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重要载体。重点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加快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工业增长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方法步骤、政策意见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省列支持14户在兰中央、省属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再选择50户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其它企业发展。通过抓重点、带一般,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努力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具有较强经济拉动效应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企业拟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支持名单,明确具体支持方式。加快审批进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尽快上马、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筛选上报一批具有支撑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计划。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配合。
(三)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市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市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市劳务人员)和“三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每月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逐项组织落实。此项工作由市重大项目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四)稳步推行优惠电价政策。全面落实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电监办,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物价局、*供电公司配合。
(五)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力协调衔接工作,保证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加强与省经委、*铁路局的联系和沟通,统筹安排,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协调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运输困难。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交通局配合。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等国家三部委关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上大压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能源与环境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推动,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银企协会的融资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银行配合。
(八)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市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有实力的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九)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配合。
(十)充分发挥工业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生产许可等审批事项,要主动提前介入,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指导,由单个部门、单个事项的串联办理向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办理转变。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着力为大企业搞好服务。
(十一)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市州和企业的通报》(甘政发〔2009〕40号)精神,把我市上缴省级增值税当年增量返还部分不低于50%的资金纳入工业专项资金;把发行地方债券融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扶优扶强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节能降耗补助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的70%,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企业技术创新等。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经委牵头,市上相关部门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研究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主任主持,市级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汇总工作情况,筛选需提交分管市长协调的事项,督促落实市级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
(二)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牵头,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联系企业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每组负责联系12-13户重点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落实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装备。对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土建工程投资不超过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引进或采购国内先进装备的,经认定,其设备技术投资额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关扶持政策予以资助;若所购设备为市内企业自制先进装备的,则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百分点的资助。所需资金纳入越城区、市直各开发区(新区、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切块资金规模,对市属企业按绍市从市专项统筹资金中列支。对所购置的国产设备,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二、鼓励企业使用专用设备。企业使用列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目录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但结转期不得超过5个纳税年度。
三、允许企业加速折旧。对企业引进符合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的先进装备或利用国内首台(套)装备实施市重点工业项目,除享受本意见第一条政策扶持外,符合加速折旧条件的,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经认定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按国内首台(套)、省内首台(套)及市内首台(套),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
五、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六、鼓励企业信息化改造。每年组织实施一批信息化改造重点项目,对企业现有生产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设备性能和自动化水平。对竣工项目,按当年设备技术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七、鼓励建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对应用信息技术建设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公共信息技术平台,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八、推进信息化示范工程。被认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产业集群”的,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九、鼓励企业革新工艺。每年初选择50家左右企业作为全市工艺革新试点,年终组织综合考评。对考评优秀的企业,授予“市工艺革新示范企业”称号。
关键词:期货市场 可持续发展 定价中心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新情况。目前,我国经济对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十分巨大,已成为铜、大豆、铁矿石的第一大进口国,原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但在国际基本原材料市场上,这些基础材料普遍存在“中国人一买就涨,逼着被高买”的现象,原油、大豆、铜无不如此。
“中国因素”频频成为国际炒家抬高商品价格的借口,基于目前的点价交易机制,进口价格更易被国际基金所左右。所谓“中国因素”,也叫“中国现象”,指的是中国需求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在这个现象中,国际基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40%,铜和大豆的依存度也在40%左右。因为高买低卖,我国的相关行业损失惨重。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利用“中国因素”炒高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目前一项亟待攻破的难题。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但却与欧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有所不同,突出的一点是有悖于“生产加工中心――贸易定价中心――金融交易中心”这一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加工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定价贸易中心仍然在欧美,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形成了中国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加工制造品价格偏低。
