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识图能力;课程改革;平法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V3-4;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2304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材料检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以及安全员、试验员、资料员、造价员等。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施工员和质量员需要掌握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本知识,还要参与图纸会审等工作(见表1)[1]。由此可见,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图纸越来越复杂,目前基本以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学校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熟练地识读各种图纸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系列专业课程知识的支撑。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就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培养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培养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规范地绘制施工图,阅读基本的建筑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适当讲授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理论,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教学,重点在施工图识读,并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巧。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按照国家规范绘制施工图,这

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求做到图样表达准确,图线清晰,尺寸标注完整合理,文字书写规范,符合制图规范[2]。课程结束时一般安排一周的绘图实训,让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识图能力提高的关键,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也是支撑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的主要课程。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知识点多、杂、散及课程内容不系统的问题,教学中应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身边的建筑为典型案例,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标准图集、国家规范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学习任务为载体,推进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以学生身边的学校教学楼工程案例进行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图纸、标准图集,培养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识图部分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施工图识读和绘制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案例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可操作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每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真正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分为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个项目,具体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筑构造项目,以学校教学楼图纸案例展开教学,设置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共七个部分的构造认知。每部分教学思路如下:引导学生识读教学楼施工图中相应的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观察,掌握其构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查看标准图集,参观建筑构造实训室、装饰构造实训室,进一步熟悉各部分常用构造。

以楼地面子项目的地面装饰单元教学为例,学生首先查看学校教学楼工程,根据图纸,明确普通教室、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地面装饰做法,然后根据课本、《建筑做法说明L06J002》、装饰构造实训室的构造展示,详细了解常用地面装饰做法。

在建筑构造项目教学中,以身边完整的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这样既有识图,又有构造认识,知识会更加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多且散的不足。

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图纸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科学地收集、提炼和整理教学实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路,施工图识读项目设置了砖混结构低层别墅、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三个典型的工程案例图纸的识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等能力为

目标来组织教学。首个识读案例——砖混结构低层别墅由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并绘制部分施工图,如指定位置的剖面图、基础平面图,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图纸和制图规范的理解。随着学生对图纸掌握的逐渐深入,在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案例中,引入图纸审核和会审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方来主持,将学生分组组成设计小组、施工小组、监理小组。由各小组首先识读建筑施工图,完成识读报告,进行图纸审核,然后设计小组对图纸交底,介绍图纸的内容及设计思路,施工小组、监理小组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统一意见,完成图纸会审纪要。这种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际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思路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既要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又要体现课程的高等性,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把新理论、新规范及时地融入课程教学。

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的内容纳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要求来展开,重点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认知和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更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柱梁板中,钢筋应该如何配置?哪些位置应该有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作用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实践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讲解配筋设计的理论知识,这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弱化了力学知识的教学,但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联系密切,可使学生对结构受力及配筋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应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简支梁、双跨梁、多跨梁、悬挑梁等的弯矩图,在此基础上,理解并绘出各种梁的跨中和支座处各种钢筋的设置,而不仅仅是读懂配筋图。

依托框架结构施工图案例,融入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讲述梁、柱、板、楼梯等构件配筋。以“框架梁平法配筋图识读”为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将学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认知,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四、识图能力的提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改后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基础以及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的施工。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的相关知识,应重点围绕柱、梁、板、楼梯、剪力墙的图纸会审、钢筋下料、技术交底等内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图集规范解决有关钢筋构造问题和现场钢筋布置操作指导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主要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学生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应明确柱、梁、板、剪力墙、楼梯等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出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各构件钢筋部分所选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作保障。课程团队准备多套工程蓝图,如低层别墅、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结构办公楼、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钢结构厂房等,保证专项识图练习的开展。一体化教室、施工实训场等也为分组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创造了条件。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由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展开竞赛,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和图纸内容进行讨论,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由优秀的小组介绍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结语

课改前,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校接触工程图纸太少,工作后识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在对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82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匿名问卷调查中,在“识读施工图能力”方面,有47%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42%的学生选择“很好”,46%的学生选择“较好”;对“就业适应能力”,有36%的学生选择“很好”,39%的学生选择“较好”。在各授课教师反馈的评价意见中,均认为在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后,学生在工程图纸识读、思考与解决问题、自学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施工图识读的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标准图集指导施工,职业行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能较快适应相关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侯卫,周雪峰,齐峰,陈翔.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70.

