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80-02

党的十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更加明确的指出了应该把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各地农村已经开始了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但有关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不足以指导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所以应该加强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农村生态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农村生态文化是指农民在本地特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农村生态文化内容;狭义的农村生态文化则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化,它是指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中,以维护生态,保障人生幸福为目标,在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应该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关系,还应该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友好共赢的交往状态。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育和引导生态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既要建设一种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化,还要建设一种生态的交往文化、人文文化。

二、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结合农村具体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文化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作为一种价值观,一种意识形态,生态文化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支持与协调作用,具体的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与否的关键。

同时,生态文化建设也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加快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三、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生态文化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低

在农村,受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的影响,村民的生态文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生态文化理念比较落后,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相当严重。同时,由于对生态文化没概念、不了解,民众对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较低。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满足于现状,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慢。由于缺乏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意识不到生态文化建设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人类,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意义,真正实施起来配合度低,懈怠情绪严重。

(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以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依托。但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时间还不长,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对生态宣传与教育、生态保护团体及生态文化普及等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和相关制度,使得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工作落实难度加大,特别是法律制度作为最基本的一种保障制度,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法律、法规落实并不到位,一些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还不完备。再次,由于许多环保法规缺少实施细则,相关的法律监督及实施保障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三)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的生态文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虽然设有一些乡镇文化站,在有的地方有站无址,形同虚设。而在农村,我国一直实行村民自治管理,形式松散,对于新兴的生态文化建设,更没有专一的机构去负责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宣传,以及监督生态文化建设措施的落实。除没有完善的机构设置外,生态文化建设的其他辅助设施也不完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有限,有很多农村就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利用率较低。村庄整体面貌和卫生环境普遍较差:乡村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庭院内外,道路旁边柴草堆放混乱。

(四)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生态文化建设

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过多追求和关注使之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长期综合效益。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行为或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另外,生态环保意识淡漠在广大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许多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淡漠,只重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污染环境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很常见。

三、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生态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生态文化意识

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生态文化建设的快慢,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生态文化教育,应该把生态文化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对青少年的家庭、学校教育和对成年农民的社会化再教育。除了生态文化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文化理念,使生态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生态文化的发展对于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完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

第一,制定生态文化建设考核标准,严格考核评议制度,使各部门围绕生态文化建设有依据可寻,使生态文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第二,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制度,对群众反映的具体情况要核实,并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调查结果予以公示,对破坏生态文化建设的现象及行为要给以曝光批评,比如,查封农村造假售假的小作坊、要求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小工厂停业整顿等;第三,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制定地方性法规以及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地方条例,特别注意发挥村民自发形成的村规民约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生态文化建设机构和基础设施,确保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建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管理机构,在上级部门中设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基层设置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小分队,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连贯体系,使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执行具有连贯性,持续性,使生态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其次,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在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建立村中心花园,设置生态文化宣传长廊;建立生态文化家园,统一规划居民住宅,硬化、绿化、美化道路,改变脏乱差现象;加大农村能源环保设施建设,安装太阳能,修建沼气池,改善农户早晚炊烟四起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使农民生活在生态、和谐、美丽的环境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生态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最终会进一步促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生态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拜金主义盛行,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生态文化的同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促进生态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一,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农村特有文化资源,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为生态文化产业优势,进而整合资源,引资合资,进行产业开发,比如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等;第二,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应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培育和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把文化建设与群众增产增收紧密结合,使群众在参加文化建设活动中增强致富能力,有利于增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长期发展。

总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生态文化的内涵、任务和意义,大力进行生态文化的宣传和建设,才能在农村地区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舆论环境,形成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才能更好的推进农村生态文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胡今.浅析辽宁农村生态文化建设[J].辽宁经济,2012,(10).

