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以,朱军煽情并不是错。可是,为什么拥戴朱军的粉丝们不买账了呢?
看《艺术人生》就像看悲剧
节目夸大了“悲”,好像不流泪就不叫沧桑,不伤感就不懂艺术。比如采访赵薇的一期,朱军一定要说到她逝世的奶奶,让赵薇泣不成声,才肯罢休,结果引起了观众的不满。这种残忍的伤感值得商榷。《艺术人生》不是一般意义的情感访谈节目,仅仅依靠情感探秘和隐私诉说来吸引观众,它应该成为一档用艺术家们丰富的艺术生活和博大的内心情操感染、影响、打动、引导并提升观众精神境界的节目。但是,这种引导和提升不应该是沉重的,而正要相反,它的基调应该是明亮、积极、向上的。
倪萍哭是柔美,朱军哭就是矫情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一种刚健的文化精神。“君子”,肯定指男人。在中国的文化中,男人要哭多了,就会被小看。观众的心理受到了文化的强大影响,女性的柔弱可以被宽容,比如倪萍也经常哭,观众很喜欢,非议也少。但是,朱军眼圈老红就另当别论了。受中国观众喜欢的男主持人,很少哭。崔永元哭过,但不多。后来,崔永元开始《我的》,展示的正是男性的刚强;何炅哭过,但也只是在PK时偶然来一下,主调是明朗、快乐的。遗憾的是,朱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总是要用哭来调动全场情绪,这就违背了文化对男性的“规范”。另外一个方面,朱军又表现出了“大男子主义”,利用“强势”的主导地位,让被访的一些青年女性艺术工作者们,“贡献”出了自己的眼泪,凸显了男性的霸权。这种 “劝哭”、“诱哭”、“迫哭”的“霸权”倾向,也是让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反感的主要原因。
《艺术人生》:不懂节奏的艺术?
节目是一种艺术,艺术要讲究节奏感。什么叫节奏?简单说,就是有徐有急,有走有停,有闹有静,有喜有悲,情感要有起伏,情节要有波折,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曲折来。节奏的出现,才能使得艺术形式变得生动耐看。观众爱看好莱坞节奏鲜明的影片,而对那些情节拖沓的影片避之不及,就是这个道理。《艺术人生》的转场较慢,往往是嘉宾独说,大家在听,是独白,不是对白。在这样一个应该重视受众反应和情绪的媒体时代,这档节奏感不是很强的节目,是比较“危险”的。而且,艺术讲节奏,情感也有节奏。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哭和笑,喜和悲,都是紧密联系的。单单只有任何一方,都会使得情感世界变得单调、乏味。所以,我们看希腊的戏剧,悲剧往往用喜剧的形式展现。《艺术人生》却很少用喜的方式展示悲,相反,还要悲上加悲,雪上加霜。过分注重“煽情”、“悲情”的结果是,情感曲线长期处在“平线”上,没有起伏,这可能会破坏观众的心理张力与情感弹性。和股票一样,观众要是被“压抑”太久,就会以某种方式“反弹”,《艺术人生》遭恶评证明了这点。
为《艺术人生》支招
慎用悲情
建议:朱军再哭扣年终奖。朱军再让嘉宾哭不许参加“十佳”评选。
如果说情感访谈节目是道大菜,“悲情”、“煽情”是好的调料,但不应当成为主料。主持人的眼泪不能最终打动观众、吸引眼球,相反过度的悲哀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观众更愿意在劳碌一天后,躺在沙发上看一些具有一定娱乐元素、能够放松神经,然后又略带思索、稍显深刻的节目。一档节目中有2/3的内容让观众看了难过到掉泪,这肯定是对观众不负责的表现。像《艺术人生》这样的情感访谈节目,说到底还是娱乐休闲的节目,既然艺术工作者的任务也是要让观众感到放松、轻松、休闲,那么,采访艺术工作者的节目干嘛要搞得这么沉重呢?我们看大艺术家的作品,总是泪中带喜,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人们记住的并不是它的苦难,而是苦难之后的微笑、绝望之后的希望。《新周刊》主持的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李静就说过一句话 :千万不要沉重,我们是笑语人生。
善用节奏
建议:给朱军准备一个大鼓,没事敲着玩。
上文笔者已说过,节奏在节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播学认为,感性刺激和理性刺激应该互相结合。这就是要注重节奏。但是,很多情感访谈节目节奏太单一、单调。缺少的是节奏,而不是泪水。记得央视曾有档专门访问体育明星的访谈节目,场面不可谓不豪华,嘉宾不可谓不知名,但每次都是在大厅里,两个人空荡荡在说话,没有起伏,没有变化,结果后来节目被撤换。但凡好的节目,都是在节奏上做足了文章。节奏就是故事中的冲突、矛盾,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情感访谈节目不要总是在泪水中寻找刺激。如果一个刺激使用久了,它就一定不再是刺激了。对《艺术人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另一个崭新的刺激元,实现节目的节奏转换。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中很注重节奏感。按理说,这也是一档掏心窝子、说心里话的情感节目,但崔永元很少让嘉宾哭,更少让观众哭。“在说实话中找快乐,在快乐中说实话”,是节目的基调。同时,音乐的间场,主持人与观众的即兴互动,都保持了节目的新鲜节奏。
大胆革新
建议:朱军要向李咏学习,大家春晚都说错了话,可是李咏咋就这么能折腾呢?
