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动康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胃下垂,顾名思义是胃的位置下降了。正常人的胃,下缘应在肚脐水平,而胃下垂患者的胃下缘可达盆腔,严重者还可进入盆腔内。
胃下垂多见于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胃下垂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其中的运动疗法,主要以锻炼腹肌为主。具体为:
1. 全身锻炼
如保健体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散步等。
2. 腹肌锻炼
仰卧,双腿伸直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休息再重复做数次。 也可在仰卧时,双腿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或做下蹲动作。(图1)
3. 姿势治疗
饭后卧床20-30分钟,取头部放低,骨盆垫高的姿势,使胃向上移。
4. 按摩腹部
一般在体育锻炼之后进行,时间为10分钟左右。患者可屈膝仰卧,然后以右手按揉腹部,再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最后以逆时针方向在腹部做环形按摩。
5. 腹式呼吸和仰卧起坐
摘 要 本文的目的是使人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损伤的重点,有助于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的种类。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预防 康复治疗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的出现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训练、心理状态、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是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的骨骼以及骨周围肌腱的发育是相对较慢的,如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在运动时是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老年人骨中有机物质含量逐渐降低、骨质脆,发生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容易引发疲劳骨折。过度疲劳状态下运动,人体的力量、速度、精确度、警觉性、共济功能、注意力等都会出现显著的下降,运动损伤风险也会显著增大。
二、运动损伤预防的重点
因为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每个运动项目和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损伤都不同。所以,运动损伤预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一)加强思想教育。平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体育运动的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摒弃思想,发扬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二)合理安排训练量。安排训练时要根据参加体育运动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安排训练。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锻炼方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时都必须与学生的身体水平相适应。
(三)加强技术动作的指导。学生在运动时出现伤病的概率、发病原因以及伤病部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据了解,关节扭伤在伤病中占首位,其中以掌指间关节以及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因此,应加强运用这些关节的项目中各项技术动作的训练和指导,以减少损伤的出现。
(四)加强急性创伤的处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集训队的运动损伤一般小创伤和慢性创伤较多,严重创伤和急性创伤较少。如果急性创伤处理不当会造成慢性创伤,所以应做好对急性创伤及时而正确的处理。
(五)严禁空腹训练。如果人在空腹的情况下参加训练,会出现因为血糖过低而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的现象,会使人出现头晕、心慌、出虚汗、饥饿感、全身无力等状况,严重时也会出现休克的现象。所以不要空腹参加体育锻炼。有不适感觉时,应停止运动。适当补充食物。
三、运动损伤康复治疗法
(一)中医疗法。中医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内治法是指通过服药使人身体的局部与整体都能够得到治疗的方法。外治法广泛用于伤科的治疗。
(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运动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的功效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理筋散结,整复错峰,关节;加速恢复功能,缩短康复期限,消除后遗症状;疏通狭窄,松解粘连。
(三)针灸疗法。1.“针法”:是指针刺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分为进针、留针和出针三个步骤。2.“疗法”:是指穴位上燃烧艾叶制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有“艾柱炙法”和“间接炙法”两种。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把罐作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在人体的皮肤上,产生温热刺激并引发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和皮下痕血以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
(五)封闭疗法。封闭疗法是局部药物注射疗法的简称,广泛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它包括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尼局部注射和病变周围区域封闭。
(六)物理疗法。冷热浴是指在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里浸泡约半小时。之后用15摄氏度的冷水冲洗5—10分钟。热水浴可以促进血液的流动,更好的释放体内堆积的乳酸。冷水浴使毛细血管收缩让血液又会向体内流去。冷热交替的刺激,会加速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调节。
(七)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修补术、缝合术、切除术、剥离松解术、腱鞘切开术、整复术。
(八)基因治疗法。基因治疗是指改变人体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种医学治疗方法,机子细胞内插入一段目的基因,使细胞自身能够分泌原来不能分泌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有效实施依赖于需要有适宜的基因转移手段,只有将治疗或目的基因转移到患者的身体中,并能够使该基因在身体里得到高效表达,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九)HBO(高压氧)疗法。HBO疗法的原理是指通过吸入高于常压的氧气来提高血液中氧的分压,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代谢以及功能能够达到正向调节的作用。临床的应用揭示了HBO疗法的机制和效应是:可以使机体的血液氧分压得到增高,使血浆内物理溶氧量得到提高,使氧的弥散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改善机体组织的供氧能力,而且在机体缺氧的状态下这一效应就更加显著了;能改善缺血缺氧器官组织的血流状况,改善血细胞流变性;能够增加机体抗氧化酶的活力,提高机体对自由基损伤的抵抗能力。这些临床的研究和应用都为HBO疗法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中产生损伤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掌握运动损伤的知识,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不断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竞技水平。同时,在出现运动损伤后妥善进行康复治疗能更早的恢复参加训练和比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摔跤运动 损伤 不良后果 康复
