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闲置资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 闲置资产管理 探析
一、引言
近年来,烟草行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实行一系列变革,以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实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省公司、地市级公司三级法人体制。[1]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以后,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的闲置资产如何高效有序的监管,如何有效运行以地市级公司为运营主体、对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闲置资产高效监管的资产管理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坚持以“精益管理”的管理理念和“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为导向,才能真正提高基层基础管理水平。
二、闲置资产的定义
闲置资产是指已经停用一年以上,且不需用的资产,或者资产已经被新购置的资产替代。对于目前就烟草企业的状况而言,闲置资产是针对使用率很低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不良”资产。[2]
三、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的总体情况
由于取消了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法人资格,原先存放于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的一部分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位置又比较分散,难以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处置利用,使之难以形成一个完备活跃的资本市场。尤为重要的是这部分资产净值占比较高,通过考虑全国各地存在的客观差异的实际情况,从绝对数来讲也是不容小觑的。
四、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闲置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闲置资产权属不清或不完整
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闲置资产房屋由于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闲置资产的权属所有人变更不及时、新增资产办理权证不及时等问题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的责、权、利不统一,造成房屋权属情况不清晰。[1]从资产的利用效率以及闲置资产的盘活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利的。
(二)没有对投资源头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科学专业的投资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市级烟草公司没有充分依据大的宏观经济环境情况,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以更加科学的对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的资产进行有效投资指导,使之没有充分考虑到资产远期投资回报率,没有充分进行项目风险概率评估,因而可能会增加无规划、无经济效益的投资,提高资产的闲置率。
(三)地市级烟草公司闲置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县级烟草公司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地市级烟草公司没有实时的去健全完善闲置资产的管理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使县级烟草公司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晰。闲置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没有细化到人,没有进行精准化管理,使得资产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相关责任人相互推楼, 进而无法落实追究相关责任人,从而无法落实绩效考核。
(四)没有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没有通过利用网络软件,实现公司内部闲置资产的信息共享
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闲置资产管理没有与时俱进,造成渠道不畅通交流成本高和消耗精力大等问题,以至于无法有效进行闲置资产的分级分口管理,使闲置资产管理无法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
五、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闲置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快整改脚步,保证闲置资产权属清晰、明确
县级烟草公司管理层应成立专项闲置资产管理小组,统计权属关系不清晰的闲置资产,明确分工,抓紧进行闲置资产权属整改,尽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闲置资产的权属所有人变更不及时、新增资产办理权证不及时等问题,确保在最短的时间确保资产权属清晰、明确,强化闲置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谨慎投资,加强源头治理
县级烟草公司管理层应当充分调研,结合公司现有资产和行业现状,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充分测算投资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与项目风险概率,并如实向地市级烟草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如果该投资会增加闲置资产,应当充分考虑资产闲置的价值。只有加强对投资源头的监控,降低投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概率,才能有效控制了无规划、无经济效益的投资,降低资产的闲置率。
(三)严格执行地市级烟草主管部门的规定,细化资产管理职责,强化考核制度
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要严格执行地市级烟草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确分工,形成权责统一的制度,通过闲置资产比率、资产利用率等指标据将闲置资产的处置纳入绩效考核,落实责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闲置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四)坚持开拓创新,充分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翘板,实现公司内部闲置资产的信息共享
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要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以利用相关网络软件为抓手,实现公司内部闲置资产的信息共享,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为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实现闲置资产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总之,虽然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被取消了法人资格,没有闲置资产管理的话语权,但只要严格执行地市级烟草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细化资产管理职责,强化考核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必将使得县级烟草公司(营销部)闲置资产管理情况得到改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徐虎,本科,助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税收申报缴纳。]
参考文献
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引凤筑巢
近年来,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土地资源紧缺日益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中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引来“金凤凰“筑巢发展,引导区域内资源集约利用,这是创新项目准入和效益衡量标准,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的措施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资源形势,我们要积极整合镇、村建设用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使“金凤“能安然入“巢“。