一、采购的高价位,已经对我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1、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大缺陷,而过度依赖出口可能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主动性因素
(1)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547.4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列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198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2.5%,2004年已超过70%。“入世”后的三年,我国年均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00亿美元。今年全年对美、欧贸易顺差预计可分别达1,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
(2)中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的巨大背离,损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最终导致“中国补贴全世界,穷国支援富国”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工业制品的净出口国。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燃料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占进口总额的88%。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而这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还绝大部分使用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中国出口的绝大多数制成品是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等。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特征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价格不涨反落。
2000年以来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引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油从1998年底的11.63美元/桶涨至2005年8月份最高71.48美元/桶,创历史最高记录。LME铜从2001年底的1,336美元/吨涨至2005年12月份最高4,474美元/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方面,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在过去五六年中,价格下跌了约7%。有关数据表明,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 2%。与1997年相比,2003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大约下降了8%。
2、国内上下游产品出现巨大背离,价格风险无法转移,国内加工工业陷入“悲惨式增长”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同样存在能源原材料高价、加工制成品低价的背离。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从各种价格上涨幅度上看,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远高于下游产品,这也就是说进口成本的提高并未通过国内物价上涨的途径抵消价格风险。长期以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也就是有专家所称的“悲惨式增长”。
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200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4年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是44.2%,2005年降到17.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月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6%。其中增速最快的都集中在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等能源性资源领域以及钢铁行业。而利润增速下降基本集中在下游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例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8.6%,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5.8%。
从高科技的电子行业来看,也是“增产增收难增利润”。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449.1亿元,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1.9亿元,增长22.3%。但在利润方面,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6.7亿元,8月份当月更是亏损2.8亿元,下降75.8%。这是国资委在今年第七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示,也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当月利润首度“见负”。
二、从宏观的对策上来看,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必须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着眼于有助于扩大我国的资源供给;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建立中国的定价中心,正确反映中国因素,是变被动为主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措施。
中国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就“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战略部署,但在就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将我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为亚洲地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部署,还没有提到足够高的程度。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不能为防止摔跤而限制期货业长大
我国的期货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种种原因,“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迄今为止,仍然不能成为国际性的定价中
心,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相称。可以说,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之一,中国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以支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令中国因素成为世界贸易金融领域中影响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因素,经国际市场反映后往往变形,甚至过度反应。结果是,全世界的能源、原材料价格飞涨,而对这些产品有很大需求的中国,实际上是买了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单。
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在贸易金融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方面,从战略高度上看,定价权的竞争事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把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列入“十一五”期间的战略建设部署。
2、实质性提高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
首先,有关部门指导思想上要转变。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勇于参与国际定价权的竞争,而不只是固守于国内生产总值、外贸收入和国外商品市场份额等实物性经济指标的数量增长,才能使已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0PEC等石油生产国,而是掌握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定价权的美国及跨国金融贸易组织。
其次,培育市场大机构投资者。要吸引大型国企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套保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型金融贸易机构,成规模地进入期货市场,允许通过市场淘汰和兼并形成各种形式的期货基金,并大力培育中国的民族资本成为机构投资者。
三是按国际惯例完善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由于现有期货监管法规大多为计划经济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制订,导致目前期货市场结构的畸形发展,修订有关法规迫在眉睫。
3、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亚洲定价中心的构想
第一是规则国际化。所谓国际化的规则是国际期货市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符合市场发展、尊重市场要求的规律,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以中国的期货交易规则要尽量做到国际化。
第二是品种要本土化,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国期货市场要多上市一些具有本土优势的品种。
第三是交易所要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交易所要信誉良好,要有吸引力,要有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力。
第四是管理体制和法制要国际化。我国的监管体制与监管规则也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
一、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1、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在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对争取到国家3000—5000万元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30万元;对争取到国家5000万元—1亿元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50万元;对争取到国家1亿元以上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100万元。