1 前言
摔跤(Wrestling)是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指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自由式摔跤:允许抱握对手的腿、做绊腿动作,允许积极地用腿使用动作。双腋下握颈动作禁止在女子摔跤中使用。摔跤是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它的特点是两人徒手地在直接接触中的较量,把对方摔倒并达到迫使其双肩着地的目的,摔跤时要求运动员要在对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技巧和力量。所以队员中膝部受伤的人数,其中腰部受伤的人数和肘部受伤的人数较多,这就说明摔跤运动项目比较容易引起膝、腰、肘三个部位的受伤。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摔跤运动员常见的损伤
(1)耳廓损伤。(2)嘴和鼻的撞伤。(3)关节损伤。(4)胸肋挫伤。(5)腰背肌的损伤。
2.2 摔跤运动员损伤的原因
第一,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形成运动性疲劳而造成损伤。
第二,技术动作不合理造成的损伤。
第三,赛前训练中,不同的对手,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力量素质等进行交换对抗实战而造成损伤。
第四,减体重运动员在训练中易损伤。
第五,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损伤。
第六,赛前训练中有的运动员出现小伤小痛,但为了比赛取好成绩,坚持把训练内容完成后才去治疗,耽误了治疗时间,延长了伤病治愈的恢复期。
根据目前国内外摔跤运动员的资料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损伤基本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没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在训练中精神不集中,局部负荷量过大等多种原因造成。内因:人体膝关节构造以及摔跤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对膝关节的损害。
2.3 摔跤运动员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身体训练(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5)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要求
2.4 常见摔跤运动员损伤的防治与康复训练
2.4.1 颈部损伤
伤后恢复训练:轻中度软组织损伤,伤后2--3天,可以进行少量轻微的颈部活动。一周后,可以逐渐加入一些颈部肌肉练习。10--15天后,可逐渐进行正规训练。
预防:加强颈部伸展性练习,训练后注意颈部小肌群放松。
2.4.2 腰部损伤
伤后恢复训练:持续性腰痛者应暂停腰部及体前屈运动。应根据腰痛程度及训练反应来安排训练量。
预防: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力集中。经常进行改变的交叉训练。积极开展训练和比赛前后的自我按摩和互相按摩。
2.4.3 膝关节损伤
伤后恢复训练:当一般练习1--2周后,可以再弹力绷带支持固定下参加一般训练,2--3周后容物异常反应,即可去除绷带,进行正常训练。
预防:重点要放在下肢肌力训练上。当持久专项训练出现动作反应迟钝时,应停止基本部分练习。
2.4.4 肘关节损伤
造成肘关节损伤的因素比较复杂,这也与摔跤运动不规则的技术特点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正确的落地支撑。正确的落地支撑应手掌着地、前臂内旋、肘部屈曲以缓冲强大的冲力,如果落地时前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直,当强大的外力落在支撑的上肢时,就会导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甚至骨折或关节后脱位。另外,某些犯规动作,如两人对抗抢把,当对方手臂插入腋下时,用反关节解脱以及夹双臂过胸,不是夹在对方上臂而是夹在前臂等,都可导致肘部损伤。鉴于此,应不断纠正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并加强肘关节屈伸的力量,以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来减少损伤。
2.4.5 摔跤耳的发生率较高
像摔跤这样对抗性强的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耳朵软骨会经常受伤,由于要进行贴身的搏斗,跤手们发力时经常要用头抵住对方,而对方挣扎,耳朵自然会受到揉搓撞击。起初可能是折断破损,等不到把伤养好便又投入训练,软骨便出现增生。练习时间短一些的小队员,软骨增生较轻,耳朵仅仅是肿胀,还基本可以看出原来的轮廓。时间长一些,耳朵软骨一再受损增生,耳朵的轮廓就会渐渐消失,肿胀得像菜花一般,这被定义为“摔跤耳”。摔跤耳发主要是因为实战中做抱腿、夹颈背、圈头等技术动作时,对耳廓过度揉搓造成的。
3 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1010名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结果:损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耳部(30.59%)、膝关节(24.39%)、腰部(13.20%)、肘关节(5.42%)、颈部(4.46%)、肩关节(3.58%)和踝关节(2.01%)。损伤多发类型依次是:耳廓损伤(发生率29.90%)、半月板损伤(10.40%)、骨折(9.88%)、椎间盘突出症(9.10%)、韧带损伤(7.80%)、关节扭伤(7.63%)和脱位(4.16%)。
结论: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褒。摔跤是强对抗性体育项目,专项技术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摔跤运动员损伤的发生部位、类型以及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摔跤训练中损伤的易伤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易伤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性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队医及运动防护师掌握摔跤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实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建议:耳部、膝关节、腰部、肘、颈部及肩关节是摔跤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好发部位;耳廓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椎间盘突出、关节扭伤、韧带损伤和脱位是摔跤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利于损伤的康复。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通过对摔跤运动员损伤与康复的系统介绍,使大家对摔跤运动员损伤与康复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使得更多的摔跤运动员知道该怎样预防伤病,在受伤后及时报告伤情,积极配合治疗,以消除伤病对运动员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当中,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豪杰.当代国际式摔跤教程[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10.