《艺术人生》已到“七年之痒”。电视研究的学者们认为,一档娱乐性的节目,3年是一个周期。现在观众口味更新更快,1年就要“换口”。湖南台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也只办了3年。而《艺术人生》,大到节目形式、场景安排,小到情节设计、对白致辞、主持人着装,都没有太多变化。广被观众批评的朱军的“哭”更是从技巧到形式都多年未曾改变。拜托,就算《艺术人生》是港姐,老穿一套衣服,观众也会看厌。《艺术人生》要向《幸运52》学习,后者推出了崭新的节目单元。看来地球人都知道: 创新才是大路子,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做、怎么变才是最重要的。
活着,还是死去
一、情感自然流露的人文情怀表达
作为央视一档已制作近15年的老牌节目,《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节目风格,展现了许多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其艺术历程。独特的节目选材、精准的切入转换以及浓郁的人文情怀展现,让这档节目独树一帜。《艺术人生》以严肃、人文为特色的节目定位,实现了娱乐节目形式与内容的突破,其颇具人文情怀的访谈内容,实现了由娱乐向人生的转变。《艺术人生》在节目编排上,呈现出去娱乐化、去庸俗化的价值取向。以节目内容为例,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杜绝以依靠挖掘名人隐私为噱头来吸引观众。在与嘉宾的互动中,艺术家的真情流露及自由表达形成的节目内在张力,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尽管主持人朱军煽情的主持风格在业界颇具争议,但从其主持效果及嘉宾的参与程度来看,他往往能够通过特有的氛围营造让嘉宾迅速融入到角色当中,使之愿意向公众敞开心扉。不少嘉宾往往会触景生情,愿意将自己最真实的情绪传达给广大观众。有的嘉宾在节目录制过程当中甚至数度落泪,将自己的内心全面敞开,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悲伤。正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让艺术家以个性化、立体化的丰满形象来展示自我。《艺术人生》所揭示的主题,不仅仅是关于艺术,更是关于艺术家的人生。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当中,其话题的内涵极具广泛性和拓展性。话题内容不仅仅包括艺术家们在演艺生涯中的经历,更包括整个人的人生轨迹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在这50分钟的节目时长当中,实际上是对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做了全景式的回顾与整合。
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对于其艺术生涯有着深远影响,往往是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对其艺术生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家的人生体验决定了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而《艺术人生》所表达的,便是努力发掘艺术家成长道路上独特的人生经历,并致力于探寻其精神世界里独特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追求,而这也正是其人文情怀的集中展现。对于艺术家来说,在此平台上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及内在情绪的流动,他以真性情来展示自己对于艺术价值的思索和艺术道路的孜孜追求。构建在人生厚度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表达,让整个节目不但集中展现了艺术家对于艺术形而上的求索,更是从其壮丽的人生背景出发,全面、形象、立体地展现出艺术家的心路历程。浓郁的人文情怀与人生经历的和谐共振,共同谱写出一幅艺术的宏伟篇章。
二、在叙事艺术中诠释人生哲学的探索
如果说具有人文情怀的意蕴构成节目内在的灵魂,那么别出心裁的叙事结构、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看似疏朗实则紧密有致的叙事安排,架构起《艺术人生》的整体栏目骨架。纵观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其在节目编排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结构主义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个节目的叙事并非按照时间顺序的回望,也并非以事件为核心进行散乱阐述。其往往将节目进行模块化的切分,以关键词的形式对每一个小模块的主题加以提炼。在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参加的一期节目当中,朱军以戚建波先生音乐作品专辑作为访谈栏目的篇章。《亲情篇》、《老百姓》等4个独立的篇章,不但一目了然地揭示了戚建波先生作品当中的主要内容,也展现了作曲家以儿子、普通百姓为切入点的创作及其对未来生活无比的向往。在这样的叙事结构里,戚建波创作主题中对父母大爱的感恩、作为普罗大众为百姓歌唱的艺术追求,全部被传达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同的主题,但却统一到艺术家对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朴素追求当中,这种模块化的叙事形式大大促进了艺术家创作理念的升华。其次,《艺术人生》的叙事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互动化的特征。通常来讲,访谈类节目是在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当中来完成整个叙事过程。然而,《艺术人生》在叙事上却打破了传统访谈节目的范式,形成了主持人、受访嘉宾、与嘉宾具有密切关系者的三重叙事主体。仍以戚建波先生的访谈为例,在整个栏目的叙事结构当中,粗线条的时间脉络回顾,是由主持人朱军把握的。他对戚建波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对如考学、上春晚等对其人生具有重大影响的时间节点的表述,整体勾勒出了其人生的简历。作为嘉宾的戚建波,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则是实现了这种粗线条的细化和串联。他主要阐述了自我经历和内心的真实情感,粗线条与个人化讲述的叠加,形成整体叙事与点面结合的内在张力,内外相结合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交相呼应的立体表达。而在与戚建波合作最久、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作者车行先生的讲述中,则更侧重展现戚建波在工作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种对来访嘉宾性格标本式的解剖,不仅放大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使得嘉宾的形象丰满化、立体化和真实化。而正是在这种多元化、互动化的叙事表达中,大大拓展了人物主体的精神世界,使得其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