[3]成如刚.钢筋平法构造识读与钢筋翻样课程创建与开发[J].山西建筑,2010(1):2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system of reading drawings abi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dong Polytechnic ,Jinan 250104, P. R. China)

Abstract: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带领学生初步认知建筑工程领域,内容涵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后续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1]。

近些年来,伴随着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因此“高级蓝领”应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2]。房屋建筑学课程亦应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做了一些思考。

一、高职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本课程教材内容分为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两个部分,其中民用建筑构造又分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与电梯、屋顶及门窗等各个独立的构造单元。各构造之间缺乏整体的联系,只是就某一知识点论某一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独立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能很好的将其联系成整体。然而,房屋建筑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各构造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教材内容不能反映新技术、新设计理念和新建筑材料的应用,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落后于现实。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

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教学互动性很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环节,但学生很难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真正完成一项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考核机制有待改革。本课程考试通常采用完全闭卷的方式,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得充分些,有时任课教师会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只在教师给定的复习范围内死记硬背,没有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不能真正的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造成高分低能的后果。并且,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分析性、应用性、多课程综合性的试题少,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针对高职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经调研后,需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应突出民用建筑构造和设计在本课程的重要地位,搜集实际工程资料作为案例,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增设相应的设计环节,使教学系统化、连续化,在大量的强化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性,提高学习热情。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更新和充实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一)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提高教学质量。(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筑实例,并以此为背景知识,结合多媒体视频或图片,进行相关建筑知识的介绍,并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向教师做学习汇报。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做总结和补充。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互动效果好,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果。(2)民用建筑设计实训:房屋建筑学课堂上穿插的基础课程设计通常只是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如墙体、檐口、楼梯等构造详图,而没有完整的建筑设计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建筑CAD课程设置民用建筑设计实训,设计内容通常为中小学教学楼、多层民用住宅、某多层办公楼等中小型民用建筑。经过教师对实训指导书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掌握房屋建筑学理论知识基础上,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图纸。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在探究和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使用CAD进行建筑绘图的能力。(3)施工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充分利用实际工程,使学生学生将书本上、图纸上的构造做法直观化、实物化。对建筑构造知识加深理解,获得感性认识。在现场了解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技术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2013年我院组织学生到正在建设的5、6号学生公寓参观学习,5号公寓为砖混结构,6号公寓为框架结构,特邀现场的工程师带领学生边参观边讲解,给学生介绍了工程概况,分析了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区别,砌筑的施工要点,剪力墙的作用等诸多内容,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工程师给予解答。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实际建筑物,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房屋建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此我院正在积极建设工程模拟实训基地,此基地模拟施工现场,将正在建设的工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三)考核内容全面,以考促学。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在传授建筑设计和构造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试来引导和强化学生自我学习、提高能力的意识[2]。设置的考试内容和试题类型应能够真正全面的测评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内容既有反应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又有检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问答题、设计题和论述题。具体题目可选自教材,或出于实际工程。对于主观性问题的设置最好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比如“以我院食堂为例,分析楼地面工程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及特点”,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联系日常所见的建筑来分析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试题数量及难易程度适当,合理设置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避免偏题、怪题。

对考核内容完善的同时,应同步改革对考试成绩的评定。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本课程结业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使得学生平时不够努力,只在考试前突击复习,目的只为通过考试,考试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并设置平时成绩的比重占总成绩的40%,其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小组测评等内容。即用教学全程考核来测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潜能。我院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了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建筑工程协会,会员选自于成绩和综合素质都相对优秀的学生,并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精英定期对会员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国家高职建筑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房建知识的热情,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铺垫。

结语:房屋建筑学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其教学目标应符合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参与竞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本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其在整个建筑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使其成为一门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得的课程。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通过两个结合:一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二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项目开发

根据建筑工程行业特点,各个项目取自工程实际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建筑工程或部分项目工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认为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首先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项目;

第二,选择能承载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的项目;

第三,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有明确活动内容和工作任务的项目;第四,结合我院院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合作企业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实施的项目,避免设计理想化,实际操作无法进行的情况。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把握五个原则。

1、系统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构建在课程体系过程中,以三个层次来划分项目:

第一个层次,课程体系贯穿于项目。指从目前大量应用的建筑结构中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多层砖混结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项目,贯穿于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从识图构造的掌握、结构构件力学分析、测量放线到预算、施工组织、项目承揽,每个教学过程都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

第二个层次,是课程贯穿项目。指在讲授某门课程时,选一个项目贯穿这门课的始终。如在教授《建筑CAD》课程时,以一个完整的施工平面图为项目,从轴线、墙体、门窗、内部设置、标注、文字注释、立面图、坡面图等各项内容,都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师讲授完课程,学生也完成了一套完整施工平面图。

第三个层次,是学习情境贯穿项目。指每一个项目贯穿一个学习情境。如在讲授《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中,例如在砌块墙砌筑学习情境中,以带洞口的砌块隔墙为项目,将砌块主体的拉结、隔墙及材料性能,砌块墙砌筑方法及洞口的留设方法与质量验收等知识点贯穿其中,并完成检测墙体、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案及检验验收报告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体系由这三个层次构成,课程体系贯穿项目是干,课程贯穿项目是枝,学习情境贯穿项目是叶,三者有机结合,承载着本专业教学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点及一些隐性知识,因此在每一个项目的选择上,要把握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实际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使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全方位的不遗漏又不重复的进行讲解。