一、搞好调查摸底,建立闲置资产档案
上世纪90年代,我镇村办镇办企业逐步改制,或整合,或停办,留下许多“空壳“厂房,成了闲置资产。我们在盘活之初,要详细调查了解投资者的需求、不同产业的要求,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详细登记各类集体企业用地、镇村闲置资产总面积、现有地上物、联系人等情况,并将闲置资产相邻企业(居民)情况、区域气候状况、空气质量、水质量等资料一并纳入统计范畴,根据土地性质、有无证件、面积大小等指标分门别类,编制成《闲置资产档案》,建立资产台账,由固定人员负责管理,根据盘活情况定期更新档案数据,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企业,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材料,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确保投资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关于闲置资产的全部信息。通过摸清当前村级资产管理现状,以“理清思路解难题,千方百计促转变,确保管理上水平“为目标,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引凤筑巢。
二、积极整合资源,统一推向投资市场
要加大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力度,为二三产业发展创造平台。采取集中、整合、置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处于低效运营、不符合发展规划的资源耗费型企业用地,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进行整合和收购,重新包装和规划,为高质量项目入驻提供用地保障。在保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合法建设用地集中在镇农民就业基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不断提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集中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就业的基地;对性质符合要求但地块总面积不足的土地,积极争取国土、规划部门的支持,在保证总量和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集中和整合,使同类性质的地块合并在一起,成为能够进行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土地;对基础条件差、四周环境不整洁的地块,加大投入,提高水网、变压器、通讯、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水平,确保不影响项目的入驻;对债权债务不明确、产权不清晰的资产,抓好产权界定、债务剥离工作,确保资产不与村集体、群众出现任何纠纷。整合之后,要实施统一包装,并制作了统一的宣传册,通过举办投资洽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及时推广出去,使投资者全面了解本镇的资源优势,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
三、大力招商引资,提升镇域经济总量
20xx年国省道养护体制改革之后,xx公路分局的管理发生变化,形成部分房屋和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闲置。据调查统计,现有闲置道班房26座,共占地面积28847m2,建筑面积8000m2。有些道班房坐落地理位置紧挨沿线集镇,甚至占居集镇中心位置,水电路齐全,可随时恢复使用。闲置老站房占地面积16439.27m2,建筑面积2837.37m2。机修组占地面积1892.96m2,建筑面积1185.14m2。闲置机械设备有压路机5台,摊铺机1台,铲车2台,拌和设备3台,原价合计约190万元。所有设备保管较好,只需稍加维护即可投入使用,完好率达95%以上。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平均使用率约20%。由于长时间闲置,容易造成维护管理上的疏忽,各种设备存在损坏隐患。
xx公路分局同样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实行费改税和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公路建设管理投资、融资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各公路部门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前几年大规模公路改造投入,大部分为银行贷款。又要发展,又要还债,又要解决职工生存问题是当前公路面临的最大和最现实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xx公路负债4.6亿元,每年贷款利息高达2700万元,债务已不堪重负。征稽、收费人员面临分流安置压力,留给系统内部安置的空间太小。随着养护机械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护人员已经严重过剩。xx分局现有养护工98人,而实际只需1/3的人就能满足养护需要。人多事少,人员长期闲置,是最大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养护体制改革年年讲,年年搞,但没有,也一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到底如何改革,可以等。但庞大的职工队伍要吃饭要生存,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无法等。就基层而言,保畅通、保稳定、保民生不仅是目标,而且是每天都要兑现的事。
利用好闲置资产就是解决新问题。针对公路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一方面要正确面对,切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干部职工的形势教育,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树立信心,维护稳定;另一方面要科学应对,充分利用政策,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先来挖掘内部潜能,缓解急需解决的资金压力,平稳过渡,蓄势待发。决不能因为没有政策而束手无策。鉴于国家已有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可以进行融资、产权运作的政策,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实施管理,创造效益。抽调富余人员,成立闲置资产管理机构,对所有闲置资产进行管理,采用房屋出租、机械租赁等形式,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虽是杯水车薪,但切实能解决行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xx县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指导价格,xx公路分局现有可租赁房屋二类区4022m2,三类区共
2100m2,四类区共5900m2。全年合计能收取租金超过10万元。在现阶段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下,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农村、开发区、土地、水利、农业、林业、村村通等工程项目多,闲置的压路机、铲车等机械设备都能用得上。仅以压路机为例,按60%利用率计算,平均每台年可创纯利润2万多元。
(二)土地置换,集中储备。主动与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联系,充分利用好国家土地政策,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所有闲置房屋集中,在城区或有开发前景、有升值空间的位置进行置换,待后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管理需要而择机使用。这样,道班房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置换后的公路国有资产又能保值增值。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在定义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产权注销的一种行为,如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捐赠、出售、报废、报损、股权转让及其他国有资产处置的方式。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的国有资产有:闲置资产、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离、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经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体的对国有资产的处置通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使用效率优先的原则。国有资产是用之于民的,如果不能确保资产安全以及是使用效率优先,就容易在安全性方面出现问题。在这个原则上,就应该做到管理到位来防止资产被非法侵占、丢失和损坏。当然,最重要的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正确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国有资产的处理合理化。