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鉴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范文第1篇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很喜爱音乐,可就是听不懂。”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心胸开朗,陶冶情操,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高中音乐鉴赏是一门很重的课程!

一、通过听觉来实现审美过程:

从音乐鉴赏的角度本文由收集整理看,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鉴赏,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

二、通过创造性来体验音乐:

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在音乐鉴赏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鉴赏者从特定的音乐音响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另一方面,需要鉴赏者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音响之中,创造性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

三、通过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与记忆来理解音乐:

音乐主题是乐曲中能体现一定性格特征

的主要乐思,它具有相对独立或完整的结构,在整个音乐作品的中起着主导作用。一般讲,乐曲开始时具有明显旋律性质的段落就是该乐曲的音乐主题。有时,在主题的前面会有引子或前奏。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是以长笛为主所描绘的花香鸟语式的音响背景,后来出现的小提琴旋律才是整个协奏曲的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众所周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是根据主题动机展开的,这一动机被称为“命运的敲门声”:03331-∣。

四、通过听辨旋律的乐器音色来感知音乐:

音乐鉴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师;音乐鉴赏;人文精神;教学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审美鉴赏理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文艺要“文质彬彬”,“移风易俗”提出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的观点,认为人格的最后完成是在音乐的活动之中。他把“乐”列为学生六门必修课之一,并且把“音乐修养”当做必备的素质。可见,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中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养成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师的音乐课程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其内容结构基本有几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音乐鉴赏(器乐,声乐,戏曲),歌唱,歌唱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简谱,五线谱)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来体验和领悟音乐,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评价和判断能力,是学生能够用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点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追求真,善,美,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感和良好高尚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重视音乐鉴赏模块的特点

音乐鉴赏在中师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一)内容选择广泛性

中师课程中音乐鉴赏选取了大量优秀的中外音乐精品,将器乐,声乐,戏曲音乐都吸取了进来。通过学习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二)音乐鉴赏层次与程度的深入性

音乐鉴赏加深了鉴赏的层次与程度,除了要能够对音乐的风格与流派及文化特征进行比较学习之外,还要能够对音乐作品或现象作出评论和选择。

(三)音乐课程目标的多维性

目标分为三层,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是形成人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源泉。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音乐鉴赏通过对音乐作品风格,题材,内容等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学习中,听出人生的真谛,世界的美善。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鉴赏中,通过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来比较不同音乐的风格,文化特征等,从而来培养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等能力。

总之,音乐鉴赏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聆听中感悟真、善、美,追求美好未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中师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中师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要求人人都会唱歌,人人都会演奏乐器,但都应该具有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欣赏是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发达的“听的哲学”,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声音作品的本身去领悟到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最高级的听。在听的过程中,去完成审美,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聆听来体验,感悟音乐,培养学生音乐评价和判断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音乐鉴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使学生体验到蕴含在音响中的美及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来实现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初步形成,生理与心理方面均趋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充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想象构想出美的事物,并有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将它表达出来,主动的创造美。但同时,由于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丰富,喜欢追求一些新异的艺术,追求形象美,而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加之受到外来音乐文化和市场商品的影响,社会上的音乐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因此,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分辨良莠,只是仅仅凭着喜好去接受一些流行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对流行音乐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在这种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并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比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二)通过鉴赏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聆听中不断把握音乐,从而取得艺术的体验。

(三)音乐鉴赏可以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及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并热爱它们。通过对这些优秀音乐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音乐鉴赏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同时也是人文科学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罗曼罗兰说:“音乐最大的意义不就在于他的纯粹的表现出人的灵魂,表现出那种在流露出来以前长久地在心中积累和动荡的内心生活秘密吗?”音乐作为一种人的艺术,首先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为了满足我们的欣赏欲,并且丰富我们的感受。音乐家们进行的创作是一种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它是一项高尚而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活动。应当从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的角度,来了解一些有关民族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从音乐鉴赏中获得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不同历史,不同民族审美情趣

