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化工专业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9-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的,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现代企业除需要顶尖的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外,更需要大批量的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大批量的综合素质高的高端实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生产实习是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端实用型化工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生产实习不但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能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然而当前高职化工专业生产实习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须解决。

一、存在问题

高职化工专业传统的生产实习流程,一般是由教师联系一家各方面情况都较好的化工企业,再由带队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后,由企业领导介绍企业基本情况,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工艺情况、生产情况、典型的生产设备构造等,再将学生分到车间、班组进行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平常负责巡视检查纪律及实习情况,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再由带队指导教师带回学校。回校后,学生整理笔记,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实习报告评定成绩。

实际上,学生在企业很少能进行实际的生产工艺操作,只能通过查、看、听、问、记等方式,记录大量文字、图表等。实习回来后,实习报告确实写了不少符合实际的内容,表面上看好像学了不少东西,在理论上确实也有了一定的长进,但在专业技能方面却很少得到明显提高,操作技能方面也多是停留在想象层面。这样的生产实习实际上等同于认识实习,质量明显不高,不符合当前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原因分析

(一)安全因素。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生产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领导大都认为,实习的学生对生产工艺不了解,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深刻,存在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出安全事故,而安全对化工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们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操作。

(二)生产因素。学生来实习前,生产上一切正常,学生来实习后,企业人员担心的是,如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由于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引起生产波动,影响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这将导致企业接纳学生生产实习付出的成本较大,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认识因素。当前大多数企业对于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认识不深,认为事不关己。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公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机会的义务,因而多数不愿意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即使是国营企业,从企业利益考虑也很少愿意承担学生生产实习指导任务,更不要说欢迎学生实习。

(四)报酬因素。工人师傅(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实习期间,的确付出了不少的中由于没有报酬或报酬太低,积极性不高,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水平因素。近年来,国家鼓励录用应届毕业生就业,部分高职院校的新进教师在学历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生产操作技能却有所欠缺。青年教师没有在企业系统地接触过生产训练,生产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很难指导学生顺利进行生产实习。

(六)学生因素。学生的理论学习是比较系统的,但对专业生产实习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虽然教师、领导多次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实习方案,学生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资料室查工艺流程、在车间办公室看生产报表、在公司办公室听介绍、到班组向工人师傅问情况,如果安排的任务相对少一点,学生就会出现不重视的情况,影响实习质量。

三、解决方案

(一)重视安全问题。化工安全问题是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化工生产正常进行,首先要确保生产安全。化工生产事故往往与化工生产特点有关,操作不规范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化工安全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在学生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这是不容质疑的。实际上,在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中,已经明确了有关规定,关键是落实执行的问题,主要是班组上的落实。对于由于操作敏感易出安全问题的岗位,由师傅重点讲解防止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做操作示范;而对于一般的岗位,则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直至熟练为止,否则,不允许进行任何的操作。

(二)完善实习制度。学生由于没有生产经验,即使实习了几天,熟练程度也不高,对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还有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加以解决。对于间歇性生产的岗位,要求学生提前到达生产岗位,把卫生工作做好,把生产所用原料、设备、工具准备好,工人师傅准时到达岗位后,即可进行生产,不但不会影响生产,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学生也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欢迎。

(三)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校企合作,与企业互利互惠,利用现有条件将现代化的优秀企业作为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的基本条件。在校企合作期间,校企可实现共同发展。企业有义务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并将学生的实习质量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秀的人才,由于优秀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各方面表现优秀,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又可为学校树立品牌,形成良好的循环。学校还可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科研条件,积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等实际问题,使企业真正获益;同时在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便利,等等。通过合作,校企双方各取所需,各自在合作中都可得到最大的收益。

(四)提高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学生虽然对社会的了解较少,但可以通过与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交流实习,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沟通是一门学问,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如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作专题讲解,增加学生和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从而引导学生在生产实习中虚心学习,学会做人做事,从点点滴滴做起,正确面对社会的各种事情,加强与师傅、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联系,培养情感。