第二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具有公共服务性、使用无偿性、财政统一配置性等特征。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运用过程中,都需要靠财政预算来维持日常运转和补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互相影响,联系密切。在这个原则中,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采取的做法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数据库,并及时将资产报告、资产处置和日常财务管理的数据及时入库。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在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只有密切的将资产处置同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第三是集中处置管理的原则。在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和处置都是各个单位自行管理的。相对于此,就显得十分的分散以使得相关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总是出现监督不力,管理分散的情况,国有资产也经常形成流失严重、管理失控的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坚持集中处置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处置管理,例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公务用车等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对财政部门投资的建设项目也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第四是及时检查、审批和监督的原则。由于在实践中,财政拨款经常只重视前期的资金审批和忽视后期追踪管理,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都认为划拨于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就可以自行处理,从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不计成本,最后总是造成国有资产不适当的浪费和流失。因此,也应该坚持及时检查监督管理的原则,加强管理部门的建设,对相关的国有资产数据依靠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来实现其信息化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管理系统的实现措施
(一)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系统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个系统中,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全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者,下设的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则对其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最后的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是具体的国有资产使用者,认真负责和监督本单位日常工作中的国有资产。
通过对不同地方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条件比较好国有资产流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应该尤其注意资产流向透明化,坚决杜绝私下对国有资产进行交易,必须将国有资产的转让出售和无偿挑拨等所有有关国有资产进行流动的程序交由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或调剂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藉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对于部分长期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盈利较低的国有资产,应在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批准的前提下由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统一调配或进行转让。
1、资产无偿调拨
对资产无偿调拨,其调拨的主要对象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和经常性财经经费补助的事业单位,调拨的主要流程是由调拨对象通过资产调剂网络向省级或相关地级市行政事业单位调拨信息,经相关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资产的无偿调拨。
2、资产出售
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本单位闲置资产进行销售处理的,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各级财政部门认可的单位进行交易,并应提交相应的手续和相关文件。
3、股权转让
对事业单位的股权进行转让时,应当由专业的部门将股权的价值进行评估,专业的部门指的是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然后交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上交至财政部门进行批准,并将材料提交齐全,最后进行股权转让手续,一并进行股权变更和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经营处置管理体系,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建立健全其监督体系。在建立监督体系中,更重要的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度化的管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完善的是国有资产登记制度、国有资产保管制度、国有资产清查制度以及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有账必登记,并清楚的对国有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方向进行严格登记。其次是在保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因为是国有资产就不爱惜爱护,而应该认真保管,防止不适当的流失。在清查和报告制度中,就应该及时对国有资产进行盘查和清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及时报告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保信息阳光透明公开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审批严格化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处置程序以及审批权限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对涉及到土地资产的处置更应该按有关法律、相关法规进行。当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要按相关程序报告审批后,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授权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公正的进行转让和评估。对可市场化的事业单位,应该先进行改组来整体改为企业或者是社会型服务组织。然后对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统一收缴和处理。只有严格审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对国有资产的保证以及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对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与之对应的国有资产的淘汰和升级速度也相对加快,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工作的进行,首先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机制,从而达到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作用。
(一)出台相应管理办法
在全国范围内出台并应用管理办法,从中央财政部到省级财政部再到各地级、县级财政部都要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并且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定符合自己地区情况的管理办法。
(二)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工作