音乐创作者比普通人更迫切地趋向于时代精神,他们的创作情绪和灵感往往也是对时代生活的一种感受和反映,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形式都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绝对不变的审美标准是不存在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审美观念,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追求平淡。在讲授诸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等等这些古典音乐时可从儒家,道家的审美理念入手并结合一些文学诗句或典故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悟音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由于地理、气候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地域,各自相异的文化形态。新疆民歌直抒胸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给人一种豪迈,热情,奋发向上的力量,这与新疆远离海洋,四周群山环抱,辽阔的草原和浩瀚的沙漠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陕北的民歌音调高亢,粗犷,给人一种勇敢,坚韧,永不服输的精神力量。这与陕北那片无边无际广阔而荒凉的黄土地是分不开的。南方民歌音调平稳,舒缓,风格委婉,清新优雅,这同样与南方的充沛的雨水,碧绿的良田分不开。在讲授诸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茉莉花》等等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时可从自然条件,地域环境的角度让学生领悟到不同地域民歌所展现的不同人文精神内涵。

(三)鼓励学生写音乐鉴赏短文

鼓励学生用写听后感,散文等方式来表达鉴赏后的感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也有益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好地走进音乐的世界,提高学生整体艺术修养。

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特征。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来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音乐鉴赏是中师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获得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同时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学生想象力,丰富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提到审美素质,让学生在聆听中听出音乐的美,听出世界的美善,听出时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12

[2]胡向阳,周学石.音乐欣赏教程(修订版)[M].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5.9

[3][美] 罗杰・凯密恩.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世界图

书出版社,2008.6

音乐鉴赏范文第3篇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2)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3)聆听结束后,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人声的限制,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又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多听高尚的音乐,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种技巧。例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体裁不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让学生创编音乐,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通过表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不要刻板的欣赏,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鉴赏范文第4篇

任何音乐都是在作者特定的环境、情绪、思想下创作出来的,所以音乐欣赏过程就是一种情感旅行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欣赏者的情感和音乐表现者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共鸣的过程,从而使欣赏者的某种感情得到释放,使其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鉴于此,下面浅谈几种在音乐鉴赏课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课中,学生基本上没太有专心听课的,大多数都是看其他的课本或者是做其他的作业。从这一现象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认识仍然不够,对此基本上没有兴趣。为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鉴赏老师可以从导语开始利用简练的、新颖的导语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要继续聆听的情绪,产生一种积极地学习鉴赏的兴趣。

导语可以是故事,可以通过设置悬念亦或者是利用表演等形式。例如,以讲故事为例,在介绍音乐家的音乐时,可以先向学生们讲述一下这位音乐家传奇的一生,从而引起学生对于这一伟大的音乐家的敬仰和崇拜,激发学生了解其音乐的兴趣。这种以故事作为导语的音乐鉴赏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创作情感,从而通过学生对于那一时代的理解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

2.引导学生学会聆听

在音乐鉴赏课中,音乐鉴赏老师要改变传统机械的、单一的聆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通过长期坚持让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的能力。

3.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音乐

在音乐鉴赏中,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音乐鉴赏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主要可以采用提问法、比较法、设置悬念法等。例如,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老师可以从事先提问学生一些关于爵士乐的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再取聆听爵士乐,感受其风格、旋律、节奏以及分辨其使用的乐器等。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聆听能够激发他们的聆听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聆听的音乐之中,发挥他们的鉴赏能力,真正地感受音乐的真谛。

4.深化音乐主题

对于音乐来说,其主题是贯穿整个音乐的核心主线。为此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主旋律的理解,让学生在欣赏之前先哼唱一下主题旋律,使学生能够把握音乐的主要基调和脉络。学生通过对主题的熟悉还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音乐语汇,有利于学生随着音乐的开始,循序渐进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主题内容。

例如,在欣赏《卡吗林斯卡娅幻想曲》的时候,在欣赏之前,先让学生唱一唱该音乐的主题旋律,感知其中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并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记住该音乐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欣赏该作品,这时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分辨音乐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比较清晰地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并能够随着音乐的进行,深刻地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这种通过唱主旋律的方式来强化音乐主题的方法,能够为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

5、深化音乐理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引导学生从各个音乐要素上分析音乐作品,辨听音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具体、更加清晰地理解音乐中的形象和意境。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认识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形式等,深化对于音乐的理解。

音乐鉴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着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即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

二、丰富优秀作品的积累,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作品的积累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作品进行选择:

第一,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渔阳鼙鼓动地来》等;这类作品以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曲调、和声等要素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第二,具有较强的民族民间风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常常是旋律优美流畅或色调鲜明,能够在音响感知上首先抓住学生的耳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我的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