(五)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师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新进的年轻教师必须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半年以上,带领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也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教师在短期内要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高级工以上的考核,要持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中长期目标中要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水平。

(六)改革考核制度。长期以来,学生的生产实习考核主要是看学生的实习报告。这样的考核是不够全面的,实习报告也有抄袭现象。为此有必要进行改进,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评分。具体应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所填写的实习评定表,有学习的内容、效果、纪律等方面的内容;二是企业指导教师(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的评语及所评成绩、企业意见;三是带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纪律、实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实习效果、给企业提至少一条不雷同的合理化建议(最好是工艺、生产方面)等方面给予的综合评语意见;四是实习报告的评定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给出最终成绩。

(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的发展基础,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的依据,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前的主要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其一,建设小型实验室。小型实验室操作内容与生产工艺是一样的,基本上包含了化工各个单元操作内容,但规模大小与生产实际差别有500倍以上。可以在实验室与化工企业实际生产同样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验,让学生完全掌握生产该化工产品的最佳工艺要求。其二,建设中型实训室。中型实训室操作内容与生产工艺也是一样的,如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间歇反应实训操作装置室等,规模大小与生产实际相差约10倍。出于经费方面的考虑,可以用水代替原料做模仿实训。其三,建设仿真实训室。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化工软件开发,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仿照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类似实际生产操作训练。通过校内训练后再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由于学生事先对化工生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到企业后就比较容易掌握,可以收到较好的生产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生产实习是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手段。如何切实提高生产实习质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完善实习方案。只有对学生高度负责,在思想上高度认识生产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生产实习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力,陈玉峰.化工类高职学生“生产实习”考核模式探讨[J].河北化工,2007(5)

[2]李英利,孙振起,刘长春.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习问题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8(11)

[3]程爱民. 高职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方案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王平,王丽华.强化化工生产实习教学环节 构建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广西轻化工,2010(12)

[5]任春梅.浅谈提高高职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403)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化工;工艺安全;安全素质;主题班会

面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化工生产技术经过学科之间强强合作,现代化工大多采用高新技术进行设计和生产,使新型化工企业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集化、清洁化、大型综合化等特点。生产走向知识密集型,对化工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和安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于新毕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工生产操作知识,也要懂得必要的化工安全知识。虽然学生进企业要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但这些远远不够。化工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安全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进班组前的安全培训,安全技能素质的“灌输”,需要开始于学生选择化工并贯穿整个化工课程学习之中,这对我们中职阶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化工企业基层操作和管理岗位以中职化工学生为主[1]。但随着高中教育普及,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数目偏少,且大多初中成绩比较落后,对理论学习不热情不够,学习动机较差,缺乏自主学生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学习心理认知不健全[2]。他们选择化工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进入化工学习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容易受到外界化工负面新闻误导而对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学生三年内学习效率不高,不仅荒废了宝贵学习技术的时间,也为以后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化工生产事故中,96%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只有4%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学校在改革化工工艺课程设置,实现当前课程工艺教学内容与现代化工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学生化工安全职业素养。为了更好的让中职学生认知化工企业安全重要性,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模式,在校阶段就应该提前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对安全素质认识,通过方方面面的培养和塑造,让他们在校期间实现技术操作和生产安全认知双优秀。

1在基础实验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其基本安全素养

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进入化学门户的一扇窗。大部分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实验,基础化学教师在通俗易懂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同时,也应着重让学生记忆所用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操作实验必须要佩戴实验服、防腐蚀手套、护目镜等基本安全防护用品。实验过程中监督规范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和督促学生时刻正确佩戴基本防护用品。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让学生总结规范操作实验和做好个人防护的意义,为今后安全意识培养打下结实基础。