2、典型性。所有选择的项目都应来源于建筑行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项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否独立完成;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又能触类旁通,表现出对工程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适应力。

3、综合性。为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培养目标,选择的每一个教学项目不仅具有真实性,还应不断的进行挖掘与拓展,并综合性地承载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能系统的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综合的训练所需实践技能。

4、开放性。项目任务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施工方案的完成情况,可对企业进行调研,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参考教材,可到建筑书店参考最新资料,最后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对这一过程,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任务的确定。先由教师提出任务设想(一个或多个项目),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对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确定。

第二阶段是制订计划。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对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确定。

第三阶段是实施计划,也是实质性阶段。根据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确定小组中学生的具体分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 对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开展工作。

第四阶段是评价和总结。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所做的项目给予合理评价,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做出的结果给予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项目教学法在本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1、分析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建筑行业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技术工作。

2、项目教学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该工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用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进行一定的容学习;(2)能将建筑工程技术某一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起来;(3)能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或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学习的范围,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5)有具体而明确的成果展示;(6)学生具有独立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 学生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8)学习结束时, 对所完成的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给予合理评价。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1)课程内容的分析:要求根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整合。

(2)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最新教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进行教材开发,重点拓宽并挖掘课程内知识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互动。

(3)教师的培训:系部经常组织专家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的策略是边开发边实施。

(4)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便于第一时间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项目教学法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热情参与及投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1]严家宝.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J〕. 2002, (9): 20.

[2]胡志红.项目教学法在力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辽宁工学院报〔J〕. 2004, (10): 116.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督查整改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莆田市秀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2013年全市建设工程标后大检查

重点督查整改情况的报告

秀屿区治建办:

根据莆田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3年全市建设工程标后大检点督查情况的通报》(莆治建办〔2013〕9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通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即落实整改,现将有关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次通报中涉及我局监管的项目共2个,分别是秀屿区创业路北段融资项目和笏石镇大丘村陈厝安置区建设工程,共发现问题26处,目前已整改到位26处。

(一)秀屿区创业路北段融资项目

建设单位:秀屿区木材加工区峤江实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福建世鼎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众亿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该工程合同造价为1681万元,自2012年 8 月10日开工,于2013年6月28日竣工验收。

(二)笏石镇大丘村陈厝安置区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秀屿区新城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单位:筑力(福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工程共建设10幢安置房,其中多层6幢,高层4幢(16层),合同造价为1224万元,自2012年 8 月12日开工,目前已完成外墙粉刷、内墙砌体及打底,正在内部装修。

二、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

(一)秀屿区创业路北段融资项目整改情况

问题1:该工程造为1723.95万元,但可研报告中把设计费、勘察费、监理费分别限定在4.89万、7.68万和9.44万元,且经秀屿区发改局核准均不采用招标形式确定;问题2:该项目勘察、设计单位直接指定,监理单位采用邀请招标,开标现场设在招标公司会议室;施工单位采用挂牌招标形式,评标办法规定为先进行三轮报价,报价最低者为中标人,若最低报价相同的再采用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人,与相关规定不符,且评标中没有组建评标委员会,而是由招标人、监察部门及机构人员共同负责对招标人资格进行审查。

整改情况:建设单位提供反馈材料中说明:(1)根据2012年3月22日备忘录,由峤江工业园区筹建办领导小组组长郭荔花召集筹建办、区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于2012年4月25日在区政府第三会议室,牵头组织区建设、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评定小组,就园区内三条道路(创业路北段、魏东路东段、纵一路北段)勘察、设计委托单位采用现场询价方式,经资格审核(参与方必须具备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程序,以最低价选定受托单位;(2)根据区发改局《关于秀屿区创业路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莆秀发改【2012】25号)和招标事项核准决定书,该工程监理不采用招标形式,故采取询价方式确定中标人。

问题3: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间为2013年6月4日,但实际开工时间是2012年8月10日,存在未批先建现象。

整改情况:由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暂未完成,故延迟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间,但建设单位为响应区政府“五大战役”工作要求,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了边建边办的方法,且我局质监站也提前介入监管。

问题4:该工程监理费仅为9.8万,与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约40万)相比,少了30多万元。

整改情况:根据区发改局招标事项核准决定书,监理不采用招标形式,建设单位采取询价方式确定中标人。该监理单位监理资料齐全,在工程施工期间,委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按施工进度实时进行监管,工程质量监管比较到位。且经有关部门抽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问题5:查看竣工验收表、竣工质量评估报告及监理通知单等内业资料,发现总监张滨签字基本上为代签字;监理工作大都只有监理员林兴恩一人负责;监理日记打印版本,记录内容雷同。