【关键词】 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
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
1.1 心理反应
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
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运动员经过前期的震惊、否认、悲愤、期待、抑郁阶段后,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接受、放弃[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多为突发性,损伤发生的前期运动员会感到震惊,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损伤中期运动员开始意识到损伤存在的事实,在悲愤的同时又充满了对治疗和康复的期待,这一时期极易造成抑郁;损伤后的治疗期间,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有的运动员能够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治疗,有的运动员却日益消沉,从而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2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致因分析
很多运动员在受伤后会询问为什么损伤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他们能否康复和重新参加比赛训练,损伤对他们的影响如何,以及他们能否避免运动损伤。许多运动员也对由损伤造成的缺乏训练机会、失去比赛季节,以及希望和幻想破灭等表示担心[2]。外界的环境会影响到损伤运动员的治疗情绪,产生心理变化,如:人际关系、家庭变故等。许多运动员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功欲望、或实现亲友、领导、教练等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崇拜,往往学会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忍受各种类型和程度的痛苦。这不仅导致运动损伤的产生,有的因此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3]。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一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犹豫不决、过度紧张、担心、怀疑、焦虑、受完成任务和自尊心驱使,不顾客观情况去强行训练和比赛,导致发生损伤的风险增大。
3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治疗
3.1 认知教育
运动员受伤后,开始一般都急于尽快恢复,表现为过分乐观,对损伤漫不经心,配合系统性治疗不够等;然而,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损伤的程度和恢复的效果与其自身主观愿望相悖时,则有可能把伤病看得过于严重而丧失配合治疗的信心,此时,他们对康复持有怀疑的态度,消极对待治疗。因此,为了使受伤运动员能更好的控制恢复,掌握主动权,应让受伤者了解有关其伤势的所有情况,从生理学角度为他们释疑解惑,提出有助于他们恢复的各种办法[4]。教练员应教育运动员把“运动损伤”作为比赛的一部分来理解,受伤是正常现象,只能尽量避免、减小其可能性,但无法完全消除,运动员应该具备这样的心理准备。损伤发生后应客观公正地归因,分析受伤原因,不应过多地去抱怨对手、场地或怨恨自己,避免今后损伤的发生。
3.2 测试损伤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消极的负面情绪反应不利于伤病的治疗与恢复,所以应该运用心境状态量表中其他调查表测试运动员受伤后的情绪状态及测试后的情绪状态,帮助运动康复管理人员确定情绪干扰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受伤给运动员造成的消极影响,加快运动员伤病的治疗与恢复[5]。
3.3 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动员能量,将注意指向于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应帮助运动员制定相应的恢复期训练计划,也包括恢复性练习。要求受伤运动员设置现实的和易于实现的目标。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设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明确目标与模糊目标、行为目标与结果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6]、令人鼓舞的和可被记录的等。
4 小结
损伤的康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是由治疗和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应重视机体损伤的医疗与运动康复,同时不可忽视心理损伤的精神恢复。要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体育锻炼中渗透心理疗法,使心理恢复促进机体的康复[7]。
参考文献
[1] 崔安福,王建伟.运动员伤后心理变化及心理康复措施研究[J].体育论坛,2010,2(5):67-68.
[2] 洪岩.浅谈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J].人文论坛,2010,28,168.
[3] 程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J].吉林体育学
院学报,2006,22(1):95-96.
[4] 谭捷,王小燕.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03-5919.
[5] 孙树勋.谈篮球运动员损伤的心理预测与康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77-78.