2、鼓励企业重组。对与央企或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成功且达产达效的企业,给予经营者50万元的奖励。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投资规模在1—5亿元的战略合作伙伴,给予投资企业5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5—10亿元的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的奖励。
3、鼓励农机产业园的外埠配套企业转移到*。将所属外埠配套企业和进入配套体系零部件企业转移到我市生产,对主机厂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配套份额给予奖励。配套份额在1000—5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配套份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奖励20万元;配套份额在亿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4、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
二、推进企业发展,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5、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设立工业企业增加效益奖,从2009年起工业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以上年为基数,将新增地方留成部分追加为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增加效益的奖励。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撑力度
6、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出资成立*市融益仓储有限公司,开展企业仓单质押业务。
7、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中小工业企业贷款需要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降低担保费率20%的优惠。
四、其他
8、本意见涉及到的资金,列入全市财政年度预算。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方向建议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主体,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困惑,如利润率低、恶性竞争激烈等。因此,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如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一、传统施工企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施工企业发展没有明确战略指导,发展随机性很强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还是采取接到什么类型的项目就干什么类型的项目的随机发展方式。企业的目标和运营方式随时进行调整,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一方面不可能对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也无法在特定的领域定向积累和发展相应能力。
2、行业低门槛、同质化竞争,大多数施工企业深陷产业利润池中处于底层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产业链上利润水平最低的业务,并一方面受到产业链上高端价值环节的挤压;另一方面,原本不高的利润还受到诸如分包、转包、回扣的侵蚀,企业处于低水平、低能力——低附加值项目——低收入、低利润——低积累,无发展——低水平、低能力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3、管理水准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还是信息系统方面,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水平都比较低,许多设计、施工企业,包括大型企业,甚至缺少国际招标所要求的应用工程软件;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
4、由于挂靠和分公司带来的风险管理问题突出
总公司的管控能力有限,监管不严,就面临巨大的风险。由于挂靠,分公司经营问题导致集团财务、法务和税务整体受损的案例越来越多。
二、建筑施工企业模式创新的机遇
1、中国资本市场高速成长,为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进军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目前工程建筑板块共有49家上市公司,这个行业庞大的公司数量,巨大的产值和带动效应之间极度不相称,而且上市以后对于并购,增发,发债等资本运作手法能够应用的又少的可怜。首先要积极发展资本运营。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内部资产重组、组织优良资产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资本运营渠道。其次要实现资本与实体资源的结合。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把资本和核心竞争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投资者和承包商为一体,通过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
2、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房产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都为施工企业进军房产、市政领域,实现跨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施工、房产属于相关度很高的行业,极易同周期、同方向波动,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行业周期发展风险。同时,两大产业都属于资源型产业,对资源的争夺肯定会比较突出,如何确定一个主要方向,实现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有极强的集团控制力,整合协同效应才有可能实现。
3、新型建材、不可再生资源、高技术领域投资的逐步变得更为宽松,为施工企业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
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行业发展周期性风险,即使进军房产行业、实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多元化发展,也无法从系统的高度避免这种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拓展基于产业周期互补的多元化发展,更多投资机会和投资窗口,为施工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更低、更均衡的产业组合提供了可能。
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方向建议
建筑施工行业一般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员工素质、低附加值行业,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战略思考、研究、规划、实践和反思,形成有机的战略管理循环,则企业很可能就停留在路径依赖式的低水平重复阶段。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模式创新一定要基于战略规划,唯有战略规划才能对行业本质进行深度的研究,进行再剖析,再思考,设计并实践新的发展模式。
1、城市综合运营商模式
所谓城市综合运营商是指施工企业站在城市经营的高度,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投资、建设、运营,从简单的施工、房产企业升级到城市发展建设整合服务商,实现从施工企业向服务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作为区域发展建设整合服务商,施工企业将逐步成为建设项目的孵化器、区域建设“超市”、区域建设招商平台、区域项目运营平台,并结合基于产业链延伸到多元服务提供,创造若干可复制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企业发展空间。
2、基于产业链延伸,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施工、房产二元化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按照建设项目特点,实现基于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从规划、策划、设计、招标、勘察、施工、采购、监理、装修、建成运营等全过程或某几个流程价值点整合的阶段,成为房产施工领域的一级供应商,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打造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进而,施工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基于产业周期互补的多元化发展。进入发展周期与建筑房产相反的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组合,降低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3、通过有效整合的并购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施工企业要逐步建立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并购后整合的模式,在纵向、横向、时间和空间四个维度进行整合,同时在战略、公司治理、财务、组织与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制度、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与协调。同时,在整合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并购整合管理机构,强化并购整合经理和团队的领导作用、确定并及时优化整合计划、里程碑,通过整合成效评价测度体系把握整合水平和进展。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目前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一定要克服传统包工头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技术和资源合作日趋频繁,国际化业务拓展空间巨大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认真做好系统战略规划和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企业特点和资源能力的独特的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殷虹贤.工程公司迈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进程要素[J].石油化工设计,2004.
[2]陶爽.大成何以成大成——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特点浅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7.
[3]李福和.家族式管理的典范——记法国布依格公司[J].施工企业管理,2007.
[4]李继周.桑达克斯的多元化之路.施工企业管理[J],2007.
[5]魏绍键.从Lend Lease集团公司的发展探讨企业变革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07.