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作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都知道,艺术不是一门投机取巧的技术,它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世界和视觉世界而存在的。美术作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限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美术探索者不曾从传统经验中汲取经验,那将会是莫大的遗憾。”可见,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过程中,美术创作者还要大力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根据大众的需要创作出合适的美术作品。
二、美术作品的创作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心态,在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提高创作水平。那么,美术创作者应该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呢?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很多人觉得学历史对艺术创作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历史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物质积累,还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记忆。过去发生的事情都叫作历史,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也是未来生活的参照,是一面生活的“镜子”。学习历史,可以使美术创作者通过过去生活的想象和生活的体验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可以为创作家宏观地展现当代生活图景提供一定的借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感非常厚重,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这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加之西洋绘画流入中国已达数百年,也能为创作者传达不少的创作经验。西洋画在中国得到发展的过程中,其表现手段和表现语言必定产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美术创作者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一定要注意西洋画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从中添加或补充一些新颖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如此一来,美术作品创作必会产生新的风格,使其创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有味道。
(二)毋庸置疑,现代设计运用全新的表现手段,可以给大众带来不一般的美的享受,但从反映人的本能情感上来说,现代设计不如民间传统美术那样令人感动。我们都知道中国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将虚化实、以少胜多,力求节外生枝。同时强调自我意识,注重凸显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民间美术具有十分鲜明的造型特征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设计崇尚规则性不同,民间美术处处彰显着不规则性,而这两者正好进行理性互补。如今,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运用二维的平面空间来展现三维立体空间的效果,这是值得当代美术创作者借鉴的。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其造型特征比较重视体现情感意识,即将主要人物画得很大,而次要人物画得很小,再用散点进行透视;现代设计则通过散点透视与焦点有机结合来展现空间形式,其崇尚秩序、均衡和精确等审美原则,利用分割形式来形成艺术的和谐性、严格性和完美性,这与民间美术有很大的不同。在民间美术领域,艺术家多采用喻意的手法,如《老鼠嫁女》这幅美术作品,就是将老鼠当成子孙进行繁衍,象征子孙满堂;石榴比作生贵子、狮子喻为男性、绣球喻为女性,所有这些喻意都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此外,中国民间美术还使用“以少胜多”的造型手法,比如用几头牛、几只羊象征六畜兴旺,用几棵玉米象征漫山遍野的庄稼等。还有延川布堆画使用的夸张、简洁的手法。在美术构图中,大量采用了民间美术“中心展开”的造型方法,以戏剧人物、花鸟禽兽、民间传说等为素材,将主要形象无限放大,而将次要的作为陪衬,以突显作品的主宾关系。看过延川布堆画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的主体形象的头很大,而眼睛也十分突出,令人印象深刻,所有这些手法都是中国民间美术善用的造型特征。点、线、面是美术创作最基本的造型要素,它们以抽象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服务于大众生活,然而,这些元素在民间美术中是以几何形式出现的,点的大小、线的静动、面的虚实,都可以效力于美术创作。以上所谈的民间艺术的特点,就是想告诉美术创造者要从民间美术中吸收有用的东西,汲取精髓进行艺术创作,集民间美术之精髓,必有所用。
(三)作为绘画的永恒主题,探究大自然之奥秘是人类孜孜不倦的事业。一个人只有用他真诚的心灵与大自然进行碰撞,才会实现心灵美的兑现。在人类世界中,所有自然之物都会呈现出美的图像,只要用心发现,自然物象就会激起人们绘画的强烈欲望。作为美的源泉,大自然能够呈现美的实在,激发绘画家创作的灵感。有些东西在常人眼中存在缺陷,但是在美的国度里是一视同仁的。不少人对断臂维纳斯记忆犹新,其体现的就是一种残缺之美,或者说,残缺之美更能够凸显美的本质。青藏高原的荒无人烟,黄土高原的枯枝残叶,一间农屋,几孔窑洞,在画家的眼中,所有这些都蕴含着美的元素,激发起他们作画的欲望,看到那情那景,他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融入色与形之中。众所周知,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色彩、构图和表现技巧等元素,只有当这些元素达到和谐和统一,这幅美术作品才算是成功的。所谓美术作品的内涵,正是所有这些元素的综合体现。美术作品每一个色块线条、每一个笔触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内涵,是美术创作者学识涵养、绘画经验和个人气质的综合体现。一个画家必须通过心灵的感悟和领会,从自然界中发掘美的存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美术作品。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奥妙无穷,令人神往。每一个自然物象都具备特有的审美价值,而且自然物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所产生的美是永不重复的。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大自然的过程,“师法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尊重自然,师从自然,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四)绘画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某个角度而言,艺术创作是一种心态的投入,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绘画家一定不要抱有商业目的,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装腔作势和过分描摹,画自己想画的和能画的,多点童心,少点世故,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更加纯真、自然,富有内涵,更具有个性特点。要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绘画家可以将自己的眼光放在中国民族艺术和西方艺术旋律上,发自内心地画自己想画的。只有走出自己的绘画道路,绘画家才算是成功的,就算这条道路不太光辉也没关系。语言作为诗意的源泉,也是绘画的生命和灵魂。一个绘画家如果单纯追求形真、形似而缺乏生动的绘画语言表现,那么他就是失败的,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不能算是一幅画,而只是一个图解,他自己本人也成了“搬运工”,没有丝毫创新可言。绘画家要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体现出自己的画风。同时,绘画家还要广泛了解其他艺术门类,不可只囿于绘画领域,因为艺术是共通的。
