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保护文章

环境保护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保护文章

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第1篇

纸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必需物品。比如我们的课本呀、作业本呀、画画纸呀……,很多很多。那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告诉你们:纸是由树做成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了树木,我们的世界将失去美丽,失去清新的空气。节约纸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呢?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不用一次性的纸杯、一次性的筷子;充分利用每一张纸,可以将废纸的反面用来打草稿;用旧挂历包书皮;多用手帕、毛巾,少用餐巾纸,等等。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纸张,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我们将能节约大量的纸张,许许多多的树木将逃脱被砍伐的命运,我们的世界将充满绿色,更加的美丽。

让我们一起来节约纸张吧,让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新,让世界更加的美好。节约纸张,保护环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成为小小的环保志愿者,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学生。

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环境保护信息系统;3S技术

1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环境保护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要处理的基本问题。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障人类现今和以后的长久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各种措施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已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的一种统称。环境保护包括很多方面: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比如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情势更加复杂多变,环保部门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2 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也不例外。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新兴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国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已经有许多年了。环境保护的各部门和各系统基本都为主管的相应业务配备了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应用体系:国家环保总局有信息中心、全国32个省都建立了省级环境信息中心、超过100个城市建有环境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不仅配备了覆盖率广的卫星通信专网、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也配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信息管理人员,为我国深入认识、掌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的程度、根源、危害,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分析、存储、调用,有计划的开展环境保护、预防,生态恢复、控制污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3 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应用

3.1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融合了3S技术、模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了上述技术对应的相应系统。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应有信息的获取和显示、查询、分析、表达、数据监测、融合、自动化集成、开发环境专题子系统、为环境决策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等。总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应最大限度的涉及环境相关的各方面我,为环境保护提供最大限度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3.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管理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传输、分析、存储、表达和应用,无不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可以增强环境保护信息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孤效率。

3.3 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系统的融合更能实现环境保护质量的提高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也就是说,环境信息系统获取的环境信息、研究的环境保护对策、环境处理工艺等都需要及时的向大众传播,应用于现实,而互联网的运用不仅可以加速信息的传播,为大众提供快捷、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提高大众参与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和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4 3S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运用

3S技术是指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3S技术是指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3S技术结合了空间技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项综合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部分功能可以实现融合和集成,对信息的采集、录入、编辑、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4.1 3S技术利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模型制作

环境信息的获取,环境保护的规划、决策制定很多时候要依靠合理的模型来作参考。3S技术结合了地理学、城市空间学、环境科学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实现地理信息、环境空间的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和运用,所以,当3S技术和环境模型相融合和集成时,可为大气、水、土壤、城市、人口等的空间分布和要素分析形成点、线、面的空间模拟实体,并且可表现其相关属性,方便分析和决策,同时也可检验制作的应对系统,比如潮河流水质、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等。

4.2 3S技术与ES技术结合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加智能化

ES即专家系统,因其强大的定性分析能力,是人工智能近年来被应用的最广泛的一个分支。ES系统的核心问题是系统知识的权威性、简明性和广泛适用性,ES的定性分析能力和3S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为准确、便利的进行模型选择、评估、校正,对提高环境信息管理,发挥系统的决策功能具有实际意义。

4.3 3S技术与仿真系统集合提高了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交互性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和广大的,绝大多数需要依靠仿真技术。无论是大的环境问题中复杂环境信息和系统的研究和构建,比如大气、水体、土壤等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污染物的量控制、研究和治理方法的实施等,还是小的环境问题比如具体的某种污染物的处理工艺的实验、分析,处理系统的审核、改进等,都需要集合模型技术、仿真技术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操作,3S、三维动画、多媒体、多传感器、高分辨显示器等结合营造的仿真环境,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环境感,增强人机的交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4 3S与在线监测技术融合使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更具实用性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实行环境监测。污染物的浓度、来源、变化等监测数据是后面分析、采取应对措施的依据。3S技术中的GPS定位功能对监测十分必要。

5 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涉及多个方面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对环境保护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提高保护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计算机技术在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斌,黄明祥.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及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14,42(14):36-39.

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认识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52-01

1 前言

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类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是人类活在世上的法宝,环境与人类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但是,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都遭受到人类生产中的不正当行为而受到致命的毁灭,而且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很不容乐观的,比其他国家还要严重几倍。因此,我们要树立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初中的课文中也提到环境的问题,但是怎样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呢?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

要在初中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如:在对“温室效应”的课程学习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不断的学生的危机感,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控制和改善“温室效应”的对应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2.2改革教学模式、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及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立体式、多方位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通过物理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

2.2.1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初中的物理学科教学里,实验课是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浓的兴趣,因此物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特别的授课方式向学生讲明环境的保护意义,意识里面认为器材坏了可以再购买。所以物理教师就利用实验课的机会,可以指导学生们自己亲手制作物理实验课所需的器材,比如:在实验课中用平面镜作为这堂课的实验内容,从中发现不小的问题: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时间是不对等的,然而蜡烛的燃烧时间就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就有学生立马想到用废弃的电池来取代蜡烛的燃烧率,这一想法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避免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让学生知道利用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2.2.2在物理实践课用环境保护知识