第三,《艺术人生》的叙事节奏呈现出错落有致、缓急结合的内在韵律。在节目编排过程中,主持人朱军随手拿出的小物件都有可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道具。整个节目当中,主持人不间断地为观众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并通过嘉宾或者主持人自己来解答这些悬念,这样的叙事节奏是急促而又有力的。而当嘉宾在进行倾诉或者陷入到较深的自我情感表达时,节目又呈现出舒缓而有余韵的状态。这种具有内在节奏变化的叙事模式回环往复,构成了电视节目的整体基调,为充分展现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文气息现场氛围的营造及人生意蕴的感悟
《艺术人生》一大亮点是其极具人文气息的现场氛围营造。节目录制现场的空间风格与客厅类似,给人以温馨和宾至如归的放松感。而台下济济一堂的现场观众与暖色调的灯光效果,又让现场呈现出热闹、欢快的整体气氛。音响师在面对嘉宾时,往往会根据其艺术特点进行幽默而不失风度的经典配音,以此来强化、甚至重塑来访嘉宾的经典艺术形象,从而为主持人拉近与嘉宾的心理距离,为访谈的成功做好有益的铺垫。作为访谈节目的《艺术人生》,不仅需要精致的叙事编排,更需要充分的现场气氛营造。良好的现场氛围能让嘉宾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到与公众交流的角色当中。
主持人朱军在启发、引导环节的工作非常出色,其张弛有度、有理有力的主持风格,既能让嘉宾愿意敞开心扉畅谈自己关于人生、关于艺术体验的见解,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掩盖了嘉宾的光环。在细节把握上,朱军对于嘉宾情绪的酝酿、发酵及积累程度有着准确的判断,体现了一位主持人出色的现场掌控能力。他善于在倾听中洞悉嘉宾的心理状态,并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问出观众最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在对戚建波先生的专访中,当朱军提到“您如何与春晚结缘”时,戚建波模仿袁德旺导演拍板的场景时,仍然显得非常激动。这正是主持人具有独特针对性、举重若轻的提问技巧所带来的表达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主持人与来访嘉宾之间的交流是真诚而平等的。主持人对嘉宾的经历及遭遇表达出的感同身受的情绪,激发了嘉宾的表达欲,使得他们愿意与之分享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共鸣使得彼此之间产生知音相惜的内心感受。他们愿意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以私人化的、更为亲密的朋友关系去畅谈人生的奥义及自己在艺术生涯当中的感悟。而这大大丰富了艺术世界的深层意蕴,也为艺术家追求艺术、献身艺术做了颇具深度的人生注解。在此基础之上,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的互动,以真诚、真实、真情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让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地走入观众的内心,为他们精神世界的提升及拓展提供了丰富营养。
四、结语
班主任对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全面责任,既是一位职权不大、责任重大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是班集体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角色应该有如下转变:1.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不仅仅是学科专家,还应该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指导者、学生心理咨询师等。2.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转换为对话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而不是一味地教训学生。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引导型转换。4.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5.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6.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二、自我完善,学会协调,夯实班级管理的内涵
1.努力自我完善
(1)提升品德涵养。现代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政治素质;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情操高尚、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素质;精通业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质。
(2)提升专业素养。班主任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以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并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3)提升管理修养。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说话办事要果断,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当一个优秀的协调员