2专业理论课结合配套单元实训装置,增强学生实操兴趣及对化工风险认识

中职化工阶段化工理论实践课程主要从接触《单元操作》开始,课堂环节不仅要讲解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还要指导学生操作单元实训装置,如精馏、真空过滤、流化干燥、流体输送等单元装置[3],这些虽然是化工原理操作模型装置,却是学生认识化工生产装置的基础。实训室不仅要挂一些跟实际生产一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提醒标志牌。课堂中学生应该认知操作实训装置所配备的工作服、隔热手套、劳保鞋、安全帽等PPE作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掌握实训装置中的风险点,如高温部位、噪音点、转动部位及泄漏部位等。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督促学生佩戴合格的劳保用品,不能因单元操作实训设备安全风险“较小”,而让学生随意佩戴,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留下隐患。在实训报告中,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反思总结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

3化工仿真结合大型实训工艺装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实际安全认知

化工工艺仿真课程解决了学生不能进入企业操作而可以实现基本参数调节和产品控制的问题。学生对电脑操作仿真兴趣很大,因为课程教室环境较好,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成课堂任务。单纯化工基本单元和基本工艺流程仿真操作学习在操作规程中都设置了相对应工艺连锁投用安全装置,但操作过程并没有提示学生应该佩戴合适的劳保用品,且学校仿真DCS系统界面跟化工企业DCS差距很大,学校单纯的工艺仿真界面中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报警提示不够及时,导致学生缺乏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目前一些大型工艺实训装置,实现了DCS和现场设备的模拟控制配置[4],能够实现内操和外操配合,能够更好的提醒学生在进行参数操作时,兼顾必要的参数控制安全风险识别,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碰到事故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实训过程中,工艺参数操作很重要,但利用实训装置中的工艺管道和设备流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中安全风险素质认知更为重要。

4认知实习机会联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完善安全素质修养

利用认知实习机会,结合校企合作模式[5],增加学生跟企业互动学习机会。让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去观摩一线员工的劳保用品穿戴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四不伤害"、“三老四严”等标语基本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化工企业员工的精细操作和严谨安全意识,让学生谨记安全就是企业的一切。化工企业HSE工程师经过长期安全学习和经验总结,在讲解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方面更有经验,更能吸引学生认真聆听。主动邀请化工企业HSE工程师为学生讲解个人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及企业常用的防护设备、常用作业票的审批及企业发生事故时处理原则、企业进行安全事故预防时所编写的预案、及桌面推演、企业消防演习这些的基本知识,相信学生通过这些讲座交流,能够切实提高他们对工艺安全的认识和一些基本安全事故的处理认知,为他们今后进入企业作好安全铺垫。

5主题班会教育课,结合HSE法律法规开展普及安全法律知识活动

班会主题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德育水平不可或缺的课堂。中职学生安全素质意识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专业课堂授课,也应该充分利用德育主题教育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安全法律规定的意义及作用。比如化工安全类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对于实训课比较理论化,但却是提高学生安全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月主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收集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进行辩论或讨论,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反思能力和法律法规学习能力。目前化工安全法律法规对于在校中职学生属于盲区,但也只有注重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培养,才能提高其法律素质并促进其全面成才。化工工艺中职学生,一开始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学校除了培养学生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工生产技术适应性,更应该增强学生优异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前扩大学生对现代化工生产工艺特点和安全认知。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今天,专业课教师除了担当一名合格的解惑者,更应该是一名安全示范标兵,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实训室,甚至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都应该时刻按照化工企业安全法律法规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从自我做起,做好学生优异走向工作岗位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朝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化工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00

[2]张敏浅谈新时期中职化工教育的模式[J].化学过程与装备.2010.(12):185-186.

[3]王超周凯等浅谈DCS化工仿真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J].广州化工.2013.41(3):150-151.

