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高震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尽职尽责、全力支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我作为治保主任,我深知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参与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将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无论是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业务工作会议还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我都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复强调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不仅改革、发展无法进行,而且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将付之东流,再三要求全体村民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工作多么繁重,都要做到“稳定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万事之先。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及时与领导报告,抓早、抓小、抓苗头,就地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调处纠纷不过夜,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防止引发,用自己的行动为大佛村的稳定出力。
二、努力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对群众的每一封来信,我都认真阅读,对前来向我反映情况的群众,我认真接待,仔细听取情况反映。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凡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我都认真予以办理,对少数受条件限制或政策不允许确实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三、全力支持政法各部门工作
对政法各单位要求我村做的工作,我都积极主动付诸实施,对他们开展的各项综治活动全力支持,对他们提出要协调的问题,我都参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四、全力做好民兵、征兵及应急工作
组织好民兵参加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了每年的征兵任务,建立了我村应急保障机制,对紧急事件进行了有效处理,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做好村委会的其他工作
按时完成上级和村党支部交予的各项工作。
六、尽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对策
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居住建筑与人们的生活就密切的联系着,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都在不断的关注着住宅的面积、位置以及建筑的抗震设计等问题,所以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很受人们的关注。因此,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抗震设计的好坏直接的影响着居民的使用,能否综合利用实用、美观和人性化等因素对给超限高建筑工程抗震进行科学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超限高建筑由于自身高、大以及给抗震设计繁琐等原因,其在设计方面应该要不同于其他建筑上卡座设计,要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不同风格。
一、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对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能、承载能力、整体延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考虑。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其结构的构建要严格的符合安全的具体要求,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治和加强,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加固,大力提高超限高层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
(二)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尽量来设计出多层次的抗震防线。在我国超高层建筑物中,每一个建筑物如果具有良好的抗震体系,就必须有多个比较良好的延伸性分体构成,这些构建要结合在一起,能在起到整体的配合作用下也不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中,会设计更多地抗震防线,这主要是由于在一起比较强烈的地震之后,一定会有更多地余震出现,如果只有一道抗震防线,那么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难保障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扎起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多设计一些抗震防线,保证其主要的耗能构建具有非常高的延伸性和刚柔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保证超限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不遭到破坏或者影响,而且还能对地震能量的有效减缓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大的提升超限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对超限高层建筑物内部的构件爱你之间的有效联系不能忽视,对于每一栋楼、一层楼来说,在对使用的耗能构件出现屈服后,要严格的对其进行弹性监测,能大大的提高其长久的使用能力和抗震能力。