(1)协调好与全班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针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学专家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要多关照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要耐心地教育他们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自制性,让他们学会适应有计划的、平稳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注意学习与休息的有序交替。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勇敢的精神和自信心,要注意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断获得学习、交往和生活的乐趣。因此,班主任要正确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策略,不断发掘学生的个性宝藏,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我班曾有一学生小M,缺少母爱,家庭困难,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精神上稍有点问题,在来我班前经常随意走动,而且乱骂同学,还言语上“调戏”教师。当然他也经常会受到同学的欺负。于是,我首先给予他安全感,我在班上说,“告诉你们个秘密,小M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经常回家帮奶奶做家务等,多好的孩子啊,我们可都得向他学习,但唯有一点不好,就是乱骂人,这样我跟你们商量一下,只要他不骂人,不随意走动,而是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讲,我们就和他交朋友,并且不欺负他,好吧!”其他学生都很给面子,大声地说,“好”!我就又对小M说,“听到了吧,只要你改。能不能做到?”小M也大声地说,“能”。我也大声地说,“老师对你们也充满信心,对小M更有信心(跟别的同学使了个小眼神)。不许欺负小M,谁要是还欺负小M,小M你告诉老师。不过你要记住喽不能骂人,不能随意走动,要不然老师也保护不了你。”课后我又悄悄地对小M说,“老师知道你们家经济有点困难,只要你表现好,哪里有困难补助的,老师都会先帮你申请。”听了后,小M很高兴。而是只要他有些小进步,我就会表扬他。吃饭时,多关注他,多照顾他。长此以往,他再也不随便走动或是留在饭堂里恶作剧了,也很少骂人了(要他完全不骂人很困难,精神上有点小问题),遇到教师也会主动问好,还会主动与教师交流。
(2)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工作。某一课程课堂管理的质量,与整个班级管理状态相关。因此,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也需要相关班级管理者的支持,尤其需要班主任的支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必须搞好关系,密切配合,教育思想要一致。班主任除了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的工作。通过科任教师的间接管理,了解课堂实施管理情况。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渗透的责任,双方工作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任课教师的工作视野主要放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上,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做整体规划时,就必须对班级的课程管理进行安排,把任课教师的活动纳入到班级整体管理活动中。为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好家长与班管工作。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如,父母在家发生家庭纠纷,学生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一定途径并运用独特的方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如,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一系列的教育指导,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教子方法”,使学生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家访活动,如,有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情绪出现波动,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应了解其家庭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家访,做好学生的学习调整。又如,小J最近学习完全不在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经常不能及时完成。课后与其交流,他告诉我他爸爸一人打工赚钱太辛苦,说着说着泪流满面……于是我对他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关心,心疼父亲。这点值得我们班其他同学学习。可是你知不知道,你父亲最想要的是什么,他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同时努力学习。现在你要考虑的是怎样做才能让爸爸开心。而不是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胡思乱想,这样注意力难以集中,中午还要在学校代伙,这是在浪费爸爸辛苦赚来的钱啊!还有爸爸为什么赚钱如此的辛苦呢?我想他是小时没能认真学习,长大了只能靠体力赚钱。你长大了愿意这样吗?”经过与孩子长时间的交流,他说,“我错了,我要努力学习,不能再用着爸爸辛苦赚来的钱胡思乱想,这是在浪费爸爸的钱。长大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爸爸不再这么辛苦,到时我赚钱养他”。听了这一席话,我很是感动,但我也发现,孩子没有把心里话全告诉我,我应该先与其家长沟通一下。后来他爷爷告诉我说他们家庭很复杂,小J爸爸在别家生活,在小J不到一周岁时母亲改嫁了,小J跟着爷爷奶奶。前段时间母亲曾与小J联系,说她要回来找孩子,要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孩子满怀希望,等待她的归来,可不久她又告诉小J,她不回来了……于是我建议他父亲多和孩子联系联系。经过与小J爷爷的沟通后,我知道小J最缺的是母爱。于是在那以后,我更关心他,给予他更多的爱,有空时就与他聊聊生活和学习。渐渐地孩子敞开心扉,经常会主动与我谈心,开心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各方面都进步了许多。