对要淘汰的设备和用品,可以进行出售、报废报损变价工作,对于有关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额的股权转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增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收入。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这些收入都属于国家所有,需要有关部门对这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进行管理。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
为了防止在进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的活动中滋生问题,需要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并在实际的资产处置活动中,严格按照资产处置程序进行资产处置活动,当然在资产处置活动不可能完全避免流动性资产损失现象的发生,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关办法来进行流动性资产损失的认定和审批工作。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工作。
(四)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机制的透明性
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当下信息化水平高的特点,并通过信息网络和市场交易机制的应用来保证国有资产的处置权益,及时向群众公开有关活动的进度,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处置机制的透明性。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为人民办实事的单位,只有对国有资产管理得当,每一份国有资产都用到点上,才是对人民最好的服务。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一定要坚持以上原则,坚持建立健全管理监督系统,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设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完美实现。
参考文献:
[1]易俊.浅议我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3):4055
[2]张海燕,黄慧.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与优化[J].市场研究,2013,(9):6869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资金运用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07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在不断放宽,从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拓展到股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业投资。虽然多元化的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如何在资产回报和承担风险间寻求合理平衡,就需要保险公司合理配置资产。
一、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意义
寿险公司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扩大积累和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积累资金向投资的转化,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向外输出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寿险资产配置对公司的意义
寿险资产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首先,寿险公司要实施经济补偿功能,寿险资金就必须不断保值增值。在寿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寿险资金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不对寿险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收取的保费将不足以保证履行将来的赔付义务,公司的经营费用也没有办法保证,这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其次,寿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寿险公司往往通过降价进行展业。费率的下降使得寿险公司的承保利润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利润为负的情况,因此寿险公司更加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确保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通过价格竞争来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
(二)寿险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推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的互动与协调,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寿险资产配置和资本市场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寿险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寿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结构的改善,同时寿险公司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减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二、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资金规模限制
(一)寿险资金的来源及性质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前提是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是作为负债项目的有偿借人资金。具体来源包括:寿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类准备金、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其中各类准备金占据寿险资金的绝对比重。
寿险资金的性质取决于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主要构成是各类责任准备金,从而准备金决定了它的性质,而准备金是由其经营的业务产生的,因此寿险资金是由寿险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的。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人寿保险、年金产品、健康险、意外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人寿保险和年金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寿险产品,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探讨寿险资金的性质。寿险和年金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和储蓄,从而寿险资金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储蓄资金,是一种延迟的消费资金,即把初次分配中用于社会消费的一部分资金通过再次分配转移到投资领域,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寿险资金的这一特性不仅决定了寿险资金投资的必要性,而且也决定了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
(二)寿险资金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
寿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表现为资金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资金流动过程的起点是寿险资金的流人,即资金的来源,资金流动过程的终点是保险金的给付和理赔。从资金流动的整体特征来看,表现为大量资金不断地往返运动。由于风险事故的不确定性,必然形成一个最低规模的资金存量,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寿险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资金来源才能进行投资运用,资产配置才会成为可能。寿险资金来源不仅会约束寿险投资的规模,而且会约束资产配置的结构。
寿险资金的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体现在对初始规模的约束和存量规模的约束。初始规模使投资具有可能性,而存量规模则使投资具有连贯性和可调性。无论是初始规模还是存量规模,都表现为对寿险资金投资规模的约束。
三、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投资限制