[4]夏迎春吴重广等.现代化工仿真训练工厂系统仿真学报[J]2012.22(2):370-375.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对学生动手能力加以培养,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和科研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要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实训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使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要使实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抓好各个环节,强化质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实践环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包括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块、以专业课为业务素质的教学模块和以实验、实训、实习和设计等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块。同时规定各模块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从而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夯实基础在工科化工类(化工、材料、药学、应化、食品、环境和医学等)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在牢牢把握化学系列理论课程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拓宽基础,淡化二级学科界限,突破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化工多门实验单独设课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都有实验课,实验内容既重复又缺乏联系。通过实践,推出“基础化学实验”课,将上述几门课综合,以培养学生实验室动手能力为目标,重点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测量技术、分离技术、基本仪器使用、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几部分。同时,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这样既加强各门课之间的联系,又提高教学实践性环节的连贯性,为有限课时下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新的途径。

调整课程,合理搭配教学与实践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实验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和三性实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一周)、生产实习(两周)和毕业实习(三周)。设计包括机械制图大作业(一周)、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两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两周)和毕业设计(十周)。实训主要安排化验操作技能培训(三周)。在学生中广泛推行“一种文凭多种证书”、“一专多能”,使学生毕业时成为有多种技能的人才。同时,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选课,这为实现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合理组织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规格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改进实训方法

改进实训形式采用参观见习、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参观见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设备构型、常见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原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法等教学场合。根据见习内容的多少,确定见习时间长短。模拟仿真训练主要针对化工类企业的高危险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操作,增加见识,丰富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岗位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是岗位技能模拟训练。这种方式适用于详细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典型设备构型及使用方法、典型的检测仪表及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等教学场合。学生在完成全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后,进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到企业、实验室等生产实习基地实习,由实习基地的工程师、工艺师等校外特聘实习教师指导,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工艺操作与管理。同时,由实习教师与理论教师共同根据生产实际问题为每个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见习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统一,学生可以以论文、心得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及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内容。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行业背景、专业特色,走全新的“产学研”之路,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车间教室合一,就是将教、学、做的场所一体化。基地建设充分考虑了化工生产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如装置间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方便学生观察、操作、学习和探究; 实训室内布有黑板、投影、台凳,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车间教室合一的场所内互动讨论、研究和学习等。教师师傅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教学一体化。要做到这一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应实施“三双”师资培养工程,即培养“双师”、“双证”、“双语”师资队伍。学生学徒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学习一体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实训室内学习,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作业产品合一,就是将练习与成果一体化。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完成既定作业的同时,又在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学科研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构建“结合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中的创新实验室,结合教学、技术服务和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开发主攻方向,科学选题、立项,共同开发化工新产品。服务创收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社会服务和创收一体化。学院充分利用化工实训基地,在培育人才的同时,又能根据需要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和智力服务。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应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实验前的预习评分、实验中的操作评分、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最后进行实验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采用抽签决定考核题目,限时完成实验,当堂写出实验报告。平时和最后考核各为50%。实训考核分三部分:实训结束前现场考核,让学生讲解工艺流程,分析设备结构;卷面考核主要包括工艺原理、安全知识等;实训结束后还要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包括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包括设计态度即平时纪律、设计材料及答辩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采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同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减少废弃物;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在课堂上,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结合起来;在学校内,可以让学生通过检测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环境状况(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等)做出评价,并将其与自己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配备较强的、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当实干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措施构建的高职化工类实践性教学体系,效果明显。从毕业课题看,由学生结合就业自我选题,题目类型广泛,既有应用研究,又有工艺革新,范围包括应用化学、印染、橡胶、医用高分子和环保等很多领域;从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看,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示欣赏。但是,目前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结合新理念构建高职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0):52-53.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级测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

DOIDOI:10.11907/rjdk.16171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90173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2-3050号);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贵大自青合字2010-026号);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09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文勇(1973-),男,贵州台江人,硕士,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李维华(1961-),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唐作其(1980-),男,贵州兴义人,硕士,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0引言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保护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国家意志的体现。信息安全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很多高校在理论教学上有较好的培养方法和模式,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各课程的衔接和关联较少,尽管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安全实训或信息安全攻防实践等课程,但基本都是做一些单元实验,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技能训练,没有从全局、系统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从贵州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专业服务等工作,少数毕业生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或继续硕士博士深造,从事信息安全理论研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对较好,但实际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为了解决目前这种状况,笔者根据长期从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项目实施工作实践,提出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内容。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5个阶段,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知识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人员的技术要求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物理环境、主机、操作系统、应用安全、安全设备等,因此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十分综合和全面[3]。如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对学生开展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将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培养学生了解国家关于非信息系统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标准;②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信息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熟悉各种信息系统构成对象的基本操作,为将来快速融入到信息安全保护实践工作奠定基础;③培养学生具备从综合、全面的角度去规划、设计、构建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求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能力;④培养学生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实施。