三、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当一个艺术的管理者
1.艺术地培养良好班风
在班风形成的初级阶段,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中小事的闪光点,以小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可以极大地推进良好的班风建设。
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一些学生送给了我一束束的鲜花,以表对教师节日的祝贺。我将之插在教室里来美化环境。我班的学生很是淘气,于是,我以身正为范为主导,以鼓励表扬为主线,加以引导示范,并施以一定的“诱惑”――谁表现得好就可得到一枝花,并可以把得来的花转送给自己的父母。学生很兴奋,积极性很高,想得到花的欲望特强。几乎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勤奋好学。一下子似乎长大了许多,也懂事了许多。于是在一节以“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孩子们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学习习惯变好了点,学习方面有进步,课间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爱护公物等)得到了花。经此以后,班风明显好转。
2.艺术地培养小助手
俗话说:“军无主帅兵欲乱,鸟无头来不能飞。”同样,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常常是教师无法取代的。通过平等竞争、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干部才是学生最信赖的,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但是,班主任对班干部应做深入地了解,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活动能力、服务态度、集体精神等,做到知人善任,工作能放手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只充当“导演”和“顾问”,这样才能发挥每位班干部的特长,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工作,施展才华。在班干部的任命问题上,教师要遵循用而不疑、疑而不用的原则,支持他们独立地开展工作,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创新中的支持者、关心者和引导者。此外,应实行定期轮换方法,让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以便在实践中发现有工作魄力、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因而极大地调动了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给班长树立威信。我会与学生说,我不在班时,班长就是我,他说得只要是对的话,大家都要听,这些话就相当于是我说的。他负责的活动大家要积极,主动配合。当然若是班长有哪些处理不当的,可私底下告诉我,我不会包庇的。
3.艺术地管理班级
(1)爱心管理,良好的师德是管理的保证书。一位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爱,那就丢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从中能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如果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公正处事,将会给学生带来表率式的激励。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班主任首先做到有良好的师德;要求学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教师必须从小事做起,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地上的果皮纸屑弯一弯腰,捡一捡,不随地吐痰;要求学生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劳动中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就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绝不能只是发号施令,纸上谈兵。也就是说教师要用“人格塑造人格”。
因此,我们应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理想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拥有理解和信任。