(三)对于超限高层建筑物中的薄弱环节要密切的进行重视和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整体抗震性,如果发生地震,超限高层建筑的主要构件可以很大的程度上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这就需要大力的对超限高层建筑物的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观察和研究工作,要严格的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对所处于的承载力和弹性力的均衡点等进行严格的处理和控制,保证在地震发生的情况下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处理方式
在我国很多的超限高层建筑中,针对其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加固措施,防止在地震发生时出现不必要的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这样能大大的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在遭受到地震冲击时更好地发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构件的具体加强措施。一是要尽量的增加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墙厚度;二是在底部大量的增加一些钢筋混凝土柱或者加大其的配箍特征值;三是对于连接梁之间的配筋来说,需要采取交叉暗掌的形式进行搭建;四是对于框架支柱的轴压比要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五对于节点或者锚固的有效加强可以采取构造的措施来加以实现。
(二)梁式转换层的主要结构。一是要将梁的转换层向上加伸到两层,二是对于剪力墙的配筋强度要合理的进行提升;三是对于框支柱的压轴比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使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四是在进行配筋的使用时,在进行转换层的使用上可以利用双向或者双层配筋;五是对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要进行严格的调整,满足在其设计上的刚度要求;六是要合理的对混凝土的梁结构的节点和配筋进行合理的设置。
(三)对于竖向湖或者结构进行平面布置过程中,要严格避免扭转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还要大力的保证侧向的刚度能在比较均匀的水平层次上发生变化。对于构件的整体布置,要严格的通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和计算,反复的、多层次的进行调整,最大的得到一个最佳的、最合理的位置,这样可有效地保证在地震发生情况下不会出现偏移现象。
三、超限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柱弱梁。今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所以在超限高层建筑框架的结构设计中,应该加强对房梁的设计,让梁端形成塑形铰,节点处于弹性状态,柱端处于非弹性状态。柱强梁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的相对弯曲能力而言的,一般来说柱端截面的抗弯曲能力越大其增强的幅度越大,是在出现地震的情况下,决定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的能力,保证柱能在意外发生时不造成破坏。梁端纵筋超配程度的大小是由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决定的,在梁和柱端塑性铰的形成过程中,塑性内力分布和其动力特征都有一定的变化。在建筑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柱的截面尺寸扩大,使柱和梁的线刚度比值大于1,控制柱的轴压,增加延续性。在对截面进行承载力运算时,应该将柱的设计按照梁弱柱强的原则进行放大,将柱的配筋构造进行强化。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不得过高,避免在地震中不能形成塑性铰,或者将塑性铰转移。在设计中注意节点的构造,把塑性铰向梁跨内移动。
(二)强剪弱弯。在建筑框架结构中采用强剪弱弯的设计,可以保证构件的延性,在建筑中有可能出现脆性破坏,就要求在建筑中加大各构件的抗弯曲能力和抗剪承载力,这能够有效的应对地震对建筑框架的破坏,一旦遇到地震等突况能够保证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的状况。对于建筑框架结构中应该加强对抗剪验算和构造的设计,使结构框架能够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三)构造措施。1.在建筑框架结构中,要注意对大跨度的柱网进行框架设计,在楼梯间处的框架柱和平台梁相连接,楼梯间的柱可能为短柱,这就应该对柱箍筋进行全长加密的措施,有些工程设计中没有对此设计引起重视,往往忽略了其重要性;2.对框架的外立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外立面为带形窗时,由于设置连续的窗过梁,这就说明外框架柱可能为短柱,应该对其构造采取一定的措施;3.在结构框架的设计中,有可能会出现框架结构长度超过一定的规范限值,某些建筑不需要留缝,为了减少裂缝,应该采用混凝土对裂缝进行浇注。在后浇带的设置中,应该采用细密的双向配筋,其构造间距应该小于150,对后浇带进行适当的加强。
四、结语
随着超限高层建筑的高度在逐渐的提高,难度在逐渐的增大,这样就对其的结构提出了更多地复杂性和更多地技术难题,抗震设计关系着超限高层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想要真正的保证超限高建筑的安全使用能力,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其抗震设计提出更多地措施,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所以说,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抗震设计,真正的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相信在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超限高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一定出朝着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黄志华, 吕西林. 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 结构工程师,2007,23(05):1-18.
[2]吕西林.高层建筑设计与分析中的力学问题[A].走向21 世纪的中国力学[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55-163.