三、结语
教材中的欣赏作品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一是古今中外的名作欣赏。如我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近代徐悲鸿的《八骏图》。中国画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多描摹大河高山等雄伟的景物,所以有种壮美之感。描摹的花鸟树木会人一种聪慧灵性、伶俐轻快之感。善于运用空气透视法,善于想象。使画面有远有近,有种旷远阔达的气象在里面,并且更加注重使内心的情感表达在画上。
西方的绘画则多为油画,色泽虽然浓重,但却看起来大多有种灰暗之感。很少可以感受到空灵之感。绘画上主要运用焦点透视法,绘画作品多为描摹事件、人物,展现的空间不够开阔,所以常有种压抑的感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椅中圣母》等作品。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西方受宗教的影响深远,宗教气氛浓厚。而中国的儒、释、道教则更多的是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方面,因而束缚较少,所以中国绘画更让人感觉轻快愉悦。当然这和作画的工具运用也有很大关系。西方用画笔,中国则是毛笔。
无论是以前的东学西入,还是后来的西学东入,东西方的交流是不断地加强,相互的影响。所以绘画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学习借鉴。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风格异同。在教学中应该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欣赏和细细品味,从而从点滴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欣赏,包括自己的绘画和自己动手创作的手工制品。这些作品既天真浪漫,富有情趣,又反映了学生们的心理世界和真实想法。充分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支持学生的原形态创作。尊重学生的爱好和理解、自身的审美感受和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等等。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们身心发展。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它充满着学生们的稚拙、想象、天真、创造和纯朴的情感。他们以其自由、欢乐、独特的方式和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评赏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欣赏审视其作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三是课本中不同种类的范图欣赏。每一课前都会有一些插画和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个概念或技法而设置的。他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给学生某些方面做一些必要的示范,指导着学生自己去亲手绘画或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丰富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
四是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等的欣赏。欣赏雕塑作品需要从认识作品外部的形态特征开始,分清其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与环境是否协调;进而分析作品的思想,作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内蕴和创意。现代的许多抽象雕塑,其形体简明、空间意向强,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夺目性。通过块面、形体、线条、材质等来传达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形态各异,会让学生很感兴趣。
【关键词】美术作品 赏析
一、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开始学习美术时,他们的认识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他们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作业常常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对他们的画面中表现的不真实、不合理性,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艺术眼光去看待和品评。如果仅仅依照“像”与“不像”或“对”与“错”来评价,只会让学生受到压抑,使他们的创造力过早地消失。
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容易引起的。但这种兴趣并不稳定,它由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引起,随着成功的次数增加而加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给予学生兴趣满足,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和加强。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以自己的水平、眼光去评价学生作业中的“对”与“错”,不仅不能提高兴趣,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兴趣,走到与我们的意愿相反的方向去。
三、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十一世纪的绘画是走向分析设计的时代,强调个人的自信。学生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尊重他们的个性,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应给予鼓励和保护。传统教育喜欢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使他们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容易使他们缺少信心。
针对以上弊端,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多角度进行作业评价的方法予以应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以往评判美术作业,参照标准就是“像”不“像”,像则给“优”,不像则给“良”、“及格”甚至“不及格”。旧的评价准则确实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上美术课。随着中学生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们培养的毕竟不是专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只凭技法优劣评价美术作业。?
