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第1篇

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兄弟连》真是的反映了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他把战争描写的很贴切,很写实。因为他是以一群二战老兵的眼睛去看战争,而不是像无聊的国产剧是一群文人想象的。二战老兵经历了真正的战争,他们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和平。这样的人我们崇拜他,他在战争中为战友付出着,和平时期他们为人们讲述着战争的残酷性,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的危害。而美化战争的人,还有英雄主义的文人们,他们没有让人们看清战争,他们不应该得到尊重。所以英雄不是写出来的,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要反思战争,珍爱和平。

每一次战争损失的物质财富不计其数,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的损失就有3500亿美元,伤亡军民达3000多万。整个二战中损失的财富用金条来计算,它可以绕地球三周多。然而在战争中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在不断的失去,遗迹的毁坏,文物的毁坏,亲人的丧失,战争对人们的摧残都是残酷的。

这些都是我们看得见的战争,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战争,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把德国一分为二,互相军事竞赛,每年用在军费上的开资就占GDP20%,有的更高。还有北约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出口限制,还有发达国家到落后地区去融资去掠夺财富,这些看不见的战争更为可怕。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第2篇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

1、2014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在大运河上正在举行龙舟赛如图1,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2、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3、扬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减少大气污染D.降低噪声污染

4、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B.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司机通过观后镜观察车后情况

5、晚上,小科在家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反射红光

C.桃花吸收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该选用()

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

凝固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8、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9、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10、如图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中,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为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B.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

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D.绕ON前后转动板F

11、如图3,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

12、甲声音波形如图4,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3、红外线具有_________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A、验钞机、B、电视机遥控器、C响尾蛇捕食D眼镜店用来清洁眼镜的清洗器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14、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来辨别主人。

15、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

16、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他们学习,其原因是光在反光区发生了反射;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17、如图5,研究光的反射时,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º,则反射角是度。

18、橱房里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__________方法液化的。冬天的早晨我们常会在窗玻璃(内侧或外侧)上看见美丽的冰花,这是一种(填写物态变化)现象。

19、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如图6,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只有用________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带。

20、如图7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小球的作用是,这里应用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的物理方法。

21、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后,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对此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和.

22、小林感冒了,去医院去打针,护士帮他打针前,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小林会感到该处________(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护士在为他测量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的性质而制成。

23、10月15日,学校组织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检查视力,视力表在李华同学的后方2.5米处,李华坐在镜前1.5米处,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倒正情况)、(大小情况)(虚实情况)像。此时医生检查的是李华距镜中视力表米的视力情况,李华为了看清平面镜中视力表下面几排字母的像,她向平面镜走去。在他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所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将,他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如图8,小刚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在学校的庆国庆的晚会上,学校一名男低音校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另一位女高音校友,则________(男校友或女校友)的音调高,________(男校友或女校友)的响度大。同时为他们伴舞的是学校舞蹈队,她们上身是白色衣服,下身是蓝色裙子如图9,当舞台上的红色灯光照在她们身上,舞台下的观众会看到她们上身是色衣服,下身是色裙子。

26、如图10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min;第4min内冰块呈态,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晶体/非晶体)。那么,判断晶体的重要依据:。

三、解答题:(第27题每图2分,第28题3分,第29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27、按要求作图

(1)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11.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2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如图13作出AB物体经过小孔MN所成的像A,B,。

(4)图14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2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5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③除了图16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17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8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填“吸”或“放”)热。

29、八年级(1)张伟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19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张伟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2分)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你觉得张伟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在__________(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实验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2分)

(5)张伟使点燃的蜡烛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三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与他同座的李明认为张伟测量次数过多,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你认为李明的观念(正确或错误),因为张伟这样做的目的是。(2分)

(6)张伟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2分)

30、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20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体积、厚度)。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较大

最弱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

(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1、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_____(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②红外线_____(能/不能)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

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123456789101112

得分BCDDCBCBADA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3、热使荧光物质发光A

14、音色

15、次超

16、镜面将黑板反光区打磨或用不易反光材料作黑板,只要合理都可得分

17、50

18、压缩体积内侧凝华

19、光的色散白

20、发声体在振动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或显示音叉的振动转化

21、液化汽化(蒸发)

22、冷汽化(蒸发)吸热热胀冷缩

23、正立等大虚5.5不变变小

24、响度音调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第3篇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是固定不变的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得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如图所示,用A. 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尺不正确,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17. 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的。18.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已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___(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判断小刚是在喊他。19. 现有水银、甲苯、酒精、和奈,其熔点分别为-39℃、-102℃、-117℃和8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分别为357℃、110℃、78℃和218℃。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溶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___和____。20. 小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1.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①“潭清疑水浅”;②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________(填序号);能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________(填序号)。22.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3.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_______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________(填写图下的字母)。 24. 某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850g,则瓶的容积为_________m3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__________g/cm3=__________kg/m325.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 得分 评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26题6分、27题8分、28题5分、29题4分,共23分)26. 如图所示,A. 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27. 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的两种方式。如图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_______;2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增长(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0. 24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9. 小英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mm,小英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是 m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英在 较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英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英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30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得分 评卷人 五、分析简答题(30题、31题各5分,共10分)

30. 炎热的夏天,解暑降温的方法很多,小雪选择了吃冰棒,而小胖选择了很酷的扇扇子。请你帮助解释一下小雪和小胖都会感觉到凉快的原因。 31.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中有“斜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诗句.其中“镜里花难折”这句反映出的物理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 得分 评卷人 六、计算应用题(32题5分,33题9分,共14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第4篇

一、选择题

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A.900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万平方千米D.1000万平方千米

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B.雪峰山C.大兴安岭D.祁连山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与河南省相邻的是()

A.湖南B.江西C.山西D.甘肃

6.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2010年台风鲇鱼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发生于秋末、春初季节

B.除、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台风影响

C.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

D.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伏旱

8.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B.季风影响C.地形因素D.纬度位置

9.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库B.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黄河大堤D.下游开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铁路线中不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A.京沪线B.焦柳线C.兰新线D.宝成线

11.在河南省境内通过的铁路线有()

A.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B.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

C.浙赣线、哈大线、京广线D.陇海线、宝成线、京九线

12.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

A.林业生产B.渔业生产C.畜牧业生产D.粮食生产

13.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一熟

1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充足D.位置优越

1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B.人工降水C.修建水库D.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8.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_______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20.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读中国地形图(5分)

盆地:

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脉:

⑸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_______、牧、副、_______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但是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矛盾尤为突出。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4.分析下表“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值的相对状况”数据资料,回答:(9分)

资源种类土地耕地矿产河川径流量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排名3436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1/31/33/51/41/5

⑴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⑶谈谈你对资源利用的看法。

25.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A.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时间紧迫①火车

B.从大同运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岛,运费最低②汽车

C.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察三峡风光③轮船

D.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考察④飞机

答案:1.C2.D3.D4.A5.C6.C7.D8.D9.B10.C11.A12.D13.D14.B15.C

16.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18.华北,西北19.铁路20.农业,工业21.北京的中关村

22.⑴柴达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内蒙古高原,⑸天山

23.⑴林业,渔业,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计划生育,每一寸土地

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第5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a c b d c c a a b d d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鼓面的震动 、在声源处减弱。 14. 大于8cm小于16 cm、投影仪(幻灯机)。15. 111g 、 1.11g/cm3 。 16传递信息 、 音调 17. 1.4、 6 。 18.凸透镜 、 凹透镜 。19.虚、深 、 20. 汽化、 液化 . 得分 评卷人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1、22小题各4分,23小题11分,24小题11分,共30分)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