整改情况:经查总监签字确实存在代签字现象,目前对于代签字的资料由总监理工程师对照施工现场重新审查确认并进行补签,我局也对总监理工程师进行约谈。

问题6:编号002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时间为2012年10月12日,但整改回复单上的时间为2012年8月19日,明显造假。

整改情况:经查编号为002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回复单》为电子文件,施工单位在制表时直接复制001号单,只对内容进行更改,但未对落款时间进行修改形成笔误,回复时间实为10月20日,现已重新签证。

问题7:施工日记涉嫌造假,内容均从监理日记中提取,且记录十分简单。

整改情况:由于施工日记与监理日记都是将当天的施工情况记录下来,所以可能存在部份内容雷同。对施工日记内容过于简单,我局已责令施工单位按照《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l3—56—2004)的要求,规范日记内容,明确记录人员,现已整改到位。

(二)笏石镇大丘村陈厝安置区建设工程整改情况

问题1:该项目施工单位采用融资挂牌方式招标,挂牌公告中要求投标人是省内国有企业,缺乏相关依据;挂牌招标中只有一家投标人参与投标;施工、设计招标没有组建评标委员会,而是由发包人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履约保证金按规定应是合同价的5%(约612万),但该工程以秀屿区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纪要【2012】5号定为1300万元,且要求在工程开标以前以现金形式缴纳。

整改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中说明:该工程为BT融资项目,采用挂牌方式公开选择具备入选2010年度福建省省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预选承包商名录,且注册地在福建的本省国有企业。但考虑到对省内国有企业信誉、实力比较了解,并与区政府签订意向框架协议,保证有投标人参加;按挂牌文件第五条规定:“若投标人只有一家经审核后合格的,确定最终承包人”。该工程为BT融资项目,施工招标由发包人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投标保证金1300万元按挂牌文件第十条规定:“承包人挂牌时交纳1300万元保证金中标后除扣5%合同金额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余额全部转为合同履约保证金”。 该项目设计招标按市招标办规定符合招标程序。

问题2:勘察单位2次公开招标失败后,未经批复改为询价方式。

整改情况:本工程勘察费用合同额为97500元,由于勘察单位公开招标二次均流标,后根据莆招投标办[2010]2号文件:“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下的项目,鼓励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不采用随机抽取方式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询价方式”。但因考虑到与拆迁户签约的动工建设时间到期,为了尽快开工建设,故采用谈判方式选择一家信誉比较好的勘察单位。

问题3: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间为2013年1月21日,但实际开工时间为2012年8月12日,存在未批先建现象。

整改情况:由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暂未完成,故延迟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间,但我局质监站已提前介入监督。

问题4:垂直度、沉降观测监测工作未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与设计要求不符。

整改情况:经检查,现场施工单位已对各栋楼的垂直度及沉降值进行监测,监测数据都以资料的形式记录在案,且垂直度测量值未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层高5米为8mm;全高累计值H/1000且30mm),沉降测量值均表明建筑物为均匀沉降,且监测数值均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要求。现我局已责令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垂直度、沉降监测复核,目前建设单位已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基本符合要求,具体数据正在整理中。监测单位将在2014年1月21日前出具正式报告。

问题5:桩基未采用取芯或超声波方式检测;桩基静载数量不足。

整改情况:经核查,现场桩基静载数量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中第3.3.1条: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建筑桩基。

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根据规范要求,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召开静载选桩会议,由于该项目1#、2#、3#、4#、8#、9#楼为连体地下室且均为冲钻孔桩,且由同一班组连续施工,经设计、勘察等各参建单位研究,按同一条件选取静载检测桩,桩基静载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另外该项目工程大直径(大于1000mm)冲钻孔桩数量较少(共26根占总数量不到3.6%),桩长为15米-20米左右施工难度不大,且图纸未要求采用取芯或超声波检测,故未做这方面检测。现场桩基静载数量都是由各参会单位共同选定,并有选桩记录且各单位都有签字盖章。

问题6:工程内业资料中设计单位盖章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福建分院”的印章,不符合资质规定要求。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设计单位将工程内业资料中设计单位的盖章,全部更改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的公章,目前资料已送总公司盖章。

问题7:“五强两比”材料送多家检测单位检测。

整改情况:“五强两比”材料由于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室资质过期未及时办理,施工单位为保证现场施工材料的及时送检,即转送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且送检过程均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送检的原材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问题8:砼强度检测评定使用旧标准,未经总监确认。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施工单位按照《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13-56-2004)等规范要求整理施工内业资料,目前施工单位已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对混凝土强度重新评定,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问题9:未提供桩基验槽记录。