保险投资与一般的投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的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保险投资。但是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保险投资资金的负债性、返还性,寿险投资不仅要符合投资的一般要求,还要符合保险经营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影响到保险投资的风险、收益,还影响到寿险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
1948年,英国精算师Pegler提出了保险投资的四大原则:一是保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可能收益;二是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保险投资应尽量分散;三是投资结构应该多样化,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应当根据未来趋势选择新的投资方式;四是保险投资政策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寿险投资的一般条件限制
1.安全性条件
保险公司属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机构,对保险投资的风险边际损失反映比较敏感。保险公司的效用曲线虽然会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风险越大,其带来的投资收益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流动性条件
寿险公司始终会产生资金的流人和流出,由于死亡率和退保率等因素,资金的流人流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保证保险金和退保金的给付,保险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3.收益性条件
由于寿险精算费率都有预定利率规定,这是保险公司的最低收益率要求,保险公司要保证给付和盈余,其投资收益必须要超过保单的预定利率。因此,寿险公司作为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要同时考虑三方面的投资约束,这就需要寿险公司在资产配置上做好选择。高度的风险规避就需要寿险公司多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等无风险资产;流动性要求就需要寿险公司保持较高比例的金融资产,控制投资于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产比例;收益性要求又需要寿险公司投资于股票、风险投资等风险资产。
(二)寿险投资的特殊条件约束
由于寿险资金的特殊性,寿险投资必须在既定的规模和结构的约束下实现保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1.对称性条件
对称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注意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对称性,也就是寿险投资要使投资资产在期限、收益率和风险度量方面与资金来源的相应要求相匹配,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例如资本金、总准备金等一般可配置长期资产,各种准备金则要根据责任期限的长短来分别配置资产。当然,对称性条件只要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大体一致,并不要求配置的资产在偿还期、收益率、风险度量等方面与资金来源保持绝对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寿险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及资产组合的投资收益,而且实际业务中要做到绝对对称基本没有可能。
2.替代性条件
替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根据资金的来源、保单的性质、期限以及保险金给付的情况对投资目标进行定位;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形式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与寿险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资产结构形式;最后在某一投资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求能使其他目标在既定的范围内朝最优的方向发展,或者牺牲一个目标来换取另一个目标的最优化。
3.分散性条件
分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投资策略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结构的多样化,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资产配置,以降低整个寿险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分散性条件是安全性条件的直接要求。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首先,寿险公司的投资产品要多样化,在保险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项投资,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在投资地域上要尽量分散,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分散;再次,投资资产规模尽量分散,投资于同一行业的资金规模不能过大;最后,适度控制寿险投资的结构和比例,即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项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
4.转移性条件
转移性条件约束指寿险投资时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投资风险转移给其他方,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最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转让,即通过契约性的安排让合约的另一方承担一定的风险,如通胀时期的浮动利率债券;二是担保,如保单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等;三是再保险或购买风险证券化的保单,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四是套期保值,寿险公司通过持有一种资产来冲销持有另一种资产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自身风险的目的。
5.平衡性条件
平衡性条件要求寿险公司投资的规模与资金来源规模大体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既要防止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性的卖空买空交易,增加投资的风险性,又要避免累积大量资金不运作或少运作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无法保证将来的保险金给付要求。
四、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渠道限制
寿险公司作为一个企业,要对寿险资金进行有效运用,使之保值、增值。现代经济中寿险资金可以投资的渠道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限制,虽有所放宽,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寿险公司的投资资产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固定资产以及贷款、产业投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等方式。
表1反映了我国保险业2000年~2006年间银行存款、债券和证券(基金和股票)三类资产的实际投资比例的变化情况。
五、当前寿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趋势
简单地从传统资产配置的方法——有效边界分析确定合理收益均衡的资产配置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负债的特征,对于保险业而言并不适用。保险资金资产配置要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充分考虑保险负债和资产的特性。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的管制放松,利率的波动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保险负债和资产价值及其利率敏感性的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寿险公司的资产项目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价值相对容易确定。而寿险公司的负债项目主要是各项责任准备金,其市场交易很少,价值确定比较困难。在利率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负债的法定评估——法定准备金相对能够代表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准备金的波动也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