[3]瞿国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风,2012,(17).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28—01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班主任工作有深刻体会,可以用“爱、勤、严、细、实、新”这六个字来概括。
一、播撒关爱,收获爱戴
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教诲。我班一单亲家庭的男生,平时纪律涣散,不爱学习。一次,他在学校突发阑尾炎,我及时将他送入医院,陪他住院,为他送饭,照顾他,安慰他,病愈返校后他内心充满了感激。他不但开始用功学习,而且对班级工作热心,我抓住他在班上有号召力的优势让他当班长,其他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团结进取,班级风气逐渐好转。看到这些,我体会到用“爱”教育的成功。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学生的慈母严父,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其生活关心呵护,对其行为严格要求。
二、以勤取胜,以身作则
“勤”就是在工作中不懈怠、不偷懒,做到勤观察了解,勤督促检查,勤解决问题。中学生自制力差,思想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想的误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细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关心学生困难,及时为他们释疑解难,指引方向,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经常与学生沟通,勤向老师了解,勤跟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作为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 “勤”,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负责,从而带动学生对自己负责,提高自觉性。
三、严字当头,宽严相济
治理班级还要强调一个“严”字,严格的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所谓“严”,并非是用严肃的面孔面对学生,严厉的腔调训斥学生,而是在爱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所犯错误不放松、不纵容,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把握要求的尺度,有的纪律要求对于一般学生并不难做到,但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到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相结合,坚持正面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对后进生适当降低要求,增加感情投入,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心、苦心。当然宽容要有尺度,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盲目宽容和放任自流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细节决定成败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个“细”字,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了解情况要详细、全面;其次,发现问题要仔细;第三,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急躁、简单,必须言之有理。另一方面,要细化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情况作小结、综合考评等。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但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
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班主任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件事。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和班级制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使各项制度、计划落实到位而不是成为形式,这样就会真正发挥制度管理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成为自我管理者。另外,班级工作要实实在在,有始有终,做到学期初跟学期末一样,闲时和忙时一样,平时和检查时一样,不能只是为迎合上级的检查或特定的目的去突击准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筑路线 特点
前言
人民需要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在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产业革命及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为了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开始向高空发展,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摩天大厦将是都市未来的基本要素,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 早先的摩天楼其实并不高,与今天的高度概念相比已非同日而语。究竟多少层以上或多高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及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定义不一致。
目前超高层建筑发展状况
当代超高层建筑是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发展
中国家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我国超高层建筑研究及工程应用
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我国占有
6 座排名靠前,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超高层建筑建造大国。
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
投资大,工期长,成本高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所需投资往往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业主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工程延期往往显著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2、高度大,结构施工难度高
超高层建筑较其他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目前超高层建筑高度已经突破500m 大关,我国大陆超高层建筑高度也已经逼近50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有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并不突出,但是为了产生独特的建筑效果,造型非常奇特,如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厦。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结构施工难度:混凝土超高程泵送、安全高效的模板体系、重型钢结构吊装、结构施工控制等。