(2)民主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管理的剂。在德育工作中,力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努力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在学习上优生和潜力生要公平对待,做到不忽视学生,不藐视学生,不限制学生,消除教师与学生的“猫和老鼠”“警察和小偷”的传统关系,也消除那种蛮横、粗暴,以“权威”自居的强制色彩。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如,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在竞选学校大队干部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对比管理,是认识班级与个人的镜子。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就是通过学生与学生进行对比,小组与小组进行对比,班级与班级进行对比,发现对方在品德、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优点,为自己学习树榜样。同时,也以对方的缺点为镜子,对照审视自己,将自己的有些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如,班级工作周评比栏,每当成绩(根据实际情况评定五角星的个数)公布以后,学生都蜂拥而看。当看到成绩名列前茅时,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正是这种自豪感推动了以后班级工作的前进;当看到成绩栏填的仅是一两个或更少(不及格或是退步较大),学生就会立即找相应的科任教师,帮助其分析,找出原因,定措施进行补救,也正是这种补救的过程,对班级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之间也更应该进行对比,使班风在良性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4)竞赛管理,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催化剂。竞赛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积极的氛围,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参赛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竞赛还是一种追求,它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要经常巧妙地创设这种积极的氛围。如,低年级班级评比“比一比谁最棒”,中高年级的“成长树”等都是很好的竞赛式管理方法。
(5)奖惩管理,是激劝共进鞭策教育潜力的加油站。班级管理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任何班级活动,不仅要有布置、落实、检查,而且要有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检查昨天,抓住今天,开启明天,通过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表扬先进,勉励后进。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是班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对积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和奖励,否则,这些行为和成绩就不会持久。奖励的方法最好用不定期、不定性的方法进行。如,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奖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同时更要奖励进步最大的学生。一次运动会结束后,班级可以奖励最佳运动员,也可以奖励文明观众。我们低年级班主任可以这样做:如,评选班级小标兵、好儿童、优秀生等,并奖之笑脸或是小红花等;而那些违反纪律,破坏制度的学生却什么也得不到,这种处理学生的方式看似没有惩罚,但事实上却能起到惩罚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受罚者”吸取教训,也能对他人有教育意义;但在奖惩过程中,一定要奖“罚”分明,达到积极的效果。再如,我请小D(成绩不太好,但责任心强)帮忙负责班级消毒工作,平时对此方面时不时地也会加以肯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后来在一次教师会上又因消毒工作到位,我班受到了表扬,我便及时告之所有孩子,孩子们很是开心,小D更开心。我便说你们的表现,老师,领导,同学都看在眼里,请多多给机会让老师表扬你们吧!我很想表扬你们哦,我们一起加油吧!课后,我与小D交流了会儿,再次地表扬他是个负责的,责任心强的孩子,老师很是喜欢,也很高兴。若是学习上能再加把劲就更好了。在教师的表扬与激励下,他的学习态度渐渐端正起来,经常向教师或是同学请教,我也发现了这点,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小D进步了。
在很多人眼里,孙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摄影艺术家,在在他自己看来,成为摄影师确实是令他最欣慰和振奋的事情。如果说与摄影的结缘源自于热爱,他幸运地将这种热爱变成了职业、事业甚至是生活。
文化高度决定艺术高度
从事商业摄影8年来,孙乐越来越意识到摄影师不仅仅留于技术层面的把控,如果一个人想要学习摄影技术,六个月的时间他便可以掌握这些技巧,但是与摄影相关的一些文化积淀更应该是摄影爱好者学习的重点。
比如人文学科的一些知识,文化史、艺术史,这些往往比技巧技法更加重要。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不是靠技术参数去衡量他的艺术成就,因为硬性的指标参数很容易被学习,归纳和仿效。摄影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体现的人文关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技术参数本身逐渐变成了艺术创作的基础,而文化这个附加值才是作品赖以流传的点睛之笔。所以孙乐一直坚信一个出色的摄影师,除了应该具备本国文艺历史的文化底蕴,更应该放宽视野去体验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并且着重研究如何将人文环境与作品巧妙的结合,这才是摄影的灵魂。
登峰造极的大胆创意
孙乐在平面广告拍摄中不断追求光影对拍摄物的呈现力,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众多弟子。
但他对此并没有满足,而是开始琢磨摄影执行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技术壁垒。不断的寻找技术革新的方法,直到有一天他异常兴奋的看到了一张“不可能实现”的平面拍摄作品。
孙乐带着对这张作品的好奇心,开始钻研在德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的CGI技术。不断的研究、试验,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实现了低成本的CGI技术。(在欧美国家盛行的CGI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影像生成系统,基于光环境扫描数据的精确渲染可以使三维模型与真实环境达到完全真实的影像重组再现。通俗的说就是通过光学扫描所记录环境光数据,将建模后的汽车进行渲染,从汽车外观的颜色、材质、周边环境等可以在模拟环境中真实还原汽车广告拍摄的全部真实感。它可以有效的解决汽车拍摄过程中的天气、运输等诸多不可控因素,从而降低拍摄成本,和规避拍摄中存在的风险。)