当教师遇到看不懂或“较乱”的作业,应该在辅导时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肯定他们大胆创作的基础上,再提出中肯的意见,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
例如,初一某学生,美术课上特别爱说话,这是一个头脑聪明、反应敏捷的孩子,只是缺乏耐心和细心。他在创作《用线条表现》一课作业时,胡乱画几笔就完事了。我走过去,仔细看了看他的作业,指着他的条线问:“这是你创作的飞鱼吧?很特别,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的画吗?”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立刻骄傲地讲起来:“是的,我的飞鱼正要冲出水面,展翅高飞呢!”话没说完,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只是我的线条有些乱,您可能看不好,我改一改在给您讲。”埋下头塌实地画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不但美术作业有了很大进步,课上纪律也明显好了很多。
2.让学生参与评价,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每次课堂作业评价我都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介绍创作思路以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不太满意的部分,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对自己和他人的作业是最有发言权的。针对不同的课型,我又分别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
例如,像《绘画中的空间》、《用线条表现》等这样的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立体感强、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工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等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像《现代纸艺》这样的工艺课,可设为:做工精细、工艺好、有进步、装饰性强等。集体完成的作业还增加了合作奖、集体贡献奖、积极投入奖等。
自评与互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3.教师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的补充与修正。如在第十三册《有趣的地图》一课的作业中,学生评价发现画面中的房子、树近的小,远的大,不好看,而反之则好看。那么教师要补充评价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另外,教师适当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岛很小,但是吸引了很多日本艺术家。那里风景很好,有大海还有绿地、稻田。” 在小岛的东北部,这片大海和梯田之间的一个小小丘陵上,一条幽静小路镶嵌其中。寻着小路信步前行,不知不觉间,穿过疏林草地,登上梯田山丘,层层叠叠的绿色中,一道柔软的,流动的,超乎想象的白色弧线,悄然映入眼帘。
这就是丰岛美术馆,由建筑设计师西泽立卫设计。整座美术馆空无一物,既无传世名画,也无新锐精品,每年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朝圣,因为这里展出的是,心之宁静,美之本源。美术馆外形宛若水滴,仅靠一层薄薄的水泥外壳支撑。同时外墙上开有两个圆形“天窗”,让原本闭塞的室内空间,可以畅享阳光雨露。这样的设计,模糊了自然与人为的边界,原本灰白冰冷的水泥,在自然的温润下,变得和顺且柔软。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春去秋来,寒暑交替。天气、时间和节气,在馆内勾画出千变万化的光影,分隔出或明或暗的梦幻空间。人们赤脚进入美术馆,在阳光下,在阴影里,站立坐卧,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放空自己。不过可以当心脚下,因为地板上不时有水滴调皮地滚动着。这些水滴就是美术馆唯一的永久展品。
在美术馆的地板上,布有上千个隐蔽的小孔洞,在地面防水材料和工程设计的帮助下,小水滴穿梭于空洞之间,肆意变换,来去自如。晶莹清透的水滴,犹如荷叶上的露珠,时而汇聚一盂,时而四散轻舞。木讷的水泥外壳,将灵动的水滴包裹,而将其环绕的,则是美丽善变的大自然。动静结合,虚实相交,看似空无一物,实t欣欣然荣。这便是丰岛美术馆的绝妙之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在这里完美融合。虽然简单至极,虽然静默如斯,却有着震彻心扉的力量。日本建筑设计大师西泽立卫,一直致力于探讨,建筑设计界一个无解的难题,“实现建筑与环境一同的永续存在”。这位普利兹克建筑奖最年轻得主,用这座举世无双的美术馆,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完美答案。当建筑美学的浮华外壳被层层剥开,其本质内核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那些名师大家的画作,只有在美术馆与观者对视时,才能将作者对生命的考量传递,才能将观者对人生的思量激起。丰岛美术馆,则为这飞扬浮躁的社会,和我们疲于奔命的生活,守住了一处难得的留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静下心来,审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谛视美与本心的相融之法。人们从四面八方逃到这里,逃离那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逃离那个亚历山大的世界。来到这里,静下心来,欣赏着放空之美,自在之美,内心之美以及心中久违的梵境净土。
设计师 西泽立卫
关键词:欧洲;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69-01