3、基础深埋置,混凝土基础底板厚
为了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如有的工程桩基础长达80 余米,无论采用现浇还是预制打入,桩基础施工难度都非常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桩基础沉降和提高桩基础承载力。同时为了改善上部结构的受力,基础底板的厚度都比较大,混凝土的强度高,如某大厦的基础底板厚度达7.5m,电梯井部位基础底板更是厚达13.35m,底板混凝土标号达C40,水化热大,温差控制难度高。这些都给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组织和裂缝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4、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
超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发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对有效地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带来了难度。
5、场地狭小,平面布置困难
超高层建筑多建于繁华地段,交通繁忙,施工场地狭小,环境保护要求高,这些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困难。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
超高层建筑施工前必须首先深人分析工程特点,明确项目的施工技术要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技术路线:突出主楼、流水作业、机械化施工、总承包管理。
1、突出主楼
超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是: 投资大、工期长、工期成本高。因此业主非常关心项目建设的工期,工期长短在业主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采取有力措施缩短工期。在整个工程中,主楼的工期无疑起着控制作用,缩短工期关键是缩短主楼的工期,尽量将主楼的施工提前进行。缩短工期难免增加投人,因此要统筹规划,提高效益。缩短建设工期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但是无疑缩短工期应重在施工前期。施工前期以结构施工为主,牵涉面小,投人少,缩短工期相对影响面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因
此在施工组织中必须突出主楼,将主楼施工摆在突出位置,即使这样做会增加部分直接成本也在所不惜。
流水作业
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必须自下而上逐层施工,这是其不利一面,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利用垂直向上的特点,充分利用每一个楼层空间,通过有序组织,使各工种紧密衔接,实现空间立体流水作业。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建设工期。
3、机械化施工
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小、高空作业条件差,施工进度要求高,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当今科技进步成果,采用机械化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可以减少现场作业量,特别是高空作业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工厂预制的积极
作用,提高施工质量。
4、总承包管理
超高层建筑功能多,系统复杂,参与承建的单位多且来自五湖四海,只有强化总承包管理才能将他们有序组织起来,实现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的全面管理和控制,确保业主的项目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总承包管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
别是进人施工中后期,各个分包队伍都进入施工状态,各种矛盾都陆续暴露,需要总承包及时协调解决,协调工作量非常巨大,因此必须强化总承包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 the seismic out specific strategies, use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deformation mainly to forc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a practical example,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出现严重破坏,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倒塌,本文从概念设计理念出发,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使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从而提出高层建筑抗震优化设计理念及优化措施。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策略
在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5,6],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7]。同时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也是设计重中之重,要设计成可局部屈服但又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在钢结构设计中,有一些基本方法能增大高层建筑抵抗侧向力和侧向位移的能力,而不需要增加成本。现分述如下:
1・1城市高层结构抗震优化设计的新方法
(1)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剪力墙,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2)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和设置消能减震构件。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3)控制地震的扭转效应,并且对层间位移加以限制。建筑的质量和刚度变化要均匀・建筑的刚度和质量分布不对称,容易在水平地震作用发生扭转震动,设计时对质量和刚度分布不连续的情况应加以限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4)合理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5)保证楼盖的整体性。每层楼盖应足以起水平隔板作用。我国抗震规范推荐钢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凝土组合楼板或非组合楼板,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必要时可设置水平支撑。
1・2对抗震结构抗侧力体系的见解
