括出典型的言行或结果,围绕这个典型的言行或结果设一个“为什么”的问,然后结合材料中的细节加以回答,如果回答出来的只是表象内容还要追问出背后居于精神层面上的本质。如:

[材料]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审题] 这则材料中可以充当角度的有:母亲、莫言、老人。这三个人都充当过主语,但是母亲最后的所作所为最能代表作者讲这个故事的主旨,因此应该围绕母亲的所作所为设问并答出立意。这个时候就要利用每一句话中的细节去推断出立意了,影响母亲所作所为的是哪些细节呢?第一句的“中秋节”与结尾的“半碗饺子”呼应,说明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家人一样的待遇,这便是一种“博爱”,阖家团圆的中秋勾起母亲对老人的悲悯之心。第二句的“乞讨的老人”和第三句的“我是一个老人”相照应,不禁让我们反思:这到底是一个乞讨的老人,还是一个老乞丐?前者的中心语是“老人”,后者的中心是“乞丐”,而从材料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帮助别人,首先要平等待人,否则便成了侮辱人格的施舍。第二句中的“打发”和第四句的“滚”都是贬义词,说明了我对老人的不尊重,母亲的行为正好是教育了儿子要尊重他人。于是“博爱”、“悲悯”、“平等”、“尊重”这些立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这样的审题过程,为下文的构思提供了准确的立意。

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感恩;形成;品质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活动为载体,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报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1.结合父亲节、母亲节,开展“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多做孝心事”的活动。如低年级开展“三送”活动,即在家里向父母长辈送上一句问候,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送上一杯热茶;中、高年级开展 “三做”活动,即学做一件家务,学做一回家长,学当一天家。换位体验父母长辈的辛苦,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学会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2.结合教师节开展“感谢老师教育我”活动。如低年级开展“送给老师一句问候、送给老师一张自制的贺卡、送给老师一张满意的答卷”的活动;中高年级开展《感谢您,老师》征文演讲活动等。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博大的爱。

3.结合劳动节,开展“感谢同学帮助我”活动。如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活动,通过活动,使大家学会感谢同学,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4.结合国庆节、建党节开展“感谢祖国培养我”活动。如开展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收集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树立学生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1.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恩”因素, 灵活使用教材的原生点, 巧妙开发教材的再生点,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把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如在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通过让孩子看相片、称体重、询问父母、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又如教学《我的家乡风光好》时,让学生收集当地景观的图片,观看视频资料,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二是常说感恩的话。爱需要表达,就让学生从说做起。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长辈的看在眼里,就会喜在心里。

三是师生同读孝敬美德故事。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开始学习,开始行动。

四是孝敬作文人人写。围绕“感恩“主题,我要求学生常写感恩作文。经常收集传统美德故事,再结合自己所做的事写下心得体会或记事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会看到孩子们内心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一片片感恩之心。

3.在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感恩素材,如《这月我当家》,让学生算一算家里的开支,当一天家,体会父母的辛勤劳动。

三、家校联系,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社会是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熏陶之地;而家庭和社会,则都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基地。但相对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较多地呈现出松散无序、易走极端等特征,因此,为了将家庭教育引入到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来,要做到:

1.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感恩教育培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迁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做好表帅,常与学校联系,支持和加入到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来。

2.设置家校感恩活动联系本,建立家校联动制度,以此来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家庭的开展。

有关爱国的作文范文第5篇

以“三喜爱”教育为平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日常行为上的,还是学习习惯上的;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身体素质。

二、班级情况分析

预备(6)班本学期共有44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6人,男生比例较大。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取得更大的进步,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1、常规教育方面

现在是孩子入中学第一学期了,预备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行为和情绪都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为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纪律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展开表扬与批评。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每天最后一节课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②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植树节、劳动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③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可以利用班级读书角、卫生角和学校四项竞赛的评比以及其他的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本学期对于学生的书写将进行针对性教育,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另外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让学生之间也互相督促、提醒。

三、安全方面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经常到各处去玩。因此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更为重要。本学期我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孩子们看看报纸,看书,或者画画,写字,把中午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仅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增加识字量,也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与家长联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