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马过河教育

小马过河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马过河教育

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上腹部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处理;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42-03

上腹部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中麻醉及手术操作都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应激反应,术中麻醉是上腹部手术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常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处理[1]。但是经大多数学者研究证明[2],单独应用硬膜外麻醉处理的缺点较多,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并不完善,对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会存在较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全麻虽然能够克服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一些缺陷,但是单独采取全身麻醉处理时物用量较大,术后苏醒时间较长,也容易产生烦躁、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该院对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采取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该院收治的64例患者临床麻醉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II级或III级,同时排除合并严重的意识障碍者及精神疾病者,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脾脏、胰腺、结肠、胆囊、胃、小肠等。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51.3±6.1)岁;体重介于47~79 kg之间,平均(63.4±4.6)kg。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51.5±6.4)岁;体重介于49~80 kg之间,平均(63.6±4.5)kg。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给予0.5 mg阿托品皮下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入室后接心电监护,开放中心静脉通路。

1.2.1 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全麻处理,全麻诱导前均静脉输入10~15 mL/kg林格氏液,并预先准备好阿托品、麻黄素等血管活性药,利用3~4 μg/kg芬太尼+0.05 mg/kg咪达唑仑+1~2 mg/kg丙泊酚+0.6~0.8 mg/kg阿曲库铵联合快速进行诱导麻醉,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将PETCO2水平维持在35~45 mmHg,吸呼比为1:2,呼吸频率控制为10~12次/min左右,SPO2水平在96%以上。

1.2.2 观察组 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取患者侧卧位,选择T9~T10之间间隙作为穿刺点进行硬膜外麻醉,将3.5 cm硬膜外导管放置在头端,并妥善固定。刚开始应给予5 mL浓度2% 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作为实验量,确认无全脊麻和局麻药中毒现象,然后再追加0.375%盐酸罗哌卡因,控制麻醉平面

两组患者术中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4~6 mg/(kg・h)丙泊酚以及0.1~0.5 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对照组可适当给予0.8%~1.5%七氟醚吸入,观察组不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围麻醉期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等使用总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术毕时、术后10 min不同时点HR、MAP、CVP等指标变化。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总量情况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在麻醉前后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在探查内脏器官时很容易产生牵拉反应,导致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3]。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交感神经活性有强效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减缓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提高心肌供氧量,有利于保护心肌[4]。同时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可减轻由于机体应激反应导致的凝血机制以及血小板活化反应,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心肌损伤。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在阻滞区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无法有效抑制由于迷走神经核发出的对于腹腔内脏器官支配的迷走神经,因此术中腹腔牵拉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无法完全阻断[5]。采取全麻处理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缺陷,但其只能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抑制作用较强,对于术区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较差,麻醉维持较复杂,术中应激反应较大,极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镇痛效果较差,术后苏醒时间延长[6]。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不仅可有效抑制因切口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阻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7]。罗宗云等[8]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纯的全麻而言,更加有利于将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也可以提高硬膜外阻滞平面的范围,增强瑞芬太尼、丙泊酚等药物的镇痛、镇静效应,有利于减少物的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也更加稳定。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围麻醉期物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周广利,于金贵,类维富.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8(12):637-639.

[2] 张泽勋,周江明,冯新林.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17-19.

[3] 张洪林.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3(10):61-62.

[4] Kreuer S,Bruhn J,Stracke C,et al. Narcotrend or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during desflurane-remifentanil anesthesia: a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practice protocol[J].Anesth Analg,2013,101(2):427-434.

[5] Kreuer S,Biedler A,Larsen R,et al. Narcotrend monitoring allows faster emergence and a reduction of drug consumption in propofol-remifentanil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2013,99(1):34-41.

[6] 钱江,祝胜美,项燕. 不同硬膜外阻滞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7):819-821.

[7] 吴双平.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与单纯全麻效果比较[J].右江医学,2013,37(5):552-553.

[8] 罗宗云,陈愉安,戈荣琼.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6):71.