一、欧洲美术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两个阶段和时期主要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文艺复习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被后人习惯的称为同一时期,实际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以及艺术作品都是对古希腊时期艺术作品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由于古希腊时期艺术的理念才逐渐萌芽,所以许多时候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神鬼色彩,主要就是用于敬神,大多围绕寺庙和祭祀。神在希腊人的心中是最高的理想美代表,也是一切神权的象征。所以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简朴的同时也强调个性,具有一种精致典雅之美。但是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和美术作品就有了一定的突破,开始注重实用主义,且对宏大宏伟场面的描绘更加到位。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的精神更加值得学习,但是究其罗马艺术发展特点的原因,还是因为古罗马时期人们长期与自然作斗争,进而实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所以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的居多。但是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的美术作品,实际上都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两个高峰。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美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可以说彻底将欧洲的美术水准提升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众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以达芬奇为代表,确实撑起了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的美术艺术发展空间。文艺复习是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也是启蒙运动开始之后,所以各种先进的思想以及不同的思潮都涌入了欧洲,这一时代的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具备意识,想要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于是开始了思想解放运动。
二、对欧洲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
(一)古希腊美术作品的理想主义分析
对欧洲美术作品的分析,首先是分析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的整体发展方向与特点。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同时古希腊美术作品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古希腊时期是欧洲美术发展的开始和酝酿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有《掷铁饼者》,这是当时希腊时期最为优秀的一件雕塑作品,是欧洲美术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起始点。由于古希腊注重竞技,而奥林匹克作为古希腊重要的盛会,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当中,都格外的重视体育竞技的开展。这一作品作为当时古希腊时期优秀的雕塑美术作品,更是选择了人在竞技时最佳的状态,将掷铁饼者扭曲的姿态以及力量的迸发展现出来,实现了对个性的张扬以及对当时体育竞技中力量和胜利的渴望与赞成。
(二)古罗马美术作品的实用主义分析
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作品就更加讲求实用主义,所以古罗马的大多数美术作品中,都会展露出雄伟壮丽的个性主义色彩。古罗马壁画是典型的美术代表类型,同时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古罗马壁画所呈现出的形式也会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哪一种,古罗马美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色都是实用性很强、个性特点极为丰富以及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艺术作品。
(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现实与人文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彰显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与人文。在这其中,开始尊重人的主观意志,同时对人的追求、人的思想、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颠覆。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同时也打破了封建制度对人本身的一种禁锢。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美术作品的展现上,开始注重写实。在风格以及色彩的安排上,更加注重统一和自然,不再拘泥于一格。简言之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更加的人性化和现实化,对写实风格的展现非常到位。达芬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可以说《最后的晚餐》以及《蒙娜丽莎》都将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层次提升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在构图、线条、色彩、对比以及明暗的每一个方面都实现了突破,体现出这一时代美术作品的顶尖水准。
三、结语
欧洲的美术作品作为全世界艺术发展的代表和榜样,主要源于其发展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结合。外在环境要求欧洲在艺术发展上比其他国家都有着先天优势,同时由于各种思潮在欧洲的形成,更是使得欧洲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客观的分析西方美术作品,有利于提升后人的鉴赏能力,对于后人分析作品,吸取经验具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昕.论如何借助西方美术史深化高中美术鉴赏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