整改情况:经检查,现场施工单位地基验槽(复验)记录中,包含桩基验槽内容,且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有签章。现我局已责令施工单位按照《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13-56-2004)等规范要求整理施工内业资料,目前正在整改,我局将跟踪落实,确保整改到位。

问题10:秀屿区质监站发的责令整改通知单上只有1名检查人员签字,不符合法定程序要求。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质监站全体干部加强学习福建省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法,目前执法人员已按照要求补签。

问题11:施工单位没有及时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612万元),2012年8月工程开工,2013年1月办理施工许可证,但2013年8、9月才分别缴纳300万元、312万元。

整改情况:本工程为BT融资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已于2012年6月28日将1300万元保证金汇入项目业主规定的专户,按挂牌文件第十条规定:“承包人挂牌时交纳1300万元保证金中标后除扣5%合同金额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余额全部转为合同履约保证金”。因属BT融资项目,质保金存放在项目业主专户,后考虑到工程项目为政府性投资建设,根据莆建管【2011】75号文件规定,故于2013年8、9月才分别缴纳300万元、312万元。

问题12:监理服务费未缴纳至区住建局专户,接受统一监管。

整改情况:由于区财政资金紧张,该工程监理费未能及时缴入专户,但我局已按照《关于对建设工程监理费支付进行统一监管的通知》(莆建质安〔2011〕103号)文件要求,对监理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按规定及时拨付监理费。

问题13:未按工程进度、合同和规定程序支付工程款,存在拖欠工程款现象。

整改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中说明:按挂牌文件第十四条规定:“本工程原则为融资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中标人不因投标人是否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都应筹集资金建设,不得停工,工程进度款招标人应按核定完成工程量的85%拨付,若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工程进度款,不足部分按月息1%利率计算承担利息”,故不存在拖欠工程款现象。

问题14:存在工程变更和工程量增加现象,有通过网上公示,但未办理备案手续。

整改情况:该工程变更造价约2180657元,根据《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建设工程标后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莆政综【2009】115号)第二十条规定,该工程设计变更属于三类变更,事先已上报我局审批且在网上公示。

问题15:该工程第一次可研报告中投资估算值为9745.8万元,2011年3月25日,秀屿区发改局对该工程可研报告予以批复,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2283.8万元;2012年对可研报告给予以修改,投资估算值改为23102.7万元,2012年3月5日,秀屿区发改委对该工程可研报告予以重新批复,项目总投资估算也相应调为23102.7万;对比前后两次可研报告中的投资估算表,工程费用名目、工程量等指标均一致,但综合单价调整较大,导致可研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值相差13356.9万元,批复后的项目总投资估算值相差10818.9万元。

整改情况:该工程第一次可研报告中投资估算值为9745.8万元,因当时没有考虑地下室造价,后因根据闽建筑[2010]43号、闽建筑[2010]43号文件人工费又调整二次,故造成综合单价调整,导致第二次可研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值相差13356.9万元,批复后的项目总投资估算值相差10818.9万元。

问题16:现场检查施工、监理人员到岗情况,发现施工单位投标中承诺人员共14人。除了项目经理易军、技术负责人林武、安全员段晓阳等3人在岗,其余11人均不在岗。在场的施工人员均不是投标中承诺人员;监理单位专监黄秋生、郭志成、监理员詹锦滨等3人不在岗。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立施工、监理单位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规范要求履行职责,同时督促建设单位根据招标及合同约定,加强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到场履职考勤工作,目前各相关责任人已按要求到场履职。

问题17:现场抽查发现3#、4#楼砖砌体部分使用淡化海砂。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施工单位对3#楼、4#楼局部使用淡化海沙的砌体全部拆除并采用符合施工要求的沙进行砌筑,目前已按要求整改到位。

问题18:1#楼15、16层施工放样孔未加设盖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部分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电梯安全门的电器连锁开关损坏。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施工单位对1#楼15层、16层施工放样孔设置安全防护,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施工电梯安全门电器连锁开关损坏进行更换,目前现场全部整改到位。

问题19:对6#楼2层6个部位、3层9个部位、15层3个部位进行楼板厚度检测。其中2层有5个部位楼板厚度分别未11.3cm、8.5cm、和11.2cm、10.4cm、14.1cm,分别不符合设计值10cm和12cm的要求;3层有6个部位楼板厚度分别未10.6cm、11.4cm、10.4cm、10.8cm和12.4cm、9.3cm,分别不符合设计值12cm和10cm的要求;15层有2个部位楼板厚度为12.4cm、12.7cm,不符合设计值12cm要求。