[9] 屈文慧,李刚.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3,26(2):101-102.

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6%羟乙基淀粉;平衡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尤其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更为普遍,但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将麻醉前分别输入贺斯和平衡液预防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做一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或急诊足月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00 例,年龄22~38 岁,体重54~82 kg,随机分为二组,各为50例,有妊高症、产妇失血及明显血容量不足者除外。

        1.2  麻醉方法

        二组产妇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完成各项监测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A组在注入麻醉药前30 分钟输(6%羟乙基淀粉)500 ml;B组在注入麻醉药前30 分钟输乳酸钠林格液500 ml,二组均取L2-3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腰麻药1.5 ml[1%罗哌卡因1 ml+脑脊液0.5 ml],30 秒内匀速推入,随后置导管于硬膜外并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观察给药后,1、5、10、15 分钟MAP、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及麻黄碱的用量。低血压标准为:SBP下降大于基础血压的30%或SBP低于80 mmHg,每次静推麻黄碱10 mg,并根据血压变化酌情重复给药,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二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8~10 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产妇的HR、SPO2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B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 A组MAP波动较小,见表1。B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碱的用量与A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麻黄碱用量为10mg,A组与B组比较,经t检验,*P<0.05。

        3  讨论

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纯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腹腔镜手术

为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本研究单纯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不同麻醉方式下的临床应用情况。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68例,年龄为34-56岁,ASA分级:1-2级,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无糖尿病高血压,无严重心肺疾病,肝功能、肾功能正常。手术种类包括子宫切除32例,子宫联合单侧附件切除17例,子宫联合双侧附件切除19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在麻醉前15min静脉输注0.5mg阿托品,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样饱和度等。对照组麻醉方式为单纯全麻,采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0.1μg/kg、达唑仑5mg,插管成功后,接入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呼吸。呼吸频率是12次/min,潮气量是500ml,麻醉维持阶段采用瑞芬太尼0.7μg(kg・h),丙泊酚3.5-5mg/(kg・h)。观察组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先于T12-L1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cm,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丁卡因与1.5%利多卡因复合液4-6ml,观察麻醉效果确切后,对患者进行全麻诱导,用药与对照组相同。术中按照需要追加丙泊酚2.5-4mg/(kg・h),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5mg/(kg・h)及0.2%丁卡因和1.5%利多卡因复合液4-6ml进行麻醉维持。

1.3观察项目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等。评估患者子宫松弛度:差:子宫与宫颈拉出困难,韧带松弛度较差;良:子宫与韧带松弛不满意,宫颈从阴道口拉出困难;优:子宫与韧带松弛,宫颈可从阴道口拉出。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等[1]。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s(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值

2结果

观察组的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

3讨论

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通常选择硬膜外麻醉法,但因为气腹导致膈肌上抬,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且容易造成高碳血症[2];之后渐渐被全身麻醉替代,但全身麻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全麻的正压通气加重了气腹造成的呼吸,使气道压明显上升,容易导致呼吸道气压伤,并且单纯全麻需要达到较深的麻醉深度,物使用量大,容易造成苏醒时间长,术后易出现呕吐、恶心、烦躁等并发症。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阻滞子宫与子宫固定阻滞的神经支配作用,从而达到子宫松弛的目的,并且还能够阻止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从而抑制了术中的应激反应,用较少的物便可实现血流动力学的平稳[3];随着物使用量的降低,患者能够很快苏醒,并发症出现情况少。通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万超.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3(25):58.