[2] 徐丽华.构建红河州农村生态文明的彝族生态文化建设[J].毕节学院学报,2010,(05).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资金 基础设施 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开始凸显。许多农村地区在摆脱物质贫困之时,却出现精神贫困的新情况: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同时,如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无法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繁多,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三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四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匮乏。一是各镇缺少文体活动中心。许多镇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中心,开展镇文体活动缺少场所。二是各村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村委会有文化室的为数不多,缺少文体活动场所,自然村有广播设备和文体活动场所更少,农民参加文体活动难。三是电视覆盖农户面不够。部分农民没有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村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没有整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符合我国的社会国情,符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农民的普遍诉求。而如今农村文化资源的供给不足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农村文化土壤就会逐步荒漠化,甚至被大量消极文化侵蚀,从而使农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农村的社会和谐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符合民心、顺从民意,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维持农村秩序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广科学文化知识,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普及思想道德教育,能培养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举办文艺活动,能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能有效改变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萎缩窘境,对于丰富农村生活,增加农村传统文化节目和类型,改变我国农村业余生活单调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转变农民理念,建立和谐的农村精神文明的根本方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农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精神文明观念,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全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能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短期行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再次飞跃,改变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以换取经济片面增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缺少资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经济状况,决定它们短期内不可能解决文化发展经费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按比例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筹资是不够的,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筹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政府筹资为主体,积极引导市场化筹资和社会捐赠等行为,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提升群众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改进农民的思想观念。

要大力普及现代国民素质教育,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疏通农村的信息渠道,使农民及时了解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开阔农民的视野;在坚持“三下乡”活动的同时,逐步变为“常下乡”和“常在乡”,结合农村传统节日和平时重要活动,随时举办能够体现农民优良传统或具有时代精神的、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道德观念。各级各部门要想办法增加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和农民需求,大力开发农村先进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的艺作品,生产和提供优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使农民喜闻乐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以先进文化推动农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 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文化市场中产品单一,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目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倡导现代文明文化,指导农村文化十分重要。

1.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小,重视程度差,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放在边上,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干好日常事务就行了。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是无关大局。

1.2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弱,财力捉襟见肘,部分农村根本就没有集体经济。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现在要想组织一些最简单的文体活动都必须是谁组织谁掏钱,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1.3“文化下乡人走茶凉”起不到作用。“文化下乡”应该说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抓得比较扎实的一项活动,但是农村人口多,地域广阔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挂盐水”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被迫接收什么,从文化的形式到产品优劣,选择余地都没有,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部分送到乡下的文化不能解渴。

1.4“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在农村不少地方,如今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更有个别地方势力侵入,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每年一到冬天,很多农民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玩扑空,喝酒消遣来打发时间。一些村民手里有钱了逢年过节大赌豪赌,甚至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做道士,请菩萨也常有出现。

2.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2.1增强观念。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只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摆到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亲自抓,部分负责人件件抓,文化干部详细抓;使出现的问题有人管,吩咐的问题有人做,交办的问题有结果。才能把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精神,树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观念,树立勇于开创新局面的观念。注重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特别要制定出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成定局,而农村文化的客观现实,必须要求我们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把握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保守思想的束缚。

2.2增加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在解决资金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基层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政府在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文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办文化。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

2.3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农村文化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村村都设立了一名村级宣传文化员,为保证文化干部的人才质量,严把进入关,凡进必考,实行聘任制,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种是将乡村文化干部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另外一种是从艺术团派人到农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文化员不能搞形式。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职能部门,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村级宣传文化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1.阵地面积不断流失。在最近到各乡镇的年终考核中发现,乡镇文化站重新退化成不达标站、无房站的现象甚为严重。如海门镇文化站阵地被改为派驻纪检监察室、临江镇文化站阵地被改作计生站、正余镇文化阵地尚未建成开放等等。

2.文化专干兼职过多,基本不专,各乡镇都有专门的文化站长都在兼任其他工作,有的还身兼数职,文化站长成为“万金油”、什么事都占上点边,这一方面体现出我们文化站长都具有相当的工作能力,但不可否认也影响了其“文化”这个主业的正常开展。

3.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乡镇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实际上我市很少有乡镇达到这个标准。只逢节假日拨上2、3千元钱、搞几个小型活动而已。

4.农村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文化活动缺少亮点。无非是象棋、乒乓求、扑克、猜谜等等,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致文化活动的教育辐射作用薄弱。

建议和对策:1.农村文化工作必须纳入对当地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并逐步加大考核分值。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文化的重中之重,农村文化健康繁荣与否,直接影响农民的观念、农村风气、农业的发展速度,农村文化健康繁荣与否,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势在必行。对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要加大投入,特别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显示文化阵地建设的公益性特征。