整改情况:我局已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检查,目前建设单位已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并已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负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楼板进行堆载检测试验,以检验楼板承载力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检验结果将于2014年1月21日之前出具,施工单位承诺将严格依据检测结论再进行分析处理确保不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对正偏差超标的14.1cm的楼板采用人工凿毛方法进行凿薄。1#楼15层厚度12.4cm、12.7cm的楼板,设计值为12cm均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5mm、+8mm)之内符合要求。

三、处理情况

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局已对以下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对相关各责任人给予记分。

(一)秀屿区创业路北段融资项目

1、施工单位:福建世鼎建设有限公司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2、监理单位:福建众亿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总监理工程师张滨(证书编号:35002565)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二)笏石镇大丘村陈厝安置区建设工程

1、施工单位:根据《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

(二)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的;

(三)将未经核定质量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交付验收的;

(四)将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的;

(五)发包方及发包单位或设计单位无正当理由限定承包方使用其指定的有关产品的。”

依据第二条款,并根据现场违法行为的程度,对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处以贰万元的罚款。

2、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易军(注册编号:闽235080815911)给予通报批评一次。

3、监理单位:对总监理工程师黄绳铸(证书编号:福建建监—041288)给予通报批评一次,并记20分。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各参建单位继续强化有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尤其是在场施工人员,要严格施工操作规程,扎扎实实地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消除质量隐患。

2、强化岗位责任制度。要求参建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监等主要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地,特殊事情必须要离开工地的,必须向业主单位请假,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列入当年度信用考核。

3、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投入,严格按照规范、图纸及合同要求进行施工,要求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严格监督、监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我局将根据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严格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并对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确保工程有序进行,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附件:秀屿区创业路北段融资项目和笏石镇大丘村陈厝安置区建设工程整改反馈资料

莆田市秀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水域生态景观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水景设计多元化发展水是自然界万物之源,是所有生物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而且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却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人们健康与安全。自20世纪60年代来以来,全球湖泊、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生植物衰退、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更是对水域景观效果需求的不断提升,水域景观的塑造、景观水水质维持及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成为时展之需要。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末,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学科众多。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强,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当今风景园林专业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学科的完整内涵,特别在水环境领域。为改善我国水质恶化等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等需求,以及建设我国水域生态文明,生态设计水域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必须的技术技能。本文从当今水域景观在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现状着手,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的综合性与多元化,特别是水域生态景观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提高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分析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及发展前景,探讨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及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水域景观现状

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代城市,到处都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特别在水环境领域。水域景观能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保持空气清新,使周边环境充满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存、繁衍生殖、索饵育肥、逃避敌害等栖息场所;提升水岸文化、水工美学等人文景观价值,丰富地域风貌;优美的水域景观空间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具较强的游憩功能;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可成为城乡开发中的旅游等资源,促进城乡景观繁荣昌盛,具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亮点。但现代水景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大量的硬质驳岸削弱水体自净能力

现代景观设计中,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的驳岸都偏向采用硬质驳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硬质护岸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无法形成,水中的生物链无法建立,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

2.水生态系统构建欠合理导致水质恶化

很多水景工程的水净化缺乏科学性,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等要求来衡量,景观水体中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远远不够,种类搭配不合理,未构成合理的食物链,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混乱,水质逐渐恶化。从检测数据看,现代景观水体的水质大多数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过高,并且大部分水体水质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和劣Ⅴ类以上,水体自净能力差。

3.缺乏考虑后期维护导致水景荒废

部分园林水景在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生态合理性,不重视理论支撑,盲目增加水体观赏性,导致水体产生负荷,水质恶化;不重视后期维护和管理,对于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更换、水生动物的管理以及定期水体的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水体发臭、污染严重等现象;观赏鱼投饵沉积、鱼排泄物聚积等,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藻类泛滥,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发黑发臭。或因工程概算不合理,欠缺水景后期维护费用,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景无人维护管理。水景工程最终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浪费了资源和空间。

以上现象均由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脱节造成,湖泊、河道、小区等众多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水域景观恶化面临的形式愈加严峻。自然黑臭水域难以治理,新的水域又不断受到污染,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更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状指明了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具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