2实训教学知识体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是信息安全实训教学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全面防御,纵深防御”的理念,遵循了“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基本原则,而不同级别的业务信息系统在控制点要求项上的区别体现了“适度安全”的根本原则[6]。信息安全保护测评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GB/T 28449-20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是对等级测评的活动、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工作内容作出了详细建议,等级测评中的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及建议环节体现了测评工程师对等保项目基本安全保障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力[6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体系庞大,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因而在信息安全实训教学知识体系制订中采用兼顾全局、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在实训教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中重点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培训、基本技能实训、安全管理培训、能力提高实训四大模块;在实际操作中将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实训和能力提高实训上。各实训模块构成及关系如图1所示。

3实训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依据实训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方式采用集中课堂基本理论教学、在信息系统模拟平台实施现场测评数据采集的基本操作实训和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编写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安全方案编写实训。

3.1基本理论教学

该环节采用集中课堂教学方式,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讲解深度上应有所侧重,讲解重点包括:①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层面的划分原则和依据、控制点的构成、控制点中要求项的解读;②信息安全保护过程指南中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和建议等部分的解读。

理论教学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全局,让学生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标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3.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强化学生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训练。首先,应根据最真实的企业内部环境搭建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模拟信息系统,并编写好对应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指导书;然后,指导学生在模拟系统上进行现场测评实训,实训过程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内容以获取信息系统安全配置和运行状态等原始数据为基础。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包括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备份及恢复、自动化工具扫描这5个层面的训练项目。

(1)网络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开展各种主流的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基本操作训练,要求学生理解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安全功能及安全设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2)主机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开展各种主流系统软件基本操作训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要求学生理解各种系统软件的安全功能和安全设置。通过本环节的实训,学生应具备系统软件安全配置核查和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能力。

(3)应用安全。学生在模拟平台上对所安装的主流商用应用软件和自主开发软件进行安全配置核查和安全功能验证训练,要求学生理解应用软件的安全功能设计要求,掌握应用软件的安全配置核查和安全功能验证方法。

(4) 数据备份和回复。通过模拟系统的磁盘冗余阵列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让学生了解磁盘冗余阵列的验证方法;通过训练学生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上配置计划备份任务,使其理解系统软件的数据备份安全功能,掌握系统软件的备份操作计划配置和验证方法。

(5)自动化工具扫描。学生利用主流的开源扫描工具和商用的扫描工具对模拟系统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主机等进行扫描,获取信息系统主要软硬件的漏洞,并验证系统的脆弱性。本部分获取的原始数据作为(1)、(2)、(3)部分的补充,通过本环节培训学生整理和分析漏洞扫描结果以及初步验证漏洞真实性的能力。

3.3能力提高实训

在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配置和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的基本技能后实施能力提高实训,本模块主要培训学生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并编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能力。能力提高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单元测评、整体测评、风险分析、问题处置和安全建议4个项目,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流程如图2所示。

(1)通过基本技能实训获取到原始数据后,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要求整理、分析原始数据,开展单元测评,并给出各单元层面内控制点中检查项的符合性,分析并给出单元测评结果,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报告模板编写单元测评报告。

(2)在完成单元测评后,由于单元测评参照的信息相对独立,未考虑原始数据间的关联性,而实际信息系统的最终安全防护效力和面临的风险是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点间、安全层面间、安全区域间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完成单元测评后还应该进行整体测评。整体测评主要是考虑单元测评中的各控制点间、安全层面间、安全区域间存在某种关联性,这种关联会对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防护效力、面临的风险具有降低或增加的作用,应从整体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状态进行修正。