摘 要: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健康水平,不科学的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近年来,运动风险度评估就是为了避免运动伤害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学科。在我们多年的运动实践和教学中,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如何治疗和促进它的康复已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个人指导康复的实践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1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康复的步骤
1.1 关节功能评估
关节功能评估是了解关节损伤程度和功能可恢复性的重要步骤,也是康复治疗疗效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膝关节来说,关节功能评估包括支撑能力评估、运动能力评估。较先进的做法是,令患者在一个三维测力台上做蹲起动作,根据测力台描记的力值曲线就可以判定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可能的病灶所在。
1.2 康复计划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系统的训练。因此,康复计划对于患者就像运动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一样重要。康复计划一般包括:训练目的、训练负荷、训练时间、训练周期安排等。训练目的通常大同小异,无非是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恢复正常关节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直、增强肌力。训练负荷和训练时间则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伤情和肌肉功能情况而定。
1.3 现代支具的应用
对于较重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支具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关节承重,从而可以保证关节活动的训练、阶梯负荷训练、肌肉强度的训练、关节平衡功能的训练等。因为,支具具有稳定与支撑功能、固定功能、保护功能、助动(行)功能、预防矫正畸形和承重功能等。支具可以在训练时使用,也可以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保持佩戴,但佩戴时间与方式需要在康复医师或教练的指导下严格控制。
2 康复训练的方法
2.1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此项训练是在不加任何外力符合的前提下进行的膝关节活动性锻炼,目的是促进关节腔内关节滑液的分泌,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具体方法是:
2.1.1 膝关节屈曲锻炼
仰卧在床,将双腿抬高,然后做膝关节屈曲练习,重复屈伸10-20 次为一组,根据伤情可以练习1-3 组。这个练了能够帮助患者被动地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外,还可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练习重在质量,即每天都要比前一天的屈膝角度增大一点。康复师或教练也应该每天测量患者的屈膝角度,指导调整练习的方法和强度。练习也可以是俯卧在床上做屈膝练习,这个练习是专门练习膝关节活动度的。与俯卧练习不同的是,俯卧练习可以同时锻炼患者的腿部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力量。可以看出,俯卧练习适合于伤情较重的患者。
2.1.2 直腿抬高练习
这也是一项增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抬起,臀部不离床,足跟抬离床面25 公分左右,坚持1 分钟,然后慢慢放下,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每天重复练习10~20 次。当患者能够很轻松地完成20 次直腿抬高练习,而且每次都能坚持1分钟以上,就可以在踝关节上加上重量(如放上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沙袋的重量可从1 公斤逐渐增加到5 公斤,循序渐进。如果能坚持练习,会有令您惊喜的效果。
2.1.3 终末伸膝锻炼
这项锻炼能够帮助您增强股四头肌,所谓终末伸膝锻炼就是将膝关节彻底伸直的动作练习。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在准备锻炼的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或一块毯子,使膝关节屈曲30~40。,绷紧股四头肌并伸直膝关节,使足跟抬离床面,坚持5 秒钟,然后缓慢地将足跟放回床面。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股四头肌的内侧肌是膝关节最后10°~15°伸直的主要动力,它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稳定因素”。人体站立时,除由臀大肌、小腿a三头肌牵拉股骨及胫骨上端向后外,更重要的是由股四头肌收缩,防止膝关节发生屈曲动作,才得以维持下肢的站立。而在行走,每一步单足支撑时,由于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使膝关节有一瞬间更多的伸展,通过“扣锁机制”使膝上、下成一整体,使膝关节更加稳定,否则步行时膝关节会出现摆动,继而发生关节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而肿胀、疼痛又导致股四头肌进一步萎缩,进而又加重膝关节不稳定,呈恶性循环。过去对膝关节外伤后或手术后的长期反复关节肿胀疼痛,以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目的,而采用单纯物理康复手段,常难以奏效,其肿痛的根本原因是股四头肌乏力,关节失稳。只有充分恢复膝关节的“主动稳定因素”,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肿痛才会最后消退。
3 总结
膝关节慢性损伤的康复主要目的是增强关节液和关节部血液循环,保证关节正常的营养。 由于关节受伤后,疼痛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致使关节周围的肌群力量衰退,肌肉、肌腱萎缩, 或者关节周围的屈、伸肌力不平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及力量平很也是关节康复的重要因素。最后,保持关节活动度是保证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伤后,肌肉、肌腱或关节腔内出血而粘连。保持活动度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粘连,因而可以保证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
运动康复是膝关节康复的重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良好的康复计划应当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甚至心理疗法。能够把这些疗法很好结合使用的康复计划才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1] 陈晓欣,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