1.各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由于各院校背景知识的比重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构筑起了丰富多元的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体系。园林专业不是中国独有的学科,在中国从古至今不断完善发展园林建造的同时,国外各个国家也在不断修建属于各自特色的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教育体系。也许名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完美修缮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治理,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园林人才服务。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已有100多年的教育历史,涉及设计、规划、土地管理等内容,采取多层次学位教育模式,满足不同目标、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在不同方向和多个层次上接受教育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已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比美国稍晚,本科实行“4+1”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的核心教育放在工作室的工作上,注意教学与实践工程的结合,重视园林的科学性和功能性胜于对园林形式美的关注。德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双元制”教育体系,即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两个机构相结合、资金与法律的两种制度作保证、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两种身份相匹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两类教学内容相衔接、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的两种考核方式相制约,培养综合的、理性的景观设计师。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称造园教育,分学校、单位、成人教育三种,各大学的造园专业主要设置在农学(林学、园艺、农林工学等)、工学(土木、建筑、环境、城市工程等)、艺术设计、生活科学及社会工学等领域,教育内容包括“六化”(国际化、社会化、特色化、多样化、定量化、细分化)与“三性”(发展性、系统性、实践性),同时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形势,创立LA学会组织,更好发展本国造园教育体系。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只有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60年代,由于受“”的影响,我国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展迟缓,有的甚至期间专业易名或撤销;8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现我国大约有5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或课程。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仍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更多的集中在创造诗情画意和造园的手法技巧上,课程设置在有关人文、自然等基础方面的课程仍然比较薄弱,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与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这样的几个特征方向:(1)园林植物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等工作,以生物生命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2)园林规划设计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区域规划利用、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古园林建筑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工作,以规划设计和建筑工程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3)园林文化艺术方向,该职业从事中外园林文化、园林历史、园林艺术美学、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以人文历史艺术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应该说,这样的专业发展现状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进行设置的,有利于各高校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有专业特色背景的人才,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学科与专业解释,使得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又不够细化、全面及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混乱,不利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更好发展。

2.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因风景园林专业所在高校背景依托不同,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尤其是是艺术类院校往往忽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育重点都放在了设计创作和表现技法上,更多关注作品的个性而忽视作品的科学、功能与内涵。

(2)实践教育薄弱

在理论学习上,因课时总量和学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完全掌握园林依托学科学习内容之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共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学到些皮毛,不能领悟更不用说精通,所以在这类学校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3)涉及领域众多,课程设置松散

虽然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领域众多,且教育部门未对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作统一规定,但是各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了较重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包括美术、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经济等,但对于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水环境领域的生态效应与大众行为心理的融合了。

(4)部分学科与实践领域脱节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前主要围绕规划设计展开,而园林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型领域,广泛涉及规划、设计、建筑、园艺、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因此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缺,在工程项目中无法科学、较好的把握相关交叉学科间的关系,使水动力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设计等环节出现疏漏。

三、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水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趋于恶化的国家。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水文化,如何处理好用水和节水的问题,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是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景观水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

水是自然界中最具魅力的元素,而水景则是所有景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他们营造独特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灵魂。在人类历史中,水的表现力,被应用于美化生活空间,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西方园林中,笔直的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各种水景也随处可见。在变幻莫测的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它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最感人的要素之一。(1)水体的形式属性。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固定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Craig S. Camphell就在他的著作《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强调水的表现力无限。(2)水体的形态特征。根据水的流动状态,分动态与静态水体两种。动水能增添不可缺少的动态美感,例如瀑布、海浪、喷泉等激烈程度的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静水可成倒影,与实物虚实并存,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层次,例如湖泊、水塘则比较平静舒缓,静静的水而上轻轻地泛着涟漪,给人带来安详平和、宁静致远的心情和感受。(3)水体的声色特性。园林景观中运用水声、水色造景理水的方式很多。细流、瀑布、海浪等水体不同运动状态,发出不同声响,能弱化各种噪音,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声感世界;水色是水面反射或折射着的周围景物的色彩,并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五彩缤纷的水色变化,使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水的倒影中更加和谐。(4)水体的文化内涵。缤纷多彩的世界孕育各国风格迥异的水景,而这些不同的水景又孕育不同性格的民族。水景不仅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引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怀得以抒发。

2.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基于目前城市水景观的现状,在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水域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要将意境的设计、水源管理系统、水生态、水处理技术纳入到景观设计中来,使之既能满足景观要求,又减少对城市用水的消耗。同时,水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并且极具可塑性,成为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20]。城市水景设计已开始从单纯的水景观设计转向水景观设计、水生态处理及水资源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而当今,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却是少之又少。

(1)景观水独有特征的需要

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它们形式的可塑性、形态的多样性、声色的变化性、文化内涵的区域性,能营造风景园林独特的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

(2)人类亲水近水的需要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的兴起,水景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水亲近的心理,水景从单一装饰、美化的功能加入了休闲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课程的设置,加大了水景设计的学科交叉,为水景营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2004年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24130亿m3,总用水量55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国内风景园林设计时,更多追求的是视觉的美感,缺少对水体回归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水质污染严重,换水频率过高,以致在本就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系列水域环境问题上雪上加霜。通过融入水域生态景观领域,恢复水生态,设计自然、宜人、充满生机的水域环境,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景观。