很多的中学生对课外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们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最能体现出来,他们的思维在课外活动反应较敏锐,这时也是教师向学生浸透环境保护知识的最好机会。比如,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了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入到社会去对环境意识的调查,比如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还有可以让学生所生活在的环境特别的关心,因此让学生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环保风气,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2.2.3结合生活问题,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的学科,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例如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走进商场选购冰箱,售货员对选购冰箱的同学进行无氟冰箱的介绍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中臭氧层的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如果在生活中选择无氟冰箱,则不会对大气中臭氧层中的臭氧造成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与我们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2]。

2.2.4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于事物及问题有很浓厚的好奇心及钻研精神,对于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而物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在课堂外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课外活动,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且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环境问题更加的关心,同时还能够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形成良好的环紧保护意识。

3 总结

人类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务必对环境进行保护工作,而教育者更应该对环境保护作出重大的贡献,有义务让学生学到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对我国环境保护及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政府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65-01

一、概述

从我国政府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属于全能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承担着全部的社会管理责任,群众对政府治理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当前的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过程中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更加切实的推广及应用。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公众行为将民意切实的传达给政府,这些公众行为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有效为政府的决策过程提供合理正确的意见参考,有助于政府政策实施实现正确性与公正性。公众在相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号召下实现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减少相应的冲突与摩擦,在真正意义上防止了“行政不作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许可和执法的公正性与高效性。

2、促使政府和市场发挥环境保护正面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我们自然应当从政府运作和市场运行的内在结构中去探索和构建制约“两种失灵”的机制。但是也不能忽视公众参与这一外部制约力量的重要地位。从世界上一些国家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来看,公众参与是克服两种“失灵’的有效机制。

3、降低环境管理的成本

由于我国仍旧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国家财力与城市建设上难免存在一些资金上的不足,我在环境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力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投入资金的3%。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政府资金的投入与管理,成本的数额成为当下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情况的重要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途径,首先,促进公众参与使政府的环境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减少了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阻碍,有效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其次,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一种零投资却能产生巨大效果的公众行为;再次,公众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分担了压力,减少了有关职能的运作压力。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相应的出台了多项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保护与改善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政策仍旧无法有效改善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民众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更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公众的环保意识较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欠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程度上存在很大区别。学历高、文化层次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城市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比较强烈。而学历低、文化程度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所呈现的则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由此可知,我国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公众参与的情况,在实际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无法形成全国性的民众号召响应,政策在贯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落实,无法进行合理切实的政策宣传与环境保护的宣传。

2、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致使公众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公众更多关心的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等迫切问题,因而环境问题较难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由此就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程度。在防止“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往往还会出现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负面参与。例如:公众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支持当地政府作出的明显有害于环境的决策或者纵容和支持企业领导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的明显违反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的行为。公众的“负面参与”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3、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遇到制度

在宪法层面上,环境权利缺失,宪法中未赋予公民环境权,各项单行法则无法据以制定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只有《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了具体可行的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的其他单行法仅规定了单位和个人检举和控告相关污染的权利。而这类规定也只是一种事后救济,并不是公众参与的首选。对于公众如何实施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还缺乏相关法律规定。

四、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立足学校阵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培育在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影响到家庭成员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高校学生中深入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性。其次,立足社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教育。街道及社区是公众经常聚集的平台,也是宣传践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发挥基层环保干部及环保爱好者的作用,摆脱公众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依赖性”。再次,立足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经常性长期性的宣传教育。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环境保护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网站的宣传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作用。

2、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

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参与环保活动的自我保护,也是使公民的环境权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不再把环境问题完全推给政府。当公众的参与产生明显的效果,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切实保护的时,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公众环境保护参与的热情,从而逐步实现使环保运动成为全社会共同事业的目标。

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一般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过于原则化的情况,这就给我国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阻碍,也给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必须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立法,为我国公民参与各项政策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为公民参与进行完善化的管制与保护,进一步维护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将法律法规进行实体化建设,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的具体规定通过合理的方式普及到每一位群众身上,让民众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效用及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琳,张云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分析》[J],《学理论》,2015年06期.

环境保护文章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17―01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这一举措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

一、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改革之后,倡导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在这一目标中,让学生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当学生具备了这一意识之后,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环境保护,进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 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但是就实际的环境保护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这样就导致环境保护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他们具备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之后,就会从自身做起,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保护。而在初中生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公民注重环境保护。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育中环境教育渗透措施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来开展教学工作,生物教材中的每一n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其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鉴于这样的情况,初中生物教师想要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环境教育。

比如说,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列举具体的例子。例如,目前熊猫等生物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而恐龙等生物已经灭绝。导致这些生物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环境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教师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二) 结合教学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语言讲解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来创新教学活动,这样环境教育的渗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制作一个课件,在课件中需要重点突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然后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要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

(三) 通过主题班会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想要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不仅要从生物教学入手,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与环境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主题为“动植物濒临灭绝”这样的主题班会,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并且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组员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来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然后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并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在班会上简明扼要地为其他同学阐述有哪些动植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濒临灭绝,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们的建议进行总结。通过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是一举两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