(3)风险分析结果是制订信息安全系统防护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分析能力是体现信息安全工程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风险分析实训项目中结合单元测评和整体测评结果利用风险分析计算工具对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等级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计算,并编写风险分析报告。

(4)确定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后,接着应分析引起信息系统风险的因素,对不可接受风险因素或不能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防护项提出完整的问题处置和整改建议。问题处置和整改建议环节要求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信息安全的各种防护技术和目前市场上相关的信息安全软硬件安全产品。因此,本实训项目主要是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内容,实训教学知识体系完全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来构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知识体系完善,保证了实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现场测评环节训练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的编制训练学生运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编制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防护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深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服务机构和已开展或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企事业及机关单位的欢迎,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奠定了基础。

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所制订的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训教学知识体系仍存在以下3点不足:①实训教学体系未涉及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安全实训,而这些是当前发展较快且正被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②由于渗透测试对测试环境搭建和学生基本技能要求较高,因而实训教学体系中并未涉及渗透测试项目;③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但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内容,可以说一个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其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因为安全管理测评基本上采用的是制度类、证据类、记录类文档性资料的核查和访谈,而在实训中难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实际案例,所以在实训中安全管理部分更多地是采用课堂教学讲解,没有操作实训。 这些在后续教学实践工作中都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冬晓,严晓浪,于慧敏.信息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0(1):3945.

[2]田秀霞.创新实践项目驱动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23):3033.

[3]张胜生,吕绪银.基于信息安全场景下的等级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第二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会议论文集,2012:8385.

[4]李琳,陈东方,李涛,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5):85148515.

[5]蒋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探讨[J].现代企业研究,2015(2):64.

[6]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7]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中级)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8]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依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过程,而实训资源则是其实现实训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包括设备、装置、仪器、仿真、程序及相应的实训指导文件[1]。利用实训资源实行实训教学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并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实训资源从规划到建成,以及后续的管理与使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一个涉及资金、规划、发展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成后的实训资源能否获得相应的教学效益,以及如何运营、改进和整合,需要高职院校和财政部门在实训资源投用后仔细地总结[3]。然而,实训资源在建成验收合格后,鲜见有其运营方式的评估与报道。本文对天津市高职院校的部分已建成实训资源的运营方式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对同类实训资源的建设与运营提供实践支持。

 

一、调查方法与重点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与近年资料查找的方法,对天津市二十余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其中文献资料主要是近三年的《天津教育年鉴》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与部分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的立项与结题文件[4]。通过实地考察与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访谈,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调查主要涉及工程类专业,所调查专业均有自己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装置。

 

调查的重点是实训资源承建时的立项目的、实训装置运营形式和实训效果。目的是为得出高职院校实训资源合理的运营方式,并提出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运营模式。

 

二、调查内容

 

(一)实训资源立项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共调取了35份实训室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29份实训室建设立项书,并针对性地与部分实训室管理人员、实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发现,实训设施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般包括仪器设备概况、建设的必要性、效益预测、风险分析、安装及使用条件、管理方案等内容。单从论证报告的内容上,几乎所有的实训装置都从教学、科研、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角度详述了建设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而实训装置的安装及使用条件,管理方案等方面,一般也认为已具备或改善现有条件后可以很好地实施,同时所存在的风险是可规避的。实训建设立项书则更详尽地补充了论证报告,并把拟建实训设施的先进性作为考量指标。对服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乃至课时数都做了仔细的规划,并对使用安装与后续的维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参与人员身上。就单一的立项书而言,可认为实训设施的建设是紧迫的、必要的,且在建成后,会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调查中同一建设单位不同装置的立项书,所配备的人员一般为同一批人,即很多教师先后或同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立项,从而在人员配置上,不能保证项目后期的人员工作量的落实。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咨询了部分实训管理人员,并就其中的困惑与实训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得出,对学校而言,增加实训项目显然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实训资产的多少往往是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所以在有机会获得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时,高职院校一般会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同时,参与实训资源的立项与建设一般可认定为专业教师的工作量或科研业绩,因此对教师而言,也尽可能会参与到实训资源建设中去。然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为1∶25~1∶47,教师配置普遍处于严重短缺中。为申请到立项,往往所有的专业教师被罗列到项目执行名单上,这不仅不能很好地保证项目的实施,而且还会对实训资源的后期管理带来人员短缺的隐患。