2.农村文化阵地工作必须纳入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视野。早在十年前全省就搞过群众文化先进乡镇达标活动,我市文化阵地也是基本“一片红”,但建成之后,后续管理措施没跟上,造成乡镇文化站阵地被挤占和挪用,到2005年有将近一半的乡镇文化站阵地不达标。今后,市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周期性地对乡镇文化阵地进行明查暗访,采用评估定级、奖优罚劣等手段强化管理、严防回潮。

农村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农村赌博的现状

(一)赌博的界定

赌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伴随中国历史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根据参与者目的不同,可将赌博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凡是以营利为目的者,即属于狭义的赌博,这种赌博构成赌博罪,为刑法禁止的对象之一。我国现阶段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赌博行为皆为狭义的赌博。广义的赌博除包括狭义的赌博外还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赌博行为,亦即不正当的娱乐活动。这时的赌注(不论大小)不是赌博者追逐的主要目标,而仅是刺激赌博者兴趣的一种手段,因此,它不构成犯罪。本文所涉及到的赌博即为广义的赌博,既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狭义的赌博,也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二)土地流转地区赌博的现状

目前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城乡结合处的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土地流转现象,例如,城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当地经济开发带来的招商引资企业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使得城郊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当地的农民在得到一些补偿金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土地,从而衍生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然而农民出身的这些人没有技能,大都不能在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他们手中又有土地补偿金,可以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加之大多数农民的理财观念淡薄,没有长远的打算。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在这些土地流转地区的赌博之风愈演愈烈。

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还是人群分布上,农村赌博都有着广泛的存在性,而且还具有公开性。春节期间是村民参与赌博的高峰期,红白喜事也为村民聚众赌博提供很多机会,对于土地流转地区则更甚,现在常年都有很大一部分人赌博。充裕的农闲时间,匮乏的农村文化生活,滋生了赌博的温床,聚众赌博之风不断升温。在“输了想扳本,赢了更想赢”的心理支配下,赌资也越来越大。个别赌徒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又诱发了盗窃、抢劫等犯罪,因赌返贫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首先,赌博的形式多样。时下流行的玩牌花样主要有“斗地主”、“诈金银花”、“双升”等,近年来,麻将也逐渐流行起来,而且逐渐成为了主要形式。其次,赌博的赌本逐渐加大,以前的几块钱,几十块钱都已经不多了,很多都是成百上千的玩。再次,赌博行为有职业化倾向。据了解,笔者家乡所在的乡镇就存在为数不少的大家公认的“专业赌场”和整天无所事事以赌博为生的“专业赌徒”。另外,串赌现象普遍。这些地区的赌博行为不再只局限于邻居之间、亲朋好友之间,村与村之间、邻近乡镇之间的串赌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农村赌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赌博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带有投机心理、企图盈利的投资行为。很多参赌者企图靠在赌场上的手气发财,出现了专业的赌场和专业的赌徒,赌场上出现只认钱不认人的极端经济化、利益化的行为。农村传统的勤劳致富观念受到很多的挑战,一部分人对靠投机取巧手段发财的做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赌场上的少数赢家靠赌博赚了钱,对他人起着反面示范作用和误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农民致富心切,而致富路子少,企图寻找致富捷径心态的反映。

赌博之风,已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笔者曾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因前一天晚上打通宵麻将,第二天上课时心还在麻将桌上,竟叫学生们“把书翻到二饼页”。一个学生说:“我刚翻到二条呢。”学生们哄堂大笑。一个邻居家的儿子,从小就会打麻将,经常和大人聚赌,没有钱赌,就从家里偷,家人发现后将钱物藏紧了,他就到别人家偷、到学校偷,而且在打牌之余,他还和狐朋狗友吃吃喝喝。走上社会后,恶习难改。他只是过年时回家一下,平时就不知所踪。可见,赌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之深。

农村赌博还造成了许多家庭矛盾,甚至引发悲剧。许多和睦的家庭因为赌博引起夫妻双方长期争吵不休,致使家庭破裂。在这些土地流转地区,有的农民因为赌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有的农民因欠下巨额赌债而逃跑,或者因负债累累而喝农药自杀,导致好端端的家庭遭受破坏,社会缺少安宁。