(1)对一般的高层建筑刚比柔好,采用刚性结构方案的高楼,不仅主体结构破坏轻,而且由于地震时的结构变形小,隔墙,围护墙等非结构部件将得到保护,破坏也会减轻。提高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在地震时能够出现的塑性铰就多,能耗散的地震能量也就越多,结构就愈能经受住较强地震而不倒塌。改善结构屈服机制,使结构破坏十按照整体屈服机制进行,而不是楼层屈服机制。结构设计时遵循强节弱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的原则。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选定构件中轴力小的水平杆件,作为主要耗能杆件,并尽可能使其发生弯曲耗能。从而使整个构件具备较大。增加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2)高层建筑设计必须将侧向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更大的侧移将产生更大的附加弯矩,即P-效应更不容忽视。另外侧移大人们感到不适和恐慌;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由于高层建筑高度大,地震作用影响也较大。在地震区,应使结构具有较好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塑性阶段,以塑性变形抵抗地震作用,又要做到结构不破坏,不倒塌。
1・3新型高性能材料的选取与运用
在地震多发区,合理选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高层建筑中常采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等几种体系。在国外,特别是地震区,是以钢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却占了90%・钢结构同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延性,强度重量比,总体上看抗震性能好,抗震能力强。震害调查表明,钢结构较少出现倒塌破坏情况。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核心筒体系,因其比钢结构的用钢量少,又可减少柱子断面,故常被业主所看中。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内往往要承受80%以上的震层剪力,有的高达90%以上。由于结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值为基准。但因其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作减小侧移,不仅增加了钢结构的负担,而且效果不大,有时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在高层建筑中,应注意结构体系及材料的优选。现在我国钢材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建筑钢材的类型及品种也在逐渐增多,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SRC)、钢管混凝土结构(CFS)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超过一定高度后,由于钢结构质量较轻而且较柔,为减小风振而需要采用混凝土材料,钢骨(钢管)混凝土,通常作为首选。工程经验表明:利用钢管混凝土承重柱自重可减轻65%左右,由于柱截面减小而相应增加使用面积,钢材消耗指标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近,而工程造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降低15%左右,工程施工工期缩短1/2。此外钢管混凝土结构显示出良好的延性和韧性,起到了良好的抗震效果。
2实例剖析
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主楼建筑面积为252935m2,裙房为33370m2,地下室为63751m2,它是一座多功能、先进智能型的摩天大厦,建成后总高度达492米,设计建造这一超级摩天大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结构设计方面,选用最有效的结构体系,建立完善的设计模型,使得结构抗震大大的增加了。
(1)庞大的基础:该大楼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塔楼基础采用了厚度约为4.5m的底板,地下室的外墙采用厚度约为lm的地下连续墙,原设计方案的桩基础施工已于1997年10月到1998年7月期间完成,新设计的大楼与原方案单位重量相仿。所以,新大楼仍可以建造在现有的桩基之上,由于受到现有桩基的制约,新的结构方案将采用周边剪力墙、交叉剪力墙和翼墙组成的传力体系,以求将核心筒剪力墙承受的荷载传递到主楼的四角。
图1 下部核心筒墙体(地下3层~55层)图2 中部核心筒墙体(56层~78层)
图3 上部核心筒墙体(79层~90层)
(2)巨型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由位于建筑物各个角部的巨型柱,以及连接巨型柱之间的巨型斜撑构成。巨型结构体系还承担了建筑物大部分的重力荷载,巨型柱为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钢骨截面将采用热轧型钢或焊接组合截面。庞大的巨型柱位于建筑物的各个角部,它们可以非常有效地抵抗来自地震的侧向荷载。埋置于巨型柱中的钢结构能承受由巨型斜撑传来的荷载,再把这些荷载扩散到巨型柱的钢筋混凝土部分。这些巨型柱还承受由带状桁架传来的反力,同时,这些巨型柱可承担至少10层的钢结构、组合楼面及带状桁架等的自重荷载。巨型斜撑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箱形截面由二块大型竖向翼缘板和两块水平连接腹板组成,翼缘板将能承受节点处的所有设计荷载,因此所有需与斜撑相连的构件可仅与其翼缘板相连接,这样大大简化了连接节点的设计。另外,箱形钢管中的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阻尼,也节省了浇注时的模板,还能防止构件中薄钢板的屈曲。巨型斜撑除了抵御侧向荷载以外,还用于承受从周边柱子传来的重力荷载。混凝土核心筒体系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由风和地震引起的部份剪力和倾覆弯矩。同时混凝土核心筒的平面形状
沿建筑物的高度有三次改变(如图3~图5)。下部核心筒与中部核心筒的转换有3层搭接,而中部核心筒与上部核心筒的转换有2层搭接。转换区核心筒的搭接有利于荷载的有效传递,混凝土核心筒顶部88层至90层的墙体厚度有所增加,主要是为了提供足够空间让伸臂桁架能够埋置到墙体之中。
(3)优化的抗震设计:世界上所有的摩天大楼都会面临防撞、抗震挑战,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自然也不例外。环球中心的结构设计以中国规范和部分美国规范为依据。结构采用了钢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有:采用三重结构体系抵抗水平荷载,它们分别是由巨型柱、巨型斜撑以及带状桁架构成的三维巨型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以及构成核心筒和巨型结构柱之间相互作用的伸臂钢桁架;核心筒沿高度方向不连续(图1~图3),在56~68层及77~78层楼层处核心筒进行了二次转换,连接部分构造复杂;沿结构高度设置的三道伸臂桁架均未在核心筒内贯通; 1~5层沿建筑四周设置周边剪力墙,在6层处周边剪力墙转换为巨型柱;沿结构高度每12层设一道高度为一层的带状桁架;三维巨型框架采用了单向斜撑,巨型柱B在42层以上分叉后形成的倾斜面上未设置斜撑。因此,周边巨型框架未形成闭合体系。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该建筑总高超过了钢框架2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最大高度160m和型钢混凝土框架2钢筋混凝土筒体最大高度190m的限值,该结构体系在7度多遇至7度中震地震作用下结构自振频率基本不变,结构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在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局部出现混凝土开裂和压碎现象,但能维持结构不倒塌的工作状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因此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抵抗地震作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