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第4篇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第一人民医院,湖北神农架林区 442400

[摘要]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相当,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14-0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Applied to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LI Hongl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Hubei Shennongjia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ennongjia Forest Region, Hubei Province, 44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used in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prepared for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May,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A was given ropivacaine anesthesia, and group B was given bupivacaine anesthesia.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etardation tim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recovery time (P>0.0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motor block onset time and motion recovery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anesthetic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dverse reaction rat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Ropivacaine has the similar effect as bupivacaine does in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but Ropivacaine has less impacts on the maternal circulation, an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Cesarean section;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作者简介] 男(1970.10-),大专,湖北神农架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产科麻醉工作。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的效果得到改善。硬膜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较快、麻醉效果较好、肌松效果比较理想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不同的麻醉药物会产生不同的麻醉效果,因此应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1]。为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准备剖宫产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无并发症,营养状况良好。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37例,第2次妊娠的孕妇23例,年龄介于23~40岁,平均年龄为(28±0.7)岁,体重50~75 kg,平均体重为(63.4±0.8)kg;B组6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37例,第二次妊娠的孕妇23例,年龄介于22~39岁,平均年龄(29±0.6)岁,体重为50~75 kg,平均体重为(63.4±0.7)kg。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且给予心电监护。患者取左侧位,在L2~3间隙处进行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以后置入腰穿针,有脑脊液流出为成功。应用脑脊液稀释局麻药以后,A组注入0.75%的罗哌卡因2 mL,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2 mL,两组的注入速度均为0.1 mL/s。注射完毕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备用,然后患者转为平卧位,并且持续吸氧,麻醉平面控制在T6 以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和感觉阻滞情况,并且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

优:患者镇痛完全,未感觉不适,肌肉松弛,手术过程顺利;良:患者存在轻度的不适,需要辅助用药才能完成手术;差:患者有明显的不适,腹肌紧张,镇痛不完善,需要改为全麻才能完成手术[2](优良=优+良)。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感觉阻滞情况比较

A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A组优良率为95.0%,B组的优良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4,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出现1例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B组出现5例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1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是产科中重要的手术,当胎儿头盆不对称、产妇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胎儿或胎位异常、脐带脱垂、胎儿窘迫以及剖宫产史时为挽救胎儿或者产妇的生命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麻醉很重要,麻醉不当对产妇和胎儿都会有很大影响[3]。腰麻联合麻醉效果较好,肌松也良好,不仅仅是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且用药也相对较少,起效迅速,有利于术后止痛,是产科麻醉的理想麻醉方法。

该研究中罗哌卡因是单一的对称结构体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其作用机制和其它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与药物的浓度有关[4]。布比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硬脊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该品起效较快,作用时间长,硬膜外阻滞能避免呼吸肌阻滞引起的呼吸困难。使用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前者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于布比卡因,其蛋白质的结合率为94%,麻醉程度时普鲁卡因的8倍。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和兴奋双作用。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一般较心血管系统作用前出现,罗哌卡因很少引起高敏反应、变异反应以及特异质反应[5]。

通过研究发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者在麻醉效果的比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罗哌卡因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布比卡因,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头疼和恶心,罗哌卡因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有与布比卡因。有研究认为,罗哌卡因弥散性能好,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脏毒性较低[6]。综上,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两者麻醉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别,但是罗哌卡因对母体的循环影响较小,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树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5(35):42-43.

[2] 林雪芬,温清霞,吴晓丽.小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J].海南医学,2011,39(2):40-41.

[3] 蔡利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剂量探讨[J].海峡药学,2013,26(5):154-155.

[4] 崔志坚,王秀菊,张晓哲,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33(6):82-83.

[5] 冯晓强,华献龙.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60-61.

小马过河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丁丙诺啡;VAS;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91-02

丁丙诺啡是阿片μ受体激动-拮抗药,其特点是脂溶性高,镇痛作用强,是吗啡的50~100倍,持续时间长,药物依赖性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笔者对106例开胸手术病人应用丁丙诺啡和吗啡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开胸手术病人106例,ASA分级Ⅰ~Ⅲ级,男性81例,女性25例,年龄16~73岁。手术种类:肺部手术33例,纵隔肿瘤1例,食管癌根治术61例,贲门癌根治术11例。术前用药:哌替啶50 mg,阿托品1.5 mg,术前30 min肌内注射.