 

(二)实训装置运营形式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实训中心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一般以系或院为中心构建;各专业实训装置使用相对独立。实训资源的使用大致方式为,教师制订实训计划并编制实训指导书;在学期初,实训计划被集中至实训管理部门,并由管理部门根据实训装置的情况安排实训时间,由教师和实训管理人员按既定程序实施教学。考虑到安全和教学人员短缺的情况,除教学外,实训室一般不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了解实训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参训学生和实训教师。受访学生认为,受装置台套数和指导教师数量的制约,一般实训方式为班级内分小组实训,即有的同学在实训,而更多的同学在等待。这样尽管实训的课时比较长,但接受实训的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掌握技能的要求。受访实训教师认为,由于缺少人手和资金,实训设施的维护、保养、检修以及耗材不能及时跟上,且在实训前,指导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训效果,这需要在实训设施建成后予以更好的重视。

 

三、调查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人员和资金的短缺,这与文献[1]的结论是一致的。过高的师生比例与有限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从项目立项开始已经显现。至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与实训准备的不足,则是这个问题深层次的表现。文献[5]在实训资源运营管理模式上提出来吸纳除社会上有经验人员和部分学生参与的观点,以期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受有限的教师编制和资金的制约,吸纳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方式并没有可操作性;而单纯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也难以很好地满足实训教学的计划、实施与评价,且由于勤工助学人员的流动性,更难以实现辅助实训指导人员技术的连续与衔接。

 

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科技社团对不同实训设施的运行、维修和保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由于实训装置的使用规则,学生在课外难以有接触实训设施的机会。部分实训指导教师则缺少合适的助手,需要花很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重复和简单的操作程序。因此,若能由指导教师与社团学生一起参与实训教学,一方面可减少指导教师的重复简单工作,一方面可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实训装置获得跨专业的实操技能。

 

(一)模式的实践

 

我们以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的纯净水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教学计划为目标,由该装置的指导教师和“奇客思维”科技社团一起参与实训装置的运营与教学。课题组首先在设备管理部门申请试点,使管理部门允许该装置在教学计划外开放相关设施,然后指导教师从生产运行、设备制造、维护保养、质量控制和安全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培训,在考核合格后,社团的学生与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到实训教学和装置的勤工助学岗位中去。

 

“奇客思维”科技社团是由包括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工业分析、安全技术、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社团学生专业的不同,可实现辅助实训团队具有跨专业的思维并实现技能的互补,而不同年级的组成,则能保证参与辅助实训教学学生团队的稳定和水平的传承。

 

(二)该模式的追踪与调查

 

课题组历时4年,跟踪由勤工助学组织和学生科技社团辅助实训指导教师实现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结果发现,采用本模式,两套实训装置的稳定开车率达100%,这与之前由于缺少维护与保养,实训设备只能做演示性教学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纯净水装置为例,其实训项目由仅有“生产过程实训”1项发展到包括“自动控制、无菌生产、水样分析、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等5项,大大提高了实训装置的使用效率。

 

对参与辅助实训教学学生团队,因其在校期间的工作与专业紧密结合,且具备多个专业的技能,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从学生的求职情况来看,其简历更能引起招聘单位的重视,其拥有的跨专业技能往往使学生获得了更广的职业提升空间。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高职院校实训设施的教学效果不能完全满足掌握技能的要求,表现为设施维护、实训准备不足和学生接受实训时间过短,而这个问题在实训设施立项之初就已经显现。问题的核心是实训指导教师因编制等原因而造成了数量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学生科技社团对实训设施的应用具有浓厚的参与兴趣,但因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在课外没有接触实训设施的机会。由此,我们通过引导学生科技社团辅助实训教师实现实训教学,一方面解决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实训装置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跨专业的技术技能,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意识和更广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