二、农村文化建设缺失的现状及具体体现

抓经济,追求物质富裕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把精力主要放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忽视了。近年来,国家提倡新农村建设,大大促进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滞后于目前的物质文明建设,农村赌博猖獗即是其显著表现之一。

总体看来农村文化建设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娱乐的设施建设落后,投入力度不够。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文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娱乐、要活动,但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缺乏娱乐、活动的阵地和设施,娱乐项目枯燥单调,精神生活严重匮乏。政府的新农村建设也只是在某些地方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很多地方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将本该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落实到位,充分利用。

第二,传统的农村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创新。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文化机构的转型,农村文化事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丢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文化活动消失的现象,以前的传统文化及传统的娱乐形式逐渐流失,却被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赌博等所取代,不少地方村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协调。在许多农村,很难见到图书馆、运动场所、休闲设施,没有文化、娱乐等设施,更缺乏对文化活动有效的组织和领导,不少村民自然而然地走向赌场。

由此看来,农村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赌博为主的农村不良风气的死灰复燃,不只是农村文化建设缺失的充分体现,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缺失的严重后果。治理农村赌博现状的根本措施要从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入手。

三、赌博所反映出的农村文化建设缺失

(一)法制方面文化建设的缺失

据了解,很多地区特别是土地流转地区的赌博现象非常严重,其形式已经超出了娱乐的范畴,其实质上已经构成了赌博罪。但是很多农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觉得不就是娱乐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当地政府等机关部门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赌博列入法律所需整治的范畴。可见,农村地区法制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缺失。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等机关部门要重视愈演愈烈的赌博风,对一些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惩罚;另一方面,要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赌博现象严重的地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告诫农民赌博实质是违法行为,让他们选择更有意义的娱乐项目。

(二)休闲娱乐方面文化建设的缺失

农民选择赌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娱乐的项目可供选择。特别是对于土地流转地区来说,农民由于手中握有足够的土地补偿金,而土地的大量减少又给他们足够的空闲时间,可是在有钱有时间的情况下,农民却找不到满意的休闲娱乐项目。据了解,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基本的文化及娱乐设施,如公共图书馆、体育馆等,也没有人组织大家开展有意义的娱乐健身活动,像传统的腰鼓队、秧歌队等,于是赌博自然而然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最好方式。

(三)消费与理财方面文化建设的缺失

仔细调查及访谈中发现,其实大部分迷恋赌博的农民都是不懂得合理消费和理财的,他们拿到土地补偿金后就觉得衣食无忧了。而真正会合理消费和理财的人则选择了投资或者是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例如,参加一些就业技能培训,或者是将钱财合理规划,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用途,如将来的子女教育或者自身的养老等。对比之中可以发现,农村赌博其实也反映了大部分农民在消费和理财方面文化的欠缺。

近日来,北京的某些拆迁和土地流转地区,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理财观念对于当地农民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农民自身钱财能否得到合理利用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资源能否合理利用的问题,而且有时候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赌博其实也是这方面问题的反映。所以,当地政府也应该借鉴北京等地区的经验,可以采用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教农民怎样理财,怎样合理消费。

(四)家庭教育方面文化建设的缺失

家庭教育对于下一代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在家庭中成长,耳濡目染地必定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很大影响。所以,农村赌博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赌博的农民对孩子来说是极不负责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方面,会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觉得钱财可以通过这种途径,不必非常努力就能获得,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也迷上赌博就很可能因此而走上犯罪的歧路。所以加强农民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从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远离赌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机制方面建设的缺失

农民选择赌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对于土地流转地区的农民来说,土地已经不能占用他们多少时间了,有的根本就没有了土地。所以,剩余劳动力不能很好的转移其实是赌博猖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那么赌博就只能是小部分人的娱乐项目,而不会成为泛滥之势。

因此,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土地流转地区,要加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机制的建设,可以成立一些就业中介,对内联系有劳动能力的剩余农民,对他们进行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对外联系就近的企业,同它们合作,形成联动的就业机制。这对于赌博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