1.2镇痛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为丁丙诺啡组,药袋中加入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8支(0.15 mg/支),恩丹西酮8 mg;B组为吗啡组,药袋中加入盐酸吗啡注射液5支(10 mg/支)恩丹西酮8 mg。采用美国光达电子PCA泵,其设置和控制的参数有:①持续剂量为4 ml/h;②锁定时间为15 min;③PCA剂量为1 ml;④负荷剂量,A组为丁丙诺啡0.15 mg,B组为吗啡5 mg。所有病人均带气管内插管进入ICU,每例配药200 ml,排净空气后插入主机,上锁,参数调整完毕后,于手术结束后与外周静脉连接、开机。

1.3麻醉方法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先开通静脉通道,以咪唑安定、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丙泊酚、芬太尼行快速诱导,术中以丙泊酚、顺式苯磺酸阿曲库胺持续静脉泵注,分次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

1.4观察指标

①采用VAS评分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VAS5分为不满意;②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PCA次数及有效次数,用药剂量(PCA泵自动记载);③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头昏、瘙痒、呼吸压抑等,因所有病人均留置导尿管,尿潴留未作统计。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术后VAS评分

两组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1±1.6)分和(2.5±1.7)分(P>0.05),A组VAS满意者为37例,基本满意为15例,不满意者为1例;B组满意者为32例,基本满意者为15例,不满意者为6例。PCA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分别为A组3.1±2.4和2.4±1.4,B组4.1±3.6和3.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不良反应

丁丙诺啡组病人术后恶心例数为5例,吗啡组为21例(P

3 讨论

开胸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大及胸腔引流管的放置引起病人疼痛,不能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另一方面因受到手术刺激或支气管内遗留少许血液、分泌物等可引起咳嗽反射,而咳嗽本身又可引起疼痛[1]。由于疼痛病人潮气量减少,气管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发生低氧血症和肺膨胀不全,严重影响病人手术预后和康复[2]。此外,疼痛使病人应激反应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耗氧量增加,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3]。因此,开胸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尤为重要。有效的术后镇痛能促进病人咳嗽排痰,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减少心血管、脑、肺的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

吗啡作为阿片类药物的代表,是临床PCIA的经典药物,早已用于术后镇痛,但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和制约了临床应用。而丁丙诺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系蒂巴因的衍生物,脂溶性强,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有着密切的联系[4]。动物实验表明,丁丙诺啡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50~100倍,作用维持时间为吗啡的2倍[5]。临床上使用丁丙诺啡主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6],其他的副作用还有嗜睡、头昏、皮肤瘙痒等,同样,吗啡也有类似的副作用[7]。恩丹西酮是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的5-HT2拮抗剂,可在中枢和外周阻断5-HT2受体发挥强镇吐作用,在丁丙诺啡和吗啡镇痛药液中加入恩丹西酮,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1±1.6)分和(2.5±1.7)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本上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丁丙诺啡更强于吗啡,满意度更好。丁丙诺啡组PCA总按压次数为3.1±2.4,实进次数为2.4±1.4,吗啡组PCA总按压次数为4.1±3.6,实进次数为3.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看出丁丙诺啡较吗啡镇痛作用更强。

总之,丁丙诺啡具有激动-拮抗活性,对肝、肾功能及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呼吸抑制作用不明显的特点,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强,副作用轻,可应用于开胸手术病人的术后静脉镇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孙衍庆.现代胸心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95-503.

[2]高建东,李向红,岳云.多频脉动振荡法观察硬膜外以静脉术后镇痛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6):379.

[3]陆益斌,彭章龙,于步为.年龄对胸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5):265-267.

[4]李密,荆欣,刘锐克,等.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4):245-247.

[5]Qowing Jw.Buprenprphine:a new poten long acting synthetic analgesic comparison with morphine[J].Br J anaesth,1997,49:25.

[6]刘锐克,郑继旺,孙文林.盐酸丁丙诺啡Ⅲ期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1996,5(2):119.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有色金属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经营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风采童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