艺术家的行动力
谈起自己的成就,孙乐反复强调的是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执行力。转行做摄影,不断学习国外的技术,自我增值提升艺术敏感度……这一切如果只停留在构想阶段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头脑中的想法转化为行动。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在孙乐看来,目前国内的摄影课程安排与一线实践存在太大的缺口,课本上的执行方法其实早已在实际拍摄中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实现手段。所以,要想做到最好,首先要有一个观察问题的新高度。而这个高度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尽可能的去实践一些新方法颠覆以往的旧观念。这就是说,除了坚持既定目标,还要不断研究如何从技术上达到更高的阶段。
说给未来的接班人
妙红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捧过“铁饭碗”,然后毅然决然地下海,据说被淹得挺惨,而后投身媒体行业,一干就是十年。他说本来不想聊自己的“艺术人生”,但是猛一回头,这路虽然走得歪歪扭扭,却也丰富多彩。
记者对妙红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他曾经担任出品人、策划人兼主持人的四川电视台星空城市频道节目《妙哥说事》,这档节目主要是和观众分享报纸上的新闻,将热门话题一网打尽,同时还会搜罗有趣的网络视频。妙红用椒盐味十足的四川话主持节目,平民化的节目内容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使得他“邻家大哥”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媒体人的十年,妙红很长一段时间都与体育新闻撇不开干系,他笑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看足球的时候有啤酒畅饮而且不需要码字,最不喜欢的事是看足球的时候没有啤酒却需要搅尽脑汁码字。“喜爱阿根廷队有两个原因,一是阿根廷以前出了一个马拉多纳,现在出了一个梅西。另一个原因则是,那首叫作《阿根廷,请别为我哭泣》的歌曲为阿根廷涂上了一些婉约的、优雅的色彩。当球队赢了的时候,我们一起嘶喊Argentina(阿根廷),当球队遇到坎坷时,我们则一起作出忧郁的样子,哀怨地吟唱: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这是妙红在去年世界杯期间受某刊物邀请写下的评论。他说自己酷爱写体育评论,是因为年少时在体校上学,喜欢许多体育项目,也曾幻想过自己成为一名职业体育运动员。如今,体格有些消瘦的妙红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艺术家,实际上,他已经投身艺术领域。
就惦记着那些白墙
妙红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很多年前,我其实也是一位艺术家,啊,现在不算了。”配图是一幅抽象派的素描作品。“我有空时也爱涂涂画画,但那些绝对算不上是艺术品,也绝对不可能进入我们的艺术品平台”,妙红在介绍自己正在筹建的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创投平台时说:“我想要创建的是一个艺术品展示和销售的网络平台,我觉得艺术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为大众服务。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培养个体审美素养,提供大众消费得起的艺术品。”妙红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介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为艺术品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购买渠道。妙红和团队到大学校园去寻觅优秀的艺术作品,还会聘请专业的艺术评估师来评估艺术品的价值,拟定出合理的价格。“我惦记着的是干家万户家里的白墙,我想让艺术品进入普通工薪族的家里,装点他们空白的墙,用原创艺术品提高他们的居家审美品位。”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日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为人民币287亿元,同比下降14%,创5年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受文化产业大发展契机的影响,艺术品电子商务与艺术品的全产业链服务正逐渐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主线。值得关注的是,定价在人民币10万元至50万元的作品在国内拥有极高的市场空间,成交数量占拍卖成交数量的73%,显示出艺术品市场初级购买群体的扩大。在艺术品电子商务化愈演愈烈的当下,妙红没有抛出花样百出的营销噱头,也没有迎合艺术品藏家们对新兴事物的收藏热情,而是脚踏实地地选择了大众艺术品消费领域,这或许来源于他人生中多次转行磨练出的敏锐商业嗅觉。
妙红不是一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外面饭馆里的人,他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十分专注。他说转行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更多种可能。也许在将来,曾经出版过长篇小说的妙红会开启另外一种人生,谁知道呢?
Q=《成都女报》 A=妙红
学会讲故事
Q:媒体生涯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A:这十年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也让眼界更宽广。我还学会了如何讲故事,如何用语言去生动地描述一件事,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
Q:每一次在转行时,内心是否有过恐惧?
A:完全没有,每一次转行都是自然而然的,时机对了,我自己也准备得足够好了,于是转身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