(4)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问题,既是自然因素,也是发展的要求和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人水关系改变的积淀。国家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时确保人类、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四、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水景的造景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的空前繁荣,水景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各地区与角落,成为城市空间中亮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造景元素,但大多是从追求视觉美感、休闲、游憩、商业等功能的角度来对水景进行设计,缺少科学的内涵,而导致水体水质的恶化,以致影响整个设计。近年来,自然河道、湖泊等水系受工农业影响不断加大,人工水景二次污染也不断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追求,使得人们愈加关注身边的水环境状况。近年,水环境领域再度成为设计对象,生态恢复设计开始较多地运用。然而水域生态领域的人才并未接受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教育,对景观的概念模糊,运用能力差;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人才也没有水域生态领域的课程教育,对水体特性掌握不佳,景观设计不科学。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尽可能的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瑞士、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力争将水域景观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比较成功的例子如莱茵河,这个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河流,如今已基本恢复风光秀丽的水域景观风貌,污染大幅下降,现在已有63种鱼类出现在莱茵河,包括曾经绝迹的鲑鱼;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在确保河流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水域景观;美国也90年代开始恢复曲流河道,20世界末,美国调整了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把恢复和修复水域景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完整性作为新的目标;荷兰近年亦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近年来,伦敦市政府在泰晤士河上拆除水泥驳岸,在岸边种植芦苇、菖蒲,恢复湿地,引鸟入河、入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这些改造都充分表明,水域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也必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域生态景观能可持续发展,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应加强水域生态景观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时,将其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对待,赋予其艺术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力求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修养身心的场所;作为一个自然科学来对待,赋予其水体原有的特性与魅力,力求让其能回归自然。

五、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未来发展的探讨

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多专、多能、多向度的风景园林师,理论知识综合性、多元化、规范化;动手技能等实践能力全面化;思路拓宽、理念创新化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

1.扩展学科范畴,突出多领域特色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亟需加速学科专业教育观的转变,改变原有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等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拓展学科范畴,积极汲取日本等国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精华,不断细化专业分工,使行业实践工作呈现日趋多元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水域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突出水文化的历史滩涂回归;突出水生态的湿地生境营造;突出水动力的运营养护零碳化;突出水风景的环境品质提升;突出水戏法的亲水乐水项目等教育内容。在继续研究风景园林专业领域传统问题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突出多领域特色。

2.强调综合性,重视学科交叉

风景园林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专业特征。知识领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成为当代风景园林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与风景园林自身的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是相矛盾的。由此,有必要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着重培养风景园林师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立足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力求达到“宽基础”的就业适应性,包括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海滨景观生态工程等特色领域专业课程,重视学科间交叉,为风景园林学发展纳入综合研究的轨道,也为风景园林师的全能角色回归提供广阔的舞台。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多领域实践教学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走职业化和白领化的道路。知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支撑下通过实践的操作演练而产生的。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水草栽培与管理实验、水域生态学实习等集中性教学实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重视水域设计的科学性和功能性。

4.拓宽思路,创新理念

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科学性上,更可以是满足人类活动需求且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的功能性、可塑性、声色变化等特性,都能成为风景园林师最好的创新元素。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开展,立足水域景观生态,发挥对水的无限想象,设计研究水生态、水循环的应用。

六、结语

在科技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满是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人们已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迫切需要绿色元素来缓解我们日益紧张的压力。水景证实人与自然最好的纽带,在现代城市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住宅小区,都在强调水景的作用,水景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水景的二次污染却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面对景观水域环境亟需保育与建设的现状,水域景观需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与管理。因此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价值。文章提出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不仅要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多元,还应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提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园林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水域景观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能力与创新意识复合型高级人才。将水域景观专业拓展为一门具备时展趋势与前景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衍祯,李天骄,李铁.园林水景水量配置的理论探讨与建模[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83-88.

[2]倪乐意.富营养水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的胁迫[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4):399-405.

[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9(1):52-54.

[4]鲁敏,刘振芳,李东和.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6):662-666.

[5]李纯,吕志坚,孙艳艳.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望,2011,26(11):61-65.

[6]张饮江,金晶,董悦等.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

[7]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579-580.

[8]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1-29.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0-225.

[10]祁素萍,王兆骞,陈相强.中美园林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67-269.

[11]李树华,李玉红.日本LA教育体系与学会组织对我国LA教育与学会发展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8,24(1):24-28.

[12]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1997,(2):99-93.

[13]周卫生.中外园林专业概况及国内专业的就业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222-224.

[14]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7020-7022.

[15]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9,15(61):40-43.

[16]昊军,黄诗敏,波等.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98-18300.

[17]唐勉.广州大学城校园理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 1-104.

[18]林静.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J].包装世界, 2011,(7):118-119.

[19]郭晶华,沈中伟.美德日景观设计浅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建筑,2006,26(6):13-16.

[20]韦杰.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1-33.

[21]郭卿学,蒋丽萍.国外水环境理念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借鉴意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7):743.

[22]刘琼英,全华.水域景观治理研究述评.生态经济,2010,(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